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旅遊最佳季節
伊朗旅遊最佳季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坐落在亞洲西南部,與土耳其和伊拉克為鄰,首都德黑蘭是西亞最大的城市。對於很多人來說,與伊朗相關的關鍵詞或許是「石油」、「動亂」、「革命」和「不安全」,但要知道,兩伊戰爭前,每年赴伊朗旅遊的人數有數百萬。
這個古代的波斯帝國能展現給世人的旅遊資源,不僅僅是有形的,德黑蘭帶來的古老與現代的沖擊感、伊斯法罕精美的清真寺散發出的歷史滄桑感、設拉子的古波斯風采和亞茲德神秘的拜火教氣息,都值得感知。
蜂蜂說伊朗
Kengine說:當真切接觸到這個國家的時候,我才知道,我要用新的思維去感受:這個國家很安全,安全到你不需要有任何戒備;這里的人民很熱情,熱情得像火一樣,讓你受寵若驚;這里的文明很古老,古老到需要你重新學習歷史;這里的信仰很虔誠,虔誠到你不能再輕視這個民族;這里的風景美麗誘人,讓你駐足靜靜品味……這里的一切,都不是我之前想像中的樣子。
大咔嚓說:這個國家不是很多人想像的戰火紛飛滿目瘡痍,這里有燦爛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伊朗人民熱情、自信,有信仰、有修養,他們內心純凈,他們有明亮的眼睛,他們每天禱告很多次,他們熱愛和平。我們只需要做聽眾和觀眾,欣賞伊斯蘭世界。
地理與分區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國土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鄰國為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土耳其和伊拉克(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屬高原國家(900-1500米之間)。西部和西南部有扎格羅斯山脈,東部是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北部裏海和南部波斯灣、阿曼灣沿岸一帶為沖擊平原。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27個省,500個區,最小單位為鄉。
最佳旅行時間
伊朗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氣候溫和,是最佳旅遊季節(4月中旬-6月;9月底-11月初),溫度在15℃左右,天氣晴朗,適合拍照,不幹燥;南方的城市夏天更熱一些,沙漠地區有時白天的平均氣溫能達到38℃,要做好充分的防曬補水準備。
對於中國遊客,考慮到假期出行因素,在冬天去伊朗比較好,盡量避免7-8月去旅行。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3月底伊朗為慶祝新年會全國放長假,這時候的酒店較難預訂。伊朗旅遊沒有特別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大部分酒店、航空公司、景點會在4月中旬進行小幅度地提價,一直持續到10月初。
氣候
伊朗氣候受地形影響較大,北部裏海邊平原地區,夏季很少超過攝氏29℃,冬季約攝氏0℃,屬亞熱帶氣候;中央及東部盆地區,夏季均溫超過攝氏38℃,屬大陸型乾燥或半乾燥氣候;南部波斯灣北端及阿拉伯海沿海平原,夏季濕熱,冬季溫和。 整體而言,伊朗大多數地區屬乾燥或半乾燥氣候,降雨集中在10月-次年4月間。
穿衣指南
女士(學前兒童除外)在伊朗境內必須戴頭巾(不管任何國籍,只要在公共場合都要戴);要穿長袖、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衣長必須蓋住屁股,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或腳腕部位。
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違反有關規定標準的女性或男性,即可處以罰款或監禁。
蜂蜂大耳朵猴兒說:關於頭巾
剛剛到伊朗的時候戴頭巾很不習慣,時不時地會滑下來,在公共場合的時候會誠惶誠恐地趕緊戴上,生怕冒犯了別人的宗教。但是周圍的女性總是很寬容地告訴我沒事的,甚至有人為了自己國家的愚蠢制度而道歉。反倒是警察(風紀警察)和很個別的男人,會對我們和其他女性的穿著指手畫腳。
風俗禁忌
衣著
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包括乘坐伊朗航空公司飛機期間)。穿長袖、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飲食
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前至日落後)在公開場合吃東西、喝水或吸煙。
其他
伊朗不允許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罪將被處以死刑。商品買賣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欺詐行為。
旅行禮節
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回應。
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說話時用食指指向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伊朗人討厭大聲喧嘩,很講衛生,隨地吐痰、扔雜物的現象更是少見,吃過大蒜或呼出的氣體有異味會引起反感,被認為是缺乏修養的表現。
乘坐公交車輛須男女分開,女士乘坐公共汽車的後部,地鐵有女士專用車廂,男士不得入內,但女士可乘坐男士車廂。乘計程車可混坐。
