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油價將迎來年內「四連降」,油價繼續下跌原因有哪些將帶來哪些影響
國內汽柴油價格將分別下調130元和125元/噸。平均來看,92號汽油和95號汽油每升分別降價0.1元和0.11元,0號柴油每升降價0.11元。如果家用車的油箱按50升計算,滿箱92號汽油只能便宜5塊錢。與漲價相比,油價的跌幅實在是太小了,省下來的錢連買一杯“奶茶”都不夠。受現階段國際形勢和供應鏈影響,油價走勢難以預測。國內油價已連續四次下調,但與年初相比,油價仍處於高位。
㈡ 伊朗擁有和沙特那樣豐富的石油資源,為什麼還會這么窮
伊朗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卻賣不出去,然後就得減產,減產了貿易量又開始下降,怎麼樣都是一條死路。而且伊朗一直受到美國的制裁,也就更危險了,遭受了這么多年的制裁,窮便成為了必須的了,毫無意外可言。
美國一直都在國際上壓低油價,伊朗本來生產成本就非常高了,結果價格還一低再低,這樣的情況下,伊朗根本就賺不了幾個錢。之前伊朗的石油經濟因為簽署了核協議,已經改善很多了。然而美國前段時間撕毀了核協議,所以新一輪的制裁又要開始了。
面對著這樣的惡心循環,伊朗自然是無路可走了,窮是註定的了。伊朗得罪了美國,並且一直被美國制裁,美國當然不會輕易放過伊朗,會在各方面都打壓伊朗的,石油銷售不出去,不窮才奇怪啊!
㈢ 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麼,因素有哪些
一,油價下跌本質原因之一:供需失衡,供大於求。
首先,油價的下跌從本質上看,處於供大於求的現象。根據歐佩克的預期,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為每日2890萬桶,是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該需求水平低於上月歐佩克成員國的日均產量及維也納會議所確定的每日生產3000萬桶的目標。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能源信息署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近期持續增加,庫存增加暗示需求疲弱。2014年以來,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實際石油需求增長緩慢,頁岩油供應增加和歐佩克穩產,國際石油市場出現的供應過剩情況是油價下跌不可否認的誘因之一。
二,油價下跌本質原因之二:國際政治局勢和人為意圖的刻意打壓
然而,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的一跌再跌已經不能簡單地用供需失衡基本面來分析,更多的是政治和人為因素的博弈。長期來看,頁岩油從供給增長和價格傳遞兩個層面降低國際原油價格,同時這種供應的多元化有利於減少國際油價波動,加劇美國和歐佩克之間的原油產量博弈。這就有形成了另一種市場聲音-「政治意圖的刻意打壓」。美國為了控制國際經濟的脈搏,首先要對中東國家形成能源上的控制。節前伊朗石油部長表示,如果歐佩克再不團結一致,原油價格恐跌至每桶40美元的低位。而有海外媒體披露稱,伊拉克將對明年南部巴士拉港口出口的重質油給予更大幅度的折扣。在上月的歐佩克緊急會議上,盡管阿爾及利亞和委內瑞拉建議採取行動穩定油價,沙特石油部長歐那密仍維持維也納會議上的論調,堅決不減產。很明顯,沙特要把美國頁岩油扼殺在搖籃里,再加上華爾街投行在唱空。油價一跌再跌是有主力持續做空。至於底在哪,根據對頁岩油成本的數據跟蹤,沙特心中有個底價。通過這輪大跌,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頁岩油的成本。原油一跌再跌,是需求持續放緩,供應過剩不斷累積爆發的一個結果。此外,供應過剩的量持續得不到改善,再加上歐佩克放棄擔當市場調節者角色,進而引發市場價格戰。
三,影響之一:油價大幅下跌,制裁俄羅斯經濟的「重拳」
俄羅斯全國的GDP有近50%來源以原油和天然氣出口,本次的下跌打壓,同時也是對俄羅斯國家經濟的一種制裁。種種跡象表明,油價的下跌與國際的政治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四,影響之二:油價大幅下跌,拖累大宗商品連鎖反應
另一方面,原油價格的下跌,引起了大眾商品的連鎖反映,銅、糖、豬肉、大豆等產品均出現供給過剩現象,而對市場的投機機構來說也是雪上加霜,早在2008年,東航、中航集團和中遠集團在國際油價歷史最高點時,與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境外投行簽訂了高額石油期權合約,油價快速下跌,3家企業不得不雙倍賠付,截至2008年底共賠付人民幣8億元。油價下跌,金銀避險需求刺激貴金屬價格上漲我們可以看出油價目前持續破位已經開始拖累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最對貴金屬來說反而構成利好刺激,因人們在擔心經濟放緩的同時,避險需求則會提升,金銀顯然成為首選。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在油價下跌過程中,金銀表現一直比較強勁的原因。
