① 兩伊戰爭時伊拉克和伊朗軍隊的指揮官姓名,指揮的部隊
戰前,伊拉克總兵力24.2萬人(陸軍12個師又3個旅20萬人、空軍3.8萬人、海軍4000人,坦克2750輛、作戰飛機340架、各型艦艇48艘),另有民兵約10萬人;伊朗總兵力24萬人(陸軍10個師又4個旅15萬人、空軍7萬人、海軍2萬人,坦克2000輛、作戰飛機445架、各型艦艇51艘),另有革命衛隊約9萬人
艾爾·卡茲拉吉四星上將在1980年—1991年間曾任伊拉克軍隊的最高統帥。他曾經親自指揮過兩伊戰爭和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
艾爾·沙馬里將軍在兩伊戰爭期間是第九師的司令
伊朗方面不詳
②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伊拉克是怎樣組建的共和國衛隊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千米,長約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伊朗和伊拉克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伊朗和伊拉克簽訂了《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 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海珊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共和國衛隊成立於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後的1968年,其主要任務是保衛總統及高級領導人的安全。兩伊戰爭前,這支部隊僅有1個師的編制,下轄3個旅。1986年初發展為7個旅,兩年後改編成6個師28個旅。衛隊的主要裝備有500多輛T-72坦克、BMP裝甲戰車、法制自行榴彈炮和GHN-45牽引式榴彈炮,以及蘇制地對空導彈、高射炮和武裝直升機等。 衛隊的成員大多來自薩達姆總統的家鄉提克里特,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絕大多數是復興社會黨黨員,年齡都在30歲以下。衛隊司令是薩達姆的次子庫賽。 這支部隊在兩伊戰爭中經常赴前線執行緊急使命,並在保衛巴士拉等重大戰役中屢建戰功。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伊軍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狂轟濫炸,元氣大傷,衛隊也遭受重大損失。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遭受長期的制裁和武器禁運,軍隊裝備無法更新,但衛隊的裝備與其他部隊相比尚屬精良,目前仍是保衛薩達姆等高級領導人及巴格達安全的主要力量。 編輯本段部隊構成共和國衛隊是伊拉克軍隊中最精銳的王牌部隊,總兵力約14萬人。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編制裝甲師2個,即漢謨拉比裝甲師和麥地那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5個,即塔瓦卡爾那師、尼布查德尼扎爾師、阿德南師、巴格達師和總統警衛師;另編制1個補給師。共和國衛隊的司令官先由伊拉克三軍總參謀長尼扎爾·哈茲拉吉擔任。這支部隊駐防在以底格里斯河的總統府為中心的巴格達城內。後由薩達姆的兒子擔任共和國衛隊的司令官。 在共和國特別衛隊內部,根據職能不同可分成安全部隊、機動防護部隊、特種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四大部分。根據在保衛薩達姆時離薩達姆的距離的遠近又可以分成一線、二線和三線防衛部隊。一線部隊由薩達姆最信任的人組成,他們的保衛任務由薩達姆阿拉伯突擊隊(伊拉克的准軍事部隊)的首領穆薩希姆·薩阿卜·阿·海珊少將負責。在通常情況下,建築物外圍的安全防護工作由共和國特別衛隊負責。特別安全局負責內部保衛工作。但也有少量極受信任的共和國特別衛隊人員被允許進入總統府邸內部或薩達姆出行時擔任貼身保鏢,這些人都是從共和國特別衛隊第1旅第1營中挑選出來的。 該衛隊的官兵大部分來自薩達姆總統的老家提克里特縣,全部都是遜尼派教徒和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黨員,許多骨幹成員是薩達姆總統的親信或親戚。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官兵的待遇比正規軍高,他們享有特殊獎金和政府補貼的住房。 編輯本段部隊瓦解美國在二次開戰前,大量地賄賂、收買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所有重要將領,包括巴格達的衛戍司令。使得早已人心渙散的伊拉克號稱30萬人的軍隊,瞬間土崩瓦解。因此美軍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的佔領了伊拉克。並且共和國衛隊的戰鬥力本來就有吹噓的成分,伊拉克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又經歷了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打擊,實力已經遠不如前,根本沒有所謂的30萬精銳部隊,美國實際上只用了一個營的先頭部隊就控制了巴格達。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可供參考。這種說法認為:在美國靠近首都巴格達以後,薩達姆宣布解散共和國衛隊,採用「化整為零」的打算,把部隊分散到平民間,這樣以來一可以保證部隊的戰鬥力,二可以與美國長期做斗爭方便東山在起。因此美國在進入巴格達以後並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活動,但是在布希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不斷遭到散落的共和國衛隊的攻擊。但是這種說法不被大多數人採納。
③ 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有多少人,美國有多少
