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97年國足沖擊世界盃,十強賽首戰為何輸給了伊朗
97年,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第一次沖擊世界盃。十強賽是當時中國隊的第一場比賽。這一場比賽,中國男足曾經是2:0領先,無奈最後2:4輸給了伊朗。
主教練能力差,足協亂指揮,球迷瞎起鬨,球員比賽經驗少抗壓差,所以說那屆比賽中國沒有出線是正常的。
⑵ 有人質疑國足亞洲杯最後一場球,馮瀟霆踢了假球,真的嗎
說實話,看到這個回答之後我都有點想笑,竟然有人懷疑國足踢假球,這不是搞笑嗎?在此前國足在亞洲杯的道路上,已經被伊朗給阻擊了,最後以3:0慘敗給伊朗隊,雖然伊朗是現在亞洲最強的隊伍之一,能輸給人家也是意料之中,但是球迷們也沒有想到最後被人家3:0踢了個光頭,所以看不下去就質疑馮瀟霆在比賽的時候踢了假球,因為在此前國足跟伊朗比賽的時候踢的都是有來有回,現在這一次卻是被人家壓著的。而在比賽開始之前的時候,伊朗球隊的89號運動員在雙方握手敬禮的時候送給了馮瀟霆一個東西,所以很多網友都認為他們這是在賽場上進行暗箱操作,看到這里我都感覺有些網友真是說話不動腦子,人家就算暗箱操作會在賽場上這么明顯的進行嗎?而且到現在為止,組委會也沒有站出來說人家進行打假賽。最為關鍵的一點,伊朗隊跟國足踢球還需要去打假賽嗎?
⑶ 伊朗最出名的足球球星
伊朗最出名的足球球星:馬達維基亞、阿里·卡利米、阿里·代伊。
1、馬達維基亞
有些球員一旦穿上國家隊球衣,整個人的形象就會變得異常立體且高大,之於桑巴軍團的羅納爾多、羅馬尼亞的哈吉、德意志戰車的克洛澤,當然還有這個段落的主角:阿里·代伊。
從1996年亞洲杯上對陣韓國隊獨中四元,在世界盃外圍賽大開殺戒,再到堅持到00世代中葉的老驥伏櫪,哪怕再到20世代即將來臨的今天,阿里·代伊一直是伊朗足球的首席旗幟,仍是亞洲最強的第一中鋒。
阿里·代伊代表伊朗國家隊出場149次,攻入109球,場均0.73球;同時他也是闖盪德甲揚名為後輩開路的先鋒,第一張伊朗足球的國際名片。
阿里·代伊帶給伊朗人帶來的關於足球的激情與感動,永久戳進所有擁躉們的心房。
⑷ 97年十強賽國足主場2:0領先伊朗,什麼原因導致最後2:4輸球
那場比賽,我記憶猶新啊!時至今日我還記得當時2:0以後的勝負手!中國打的451陣型,首發:守門員區楚良,左後衛孫繼海,右後衛毛毅軍,中後衛張恩華,范志毅。左邊前衛姚夏,右邊前衛李明,攻擊前衛於根偉,後腰馬明宇,李鐵,前鋒黎兵!
1.老生常談的體力問題,中國球員大多數體力不足以應付90分鍾的強度比賽,這是第一場比賽,大家很興奮。60分鍾後,中國球員開始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2.主教練換人有些按部就班,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我記得十強賽之前的熱身賽就是這個首發,然後60-70分鍾上,高峰,隋東亮,李金羽!60分鍾於根偉抽筋,隋東亮替換。姚夏抽筋,李金羽替換。然後上了高峰下了黎兵!當時2:0領先,真不應該上隋東亮和李金羽!這時候場上球員思想開始不統一了!有的想防守反擊,有的繼續強攻!
