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波斯古國歷史悠久,為何突然改名為「伊朗」呢
波斯作為曾經的世界文明古國,它的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它曾經是橫跨三大洲的強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歷史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它的改名有很多的歷史原因,波斯曾經是一個大帝國,而現在的伊朗只是當時波斯古國領土的一部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波斯國,所以它改名也有這一方面的原因,波斯古國曾經和我們大唐交往密切,交易往來也很頻繁,當時它只是波斯,而不是伊朗。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 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改名為伊朗,可以憑借雅利安人後裔的這個稱呼走的更長遠,可以宣傳國家,顯示自己雅利安人高貴的血統,另外還有就是歐洲民族主義思想的沖擊,波斯人民就覺得波斯這個名字不符合歷史潮流,就在公元前一九三五年改名為伊朗,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壯大!
㈡ 伊朗屬於哪個國家 簡稱是什麼
伊朗不屬於哪個國家,伊朗自身就是一個國家,全名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范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2)伊朗國家名字什麼時候改的擴展閱讀: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
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㈢ 擁有悠久歷史的波斯古國,為何在1935年突然改名為伊朗
曾經橫跨三大洲的波斯,是人類古代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星;談起過往歷史,曾經的波斯帝國也是文明古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可是翻開近代地圖,這個曾經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帝國,早已經盪然無存,因為它早已經被“伊朗”取代。
1935年的時候,“波斯”正式改名為“伊朗”,從此以後無波斯帝國的蹤影。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古老國家就這樣更改了名字呢?
波斯騎士
這對於當時的伊朗來說,絕對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從飽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躍成為全世界的優越人種,國王自然會欣然同意,人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同時又能獲得德國的援助,快速的恢復帝國往日的遼闊版圖。
就是在這種國際浪潮之下,國際社會上從此再也沒有了波斯,它以一個新的名稱伊朗,重新傲然立於世界。現在的波斯已經是那個古老文化和民族的過去,現在的伊朗,是這片土地上古老文明的又一次新生。
㈣ 伊朗古時叫波斯,什麼時候改叫伊朗
1935年3月21日,波斯改國名為伊朗。伊朗在古語中的意思是貴人(Arhya)——這也是「雅利安」的詞源。波斯人認為他們是「高貴的」雅利安人的後代
㈤ 伊朗古代原有的名字叫什麼
伊朗古代一直叫波斯,直到1935年正式改為伊朗.但到薩珊王朝伊朗人就已自稱伊朗了.中國史書中的安息國是指伊朗的帕提亞時期.
伊朗各朝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6%96%AF
㈥ 亡國的更名的國家
這些國家的名字曾經被更改。
緬甸(Burma) - 1989年改名為Myanmar。
中非帝國(Central African Empire) - 臨時存在在(1977年-1979年)的中非共和國期間。
錫蘭(Ceylon) - 1972年改名為斯里蘭卡。
愛爾蘭(蒳re) - 於1949年使用另一種描述1。
愛爾蘭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 - 1937年改名為蒳re。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 1986年成為把國家名的寫法統一採用法語的「C魌e d'Ivoire」,並定為正式的名稱,廣推至所有採用拉丁字母的語言。
柬埔寨(Kampuchea) - 柬埔寨(Cambodia)1980年到1989年的名字,後來改回以前(1949年到1975年)的名字。
高棉共和國(Khmer Republic) - 柬埔寨(Cambodia)從1975年到1980年的名字。
新康涅狄格(New Connecticut) - 比較短暫,在1777年成為佛蒙特共和國的名字。
波斯(Persia) - 1935年改名為伊朗(Iran)。
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Congo) - 從1960年到196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名字。
暹羅(Siam) - 1939年改名為泰國。
外約旦(Transjordan) - 1946年改名為約旦。
上沃爾塔(Upper Volta) - 1984年改名為布吉納法索。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 於1927年改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愛爾蘭的大部分於1922年獨立成立愛爾蘭共和國)。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 只餘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省的前南斯拉夫於2003年重新命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扎伊爾(Zaire) - 從1971年至1997年採用此名,之後政權轉變,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巴西帝國-1822年巴西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推翻帝制,建立聯邦共和國。
南非「獨立」祖國
這些「祖國」的人民為黑種人,被從南非准許「獨立」。由於不被其他國家承認,他們在1994年被官方重新合並。
博普塔茨瓦納(Bophuthatswana) - 1977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並。
西斯凱(Ciskei) - 1981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並。
特蘭斯凱(Transkei) - 1976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並。
范達(Venda) - 1979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並。
㈦ 伊朗的前身是波斯,為什麼要改名為伊朗呢
因為伊朗這個名字比波斯更加有內涵,更加遠古,更加強大,更加充滿著荒蠻的氣息,用了這個名字之後,感覺整個國家都像中國一樣充滿著神秘色彩了。
01波斯的起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的伊朗還被稱之為波斯,因為那時候的波斯人建立過一個橫跨了亞洲非洲歐洲三個大洲的古老帝國波斯帝國。對,你沒有猜錯,就是那個10多萬人被斯巴達300勇士攔了好幾天,最終導致整場戰役失敗的波斯帝國。
這一點和中國古代皇帝改年號有點相似,一朝天子一朝臣改個名號去去晦氣,順便展望一下未來,大致上就是這個意思。
㈧ 波斯古國歷史悠久,為什麼突然改名為「伊朗」呢
看過《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朋友,對波斯帝國強大的軍隊印象頗深。歷史上,波斯帝國曾經非常強大,領土橫跨歐洲、非洲、亞洲三大洲。既然波斯如此有名,為什麼後來改名為伊朗了呢?主要是因為伊朗這個詞比波斯歷史更加悠久,也更加輝煌。 波斯改名為伊朗,發生在巴列維國王時期,具體而言是1935年,當時的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意為這里是“雅利安人的家園”。
這對於當時的伊朗來說,絕對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從飽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躍成為全世界的優越人種,國王自然會欣然同意,人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同時又能獲得德國的援助,快速的恢復帝國往日的遼闊版圖。
㈨ 伊朗和波斯是同一個國家嗎
其實可以說伊朗就是波斯。
帖木兒帝國
薩非王朝,也被成為薩法維王朝,歷經了薩珊波斯滅亡後,一直被外族統治的伊朗,到16世紀初,終於由波斯人重新建立了薩非王朝,並正式確定了什葉派為國教, 薩非王朝以薩珊波斯的繼承人自居,並基本恢復了薩珊波斯的疆域,薩非王朝長期於將遜尼派定為國教的奧斯曼帝國進行長期戰爭。
而近代以後,波斯人的幾個王朝遭到了北面的沙俄和南面英國的入侵,勢力逐漸衰弱,在二戰期間,英國和蘇聯還一度佔領了伊朗,後來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積極向美國靠攏,並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逐漸成為中東富國,而且在巴列維王朝時期,為了對抗強大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鞏固世俗王權,巴列維王朝進行了大張旗鼓的世俗化改革,伊朗一度成為伊斯蘭世界中最時髦的國家,但是1979年伊朗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進行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逃亡海外,伊朗重新回歸到什葉派宗教法律之下的保守。並且與美國關系持續惡化,由中東地區最親美親以國家轉變成為最堅定反美反以國家。
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