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西對抗何時了,冷戰彷彿又來到;世界和平沒指望,百姓不知怎麼好
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可以擁有核武器,為什麼伊朗就不能?
看點一:伊朗的態度與命運
從理論上說,伊朗自主核技術、和平利用原子能,這應該是一種天賦權利,不應該成為問題。更進一步說,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可以擁有核武器,為什麼伊朗就不能擁有?然而,國際社會的著眼點卻不在這里。首先,伊朗核的目的受到廣泛質疑——對於探明儲量高居全球第二位的石油大國伊朗而言,它真的那麼迫切需要核能來解決它的能源之需嗎?沿著這條思路,人們很容易就會得出伊朗發展核技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推斷了。事實上,核武器的擴散確實是一件值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嚴峻問題,控制核技術的擴散,其實質就是要有效控制核武庫的擴充,防止更多國家加入核武俱樂部。其次,伊朗核問題之所以成為大問題,成為國際爭端,演化成國際危機,最關鍵的是美國和以色列因素。美國、以色列與伊朗的關繫世人皆知,雙方的極端對立已長達數十年。在美國和以色列看來,伊朗擁有核武器就是自己的惡夢,無論從戰略利益、、軍事的角度講,還是從情感、心理的角度講,伊朗擁有核武器都是不可接受的。美國和以色列或許可以允許伊朗在嚴格監控下的和平利用核能,但絕不會允許伊朗突破核武的底線。所以,美國和以色列的訴求既是伊朗核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伊朗核問題國際化和不斷激化的根本原因。
然而,對於伊朗來說,核技術的利用是事關國家、民族尊嚴和生存發展的大問題。一方面,石油總有一天會枯竭,伊朗需要未雨綢繆,盡早掌握新的能源技術,以便為民族和國家的生存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面對美國、以色列的極端敵視和強大壓力,伊朗感到自身的生存發展受到嚴重威脅,現有的武裝力量根本無法保障自己擺脫阿富汗和那樣的命運,因此,伊朗最好的選擇就是盡快擁有核武器,擁有同敵人同歸於盡或者重創敵人的威懾能力,使敵人因為懼怕戰爭成本巨大而不得不止步。波斯民族在歷史上曾有過令世界側目的輝煌,然而,現在的波斯民族卻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這就是為什麼伊朗至今仍然全力撐持而不肯讓步的關鍵所在。
目前,擺在伊朗面前的有這樣幾條路:一是放棄核計劃,全面妥協;二是接受「方案」或類似的替代方案,同各方達成有限妥協,使爭端在和外交層面得到解決(代價是放棄核武器、喪失核技術自而換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三是堅持既定立場,面對可能採取的有限或者嚴厲制裁;四是決不妥協,准備應付最壞局面的出現——美、以或西方陣營的軍事打擊。坦率地講,無論哪一條路,恐怕都非伊朗所願。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國際事務中,從來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公平和公道,有的只是利益的交換和實力的決定。不管伊朗的要求多麼正當,伊朗都不可能自主地按照自己設計的路子去走。伊朗核問題對於大國或大國集團來說不過是又一個戰略和利益博弈的新舞台。不管伊朗多麼心不甘情不願,它都不可避免地要淪為大國搏弈的一枚棋子,並最終被放在暴風眼內接受命運的安排。
看點二:歐盟的視點
