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怎麼看待伊朗問題
伊朗不乖,山姆大叔不開心要打他,敘利亞又和伊朗玩蹺蹺板,伊朗翹起,美國就想打伊朗,然後敘利亞又翹起,美國又想打敘利亞,這屬於抱團取暖,以色列看不過就急著打,山姆大叔又要安撫以色列,所以山姆大叔很糾結
②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指責奧巴馬
一年前,美國發生的兩起恐怖襲擊,至今讓人心有餘悸:去年10月31日,紐約城市中心發生暴恐襲擊案,造成8死12傷,是「9.11」後紐約傷亡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去年11月5日,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小鎮教堂發生槍擊案,造成27死25傷。在美國這個人人擁有槍支的國家,發生恐怖襲擊並不奇怪,奇怪的是現任總統特朗普,美國只要遭到恐怖襲擊,都會大罵其前任奧巴馬。
為什麼美國遭到恐怖襲擊,特朗普都會大罵奧巴馬呢?個人認為,主要有四個原因:
福惠雙享 禮馭新春
廣告
福惠雙享 禮馭新春
第一,特朗普一直與奧巴馬格格不入,上台後採取「一切去奧巴馬化」政策。奧巴馬還在台上,特朗普還是候任總統時就開始「干政」,比如接受日本首相安倍的「拜見」。奧巴馬熱衷政治遺產,但特朗普將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已經基本消滅掉,除了奧巴馬的醫保法案苟延殘喘外,似乎奧馬巴已經沒有政治遺產了。
第二,特朗普罵奧巴馬早成常態。特朗普非常喜歡罵人,被特朗普罵過的國家領導人不少,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美國國內被特朗普罵過的人就更多了,包括美國前領導人奧巴馬、柯林頓、希拉里等,特別是被美國稱為英雄的不久前去世的麥凱恩,因為被特朗普罵稱「俘虜」,臨死也沒有原諒特朗普,特朗普沒被麥凱恩家人邀請出席麥凱恩葬禮。對於誰都敢罵的特朗普,在美國遭到恐怖襲擊時大罵奧巴馬,又有什麼奇怪呢?
第三,美國對於恐怖襲擊採取雙重標准,本身就應該罵,不僅奧巴馬政府如此,特朗普政府也如此,包括歷屆美國政府都是如此。恐怖分子是人類的天敵和毒瘤,世界各國應該同仇敵愾。但是,美國認定恐怖襲擊的標准,一切以對美國是否有利為標准:對美國有利,就不是恐怖襲擊;對美國不利,就是恐怖襲擊。美國的這種雙重標准,已經在敘利亞內戰中暴露無遺:美國是以反恐名義駐軍敘利亞的,但敘利亞政府稱,美國在敘利亞從來沒有打擊過恐怖分子,相反,支持恐怖分子與敘利亞政府對著干。
第四,美國恐怖襲擊猖獗,美國自身必須分析原因、採取措施,堅決打擊恐怖分子。比如,美國槍支泛濫,這是美國恐怖襲擊猖獗的重要原因。奧巴馬時期曾採取控槍措施,雖然槍擊事件依然不時發生,但總比特朗普政府支持持槍要好一些。看看特朗普上台近兩年來,小的槍擊事件幾乎每天發生,大的槍擊事件隨時發生,這與特朗普支持擁槍不無關系。美國如果不採取控槍、禁槍等措施,美國的恐怖襲擊肯定會
③ 奧巴馬在任期間會打哪個國家
奧巴馬在任期間沒有打任何國家,沒有發動戰爭,都是在北約的名義下參與的。
2011年3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致信國會領導人稱,美軍正對利比亞採取的軍事行動在定性、持續時間和規模上均有「限度」。並希望北約主導軍事制裁利比亞。
2011年3月至10月,第六艦隊派出大批艦艇參加利比亞戰爭。其派出的攻擊型核潛艇、水面戰艦共發射了2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接連摧毀了利比亞政府軍的許多重要設施和指揮機構。
2014年9月22日凌晨,美國與盟國展開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的首輪空襲。美軍戰機和軍艦打擊了數十個目標。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約旦、巴林和阿聯酋亦有參與或支持空襲行動。
(3)伊朗少將被美國襲擊奧巴馬怎麼看擴展閱讀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控槍舉措
2016年1月5日,奧巴馬在白宮就控槍舉措舉行新聞發布會。奧巴馬宣布一系列控槍舉措,以期望通過行政手段遏制美國頻發的槍支暴力犯罪。他同時敦促美國國會在控槍問題上有所作為。
奧巴馬宣布,所有槍支售賣者都將被要求獲得經營許可,並對購槍者進行背景審查,否則將受到刑事處罰。美國政府將僱用更多檢查人員參與購槍者背景審查工作,增加200名探員以加強槍支安全相關法規的執法力度,並投入5億美元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
經濟方面
金融救援計劃
奧巴馬執政後,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計劃,包括承諾未來兩年內向創造就業機會的美國公司提供臨時稅收優惠,公司每提供一個新的崗位就能獲得3000美元的稅收減免;允許美國家庭提前從養老金賬戶提取總額不超過1萬美元的資金;
