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的中國人都做什麼生意的
如果是公司的話,涉及的行業包括石油化工、工程機械、大型工程項目、電信通訊等,要麼是貿易,要麼是工程項目的承包投標等;
如果是個人的話,基本上搗騰服裝、小商品的很多。
『貳』 伊朗獲史上最大投資,與俄簽署400億油氣項目,美國怕不怕
我認為美國非常害怕伊朗獲得最大投資這件事。
在看到伊朗和俄羅斯簽署400億油氣項目之後,最不高興的國家就應該是美國,因為美國的制裁行為,已經讓伊朗和俄羅斯越走越近,如果這兩個國家的關系變得十分緊密的話,那麼必然會給美國在中東地區以及歐洲地區的利益帶來嚴重影響。
雖然在制裁了伊朗多年之後,伊朗的經濟本身就處於崩潰的邊緣,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伊朗畢竟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伊朗依舊有能力和美國叫板。當伊朗獲得最大投資之後,美國必然害怕伊朗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
當伊朗和俄羅斯加強合作之後,美國在全球地區的利益必然會受到影響,而這也能夠有效遏制美國全球霸權主義的擴張。
『叄』 中東地區投資環境風險分析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氣輸出地區,這一地區的油氣儲量和產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09年,中東地區的石油產量佔全世界的30.3%,達24.357百萬桶/天(BP,2010)。
2.3.1.1 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面積225萬km2,人口約2400萬。2009年沙特石油產量為9.7百萬桶/天,佔世界石油產量的1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目前,沙特政局基本穩定,受益於豐富的石油資源,經濟態勢良好。但有些國際恐怖組織可能滲透到了沙特國內。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已經86歲,在君主制下,政治權力的交替導致局勢不穩的可能性增大。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石油出口給沙特帶來了豐富的貿易收入。
當前,沙特的經濟風險主要是:沙特經濟發展受到石油貿易的影響過大,國際油價起伏會直接影響沙特石油出口收入。除了石油天然氣工業,沙特其他行業的發展較為落後。盡管沙特提出要實現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但是在當前的沙特經濟結構中,即使是非石油行業的建築業、製造業、運輸業等,依然主要以石油工業為導向。
外國公司進入沙特存在著諸多障礙,特別是在石油天然氣領域。沙特允許外國公司以投資者的身份注冊獨資公司,但中國公司按照規定辦理了注冊手續後,還必須有資質許可證,否則無權參加投標甚至無法購買標書。沙特對外國人,或是外國人與沙特人合夥的經營機構即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合夥人、承包商或商行等徵收所得稅。對沙特人或海灣國公民則只徵收2%左右的宗教稅而不徵收所得稅。由於沙特每年石油貿易收入豐厚,資金儲備充足,並不需要外國投資來滿足國內投資需要,所以沙特政府在吸引外資的積極性上弱於其他國家。
(2)勘探開發風險
在沙特,油氣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勘探、開發、運輸和銷售由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壟斷經營。沙特自然地理條件惡劣,境內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無常年流水的河流和湖泊。沙特國內可耕地少於國土面積的2%。在石油工業大規模發展之前,沙特基本沒有現代化的工業。
沙特在天然氣領域部分開放了開采後的加工和銷售。在尚未勘探的地區,對外資公司開放勘探、開發和生產領域,包括生產後的加工。而在石油領域,石油勘探、開采仍由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壟斷,不允許外國公司在石油勘探和生產領域投資及按投資比例獲取份額油。但外國公司通過資格預審後,可以參加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為業主的石油勘探和生產項目的投標。在石油加工領域,沙特向外資開放,允許外商合資或者獨資建立石油加工廠。
從當前來看,中國進入沙特國內油氣行業的可能方式有:①老油田提高採收率的工程技術服務合同;②天然氣領域的勘探與開發。
2.3.1.2 伊朗
伊朗面積163.6萬km2,人口約7000萬。2009年伊朗石油產量4.2百萬桶/天,佔世界總產量的5.3%(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制國家。最高宗教領袖為全國人民的領袖。總統是僅次於最高宗教領袖的國家領導人,現任總統內賈德於2005年6月當選,並在2009年6月連任成功。在政治上,內賈德堅持「維護伊斯蘭價值觀」的立場。在對外政策上,內賈德主張發展「公正的國際關系」。在核問題上,他強調伊朗擁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術的權利,同時表示,伊朗沒有研製核武器的企圖,並願意與歐盟通過真誠的對話來解決矛盾。
目前,伊朗政治局勢相對穩定。
伊朗經濟同樣有較大的風險。國外經濟制裁是伊朗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受伊朗核問題的影響,許多公司終止了與伊朗的合作。伊朗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國際油價將對伊朗的財政收入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伊朗石油資源豐富,但是技術相對落後,煉油能力不足,是成品油的進口國。如果遭到國際封鎖,伊朗的經濟將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另外,伊朗國內經濟膨脹形勢嚴峻,消費者價格指數從2006年的11.7%,上升到了2008年4月的24.2%。