在伊朗核問題上,以英、法、德為代表的歐盟表面上看似乎是美國伸到前台的一支槍,實則並不盡然。除了絕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器這一點同美國的訴求高度一致外,歐盟積極介入和全力干預伊朗核問題,主要還是出於自身的戰略和利益考量:其一,把伊朗核問題控制在和外交層面,力求和平解決,努力避免武力解決局面的出現。一旦出現美國和以色列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局面,作為美國的盟國和北約組織成員國,歐盟將首先陷入是否軍事介入的兩難之地;更重要的是軍事行動必將給本來已經混亂不堪的中東局勢帶來更大的動盪,其結果必然會對嚴重依賴中東石油資源的歐洲經濟和世界經濟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這恐怕是歐盟當仁不讓力爭成為伊朗核問題原始談判方的內在動因之一。其二,同美國極端敵視伊朗不同,歐盟不存在普遍而強烈地改變伊朗現的願望,雙方的對立情緒要緩和得多,因此歐盟不願把伊朗逼到絕路而造成更大的災難。其三,借伊朗核問題凸顯歐盟的存在和力量,暗中牽制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自二戰結束以後,西歐、南歐和北歐一直在美國的掌控之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特別是冷戰結束後歐洲國家聯盟——歐盟出現後,歐洲的經濟、、科技和綜合實力出現重大變化。歐盟已經不甘心於只是做美國的附庸或小兄弟,特別是小上台以來,面對美國霸道的單邊主義,雙方的裂痕進一步加深,加上其他經濟和層面的原因,歐盟覺得擺脫美國的控制不僅是必要的,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於是,歐美之間的舞步越來越不合拍,踩對方腳的事情時有發生。加上中、印等大國的迅速崛起,的頹勢止跌回升,世界格局不知不覺間已悄然生變,歐盟作為當今世界一個重量極的條件也隨之成熟。伊朗核問題恰好為歐盟提供了顯示其力量和存在的舞台。其四,通過積極介入伊朗核問題,歐盟可以順理成章地把勢力和影響投射到中東這個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進而撈取地緣和外交等方面的好處。其五,通過伊朗核問題的交涉和談判,在利益交換中爭取佔得先機。其六,通過全力干預伊朗核問題,有效控制伊朗這類在他們看來屬於高度危險「國家」的核技術發展,可以防止獲得恐怖的核武器。其七,在上述前提下,歐盟可以接受伊朗在有效控制下和平利用核能。
當然,從現在的情況看,歐盟作為伊朗的主要談判對手,他們的意圖還遠沒有實現。經過多輪若干個回合的艱難較量,談判一再破裂,代表歐盟的德、英、法不得不要求把伊朗核問題提交,說明歐盟的努力遭到重大挫折。這將使歐盟倍感失落。
看點三:方案
在伊核問題上,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當伊朗與歐盟的第一階段談判因嚴重對立而無以為繼時,在伊朗的要求下,介入談判。由此,伊朗核問題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三方會談階段。的介入主要由三個因素促成:一是孤單的伊朗面對歐美的強大壓力,迫切需要盟友或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二是由於傳統與現實的關系,在伊朗有著重要的利益,介入談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的既得利益和潛在利益;三是可以借機顯示自身作為世界一極的力量和作用。隨著的介入,談判出現新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鈾濃縮活動放在境內進行隨後又調整為在境內與伊朗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方案可為一石三鳥:一者為陷入僵局的伊朗與歐盟的談判提供了圓轉空間,使進入死角的談判有了新的彈性;二者可以賺取巨大的經濟和利益;三者手中多了一張外交王牌,可以對美歐進行強有力的牽制。伊朗核問題對來說是一個天賜良機:如果伊核問題最終在方案的基礎上達成妥協,那麼就會成為最大的贏家——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的國際威望,獲取前述三種直接和間接收益,還能強化同伊朗的全面關系,在中東腹地找到代理人和立足點,獲得地緣利益;即便伊核問題最終出現制裁伊朗和美、以軍事打擊伊朗的局面,也可以因為石油價格飈升而獲得巨大經濟利益和影響國際的砝碼。幾乎可以說,無論伊朗核問題結局如何,都可能是得利最多的一方。
的加入,客觀上雖然為解決伊核問題提供了迴旋餘地,但由於利益諸元出現新變數,也使伊核問題更加復雜化,因此,伊核問題三方會談無果而終也就成為必然。這種結局一方面是伊、歐雙方不肯妥協使然,同時也是伊朗同既合作又利害相爭的暗鬥使然。伊朗要求中國加入其核計劃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預防性布局。
