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導致伊朗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俄國——伊朗戰爭指俄國同伊朗爭奪外高加索和裏海沿岸統治權的戰爭。戰爭是由於伊朗封建主企圖侵略19世紀初歸屬俄國的喬治亞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區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諸小王國和汗國因內訌造成在政治上軟弱無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兩國的唆使下,企圖乘機兼並整個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對伊朗和土耳其封建軍事擴張的斗爭中,多次請求俄國給予援助,並不止一次地提出要歸屬俄國。1801年,東喬治亞自願歸屬俄國,明格列里亞公國、伊美列丁王國和古里亞公國也先後得到俄國的保護。
俄國——伊朗戰爭軍事行動的起因是,俄國拒絕接受伊朗於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軍撤離外高加索的最後通牒。
1804年6月,集結在埃里溫地區的伊軍主力在王儲阿拔斯?米爾扎統率下,為奪取梯弗里斯展開了軍事行動。俄軍出動迎擊。6月22日,圖奇科夫部隊在古姆拉附近擊潰伊軍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軍總司令齊齊阿諾夫將軍統率的俄軍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圍牆附近戰勝了阿拔斯?米爾扎軍隊。1805年,卡拉巴赫、希爾凡和舍基等汗國,以及舒拉格利蘇丹國自願歸屬俄國。同年,俄軍對巴庫和臘什特進行了一次海上遠征,但未能取得戰果。1806年夏,俄軍擊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萬伊軍,佔領了努哈、傑爾賓特、巴庫和其他一些居民點。
英法兩國支持伊朗。1807年5月簽訂了伊朗法國同盟條約,隨後又簽訂了旨在反對俄國的英國伊朗條約。俄伊戰爭曾有過幾次較長時間的停息,並由於在此期間俄國同土耳其戰爭、同瑞典戰爭和進行衛國戰爭,而使俄伊戰爭對俄國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崙進攻俄國後,於1812年8月初中斷與俄國政府的和平談判。阿拔斯?米爾扎的軍隊侵入塔雷什汗國,8月21日侵佔連科蘭要塞。1812年10月,為了打擊俄軍,阿拔斯?米爾扎的8萬軍隊集結在阿拉斯河的阿斯蘭社茲徒涉場附近。但是,科特利亞列夫斯基上校指揮的一支俄軍前出到伊軍後方,出其不意地擊潰了伊軍,並繼續擴大戰果,於1813年1月13日強佔了連科蘭。10月24日,伊朗被迫簽訂古利斯坦和約。根據和約,伊朗承認塔吉斯坦、北亞塞拜然和喬治亞歸屬俄國。在戰爭中,外高加索非正規軍事組織和外高加索居民積極援助了俄軍。
俄國伊朗戰爭伊朗政府並未放棄其對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圖。由於東方危機的產生,出現了對伊朗有利的國際形勢,沙赫企圖乘機採取報復行動。他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改編了部隊,英國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蘇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國對巴爾幹事件的注意力。英國企圖將俄國逐出近東,因而支持伊朗與俄國交戰,並把1814年11月25日簽訂的旨在反對俄國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蘭條約強加給伊朗。按照英國的計劃,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應由俄國轉歸伊朗,並置於英國的勢力范圍之下。俄國政府力圖避免戰爭,當准備割讓出部分領土時,開始與伊朗進行談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爾扎為首的沙赫宮廷中有狂熱思想的黷武集團的影響下,伊軍不經宣戰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國和塔雷什汗國,其中部分伊軍推進到巴庫和庫巴,並指望當地居民舉行起義反對俄國。但是,當地居民沒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軍總司令葉爾莫洛夫將軍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擊敵人。東亞美尼亞和北亞塞拜然的居民給俄軍以援助,他們組成了各為1.2萬人的騎兵民團和步兵民團,東喬治亞也派出了2000人的騎兵民團。1826年7月,伊軍包圍舒沙要塞,俄國衛戍部隊頑強堅守了48天,從而使俄軍馬達托夫將軍的部隊於9月15日在沙姆霍爾戰役中擊潰了伊軍。1827年10月13日,俄軍在已任俄軍總司令的帕斯科維奇將軍的統率下,迅猛地奪取了埃里溫要塞。1826~1827年間,俄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佔領了許多城市和要塞,如納希切萬、阿巴薩巴德、梅連德、大不里士、烏爾米亞和阿爾傑比利。沙赫政府開始求和。談判結果,雙方於2月22日在土庫曼查伊鎮簽訂土庫曼查伊和約,根據和約,埃里溫汗國和納希切萬汗國歸屬俄國。
俄國在俄伊戰爭中的勝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躪和屠殺,使英法兩國的侵略企圖化為泡影,也使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發展的機會。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戰爭中,俄軍在數量上較之伊軍並不佔優勢,但伊軍戰斗素質不強,軍事組織不完善,以及技術裝備落後,所以盡管有英法兩國的援助,仍然戰敗。俄軍的勝利也是由於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戰術方面,俄軍採用疏開戰斗隊形和縱隊與射手散開隊形協同行動的戰法具有很大意義。戰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還由於俄軍善於在山林地區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強的獨立步騎兵部隊。俄軍經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為依託。在俄伊戰爭中,俄國非正規騎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們主要部署在步兵兩翼和用來追擊潰逃之敵。俄軍在山區、山林地區和半沙漠地區展開戰斗行動所積累的經驗,在19世紀30~40年代的俄軍條令中有所反映。
