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海合會這一海灣阿拉伯國家主要的組織中,哪個國家話言權最大
海合會這個組織總共有七個成員國,這七個成員國之所以會組成海合會這樣的組織,目的就是為了共同發展、互相扶持,所以他們各自都具有話語權,沒有誰輕誰重之說,其原因有三。
一、這個七個國家,有多個共同點。
海合會的成員國分別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蘇丹國、巴林王國、卡達國、科威特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以及葉門共和國。
三、彼此關系融洽
從地圖上就可以明顯看出,這七個成員國彼此相鄰,沒有成立海合會之前,它們就經常互相走動,就跟親戚串門似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關系擺在那裡怎麼會計較話語權重輕的問題呢。
2. 海灣六國是哪六國
通常所說的「海灣六國」就是指毗鄰海灣的這六個阿拉伯國家,分別是:阿聯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
1、阿聯酋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海岸線長734公里,首都阿布扎比。阿聯酋本地居民為阿拉伯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阿聯酋是一個以產油著稱的西亞沙漠國家,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稱。
2、阿曼
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南沿海的一個國家。它扼守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輸出通道——波斯灣和阿曼灣之間的霍爾木茲海峽。阿曼在20世紀60年代已經開始開採石油,雖自然資源豐富,但因經濟起步較晚,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發展相對也較緩慢,但仍算是一個較富裕的阿拉伯國家。
3、巴林
是一個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巴林島為巴林最大的島嶼。沙烏地阿拉伯位於巴林西部,並可經由法赫德國王大橋連接;伊朗則位在巴林北方;卡達半島位於巴林灣東南側。巴林為首個步入後石油經濟的波斯灣國家。目前巴林經濟並不是依賴石油,自20世紀後期,巴林已投入巨資在銀行和旅遊事業。該國首都麥納麥,是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所在地。
4、卡達
地處阿拉伯半島東部的一個半島國家,該國絕大部分領土均受波斯灣所圍繞,僅其南部疆域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由於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其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雖然卡達的人類發展指數非常高,國民極其富裕,但因其工業和製造業不發達,所以仍然不能被認定為發達國家。
5、科威特
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立憲國。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940億桶,約為世界總儲量的10%,居全球第四位,因此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
6、沙烏地阿拉伯
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但是其對女權的限制使之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車輛的國家。
3. 海灣八國是哪八國
海灣八國指的是:
1、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5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7。
2、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3、科威特:
科威特國,通稱科威特,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立憲國。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
4、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通稱沙烏地阿拉伯,簡稱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等國接壤。
5、巴林:
巴林王國,簡稱巴林,是一個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巴林島為巴林最大的島嶼。沙烏地阿拉伯位於巴林西部,並可經由法赫德國王大橋連接;伊朗則位在巴林北方;卡達半島位於巴林灣東南側。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
6、卡達:
卡達國通稱卡達。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南面與沙特接壤。海岸線長563公里。
7、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酋」,是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部的西亞國家,北瀕波斯灣,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東部瀕臨阿曼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面積8.36萬平方千米,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偶有沙暴。
8、阿曼:
阿曼蘇丹國,簡稱阿曼,是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南沿海的一個國家,西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壤,西面毗鄰沙烏地阿拉伯,西南靠近葉門。阿曼的海岸南方和東方臨阿拉伯海,東北方則抵阿曼灣。
