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伊兩國達成協議,拜登或將取消所有制裁
在國與國的交流當中,利益無疑是各個國家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外交關系之所以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維持著十分緊張的關系,主要原因也是雙方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影響。
不過根據此前的消息來看,為了能夠緩和兩國之間的關系,美國拜登政府接連作出表態,在對伊朗的制裁措施上面將會進一步地放寬,甚至會取消此前採取的對伊制裁措施。
需要知道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伊朗都遭受著來自美國的強勢制裁,而這一情況也導致石油出口貿易這項伊朗的支柱產業很難得到進一步發展,伊朗自己的經濟狀況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並不理想。
不過根據本月16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消息顯示,伊朗外交部已經做出了明確表態,美國和伊朗已經達成了統一的意見和協議,這一情況也代表著前任美國政府向伊朗展開的一系列制裁,在拜登的領導下將會遭到解除,這一情況對於伊朗而言可以說具備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因為在這些制裁措施解除之後,伊朗在石油資源出口上面將會得到大規模的提升,而伊朗的經濟也會迎來一個十分難得的復甦契機,其每天的石油出口量或許會迅速的攀升到150萬桶。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本月8日的時候還曾做出表態,美國政府並不會選擇將針對伊朗的眾多制裁措施完全解除,而在短短幾天內美國政府的態度就發生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事實上,美國和伊朗之間存在的分歧主要就是集中在所謂的「去美元化」行動上面,而如今在美國不斷對外釋放積極信號,希望能夠緩和雙方關系的情況下,伊朗最終也向美國給出了積極回應,這也意味著此前的「去美元化」行動或許會成為 歷史 ,因為在美伊兩國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伊朗顯然不會採取其他的行動來向美國發起反擊。
同時對於伊朗來講,由於長期以來都飽受美國制裁措施帶來的巨大壓力,其國內的經濟狀況十分相當惡劣,民眾的生活水平也一直得不到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自然想要通過相應的行動來恢復其國內的石油資源出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恢復自身的整體實力,在這樣的前提下美伊兩國如今能夠達成一致也就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了。
⑵ 美伊兩國達成協議,拜登或將取消所有制裁
1. 在國際交往中,利益是國家決策的重要考量。美國和伊朗長期緊張的關系,主要是因為雙方的利益受到了沖擊。
2. 據報道,為了緩和兩國關系,美國拜登政府表示將放寬對伊朗的制裁,並可能取消前任政府實施的制裁措施。
3. 長期以來,伊朗遭受美國的嚴厲制裁,尤其是石油出口這一經濟支柱受到嚴重影響,導致伊朗經濟狀況不佳。
4. 據16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伊朗外交部確認,美伊已達成協議,前任美國政府實施的制裁將在拜登領導下解除。這對伊朗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制裁解除後,伊朗石油出口量有望大幅增加,經濟將迎來復甦良機,日出口量可能達到150萬桶。
5.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8日的講話中還表示不會完全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但美國政府的態度在短短幾天內發生了巨大轉變。
6. 美國和伊朗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去美元化」行動上。在美國積極尋求緩和關系的情況下,伊朗也給予了積極回應,這意味著「去美元化」行動可能成為歷史。
