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國打伊朗中東國家怎麼看

美國打伊朗中東國家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2-03-31 09:45:47

㈠ 美國什麼打伊朗,都叫了這么多年了。

首先,敘利亞問題發展成什麼樣現在美國很難插手,所謂一個月完事不知道是誰說的,我只能說敢這么肯定下結論的不是神學預言家就是張召忠。完全不靠譜。事件發展是很難預料的。就像敘利亞爆發內亂之前,誰也不會想到突然爆發內亂。所以所謂什麼時候結束基本都是在胡扯。
關於問題補充:
不會,首先要明白一點,不是伊朗封鎖庫耳木茲海峽就開打,而是面臨戰爭的時候封鎖庫耳木茲海峽,這個是一定要明白的。其次,即便伊朗封鎖庫耳木茲海峽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最多是北約不再挑釁,伊朗解除封鎖,雙方「和解」。因為伊朗和利比亞不同,伊朗是中東地區的典型大國,甚至是第一強國,現在的伊朗已經不是兩伊戰爭時期的伊朗,無論經濟軍事還是政治影響力都有著非常大的提高,其電子戰能力和導彈實力也非常之強,而且伊朗是上合組織觀察員國,伊朗是迫切要加入上合像中、俄靠攏對抗美國。所以就這一層關系來講美國也不會撕破臉和伊朗開戰,否則就又回到冷戰時期劍拔弩張地球和人類隨時滅亡於核大戰的時代。
關於敘利亞美國就更不敢打,美國幾場戰爭還在收尾,觸角卻又想伸向敘利亞,想以聯合國名義打敘利亞,其實大家都明白美國是想建立一個不親俄親美的新敘利亞政權,但中俄雙雙投反對票以後美國出師無名,只能再利用北約對敘動武,但美國心理最明白敘利亞的作用,朝鮮是進入俄羅斯和中國的東大門,而敘利亞正是西大門,美國在東大門曾經嚴重受挫,他知道如果美軍進入敘利亞,那麼很可能重蹈覆轍,俄羅斯,伊朗,甚至中國軍隊進入敘利亞的可能性極大,尤其是俄羅斯,可以說美國敢進敘利亞,俄羅斯就會派兵支援,伊朗支援的可能性也很大。加之北約成員國內也意見不統一,在金融危機的時刻多個國家正在和「東方」尋求合作,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益,而很明顯對於一些國家合作的利益遠大於對敘動武,所以美國想開戰面臨著重重困難。
現在情況而言,美國隊敘利亞對伊朗都不太可能動武,如果伊朗封鎖庫耳木茲海峽,美國動武的可能性也極低。

㈡ 如果美國打伊朗中東那些小國家會支持誰

毫無疑問是伊朗,要知道伊朗可是中東地區的實際領袖 而且本來中東地區黎巴嫩等本來就跟美國有矛盾,阿拉伯人的宗教是很團結的, 而伊朗的什葉派領袖在整個中東地區很有話語權的 在那些中東跟拉美國家中(像古巴)伊朗總統內賈德被視為跟美國抗爭的英雄

㈢ 為什麼美國經常打中東國家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這是基辛格多年前給美國總統的建議

而且石油是工業命脈,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石油

波斯灣,是世界上的主要產油區,全球總儲量的70%,出口石油量佔90%,主要的產油國:
沙特,阿聯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1978年,已探明的世界原油儲量約達6483億桶,其中中東和北非地區有4057億桶,約佔63%。到1988年,世界原油儲量達到9178億桶,中東和北非有6081億桶,佔66%。到了1998年,世界原油儲量達到10529億桶,其中中東和北非地區有7162億桶,佔68%。到2002年底,世界石油儲量減少到了10477億桶,但中東和北非的原油儲量已達7283億桶,佔70%。

你想想看,中國有7580輛坦克,2000多架戰斗機,如果沒有石油,靠什麼啟動?如果沒有石油,就算美國的F-22再強,B-2能帶的炸彈再多,飛機也飛不起來啊,連一代二代飛機都可以把這些4代機幹了。。沒有石油,再強的技術也沒用。。21世紀,如果無法找到可代替石油的能源,那麼世界就繞石油轉動。

所以美國老是在中東找茬,因為他要控制霸主地位就必須控制石油。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㈣ 美國和以色列如果打伊朗,中東的其他阿拉伯國家是怎麼看待的譬如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敘利亞

