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的穆斯林國家有多少 穆斯林人口又有多少呢
十大伊斯蘭人口所在國。
1、印度尼西亞,穆斯林人口:2億零9百萬。
2、巴基斯坦,穆斯林人口:1億4千3百萬。
3、印度,穆斯林人口:1億2千6百萬。
4、孟加拉,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
5、土耳其,穆斯林人口:6千7百萬。
6、埃及,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7、伊朗,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8、奈及利亞,穆斯林人口:5千5百萬。
9、阿爾及利亞,穆斯林人口:3千2百萬。
10、摩洛哥,穆斯林人口:3千1百萬。
發展歷程:
中國穆斯林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遵行哈乃斐學派教法,新疆極少數為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蘇菲主義各學派在西北地區有廣泛影響。歷史上,由於伊斯蘭教傳入各民族地區的時間、途徑以及各民族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又分為內地伊斯蘭教(漢語系)和新疆地區伊斯蘭教(突厥語系)兩大系。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內地的年代,學術界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是在公歷651年(唐朝永徽二年)從阿拉伯傳入中國的泉州、廣州等地。
據中國史籍《舊唐書》與《冊府元龜》記載,這一年伊斯蘭教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644~656在位)派使節到唐朝首都長安,晉見了唐高宗並介紹了伊斯蘭教義和阿拉伯國家統一的經過。阿拉伯帝國第一次正式派使節來華,對後來中阿兩國在政治。
經濟和文化上的廣泛交流,以及穆斯林商人的東來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故歷史學家一般將這一年作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開始。另外,中國史料中還有「隋開皇中」、「唐武德中」、「唐貞觀初年」、「八世紀初年』傳入等諸說。這些說法多為一些學者的一家之言或對明、清以來穆斯林民間傳說的記述,因此還難以定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中國伊斯蘭教
B. 世界穆斯林國家有57個具體是那些國家
十大伊斯蘭人口所在國
1. 印度尼西亞,穆斯林人口:2億零9百萬
2. 巴基斯坦,穆斯林人口:1億4千3百萬
3. 印度,穆斯林人口:1億2千6百萬
4. 孟加拉,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
5. 土耳其,穆斯林人口:6千7百萬
6. 埃及,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7. 伊朗,穆斯林人口:6千6百萬
8. 奈及利亞,穆斯林人口:5千5百萬
9. 阿爾及利亞,穆斯林人口:3千2百萬
10.摩洛哥,穆斯林人口:3千1百萬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面積194平方公里,兩億零九百萬穆斯林。95%左右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而且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還有少數基督教徒、佛教徒和印度教徒。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面積約224萬平方公里。人口2276萬(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約佔30%,絕大部分為阿拉伯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佔15%。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面積1 6 4 .8 萬平方千米,人口6 千6百萬多,波斯人約佔6 6 %。穆斯林人口99%,什葉派佔大多數。波斯語為官方語言,是中東軍事力量最強的穆斯林國家,石油天然氣資源儲備、生產均位居世界前列控制著波斯灣到阿拉伯海的戰略通道,對世界石油戰略格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控制力。
伊拉克共和國面積48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二千一百四十二萬,其中79%是阿拉伯人;20%是庫爾德人穆斯林2,078萬。占人口總數97%。憲法規定,伊斯蘭教是國教。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面積97萬平方公里,人口1. 49億(2004年)。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國教)。烏爾都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南亞軍事強國。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面積100.2萬平方公里,人口6521萬(2000年),穆斯林佔94%。伊斯蘭教為國教。
土耳其共和國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人口6326.6萬人,穆斯林98%,伊斯蘭教為國教。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面積1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一億兩千四百萬,穆斯林人口1億1千1百萬,約90%。伊斯蘭教為國教。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面積238萬平方公里, 人口3200萬(2002年),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穆斯林占人口的99. 9%,全部屬遜尼派。伊斯蘭教是國教。
