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兩起襲擊事件致12死39傷是真的嗎
另據伊朗學生通訊社報道,有6名襲擊者已被擊斃。有報道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襲擊事件。
兩起襲擊事件發生後,德黑蘭安全委員會迅速召開緊急會議予以應對。此外,伊朗內政部宣布政府方面還在德黑蘭抓捕了另一個試圖發動恐怖襲擊的團伙。
Ⅱ 襲擊伊朗是否將引發全面戰爭伊朗將軍警告特朗普是真是假
自從特朗普上位以來,對於中東地區以及伊朗的制裁就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讓美國跟伊朗之間的關系變得特別不樂觀,中東地區的反美運動也是一天比一天激烈。在美國跟伊朗矛盾如此升溫的背景之下,美國很有可能會對伊朗進行襲擊報復。在關鍵時刻,伊朗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兩國之間很有可能會發生一些戰爭。就在報道當天伊朗的革命領袖軍隊顧問指出,美國對於伊朗的軍事侵略行為,如果伊朗不再忍受,很有可能就會矛盾升級,進而會升級成一種全面的戰爭,這個時候受傷的仍然是這些普通老百姓。
況且伊朗現在還在加強軍備建設,這種國家安全遭受威脅的時候,反而更加激化起了伊朗的反美情緒,伊朗仍然在公開的去尋找一下,能夠襲擊到美國人的方式。從特朗普登上總統以來,就一直對伊朗進行施壓,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還再次把伊朗的軍事力量列為恐怖分子去看待,激發了兩國之間的矛盾。雙方不斷地進行對峙,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走向戰爭的邊緣,趁著美國襲擊伊朗的風險,再度加大支持及時的對美國作出警告,不知道不能阻止對方的軍事冒險。
Ⅲ 伊朗國家誓言要和科學家遇害事件進行報復,發生了什麼
根據環球網的新聞,我們看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布的消息,伊朗方面宣布要對自己國家的科學家法赫里扎德,遇害身亡的事件,進行報復行為。另外,伊朗最高領袖也進行過態度表示,將堅決鏟除殺害首席核科學家穆森法赫里扎德的背後兇手。伊朗方面表示,這件事絕不罷休。在得知伊朗方面的表態之後,以色列各駐外使館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立即進入了高強度的防範模式。另外根據其他新聞的消息,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將不會對自己國家外面的使館方面的安全問題發表任何的觀念。
此次的事情發生之後,目前還沒有任何的組織或個人宣布,負責此次的襲擊事件,另外對於伊朗方面,全球衛星電視台阿拉伯語頻道也在播放有關以色列情報特務局謀殺了伊朗的科學家。在此次事情發生之後,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也在網路社交平台上稱伊朗將會對此事件發起一系列的報復行為,請各個方面高度注意,我們將會對這一事件追究到底。
Ⅳ 兩伊戰爭發生什麼時間啊
梁以戰爭發生在什麼時間這個問題吧,嗯,應該是什麼呢?現在也記不清了而已,他上網不餓呢,上網易查應該能查到。大概是11199。九六年了是哪天忘了,記不住了。aqui te amo。
Ⅳ 伊朗威脅將在美國本土發動襲擊,美國還會出現第二次「911」事件嗎
伊朗雖然對美國展開了報復,但是只不過是對美國在中亞的駐軍基地發起了報復。並且發射的這些導彈基本上沒有影響到美軍駐軍基地的安全。甚至於美國監測到伊朗發過來的導彈都沒有進行攔截,這就說明伊朗的導彈並沒有對美國產生威脅。如果伊朗真的對美國的本土發起襲擊,我相信美國也不會再出現第二次“911”的事件。
