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練棍法
古代「棍法」指用棍拼殺的實用技法(單招和對練);現代主要要指構成棍術套路(單練套路,對練套路、集體演練套路的基本動作。
棍,簡便實用,歷來受到我國兵家和武術家的重視。代已有眾多著名的棍法。如趙太祖騰蛇棒,孫家棒、架屠鉤桿、閩中俞公(俞大酞)棍、少林棍、巴棍等。其中俞公棍在當時最為著名,俞大酞著有專論棍法的《劍經》一書。其他武術占籍中,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何良臣的《陣記》程宗}的《少林棍法闡宗》等,均 有棍法記述。
現代棍術套路中的棍法較多,尤其是掄轉舞花的動作幅度大,連貫且多變。主要棍法有劈、戳、掄、掃、撩、雲等。練習時尤重「把法」和「活把」,以使棍在手中靈活運轉。演練棍術套路時要求把法熟順,身棍合一,梢把兼用,力點准確,在快速勇猛中體現「棍用兩頭打」和「棍掃一片」的風格特點。
舉棍
棍法之一。多用於棍術套路的起勢和收勢,或為其他棍法的起始或結束動作。動作為單手或雙手將棍舉起。其方法主要有:
①雙手立舉棍:雙手上下分開或靠攏(右上左下或左上不:下)握棍,將棍豎直舉於體側或體前》。
②單手立舉棍:右手握棍把將棍豎直舉於身側或身前。
③雙手平舉棍:一臂伸直、一臂彎曲;雙手分開握住棍身,將棍身平舉於身體前方或頭頂上方。
2. 請問棍術的具體練法
學任何器械最好都要有一些拳腳基礎
單說棍的話
首先是五花棍
提柳棍
蓋棍
這些都是基礎
但是手裡有很重要的動作
千萬千萬不
要自己琢磨
老祖宗上千年經驗的積累沉澱
如果單單依靠你看看
介紹就能明白
你就是神仙了
3. 短棍的訓練方法
1熟悉持棍方法,戒備姿勢。
2熟練各種步法,在戒備式的基礎上快速移動。
3結合發力要點,熟練掌握各種棍法,切實打出威力。
4結合步法練習各種打鬥模式,所選動作不必過多,三五組即可。
5按照單動重復模式,二人反復對練,這一步很關鍵,實戰中的同動反應與迅速和步法移動搶點,都是在這里練出來的。 短棍是很實用的冷兵。任何相似的物品都可以代替!
短棍的殺傷力很大。無論劈、掃、杵、刺,均可以對人造成致命的傷害。
持短棍的手法很有講究,總是持棍時手後留出一拳的距離。俗稱「留一手」。距離太*後持棍不牢,於硬物相撞時容易脫手;距離*前則不利於發力。
棍法的大形就是三種:劈、掃、刺。杵法極少用。
棍法的格鬥式為:持棍手在前方,身架似樁架但比樁架略為舒展為宜,以利於快速移動。
棍法在起手攻擊前有一個小秘密:即持棍手有一個旋腕的動作。是由內向外逆時針方向劃出半個小園。
只有這個動作做到了,其出棍速度才能大大加快。其力量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棍法的單練只要是以步配合手法。具體練法有:
步走寸步,右手持棍從右側掄起,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劈下;再由左下方撩起向右下方劈下。步法到位後單手前刺。
右手右腳在前,右腳前邁的同時右手持棍經頭上向左斜下劈出一棍;左腳進步的同時反手再一棍。左腳落地後,雙手持棍,整體前撞,以棍頭前刺。
右腳橫挪同時身體隨遇側閃橫挪,右手持棍向左下方劈下、到位後再反手向右側方橫掃。
