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何說霍梅尼毀了伊朗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的發展那是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且國家的發展,那是有賴於強悍領導人,對國家的引導和管理。如果道路正確,那麼自然事半功倍,快速強大。但是如果誤入歧途,選擇了錯誤的道路,那麼自然發展緩慢甚至倒退。最典型的就是伊朗,伊朗現在的衰敗和頹勢,其實就是因為誤入歧途。所以很多人說,霍梅尼毀了伊朗,為何這么說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而未來來看,這個困局很難解決,也沒辦法解決。所以霍梅尼使得伊朗倒退,使得伊朗陷入發展的深淵,難以恢復了 。因此,從現在來看,霍梅尼確實毀了伊朗,毋庸置疑。
『貳』 霍梅尼沒有一兵一卒,憑借示威遊行,為何能夠快速掌控局勢
這件事從我自己個人的觀點上來看說明什麼?說明了霍梅尼是個聰明人。為什麼說他是聰明的人?
第一,大家都知道現在是個文明社會,不是隨便都可以動用武力的,而且如果他要動用武力的話也打不過別人,當時伊朗的部隊基本都是聽從美國人的指揮的。所以霍梅尼深刻地意識到不能和部隊硬碰硬。
不久巴赫蒂亞爾終於倒台,同年伊斯蘭共和國代替了君主政體的公投得到98%的支持。
霍梅尼雖然沒有一兵一卒,但是他很有頭腦。知道該怎樣凝聚力量,該怎麼樣去掌握全局。
『叄』 霍梅尼奪權時,他憑什麼讓西方國家不敢出兵干涉的
首先當時的蘇聯政府支持霍梅尼發動政變,而且政變時間短,其次西方國家的老大美國,剛剛從越南戰爭中解脫出來,沒有精力干涉。1978由於伊朗巴列維王朝的改革,造成國內社會矛盾激化,人民怨恨很大。這就給霍梅尼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他以神的名義,鼓動民眾反抗,很快就推翻了巴列維政權。
美國和越南進行了長達10年的戰爭,元氣大傷,國內老百姓很厭惡戰爭,也會同意美國政府出兵伊朗。所以美國的高層精英,不敢採取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更不願意再次捲入戰爭的泥潭,其次國內衰弱的經濟情況,也很難對軍事行動提供支持。
『肆』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伍』 霍梅尼奪權之時,西方為何不敢出兵干涉
霍梅尼奪權,對美國來說可謂是一巨大的損失,但是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盟友變為敵人,西方之所以不敢出兵,主要是因為俄羅斯撐腰,這樣一來省去了很多的麻煩,再加上伊朗軍事實力雄厚,西方各國也並沒有太大的把握足以推翻蘇聯。
霍梅尼從一個教士到一國主宰,依靠的完全是教士階層的革命,一步步推翻了巴列維王朝,而這期間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況且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元氣大傷,這短短的一年,還不足以讓美國重整兵力,投入另一場戰爭之中,這也是霍梅尼成功革命的原因之一。
『陸』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為什麼會打了八年之久
因為雙方的軍事實力都彼此相當,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著分歧,薩達姆本想趁著伊朗政權不穩的時候,迅速的將霍梅尼打下台,結果卻落入到戰爭的深淵中,兩伊戰爭持續了八年。
三、在薩達姆的計劃中,本來很快的就能擊潰伊朗,但是現實非常的殘酷,雖然伊朗的軍事實力並不如伊拉克強大,但伊朗依靠著有利地形和伊拉克不斷的開展著襲擊戰,人海戰術,陣地戰,防禦戰等多種戰法,由於雙方的士兵軍事素質比較差,所以戰爭一直持續了八年,雙方兩敗俱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利益,兩國消耗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尤其是伊拉克,直接負債約700多億美元,造成數十萬人民的傷亡,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幾千億美元,這場戰爭直接導致國家經濟衰退,沒有真正的勝利者。
『柒』 為何說伊朗的衰弱,是從霍梅尼開始的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很多國家,很多民族,那是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的,而且曾經也是盛極一時的。但是卻大部分難以持久,只有中國五千年興盛不衰,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它們的衰弱才更加可惜,更加讓人不解。從現在來看,最讓人不理解的是伊朗,伊朗這個國家現在那是不斷弱小,而為何說伊朗的衰弱是從霍梅尼開始的呢?你可能想不到,主要是三點原因。
第三,跟西方對抗。
在巴列維時期,伊朗之所以發展很快,那是執行了中立的政策,也就是不得罪蘇聯,也不得罪美國,發展良好關系,使得伊朗不斷繁榮。而霍梅尼上台後,開始反對蘇聯,敵對美國,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最終使得伊朗跟西方對抗40年至今,備受西方的聯合制裁和打擊,才有了現在的凄慘無比。所以伊朗的衰弱,那是從霍梅尼開始的。