只會呼籲和譴責

㈤ 特朗普發「禁穆令」 中東國家怎麼看

1、固守偏見迎合「恐穆症」 避開大國專挑「軟柿子」
問:特朗普對於難民以及中東7國公民的入境禁令引發全世界嘩然,他為何選擇這7個國家?
答:特朗普團隊表示,選擇這7個國家是因為奧巴馬政府把這些國家認定為「最受關注的恐怖分子集結國家」。特朗普表示,這一政策和奧巴馬2011年發布對伊拉克公民申請避難為期6個月的禁令是相同的。特朗普再三強調,禁令是為了保護美國人,而「不是像媒體故意錯誤報道的那樣,禁止所有的穆斯林。」
但是,根據《華爾街日報》提供的一份「9·11事件」以來美國因製造或策劃恐怖襲擊而被逮捕的180人名單,其中美國人或合法居留者有81人,佔了85%。只有11人來自禁令上的7個國家,其中一半還是出生在美國的。另外,來自沙特的有18人,比這7個國家加起來還多。並且,「9·11」以來,美國本土發生的數起重大恐怖襲擊中,沒有一起是來自這7個國家的人製造的。因此,反對者認為,特朗普發布這一禁令可以說是為了履行在競選期間對支持者許下的諾言,也可以說是為了體現「美國優先」的立場,或者乾脆說根本就是看這些國家不爽。
筆者認為,禁令的出台首先是出於特朗普及其團隊對穆斯林的一貫偏見。2015年11月法國巴黎遭遇系列恐怖襲擊之後,特朗普就表示說,應該對全美的穆斯林進行登記,頒發「特殊身份證」。2015年12月加州發生槍擊案之後,特朗普又進一步表示,應「全面且徹底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直到我們搞清楚狀況。」在簽署禁令時,特朗普再次說,要讓美國遠離「激進分子」。
其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表現出對穆斯林的極大偏見,卻依然能贏得大選,本次禁令出台後,也有47%的美國民眾對此持支持態度,這表明美國國內確實存在著嚴重的「伊斯蘭恐懼症」和對安全形勢的擔憂。而特朗普打出「反恐」和「保護美國安全」的旗號,在某種層面上也是為了吸引支持者。美國底特律大學教授拜敦認為:「貶低穆斯林不僅僅是一個競選中發出的信號,對特朗普來更說是一種取勝的戰略。」
第三,雖然特朗普辯稱「禁穆令」是延續了奧巴馬的政策,但他顯然也有自己的考慮。「禁穆令」避開了有較大地區影響的國家,但伊朗是個例外。
首先,特朗普本身對伊朗不待見,他從一開始就反對奧巴馬與伊朗簽署核協議,而美國國內也有一股很強的反伊朗勢力。
其次,因為名單中的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同屬什葉派統治的國家,禁止這些國家的人員進入美國,應該不會在以遜尼派為主的伊斯蘭世界引起強烈反彈。利比亞、蘇丹、葉門和索馬里等國本身局勢不穩,在本地區的影響力也十分有限。
第三,從實際情況看,這些年來自7國,尤其是來自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難民和移民的人數增加較快。從事態發展看,特朗普團隊對伊斯蘭世界反應的預判還算靠譜,但美國國內以及西方盟國有如此強烈的反對,卻顯然是他們未曾料到的。
2、伊斯蘭世界反應平靜 自顧不暇無力再抱團
問:中東國家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禁令?他們手中又有哪些反制措施?
答:禁令出台後,伊斯蘭世界的總體反應相對平靜。《紐約時報》評論稱,穆斯林國家「引人矚目地保持了沉默」。阿拉伯聯盟中有多個成員國都受到了這一禁令的影響,但是阿盟只是表示將對禁令的不合理限制投入更多關注。其他未列入禁令的國家尤其是一些地區大國也保持低調甚至沉默。沙特國王薩勒曼同特朗普通了電話,但並未發表公開聲明,埃及總統塞西則一言未發。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伊斯蘭世界如今愈加分裂和各國自顧不暇的現狀。中東變局以來,該地區原有的地緣政治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主要大國都在忙於應對地區形勢新變化以及美國中東戰略重心轉移和政策調整對各國關系帶來的一系列挑戰。那些受中東變局嚴重沖擊的國家大多仍在國家政治和經濟重建的困境中苦苦掙扎。在上述大背景下,伊斯蘭世界各國雖然對美國的歧視政策普遍不滿,但已無力抱團發出一致的抗議聲浪。
更確切地說,伊斯蘭世界民眾對美國已是滿腔憤怒,而當政者大多還在為如何與美國新政府打交道糾結和苦惱。美國貝魯特大學的一名教授評論,穆斯林國家領導人「正在本國人民的憤怒與美國總統引發的憤怒之間走鋼絲」。
列入禁令名單的七國中,伊朗的反彈最為強烈。伊朗在特朗普禁令頒布後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這也是伊朗在特朗普上任後首次試射彈道導彈。美國隨後宣布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但伊朗軍方次日便在軍演中進行了導彈和雷達測試。