❷ 誰能列出伊朗伊拉克亞美尼亞的君主列表啊
伊萬洛夫
❸ 伊朗旅遊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一般來說,春季和秋季是伊朗最佳旅行季節。
伊朗南部海岸的最佳旅行時間是冬天,而西北和東北地區的最佳旅行時間是4月中到6月初和9月底到11月初。正夏的時候,全國天氣極其炎熱,尤其是波斯灣和德黑蘭有霧的時候。
冬季的夜晚比較寒冷,但白天經常天氣晴朗,好多地區的溫度在15°C,比夏天的炎熱舒服多了。因此,冬天比夏天去伊朗旅行要好一些,盡量避免7-8月去旅行。
❹ 伊朗—土耳其戰爭第二個時期始於多久,這期間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❺ 美國與伊朗的戰爭會在什麼時候開始
暫時不會打,伊朗實力比利比亞強,北約打利比亞就已經耗費了不少銀子,現在想打也捨不得錢。
❻ 伊朗簡介
【國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成立於1979年,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相鄰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
伊朗人口到2008年達到7200萬,其中有波斯人(51%)、亞塞拜然人 (24%), 吉拉基人和馬贊德蘭人 (見塔巴里語)(8%)、庫爾德人 (7%), 阿拉伯人 (3%), 俾路支人 (2%), 盧爾人 (2%), 土耳其人 (2%), 拉克人, 卡什加人, 亞美尼亞人, 伊朗猶太人, 喬治亞人、亞述人、切爾克斯人, Tats, Mandaeans, 吉卜賽, Brahuis, 哈扎拉人, 哈薩克人及其他 (1%)。最大少數民族是亞塞拜然人。
全國人口89%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9%信奉遜尼派,其他2%信奉非伊斯蘭宗教(拜火教,基督教,猶太教)。
伊朗有五寶:石油、地毯、黑魚子醬、開心果和藏紅花。
❼ 亞美尼亞割讓領土後還和伊朗交界嗎
那個地方以前就屬於亞塞拜然,收回後亞美尼亞與伊朗沒有交界。
❽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戰爭是什麼時候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在蘇聯時代歸屬亞塞拜然管轄,為平衡該地區綠教勢力,蘇聯政府讓大量東正教亞美尼亞人遷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蘇聯帝國末期,聯盟分裂已成趨勢,而蘇聯政府焦頭爛額,根本無法顧及。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歸屬問題終於令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撕破臉皮,擺脫蘇聯是早晚的事,擴充地盤是當務之急。
一方認為納卡是傳統領土,一方聲稱本國人口眾多,1988年,雙方展開了爭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戰爭,雙方招兵買馬甚至邀請了僱傭軍參戰。
戰爭規模雖然不大,但一樣傷害了無數人民。負責平息戰亂的蘇聯軍隊士兵甚至把巨額軍火出售給交戰雙方,火上加油。
1994年,緩過神來的俄羅斯調停了這場混戰。
這場戰爭發生在蘇聯崩潰的年代,涉及宗教意識之爭,嚴格說,是蘇聯的一次內戰。
❾ 歷次中東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為什麼沒參戰如果參戰的
除第二次,其他三次伊拉克都有參戰的,只是不是主角。至於伊朗,是1979年巴列維王朝倒台後才反以的。
❿ 亞美尼亞是哪個國家
亞美尼亞共和國簡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亞塞拜然,南接伊朗和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首都為埃里溫。
亞美尼亞90%多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境內多山,全境90%的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北部是小高加索山脈,境內最高點是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4090米。
東部有塞凡窪地,窪地中的塞凡湖面積1360平方公里,為亞美尼亞境內最大的湖。主要河流為阿拉克斯河。西南部的亞拉臘大平原被阿拉克斯河分成兩半,北部屬亞美尼亞,南部則歸土耳其和伊朗。
(10)伊朗什麼時候參戰的亞美尼亞擴展閱讀:
亞美尼亞人多信基督教,部分人信奉天主教。他們對「13」和「星期五」非常忌諱。認為遇到「13」將會發生不幸,若「13」日與「星期五」重逢,更是個令人可怕的日子。
他們對餐廳內碗盤作響和咀嚼食物聲很反感。認為這會破壞安靜、幽雅的進餐環境。他們認為使用左手為客人服務是不禮貌的,對用一根火柴給三個人點煙很忌諱,認為這樣是失禮的。
由於高山和草原的特有地理環境,給亞美尼亞人提供了養羊的方便條件,故其居民對羊肉極為偏愛,並善於用羊肉烹制各式各樣的菜餚,其中烤羊肉串是他們最擅長的。是迎賓宴客的美味佳餚。
他們宴請客人時,喝酒一般不用杯子,按他們當地的傳統習慣,以牛角裝酒,互相傳遞著喝酒來表示對客人的親近和友好。他們樂於品嘗中國菜餚,用餐除在社交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外,一般都慣於用手抓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