3.那場比賽,姚夏發揮是真好,姚夏在左路沖的馬達維雞鴨根本攻不到前場!假如當時戚務生用徐宏(穩定)換下姚夏,把馬明宇(體力好,能攻善守)推到左路,讓范志毅(體力好,身體好!)頂到後腰肉搏,用彭偉國換下於根偉,來控制中場,最後用高峰換下李鐵及(那會兒,李鐵已經有些懵逼了,覆蓋不到位了!),把黎兵(身體好,體力好)撤到後腰!或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這是個人的一點妄想,不喜勿噴
從於根偉和姚夏下場開始,局勢徹底逆轉。於根偉對伊朗後防線的壓製作用有多大,至少需要一個後腰和一個中衛來盯防;姚夏的速度牽制了馬達維基亞,使其不敢助攻。很不幸,於根偉受傷,姚夏被替換,伊朗後場壓力頓時減輕。巴蓋里頻頻上搶,馬達維基亞放肆助攻,只剩下范志毅、孫繼海疲於奔命,完全陷入伊朗人的進攻節奏,被逆轉毫無意外!
很榮幸,那場比賽看了直播,可以說,2:0領先的時候,心裡是真的激動,可實力上的差距很快就體現出來了,這不是一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也不是鬥志上的差距,跟現在的國足相比,不說觀賞性,就是精氣神都不一樣,但唯一不變的,還是從領先到被扳平,再到落後,心理上的落差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種比賽中,都會留下陰影,比較著名的就是歐冠決賽的伊斯坦布爾奇跡夜,AC米蘭大翻盤利物浦,相同的過程。
所以,從個人角度看,這場比賽國足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整體實力上還是跟伊朗有差距,主場作戰,開場三把斧,很快取得領先,但伊朗人並未心態失衡,看著幾位核心球員的串聯以及整體的組織逐漸控制了比賽節奏。足球比賽就是這樣,誰控制了節奏,誰就有更多的機會,再把握住機會,結局也就不難想像了。
2.國足的教練水平還是低了,戚務生作為國字型大小教練,水平還是跟國際教練有差距,尤其在那個年代,足球的整體技戰術水平往往在低水平球隊中體現的很重要,俗話說的個人能力能力不夠,就需要整體來湊,萊斯特城英超奪冠的奇跡就充分證明了這點,當時萊斯特城奪冠,隊中有超一流球星嗎??沒有,但球隊整體實力均衡,技戰術應用得當,整體配合默契,將足球這個團隊運動的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這場國足比賽,雖然場面比現在的國足好看的多,但從伊朗隊的進球來說,還是將後防線的問題暴露無遺,說明國足的整體配合還是有明顯問題嘛。那麼這集中起來還是體現在教練的水平上。
3.就是我們強調的如何在逆境中作戰,恕我直言,國字型大小運動隊伍,無論足籃排還是其他運動,一旦落後,思想狀態一崩潰,一個人會傳染給整支球隊,這個也是我們國字型大小運動團體項目的通病,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這里不得不表揚一下c羅,世界盃上3:3絕平西班牙就充分展現了總裁的意志品質,真的是力挽狂瀾,整支球隊都因為他堅持了下來,這也就是亮劍精神,現在的國足,更不想說了,心理更脆弱。
綜上所述,個人觀點,肯定不全面,而且個人意識較濃濃,歡迎熱愛國足之人查漏補缺。
97年十強賽是當時中國隊的第一場比賽,賽前全國球迷媒體空前關注,因為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第一次沖擊世界盃,大家給予了厚望,毫不誇張的說這場比賽是在萬眾矚目下進行的。