4. 不是波斯灣國家的葉門, 為何他能加入海合會
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對海合會的石油的出口有很大的好處。雖然葉門窮,出於一個協會里,其餘六國都會援助它,但是它帶來的利益確實是非常大的。
雖然加入的過程很艱辛,但是葉門進入海合會是必然的。雖然葉門不屬於波斯灣地區,但是這也是它的優點。這些阿拉伯國家靠的是石油發家,石油多到自己根本用不完,那麼多餘的石油就只有賣出去。歐洲就是一個很大的客戶,有一條捷徑就是從曼德海峽進入紅海,再經過蘇伊士運河送到歐洲。而且葉門也擁有對曼德海峽的控制權,所以讓它入會是非常正確的。
5. 中東六國具體是哪六國
中東六國:科威特、沙特、約旦、敘利亞、土耳其和伊朗。
中東或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亞洲西部與非洲東北部的地區。它包括部分西亞和非洲埃及。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歐洲和亞洲,中東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為爭奪寶貴的淡水資源和石油資源,常年戰爭不斷。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特、敘利亞、巴勒斯坦、阿聯酋、葉門、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共17個國家和地區。
另有一般稱說的「海灣六國」。即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的六個成員國。1981年5月,海灣地區一些國家成立了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其成員國包括阿聯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委員會的宗旨是實現成員國之間在一切領域的協調、加強成員國在各方面的聯系、交往和合作,以及推動六國的工業、農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一般說的海灣國家,則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8個國家,被稱為海灣國家,或海灣地區。海灣地區總面積約為48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8億,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還有相當數量的少數民族和外籍移民,絕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海灣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它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有「世界油庫」之稱,其石油蘊藏量佔全球的2/3。其中,伊拉克1998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125億桶,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儲量約3.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2.4%。
海灣及其周圍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國際通道。西方所需海灣石油的大部分,必須通過海灣唯一的出海航道霍爾木茲海峽運出。如海峽被切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經濟將受到致命打擊。因此,控制自海灣西岸經霍爾木茲海峽過阿曼灣到阿拉伯海的這條海上東西通道,就成了美國的重要戰略目標。
6. 卡達為什麼一夜之間被很多國家「拉黑」了
縱觀各國給出的理由,好像有統一口徑,大都是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活動並破壞地區安全局勢。對此理由,卡達方面覺得很委屈。卡達外交部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認為「拉黑」行動「毫無緣由」。聲明指出,卡達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成員國,遵守憲章,尊重其他國家,從不幹涉其他國家內部事務,履行著反對恐怖主義和激進行為的義務。換言之,我們都是好兄弟,我也盡心反恐,你們怎能找這個借口整我?
最直接的原因是伊朗因素,最直接「導火索」是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講話「泄露門」事件。
在中東,幾乎一切問題的根本症結都與教派對立有關聯。大的背景是,以遜尼派為主的沙特與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勢不兩立,兩位「老大」是一對宿敵。多年來,屬於沙特陣營里的卡達與伊朗暗地裡眉目傳情,卡達「站隊」不堅定,讓「老大」沙特頗為不爽。
更讓沙特等國火冒三丈的是,上個月伊朗大選魯哈尼實現連任後,卡達埃米爾與其通話,公開表示希望與伊朗進一步推進合作關系。緊接著,「泄露門」事件「不合時宜」地接踵而至。
「泄露門」事件大致情況是這樣的。上月底塔米姆發表講話時公開支持伊朗,稱伊朗是本地區和伊斯蘭教的中心所在,與伊朗緊張關系升級是不明智的。卡達方面隨即對此否認,堅稱是黑客入侵偽造了講話內容,並請求美國中情局介入進行徹查。
卡達的所作所為被沙特視為觸碰了紅線,不得不執行「門規」「家法」,大有聯手「清理門戶」的勢頭。
人常說做人不能太高調,卡達突陷斷交危機恰恰是其近年來「太高調」的後遺症。地處波斯灣的卡達是一個人口200多萬、領土1萬多平方公里的袖珍國家,但新世紀以來卡達有「小國大外交」抱負,稱得上是中東的「新加坡」。
依託油氣財富和半島電視台的影響力,這些年卡達在國際舞台上頻頻出鏡,風光無限。多哈成為地區的航空中心,卡達主權基金四處投資,經常贊助高等級體育賽事。別的不說,卡達曾經舉辦2006年多哈亞運會、2011年亞洲杯足球賽,並獲得了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權。
在中東事務上,卡達也屢屢「獨樹一幟」,不把「老大」沙特放在眼裡。比如,卡達一直支持哈馬斯和埃及的穆兄會;卡達認為沙特與伊朗應該握手言和,伊朗必須被納入海灣地區安全框架內。而這些,恰恰是犯了沙特的大忌。