蘇丹共和國面積250萬平方公里人口3447萬,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
哈薩克共和國面積為272萬平方公里,人口1495萬(2005年)。居民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
C. 2022年伊朗人口有多少 伊朗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排行
根據伊朗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各國歷年人口統計數據、聯合國人口司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數據匯總,截至2021年,伊朗的人口總數約為8533萬。這些數據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伊朗人口的最新情況,有助於我們了解該國的人口規模。
伊朗的人口分布並不均勻,其中最大的城市是德黑蘭,其人口超過1200萬,是伊朗人口最多的城市。其次是馬什哈德,人口約200萬。位居第三的是阿瓦士,人口接近150萬。第四位是卡尚,人口約為110萬。第五位是伊斯法罕,人口大約100萬。第六位是卡尚,人口約為100萬。第七位是阿瓦茲,人口接近90萬。第八位是亞茲德,人口約為80萬。第九位是設拉子,人口大約70萬。第十位是霍梅尼城,人口約60萬。
值得注意的是,德黑蘭作為伊朗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不僅是政治和經濟中心,也是文化和教育的重鎮。馬什哈德則因其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跡而吸引了大量遊客。阿瓦士、卡尚、伊斯法罕、阿瓦茲、亞茲德、設拉子和霍梅尼城等城市也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特色和歷史背景,為伊朗的人口分布增添了多樣性。
通過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伊朗的人口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城市化趨勢。大城市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教育資源,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同時,這也反映了伊朗在城市規劃和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數據僅供參考,實際人口數量可能會有所變化。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D. 伊朗人跟阿拉伯人的區別是什麼
伊朗人跟阿拉伯人在聚居地上、人種上、語言上和宗教信仰上有區別,具體見下:
1、聚居地不同
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在阿拉伯國家,他們主要集中在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等12個位於西亞的國家和位於北非的摩洛哥、突尼西亞等6個國家。而伊朗人聚居的范圍較小,他們主要集中在了伊朗這個國家的東部和逗沖中部,另外在伊拉克等國家的境內也有伊朗人的散落分布。
2、人種不同
阿拉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而伊朗人實際上是波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
3、語言不同
阿拉伯語是阿拉伯人這一群體槐指橡的第一位語言,但是各地也有各地的方言。波斯語是伊朗人鉛旁的主要語言,這種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它是從巴列維地區發源而成的。
4、宗教信仰不同
阿拉伯人絕大多數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中的大多數又信仰的是遜尼派,而少數是什葉派的推崇者,另外還有少數的阿拉伯人是基督教的教徒。而伊朗人之前大部分一直處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主導,後來什葉派取代遜尼派盛行起來,另外有少數伊朗人是無神論者。
E. 伊朗人去美國容易嗎
不容易!自伊朗建立了以什葉派教義為立法依據的伊斯蘭共和國之後,伊朗迅速走向了「反美,反西方」的道路,美國和伊朗的關系越來越差,1979年發生的伊朗人質危機事件更是讓美國與伊朗直接斷交。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推翻現在的伊朗政府,幾乎使用了除直接開戰外的所有手段。伊朗方面也不懼美國的壓力,見招拆招。雙方之間大有一副要拼個你死我活的架勢。
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佔領,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
然而,在美國卻居住著大量的伊朗人。他們或是第一代移民,或是祖輩幾代世居美國。時至今日,已經有至少150萬伊朗人定居在美國,並且這一數字只代表了在伊朗出生,在某一時間段移民到美國的伊朗人,若是再加上在美國出生的伊朗人和擁有伊朗血統的美國人,還會更多。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伊朗人第二多的國家。
美國對於伊朗人來說究竟有何魅力呢?為什麼伊朗人會大批移民到「敵對」的美國呢?
地緣谷FM-471
音頻:
00:0008:35
伊朗人大批移民到美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世紀。當時的伊朗處於巴列維王朝的統治時期,與美國的關系非旦不差,甚至還成為了堅實的盟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頭號強國,開始大范圍清除老牌殖民帝國的勢力。在美國的干涉下,英國與蘇聯的勢力完全退出了伊朗,美國單方面控制了巴列維王朝統治下的伊朗,伊朗也成為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
巴列維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
