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中興通訊出口會被罰不是中國企業嗎
這個事情已經是12年的事情了。中興將一批從美國供應商買來的電子零件轉售給了伊朗的一家電信公司。你要知道,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是勒令限制進出口的,中興違反了限制規定。美國政府勒令,美國公司不準給中興供應產品,這是致命。因為很多零件只有美國能產。供應鏈斷了,對中興很致命。交了罰款,美國從黑名單將中興移除,所以現在中興股價看漲啊。希望採納。
2. 搞不懂了,中興為什麼要冒這么大的風險和伊朗做生意
每個地方都有好客戶,每個地方也有騙子,樓主自己把控好風險。。
3. 中興為什麼不能出口高科技產品給伊朗主權國家 美國確
標題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美國禁止出口美國的高科技產品給伊朗,你想獲得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必須先簽訂限制性協議,否則你根本沒獲得美國的高科技產品。這個限制性協議當然包括禁止轉售美國的高科技產品給伊朗了。一句話,你可以不買美國的高科技產品,買了,就要遵守協議。你出口大陸產的底褲(不包含美國技術)給伊朗,美國才懶得理你。 一邊偷偷摸摸的轉售美國禁售的高科技產品,一邊哭著喊著美國霸道?
4. 中興為什麼要受美國制裁
唉,一個靈魂骯臟的公司一顆耗子屎,全中國人民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5. 為什麼美國可以禁止中興向伊朗
最根本的是美國需要一個混亂的中東,而不是強大的中東、團結的中東。
1、中東只有混亂,美國才能獲得利益。同樣美國也要搞亂中國、俄羅斯等。
2、搞亂了一個地區,美國可以毫不費力的主宰某個地區。而且花費不太大。不用出一兵一卒。
3、而一個團結、強大的中東,對美國來說,就像惡夢一樣可怕。
所以,禁止中興等向伊朗出口設備,就是使伊朗繼續落後。
6. 中興事件為什麼出口伊朗
在美國宣布制裁伊朗時中興卻瞞著美國偷偷的向伊朗銷售有美國晶元在內的手機和電腦,眼裡只有錢的糊塗車,這明顯是撞在了美國的槍口上,繳納罰款也是躲不過了,美國不罰中興罰誰。
7. 中興為什麼能被移出美國出口黑名單
在3月29日,美國商務部發出聲明,把中興從出口限制名單中移除。
中興早前承認違反美國禁運規定向伊朗出口受管制產品,以接近10億美元罰款跟美方和解,是美國歷來最大宗違反出口管制罰款。但美方同時把中興前任首席執行官史立榮列入黑名單,施加嚴厲限制。美國商務部認為,史立榮涉及批准繞過出口管制,把受管制器材運往伊朗。
在2012年,有外媒報道中興已同伊朗前述價值百萬美金的合同,合同規定中興將向伊朗最大電信運營商伊朗電信(Telecommunication Co of Iran)提供美國頂級科技公司的硬體和軟體。
報道中稱上述美國頂級科技公司包括微軟、IBM、甲骨文、戴爾,但後者均表示不知道有伊朗合同一事。
美國商務部此後針對此事開展調查,調查的焦點在於中興是否從前述頂級科技公司中獲得了產品,並將產品賣給了伊朗。
外媒稱,美國商務部最終獲取了一份中興內部資料,內容有關前述向伊朗出口的計劃,但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拒絕評價中興是否執行了這些計劃。
8. 為什麼美國沒有制裁華為 只支持中興 知乎
華為手機都沒法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中興以前是美國手機市場第四位銷量,現在美國找個借口禁止中興手機在美國銷售了。美國就是個無賴,為保護本國企業什麼下三濫的事都干,沒法和它講道理。
9. 中興被禁購真實原因是什麼
因違反美國政府的制裁禁令,美國商務部已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出售零部件產品,期限為7年。此外,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對中興通訊處以3億美元罰款。這部分罰款可暫緩支付,主要視中興在未來7年執行協議的情況而定。據美國商務部一高級官員稱,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中興還承諾解聘四名資深員工,並對其他35名員工進行了處罰,包括降低獎金或提出警告。而中興則表示,只解僱了4名資深員工,並未處罰其他35名員工
報道援引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L。 Ross, Jr。)的一段聲明,稱「中興在當初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Entity List)』時向我們撒了謊;在後來的暫緩過程中又向我們撒了謊;最後的調查過程中,還向我們撒謊。」
商務部長羅斯的聲明,圖自美國商務部
羅斯口中的「撒謊」,即中興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出口禁令。對此,2016年3月,中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被限制出口。我國商務部稱,所謂「實體清單」,就是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作為出口管制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這個大前提下,中興被美國下達「7年禁令」。而據美國商務部一高級官員稱,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中興還承諾解聘四名資深員工,並對其他35名員工進行了處罰,包括降低獎金或提出警告。
路透社稱,中興則表示,只解僱了4名資深員工,並未處罰其他35名員工。
對此,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於2月1日作出回應,稱希望中美企業之間的商業合作不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
高峰說,「我們也注意到,在美國國內,中美經貿問題有被政治化的傾向,有些人、有的媒體,捕風捉影,拿經貿問題說事兒,這最終只會損害中美兩國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利益,阻礙兩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