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政教合一有什麼弊端

伊朗政教合一有什麼弊端

發布時間:2023-03-26 09:16:10

⑴ 如何看待伊朗奇特的的政教合一政體

伊朗這個中東地緣大國,居然採用的是政教合一這種怪異的古老體制。在這個世界各國中,絕對沒有第二個國家。在伊朗政治框架下,國家實權牢牢掌握在什葉派教士手中,作為教士首領的最高精神領袖,實際上是國家的最高決策層,掌握伊朗的軍權和決策權。民選出來的總統,只不過是精神領袖的執行者。也就是說,現在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可以說是一個宗教國家!

⑵ 伊朗為何選擇政教合一

因為伊朗是一個宗教多元化的國家,光靠政府很難在群眾中設立權威。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富歷史底蘊,經過多年的歷史演變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伊朗成為一個眾多文化碰撞的國家。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官方語言為波斯語。


為了搜集社會資源,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用意識形態體系引導社會群眾,讓他們自願出錢出力。帶有原教旨主義色彩的保護意識形態,一方面可以打造崇尚簡朴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興伊斯蘭的宗教狂熱激發人民的聖戰情節,所以伊朗採用政教合一的治國方法。

⑶ 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國家來說,最大的發展和邏輯,其實就是不斷強大國家,富裕百姓,這是根本的職責。所以只要是能夠強大國家,只要是能夠富裕百姓的道路,都是好的道路。這一點那是毋庸置疑的 ,這也是世界各國不斷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的主要原因了,而且一旦探索好,必然堅持發展下去。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伊朗,伊朗其實探索出了強國富民的道路,最終卻放棄了。為此,很多人其實不明白了,當年伊朗為何拋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對於教士階層來說,要想恢復自己的地位,世俗化那是絕對不行的,只有政教合一才能保證教士的地位和財富,這是核心。所以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其實就是教士的私利,教士為了奪取權力和財富,而不顧國家發展的結果,這才是根本原因。

⑷ 政教合一是一種落後制度,為何伊朗人卻很支持

從世界宗教分布來看,伊斯蘭教絕對是最大的宗教組織,現在全世界伊斯蘭教國家達到50多個,而且穆斯林國家還在不斷擴展。可是為何只有伊朗走上了那樣一條,政教合一,在外人看來十分落後的的道路呢,其實政教合一就目前在伊朗局勢發展看來,是符合伊朗國民發展的。



加上伊斯蘭教本身教派分化,矛盾激化,在被遜尼派穆斯林包圍的情況下,作為唯一的什葉派穆斯林必須進一步凝聚力量,統一思想,這樣才能夠繼續對抗下去。其次,為了在伊斯蘭教義上進行探索,謀求反世俗化道路,堅定伊斯蘭國家發展道路,政教合一的實踐也是必經之路。

⑸ 政教合一為何就不能富裕發達

從世界歷史來看,無論什麼制度,只要是滿足民眾不斷發展的物質文化需求,讓國家富裕發達,那麼這個制度就是先進的,或者符合國家國情和發展的。也就是無論黑貓還是白貓,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貓。所以現代社會,無論是哪個國家,都在努力實現國家的富裕發達。但是唯獨一個國家制度除外,那就是伊朗政教合一。那麼難道政教合一就不能富裕發達么?你可能想不到。

其實我們放眼整個中東,伊朗絕對是條件最好的一個國家了,伊朗領土廣闊,資源豐富,而且國內沒有大片沙漠。而是相對肥沃的高原,整個國家資源非常豐富,不光有海量石油,更有幾十種礦產。可以說即使伊朗人不勞動,光是靠資源就能成為超級富裕國家,最起碼比沙特那是要富裕很多的。

而且這個也得到了驗證,在巴列維時代,伊朗確實創造了世界的發展奇跡,用了短短幾十年時間,卻發展成為中東第一富國,而且人均GDP那也是領先世界的。所以伊朗完全可以靠天吃飯,也能夠過得富裕發達的。

但是,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開始,基本上伊朗就很少提這個事了。即使包括霍梅尼開始,伊朗革命後的政權,更是認為物質財富那是禍亂,那是卑鄙的。所以霍梅尼上台後,幾乎廢除了一切經濟政策,無論好壞,而且都用伊斯蘭教法來管經濟,堪稱是不可思議,而且此後戰爭不斷,國家一貧如洗。

而即使哈梅內伊上台後,也不發展經濟,盡管國內改革派強調改善和西方關系,以發展經濟,富裕百姓,但是都遭到了哈梅內伊的反對和鎮壓。所以很多人不理解,難道政教合一就不能富裕發達么?為何無論霍梅尼還是哈梅內伊,都不讓伊朗富裕發達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保護制度」。從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開始,伊朗的首要任務,其實不是發展經濟,而是維護國家的制度基礎,那就是政教合一的體制,這一點非常重要。本身因為政教合一體制那就是倒退幾百年的體制,非要在總統上面加個最高宗教領袖,國家以古蘭經來治理。

本身這是封閉落後的制度,而發展經濟,富裕發達的前提,那是要深度參與國際市場,沒有哪個國家閉關鎖國能富裕發達。所以要跟世界競爭,吸引外來投資,提升百姓教育水平,然後提升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和創造力,這樣自然而然的就能夠使得國家富裕發展,而且在世界享有一席之地。