7. 對伊朗而言,長期受美國制裁的影響,國內經濟狀況嚴峻,民眾生活水平提升受限。因此,伊朗希望通過恢復石油出口來增強國力,這也是美伊能夠達成一致的原因之一。
⑶ 美國和伊朗,誰先邁出第一步
陷入僵局的伊核問題,近期有了積極進展。
當地時間4月6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線下會談,討論解除對伊制裁和執行伊核協議。此前,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已於2日舉行過一次視頻會議。
盡管會談在穩步推進中,美伊雙方仍僵持不下。伊朗方面表示,在維也納會談中,不會與美國方面進行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會談。
由此看來,預計此次會談將依舊艱難,立即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可能較小。
美媒稱這是伊核問題首次實質進展
伊核問題早已糾葛了多年。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簡稱伊核協議)由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於2015年7月達成。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 社會 解除對伊制裁。
美國與伊核協議成員將在維也納舉行會談。CNN報道截圖
拜登上台後,雖然曾多次表示主張恢復伊朗協議,但美伊雙方還是經歷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曲折」,直到近期伊核問題才有向好跡象。
當地時間4月2日,美伊雙方表示,他們將在6日參加維也納會談,以爭取讓兩國重新遵守伊核協議。美聯社指出,此次表態標志著兩國在重返伊核協議的道路上,「首次取得實質性進展」。
拜登的伊朗事務特使羅伯特·馬利也發布推文稱,這是(美伊雙方)邁入正確道路的「第一步」。
美伊分歧仍在、僵局難破
此次維也納會談將主要圍繞美國解除對伊制裁以及伊朗撤銷減少履約措施等問題展開。
這些也是美伊之間存在重大分歧的議題。
此前 ,美方提出要求伊朗停止生產豐度為20%的濃縮鈾,並停止使用先進離心機(用於生產濃縮鈾的機器)。作為交換,美方將允許某些凍結資金返回伊朗,使伊朗合法出口部分石油。不過,該提議很快被伊朗方面拒絕。
從伊朗方面表態來看,伊朗對「分階段」解除制裁的計劃毫無興趣,只要求美方「一次性」解除所有制裁。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希表示,伊朗在伊核協議維也納會談只有一個訴求,即美國履行其伊核協議承諾,「完全解除」其在退出伊核協議後施加給伊朗的制裁。
此前,美國官員曾透露,美伊將在維也納會談中進行間接對話。然而,就在臨近會談之時,伊朗的態度再次強硬起來。據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阿拉格希表示,「我們不會在維也納與美國人進行談判,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伊朗外長扎里夫發文敦促法國外長展示建設性立場。推特截圖
美伊之間相持不下,打破僵局的任務就落在了伊核協議的相關方身上。
阿拉格希指出,希望伊核協議的相關方應該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說服美國「取消特朗普政府對伊朗施加的所有制裁」,隨後伊朗才會撤銷違反協議的措施。
當地時間4月3日,伊朗外長扎里夫還與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昂通話,敦促其在維也納會議上展示建設性立場,停止遵守美國實施的制裁。
俄羅斯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也表示,重返伊核協議的前路並不容易,需要各方更加密集的努力。
維也納會談較難取得突破成果
此次維也納會談的目的是希望能與美國、伊朗分別起草一份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雙方恢復協議的步驟與具體時間表。《華爾街日報》指出,在與伊核協議相關方國家的高級官員討論後,他們將留下核問題專家與制裁專家繼續敲定工作細節。
雖計劃如此,但這場會談註定艱難。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的伊朗問題分析師亨利·羅馬表示,美伊雙方在技術與政治方面都存在重大限制。「雖然雙方都有足夠的興趣達成協定,但也不應低估如今的挑戰。」