後腳向同方向橫挪,前腳同動橫挪後前撞,後腳橫挪的同時前手持棍經由自己體前劃弧掄起向右側斜下方劈下、再抬起向內側即左斜下方劈下。到位後雙手持棍用棍尾杵擊對方。
短棍的個人練法基本上就是這么多。要說練法、用法、打法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基本元素還是那麼幾個。大家千萬別被眼花繚亂的招式迷住了眼。什麼東西只要掌握住其基本的原理,千變萬化只不過是表面現象罷了。
選取粗便握,長大致為腋下到腕掌,彈性良好的木棍即可。初步練習最好使用重棍,打出力量後再用略輕的棍雕刻細節技術。
一短棍的練習從原地開始,基本技術是正五花,平五花,反五花,斜五花,刺,杵,撞。最好在熟悉軌跡和發力的基礎上進行,主要目的是達到身手復合流暢,把身體的力量盡可能打出來。
以劈棍為例,開始時要求手臂從體側掄圓全力劈殺,身體做相應軌跡發力,如果身體沒有發力的感覺,則把速度放慢,身手做軌跡相同,時差180度的復合軌跡,逐漸加快。開始不求抖勁,打出力量後再強調到目標瞬間的「一抖」。
棍法快的不傳之謎是胯部的運動,沒有胯部的參與決計打不出自己最佳的水平,秘訣就是一句話「胯部先搖半個圓」!
原地練習時單手刺、杵不容易打出力,最好的練習方法就是直拳和長棍刺杵的原地練習模式——側身站立(身、肩、手劃的三圓互相平行),身前傾刺一棍,回復原位刺一棍,無限反復。只要每天滿負荷訓練,不長時間就能刺出力量。
二熟練後就可進入短棍的「陣地戰」練習,即原地90度和180度轉身練習。
以劈劈刺、撩劈刺為例,⒈90度轉身。右縱步右手持棍,劈劈刺,左轉身90度成橫步劈劈刺,再左轉身成左縱步劈劈刺。右轉身成橫步(右)撩劈刺,再右轉身成右縱步(右)撩劈刺,無限反復。
要點:左右均衡練習。劈和撩的第一下一定要藉助身體的力量,身體搖起來,開得充分,合得有力,手臂掄圓,發力流暢,氣勢逼人,每一拍都真正用身體助力,算做達標。
⒉180度轉身。右縱步右手持棍,以左腳為軸,左轉身180度劈劈刺(仍為右縱步)。以右腳為軸,右轉身180度(右)撩劈刺(仍為右縱步),左右均衡,無限反復。要點同上。
其他式依此類推。
三短棍的運動戰從(後腳)上步劈棍開始,仍以劈劈刺、撩劈刺為例,左縱步右手持棍,右腳上步劈劈刺,劈左腳上步劈雙手刺,左右手均衡,無限反復。左縱步右手持棍,右腳上步(左)撩劈刺,(左)撩左腳上步劈雙手刺,左右手均衡,無限反復。其他式依此類推。
要領:運動戰開始練習均用後手持棍,容易體會腰胯和身體的助力,確實熟練後可隨意練習,但仍為單式重復。
四模擬實戰。
模擬實戰無論何手持棍,均要求持棍手在前,目光虛視,如臨大敵,高度戒備,頭腦空白,警覺而不緊張。
攻方單式進攻(如上步劈),防守方單式重復(如劈劈刺),主要練習讓位反擊,要求逐漸打出抖勁,同動近取,輕鬆快捷,流暢有力,算作達標。
如陪練有護臂,可把木棍包上厚實毛巾劈其腕臂。如果沒有合適護具,則用粉筆在陪練短棍拇指上方約二指寬度處繞棍劃一圈作為標志,無論陪練如何進攻,均劈殺標志處。陪練進攻速度由慢到快,防守方與之保持同步。劈殺後迅速回復起式,身體也由發力瞬間的一緊迅速回復彈性,准備下次攻擊。
模擬實戰不需太久,每天半小時即可。
短棍打出力量可打一打長棍,再體會一下大桿,其實道理是一摸一樣的!