對陷入困境但仍在努力還貸的購房者,將其喪失住房抵押贖回權的期限寬限90天;呼籲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財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經濟援助。
2010年1月21日,奧巴馬宣布,政府將制定有效措施,加強對大金融機構的監管,限制其規模和高風險交易,以此防範新的金融風險。
④ 剛才我看了一個新聞,腿都嚇軟了,奧巴馬說誰敢攻擊美國的同盟國就是自取滅亡,八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加起來
不要杞人憂天,如今的時代,沒有哪個民族害怕哪個民族的。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個再落後的國家,也讓美國受不了。
⑤ 美國為什麼除掉伊朗將軍
1、美副總統曾在日前表示,伊朗少將其實是恐怖分子,蘇萊曼尼就是911事件的參與者,在當時,蘇萊曼尼幫助12名恐怖分子中的10人進入阿富汗,他是殺死數千美國民眾的惡人。
美副總統強調,蘇萊曼尼還曾試圖暗殺沙特駐美大使、為伊拉克極端分子提供武器、暗中向塔利班提供後勤物資、多次襲擊美國盟友,他的死亡將讓世界變得更加安全。
對於美副總統的言辭,很多人都不置可否。不可否認,其中有些描述確實是真實的,但"蘇萊曼尼曾參與謀劃911事件"這件事,目前仍沒有確切報道。歐洲不少專家認為,發起911事件的只有19人,但其中並沒有伊朗勢力,因此美副總統可能在故意撒謊,其目的就是為了製造更多"斬首"蘇萊曼尼的借口。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對蘇萊曼尼的仇恨值確實很滿,即使現在暫時忍讓,等到美國伊朗大打出手的那一天,白宮也同樣會對蘇萊曼尼進行定點清除。
2、海灣戰爭讓世界看到了美國信息化作戰、各兵種聯合作戰的實力,隨後沙特、阿聯酋便越來越不敢招惹白宮這個惡霸。此次"斬首"蘇萊曼尼,白宮一面讓對手和中東盟友體會到了美國一擊必中、萬里之外指揮軍事行動的"新型戰爭模式",這將讓伊朗軍方越發如履薄冰。
另一方面,借著這次秀肌肉的機會,白宮也可探知俄羅斯、英法德等各大勢力對中東局勢的判斷——到底是支持美國、力挺伊朗還是"坐山觀虎鬥"。
果不其然,就在蘇萊曼尼被炸身亡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美國的行為進行了怒斥,德法則呼籲美國伊朗"坐下來談",試圖趁火打劫的英國則直接出兵中東,白宮傳統盟友日本也選擇了作壁上觀。
經此一役,白宮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誰是盟友誰是對手,誰是可以拉攏的勢力,誰是必須防範的中立者"。在這個基礎上,美國可以快速調整圍堵伊朗的對外戰略。
3、 發動對外戰爭,幾乎成為了每位美總統的"必修功課"——這是在向美國軍火商遞交投名狀,小布希奧巴馬如此,老特自然也不例外。美國大選即將到來,曾多次揚言要減少美國海外軍事力量、拒絕對外戰爭的美總統為了拉攏軍火商,自然得做點什麼。
思來想去,"斬首"蘇萊曼尼似乎是最好方案——美國既不用付出傷亡,同時還可收獲頗豐,一舉多得,確實是招秒棋。
4、繼續挑戰伊朗底線。就目前來看,雖然白宮在對峙中占據著絕對優勢,但美國民眾的厭戰情緒、復雜的國際局勢,卻讓白宮感到進退兩難。在這種情況下,"斬首"伊朗軍方舉足輕重的人物,是激怒伊朗、迫使伊朗軍方主動對美國下手。
外界大多認為,在重創伊朗後,美國一定會暫時保持克制,以給伊朗借坡下驢、德法俄調停斡旋的機會,但對喜歡"極限施壓對手、從不按套路出牌"的白宮而言,"斬首"蘇萊曼尼只是開始,依賴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美國必然會繼續咄咄逼人,直到伊朗徹底妥協為止。
5、在白宮看來,伊朗若想和美國正面硬剛,幾乎就等同於雞蛋碰石頭,最終結果只能是石頭略有損壞,但雞蛋的代價卻是完全破碎。因此,伊朗必須要做好合縱連橫的准備。
⑥ 奧巴馬對中國的態度怎麼樣
個人認為:奧巴馬上任之初,就主張從阿富汗、伊拉克撤軍,轉移戰略中心,重返亞太。實際上對美國而言這個思路是沒問題的。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下去,我相信美國的處境會好不少。但是奧巴馬是個沉不住氣的人,他看到阿拉伯世界似乎有變動的趨向,立即去支持阿拉伯之春,打著民主旗號藉助教派斗爭去擴張西方勢力,結果在敘利亞遭遇久攻不下。此時奧巴馬偏偏不堅決,最後還是普京搞了個銷毀化武讓奧黑有台階下,最後敘利亞政府軍逐漸控制住局面。這還沒完,美國橫加干涉中東,如今終於搞出了ISIS,讓奧巴馬不得不在中東趟入渾水,進退維谷。
而烏克蘭危機就更是美國的一大戰略失誤。奧巴馬顯然沒有意識到最重要的兩點:一是烏克蘭是俄羅斯作為大國存在的戰略基石,保住烏克蘭對俄羅斯來說就是背水一戰,二是俄羅斯目前依然是個強大的國家,在烏克蘭、黑海更是占據明顯的力量優勢。奧巴馬見烏克蘭國內有變,以為可以就此向東推進直插俄羅斯心臟,沒想到把一個最擅長背水一戰的強國逼到了背水一戰的境地,結果仍然是遭遇久攻不下,而且關鍵時刻又服軟,讓西方在烏克蘭形勢不妙,還被普京搶光了風頭。
奧巴馬分別在中東和烏克蘭沉不住氣,又不肯堅決戰斗,導致了他把持久戰線拉得過長,反而忽視了重返亞太這一重點,只能藉助日本、菲律賓等國家在第一島鏈跟中國鬧鬧,自己也不肯給多少支援,嘴巴上含含糊糊,既怕讓盟友不高興,又怕讓中國得勢,得不到什麼實質的效果。可以預見的結果就是中國進一步坐大,威脅美帝。