㈣ 國際油價為何會出現恐慌性跳水
國際油價為何會出現恐慌性跳水,我認為原因有以下這些:
1、可以說2020年跟2021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對於很多國際貿易方面都是有不利的作用。這次國際油價的恐慌性跳水跟疫情也是有著莫大的關聯;
2、整體來說還是供需關系,因為疫情造成了很多行業都無法行進生產,那麼也不需要原油的供給,這就會使得市面上的需求量縮小,而供應量不變的情況下,造成了整體價格的下跌;
3、雖然是歐佩克成員,伊朗並未加入到OPEC+減產協議,所以伊朗還在以正常的速度開采原油,可是由於供需關系不如以前,這伊朗可以說也是造成國際油價跳水的關鍵性因素。
這次國際油價為何會下跌,這是有各方面因素組合起來的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供需關系的原因。總所周知,因為需求量的增加就會造成價格的上漲,那麼需求量的下跌就會造成價格的下跌,由於市場不需要那麼多了,肯定還是會對價格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油價這次恐慌性的跳水也是因為疫情造成了全球停擺之下,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在現在看來主要還是因為需求量下降,就是因為需求量不斷地下跌,原油的價格才會不選的下降,一次性6%的下跌,也算是給大家敲了一個警鍾。恢復生產才是關鍵。
㈤ 油價迎2019年以來首個四連跌,油價漲跌與哪些因素有關
8月9日,國內成品油價格將進行新的調整,油價迎2019年迎來首個四連跌,這次油價的漲跌與國際原油、世界供求關系來決定的。
進入到下半年,隨著國際局勢的開始緩解,石油產油國OPE組織的產油量有所增加,供大於求造成國際原油出現下滑的跡象。目前歐洲國家開始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為寒冷的冬天做准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俄羅斯的原油也會進入國際市場。產油國這邊,沙特跟伊朗都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開始持續增產。導致國際市場供大於求,國際原油的價格甚至降到了90美元/桶之下,這是以往從來沒有出現的情景,當然了,國內油價的下跌成為理所應當的事情。除此之外,美國也開始釋放自己的原油儲備,之前停止開採的頁岩油也開始復工復產。由於國際原油的價格出現了持續下降,我國的成品油已經出現了3連跌,加上這次的又一次下跌成為四連跌。
㈥ 想不通,伊朗汽油既然賣不出去,內銷為什麼還要限制
有啥想不不通的?伊朗石油出口受制裁,買不出去,但並不仿礙自已煉汽油,技術仍是以前的技術,技術方面也無障礙,怎麼就限制內銷,提高汽油價格呢,答案只有一個「背鍋子上樹一一錢短「。一是伊朗國內汽油價很低,每升只有人民幣1元7角,與咱們一瓶礦泉水的價一般,屬於政府補貼性質,現在沒有了出口石油的大宗收入,日子過的緊巴巴的,拿什麼補貼啊!二是提升後的汽油價格,每升人民幣5元,只是略有收益,但一直是官油壯眼子,大手大腳管理不善,並無多大經濟效益。三是為什麼限額限量?這便是一種管控,避免汽油走私,消耗有限的金錢,資源配置,集中精力應對美國制裁,做戰爭准備。四是以汽油內銷的收入補貼貧困戶,消除動盪因素,小恩小惠收買人心,鞏固神權統治。
伊朗的以上措施效果如何?「小惠未遍,民弗服也「。這不,已發生了民眾上街遊行示威抗議活動嘛。筆者認為,制裁已半年有餘,看不到絲毫松動跡象,又無打破困局的良策,可以說山窮水盡已無路,神權的日子捉襟見肘,一天不如一天了。
想不通很正常,伊朗是石油賣不出去,並不是汽油賣不出去,伊朗雖然是產石油的大國,可真不是,汽油生產的大國,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是完全兩個概念,所以提問者才想不通;11月15日伊朗官方宣布,政府將提高汽油價格,並且施行定量配給,以抑制消費,打擊汽油走私;
也就是說,由於伊朗的汽油產量不足,政府准備提高汽油價格,還要施行定量配給,每輛車,每個月定量提供60升汽油,如果超過60升,將會提高汽油價格,前60升的汽油價格為 15000/升 里亞爾(約合人民幣2.5元/升),超過定量的汽油價格為30000/升(約合人民幣5元/升);
伊朗是想通過,定量配給,提高汽油價格的這個辦法,來抑制汽油消費,滿足基礎供給,緩解汽油產量的不足;由此可以看出,伊朗的汽油產量嚴重不足;這與伊朗的石油賣不出去,完全是兩件事;
汽油並不能等同於石油,汽油是從石油當中,提煉出 的一種成品油而已,這就涉及到了石油加工提煉的領域了,也就是說,目前 伊朗的石油加工提煉方面,生產出來的汽油,跟不上國內 汽油消費的速度,才導致了 伊朗用定量配給 和提高油價的方式,來抑制汽油消費 。
關注作者後 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
歡迎評論留言,交流看法 !