4. 怎樣練好棍術
棍術動作看似復雜,其實主要的動作就幾個;
舞花,撩棍;兩個動看似不實用,但是它對手腕手指運用棍的感覺非重要,也是很多套路鏈接動作
掄棍;劈棍;大部動作都有是從這兩個演變而來。
當然如果你要練好棍術,最好明白你的套路是什麼套路。主要的幾個動作是什麼。
5. 請問棍術的具體練法
棍術棍術
gùnshù
[stick acrobatic play] 器械武術之一,用棍表演的武術套路的總稱
"棍術"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劍經》、戚繼光《紀效新書》、茅元儀《武備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等對棍的擊法均有詳盡論述。握棍的方法稱"把法",常見的有陽把(手心向上握棍),陰把(手心向下握棍)、陰陽把(兩手心相對)、對把(虎口相對),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棍法有:打、揭、劈、蓋、壓、雲,掃、穿、托、挑、撩、撥等。練習棍術要求手臂圓熱,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現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點。棍術的套路有:自選棍術、猴棍、七星棍、五虎群羊棍、齊眉棍、大梢子棍等。對練有"對棍"、"棍進槍"、"棍進三節棍","三人對棍"等。
一、
[編輯本段]棍的部位名稱、規格及基本握法
(一)棍的部位名稱、規格
棍的各部位名稱見圖2-4-1。棍的長度不得短於本人身高。
(二)棍的基本握法
1、持棍法:右手持棍,以拇指和食指卡握棍身,其餘三指自然彎曲,虎口朝向棍梢,使棍身緊貼於身體右側,把端觸地。
2、提棍法:
①單手握,右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
②順把握,雙手虎口順向握棍;
③對把握,雙手虎口相對握棍。
二、
[編輯本段]棍的主要運動方法
1.撥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擺動為撥,撥棍時用力輕快平穩,幅度不要過大。
2.掃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掄擺;或盡量以棍梢貼地,棍身傾斜掄擺為掃。掃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3.掄棍:單手或雙手將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掄。平掄不得超過一周,加轉身不得超過兩周。掄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線向前、向側或向後戳擊。戳棍要求發力短促,力達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6.立圓舞花:兩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體兩側由上向前、向下繞立圓轉動。要求連續快速,走立圓時很要貼近身體。
7.提撩舞花:兩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使棍沿身體左右兩側由下向前、向上劃立圓連續向前撩出。要求快速連貫,立圓掄轉應貼近身體但不得觸身。
6. 棍法怎麼練
越復雜越難練的棍法說明越好那是前人經過幾百年的武術經驗的結晶多花苦功,到練好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棍法很實用很厲害其他棍法也很多五郎棍 太極大桿 八卦棍 燕青棍 等