因此,經歷過一次教訓了的美國,會對自己的國家,接力器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即使伊朗展開對美國本土的報復,也不會再出現第二次“911”事件了。
Ⅵ 伊朗將軍是什麼時候死的
1月3日,伊朗少將蘇萊曼尼遭美軍空襲身亡。美軍本次空襲中使用的是「忍者」導彈和MQ-9「收割者」無人機。
Ⅶ 伊朗遭"標志性攻擊"震動中東 誰是背後的襲擊者
6月5日,卡達同時遭多國拉黑。同一天,中國公開支持伊朗加入上合。6月7日,伊朗發生兩起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3人死亡,42人受傷。四天時間內,中東接連發生三件大事,兩明一暗都與伊朗有關,和中國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半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沙特進行了訪問,並在沙特首都和50多個阿拉伯國家舉行了峰會。特朗普這次訪問沙特及中東主要有三大目的。
1.和沙特簽訂千億軍購大單,以期獲得國內更多的軍火商支持。
2.統一美國在中東盟友的陣線,在接下來和俄羅斯的較量中占據上風。
3.號召阿拉伯國家孤立伊朗。
可以說,從現階段情況來看,特朗普此行三個目的均已達到。特朗普前腳剛走,卡達國家元首卡達埃米爾在一場軍方慶典上的講話中就指出: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並且「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智的」。正因為卡達高調支持伊朗的立場,為後來的斷交風波埋下了伏筆。
雖然同屬於伊斯蘭國家,但派別不同內部斗爭依然激烈。沙特是遜尼派國家中的老大,伊朗則是什葉派的老大,兩派兩國看誰都不爽,誰都想一統伊斯蘭世界。
對於沙特領導的遜尼派國家而言,首先絕需要搞定遜尼派國家的「叛徒」——卡達。在遜尼派國家中,卡達和伊朗的關系非常要好,算得上是海灣國家與伊朗之間的橋梁,時不時和伊朗眉來眼去的。不過尷尬的是,自家老大沙特去年1月才宣布和伊朗斷交。所以,在對伊朗發動圍剿前,必然要踢出卡達。
同樣,中東現目前的局勢讓沙特有圍剿伊朗的資本。首先,雖然卡達和美國關系好,甚至和美國情報部門的關系莫逆,但好歹狗大戶有錢,上千億大單足以讓美國睜眼瞎。其次,沙特搞掂卡達的最終目標是伊朗,美國看伊朗不爽多年了,更何況伊朗最大的後台是俄羅斯,美國偷著樂還來不及。
就在多國拉黑卡達、暗地裡聯手對付伊朗的時候,中俄出手了!6月5日,在上合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召開前夕,中國公開表示:中國支持伊朗加入由中俄領導的上合組織,並將在本周的上合組織峰會上討論此事。
一旦伊朗成功加入上合組織,這就標志著伊朗正是被納入中俄安全體系。這就有兩點好處。
美國不敢輕易對伊動武。自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後,美國就把伊朗視為眼中釘,無時不想除之後快。2011年美國在伊朗東西兩側聚集了20萬大軍,最終都沒有敢攻擊伊朗,隨著伊朗加入上合以後,美國更加不敢動手。
海灣國家不敢對伊朗輕易動武。伊朗入合,就成了中俄法理上的准盟友。為了維護上合與中俄的形象,一旦沙特多國對伊朗開戰,中俄必將全力支持伊朗。而伊朗在地緣上背靠中俄這一大優勢,中俄的武器能在第一時間內源源不斷的供應伊朗,海灣國家的武器則需要長途海運。歷來波斯人驍勇善戰,反觀沙特多國,幾次中東戰爭群毆以色列都沒佔到便宜,面對有中俄鼎立支持的伊朗,怕是更加沒有底氣!
憑借伊朗「入盟」和中俄聯手,在中東就化解了兩大攻勢。首先,伊朗遭受沙特多國的直接群毆可能性降到最低。其次,美國妄圖借沙特和伊朗開戰之際亂中取利的目的破滅!
