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十字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 國際紅十字會 一、紅十字會的成立 十九世紀中葉,在義大利的北部索爾弗里諾,法、意、奧三國軍隊發生了激戰,戰後戰場上屍體遍野,血染山岡,數不清的傷員躺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著無人過問。瑞士人亨利杜南見此情景立即開始了民間傷員救護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呼籲各國成立救護團體。經過他的努力, 1863年在瑞士成立了「救護傷兵國際委員會」組織,它就是紅十字會的前身。 二、紅會的標志: 白底紅十字:紅十字是有五個正方形拼成的,分別代表亞、歐、非、美、大洋州世界五大州。這說明紅十字會具有國際性。有些國家叫紅新月會,其標志為白底紅新月。 國際紅十字會更換標志 「紅水晶」... 三、 紅會的基本原則 : 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獨立性,志願服務,統一性,普遍性。 四、世界紅十字日 : 5月8日,這一天是為了紀念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亨利 杜南而命名的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1950年進行了改組,成為新中國紅十字會。建國後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紅十字事業有了很大發展。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的頒布實行,使我國紅十字事業走上法制軌道。 中國紅十字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紅十字組織,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中國紅十字會的宗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和平進步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並繳納會費的,可以自願參加紅十字會。全國有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紅十字會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分會,82847個基層組織,2026萬會員。 中國紅十字會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循國際紅十字運動確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的基本原則,依照中國參加的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和中國紅十字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中國紅十字會作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成員,積極參與國際紅十字運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兩個國際組織及各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間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中國紅十字會主要事的工作有: 1、備災與救災。每當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中國紅十字會即開展社會募捐活動,為災區籌集賑濟款物,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派出醫療隊到災區服務。中國紅十字會建有區域性的和省級的備災救災中心,儲備救災物資,培訓救災人員。 2、 衛生救護。開展群眾性初級衛生救護訓練,培訓初級衛生救護人員,以減輕意外傷害造成的傷亡。 3、社區服務。各級紅十字會組織廣大紅十字會會員和志願工作者,對散居在社會上的孤老病殘者開展社會救助和社會服務。興辦社會福利事業,參與國家社會保障體系,服務於社會上最易受損害的群體。 4、宣傳和傳播。利用各種媒介、各種形式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標志使用辦法》,傳播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宣傳紅十字會的宗旨、任務。 5、推動無償獻血工作。宣傳動員群眾無償獻血,協助政府表彰獎勵無償獻血先進單位和個人。經政府批准負責中國造血幹細胞捐贈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的建設、管理。 6、 紅十字青少年。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建立紅十字組織,發展會員,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進行精神文明教育及青少年的衛生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開展國際紅十字青少年的友好交往。 7、台灣事務。為海峽兩岸同胞服務,處理查人轉信,探親衍生等問題,兩岸紅十字組織積極開展衛生救護交流、賑災及紅十字青少年活動。 8、對外交往。中國紅十字會根據獨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則,發展同各國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的友好合作關系,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柳洪平創建。
Ⅱ 紅十字會的意義
和上帝有關
因為救護車需要四通八達,否則耽誤時間!
這種標志源於西方,就是代表上帝來拯救世人。
18世紀中葉,義大利,法國聯軍對奧地利發動戰爭.在兩次激戰中,雙方死傷人數多達數萬,戰場上屍體遍地,腥臭熏天,傷兵在血泊中掙扎呼救.傷兵的遭遇引起了瑞士旅行家享利.杜南的極大同情,他向世界各國呼籲,成立戰地傷兵救護組織.這項建議首先得到瑞士日內瓦公益會組織的響應,並推薦享利.杜南等5人組成"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1864年8月,來自12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開會,制定了關於救護戰地傷兵的日內瓦公約."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又規定以瑞士國旗的白地紅十字為會標,表示向首先發起和全力支持該組織的瑞士政府致意.
1880年,該組織正式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從此"紅十會"便成為全世界衛生部門的通用標志.