總體來看,伊朗政府非常希望外資進入。但是伊朗稅收體系復雜,外匯管理嚴格,在伊朗投資的政治經濟風險較高。
(2)勘探開發風險
伊朗的油氣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伊朗對外吸引投資的主要模式是「回購合同」(Buyback)。伊朗的回購合同主要有3種形式:油氣田開發的回購合同、勘探區塊的回購合同和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回購合同。在這種方式下,承包公司承擔所有投資,但可以回收投資和融資成本,並由國家支付報酬。回購合同的主要缺點有:第一,伊朗政府對承包商的采購活動有很多的監督與參與,審批環節多、流程長,采購效率低;第二,要求利用本地資源的比例較高,這類合同中規定,對本地資源利用要超過項目資本總成本的一定比例,在實際操作中困難很大。
2.3.1.3 伊拉克
伊拉克面積44.2萬km2,人口約2900萬。2009年,伊拉克的石油產量為2.5百萬桶/天,比2008年上漲了2.4%,佔世界石油產量的3.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伊拉克安全局勢至今動盪不安。由於戰爭,伊拉克的石油設施受到嚴重破壞。伊拉克政治上最大的風險是,當美軍完全撤軍後,政府能否防止內戰的發生。伊拉克教派與種族沖突嚴重;失業率高;法制不健全,腐敗問題突出;各類利益集團的沖突往往趨於暴力化;北部地區的庫爾德分裂主義等。
除了安全問題,伊拉克的基礎設施落後,電力、自來水等設施都不完善。銀行業和法律方面存在很多嚴重的問題。
(2)勘探開發風險
伊拉克油氣資源極其豐富,勘探開發風險主要源自國內局勢。受安全局勢,以及資金與技術的制約,伊拉克石油行業復原緩慢。
伊拉克勘探開發風險還表現在,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庫爾德地方政府對石油資源歸屬與利益的分配存在嚴重分歧。
2.3.1.4 阿聯酋
阿聯酋面積8.4km2,人口約490萬。2009年,阿聯酋石油產量為2.6百萬桶/天,佔世界總產量的3.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阿聯酋是鬆散的聯邦制國家。阿聯酋政局穩定,政策具備較強的連續性。阿聯酋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為主。阿聯酋歡迎外國投資者進入。
2009年11月26日,迪拜最大的國有投資公司迪拜世界(Du World)突然宣布延長6個月償付即將到期的約40億美元的伊斯蘭債券,並將在政府援助下進行高達59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盡管迪拜政府同時發表聲明稱其債務支持基金將會著手評估此次重組所需資金,但上述消息仍然極大觸發了全球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全球金融市場反應強烈。不過,市場在震驚後發現,迪拜債務危機規模有限,對阿聯酋及中東地區的影響不大,阿聯酋的財政狀況依然健康。阿聯酋經濟前景依舊看好。
阿聯酋沒有管理油氣行業的專門立法,每個酋長國都頒布了稅收法令,有各自的稅率。阿聯酋各個酋長國都採用礦區使用費/稅收制合同。除迪拜外,其他酋長國都有國家參股的要求,各酋長國的最高參股比例為60%。
(2)勘探開發風險
阿聯酋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油氣開發風險相對較小。
『肆』 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有哪些
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
埃克森美孚、殼牌、BP阿莫科(現又改名BP公司)、法國道達爾
主要的國家石油公司包括: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 (Aramco)(沙烏地阿拉伯)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 (NIOC)(伊朗)
埃及石油總公司 (EGPC)(埃及)
Empresa Colombiana de Petróleos S.A. (Colombia)
國家石油公司 (Libya) Libya (Libya)
石油和天燃氣公司 (India) India (India)
墨西哥石油公司 (Mexico)
委內瑞拉石油公司 (Venezuela)
中國石油 (中石油) (China)
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 (Nigeria)
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 (Iraq)
科威特石油公司 (Kuwait)
Pertamina(印度尼西亞)
巴西石油公司(巴西)
阿曼石油發展公司(阿曼)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阿布扎比)
酋長國國國家石油公司 (迪拜)
馬石油(馬來西亞)
俄油(俄羅斯)
中國石化(中國)
俄氣(俄羅斯)
挪威國家石油海德羅公司(挪威)
Sonatrach(阿爾及利亞)
肯亞國家石油公司(肯亞)
GEPetrol(赤道幾內亞)
Sonangol(安哥拉)
Neste Oil(芬蘭)
『伍』 伊朗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也發展煉油與石油化工,以及鋼鐵、機械等工業部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