Ⅷ 伊朗科學家遇害當天的具體細節是什麼
前不久,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的事情在國際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損失一名科學家對伊朗來說是非常慘重的,暗殺事件發生之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以及多名政府官員都紛紛譴責這種行為,並揚言將幕後黑手懲罰,事實上,對於法克里扎德這種國寶級人物,國家都會對其進行全面的保護,伊朗自然也不例外,據了解,法克里扎德有自己的安全團隊,而且有消息透露稱,法克里扎德當天他的安全團隊還警告過他,不讓出門但是最終法克里扎德還是選擇了外出開會,結果不幸身亡。
重要人物遭襲擊,伊朗對此表示了高度重視,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發推文,對這種暗殺行為進行了強烈譴責,並呼籲對幕後黑手實施明確懲罰。
Ⅸ 伊朗最近發生了什麼具體原因是什麼
在伊拉克倒下之後,伊朗很快就成長為中東最強大的國家,這對美國來說並不是好事。因此現在伊朗成為了美國在中東最大的對手,去年美國就以伊朗不願意修改核協議為理由,單方面撕毀了條約。前段時間,美國更是聲稱自己已經截獲了伊朗的軍事計劃,為了應對伊朗的舉動,他們派遣了轟炸機機群跟航母編隊前往波斯灣,對伊朗進行圍堵。
如今伊朗周邊已經被美國的軍事力量圍得跟水桶一樣。美國官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他們不會對伊朗開戰,也不希望跟伊朗發生戰爭。然而伊朗官員卻在近日表示,美國根本就是一個騙子。伊朗一名官員在5月22日聲稱,美國口口聲聲稱他們沒有跟伊朗發生戰爭,但事實上他早就單方面發動了全方位的「戰爭」。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戰爭,甚至這場戰爭是美國單方面引起的,伊朗只能夠被迫迎戰。美國從去年開始就對伊朗進行制裁,今年的5月初更是開始了全面制裁。石油一直都是伊朗的經濟命脈,整個國家幾乎就依靠這個生活。可是現在美國卻禁止任何國家進口伊朗石油,這比戰爭更加可惡。
伊朗官員稱,美國正在對伊朗進行嚴厲制裁,施加如此大的壓力,這難道還不能算是戰爭嗎?美國雖然說他們不會跟伊朗開戰,但是他們現在正在「以壓促談」。
大量的美國軍艦部署在伊朗周邊,其實他們就是想要藉此逼迫伊朗跟他們進行談判,簽署新的核協議,而這個協議自然是對美國更有利的。
Ⅹ 伊朗—拜占庭戰爭是怎麼樣發生的
伊朗—拜占庭戰爭是拜占庭同伊朗薩桑王朝在前亞細亞爭奪霸權的侵略戰爭。
根據共同對蠻族作戰條約的規定,拜占庭曾向伊朗支付現金補償。公元6世紀初,拜占庭拒絕繼續支付,遂成為公元502~506年戰爭的導火線。
502年,一支龐大的伊朗軍隊侵入美索不達米亞,並侵佔了阿米達城。506年,匈奴人經高加索侵入伊朗,迫使伊朗同拜占庭締結和約。伊朗的附庸國伊比利亞和拉濟卡成為公元6世紀20年代伊拜戰爭的主要戰場。拜占庭和伊朗在確定政治方針中,宗教起著很大作用。
伊比利亞和拉濟卡分別於337、522年定基督教為國教,而伊朗信奉拜人教,從而它們與伊朗的關系惡化了。拜占庭給伊比利亞以援助,導致527~532年的戰爭。
528年,伊朗在伊比利亞立足之後,便出兵進攻拉濟卡,但被拜占庭和拉濟卡聯軍擊退。530年,伊軍4萬人包圍了美索不達米亞的達刺要塞。由拜占庭東部部隊指揮官韋利薩里統率的達刺守衛部隊,在要塞正面的平原上同伊軍交戰,擊敗了一倍於己之敵。伊軍損失5000人,拜占庭人損失不大。在達刺戰斗中,拜占庭步兵是戰斗隊形的基礎,他們在隱蔽物後使用投擲武器。決定戰役勝負的是用來攻擊敵人的騎兵弓箭手。
531年末,科斯洛埃斯一世繼承伊朗王位,他在位期間,伊朗達到鼎盛時期。科斯洛埃斯一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軍事改革。除原有的民軍外,同時又由中、小地主組成一支常備軍。
主要兵種為機動的騎兵,步兵仍然起輔助的作用。在常備軍中服役的軍人開始領取薪餉。科斯洛埃斯一世撤銷了總司令的職位,將其權力分配給4個總督,由他們負責民政管理和軍事指揮。