還有一個是美國因素。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中東,把海合會和伊斯蘭世界一些國家領導人召集在一起開會,其中一個信號是對伊朗強硬。「泄露門」表明,卡達分明沒把這次會議達成的共識放在眼裡。所以,不排除美國不高興,沙特拍案而起,觸發了此次斷交危機。
而這,也恰恰說明,由於自身體量小,盡管富得流油,卡達想玩「大外交」,還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一個直接的災難性後果是,眼下卡達所有的陸路通道被封成為孤島,其食品主要通過沙特陸路運輸入境,卡達民眾日常生活都面臨窘境。
不過,不打不鬧就不是中東,外交摩擦在海灣地區很常見。此次危機還在發酵,但會不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目前還很難說。海灣地區是世界能源供應戰略要地,卡達是歐佩克成員國,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此番斷交危機必然引發全球油氣價格波動,全球政商界都在高度關注事態的發展。
總之,中東的「拉黑」游戲再度說明:高調有風險,出言需謹慎。
中國有句古話,叫唯恐天下不亂,這用在中東可謂是恰如其分。這不,當巴以問題懸而未決、敘利亞和葉門戰火不歇、「伊斯蘭國」依然囂張的當口,卡達的「斷交危機」橫空出世,國際油價應聲而升,亂上添亂的中東新鮮出爐的「拉黑游戲」在國際上算是賺足了眼球。
5日,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葉門不約而同地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系,限令卡達外交官48小時內離境,並禁止卡達公民前往這些國家。與此同時,各國還宣布切斷與卡達的海陸空交通聯系,有的還限令卡達公民在一定期限內離境。
7. 海合會作為海灣阿拉伯國家主要的組織,它們在國際上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海合會」成立以後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看的,「海合會」的全稱是叫做「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也是屬於阿拉伯半島各個國家在傳遞信息以及溝通的一個很重要的組織,「海合會」的作用在當時的海灣戰爭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們在政治上和其他國家合作,在經濟上也是和其他的國家共同發展,「海合會」還曾對約旦在面臨巨額債務危機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對於他們的兄弟國家也是給予很大的幫助,畢竟在世界上「海合會」還是比較有話語權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8. 伊朗為什麼是"海合會"成員國的公敵
人家一個阿拉伯王爺組成的遜尼派國家聯盟,你一個波斯人什葉派類似共和體制的國家,當然不招人家待見嘍。而且大家都賣石油,同行成冤家。
9. GCC countries 是哪些國家
「GCC」的意思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全拼為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countries」包括7個國家,分別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蘇丹國、巴林王國、卡達國、科威特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葉門共和國。
1、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海岸線長734公里,總面積83600平方公里,首都阿布扎比。
2、阿曼蘇丹國
阿曼蘇丹國是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南沿海的一個國家,西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接壤,西面毗鄰沙烏地阿拉伯,西南靠近葉門。阿曼的海岸南方和東方臨阿拉伯海,東北方則抵阿曼灣。
3、巴林王國
巴林王國是一個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巴林島為巴林最大的島嶼。沙烏地阿拉伯位於巴林西部,並可經由法赫德國王大橋連接,伊朗則位在巴林北方,卡達半島位於巴林灣東南側。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
4、卡達國
卡達國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地處阿拉伯半島東部,該國絕大部分領土均受波斯灣所圍繞,僅其南部疆域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
5、科威特國
科威特國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立憲國。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
6、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等國接壤。
7、葉門共和國
葉門共和國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
10. 海灣地區指的是哪個海灣
海灣地區是指:波斯灣沿岸的伊朗、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等八個國家,它們屬於地理術語中的「中東地區」也是地理位置上特指的海灣地區。波斯灣地區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使其成為世界能源的輸出地,介於伊朗和阿曼之間的霍爾木茲海峽也因此成為扼守全球經濟命門的戰略要道和波斯灣溝通世界的唯一出海通道。
1981年海灣地區除伊朗和伊拉克外其餘六國成立「海合會」,其旨在推動海灣六國在工、農、科技等領域的協調與發展,成為本地區最重要的合作組織。但本地區錯綜復雜的政治形勢最終導致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和90年代的海灣戰爭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