一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美國和伊朗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就時間表等問題達成一致。不過,他希望談判最好能在5月底,即伊朗總統選舉之前取得進展。否則,總統選舉可能會導致伊朗重新組建談判團隊,從而造成更多的拖延。
任何協議的實施都需要額外的時間,就目前形勢來看,在伊朗新總統就職之前,美伊雙方不太可能完全恢復伊核協議。
除非解除制裁,否則伊朗排除在維也納會談中與美方任何對話的可能。彭博社報道截圖
除了恢復伊核協議,美方還想達成一份持續時間更長的新協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表示,僅僅恢復伊核協議是不夠的。《紐約時報》指出,因為伊核協議中的部分限制條款將在2030年到期,因此美方想要延長協議時限。
另外,拜登政府官員還希望擴大協議外延,將這份新協議與限制伊朗導彈能力等其他方面掛鉤。
預料到談判的艱辛,美國政府官員也在管控對維也納會談的預期。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指出,維也納會談是為了恢復伊核協定而向前邁出的「有益一步」,但討論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預計不會立即取得突破,未來還將有許多「艱難的討論」。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盧茜
⑷ 損失高達3200億!伊朗稱已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將解除對伊制裁
美國與伊朗的糾葛暫時告一段落?美媒 6月14日報道稱, 伊朗相關部門發言人哈提卜扎德近日表示,已與美國達成協議 ——美國將解除特朗普時期對伊朗包括能源在內的所有行業制裁。 不過,哈提卜扎德也表示,兩國在一些現實問題上仍未完全達成一致,而且 「石油」一詞並未被明確提及。
特朗普時期對伊朗實施的制裁,都包括什麼?據媒體梳理,特朗普政府對伊朗實施的 「最大制裁」是禁止原油出口,並試圖將伊朗原油出口「清零」;為了保證這一制裁能達到效果,美國還曾放話,「誰買伊朗石油,就制裁誰」。
除了切斷伊朗最大的經濟創收來源 ——石油出口外,伊朗石化、航運、保險、銀行、 汽車 製造等行業,甚至是伊朗個別重要人士,也沒能逃過美國的制裁。由於美國「全方位」的制裁,伊朗總統魯哈尼2020年還曾表示, 伊朗經濟損失高達 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00億元) ,與本國上一年度兩倍的預算相當。
回歸到此次美伊的協議 「和解」,這實際上早已有了苗頭。例如5月初時,伊朗方面就有消息稱,在第四輪高層談判中,兩國在關鍵問題上大致達成一致,美國將解除對伊朗的「主要制裁」。
5月底,美國能源部門還主動透露,該國在2020年10月進口伊朗石油製品約3.6萬桶/天,在今年3月進口3.3萬桶/天。雖然伊朗表示並未有相關出口數據,但這是1991年(30年)以來,美國首次承認大量進口伊朗原油,引發國際 社會 熱議。
美伊兩國此次為何能達成協議?或者說,美國為何願意解除制裁? 主要是因為美國新任領導人上任後,有意推動美伊關系正常化。 不過拜登政府放鬆對伊朗的制裁,也有一個前提: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協議。
據悉,由於伊核協議本身對伊朗不利,此前伊朗曾多次強調:除非美國先解除制裁,否則沒有對話的必要。因此才會有猜測稱,美伊兩國此次達成協議,是雙方都做出了讓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伊達成協議前,中國曾力挺伊朗,支持美國取消對伊朗的制裁。
那麼,美伊達成協議,有什麼好處? 一方面,伊朗的石油出口有望恢復, 畢竟由於 「物美價廉」,伊朗石油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一直很強。國際能源署的月報預測,到2021年底,伊朗原油出口可能恢復至315萬桶/天;2021全年,伊朗平均石油出口量將達66萬桶/天;到2022年中,伊朗的原油產能將達380萬桶/天。
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有望因此下行。 美媒 6月14日報道,由於全球需求飆升,原油價格也不斷上漲,截至13日,美國原油價格已比1月份高出約23美元;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已達到71.70美元/桶,刷新2018年10月17日(3年)以來的紀錄。