紅十字會的徽志為白底紅十字,國際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的標志都是它 。基督教徒們佩戴十字架,兩者雖然顏色不同,形狀卻十分相似。那麼紅十字會的紅十字標志是否從宗教的十字架演化而來的呢?有肯定和否定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持肯定意見的人認為,按照拉丁文原意,十字架是「叉子」的意思。它用兩根木料交叉而成,就像漢字的「十」字。古羅馬帝國要處死奴隸或者沒有公民權的外鄉人,就把受刑者的雙手平伸釘在橫木兩端,雙腳並疊釘在直木下端,然後將十字架豎立起來,讓受刑者痛苦地死去。因此,十字架在很長時間里一直作為酷刑的標志,令人望而生畏。
據《聖經》記載,在提庇留皇帝時代(公元14—37年),由於門徒猶大的出賣,耶穌被羅馬總督彼拉多以謀叛罪判處極刑,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死後,他的基督教信徒們就拿十字架做了自己教派的信仰標志。這時的十字架,既是為了紀念耶穌,又是對當時統治者無言的聲討。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國家的國旗上,都有大小和顏色各異的十字形標志。
後來十字架的含義又進一步得到延伸,代表了人道主義和中立。這樣,十字架由刑具逐漸演變為基督教的神器,後來成為傷兵救護的徽號,到今天它已成為全世界衛生部門的通用標志,泛指一切醫療救護事業和機構。
而正是因為紅十字標志來源於基督教的十字架,所以一些伊斯蘭教的國家就改用新月圖案作為醫務標志;紅十字會在這些國家被稱為紅新月會(Red Crescent)。新月在伊斯蘭教里象徵幸運。在伊朗,紅十字會的標志又被改為紅獅和太陽圖案。民主德國發行的帶有三種紅十字會標志的郵票。
另一種說法是紅十字會的紅十字與宗教的十字架只是形似,而精神實質毫無共同之處。
18世紀中葉,意、法聯軍對奧地利發動戰爭,死傷多達數萬人,屍體遍地,傷兵掙扎在血泊中呼救。這種悲慘的景象感動了一位瑞士旅行家亨利·杜南。他心中充滿著對傷兵的同情,寫了《索爾費里諾回憶錄》,以人道主義精神向世界各國呼籲,建議成立戰地傷兵救護組織。這項建議首先得到日內瓦公益會組織的響應,並推薦亨利·杜南等五人組成「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1864年8月,來自12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開會,制定了關於救護戰地傷兵的《關於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1956年在日內瓦召開的有各國政府代表參加的會議上,通過了修訂的《日內瓦公約》。《公約》的第三十八條規定:「為對瑞士表示敬意,白底紅十字旗樣,系將其聯邦國旗翻轉而成」。這清楚地表明,紅十字會的紅十字標志與刑具和宗教的十字架無關,而是為了感謝瑞土人亨利·杜南和日內瓦公益會組織,模仿瑞士的國旗設計而成的。
爭論歸爭論,但紅十字會的「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獨立性、志願服務、統一性、普遍性」的基本原則,正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也就是出於這種說法,醫院普遍採用了紅十字標志,但是現在國家規定,醫院要用綠色以示區分。
一、標志的含義和作用
紅十字標志主要有下列含義和作用:
——表明這是與紅十字運動有關的人和物(指示性)。
——表明這是一個受到國際人道主義法律保護的人和物(保護性)。
——表明這是一個不應受到攻擊的人和物(保護性)。
帶有這一標志的人和物,在法律上既享有權利,同時也承擔有義務。權利是受到一系列法律的保護,義務是遵守該標志對他們行為所作的種種限制,避免主動參與任何敵對行為。
本標志在法律上的這種雙重作用,決定了本標志的神聖性。
本標志設計的圖案和色彩既簡單又鮮明,意在給人一個非常清晰的視覺符號,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將上述信息迅速傳達出去,並被迅速理解,不致發生歧義。因為它主要是在武裝沖突的情況下發揮作用。
W%[;o
本標志除起到它自身的作用外,並不傳達任何其它信息,更不是傳達任何含有政治意識形態和宗教特徵的信息。
二、標志的起源與發展
1863年2月在日內瓦成立的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考慮,鑒於戰場救護工作的特異性,為使戰爭中受傷者一視同仁地得到救助,有必要採用一個形式簡單、一目瞭然、易於識別、人人都能明白的標志,來標明在戰時用於進行醫療和救助活動的人員、車輛和房屋建築;並認為,對於這個標志及其使用的具體規定應當以一項國際公約的形式固定下來,以保證使沖突各方尊重並保護佩帶這一標志的人員。
因此,在1863年10月日內瓦國際會議上,該委員會幾名成員就提出一項議案:以印有紅十字的白色袖章作為醫務人員保護性標志。不過歷史資料上沒有充分說明採用這個標志,是否為了向瑞士國表示敬意(因為救助傷員運動誕生於這個國家),或者是因為受到國際社會公認的白旗表示停火的啟示(加上一個紅十字是為了避免產生混亂),也許是上述兩種思想的結合。