除了對禁令本身的憤怒,伊朗示強的情緒中還夾雜著對伊核協議的命運以及美伊關系未來走向的擔憂。但種種跡象表明,伊朗主觀上並不願意看到美伊關系再次回到對抗局面,更不願意看到伊核協議被削弱,特朗普禁令出台後,伊朗曾表示將禁止美國摔跤代表團參加於本月在伊朗舉行的摔跤世界盃比賽。但近期,伊朗官方通訊社已發出明確信息,伊朗將向美國代表團發放簽證,使其能夠如期參加比賽。
其他名單上的國家也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對禁令的不滿和失望,但總體上拿不出有效的反制辦法。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國力和影響力都有限,另一方面是他們目前還無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3、美維持「總體收縮」戰略 關系親疏主要看「油水」
問:特朗普上任以後,對於中東之前的熱點問題,政策上可能有哪些調整?
答:美國上訴法院裁決,拒絕恢復特朗普「禁穆令」的效力,因此此事應該不會在伊斯蘭國家持續發酵,但特朗普從參選到上任以來的一系列言行卻給中東未來的局勢的發展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事實上,不光是中東,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世界性疑難問題。
隨著特朗普逐漸進入總統角色,他在一些中東問題上的基本態度已經開始明朗。
首先,從特朗普反復強調「美國優先」的方針政策看,新一屆美國政府顯然不會如一些分析人士所預判的那樣,將美國對外戰略重心再次移回中東。相反,特朗普將繼續採取「總體收縮」的戰略。因為回歸中東將極大地消耗美國的資源,更會使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落空。
其次,特朗普會將反恐和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作為美國當前中東政策的重點。美國表示要與俄羅斯等國在中東進行更多合作,這意味著,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或許會在敘利亞等問題上採取更為平衡的政策立場。
第三,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更多會從利益層面而非從戰略層面構建與地區國家的關系。特朗普將沙特等國排除在禁令之外的主要考量就是因為這些國家與美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相對而言,由於過去幾十年的對峙,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利益交集較少,這也是特朗普不惜拿伊朗「開刀」的主要原因之一。顯然,未來美國與伊朗的關系將明顯降溫。
特朗普對諸如埃及這樣「油水」不多的國家興趣不是很大,而與以色列的關系無疑將有所升溫。特朗普上任後,首先致電內塔尼亞胡,敲定後者今年2月訪美。以色列政府則在第一時間明確支持特朗普的「禁穆令」,以色列近期還趁機強行通過有爭議的定居點法案,試圖以此倒逼特朗普政府加強美以關系。以色列的強勢以及特朗普在這些問題上曖昧的態度,令人對特朗普能否在巴以和平問題上有所作為充滿疑慮。
目前看,美國與伊朗的關系似乎面臨極大考驗,但筆者認為,特朗普不會重新讓美伊關系回到過去緊張對峙一觸即發的局面,因為伊朗問題並沒有成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點。美國對伊朗的新制裁更具象徵意義而非實際意義,伊朗也不願意主動破壞伊核協議,因此不會給予美國藉此進一步削弱雙邊關系的機會。
此外,雖然以色列試圖利用特朗普擴大在巴以問題上的優勢,但特朗普政府也不會聽其任性而為。特朗普競選期間曾表示,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但上任後卻遲遲未付諸行動。此外,去年12月,安理會通過譴責以色列擴建定居點的決議後,特朗普曾表示,美國應該動用否決權封殺這項決議。但最近以色列再次強推定居點法案通過後,特朗普罕見地對以色列提出了批評。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稱,盡管美國不認為以色列定居點是對中東和平的阻礙,但仍認為以色列建設新定居點或擴大現有定居點的行動對達成上述目標無益。
由此可見,盡管特朗普政府在中東問題上的政策尚不明朗,但從其主觀立場及可能受到的各種限制看,美國未來的中東政策不會出現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不那麼注重意識形態,甚至願意採取更為平衡的超脫政策,在某種意義上對中東而言,也許並非是一件壞事。