凡看過李小龍電影的人,無不被他那出神入化、精彩絕倫的雙節棍技藝所震撼。雙節棍是一種精簡實用的奇門兵器,它軟中帶硬,柔中有剛,短小精悍,攜帶方便,雙節棍在中國武林中早有流傳。李小龍綜合多個流派的長處,研究創造了一套兇悍、凌厲、簡煉、實用的現代雙節棍技法體系,並將其成功地帶上了銀幕,從而造成了舉世的熱潮。 眾多的截拳道愛好者,因為缺乏正規的教材指導,導致了他們在技術上只局限於影視中的三招兩勢,而且動作根本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真實格鬥,究其原因,他們沒有掌握雙節棍的基礎知識。為了使雙節棍愛好者學習到更多的雙節棍內容,筆者編寫的本教程,結合筆者在肖峰老師面授時學習的內容,披露了雙節棍的基本技術,雙節棍的鞭擊舞花動作,筆者鑒於篇幅的考慮,只闡述地躺棍法,其它內容,可參考各種圖書、雜志。 第一節 雙節棍的基本握法 掌握和了解雙節棍各種正確握法,是練習者首先應學會的基本技術。由於雙節棍在高速舞動沖撞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能量,所以在鞭擊時,必須牢牢抓住雙節棍,以確保攻防動作的連貫性和有效性。運用雙節棍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抓握不牢,脫手而出,這在訓練中可能會傷及同伴,而在實戰中,你將極端被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握棍方法。練習者必須做到隨時能控制雙節棍,但又不能有任何刻板。換一句話來說,要隨時根據實戰攻防的需要注意握棍之手的放鬆和緊握,大拇指和食指必須牢牢地握在雙節棍上,另三指起輔助作用,與食指放在一側。重要的是:必須抓牢雙節棍,但可以放鬆一點,以保持手臂的耐力。 1、 松握棍,也就是用拇指和食指(虎口)握住棍的前端,不十分用力,其它三指附著 棍身。如圖( ) 要點及用途:松握並不是完全不用力,在松握的狀態下,可充分發揮腕關節的靈活性,使雙節棍轉速快。松還是產生爆發打擊力的基礎,在棍轉至攻擊目標的一瞬間握緊用力,可使打擊力倍增,緊握與松緊的優劣,習者可比較。 2、 拇指挾棍,用拇指和掌心合力挾住棍身,其它四指放開,體會用力不使棍松落。 如圖( ) 要點及用途:拇指的力度要能緊緊地挾住棍身,可夾住擺盪,檢查自己的控制力,此動作極有實戰意義。在自衛中,取出棍後,即一指夾棍,松開另一棍突襲敵方,如夾棍不牢,則棍脫手,收、放棍都以此動作為基礎。 3、 滑棍,在松握棍的基礎上,握棍後前後滑移。如圖( ) 實戰用途:滑前,利於近距離揮棍擊敵;滑後,利於攻擊遠敵。 握棍似乎並非沒有什麼技巧,只要緊握就行,但只知道緊握者用棍必然速度慢,變化少,笨拙僵硬,掌握了技巧,整個風格就變了,所以,掌握上述簡單的訣巧也不可忽視。除掌握前面的技巧外,還應了解掌握常用的正、反握雙節棍的上、中、下的任何部位,單手疊握雙節棍,雙手握棍法。
7. 棍法的入門動作有哪些
1、上剃下滾:棍從里上削為剃,從外向下削為滾;明俞大猷《劍經·總決歌》中有「上剃下滾分左右」語。唐豪、向愷然等《國技大觀》;「從里上削者為剃,反是則謂之滾,故曰分左右。即上來用剃,下來用滾之意也。
2、中直:指練棍要求中平正直。初見於明俞大猷《劍經·總歌訣》。唐豪、向愷然等《國技大觀》:「中直,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謂。無論大門小門,身與器皆須成一直線,即所謂子午也。」
3、打翦:明俞大猷《劍經》中有,「打翦急進鑿」句。唐豪、向愷然等《國技大觀》:「打翦非招架之棍,乃攻擊之棍。非打擊於敵棍未動前之棍,乃攻擊於敵棍已近身之棍,則是打與翦,皆在敵棍上,不在-敵身上」。打翦屬進攻性棍法。
4、圈轉法:「子午棍」習傳者以此為基本棍法。其法是以己棍棍梢粘纏對方棍梢,或向左劃弧攔開對方棍梢;或向右劃弧格開對方棍梢;或圍繞對方棍梢旋轉劃圓,使其棍梢不能逃離。運用此棍時,要求勁力纏綿不斷,沾連粘隨,一得機勢即劈滑對方棍或手。
(7)伊朗棍怎麼練擴展閱讀:
棍術主要類別
棍術可分為三類:
一是「五尺棍」,亦叫「齊眉棍」,分大小頭,大頭稱棍根,也稱棍把,小頭叫棍稍,棍身圍度根據自己的身體和功力而定。
二是「條子棍」長約六尺,一般長度高出頭頂一拳度,較細於棍,大小頭基本均勻。「五尺棍」與「條子棍」在內容、風格、特點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棍講求以輪、劈、掃、砸為主,拳諺說:「棍打一大片」,就在於此,而且把稍兩頭並使,雙手換用。而條子棍則側重於折、扎、纏、捉兼攔提,多帶槍棒,俗有單手條子(撒手條子)雙手棍之說。