但是,伊朗卻絕對不能這樣做,想想看,一旦開放國門,一旦提升教育,那麼西方的思想進入,現代科技,教育進入,整個伊朗落後的政教合一必然受到直接的沖擊。搞不好,立刻就會引來整個百姓的反抗,因為百姓接收新思想,新制度後就會發現,政教合一體制的可笑,自然不願意接受。

還有蒙面,一夫多妻等伊斯蘭陋習,肯定也在第一時間崩潰。一旦如此,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基礎都被打破了,整個制度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政教合一的伊朗那是永遠不可能富裕發達的,因為伊朗的體制根本受不了的。

參考文獻:《世界近現代史》、《伊朗史》。

⑹ 伊朗的政教合一是怎麼來的,是百姓的選擇還是誰的選擇

我覺得伊朗也比較神奇,人家的國家都是不斷的發展進步,從那些舊政權變成了新的政權,變得更加的民主。而伊朗卻恰恰相反,他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後來卻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教士的教唆和指揮下,伊朗有大批的男性穆斯林發動了政變取得了政權。而他們之所以選擇政教合一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想被世俗化,如果世俗化的話,自己就要被殺死,只有不世俗化,他們才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還有就是家庭的破壞,男人群體的失落。世俗化的伊朗也開啟了西方的價值觀,男女平等,一夫一妻。這個使得那些一夫多妻的男性群體,也非常的失落。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男性,可能連妻子都沒有。所以他們不願意自己的權力失去,所以他們也成為社會不穩定力量。正是因為傳教士和那些男的穆斯林最終才導致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的伊朗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

⑺ 政教合一都知道是歷史的倒退,那為何伊朗直到今天還在搞政教合一

因為伊朗除了政教合一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在國內外局勢日漸迫切的情況下,伊朗也只能開始政教合一了。說起伊朗這個國家,其實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女性地位極其低下,但是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他們國家實行了政教合一。

一方面,當時的統治者騙取了百姓們的信任,在需要百姓的時候給予他們很多承諾,但是當他真正上位的時候卻反悔了。而這個時候統治者掌握大權,百姓們也沒有再次推翻教士階層的力量。另一方面,教士階層的洗腦能力實在是太強悍了,他們在控制了國內教育機構的情況下,向這些知識水平不高的伊朗人民們灌輸一些腐朽的思想。久而久之,這些百姓們也喪失了革命的鬥志,開始接受教士階層的統治。

那段時間,伊朗國內沒有其他更好的領導者,而伊拉克戰爭又使得國外局勢十分緊張,因此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伊朗人民對於政教合一也只能接受了。

⑻ 伊朗 政教合一

1、伊朗推翻君主專制的革命是藉助了伊斯蘭教力量的,其領導者霍梅尼也是宗教人物。所以就演變成一個政教合一的政府。

2、霍梅尼認為,政治是宗教合乎邏輯的延伸。

3、霍梅尼的觀點就是如此,在他的著作里說得非常完全。在霍梅尼綱領性著作《伊斯蘭政府》中主要概括為三點:一是西方歪曲伊斯蘭思想中的戰斗性與革命性,並且西方將伊斯蘭勢力驅逐出去,造成了巴列維政府的軟弱無能。二是伊斯蘭原旨就是要改革社會,追求幸福,應該主導政府而不是成為社會附屬品。三是防止如同西方控制下的巴列維政府一樣曲解伊斯蘭教,捧高基督教。

⑼ 伊朗民眾為何願意接受窮困潦倒的政教合一呢

和許多國家革命不同。伊朗的政教合一革命使伊朗整個國家從富裕發達直接變為了貧困潦倒,甚至是名不聊生的地步,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伊朗還能夠繼續政教合一下去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三,武裝控制。除了強人,思想控制之外,伊朗也建立了無孔不入的武裝控制。不光有專門保護宗教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還有專門穩固和監視國內思想的巴斯基民兵組織。

巴斯基民兵組織對整個伊朗都形成了全方位的控制,一旦有任何暴亂的事情出聲,他們都會很快地平靜下來,做出相關的軍事裁決。在這樣的強壓之下,即使百姓有什麼意見也沒有辦法說出來的,所以即便政教合一是倒退,使伊朗變得更加窮困,百姓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閱讀全文

與伊朗政教合一有什麼弊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到莫斯科多少公里 瀏覽:839
伊朗屬於什麼派執政 瀏覽:593
越南做服裝哪裡好 瀏覽:813
英國國王的狗叫什麼 瀏覽:174
伊朗車禍家屬怎麼處理 瀏覽:511
印尼恐龍蛋是什麼 瀏覽:321
伊朗境內有多少乞丐 瀏覽:357
義大利哪裡買表便宜手錶行 瀏覽:786
伊朗和地中海哪個好 瀏覽:868
越南簽證要求有哪些 瀏覽:810
美國為什麼要求中國關閉休斯敦大使館 瀏覽:57
義大利飛機票怎麼買便宜 瀏覽:814
從伊朗回國146是什麼人 瀏覽:51
為什麼這屆奧運會沒有印度 瀏覽:964
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哪個艱難 瀏覽:942
義大利tec汽車音響什麼價位 瀏覽:455
義大利語我們吃怎麼說 瀏覽:357
英國超市為什麼商品短缺 瀏覽:833
中國對印度的經濟援助有哪些 瀏覽:766
印尼什麼貨物不能進口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