作為軍事長官,總督享有斯帕赫別德的封號。科斯洛埃斯一世的軍事改革是企圖建立一支由鐵甲騎兵和步兵組成的正規軍。這次改革鞏固了沙赫政權和中央政府。
公元6世紀,拜占庭軍隊大部分由雇傭兵組成,士氣低落,軍事學術水平不高。公元7世紀,拜占庭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變革改變了拜占庭軍隊的兵員補充制度和組織形式。農村公社農民取代奴隸和佃農,逐漸成為主要生產者,兵役就是他們的主要義務之一。
伊朗曾多次企圖奪取拉濟卡,進逼攸克辛海,從北方威脅拜占庭,但這些企圖在555年以慘敗而告終。562年,伊朗和拜占庭在達刺締結為期50年的「永久和約」。根據條約,伊朗將拉濟卡割讓給拜占庭,自己保留了斯萬涅特。
570年伊朗人侵佔了阿拉伯西南部的葉門,並把拜占庭的盟友——衣索比亞人從那裡逐出,受拜占庭唆使的突厥人和可薩人從東部襲擊伊朗,從而導致了新的戰爭。
590年初,伊比利亞部隊佔領了阿爾巴尼亞。伊朗人和可薩人在北高加索展開了軍事行動,拜占庭作為可薩人的盟國也派部隊前往高加索。590年底,伊軍在巴赫拉姆·楚賓統帥的指揮下,在北高加索擊潰了可薩人,並侵入斯萬涅特和阿爾巴尼亞,但在阿拉斯河被羅曼統帥指揮的拜占庭部隊擊敗。
572~591年的戰爭以591年在泰西封城締結和約而結束。根據條約,為酬報摩里士皇帝在科斯洛埃斯二世沙赫同巴赫拉姆·楚賓統帥爭奪王位的內戰中對科斯洛埃斯二世的幫助,伊朗將前些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外高加索侵佔的領土歸還給拜占庭。
602~629年的戰爭起因於科斯洛埃斯二世借口替被殺害的摩里士皇帝報仇,對拜占庭皇帝福加斯進行討伐。他在13年裡攻佔了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基列涅亞和小亞細亞。
614年,伊軍首次出現在非洲,並佔領了下埃及。62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利用優勢的船隊把部隊從君士坦丁堡調往基利基亞的亞歷山大勒塔,並把部隊部署在伊斯城郊的築壘兵營里。科斯洛埃斯二世派遣以薩爾巴爾為首的大部隊前往抗擊拜占庭人,把拜占庭人封鎖在托羅斯山區。
但是,希拉克略率領部隊沿著崎嶇難行的小道及時地穿過山嶺,出其不意地出現在伊朗人的後方,將其後衛部隊擊潰;隨後,佯裝撤退,將伊軍全部誘入地勢對其不利的地方,迫其交戰,並將其擊潰。希拉克略將部隊留在哈里斯河沿岸富庶的卡帕多基亞,自己返回君士坦丁堡徵募補充兵員。
623年春,為了打擊薩爾巴爾和薩伊斯率領的、對拜占庭在卡帕多基亞的部隊有威脅的伊軍後方,希拉克略率領5000精兵,乘船駛往特拉帕作斯。
由於拜占庭部隊的果斷機動,伊軍被迫撤向米季亞。希拉克略率領的部隊遂與在卡帕多基亞的拜占庭部隊會合。希拉克略逐走伊朗人後,號召居住在從攸克辛海到希爾加尼海地區的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居民拿起武器反抗伊朗。
希拉克略募集相當大的兵力後,征服了直到阿拉斯河的整個亞美尼亞,並向米季亞—阿特羅巴特那的首都甘扎克城推進。
科斯洛埃斯二世在該城附近集結有4萬軍隊。伊朗人得知拜占庭人進攻後,慌忙向伊朗腹地撤退。希拉克略部隊實施迫擊,佔領了甘扎克城,使伊軍遭受重創。希拉克略率領部隊到達希爾凡和希爾加尼海後,便駐紮下來過冬。
624~626年,伊軍曾試圖收復失地,但未成功。
627年12月1日,在底格里斯河域的尼涅維遺址附近發生了一場血戰,伊朗部隊被擊潰。
628年,科斯洛埃斯二世被陰謀者們殺害後,其子希魯伊埃於629年同拜占庭締結和約。根據條約,希魯伊埃將科斯洛埃斯二世在位期間伊朗在亞洲和埃及侵佔的領土歸還拜占庭。
伊朗—拜占庭戰爭大大削弱了兩國的力量,使它們無力抗擊阿拉伯征服戰。在歷次戰爭中,伊朗人都避免同以高度密集隊形作戰的拜占庭人近戰,多半採用散開隊形,以投擲武器與拜占庭人對抗。
與此相應,拜占庭軍團逐步由弓箭手、投石器手和投擲炮手組成,他們與排成數列橫隊的重裝戰列步兵協同作戰。每個軍團配屬有一個由數艘小船和渡河保障人員組成的舟橋組,以及圍攻要塞的所需器材。在伊拜戰爭中,拜占庭人常常用土掩體、壁壘、壕溝和木塔加強部隊的配置,在這些隱蔽物中部署著射手和投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