無論當時出於何種原因,參加第一次國際性人道主義大會的國家都同意採用紅十字標志,把它作為所有參加戰時醫療與救助活動的人員的保護性標志,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改善陸地戰場軍隊受傷人員狀況的1864年8月的日內瓦公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乃至整個紅十字運動很快就以此而聞名於世,產生了巨大的道義力量和法律效應,把各種人聚集到自己的旗幟之下。這里有一點必須指出:紅十字圖案的選擇帶有相當大的偶然性,而且當初確定選擇這個圖案的人並沒有賦予它任何宗教意義。正如M·休伯著的《紅十字的原則與問題》所說的那樣:「無論亨利·杜南本人,還是他的合作者或日內瓦會議的與會國都沒有想使紅十字運動和紅十字標志帶上任何宗教烙印,也未曾想以任何方式使之與一種哲學思想相聯系。」這就是紅十字運動的特色。
紅新月標志的由來:
1864年8月國際會議簽訂的日內瓦公約確定所有國家都使用白底紅十字作為保護性標志的原則,在1876—1878年俄羅斯與土耳其戰爭爆發時受到了挑戰。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當局通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說,它將採用紅新月(代替紅十字)來標明自己的救護車輛,但它仍然尊重保護敵方救護車輛的紅十字標志,理由是,「……『紅十字』是對穆斯林士兵的褻瀆。」並且含蓄地表示,「如果它所提出的修改不被接受,它無法強令自己的軍隊尊重日內瓦公約。」
這種單方面改變1864年日內瓦公約第九條條款,是對紅十字運動統一性的破壞,可能會在公眾中引起混亂,對日內瓦公約倡導的人道主義工作起反作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不能同意。
然而,戰爭正在進行,考慮到救護傷兵的緊迫性,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提出暫時接受紅新月標志,到這場戰爭結束時,這個標志要隨之終止使用。
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願望相反,俄土戰爭結束了,紅新月標志並未終止使用,而且繼這一令人遺憾的先例之後,很快又出現了對紅十字標志統一性的新的挑戰:1899年海牙和平會議起草關於把1864年日內瓦公約原則用於海上戰爭的公約時,波斯(即現在的伊朗)國代表提議採用另一種保護標志——「紅獅日 (紅獅和太陽)」。這樣,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即紅十字運動的統一性與紅十字標志多樣性的矛盾。
這個問題在1929年的外交會議上達成初步妥協的解決辦法,即在日內瓦公約上寫上一個新條款(第十九條),一方面重申紅十字標志不具有任何宗教性;一方面正式承認紅新月和紅獅日標志具有法律效力,但限止在那些已經採用的國家使用。會議還明確規定,以後不再承認任何新標志。
但是,標志問題的矛盾依然存在。在1949年的外交會議上,又有人提出以下一些動議:
——採用一個新的統一標志;
——恢復原來統一的紅十字標志;
由於紅十字和紅新月標志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救援符號,常常被一些與紅十字運動毫無關系的組織和個人廣泛運用。這些組織和個人包括醫院、私人開業醫生、救護車、醫葯商店、葯品生產和銷售廠商、以及與衛生保健工作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實際上,未經國家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正式批准使用這一標志的都應被視為濫用,不管出於何種目的。所有簽字國都必須採取有效的法律手段,對誤用或濫用這一標志的行為進行限制和懲處。
經驗已經充分表明,對本標志的誤用,即使是某些孤立事件,也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本標志權威的降低,致使有權受它保護的人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因此,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在戰爭時期,都要把宣傳和維護本標志的正確使用,作為各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的一項重要任務。
就是和上帝有關
Ⅲ 紅十字會是個怎樣的組織
紅十字會是一個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組織,目的是為推動「紅十字運動」,是全世界組織最龐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慈善救援組織。除了許多國家立法保障其特殊地位外,於戰時紅十字也常與政府、軍隊緊密合作,成為了一個人盡皆知的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成立。紅十字會將他的生日5月8日訂為「世界紅十字日」,而紅十字幾乎成為圖騰的標志,是由他的祖國瑞士的國旗顏色翻轉而成。