這場比賽已經過去20多年,我對比賽的記憶已經有一些模糊,但是一些細節我還是有印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幾個鏡頭:1,比賽中中國隊2:0領先後主教練戚務生站在場邊揮手讓大家回防,臉上表情即興奮又緊張。2,伊朗隊邊後衛馬達尼基亞下半場突入中國隊半場如入無人之境,以及精彩的遠射,打的全場中國人鴉雀無聲。3,全場高呼換李鐵(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奇葩的是主教練還真的換了,結果中國隊場面更加難看。4,下半場中國隊體力急劇下降,好像有好幾個人抽筋。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場比賽,或者看整個十強賽,中國隊,包括足協主教練和球員,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脆弱的孩子,狀態起伏不定,情緒也起伏不定,而且極度缺乏自信。不可否認,當年那批球員在亞洲是具備相當的實力,或許是比賽經驗少,或許是主教練能力差,根本就不能擰成一股繩,體現在比賽中球員各打各的,想贏怕輸,很多機會都錯過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其實我們出線的機會是最大的,只是被我們自己提前放棄了。打沙特的時候必須要贏得比賽口號居然是保平爭勝,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從第一場輸給伊朗的比賽可以反應整個十強賽中國隊的狀態:主教練能力差,足協亂指揮,球迷瞎起鬨,球員比賽經驗少抗壓差,所以說那屆比賽中國沒有出線是正常的。
97年十強賽首戰,國足在主場先贏後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
1998年法國世界盃亞洲區預算賽,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之後國足首次沖擊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
1994年開啟的中國足球職業化,讓足球這項運動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觀上說,職業化對中國球員的技戰術水平和職業素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質變的程度。
但火熱的職業聯賽,已經94/95兩年間多次戰勝世界強隊的的商業比賽,造成了從足球從業者、媒體到球迷一致對國足實力的高估。
這從時任國足之教練戚務生對十強賽對手的判斷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組中,實力在國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兩隊,科威特和國足實力相當,卡達則明顯弱於國足。但在後來的比賽進程中,正是對卡達的低估,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當然,這是後話。
客觀上分析,1997年十強賽國足的分組結果,是最近數屆世界盃預選賽中比較差的一次。國足和四支西亞球隊分在同一組,需要四次勞師遠征飛往西亞,而對手只需要長途飛行一次。西亞球隊之間一直以來的默契,也將對國足非常不利。
這屆十強賽,在國際足聯的決定下,採用了之前預算賽極少採用的主客場賽制,這雖然和聯賽賽制有相似之處,但在國家隊層面上對國足來說是個新的挑戰。
在高估自己適應能力的前提下,國足教練組決定臨戰變陣,將一直以來的442打法換成451,並啟用於根偉和姚夏兩名新人。新陣型在熱身賽上表現尚可,但到了壓力倍增的正式比賽,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剛剛開始職業聯賽四年的中國球員,其實適應能力很差,足協和教練組自視過高,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在大賽前,按照正式比賽的節奏安排熱身賽是慣常的做法。當年的世預賽,除了輪空的輪次外,沒兩場比賽之間的間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為了預防熱身賽造成傷號不能及時恢復,國足把最後一場熱身賽和首場比賽的間隔拉大到了12天,對球員適應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場比賽在壓力之下體能過早透支,比賽最後階段被對手拖垮。