㈥ 美國打伊朗,伊朗為什麼要打以色列

因為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而同時以色列與伊朗之間也是敵對關系,所以伊朗攻擊以色列也能夠對美國的軍事行動進行擾亂,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一個重要部署,是美國插入中東地區的一把尖刃,所以,若是伊朗真的動了以色列,美國自然會有所顧忌。



只不過是美軍實力太過於強悍,充分利用了信息化電子戰優勢,打了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戰爭,而伊拉克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傳統戰斗方式,簡單粗暴的堆疊裝備,還是萬國牌,薩達姆以為自己可以用數量彌補質量上的差距,結果並沒起到什麼作用,伊拉克相當於摸瞎打仗,不輸也難。

不過這場戰爭倒是給中國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從此開始奮發圖強,走上了靠誰不如靠自己的不歸路。

㈦ 有關於美國和中東地區國家的戰爭

1、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因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2、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於1990年8月~1991年2月,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沖突。海灣戰爭包括3個主要軍事行動: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聯盟軍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1991年2月27日,美國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戰爭結束並於當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終在4月接受了停火協議。

(7)美國打伊朗中東國家怎麼看擴展閱讀:

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海灣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由於伊拉克戰爭使用了大量的美國現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總軍費高達7630億美元,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另有觀點認為,美國鏟除伊薩達姆政權,實質就是維護美元霸權的地位。這次戰爭再次詮釋了科技是現代軍隊發展和軍事實力的重要支柱。

㈧ 美國什麼時打伊朗為什麼打

今年什麼日子?各國大選年。歐盟尚未走出金融危機。伊朗還控制著石油重要出口路線霍爾慕茲海峽。伊朗與俄羅斯僅一海之隔。伊朗的導彈能給海灣地區的親美國家帶來災難。總結上述原因你就知道美國對伊朗是恐嚇還是動真格的了。另外,就算打、也要等美國大選完了奧巴馬連任的前提下,如果不是奧巴馬當總統,那他肯定不能打。而新總統也要等下年才能正式升效,而新總統決定打伊朗也要等到2013年了,到時候伊朗很可能已經擁有核武器了。還有中俄不會參戰。因為中國現在不希望和平發展的道路被終止,另外俄羅斯已經沒有蘇聯時的能力了。

㈨ 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朗

伊朗人是波斯族,歷史上和猶太人並無過節,反倒和阿拉伯人長期敵對,1980年的兩伊戰爭也可以說是伊朗與整個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在1979 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之前,由於有波斯人和猶太人之間古老的文化紐帶和共同的戰略利益的維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緊密盟友。
以色列猶太人的先祖與伊朗人的先祖波斯人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之後分裂為南北兩國,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由於巴列維王朝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和美國在阿以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斗爭總是與反美反以交織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就決定了伊朗與以色列的關系與巴列維時期相比必然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在新世紀以來的以色列和伊朗雙邊關系中,有兩個關鍵性的節點,第一個節點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後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把伊朗列在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之首,還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
由於阿拉伯世界一致認為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認為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伊朗國內逐漸強勢的保守派也一貫指責美國在中東的霸權行徑是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見後「9·11時代」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的惡化就絕非雙邊關系層面那麼簡單,復雜的地區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識形態等外部因素導致了後「9·11時代」伊以關系的持續惡化。
新世紀以來的以伊雙邊關系中的第二個關鍵節點就是「伊朗核問題」。 對伊朗可能擁有核武器的憂慮讓以色列人倍感焦慮,以色列官員和軍事將領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國際社會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並且暗示,如果國際社會施壓無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計劃,以色列可能將單方面動用武力,打擊伊朗的核設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對以色列進行口誅筆伐,指責以色列的霸道和蠻橫。

閱讀全文

與美國打伊朗中東國家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與中國邊境巴基斯坦怎麼看 瀏覽:327
伊朗與阿曼哪個國家最近 瀏覽:389
不要的義大利語怎麼講 瀏覽:103
韓國直郵中國運費多少錢 瀏覽:36
越南都有哪些紅色木材品種 瀏覽:867
印尼國父娶了多少人 瀏覽:975
今天中國的文化是什麼樣的 瀏覽:334
義大利比薩餅英文怎麼說 瀏覽:862
英國跳水為什麼奪冠 瀏覽:795
1979年伊朗為什麼會革命 瀏覽:47
印尼國家燕窩賣多少錢一斤 瀏覽:142
為什麼伊朗的去甘肅 瀏覽:149
印尼雅加達入境需要什麼證件 瀏覽:887
中國通史是什麼書 瀏覽:746
去印尼買女包多少錢 瀏覽:115
印度的特產在哪裡買 瀏覽:1004
在越南買什麼手錶比較劃算 瀏覽:901
愛人義大利怎麼寫 瀏覽:162
越南幣1千萬是多少錢 瀏覽:547
看好越南經濟怎麼投資股市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