文 | 李銀蘇 題 | 黃紫鎵 圖 | 盧文祥 審 | 李澤鈈
⑸ 美伊達成和解,美國承諾取消對伊所有制裁,去美元化會成空談嗎
在這個世界上,多的是始料未及和意想不到,變化、混亂和動盪似乎已成為國際上永恆的主題。前段時間,在美國軟硬兼施拜登不斷拋出橄欖枝的情況下,伊朗終究還是選擇了妥協,6月23日伊朗外交部表示,伊朗最終與美國達成了協議,這意味著特朗普對伊朗發起的所有制裁都會被拜登取消,包括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限制,此後德黑蘭將迎來復甦伊朗經濟的契機,伊朗單日石油出口量增加很快就會從20萬桶增至150萬桶甚至更多。伊朗和美國達成協議,拜登將全面取消對伊制裁,這是否意味著去美元化已經成為空談,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六月初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強硬地表示,如果伊朗不改變現在的行為,即使伊朗選擇遵守核協議,美國也不會取消對其的制裁,美國變臉變得如此之快不由讓人感到唏噓,但暫且不談別的,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伊朗和美國關系的發展。
在上個世紀世界上有兩個強大的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蘇聯。當初蘇聯實力還非常鼎盛的時候,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在中東地區的勢力滲透,選擇了援助伊朗,而當時的伊朗經濟條件也是非常不錯的。從巴列維王朝開始,伊朗就依靠著巨額的石油收入開始購買大量的美製武器裝備,當時伊朗還想要研究核武器,美國還幫助伊朗建造了第一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好景不長,1979年巴列維朝倒台之後,西方國家對於伊朗的核計劃發展態度發生了劇烈的轉變,尤其是美國。伊朗的核計劃漸漸變成了核問題,美國好像忘記了當時的原子能研究中心還是他們幫助伊朗建立的,不斷的宣稱伊朗在研究的核計劃是有威脅的,於是美國開始不斷的對伊朗進行多方面的制裁,而這些制裁中就包括它的美元霸權主義。近年來,美國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手中的美元霸權,經濟遭新冠沖擊了,就大肆印鈔放水,向全球轉嫁經濟危機,俄羅斯、伊朗等國不隨他的意,他就將美元武器化,對這些國家實施金融制裁。
其實,去美元化的第一梯隊是包括俄羅斯、伊朗在內的棄用美元國家,並不是說俄伊兩國現在就已經不用美元了,而是他們棄用美元的決心非常堅定,正走在徹底去美元化的路上。就伊朗說,其實伊朗私下裡也曾一直使用歐元等其他貨幣與各國進行交易,而今年三月在與我國簽署了一份為期25年的大協議之後,外媒便報道稱,伊朗會用人民幣或數字人民幣來與我國進行石油交易。我們知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法定國際流通幣種只有五種,即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元,而伊朗用人民幣替代美元用於國際支付那也無可厚非。對於伊朗來說,因為長期與中國進行石油貿易,獲取人民幣相對較為容易,更是由於人民幣匯率穩定,持有風險較小,已經被幾十個國家作為儲備貨幣,所以伊朗是十分信任使用人民幣的。總之,伊朗一直堅決反對美國的制裁,棄用美元的決心也非常堅定,但盡管伊朗去美元化,美國之前也一直堅持打壓伊朗。
這一次美國為什麼主動伸出橄欖枝,伊朗又為什麼妥協了呢?根據拜登上任後的一系列舉動,我們不難發現在美國的戰略規劃中,現階段中國就是唯一的競爭對手。為了打壓中國,美國不惜與俄羅斯伊朗這樣的宿敵國家握手言和,一改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作風,這很大可能是為了減慢伊朗去美元化進程。而阻止去美元化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擔心中國一旦同伊朗進行互補,將會更大程度威脅起美元的霸權,會對他可控的世界格局產生很大的影響。再看現在的伊朗,正面臨著失業率急劇上升,通貨膨脹速度加快,民眾生活困苦,生活物資短缺的困境,而伊朗的經濟支柱恰好就是石油出口。美國解除制裁後,伊朗單日石油出口量很快就能從20萬桶增至150萬桶,等到2021年底甚至有望突破300萬桶大關。而之前魯哈尼曾表示,在白宮的全面制裁之下,伊朗經濟損失達到了500億美元。要知道2019年伊朗的財政收入預算實際上也不超過250億美元,換句話說如果歐盟、日韓、印度不能恢復進口伊朗石油,伊朗便很難擺脫目前的困境。