語言
伊朗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這種古老的'語言在很多遊客看來猶如天書,所以前往伊朗前,不妨將常用語抄寫下來,即使不能用英語溝通,也可以比劃著來交流。
常用語[中文-發音-波斯語]
你好 Salm ()
見到你很高興 xobaxtam ()
請 lotfan ()
謝謝 xeyli mamnun ( ), mersi ()
是 bale () 或areh ()
不 na ()
對不起 bebaxid () 或mazerat mixham ( )
再見 xodhfez ()
救命 komak! ()
我不太懂 nemifahmam (), motevajjeh nemiavam ( )
請問衛生間在哪兒? dastuyi koj'st? ( )
我迷路了 gom odeam ( )
多少錢?chand ast? ( )
太貴了 xeyli gern ast. ( )
宗教與文化
絕大部分的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全國人口89%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9%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餘2%信奉其他宗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曼達教派和巴哈伊教等)。信奉基督教的主要為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其中亞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
關於伊朗歷
伊朗採用自己的太陽歷,這個歷法以春分作為新一年的開始,一年的頭6個月每個月31天,後6個月里的頭5個月每個月30天,最後1個月平年29天,閏年30天。前6個月有31天和其餘30天的原因,不是設計者隨便決定的,是通過研究的事實,由於地球公轉是沿橢圓形軌道,在北半球的春天和夏天,地球接近遠日點,與秋天和冬天相比,繞太陽運行速度稍微慢一些。例:2013年是伊朗的1392年。
明明是自由的魚 在伊朗歷中,每周的起點是周六,在周五結束。周四、周五都算周末,工作日為周六到周三。所以很多博物館和清真寺,在周五是不開門的,而根據國際慣例,周一也有不少博物館關閉,因此在游覽時要提前查好時間以免撲空。
;『貳』 伊朗的首都在哪裡
伊朗首都德黑蘭,位於伊朗中部偏北,坐落在遼闊的伊朗高原北緣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市區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東、西、北三面為厄爾布爾士山脈和成弧形狀的丘陵環繞。
德黑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紀初期,這里已成為居民住宅點,是當時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區,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絲綢之路」往來的歇腳之處。公元13世紀,因受到強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慘遭破壞,隨後德黑蘭興而代之,由於這里是伊朗北部東西向大道與通往南部大道的交匯點,於是在短時期內便成為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和貿易中心。 德黑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盛開著各種鮮花,尤其是波斯人喜愛的玫瑰花到處開放。房前屋後,馬路兩側,帶有噴泉的街心花園,到處都可以看到鮮花,聞到花香。居民酷愛種花、養花、賞花,許多生活較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門前辟出一塊園地,種上花,形成一個小花園,因此,又有人風趣地把德黑蘭稱為「鮮花城市」。
德黑蘭氣候與北京大體相當,但更為乾燥。旅行季節以春、秋兩季為佳,夏天過於炎熱,會超過40℃,且晝夜溫差較大。
景點:奧朝迪紀念塔」旅遊景區,「德黑蘭大學」旅遊景區,「古列斯坦宮」旅遊景區,「伊瑪目清真寺」旅遊景區,「伊朗國家博物館」旅遊景區。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創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蘭(Tehran)作為首都發展起來還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們把德黑蘭稱之為古老國家的新首都。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紀時,這里還是一個隱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莊,公元13世紀日漸興旺,直到1788年,伊朗愷加王朝才把這里定為首都。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伊朗石油財富劇增,這座城市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成為一座規模龐大、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目前,它不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1100萬。