『陸』 我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嗎
是的,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
2014年,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1月11日報道,伊朗大部分的石油出口主要面向亞洲國家,而中國則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中國在2013年平均每日從伊朗進口約42萬桶原油,而這一數字較2012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6)伊朗投資什麼化工擴展閱讀:
2015年,伊朗位居對中國石油出口的第六位,與2013年相比,其石油銷售提高了28%,平均每天達約55萬桶。中國能源公司是伊朗石油業最大的投資者,中國一些國有石油公司同伊朗簽訂了一些價值數百億美元的開發項目的原則協議。
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從2012年西方加大對伊朗制裁以來,中國購買了伊朗石油出口的約一半。
2018年,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中國仍然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宣布,美國的反伊朗禁令不會影響北京從德黑蘭進口的石油。
『柒』 伊朗被制裁40年,為何還建立了中東最強工業體系原因主要是三點
二戰後,美國就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最強大的經濟和盟友,所以美國能夠任意的制裁封鎖自己的敵對國家。但凡是美國長時間制裁,封鎖的國家,基本上都陷入貧困,工業體系崩潰。如當年的伊拉克、利比亞,現在的半島北部、古巴、委內瑞拉等都是如此。在美國長期的制裁下,十分的悲慘,而且是凄慘到了極點。但是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伊朗,伊朗 *** 革命後,美國對伊朗實施長達40年的封鎖,但是伊朗不但始終屹立不倒,而且還在封鎖中,建立了整個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工業體系,堪稱非常強悍那麼伊朗到底怎麼做到的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1979年伊朗 *** 革命爆發,原本是美國盟友的伊朗,立刻轉變性質,成為美國的死敵,開始和美國公開的對抗,為此美國開啟了對伊朗的制裁,封鎖。從1979年到現在,絲毫沒有停止,整個長達40年,是現在世界上受美國封鎖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
但是在這40多年的封鎖中,伊朗不但屹立不倒,還在這期間,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整個工業水平在中東地區那是最強。不光能生產輕工業產品,而且重工業,軍事工業更加發達。在煉油、鋼鐵、電力、汽車製造、機械、食品加工、建築建材、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等工業部門,更加具有優勢。
而且伊朗軍工產業,基本不需要進口武器,從子彈、槍支、坦克、戰機、導彈、軍艦等基本上自己都能生產,而且自成體系。所以這兩點在整個中東 *** 國家中那都是最強的,即使土耳其、沙特都沒辦法跟伊朗比。很多人可能就不理解了,伊朗被制裁封鎖40年了,為何還能建立這么強大的工業體系呢?其實主要是三點原因。
第一,基礎最好。
伊朗跟其他中東國家不同的是,其擁有最強的工業基礎,早在巴列維王朝時代,白色革命加上美國的幫助,就已經給伊朗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所以伊朗基礎良好,這也是當時伊朗發展那麼快,整個國家日益強大的基礎。這是伊朗還能建立強大工業的基礎,如果不是巴列維王朝的貢獻,伊朗是不可能有現在的工業規模的。
第二,置之死地而後生。
對於國家發展而言,如果順風順水,能夠有所依靠,那麼往往進步很慢。但是一旦置之死地,往往能夠激發出所有的潛能。作為伊朗就是如此,面對美國的強力封鎖,對於伊朗來說,沒有任何的辦法,除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別無他法。而伊朗政教合一的體制,有利於團結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
所以伊朗被封鎖40年,正是在極端惡劣,艱苦的條件下,伊朗人團結一致。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進一步的拓展,進一步的研發,進一步的發展,使得工業全面進步,在原有工業基礎上建立強大的工業體系。就跟我國改革開放前一樣,當時面臨完全的封鎖,最後卻也是創造性的建立了現代工業體系,所以封鎖使得伊朗更能聚集力量。
第三,域外的幫助。
伊朗雖然被制裁,封鎖,但是伊朗在國際上還是有很多朋友的。最典型伊朗跟德國的關系,那是最好的,在一戰二戰,伊朗堅定的跟隨德國,兩國關系密切。所以德國一直在默默幫助伊朗,即使到現在也是如此。除了德國,還有我國,我國和伊朗的關系也非常不錯,也同情伊朗人的遭遇,所以也一直在為伊朗提供幫助。
除了我國還有俄羅斯,伊朗在中東的關鍵地位,是俄羅斯進入中東的關鍵,所以俄羅斯也一直在支持伊朗。因此,正是因為有這些強國大國的支持,所以伊朗才能那麼快建立強大的工業體系。因此,美國的制裁不但沒能推翻伊朗,反而使得伊朗更加的強大,還建立了中東最強大的工業體系,在死地獲得了重生。
歡迎關注【還原歷史真相真相】,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伊朗現代史》。
『捌』 伊朗馬蘇化肥項目位於伊朗什麼地方
伊朗當地時間5月27日23時30分,七公司承建的伊朗馬蘇化肥項目一次性投料成功,產出合格大顆粒尿素。該項目是伊朗的國家重點新型化肥工業項目。項目投產後,合成氨和尿素產能將分別達到年產70萬噸和年產110萬噸。