自上周五伊朗政府宣布汽油限購以及提高汽油價格,這引發了伊朗全國性的抗議示威,並升級成為騷亂。據伊朗官方統計截止目前已經累積有12人在沖突中喪失。 關於汽油限購和漲價的問題,伊朗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經過了專家論證過的,目的是兩個主要方面:
(被洗劫後的加油站)
有人可能會認為伊朗本身是重要產油國,其汽油便宜理所應當。在石化產品出口受到美國制裁限制的情況下,其汽油產品應該滯銷,價格應該下降才對。 然而事實情況並不是這樣,伊朗確實是產有國,但是並不是說產油國就會煉油,會煉油的不一定就能把油煉好。 伊朗並不是石油化工大國,甚至在相當長的時間成品油還需從外部進口彌補缺額,一旦外貿受到限制國內成品油就會十分緊張,而頻繁的走私活動更是加劇油慌的產生。在今年伊朗為了應對燃油危機,伊朗宣布位於霍莫茲根省的波斯灣之星煉油廠第四期項目投產,其將使得伊朗煉油產能增加25%。
這些煉油設施以及石油生產本身需要成本,而低油價本身是作為一種 社會 福利而存在,油企享受國家的高額補貼。 然而目前伊朗受美國制裁的影響,對外能源貿易基本中斷,根本拿不出更多的錢來補貼本國民用成品市場。 所以漲價幾乎是必然的,更何況還有人走私汽油。據悉伊朗本國的日成品汽油的消耗量就達到9300萬升,而據伊朗相關也內人士稱,伊朗原油日走私量高達2000萬升到4000萬升。可想而知這其中的佔比之大,給伊朗財政名義上造成的損失每天至少在1800萬美元以上。
(抗議)
這個量和損失為何會如此之大,僅靠著一些個人投機商其實根本不可能達到這么大的量。 其實部分成品油走私活動都是在伊朗官方默許的情況下進行了,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官方或者半官方在參與。 這是伊朗抵禦美國制裁的一種手段,可以規避監管,只不過這部分資金收入,大部分是非公開的,由革命衛隊、伊朗石油企業背景的機構或者代理商把控。 因公肥似在所難免,為走私活動買單的是老百姓,背黑鍋雖說是伊朗政府,但是其卻可以從中獲得教士集團和革命衛隊的支持。
(走私成品油)
伊朗原本是世界上汽油價格最便宜的國家之一,之所以要宣布將 汽油價格上調50%,同時實施新配給制度 ,這其實是伊朗國內財政惡化的體現,通過上調汽油價格, 是為了彌補伊朗政府在美國經濟制裁之下出現的「嚴重的預算赤字 」。
由於政府方面大幅提高汽油價格,並實施新配給制度後,導致其國內爆發了此起彼伏的抗議浪潮,目前已造成包括示威者在內的2人死亡、多人受傷。
但是,17日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對於魯哈尼政府所宣布的決定(大幅上調汽油價格50%)表示支持,同時也表示「不知道價格上漲的具體細節,但這一措施得到政府主要機構和專家的批准,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另外,對於伊國內部分民眾的抗議示威活動,他說「民眾對這一決定感到不滿,但破壞和縱火是流氓行徑。」
很明顯,自去年5月8日,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後,並實施史上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另取消對其他國家的制裁豁免),伊朗由於原油出口量銳減(從過去的每日250萬桶下降至20萬桶左右),使其政府財政赤字加劇,加之伊朗法定貨幣里亞爾近年來大幅貶值的影響,已經無力繼續對汽油價格實施補貼(之前伊朗普通汽油價格為每升0.5元人民幣左右,上調汽油價格至0.9元人民幣,超出60升部分為3元人民幣)。
總的來說,受美國長期經濟制裁影響,出現了嚴重的預算赤字加劇,物價上漲過快,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已經入不敷出,生活極其困難,通過上調汽油價格轉而向伊朗約1800萬個貧困家庭提供額外補貼,這是「戰時經濟管制的一部分」。