1859年,亨利·杜南在路經義大利倫巴底時,目睹奧地利、法國及撒丁王國軍隊在索爾弗利諾悲慘的戰役,發現傷兵經常乏人照顧,情況凄慘,所以於1862年自費出版了《索爾弗利諾的回憶錄》一書,渴望喚起社會的注意,並且號召索爾弗利諾群眾成立一個民間、中立的傷兵救援組織。
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與古斯塔·莫瓦尼埃、亨利·杜福爾、路易斯·阿皮亞及西奧多·莫諾瓦一同成立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此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開始。
1864年,紅十字會運動已擴展至歐洲12個國家,並於同年8月在日內瓦首度簽署了《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條日內瓦公約」。
1875年,「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並向外擴張至伊斯蘭國家,但由於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號,伊斯蘭教徒不願意接受,1876年在奧斯曼帝國採用「紅新月」標志,波斯帝國採用古老的獅子和太陽圖案。
1929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承認了以上這兩個符號。伊朗霍梅尼政變取得政權之後,廢棄了紅十字會的符號,轉而採用「紅新月」符號。
1986年,國際紅十字會改名為「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
1991年,紅十字會聯合會更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後來,以色列要求採用紅色猶太教符號,六角的「大衛之星」,沒有被紅十字會批准,因為怕此例一開,各種團體都會要求採用自己的五花八門符號,紅十字會正在討論准備採取一種國際通用的、沒有宗教意義的紅菱形符號。
2005年12月5日,國際紅十字會的一個成員在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展示聯合國即將更換的國際紅十字標志。新標志稱為「紅水晶」,在本次有192個成員國家參加的為期兩天的會議上,「紅水晶」將作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第三個標志被推廣。這個新標志被認為不具有任何民族、宗教或文化內涵,因此那些不願使用現有十字標志的社會團體可以選擇使用這個新標志。
紅十字運動一百多年來,因對人類社會有卓著貢獻,所以獲得了3次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創辦人亨利·杜南於1901年所獲的諾貝爾和平獎,紅十字會共獲得4次最高的和平殊榮。
隨著會員國的發展,紅十字會的任務也開始由單一戰傷救護發展到對自然災害的援助、意外傷害的急救、自願輸血、社會福利以及開展世界各國紅十字會、紅新月會之間的友好合作,壯大和平力量,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等。
為了紀念亨利·杜南對世界紅十字事業所作的偉大貢獻,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協會執行理事會於1948年決定將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為國際紅十字日。
Ⅳ 紅新月會的來歷
通俗地說,紅新月會是阿拉伯地區的紅十字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均使用白底紅十字為標志,並稱之為紅十字會;而一些伊斯蘭國家使用白底紅色的月形作為標志,並稱之為「紅新月會」。各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組成了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
1863年,亨利·杜南創建了紅十字組織。1919年,美國紅十字會領導人亨利·戴維遜創立了「國際紅十字會協會」,後由於伊斯蘭國家紅新月會的加入,紅十字會協會更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協會,至1991年才改為現名。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人道主義團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宗旨是激勵、鼓舞、協助和促進各國分會開展旨在防止和減輕人類痛苦的各種形式的人道主義活動。主要組織機構有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領導委員會,為最高決策機構;國際聯合會的執行機構為理事會;秘書處,為辦事機構,負責日常事務。