『捌』 霍梅尼革命的原因,經過,主要人物
伊朗巴列維國王只注意經濟改革的「白色革命」,最大的特點就是經濟的發展明顯與社會發展相脫節,伊朗社會貪污盛行,造成整個社會道德的頹敗;貧富懸殊與日加劇。但國王拒絕政治體制改革,最後導致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巴列維王朝的專制現代化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政治專制、觸目驚心的腐敗和驚人的經濟兩極分化,老百姓對「白色革命」的失望和不滿是顯而易見的。霍梅尼把握住了機會,教士集團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下層群眾結成了聯盟。在伊斯蘭革命中,以霍梅尼為領袖的教會理所當然地成為眾望所歸,終於引發「黑色革命」,巴列維王朝自此終結。1979年巴列維被迫出走,流亡在外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返回國內執政。
在推翻巴列維國王的改良運動的過程中,霍梅尼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從一個抽象的神學意識轉變為一場使伊斯蘭在政治、文化上具有新生力量的生氣勃勃的運動。伊斯蘭教這種從游牧部落誕生出來的宗教,以"安拉崇拜"的信仰虔誠為特點,提倡善行,把真主的恩惠施之於眾生。然而,與其它大宗教不同的是,這個宗教從不隱瞞它的政治意圖和對權力的濃厚興趣。當初,為了推翻巴列維國王,霍梅尼宣稱,「伊朗的貧富懸殊,貪污腐敗,社會不公與道德失序,都是受西化毒害的結果;唯有回歸真正的伊斯蘭教教義,才能建成一個更美好,更高尚,更和諧的偉大社會。」可以想見,在充滿著失望和危機四伏的伊朗,這種訴諸自身光榮傳統並喚起憧憬理想美好社會的呼籲會產生多麼大的感召力。霍梅尼在伊朗上台後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 ,「用伊斯蘭的思想和知識『教育人民』」。的口號,以顯示其對真主和教義的無上尊崇。巴列維王朝垮台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伊朗粉墨登場了
『玖』 從曾經親密盟友到成為美國中東最大的敵人的伊朗,他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一開始伊朗依附美國是因為伊朗有利可圖,後來伊朗成為美國最大的敵人,也是因為損害了兩國的利益,這只是印證了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其實在早年間伊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而當時的蘇聯和美國還沒有這么強大,所以當時的伊朗其實是比蘇聯和美國還要強大的,那個時候的伊朗可謂是叱吒風雲,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蘇聯和美國漸漸強大起來,伊朗也不得不考慮這兩個強權的力量。
他開始向外傳播反美主義,以此來團結國內的人民將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凝聚在一起,從而支持自己的政權,事實證明他也確實成功了,成功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美國,自此美國和伊朗的梁子也就結下了。
『拾』 霍梅尼的簡介及資料
霍梅尼,伊朗什葉派宗教學者(大阿亞圖拉),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該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在經過革命及全民公投後,霍梅尼成為了國家最高領袖,最高領袖是憲法所創造的一個職位,是國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職位。霍梅尼是一名什葉派伊斯蘭教十二伊瑪目派的瑪爾扎,但以他的政治角色最為聞名。他在著作和講道內容里擴展了十二伊瑪目派烏蘇里派主張的「法基赫的監護」(教法學家的監護),即是伊斯蘭教法學家的神權統治。
(10)霍梅尼怎麼奪伊朗政權的擴展閱讀:
革命派得勢並奉霍梅尼為領袖,但一些世俗和宗教團體並不知道霍梅尼以「法基赫的監護」建立伊斯蘭政府的計劃,「法基赫的監護」即是以伊斯蘭教法學家瑪爾扎統治國家。伊斯蘭共和國的臨時憲法沒有包括至高無上的伊斯蘭宗教統治者這個職位。
霍梅尼及其支持者在奪得權力後開始壓制昔日的盟友,又重新草擬憲法。一些報社被關閉,而抗議報社被關閉的那些人受到非難。民族解放陣線、穆斯林人民共和黨等團體受到打擊,最後被取締。
縱使投票表決受到質疑,霍梅尼的支持者仍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而進入了專家會議,取得了壓倒性多數的席位,得以修改憲法。新憲法設立了由伊斯蘭教法學家擔任的國家最高神權領袖及憲法監督委員會,憲法監督委員會有權否決不合符伊斯蘭教的律例、篩選政府官員及罷免不合伊斯蘭教義的官員。
1979年11月,全民公投通過採納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就職為最高神權領袖,又稱為「革命領袖」。阿伯爾哈桑·巴尼薩德爾在1980年2月被推選為伊朗第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