總的來說,奧巴馬既不懂得集中力量的道理,也沒有一往直前的堅決,亦不能抓住重點。他往往看到機會便沉不住氣,挑起事端,卻又在事端進程中不夠堅決,唯唯諾諾,最後搞得事態拖延並惡化,戰線不斷;拉長。而對於關鍵事物,他缺乏敏感、不按計劃辦事,以小誤大。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美國的奧巴馬怎麼樣
奧巴馬作為美國人自由選出來的總統,必然符合美國人名的利益訴求,受到美國利益集團乃至民眾的愛戴。
作為黑人總統,打破了美國的傳統,由此證明其在美國有著非凡的才能和人格魅力。
對於這種揮一揮衣袖就引起全世界隨之顫抖的人來說,簡單的好壞評價已不再使實用了,甚至他的思想格局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至於他的好壞評價就留給歷史來評判,下面是關於奧巴馬的人物簡介和執政表現的客觀描述。
一、人物簡介
貝拉克·海珊·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1961年8月4日出生,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第44任美國總統,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1991年,奧巴馬以優等生榮譽從哈佛法學院畢業,而後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長達12年(1992年-2004年)。2007年2月10日,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2008年11月4日正式當選為美國總統。
2009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
。2012年11月6日,第57屆美國總統大選中,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成功連任。
貝拉克·奧巴馬於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4年12月,奧巴馬參加了由非盈利組織Code.org舉辦的編程大會。會上,奧巴馬熟練地習得一小段JavaScrip代碼,並成功地畫出了一個正方形。使得他成為了美國史上首位會編程的總統。
2015年3月11日,貝拉克·奧巴馬在各國領導人工資中,排名第一位。
2015年5月,奧巴馬基金會確認「奧巴馬總統圖書館(Obama Presidential Library)」將落戶於他曾經長期執教的芝加哥大學[4-5]
。2015年10月,美國財經雜志《彭博市場》公布了第五屆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美國總統奧巴馬排名第六。 2015年11月4日,奧巴馬名列《福布斯》全球最有權力人物排行榜第三位。
二、執政表現
1.金融危機
2010年1月21日,奧巴馬宣布,政府將制定有效措施,加強對大金融機構的監管,限制其規模和高風險交易,以此防範新的金融風險。
2.出口戰略
2010年1月27日,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提出五年內使出口翻番的目
標,3月11日,奧巴馬在美國進出口銀行年會上的講話,美國政府的出口促進戰略輪廓逐漸清晰。奧巴馬說,出口每提高10億美元,在美國國內就會創造約
6000個就業機會。在促進增長方面,轉變過去的過度消費習慣,以出口帶動製造業復甦。在國際競爭力方面,要推動美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其核心目標
歸結為一句話,即奧巴馬所說的「確保21世紀仍然是美國的世紀」。
3.綠色新政
自奧巴馬簽署以發展新能源為重要內容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美國政府在短短半年內動作頻仍:加大對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制定嚴格汽車尾氣排放標准,出台《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外界將此視作奧巴馬的「綠色新政」。
4.醫改新政
從競選總統開始,奧巴馬一直強調必須徹底改革醫療體系。在執政後,更將醫改作為國內「新政」的主要工程之一。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奧巴馬吸取了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執政時期醫改失敗的教訓,採取了一些新策略。
奧巴馬的醫療改革計劃要達到3個目標,給已有保險的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給沒有保險的人提供在他們經濟支付能力范圍內的選擇;緩解醫療保健體系給美國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