另外,當年足協的情報工作可謂一塌糊塗,既沒有正確獲得卡達隊實力的情報,連小組賽最強對手之一的伊朗隊主力情況都沒有搞清楚。以至於比賽中被馬達維基亞打了個措手不及,賽後教練和球員都沒搞清楚對方這個厲害的「2號」是從哪冒出來的。
現在來看,1997年十強賽的失利是十分遺憾的,當時國足正處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確估計自己和對手的實力,做好細節工作,中國足球沖出亞洲可能會提前四年。
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其實那場比賽真的是挺可惜的,那屆國家隊基本薈聚了甲A各隊的頭牌,范志毅、徐弘、高峰、姚夏等等吧。而且當時國足還基本屬於亞洲一流球隊,擁有主場之利的國足其實還是挺強的,可惜最後被逆轉。
那場比賽憑借李明和范志毅的進球兩球領先,但是當巴蓋里罰中阿里代伊製造的點球後風雲突變,我們有點自亂陣腳了。戚務生連續用高峰,李金羽,隋東亮換下黎兵,姚夏和於根偉。這三個換人尤其姚夏的下場我覺得是絕對的轉折點,馬達維基亞一下就活過來了,兩記遠射徹底讓中國迷茫了。。之後國足就是一片混亂4:2也就順理成章。
那場比賽輸了我覺得原因有三, 一 2:0之前過於興奮,體力分配不勻導致後邊和伊朗人的比拼完全處於下風; 二 戚務生作為主教練思路並不清晰,臨場指揮太差了。姚夏當時在場上作用非常明顯,馬達維基亞在姚夏在時被壓制的比較厲害,幾乎沒有什麼助攻,而姚下場後馬達維基亞徹底復活。而隋東亮和李金羽,作為四小天鵝是有天賦但對伊朗這種對手完全發揮不了特點,換人後被壓制也很正常了; 三 老生常談的心態問題,米盧說過「中國球員很有實力,但是到場上卻發揮不了正常水平的一半」這就是我們的現實,過於緊張導致根本發揮不了自身實力,而02年米盧帶給中國的最大的就是心態的改變,讓國足變得更像自己才能出線。那場被追了一個後我們心態就已經變了,到2:3徹底不知道怎麼踢了,後邊對卡達也是這問題,所以脆弱的心理建設才是當時國足的致命弱點。
首場比賽國足取得夢幻開局,先是獲得一個點球,范志毅罰中1:0領先,隨後李明門前勁射球進2:0,這么順暢的比賽是任何隊員教練和媒體都不曾料到的。隨後國足的老毛病又犯了, 領先不會打,遭逆轉也沒有良策應對來取勝。 下半場姚夏受傷是一個轉折點,范志毅出腳過大,被巴蓋里打進一個點球,隊員教練心慌了,以前被姚夏壓制的小將後衛馬達維吉亞大膽插上進攻,連進兩球,特別是他的第二個進球,三十米遠射令守門員區楚良防不勝防。至此國足算徹底蒙了,戚戌生也沒見過這場面,是攻是守也沒主意,隊員們更不統一思想了, 經過六十多分鍾激烈拼搶,國足體能到了極限,多人抽筋, 趁國足疲態被阿里代伊打進一球,以2:4遭大逆轉。
主教練都是運動員出身,[紫薇別走][鄙視]【沒有學習過先進的足球思念,真正的國際大賽經驗不多(尤其勝利經驗)。他 自己沒有拿主意的擔當】,聽從觀眾的 換李鐵的呼聲 ,導致中場防守力度直線下降。合理安排體能強的隊員先依次出場也行,還有蔡晟,宿茂臻的頭槌優勢也沒有利用。 我們屢次遭遇黑色X分鍾,主教練執教能力欠缺,【應對突發情況毫無辦法。在進球後適當地加大針對防守是正確的,體力已透支】。
別忘了伊朗有後法制勝的傳統,在96年亞洲杯上韓國以2:1領先,代伊大爆連連進球,以6:2大勝,實力是勝利保證。
總之,西亞人的 [吐血][發怒] 【國與國合夥把國足擠出去了。還是實力,指揮水平,戰術按排都有問題,勝卡達一場也出線了,許多如果不可能重來,各方面工作沒做好】。換米盧,里皮級的教練肯定出線,和伊朗只差一分,太可惜了。
那場比賽我也看了,看完後和同學喝了一箱啤酒,真是沮喪透了!