近日,伊朗因汽油價格上漲50%導致的抗議活動近期升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道,目前已經擴大到40餘城鎮近9萬人,對民眾的日常生產生活秩序受到影響。伊朗官員15日確認,政府決定提高汽油價格並施行定量配給,以抑制消費,打擊燃油走私。而實際上,新政下的伊朗汽油價格分兩塊,一是每個月60升的政府補貼的配給價汽油,一塊是市場高價汽油。
很多人想不通,伊朗汽油既然賣不出去,內銷為什麼還要限制?這是因為不了解伊朗石油工業現狀造成的誤解。首先,伊朗石油出口受限,已經不僅僅是局部的制裁,而是全面的禁運,這導致伊朗石油出口接近停滯狀態,這么大的損失並非是靠內需可以彌補的。否則的話美國也不會下那麼大氣力來「制裁」伊朗了。
其二是,伊朗的國內石油冶煉能力不高,汽柴油的生產不能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正常情況下,伊朗要一方面出口石油,一方面從國外進口成品油。由於成品油被生產商加價,伊朗政府要為供應國內市場的汽柴油採取政府補貼保護措施。也就是說,伊朗政府從國外采購成品汽柴油投放國內市場是一個「賠錢」的過程。
其三,由於受到外部制裁和石油市場價格低迷的影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益已經無法保證該國經濟的穩定運行,經濟不景氣造成的大量的失業,讓成品油走勢再次變得猖獗。成千上萬的伊朗「油耗子」,在伊朗國內購買政府補貼的便宜汽柴油,然後運送到伊拉克和阿富汗邊境地區,倒手賣給境外的油販子,從中賺取差價。這些人倒賣的越多,伊朗政府賠的錢越多。
最後要說的是,由於石油出口受限收益銳減,伊朗要保證國內市場成品油供應,只能動用外匯儲備。這將進一步威脅到伊朗經濟和國家安全。因此,伊朗必須採取霹靂手段來最大限度地遏製成品油走私活動。
是的,伊朗近日宣布提高了汽油價格,並且實施汽油對國內民眾定額供應,意思就是伊朗國內的汽油價格從原來的 1 萬 伊朗里亞爾,(約人民幣1塊7毛錢) 1升提高到現在的3萬伊朗里亞爾(5塊人民幣左右1升)。有民眾對此漲價不滿。
上圖:伊朗汽油漲價
伊朗汽油並且現在對國內配額供應,就是每輛私家車每月提供60升的汽油定額,這60升汽油按照1.5萬伊朗里亞爾每升的價格購買(那就是人民幣2塊5毛錢1升)。如果私家車用油一個月超過60升就要按照市場價3萬伊朗里亞爾(5塊錢人民幣1升)的價格來加油。
上圖:民眾對汽油漲價有話說
其實題主提的這個標題表述有誤,伊朗並不是汽油賣不出去,而是伊朗原油受美國制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汽油跟原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汽油是成品油是從原油中加工提煉出來的一種成品油,是直接可以給 汽車 動力使用的,伊朗是基本不會出口汽油的,原油就是從石油礦井中開采出來的油,是沒經過加工提煉的一般不能直接給動力使用,一般是需要原油的國家進口後自己進行提煉出各種成品油再使用。所以伊朗不出口汽油,只對外出口原油。
上圖1:是油田原油開采。上圖2:成品油提煉工廠 。所以汽油和原油是不同的概念
中東產油國家包括伊朗在內雖然他們的土地上有豐富油田可以開采原油,但他們在成品油的提煉技術上和提煉成品油的產量相當有限,特別是伊朗一直受美國制裁,所有 科技 技術都得自己摸索,其中包括煉油技術,伊朗的成品油產量低,又加上汽油價格便宜,使成品油走私出口量相當大,難免使得國內成品汽油供應越來越不足,伊朗為了打擊汽油走私,就提高油價,並且定額配給。伊朗政府每年為了成品油的產量提升進行了大規模補貼,同時伊朗官方表示汽油漲出來的價格收益將補貼給伊朗 社會 1800萬戶貧困家庭,受惠人數達到6千萬人。
上圖:原來是這樣的
伊朗出口的不是汽油,而是石油,不過正是因為伊朗石油賣不出去,才會發生提高汽油價格的事情,
伊朗盛產石油,石油出口是經濟支柱,伊朗的財政收入和外匯來源主要依賴石油出口,美國封鎖波斯灣阻止伊朗石油出口,這讓伊朗財政收入銳減,而伊朗汽油非常便宜,是低於成本價的,實際上是財政補貼,而隨著美國制裁的加深,伊朗財政不堪重負,只有提高汽油價格,
伊朗提高汽油價格之後,伊朗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這還真怨不得伊朗人民,從汽油價格本身來看,即便是提高50%,依然是低於成本價的,那麼伊朗人民為何看起來不通情理呢?