基於當時伊朗和美國的友好關系,且當時的伊朗通過石油貿易也成為了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伊朗人想去美國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當時英語已經成了全球通用語言,美國又是一個教育大國,因此很多有條件的家庭便會選擇讓自己的子女去美國留學,接受美國的高等教育。截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所有出國留學的伊朗學生中有將近一半是去美國留學的。在1975年到1978年間,在美國大學就讀的伊朗留學生更是比來自其它任何國家的留學生都要多。
1968年站在德黑蘭大學原子爐前的一群女性博士。
由於美國的移民政策相對開放,且美國的生活條件遠非伊朗能比。因此很多伊朗留學生畢業之後在美國找到了更好的機會,便選擇留在了美國,在美國成家立業。這一時期的伊朗移民通常只是某個人單獨移民,而不是整個家庭。截至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之前,在美國定居的伊朗人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由於這些人以學生為主,大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教高的文化素養,很快便滲透到了美國的各個領域,無論在是科學研究還是藝術文化等領域,都能看到伊朗人的身影。
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之後,很多學業還未完成且不願意回到伊朗的學生則申請以難民的身份繼續留在美國。除了學生之外,大量伊朗富豪和知識分子也同樣移民到了美國,這也是伊朗裔美國人最初的來源。
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流亡美國,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了伊朗最高精神領袖。新的政權建立後立馬開始大量清洗舊政權的勢力。巴列維王朝的上層貴族、政府官員、王室宗親等擔心新的政權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在伊斯蘭革命結束之後選擇跟隨巴列維國王的腳步,舉家移民美國。
結束流亡的霍梅尼回到伊朗。
教士階層掌權後,伊朗成為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全國上下嚴格實施伊斯蘭教法。關閉了所有西式的酒吧、夜店,要求女人出門必須戴頭巾,必須穿長袍,女人重新成為了男人的「附屬品」。伊朗瞬間從一個世俗開放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全面宗教化的國家。很多人由於適應不了如此巨大的落差,便選擇移民到西方國家,繼續過他們的西式生活,尤其是家裡有女兒的家庭更是成了移民國外的主力軍,美國也成了他們的選擇之一。
伊斯蘭革命前後伊朗女性的對比。
除此之外,霍梅尼上台後大力推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嚴厲打壓持不同意見(尤其是反對政教合一)的人,迫害左派、穆斯林兄弟會等一切反對派組織。在霍梅尼的高壓政策下,產生了一大批政治難民,由於胳膊寧不過大腿,他們也只能選擇遠走他鄉,逃離霍梅尼政府的統治,在這些人當中也有大量的人移民到了美國。除了國內的政治因素,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也成了伊朗人大批移民美國的「助推器」,這些人大都以中產階級為主,為了躲避戰爭,也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選擇背井離鄉。
美國對這些人的到來也持歡迎的態度,為他們敞開了大門。一方面,美國和如今的伊朗政權關系很不好,這些人也是極力反對現今伊朗政權的人。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些「反對派"到了美國絕對可以為美國所用,美國可以通過這些人與留在伊朗國內的反對派里應外合,一起「攻擊」現在的伊朗政府。
他們舉起巴列維時期的伊朗國旗,反對現在的伊朗當局。圖源.Pexels
除此之外,這些移民到美國的人在伊朗的地位並不低,很多人曾經都是舊政權的官員,做生意的大老闆之類的有錢人,早就已經積累了巨額財富。這些人移民到美國後,毫無疑問也會將自己的一切資產轉移到美國,美國可以因此獲得一大筆收入。同樣,移民到美國的伊朗人大都是受過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移民到了美國,就等於為美國輸送了大批人才,可以為美國的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出於種種原因,美國政府對這一時期的伊朗移民幾乎沒有阻攔,甚至給予這些人優厚的補貼,這也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伊朗移民。
根據1980年美國的一項人口普查顯示,在這一階段至少有123萬伊朗人加入了美國國籍。在1980年至1990年間,在美國出生的伊朗人的人數更是增加了約74%。伊朗社會的重大變革和美國給予伊朗移民的優厚待遇成了許多伊朗人舉家移民美國的主要原因。
霍梅尼去世後,他的繼任者哈梅內伊並沒有做出任何改變,導致伊朗的宗教化程度越來越高。並且由於和美國長時間交惡,導致伊朗遭受以美國為守的西方國家的嚴厲的制裁與封鎖,伊朗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生活水平更是大不如前。大量絕望的伊朗人選擇了離開伊朗,去別的國家尋找更好的出路。很多在美國擁有親屬的伊朗人就會想辦法通過在美國的親屬讓自己也移民美國。
根據2011年的美國社區調查顯示,在當時的美國已有至少470341名美國公民具有伊朗血統,並且這一數據只囊括了伊朗的主流民族--波斯人。除了波斯人,同樣有大量伊朗的少數民族移民美國,比如伊朗亞美尼亞人、伊朗猶太人、伊朗庫爾德人等。伊朗移民主要聚集在洛杉磯、聖地亞哥、舊金山等隸屬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城市,形成了很多伊朗人的社區。
F. 土庫曼本國只有600萬土庫曼人,為何伊朗卻有300萬土庫曼人
因為他們本身是一家,但是後來爆發了戰爭,就直接分家了。以前的土庫曼人是非常的強大的,雖然在他們那一塊是土霸王,但是遇到了沙皇,還是被打敗了。
但是後來,強大的土庫曼人還是沒能把自己的政權延續下去。當時的俄羅斯,也就是沙皇,他的強大程度也不需要我們多說了。俄羅斯直接是盯上了伊朗這塊肥肉,然後就我們所熟悉的派兵入侵,然後伊朗戰敗,然後就形成了現在的國土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