三是鞭桿,也叫短棍,亦稱魔杖,還稱三尺五(蘭州地方語稱之為三尺五尕棒子)。兩端分大小頭,雖然有尺寸,但根據短器械競賽規則的需求,為不失鞭桿獨有的風格、勁力、特點,一般長度因人而異,根據自已的身材高低而定。
1、側重技擊性棍法,大都採用二人對劈的基本功夫,也有帶護具進行互相劈,打,攔,刺等訓練,雖然棍法不多,但實戰性較強。
2、側重藝術性棍法,大都發展難度動作,講究姿勢優美,是一種不求實用的「武舞」棍法,此乃古人所指「滿片花草」。小說《水滸傳》中的九紋龍史進,舞棍「使得風車兒似轉」,就屬於這類「武舞」棍法,兩類棍法都有很高的體育價值。舞棍時要求手、眼、身、法、步協調合一,有利於提高身體的力量、速度、耐力,增減勇敢頑強的精神。
8. 棍術的八個基本動作
1、撥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擺動為撥,撥棍時用力輕快平穩,幅度不要過大。
2、掃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掄擺;或盡量以棍梢貼地,棍身傾斜掄擺為掃。掃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3、掄棍:單手或雙手將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掄。平掄不得超過一周,加轉身不得超過兩周。掄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線向前、向側或向後戳擊。戳棍要求發力短促,力達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6、立圓舞花:兩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體兩側由上向前、向下繞立圓轉動。要求連續快速,走立圓時很要貼近身體。
7、提撩舞花:兩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使棍沿身體左右兩側由下向前、向上劃立圓連續向前撩出。要求快速連貫,立圓掄轉應貼近身體但不得觸身。
握法靈活
拳語說:「槍似游龍,棍若雨」。棍的特點似疾風暴雨,密而不疏。棍分棍梢、棍身、棍把(即根部)三部。在運動中,一般都是梢、身、把交互使用,變化多端。欲使棍法縱橫,掄劈如意,握法靈活是第一要素。
握法很多,一般常見的有陽手握法,即手心向上;陰手握法,即手心向下;陰陽手握法,即一手心向上,另一手心向下;對手握法,即虎口相對,交叉手握法,左右手交叉;滑動握法,一手滑出;等等。不同的棍法,或是棍法在運動之間的變化,都是不同的握法為基礎的。握法嫻熟,將會對棍術水平的提高有所作用。因此,正確而靈活的握法,是棍術技法中重要環節之一。
9. 怎樣練好棍術
棍術動作看似復雜,其實主要的動作就幾個;
舞花,撩棍;兩個動看似不實用,但是它對手腕手指運用棍的感覺非重要,也是很多套路鏈接動作
掄棍;劈棍;大部動作都有是從這兩個演變而來。
當然如果你要練好棍術,最好明白你的套路是什麼套路。主要的幾個動作是什麼。
10. 棍術訓練技巧及注意事項
棍術訓練技巧及注意事項
練習棍術要求手臂圓熱,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現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點。那麼,下面是由我為大家分享棍術訓練技巧及注意事項,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練棍術有什麼技巧
1、上剃下滾
棍從里上削為剃,從外向下削為滾;明俞大猷《劍經·總決歌》中有“上剃下滾分左右”語。唐豪、向愷然等《國技大觀》;從里上削者為剃,反是則謂之滾,故曰分左右。即上來用剃,下來用滾之意也。
2、中直
指練棍要求中平正直。初見於明俞大猷《劍經·總歌訣》。唐豪、向愷然等《國技大觀》:中直,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謂。無論大門小門,身與器皆須成一直線,即所謂子午也。