當時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從技術到心理再到教練的進場指導,還有人說足協的壓力。
後來冷靜下來,我想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定位不準。
當時從媒體到足協,對教練和球員都是有影響的,我們定位要奪第一。第一場主場要勝利,沒有失敗的預案,沒有在賽前分析透徹第一場輸了怎麼辦,各隊互相之間的勝率多少,更沒有分析每一場可能出現的情況,大家都給球隊打氣,卻沒想到怎麼給球隊減壓。
更有甚者,當時無人敢提出我們的目標是爭第二。
過於看重第一,反而心態大起大落。
到後來,小組形式一片亂哄哄,倒數第二輪其實還有爭第一的可能,足協和球隊無人分析出線形式,大好機會又被揮霍。
一直能在上半場打進擁有阿里代伊和馬達維基亞的伊朗隊的中國隊勢力沒問題,卻毀在沒頭腦的教練和足協身上。
那場比賽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換李鐵」。場上一幫假球迷一喊「換李鐵」,戚務生是個沒主見的教練,還真把李鐵換下了場,這是那場比賽的轉折點。
李鐵雖然射門不靈,有時在場上頭腦不清楚,但他最大的特點是跑動積極不惜力,阻截能力強,防守面積大。李鐵下場,中國隊的後防線頓時吃緊,場上的隊員看不住伊朗隊的強力前鋒阿里代伊和馬達維基亞,讓他們的水平得到了充分發揮。
那場比賽失利原因有很多,但換李鐵應該是那場比賽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場比賽距離現在已經超過20年,現在回憶起來記憶有點模糊,但作為當時在電視機前面親自觀看過直播的老一代球迷,我覺得還是可以發表點個人感受。
那個時候,我們並沒有網路和手機,體壇周報成為我們了解比賽動態的唯一方式。我記得體壇周報還用了很大一版介紹伊朗的陣容,提到了三駕馬車代伊、巴蓋里和阿齊茲,也順帶提到了邊後衛馬達維基亞。當時,賽前基本的預測是一場遭遇戰,雙方實力五五開,中國隊是主場,略占優勢。
比賽開始後,上半場雙方互有攻守,整體保持均勢,都沒有很好的機會。上半場快要結束時,中國隊獲得一粒點球,帶著1比0的優勢進入休息室;下半場,右邊鋒李明一個凌空抽射,把優勢擴大為兩球。當時,我們一大群學生圍在商城的電視機專賣區前面歡呼,險些讓商場的工作人員趕走。誰知道,沒過幾分鍾,伊朗也獲得了一個點球,然後,馬達維基亞一個遠射,把比分扳平。這樣大起大落之後,氣勢已經明顯不在中國隊這邊。80分鍾後,伊朗又連進兩球,最終將比分定格為2:4,中國隊首場失利,也間接導致了最終無緣世界盃決賽圈。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場失利應該有如下幾個原因:
1)中國隊臨場比賽經驗存在不足,兩球領先後,似乎思想有所變化,伊朗點球把比分縮小後,似乎更加加重了中國球員的精神負擔。而且,60分鍾後,中國隊主場的興奮勁過了,似乎有點疲憊,沒能摁住馬達維基亞,而他那個時候爆發徹底改變了比賽走勢;
2)主教練經驗存在嚴重不足,沒能及時閱讀場上形式,沒能在關鍵時候做出調整。我記得整個十強賽,當時的教練戚務生都似乎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換人總是被人指責,而他自己好像也沒有特別堅定的想法。主教練的氣質也決定了球隊的氣質。其實,當時如果是米盧做主教練,以他豐富的經驗,我覺得結果應該不會是這樣。
3)當然,伊朗人的鐵血和堅韌也是值得贊賞。在客場比賽,面對億萬球迷的山呼海嘯,面對兩球落後的局面,伊朗人能夠按照既定的技戰術,把比賽扳過來,也說明了這個球隊的底蘊和能力。
這場比賽也是中國隊 歷史 上比較痛苦的回憶之一;其實,二十多年後,我們在回想起來,為什麼會覺得中國足球總是這么悲慘呢?也可能是中國文化中太在乎輸贏,太在乎結果了。而這種在乎又傳遞給了球隊和球員,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如果中國人的 娛樂 精神多一點,不要把比賽勝負看的這么重,結果會不會反而更好一些呢?