『玖』 伊朗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至2009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376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石油日產能力可達421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
主要油氣富集區為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波斯灣盆地,主要油氣田有阿瓦士、馬倫、加奇薩蘭、阿加賈里、比比哈基麥和帕里斯。
伊朗60%的天然氣為非伴生氣,且大多未開發,特大天然氣田為南帕爾斯氣田,儲量7.92萬億~14.15萬億立方米,北帕爾斯氣田(North Pars)儲量7萬億立方米。
近年來伊朗油氣勘探不斷獲得新發現。1999年Moc公司在Zagros鑽探的Changuleh-2井獲得日產油5000~6000桶,此外該公司在該盆地鑽探的Nir Kabir-l井獲得日產油4000~5000桶;2001年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在上阿拉伯盆地大陸架鑽探的Tunb-2井獲得日產油5000桶;2002年伊朗Pars 011 & Gas公司在海域盆地Qata:Arch鑽探的SPO-1井獲得日產油3500桶;2004年中國石化的勝利油田分公司在伊朗Qom盆地鑽探的Aran-1井獲得日產油4000桶的新油田,這也是該公司進入伊朗石油市場獲得的第一個新發現。2005年5月伊朗宣布在胡齊斯坦(Khuzestan)發現大型Ramin油田,工業儲量為8.55億桶。2006年伊朗獲得一個重大的天然氣發現,為世界近年來重大的天然氣發現之一,獲得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測試獲得日產天然氣87.73萬立方米。
伊朗是中東地區最早發現石油的國家,1908年由英國的英波石油公司首次在伊朗發現石油。1950年伊朗石油儲量達17.81億噸,石油產量達3226萬噸。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實行國有化,成立國家石油公司,由於美、英、法、荷等國公司組成的「國際財團」的扼殺和封鎖,1952年伊朗石油產量下降到136萬噸,伊朗政府被迫與國際財團簽訂協議,授權國際財團在西南部25萬平方千米協議區內勘探25年,國際財團加緊勘探,1955年伊朗石油產量恢復到1643萬噸。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海上鑽探,70年代勘探開發有較大進展,1974年石油產量達歷史最高,為3.01億噸。1978年爆發的伊斯蘭革命以及之後的兩伊戰爭,使伊朗的石油工業遭受重創,石油產量大幅下跌,1980年石油產量僅為6575萬噸。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實施了戰後重建,恢復和擴大石油生產,1990年石油產量為1.628億噸,2000年石油產量為1.894億噸,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2.098億噸。
伊朗60%的石油產量來自老油田,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目前正致力於使這些成熟大油田的產量持續增加,目前正在馬倫和卡蘭季油田實施增加採收率技術。目前伊朗石油日生產能力為380萬桶,2010年增加到500萬桶,2015年可達800萬桶。歐佩克給伊朗的生產配額為411萬桶/日。目前伊朗正在生產的大油氣田為40個,其中27個位於陸上,13個位於海上。主要油氣田見表33-1。
圖33-21980—2006年伊朗石油產量和消費量
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約占伊朗出口收入的全部。2005年石油日出口量為250萬桶,主要出口到亞太地區的日本、中國、韓國和中國台灣,占伊朗出口量的47%,其次為歐洲的義大利、法國、荷蘭和土耳其。2006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為469億美元,為歐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拾』 伊朗什麼礦產資源豐富
鐵礦、銅礦、鋅礦、鉻礦、金礦等礦產資源豐富。
伊朗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平均品位0.8%),佔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
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目前已開采礦產56種,年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佔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伊朗擁有世界10%的石油資源。伊朗還擁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氣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
(10)伊朗投資什麼化工擴展閱讀:
伊朗其它資源:
伊朗以石油開采業為主,另外還有煉油、鋼鐵、電力、紡織、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和糖業,但基礎比較薄弱,多數工業原材料里亞爾和備件依賴進口。
伊朗主要生產石油化工產品、鋼鐵和銅產品。其他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家用電器、通信設備、水泥、工業機械(伊朗擁有西亞最大的機械工業)、紙張、橡膠製品、農產品、加工食品、羊毛製品和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