3、打翦
明俞大猷《劍經》中有,打翦急進鑿句。唐豪、向愷然等《國技大觀》:打翦非招架之棍,乃攻擊之棍。非打擊於敵棍未動前之棍,乃攻擊於敵棍已近身之棍,則是打與翦,皆在敵棍上,不在-敵身上。打翦屬進攻性棍法。
4、圈轉法
子午棍習傳者以此為基本棍法。其法是以己棍棍梢粘纏對方棍梢,或向左劃弧攔開對方棍梢;或向右劃弧格開對方棍梢;或圍繞對方棍梢旋轉劃圓,使其棍梢不能逃離。運用此棍時,要求勁力纏綿不斷,沾連粘隨,一得機勢即劈滑對方棍或手。
練棍術要注意什麼
很多人都會覺得看著別人刷棍會是一個非常酷炫的事情,但是當你自己去親自嘗試的時候就會明白,其實在練習的過程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
要想將棍術練好有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項是不能夠大意的,比如說:在練習棍術的時候必須要懂得持之以恆的道理。要是你在練習的時候是一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練習方式,那麼你在練習的過程中基本上是沒有辦法練好的。
還有就是在練習的過程中自己的手臂、手腕要懂得巧妙的用力,需要適當的放鬆,不然也是沒有辦法練好棍術。在練習的時候防止拉傷自己的韌帶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棍術如何選棍
1、棍術如何選棍呢
當前,武術競賽棍術套路使用的棍都是白蠟棍,其優點是棍身潔白如玉、堅而不硬、柔而不折,自身纖維密度高,有較強的自然拉力,在乾燥的地方不劈裂,在潮濕的地方不變形,其彈性、韌性是其它木質不可比擬的,而且耐鹽鹼。
白蠟棍的原料是白蠟桿,它是天然綠色灌木叢生植物,主要產地在河南省寧陵縣。白蠟桿容易繁殖,只需簡單扦插就能生長出來,而且只要留根,種植一次,即可連續採伐四五十年。生長一三年的枝條叫白蠟條,可用來編織筐、籃等器具;生長五六年的枝幹叫白蠟桿,是武術棍的`絕佳選材;
生長時間八至十年及以上的整棵白蠟樹可做大桿,長度一般在四米以上,端部一般鵝蛋粗細或更粗,價格也昂貴。現代工藝已較好地解決了白蠟桿的蟲蛀、軟化、彎曲、砂光、防腐等技術難題,是加工武術器材及各種工具的理想原料。 個人練習時:棍的長度和粗細可根據喜好和練習內容自行選擇。
2、什麼是棍術
棍術,器械武術之一,用棍表演的武術套路的總稱。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劍經》、戚繼光《紀效新書》、茅元儀《武備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等對棍的擊法均有詳盡論述。握棍的方法稱“把法”,常見的有陽把(手心向上握棍),陰把(手心向下握棍)、陰陽把(兩手心相對)、對把(虎口相對),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
棍法有:打、揭、劈、蓋、壓、雲,掃、穿、托、挑、撩、撥等。練習棍術要求手臂圓熱,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現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點。
3、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練棍
短棍一臂、長棍齊眉是比較適中的長度,當然,也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和適手性選略長或略短的。只要能適應即可發揮其威力。
至於棍的材料,首行要堅實不易斷裂的,北方人習棍選白蠟桿者最多,以其輕重適中且彈性好不易斷裂。
其次重量要趁手,太重太輕的都不適合,太輕打擊沖力不夠,太重回轉笨重欠靈,皆不利格鬥。
選好了棍,還必須得有好的棍法,如果為了防身格鬥,建議學練旋鋒短棍格鬥術和旋鋒長棍格鬥術,格鬥效果極好而且學成速度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