伊朗是政教合一體制,雖然有民選總統,然而是宗教領袖掌握實權,這宗教領袖掌握實權靠的可不是信仰,而是實打實的壟斷伊朗的經濟命脈,大部分資源被宗教領袖和革命衛隊支配,伊朗人民只獲得少部分財富的分配權,因此伊朗人民失業率居高不下,生活困苦,為了平息民怨,伊朗對食品和汽油實行補貼,讓伊朗人民不至於被餓死,
現在,伊朗對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汽油進行提價,這讓伊朗人民生活雪上加霜,自然走上街頭,假如伊朗人民獲得伊朗大部分財富的分配權,即便因為經濟困難,汽油提價,伊朗人民也會理解,說到底,伊朗的遊行示威是因為財富被剝奪,汽油提價只是導火索,
那個是原油不是汽油,我您還是回家洗洗睡吧!不用您操心,您還是操心下父母和自己退休的時候有沒有退休金發更實在!
伊朗近期上調汽油價格,引發了近50個城市的抗議活動,在伊朗,抗議活動是需要得到內務部事先批准,而內務部也允許民眾就經濟問題舉行小規模抗議。
伊朗為什麼要提價
伊朗總統魯哈尼宣布,縮減燃油補貼,將汽油價上調50%,為什麼現在伊朗受到美國制裁無法出售原油,卻還要控制汽油的內銷呢?
有三點原因,首先是伊朗目前財政困難,無力進行燃油補貼,伊朗現在已經把過去實行了很多年的最低保障補貼停掉了,同樣都是因為財政困難的原因;
伊朗政府預計2020年財政赤字將破5%。
其次是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原因,去年年初,匯率還勉強維持在1美元兌4萬里亞爾,這個月初,官方匯率已經貶到1美元兌15萬里亞爾,今年3月伊朗新年後,通貨膨脹率達到50%;
第三防止和減少汽油走私,現在的低油價(主要是低匯率的原因)導致大量汽油開始走私。
漲價的後果
過去在德黑蘭開出租,一個月能賺到3000里亞爾,這個在去年年初相當於人民幣6000元,是收入可觀的營生,但是現在貶值到人民幣1500元,原來算體面的生活,現在就困頓不已。
汽油價格還極大的打擊了物流和運輸,伊朗預計今年的GDP將縮減9.5%,伊朗的失業率2019年將達到16.78%,高於2018年的14.48%。
我是「 天下會會天下 」,歡迎關注!
就不如蘇聯朝鮮,在飢荒時期,餓死幾千萬是真糧食不夠吃嗎?錯,他們寧願把糧食賣了賺外匯也不願給老百姓吃飽。
㈦ 有人說伊朗的油真的比水便宜,這是為什麼
伊朗,古稱波斯。這個地處中東高原的國度,因石油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所以伊朗的石油也就廉價了。
這些海灣石油國度之所以比擬富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緣由是本國人口很少,大多幾百萬人口,並且大局部還是外來打工人員。沙特固然有3000萬人口,但是本國公民卻只要2000萬,三分之一為外來人口,當然他們的待遇跟本國公民是不同的。
㈧ 國際油價大跳水,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是由於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還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也因為受到了開采量的影響,受到了金融貿易的影響,也是因為受到了股票的影響,但是這樣的影響會導致很多石油公司的經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