2010年2月22日,奧巴馬公布了新的醫療改革方案。新醫改方案將使超過3100萬目前尚未獲保的美國人擁有醫療保險。該計劃在實施後第一個10年內將使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1000億美元,在第二個10年內減少約1萬億美元。3月3日,奧巴馬公布了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醫改提案。3月23日,奧巴馬簽署了醫療保險改革法案。
5.住房新政
奧巴馬政府2009年一季度推出住房救助計劃,針對新購房者享受8000
美元稅收優惠的政策,該政策於11月到期。10月19日,美財政部又宣布了一項刺激住房市場的新政策,支持低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並幫助中低收入者購買住房
或負擔租房費用。新政策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支持住房金融機構新貸款的債券收購計劃,另一部分是一項臨時貸款和流動性計劃。
就業新政
2009年12月,奧巴馬宣布,將採取減稅、獎勵以及增加投資等一攬子舉措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以應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失業問題。2010年3月,奧巴馬簽署了一項通過減稅和增加開支來促進就業的法案。
6.核子戰略
2009年4月,奧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說,美國政府將致力於推動建立一個無核武器的世界。2010年4月,奧巴馬表示美國首要威脅不再是國家之間的核戰爭,而是核恐怖主義與核擴散,美國核戰略的首要目標是阻止這些威脅。
7.能源戰略
2010年3月31日,奧巴馬在臨近華盛頓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宣布,將擴大對美國近海油氣田的開發,以此確保美國能源安全。從1990年到2010年持續了20多年的美國近海油氣開采禁令將畫上句號,美國能源戰略正出現重大轉折,將可能從高度依賴進口轉向進口和自產並重。
8.伊戰撤軍
2009年2月27日,奧巴馬宣布了美國將從伊拉克撤軍的計劃。奧巴馬的
撤軍計劃包括: 在2010年8月31日前,從伊拉克撤離大部分軍隊,結束作戰任務,留下3.5萬至5萬兵力,負責支持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隊的軍事行動。
然後,在2011年底前撤回全部剩餘部隊。
2010年8月31日,奧巴馬發表講話,正式宣告駐伊拉克美軍作戰部隊完成撤離,宣布美國把重心轉移到促進經濟
持續復甦上,這是他的「中心任務」。
9.擊斃拉登
奧巴馬就任總統後,要求美國中央情報局將追捕基地組織首腦奧薩瑪·本·拉登作為首要任務。2011年5月2日凌晨1時30分(當地時間),奧巴馬下令海豹突擊隊對本拉登住所進行突然襲擊,並將其擊斃,並擄獲大量重要文件。拉登被擊斃後,奧巴馬在美國的民眾支持率曾一度急升了6個百分點,但這一現象未能持續,而是慢慢回落。
⑧ 美國人攻打伊朗克美國人好可惡!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上將承認,如果有需要,美國確實有攻打伊朗的計劃,以制止伊朗獲取核武器。這是美國官方首次明白表示有攻擊伊朗的計劃,過去美國官方的說法都是「不排除任何選項」。馬倫前天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節目訪問時說,華府確實擁有攻打伊朗的計劃,但他強調,這項計劃只是備而不用。他警告,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並非上策,可能會對中東地區帶來難以估計的連鎖反應。但他也同時表示,允許伊朗發展核武器的危險也是華府無法接受的。與此同時,伊朗革命衛隊政治主管賈瓦尼就馬倫的談話作出回應時警告,如果美軍出兵攻打伊朗,德黑蘭將會全力反擊,這將危及波斯灣的安全局勢。他告訴伊朗官方新聞社:「波斯灣位於戰略地理位置,如果它的安全受到危及,美國人將損失慘重,我們的反應將會很堅定。」另一方面,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呼籲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他就國際社會關心的問題,在電視上進行「面對面」 辯論,看誰能提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他昨天在德黑蘭接見旅居外國的伊朗人時,向奧巴馬發出挑戰。他說:「我們已做好准備與奧巴馬面對面坐下來談,把國際問題全擺在桌面上,當著媒體面前自由地進行會談,看誰提出的解決方法比較好。」美國指伊朗有發展核武野心,並在不久前推動西方強國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以便向德黑蘭加強施壓。但伊朗堅稱,其核計劃是為了發電等和平用途。
熱點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