看點四:美國的目標
當伊朗核問題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難以為繼的時候,一直站在歐盟背後的美國終於按捺不住,走到前台,加入到談判的戰團之中。於是,伊朗核問題進入第三個階段——伊、歐、俄、美四方會談階段。
伊朗不僅是美國圈定的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也是美國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為此,美國利用反恐戰爭、戰爭加緊布局,實實在在地把伊朗放進了絞肉機中(只要看一下西亞地圖就一目瞭然了),所欠缺的就是按下絞肉機的按鈕了。在美國的戰略考量中,不能讓伊朗擁有核武器幾乎是美國的絕對底線。從某種角度說,美國是伊朗核問題相關各方中最不怕矛盾激化的一方。因為一旦伊核問題激化,將會為美國採取嚴厲行動提供機會和借口:如果談判最終無果,美國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運作制裁行動,藉助國際合力達到懲罰伊朗進而促成伊朗內部激變,實現更迭的目的;如果制裁無法實施(如沒有通過制裁決議),美國還可聯合盟友,選擇軍事行動(輕則摧毀伊朗核設施,重則癱瘓伊朗的、經濟、軍事體系甚至像阿富汗和一樣實施軍事佔領),直接顛覆伊朗,扶持,進而達到控制伊朗的目的。試想一下,如果美國實現了對伊朗的有效控制,、伊朗和阿富汗就會連成一片,整個西亞的腹地就被美國掌握在手中。一旦這種局面形成,不僅世界能源的命脈被美國人緊緊握在手裡,整個伯世界也盡在掌控之下。這對美國鞏固其唯一超級大國霸權地位的作用無疑是不可估量的。由於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目標追求具有高度對抗性,所以,美國加入談判,註定難以讓各方握手言歡,第三階段的四方會談最終失敗也就在預料之中了。
看點五:中國的介入
從伊朗與歐盟之間第一階段的面對面會談開始,到第二階段的伊、俄、歐三方會談,再到第三階段的伊、歐、俄、美四方會談,中國一直置身局外、靜觀其變。然而,隨著談判者的逐步增加,伊朗核問題不僅沒能出現轉機,反而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激化。在最終陷入死胡同的時候,中國的入局就水到渠成了。正如一位西方官員所說,在伊核問題上,最具決定性的國家恐怕是一直很低調的中國。他的見解並非聳人聽聞。何以見得?我們拿巴基斯坦核問題和朝鮮核問題比較一下就明白了。巴基斯坦搞出了後,世界又能奈他何!如今朝鮮多次明確宣布自己已經擁有核武器,美國又能奈朝鮮何!以巴基斯坦、朝鮮的國力和軍事實力,美國卻動他們不得,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背後站著一個巨人!換句話說,朝鮮和巴基斯坦是中國不能不嚴重關照的「利益相關者」。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伊朗,伊朗同中國的關系是否達到了巴基斯坦和朝鮮與中國那樣的密切程度?盡管中國前不久剛剛同伊朗達成了高達1000億美元的經濟合作意向,但在中國的整體戰略和利益考量中,伊朗對中國的發展是否具有重大或者決定性的影響力量?仔細考量這些問題後,自然就會知道為什麼歐盟和伊朗都一致主動邀請中國參加伊朗核問題的會談了,自然也就明白為什麼中國同意把伊朗核問題升格到范圍加以解決的用意了。一方面,中國加入伊核問題談判是伊朗強烈堅持而其他各方不得不接受的結果,實則也是必然。因為隨著伊朗核問題的不斷升級,伊朗核問題必然要提交。一旦進入處置階段,伊核問題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過中國,因為中國手中握有對美伊雙方來說都十分關鍵的一張王牌——否決權之牌。這就是伊朗核問題進入第四個階段即伊、歐、俄、美、中五方會談階段的邏輯必然。然而,人們一時難以明白的是,在伊核問題的五方會談中,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不是都坐在談判桌上了嗎?為什麼不在這個范疇內尋求解決而一定要提交到呢?提交不就意味著外交和解決的空間更小了嗎?