現在世界上有20多個阿拉伯國家和部分伊斯蘭國家使用紅新月標志。同時,也有一些伊斯蘭國家使用紅十字標志。▲
Ⅳ 國際紅十字會簡介
國際紅十字會創立於1863年,她的創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
十九世紀中葉歐洲戰事頻繁,1859年6月24日,杜南途經義大利北部小鎮索爾弗利諾,正趕上法國、撒丁國聯軍與奧地利軍之間的一場惡戰,戰場上屍橫遍野,死傷者達四萬多人,無助的傷兵在烈日下痛苦掙扎,他組織居民搶救傷兵、掩埋屍體。就在這時,一個偉大的設想在他心中萌發了。他向國際社會呼籲,制定一個國際法律,對交戰雙方的戰俘要實行人道主義,保證傷員中立化,一旦發生戰爭,應不分國籍,不分民族和信仰全力搶救傷員,減少死亡。這一人道主義的提議在歐洲贏得了廣泛的共鳴,瑞士日內瓦公共福利會選出了亨利·杜福爾將軍、瓊斯塔夫·莫瓦尼埃律師、路易·阿皮亞醫學博士、狄奧德·莫諾瓦醫學博士及亨利·杜南組成五人委員會,並於1863年2月17日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會議,由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前身成立了。
1863年10月26日,歐洲16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外交會議,並一致通過了《紅十字決議》,決定在各國建立救護團體,為了表示對瑞士的敬意,其標志定為「白底紅十字」(瑞士國旗為紅底白十字)。1864 年8月8日至22日,又簽訂了《紅十字公約》,公約中規定:戰場上進行救護的醫院及人員處中立地位,應受保護;應對傷病員不分敵友均給予救護。至此,亨利?杜南理想中的救護團體「紅十字會」和國際性協議「日內瓦公約」正式誕生了。隨後,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歐、美、亞三洲的主要國家都相繼成立了紅十字會。我國的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在上海誕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於1912年1月15日通報各國,正式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
紅十字標志只是在武裝沖突中傳達特定信息的符號,是一種保護性標志,其中不含任何政治、宗教、哲學等各種意義。但在1876-1878年俄羅斯與土耳其戰爭前夕,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通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他們將採用紅新月來標明自己的救護車輛,但仍會尊重和保護有紅十字標志的敵方救護車輛,他們所提出的理由是「……『紅十字』是對穆斯林士兵的冒犯……」。而且土耳其還表示,如果它所提出的修改不被接受的話,它也無法強令自己的軍隊尊重日內瓦公約。這樣,土耳其單方面改變了1864年日內瓦公約第九條的條款。由於戰爭已迫在眉睫,考慮到救助傷兵的緊迫性,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暫時接受了紅新月標志。在1929年召開的國際外交會議上,紅新月標志被正式承認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標志,但強調紅十字和紅新月標志不具有任何宗教性。現在世界上有20多個阿拉伯國家和部分伊斯蘭國家使用紅新月標志。
一百多年來,紅十字會的卓越貢獻使這一標志具有了極大的號召力和權威性。隨著紅十字會會員國的發展,紅十字會的任務也開始由單一戰傷救護發展到對自然災害的援助、意外傷害的急救、自願輸血、社會福利以及開展世界各國紅十字會、紅新月會之間的友好合作,壯大和平力量,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等。為了紀念杜南對世界紅十字事業所作的偉大貢獻,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協會執行理事會1948年決定將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為國際紅十字日。
Ⅵ 「紅十字會」是個什麼樣的組