⑸ 中國足球6.14慘敗
北京時間6月14日20:00,中國隊在主場天津迎來20強小組賽的第五輪比賽,1-2輸給伊拉克隊,提前一輪無緣晉級10強賽,並且提前一輪鎖定小組倒數第一。這一戰績也是中國足球9次沖擊世界盃最差的一次,2006年世界盃預選賽雖然中國同樣沒有進入亞洲10強賽,但是那僅僅是輸給了科威特一個凈勝球。
第一次:1957年 首次出征折翼附加賽
這是中國足球與世界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當時以年維泗、張宏根、陳達成等球員為賭注中國足球還非常年輕,對於世界盃也只是試探性地邁出第一步。
首場比賽在雅加達舉行,中國隊全場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最終以0:2飲恨客場;第二場比賽在北京舉行,開場不到兩分鍾,張宏根帶球連過數人左腳抽射,打進了新中國足球隊參加正式國際比賽的第一個進球。隨後,年維泗、孫福成和王陸各攻入一球,中國隊以4:3取得了第一場國際比賽的勝利。根據當時的比賽規則雙方需要通過附加賽決定出線資格。在緬甸仰光舉行的附加賽中,中國隊以0:0戰平對手,因累計凈勝球少而被淘汰出局。
第二次:1981年 沙特放水讓中國距離晉級之差一步
在文革終結後,中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中國足球也是如此。當時的中國足球同樣也還顯得十分稚嫩,但有如初出茅廬的少年,異常生猛。當時中國隊在小組賽中勝香港和朝鮮,與沙特、紐西蘭、科威特進入亞太區決賽,爭奪兩張世界盃門票。但由於初出茅廬,經驗不足,吃了賽程編排的虧,並在附加賽中失利。
在這個階段比賽中,凈勝球占優勢的中國隊在自己的比賽結束後早早解散,以為鐵定將以第二名身份出線;不料,沙烏地阿拉伯隊最後一戰不可思議地凈輸紐西蘭隊5球,使後者的積分、凈勝球均與中國隊相同。按規定中國和紐西蘭隊要進行附加淘汰賽,結果重新召集起來的中國隊以1:2不敵紐西蘭隊,列小組第三名而最終功虧一簣。
第三次:1985年 「5.19」毀掉一切
1985年,剛剛獲得1984年亞洲杯亞軍的中國隊在主帥曾雪麟率領下第三次向世界盃發起沖擊,當時隊中主力有古廣明、趙達裕、李華筠和賈秀全等特點鮮明的球員。
在亞洲區預賽小組賽中,中國隊首戰客場以0:0戰平香港隊,隨後以4:0和6:0兩勝澳門隊,8:0和4:0大勝汶萊隊,只需在最後一場主場北京對陣香港隊的比賽中打平即可獲得小組出線權。
最關鍵的時刻中國隊犯了輕敵錯誤,5月19日,在北京主場對香港隊的比賽中只要戰平就可小組出線。然而,中國隊以1:2失利,只列小組第二名,未能進入第二階段的比賽。一些球迷因為不能接受中國隊失利的事實而出現了一些不冷靜、不理智的言行,導致釀成轟動一時的「5.19」事件。「5.19」成為中國足球最慘痛的記憶。「
第四次:1989年 黑色三分鍾 只差一步到羅馬
1989年,曾經帶隊進軍漢城奧運會的功勛教練高豐文出任中國隊主帥。率領包括賈秀全、麥超、高升和唐堯東等名將的中國隊第四次向世界盃發起沖擊。分在亞洲區預選賽第五小組的中國隊,在同孟加拉、泰國、伊朗等隊的6場比賽中僅失一場,順利進入了六強賽。
六強賽中國隊首戰勝沙烏地阿拉伯隊;次戰阿聯酋隊率先攻入一球,眼看著勝利即將到手的時候,卻在最後3分鍾被對手反超比分;再戰韓國隊0:1告負;隨後1:0戰勝朝鮮隊。