德黑蘭距裏海100多公里,中間隔著巍峨的阿爾布爾士山脈,整個城市建在一個山坡上,全城北高南低,兩條寬闊筆直的林蔭大道貫穿市區的南北和東西。南部多古老的建築,至今這里的許多市場仍保留著古代波斯的風貌。北城則為現代化建築,有高級飯店和各種商店,美麗的鮮花和噴泉,把整個城市裝扮得清新、秀麗。從整體看,高層建築不多,人們喜歡有院落的平房,寧靜而舒適。
作為古老國家的首都,德黑蘭市擁有許多博物館。自由紀念塔氣勢雄偉、風格新穎,是德黑蘭的門戶。花崗岩的新式建築、前巴列維國王的夏宮,在王朝推翻後,已改為「人民宮殿博物館」,並向公眾開放。新著名於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館藏有從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紀到20世紀的珍貴地毯5000餘件。由於室內保持20度的衡溫和均衡濕度,使地毯樣品色澤始終鮮艷奪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達450年的歷史。在德黑蘭還有文化遺產博物館、拉列公園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場),它們都反映了數千年燦爛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碧輝煌,氣勢磅礴。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德黑蘭還擁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禱告時間,各清真寺的宣禮之聲彼此應和,壯嚴肅穆。
『叄』 古代波斯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
波斯帝國歷史悠久。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0年,當時賽勒斯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國。據記載Cyrus the Great是當今伊朗西南部的一位小領袖。
在一系列勝利之後,他打敗了三個帝國,即米德斯、利迪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古代中東的大部分地區,並建立了一個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偉大帝國。當你看到巴比倫王國時,人們會認為這個國家曾經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公元前540年秋天,普魯士完成了對亞洲周邊地區的征服,並為對巴比倫的戰爭准備了大量的糧食和草料。幾年後,巴比倫王國完全被消滅了。
波斯帝國由波斯戰士賽勒斯建立,歷史上被稱為第一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幅員遼闊,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在其鼎盛時期,領土范圍從印度平原到東部帕米爾高原再到南部的埃及和利比亞,西部則達到了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延伸到高加索山脈和死海。
(3)伊朗的禱告語是什麼擴展閱讀
波斯帝國的統治好像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波斯國王掌握著帝國所有重要官職的任命,以及帝國最為重要的財政資源,通過賞賜和忠誠,控制著波斯的達官顯貴。普通臣民的命運,可能因為國王的一道旨意被徹底改變。國王權威的神聖性,得到了大神阿胡拉馬茲達的護佑。
為了創造國王的光輝形象,帝國通過儀式、文件以及視覺藝術,把國王打造成為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公正仁義的君主。如果說波斯帝國以宮廷為中心,則宮廷的中心人物,無疑是國王。在這個意義上,波斯的王權確實是專制的。
可是,這位無所不能的君主在中央層面缺乏幫助他管理國家的專門機關。權力的行使主要取決於國王個人的意願和能力。
而在處理與地方的關系時,他的權力主要體現為對總督的任免,以及偶爾的直接介入地方共同體事務。在日常活動中,總督在自己的行省內享有近乎自主的政治、司法、軍事和外交權力。
不過,總督的無限權威,似乎到總督府為止。地方共同體和城市的事務偶爾可能受到總督的左右,並被總督的決定改變。但總督對地方共同體的掌控,很大程度上限於對地方統治者的任命。這些共同體的內部事務很多情況下大體自主。
由此,波斯帝國呈現出來的圖景,是國王的高度集權,加上總督的高度自主和地方共同體的基本自治。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其一可能是波斯帝國疆域廣大,從印度河到巴爾干、從多瑙河到尼羅河瀑布。
在古代那種交通條件下,要實現從中央到地方一條龍的統治,並使自己的統治深入到村社基層,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波斯的開國君主因此採用了比較實際的寬容政策,即在征服這些地區之後,「地方政府形態、經濟組織、政治結構和法律,只要其運作不與帝國的需要沖突,就讓其原封不動地保留」。其二可能與波斯作為一個征服者的帝國有關。
從本質上說,波斯帝國是波斯人的帝國,大權始終掌握在波斯人手中。從中央到行省、從軍事到民政,最高權力一般都掌握在波斯人手中,外族雖有可能擔任某些官職,但只能是相對次要、基層的官吏,因此,「只要國王能夠保持對最高層事務的控制,帝國的事業就足以實現」。
由此造成了國王的高度集權與地方的高度分權這個看似矛盾的特徵。至少在波斯帝國,專制主義並未伴隨中央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