紅十字會是一個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組織,目的是為推動「紅十字運動」(或稱「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是全世界組織最龐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類似組織,除了許多國家立法保障其特殊地位外,於戰時紅十字也常與政府、軍隊緊密合作,成為了一個人盡皆知的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成立。紅十字會將他的生日5月8日訂為「世界紅十字日」,而紅十字幾乎成為圖騰的標志,是由他的祖國瑞士的國旗顏色翻轉而成。 亨利·杜南在1859年時路經義大利倫巴底,目睹奧地利、法國及撒丁王國軍隊在索爾弗利諾(Solferino)悲慘的戰役,發現傷兵經常乏人照顧,情況凄慘,所以1862年自費出版了《索爾弗利諾的回憶錄》(A memory of Solferino / Un souvenir de Solferino)一書,希望喚起社會的注意,並且號召群眾成立一個民間、中立的傷兵救援組織。 1863年,杜南與古斯塔·莫瓦尼埃(Gustave Moynier )、吉勒姆-亨利·杜福爾 (Guillaume-Henri Dufour)、路易斯·阿皮亞(Louis Appai)及西奧多·莫諾瓦(Theodore Maunoir)一同成立了「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Relief of the Wounded),此即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濫觴。 1864年,此時紅十字會運動已經擴散至歐洲12個國家,並於日內瓦首度簽署了《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條日內瓦公約。 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於1875年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並向外擴張至伊斯蘭國家,但由於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號,伊斯蘭教徒不願意接受,1876年在奧斯曼帝國採用「紅新月」標志,波斯帝國採用古老的獅子和太陽圖案。1929年國際紅十字會承認了這兩個符號。伊朗霍梅尼政變取得政權後,廢棄了紅十字會的符號,和其他伊斯蘭教世界一樣採用紅新月會符號。國際紅十字運動才於1986年改名為「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而紅十字會聯合會則於1991年改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後來以色列要求採用紅色猶太教符號,六角的「大衛之星」,沒有被紅十字會批准,因為怕此例一開,各種團體都會要求自己的五花八門符號,紅十字會正在討論准備採取一種國際通用的,沒有宗教意義的紅菱形符號。 紅十字運動一百多年來,由於在戰時及承平時機對人類社會都有卓著的貢獻,所以共獲得3次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創辦人亨利·杜南於1901年獲頒的諾貝爾和平獎,總計紅十字會獲得4次最高的和平殊榮。 紅十字運動一共有7項基本原則,7項原則分別為: 人道 Humanity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視地救護戰地傷員。在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努力防止並減輕人們的疾苦,不論這種痛苦發生在什麼地方。本運動的宗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類尊嚴;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合作;促進持久和平。 公正 Impartiality :本運動不因國籍、種族、宗教信仰、階級偏見和政治見解而有所歧視,僅根據需要,努力減輕人們的疾苦,優先救濟困難最緊迫的人。 中立 Neutrality :為了繼續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運動在沖突雙方之間不採取立場,任何時候也不參與帶有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的爭論。 獨立 Independence :本運動是獨立的。雖然各國紅十字會是本國政府的人道助手並受本國法律的制約,但必須經常保持獨立,以便任何時候都能按本運動的原則行事。 志願服務 Voluntary Service :本運動是個志願運動,絕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利益。 統一 Unity :任何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它必須向所有的人開放,必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人道主義工作。 普遍 Universality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是世界性的。在運動中,所有紅十字會享有同等地位,負有同樣責任和義務,相互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