即便萊西認為伊朗可以通過改善管理推動伊朗企業家回國投資反腐,提高德黑蘭工作效率的方式是去擺脫困境,但那需要時間,而且充滿了變數,相比之下出口石油就簡單多了。所以說,美國這一次談判成功很大原因是他看到了伊朗的現狀以及石油出口在伊朗經濟中的重要,這一次伊朗和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取消對伊制裁是否意味著去美元化已經成為空談我們尚不知。就當下國際 社會 來看,以美元為主的世界金融體系無疑給其帶來了巨大財富,基於戰爭和能源體系建立的美元霸權也深入影響著每一個國家的民眾。
美元的霸權體系自建立伊始,就將全球各國當成了利益的提款機,割韭菜薅羊毛的行為致使全球經濟多次深陷動盪與不安,所以飽受美元霸權欺凌的國家要共建一個公平、和諧的貨幣體系就不應拿自己國家的切身利益為美國的資本主義做嫁衣。如今美國所面臨的美元價值下跌而各國都瘋狂去美元化的行為,正是在為自身的野蠻與貪婪買單。那這一次伊朗會如何對待其去美元化的選擇?我們拭目以待。
⑹ 若以色列和伊朗真的開戰,結果會是怎樣
美國和伊朗之間關於伊核協議的博弈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這也是拜登上任以後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而美、以之所以會有如此親密的關系,也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伊朗。因為一些宗教原因,伊朗和以色列長期處於互看不順眼的狀態,而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則是因為伊朗不願別國干涉自己的主權。
伊以之爭,誰將取勝?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以色列、伊朗成為中東地區頗具影響力的三股力量。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一度成為中東地區對抗伊朗的主力軍,時不時就會對伊朗的勢力進行打擊,兩國的關系也因此急速惡化。如今,伊朗的武器禁運已經解除,軍事的發展也不再受限制,必然會抓住機會對以色列進行報復,那麼如果兩國真的交火,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勝負其實早已確定,兩國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表面來看,伊朗的部隊總人數約有100萬,而以色列軍隊僅有不到20萬人,即使在緊急動員下,也只有50萬人左右,伊朗在人數上似乎已經占據了優勢。但是當今軍事的對抗早已不是人數的比拼,制空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據統計,以色列擁有600多架戰機,而伊朗的戰斗機數量則不到100架,這樣懸殊的數量,一旦開戰,伊朗有可能很快失去制空權從而兵敗。
⑺ 伊朗總統:伊朗不尋求製造或獲取核武器,這一言論釋放了哪些信號
伊朗的總統說,伊朗不尋求製造或獲取核武器,這一言論很明顯是向聯合國和美國表示自己希望不被美國制裁,希望能夠重返伊核協議,但其實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已具備了不錯的實力,只要想發展武器用的時間不會太久,所以之前美國對伊朗進行了制裁,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伊朗的總統表示不尋求製造或獲取核武器,這原來首先是釋放給美國和聯合國信號,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會擁有核武器,因為之前美國一直以這個方面做文章給伊朗制裁和施壓,所以伊朗這個言論也相當於以退為進,希望能夠讓雙方坐下來好好談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⑻ 改變心意美國稱將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又將動盪不安
圖為伊朗