在最後一場同卡達隊的比賽中,中國隊又是在一球領先的情況下最後3分鍾被對手連入兩球。兩個「黑色三分鍾」,徹底粉碎了中國隊進軍義大利世界盃的夢想。
第五次:1993年 首位洋帥 兵敗伊爾比德
1993年,從德國請來的施拉普納成為中國隊第一位外籍主教練。他率領傅玉斌、區楚良、謝育新以及高洪波、范志毅等隊員,參加了第十五屆世界盃足球賽預選賽。然而,這位洋教練也沒能給中國球迷帶來好運。預賽階段分在亞洲區A組的中國隊在約旦伊爾比德,先後以兩個0:1不敵葉門隊和伊拉克隊,小組賽就折戟沉沙。施拉普納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強調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六次:1997年 1分之差未能晉級世界盃
在第二階段的首場比賽中,中國隊在大連2比0領先的情況下,被伊朗隊連扳4球。中國隊以2比4告負。在多哈對卡達隊中國隊1比1平。在德黑蘭,中國隊再次以1比4大敗給伊朗隊。中國隊主場2比3告負卡達。隨後客場1:1戰平沙特隊,回到主場,1:0小勝科威特。中國隊3勝2平3負積11分,僅以1分之差積分在沙特隊和伊朗隊之後未能晉級。
被史上稱為最強中國隊的拼殺之旅中,中國隊小組賽順利通過後,在大連、多哈、科威特、德黑蘭、利雅德,機會一次一次地來臨,但又一次一次地被自已葬送。最終提前一輪出局,直接葬送中國隊出線希望的恰恰也是卡達。
第七次:2001年 歷史性的突破 勝利留存記憶中
那一次中國足球外交成功,抽得一個上上簽。憑藉此絕世好簽以及米盧的調教,中國足球終於圓夢韓日世界盃。
在十強賽上,中國隊6場比賽以5勝1平的戰績,提前兩輪打進決賽圈。2001年10月7日,中國隊在沈陽五里河球場1:0戰勝阿曼隊,圓了中國足球44年的夢想,中國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在韓日舉辦的第17屆世界盃上,中國隊小組賽三戰盡墨,未進一球,尷尬地結束了自己在世界盃賽場上的處子秀。
第八次:2004年 只差一個進球
荷蘭籍主教練阿里漢成為中國國家隊的主教練。在他的帶領下在2006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小組階段的比賽中在前4場比賽中取得了4戰全勝的成績,但是國家隊的表現並不出色,包括客場1:0勝中國香港、客場1:0勝馬來西亞、主場1:0勝科威特的比賽,雖然取勝但是都難以令球迷放心。
在第5場客場0:1輸給了科威特隊後,由於競勝球比對手少兩個,國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在廣州同中國香港隊的比賽就成了背水一戰,不僅要獲勝,而且要盡可能的多進球。但在11月17日的比賽中,中國隊7-0大勝香港,而科威特在主場6-1大勝馬來西亞。
這樣中國隊與科威特在相同積分、相同凈勝球情況下,科威特憑借進球數優勢壓倒中國隊晉級,中國隊屈居小組第二被淘汰。這一次中國隊7-0戲劇性大勝,終究還是沒能幫助中國隊進入世界盃。
第九次:2008年 歷史性的恥辱
又一次連小組賽都未能出線,不僅無緣亞洲10強,而且還是提前一輪!這創下了中國足球沖擊世界盃歷史上的最差紀錄!前五場比賽竟然三平兩負,未嘗勝績,而且五場比賽沒有一個運動戰進球,攻擊力如此之差令人咋舌。
⑹ 中國隊為什麼會輸給伊朗20多分,到底差在哪裡
你好,很高興有機會為你回答!!