聯合部隊是由12萬人的美軍部隊、4萬5千人的英軍部隊、2千多人的澳大利亞軍隊和200人的波蘭軍隊所組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大約5萬人的庫爾德武裝力量。他們是通過駐扎在科威特的美軍基地正式對伊發動軍事打擊的,並動用了美國在海灣地區駐扎的大量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支援。
伊拉克方面大概有30萬軍隊
④ 伊朗軍隊實力如何,為什麼美國不敢針對伊朗
一,伊朗的軍事實力並不強。伊朗現在有60萬軍隊,規模還是很大的,但是裝備比當年的伊拉克好不到那去。而且兩伊戰爭中,伊朗那是被伊拉克打敗的,而且損失了40多萬人。從這也可以知道,伊朗軍事實力很菜,在世界上排名比較靠後,可能都不如緬甸等國家。
⑤ 美軍駐伊拉克空軍基地遭襲擊,如今到底有多少美軍基地在伊朗射程范圍內
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大都在伊朗的射程之內。當然,伊朗這是被美國逼急了,本來就是美國先無視兩國的關系動手了,逼著伊朗不得不奮起而保護自己。雖然如今伊朗的戰爭形勢十分緊張,但是一時半會兒,對於美國的打擊也只限於駐扎在伊朗射程之內的美軍基地。
美國蓄意挑起與伊朗的戰爭,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在伊朗駐扎自己的軍事基地,實現軍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但是美國後續會不會對伊朗採取更加強硬的手段,現在還未能體現,只是伊朗現在已經商討出了10種對稱以及不對稱報復方法,中東這幾個美軍的軍事基地看來難逃“責難”了。至於美國方面的表態,和伊朗下一步活動還是密切相關的,戰爭一旦挑起來,伊朗是否能打開被四麵包圍的局面就看如何發展了。
⑥ 伊朗和伊拉克的對比
兩伊戰爭的時候,伊朗的裝備是相當落後的,和伊拉克的半機械化部隊打大規模戰役還是靠的人海戰術。4個人3支槍,每人發一把塑料制的小鑰匙(說是開啟天堂大門的鑰匙),後面准備了N張館材,死5萬人才殲滅伊拉克8000人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伊朗人多,而且還不怕死,所以兩伊戰爭才沒被打垮。這幾年伊朗從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大量引進先進武器,部隊的裝備水平也今非昔比,不能用伊拉克來和伊朗比較了,伊朗畢竟是一個擁有7000萬人口的地區性大國,正規軍超過50萬,加上各種准軍事部隊和預備役,真正打起來,不怕死的100萬大軍,誰都會怕。伊朗不像伊拉克那樣全是沙漠,山地和河沼地形不適合美軍機械化部隊的地面進攻,而且伊朗戰略縱深大。目前,伊朗有現役軍人約54萬。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裝備有主戰坦克約15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伊朗地面部隊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除了坦克,伊朗陸軍擁有近百輛裝甲偵察車、1200輛裝甲運兵車、2000門牽引火炮、300門自行火炮,以及數量龐大的火箭炮。此外,陸軍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陶"式、 "耐火箱"式反坦克導彈和地地、地空導彈以及各型直升機和運輸機約200架。
伊朗海軍現有兵力約1.8萬人。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制"基洛"級潛艇三艘、護衛艦三艘、輕型護衛艦兩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七艘、登陸艦艇11艘,其他支援艦只25艘。海軍航空兵約2000人,裝備各類飛機70多架。
伊朗空軍現有兵力約5.2萬人,擁有各型飛機900餘架,其中各類作戰飛機300餘架,包括先進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戰斗機。此外,空軍擁有"小牛"、"響尾蛇"、"麻雀"、"霍克"改進型等各式導彈若干。
除了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外,伊朗還擁有龐大的預備役力量。伊朗常設預備役部隊有35萬人,其中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伊朗的准軍事部隊在兩伊戰爭中曾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採取的自殺式"人海戰術",至今仍讓人談之色變。
伊朗的軍事戰略日益依賴精密的中遠程導彈。經過這些年經營,伊朗已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 10''導彈.此外,伊朗現行裝備的"飛毛腿"B型導彈(射程為325公里)達300多枚,"飛毛腿"C型導彈(射程為550公里)達60多枚.伊朗的"征服者"型導彈(射程約200公里)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導彈,伊朗軍方人士稱它是"世界上打擊精度最高的導彈之一"。
當時伊拉克軍隊的實力如下:兵力:陸軍35至40萬人,由6個共和國衛隊師和17個常規師組成。
陸軍兵器:
2200輛主戰坦克,包括500輛T-72型坦克。
1000輛裝甲偵察車輛
800輛輕型坦克/步兵戰車
2000輛裝甲輸送車
200門自行火炮,1500門牽引式火炮。
作戰飛機:
200-300架截擊機和攻擊機,包括米格-21、米格-23、幻影F1和蘇-22
100架戰斗直升機
防空武器:
400部地空導彈發射架,包括薩姆-2,薩姆-3,薩姆-6。
1000件攜帶型地空導彈,例如薩姆-7。
6000門高射炮
導彈:
2至20部飛毛腿導彈發射架和導彈以及射程在90英里內的短程導彈
⑦ 伊朗軍隊的發展情況如何
霍梅尼推翻巴列維後,接收了30萬陸軍、3萬海軍、10萬空軍,共計40餘萬。這時,伊朗軍隊共擁有2(XM輛坦克、2800輛各式裝甲車、3000門火飽、33ho枚地對空導彈、2萬枚反坦克導禪、640架固定翼飛機、960架直升機、82艘艦艇,完全是美、英裝備,現代化程度超過了伊拉克。但是,霍梅尼後來在軍隊中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洗。僅一年時間,就使軍隊人數銳減至不足24萬人,其中陸軍被清洗掉近15萬,海軍1萬、空軍近3萬。