2012年,對伊朗的國際制裁加劇,導致油價下跌,給伊朗經濟造成了較大的損失,隨後美國就一直利用「石油」來打擊伊朗的經濟。在2018年5月時,特朗普公開撕毀《伊核協定》,宣布對伊朗進行單方面的經濟制裁,美國與伊朗的關系一度降到了冰點,而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台之後說:美國回來了!並要對之前特朗普「退出的群」重新加入,美伊關系似乎又好轉起來了,但是最近傳來伊朗大搞濃縮鈾,使得拜登不得不重新審視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圖為美國總統拜登
根據彭博社報道,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正在努力彌補伊朗的經濟損失,並尋求在不解除經濟制裁的情況下,緩解伊朗金融危機的影響。此舉似乎旨在恢復與伊朗的2015年核協議。
此舉似乎旨在恢復與伊朗的2015年核協議。
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達到了 歷史 最高水平,尤其是在特朗普在白宮任職期間。 在2018年,特朗普宣布單方面退出核協議,隨後恢復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2020年1月,特朗普下令進行無人駕駛飛機打擊,殺死伊朗最高統帥卡塞姆·蘇萊曼尼,因為這個國家極具影響力的人物被暗殺,在事件發生不久後就引起了許多極端團體的情緒激動。
盡管沒有對特朗普的安全構成直接威脅,但伊朗確實採取了報復性措施,並終止了其限制鈾濃縮計劃的承諾。自那時以來,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活動一直持強硬立場,華盛頓一再警告伊朗站穩腳跟或面對現實。
圖為伊朗將軍蘇萊曼尼
據報道,美國正在考慮幾種選擇,包括提供轉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條款,以幫助伊朗借入資金以克服這場飽受流行病困擾的經濟危機。華盛頓還在權衡是否放鬆對伊朗的制裁,而這些制裁阻礙了有關的國際援助到達伊朗。
拜登目前正在考慮推翻在特朗普任職期間做出的一系列決定。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與伊朗核協議的重新考量,一直是最引人注目的外交政策和挑戰。雖然拜登一直對特朗普放棄核協議的決定表達不滿,而遲遲沒有行動,但事實仍然是伊朗一直沒有表達出與美國合作的興趣。
據路透社報道稱,該國違反了國際相關限制核活動的協定,即伊朗將鈾濃縮擴大到「允許范圍」以外。伊朗最新的濃縮鈾庫存超過2.4噸,是該交易設定的上限的12倍,盡管仍遠低於伊朗在簽署該協議之前的八噸以上。這個中東國家一直在生產濃縮鈾,其純度高達4.5%,高於規定上限3.67%。
拜登此前曾強調,如果伊朗恢復嚴格遵守該協議,美國將重新加入該協議,以換取解除制裁。而在拜登被任命之前,伊朗政府的想法是,特朗普和拜登的政策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而且是針對伊朗的,但是據目前拜登所做的一些政治跡象,表明如果美國重新加入伊核協議,情況確實會發生好轉,最起碼比現在要好。
⑼ 拜登中東之行:不會給以色列帶來「安全」原油多頭已退無可退
拜登的中東之行一點都不平靜!
當地時間14日下午,正在以色列訪問的美國總統拜登與以總理拉皮德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拜登重申,美國政府希望恢復與伊朗的核協議,但警告說他不會永遠等下去。拜登拒絕透露美國是否會為伊朗重返該協議設定最後期限。
拜登表示,仍然相信外交手段是(解決伊核問題)最好的方式。但他也強調,美國將堅守對以色列的安全承諾,並將與以色列在高能激光導彈防禦系統方面加強合作。
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以色列當地電視媒體第12頻道的采訪時表示,美國不排除將使用武力作為針對伊朗的最後手段。
本周早些時候,據央視軍事報道,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解除對沙烏地阿拉伯出售攻擊性武器的禁令。不過,最終決定仍取決於沙特能否終止軍事干涉葉門。據報道,沙特官員曾多次向美方施壓,要求取消攻擊性武器禁售。美國方面尚未與沙特方面討論相關問題。
伊朗總統:「極限施壓」是失敗政策,拜登中東之行不會給以色列帶來「安全」
當地時間13日,伊朗總統萊希表示,用「武力的語言」同伊朗人民交談是不可能的,美國應吸取過去的教訓,不要總是重復對伊朗使用「極限施壓」這一失敗政策。