我希望你首先要明白的是缺少了姚明,中國隊少了一半的實力,不管從士氣上還是攻防兩端的流暢性,都是亞洲二流球隊的表現,特別是中國的後衛,在亞洲更是3流的水平,其實內線球員在亞洲絕對是一流的,但是易建聯的年輕,王治郅的老邁,都是中國隊輸給伊朗的很重要的原因,主教練郭士強在這次亞錦賽的排兵布陣,我感覺還有有點問題的,首先說後衛線,中國隊的組織後衛沒有速度,沒有力量,沒有突破,組織不起快攻,三分球也不是很准,在國內最會突破的是陳江華,不是因為我是廣東人我就贊他,我承認陳江華曾經籃球智商很低,但是他為什麼會被尤納斯看中,為什麼在大賽中頻頻得到上場機會,因為尤納斯已經看出了中國隊的問題,而且他有大賽經驗,本次亞錦賽應該讓他進國家隊來對抗快速的西亞後衛。第二,最後一場的戰術安排也是有問題的,進攻打不開時候為什麼不堅持打內線,大致的腳步和阿聯的身體素質對伊朗的威脅還是很大的,如果內線打開,對方防守收縮,這樣外線的隊員也不可能連投籃機會都沒有;在防守時候,郭教練一直堅持打盯人防守,但是這樣體力消耗太大,從小組賽到現在,中國隊員的疲態終於顯現了出來。
當然說歸說,事情總要從兩面來看,實力的差距確實有,所以你要砸電視機,確實是不明智的選擇,其實中國隊這次輸給伊朗,並不是想像不到那種,反而我覺得如果中國隊贏了,伊朗人民應該砸電視機才算合理。
郭士強第一次帶中國隊在大賽中亮相,因為沒有姚明,確實實力不行,其實他已經做的很優秀了,從球員到教練經過這么短的時間,而且經過這次與球隊的磨合,我想在今後的世界大賽中,郭家軍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
⑺ 國足客場0-1不敵伊朗,還有出線的希望么
這場比賽輸得意料之中,甚至能一球小負已經比較幸運,在阿扎迪魔鬼主場「小輸當贏」是亞洲球隊無奈的現實。
從十二強賽目前積分榜來看,國足出線無望,告別俄羅斯世界盃的概率幾近99%。所謂的出線僅存理論也只是剩下三輪全勝,且排名第三的烏茲別克最後三輪兩負一平或三戰全負。
即便這樣敘利亞最後三輪還不能贏超過一場,這樣國足也只是A組第三,還要和B組第三爭奪亞洲的0.5個出線名額。即便勝了B組第三,還要和南美洲國家爭奪另外0.5個名額。實際亞洲球隊的0.5個名額基本都是送給其他大洲球隊的,國足出線的可能性實際上等於0!
在本組最強的兩個對手身上國足表現可以說十分出色,對陣韓國一平一勝積四分,對陣伊朗一負一平積一分。國足的5個積分竟然全部來自於小組最強的兩個對手,這恐怕是賽前大家都難以想像的結果——沒錯,我們的失誤在於和水平相近的對手身上輸的太多。
這口鍋國足前任主帥高洪波要背,然而高洪波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接手國家隊創造「四十強賽奇跡」打進12強賽已經是超額完成任務,我說過「此生不黑高洪波」,說話要算數。
國足簽里皮的時候出線形勢已經岌岌可危,所以里皮的任務肯定不是帶領國足本屆世界盃預選賽出線,而是著眼於2022年卡達世界盃,希望這位義大利老人能夠堅持到最後。
最後關於中國隊未來能否世界盃出現,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以今日中國的雄心未來一定會謀求舉辦世界盃,而那時候中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必然如日中天,成功的可能性極大,世界足聯也需要把世界盃帶到中國。
只不過當中國以東道主身份參加世界盃時,我們這些球迷恐怕已經踢不動足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