⑧ 伊戰期間駐扎在伊拉克有哪些國家,多少軍隊
首先美國 然後俄羅斯 英國 義大利 法國 日本 澳大利亞 除美軍外其他軍隊人數只有一千或幾千 美軍有十萬人 因為需要在伊拉克重新扶植 佔領 開採石油 搜索核彈 恐怖組織等任務
⑨ 擁兵百萬的薩達姆僅撐25天!如果美伊戰爭爆發:伊朗又能撐多久
眾所周知,現如今世界局勢最緊張的地區無疑就是中東地區,現如今世界局勢最緊張的地區無疑就是中東地區,因為中東地區的敘利亞正在打仗,伊拉克則在戰亂紛飛,而伊朗則因為被美國制裁而經濟嚴重受創,使得其與美國的關系非常緊張。加上之前美國單方面的暗殺伊朗軍方領導人,使得伊朗舉國震怒。
而這也是為何美國如今還遲遲不敢動手的原因,反觀伊朗,其依靠強大的導彈實力可以摧毀美國以及其盟友的諸多軍事基地,加上伊朗面積廣袤,迴旋餘地和戰略縱深也比伊拉克要強很多,所以即使與美國發生戰爭,伊朗也絕對會比伊拉克撐得久。
⑩ 伊朗軍隊
伊朗軍事實力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
現役部隊約51.8萬人。
革命衛隊:約12萬人。
地面衛隊:約10萬人。編有1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及15~20個獨立旅。裝備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輸送車和火炮。
海上衛隊:約2萬人。以5個島嶼為基地,裝備有45艘武裝小艇。岸防部隊編有炮兵和地地導彈連。現統一由海軍指揮。
海上陸戰衛隊:1個旅。
預備役部隊:陸軍35萬人。
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僅有少量武器裝備。憲兵15萬人(包括邊防部隊),裝備有「色斯納」 185/310型飛機、AB-205/206型直升機及小艇約130艘。
駐外兵力: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駐有軍事顧問。
伊朗陸軍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
主戰坦克:1190輛(T-54/-55型110輛、T-59型220輛、T-62型100輛、T-72型200輛、「酋長」250輛、M-47/-48型150輛、M-60A1型160輛、T-69型200輛)。
輕型坦克:「蠍子」80輛。
裝甲偵察車:EE-9型35輛。
步兵戰車:БМП-1型300輛、БМП-2型100輛。
裝甲輸送車:550輛(БTP-50、БTP-60、M-113型)。
牽引炮:1995門(105毫米130門、122毫米650門、130毫米10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65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289門(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9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320毫米若干門、333毫米若干門、355毫米若干門。
迫擊炮:6500門(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地地導彈:「飛毛腿」-B/-C型約10部(導彈210枚)、CSS-8型約25部(導彈200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耐火箱」式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若干門。
高炮:1700門(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
地空導彈:SA-7若幹部。
飛機:77架。
直升機:共556架,其中AH-1J攻擊型100架。
伊朗海軍兵力1.8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
主要作戰艦艇:蘇制潛艇3艘、驅逐艦 1艘、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2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7艘。
登陸艦艇:11艘。
支援及其他艦只:25艘。
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飛機9架;直升機10餘架,其中武裝直升機9架。
海軍陸戰隊:2個旅。
伊朗空軍兵力3萬人(含1.2萬名防空部隊)。編有9個對地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兼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12個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約302架。
攻擊戰斗機:F-4D/E型約60架、F-5E/F型約60架、蘇-24型約30架。
戰斗機:F-14型60架、F-7型24架、米格-29型30架。
海上偵察機:P-3F型5架、RC-130型1架。
偵察機:RF-4E型約8架(具有作戰能力)。
加油兼運輸機:波音707型4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9架、波音707型11架、波音727型1架、C-130E/H型18架、「空中指揮官」 690型3架、F-27型15架、「獵鷹」5架、PC-6B型10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CH-47型5架。
教練機:共 130架,其中米格-29B型5架、FT-7型5架、F-5B型20架具有作戰能力。
空地導彈:「小牛」、AS-10、AS-11、AS-14、C-801型若干枚。
空空導彈:「麻雀」、「響尾蛇」、「不死鳥」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改進型150部、「輕劍」30部、「山貓」15部、HQ-2J型45部、SA-5和FM-80型若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