在談到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時,萊希表示,美國一再強調,他們對伊朗施加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但也有美國官員承認,這些壓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已經「可恥地失敗了」。
萊希強調,美國總統拜登的中東之行不會給以色列帶來「安全」。
此前,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納賽爾·卡納尼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要想讓中東更加穩定和安全,美國就必須停止分化地區國家、停止向這一地區輸出武器、尊重地區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停止製造「伊朗恐懼症」。
原油多頭已退無可退?市場人士:逆轉頹勢難上加難
國際油價方面,經歷了周二暴跌之後,美油布油周三有所回暖,但周四下午再度下跌,傍晚一度跌近3%。國內市場方面,周四燃料油午盤收盤跌4.04%,居跌幅榜第3位。
夜盤時段,WTI原油一度重挫6.00%,布倫特原油跌5.25%。燃油主力合約跌超7%。截至發稿,美油布油跌幅有所收窄。
海通期貨能化研發負責人楊安告訴記者,周二油價大跌重挫了市場信心,油價在區間下沿面臨破位風險,盡管OPEC、IEA月報中均提醒市場供應仍然緊張,但油價的反應可以看出市場心態已經變得非常謹慎,雖然冬季歐洲能源危機看起來仍是個誘人的炒作題材,但從目前全球經濟形勢和原油市場供需展望來看,對於油價的方向選擇顯然預期再次走在了現實之前。
談及前一日美國通脹數據對原油的影響,楊安認為,美國6月CPI數據再次爆表,市場認定加息75基點已經是確定性的事件,甚至市場在交易7月加息100個基點及9月繼續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加息步伐持續施壓市場。
「美國總統拜登評價美國6月通脹數據高得令人無法接受,事實上,自5月美國CPI數據超市場預期之後,大宗商品市場開始了新一輪暴跌行情,隨著6月美國CPI數據繼續超預期,周三夜盤國內工業品指數刷新了去年10月大跌行情的低點,與去年10月相比宏觀環境已經明顯利空市場,這也會成為油價的重要壓力。EIA最新公布的周度數據顯示原油及成品油庫存均超預期累庫,需求數據非常糟糕進一步打擊多頭信心,面對這樣的局面油價想要扭轉頹勢可謂難上加難,當前局面不宜追漲。」楊安說。
談及未來原油市場基本面,一德期貨分析師陳通表示,原油市場處於強現實與弱預期的格局之下。三季度隨著亞洲出行和工業領域需求的持續修復,非OECD將驅動全球油品需求的增長,預計石油庫存呈現下降態勢;四季度隨著油品需求增速開始放緩,北美和OPEC產量的逐漸回歸,預計石油庫存將從低位開始回升,但較疫情前的正常庫存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預計下半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的運行中樞為100美元/桶。不過,一方面全球經濟衰退預期持續升溫,市場風險偏好下滑將導致原油遭遇較大拋售壓力,另一方面全球石油庫存低位疊加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或將持續存在,宏微觀因素博弈之下,原油價格波動幅度或將加劇。
具體到品種方面,陳通展望下半年低硫燃料油走勢:「低硫方面,高油價一定程度上抑制終端需求增長,但強勁的運價帶動船東安排更多航次。船東正在努力確保足夠的船用燃料量,以確保他們能夠應對強勁的貨運市場,船用燃料油需求大致持穩為主。由於整個歐洲市場的低硫燃料油供應仍然有限,來自西方的套利貨物流入量短期內沒有大幅增加的跡象,再加上高昂的運費,使得套利活動缺乏吸引力,故而新加坡低硫燃料油供應依舊緊張。高硫方面,隨著夏季高溫來臨,來自南亞地區國家發電需求迅速回升,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將增加購買用於發電的高硫燃料油。沙烏地阿拉伯通常會在夏季增加高硫燃料油進口,以滿足電力和海水淡化廠的需求,新加坡高硫燃料油市場供需情況有望企穩改善。」
楊安則認為,考慮到大宗商品市場確實有短線超賣跡象,部分品種可能會走技術性反彈,市場情緒變化也會影響到油價節奏,短線上油價背靠關鍵區間低位支撐,多頭已經退無可退,估計會有博弈,拜登中東之行效果接下來2天將繼續沖擊市場。從目前市場面臨的局面來看全球疫情局勢日趨嚴峻,宏觀和需求角度均持續施壓市場,供應端緊張是多頭仰仗的最後陣地,如果一旦供需層面惡化,原油價格後期也很難再守住高價區。
如果想實時了解更多財經要聞,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