此前中國一直呼籲談判,希望在國際原子能組織的范疇內加以解決,怎麼會投贊成票提交呢?事實上這正是目前階段最耐人尋味的地方。通常情況下,在擂台上出現越晚的人,往往也是越有實力的人。高明的獵手知道什麼時候出槍,知道如何擊中要害。明眼人不難明白其中的奧妙:無論是五方會談,還是國際原子能組織的框架內,中國說話的分量是有限的!然而,到了則不同了——對伊朗也好,對美國也好,中國的決定都至關重要!當然,中國的這張牌也不好出,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和戰術的角度全面衡量和運籌,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必須綜合考慮中國與美歐等西方國家的關系,必須考慮在伊朗的現實與長遠利益,必須考慮中國在中東地區、伯世界和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形象和影響,必須考慮同等戰略夥伴之間的利益協調,必須考慮採取相應行動後對地緣和全球格局造成的影響等等。近幾年來,中國新的最高決策層在內政和外交中所展現出來的智慧、戰略目光、運籌技巧和駕馭能力常常令世界震驚不已,相信在此次伊核問題上同樣會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看點六:伯國家的尷尬
在這場圍繞伊朗核問題的博弈中,伯國家的處境最為尷尬:其一,波斯人雖非伯民族,但伊朗同伯世界有著現實的共同文化背景和共同的宗教信仰,伯國家同伊朗存在著文化感情和地緣因素上的認同感和親近感,在伊朗核問題上,大多數伯國家會對伊朗給予同情;其二,由於美國在中東問題上推行極度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敵視和制裁、伊朗、利比亞、敘利亞、黎巴嫩、蘇丹、索馬里等國家,不顧世界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發動對阿富汗和的戰爭等一系列霸權戰略和行為,加上教文化對文化的排斥,使得伯世界同美、英等西方世界敵意日深,因此,從道義的層面上,大多數伯國家會站在伊朗一邊。然而,現實是無情的,面對強大的美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伯國家無法給伊朗以任何實際或有效的支持。伯國家無權參與伊朗核問題這樣的本地區事務,並非不願,而是沒有實力。由此帶來的憤怒和無奈也就可想而知了。當然,伯世界對待伊朗核問題的心情也有復雜的一面:伊朗固然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擁有核武器的伊朗是不是一定就受歡迎呢?伯世界真的願意伊朗成為中東地區的主宰嗎?這都是地緣現實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看點七:以色列的兩難選擇
在圍繞伊核問題的這場較量中,以色列雖然無緣參與層面上的外交談判進程,但它卻是伊核問題中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一個角色。一方面,以色列同伊朗互為死敵,伊朗擁有核武器對以色列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以色列作為美國對付伊朗文(歐盟)、武兩支槍中的「武」槍,在這場較量中它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一旦層面的外交努力失敗,以色列像摧毀核設施一樣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另一方面,以色列一旦選擇武力摧毀伊朗核設施,它所面臨的問題恐怕決不會想襲擊核設施那樣簡單了,得失殊難預料。
看點八:發展中國家的無奈
在發展中國家看來,伊朗核問題同以往的、印度、巴基斯坦、利比亞、朝鮮核問題一樣,只是一個實力問題,根本沒有公正和公平可講。有實力的核大國以及那些有強大支持者做後盾的有核國家不僅可以擁有恐怖的核武庫,還壟斷著和平利用核能的尖端技術。這些國家在自己擁有了核武器和先進的核能技術後,就會打著核不擴散的幌子進行十分嚴密的技術控制,而發展中國家則只能作局外人,哪怕是民用核技術,也很難得到支持和認可。所以,伊朗核問題在發展中國家眼中,看到的是更多的悲哀和無奈。當然,筆者也反對核擴散。但問題的關鍵不是在於控制核能技術的利用,而是有核國家應該致力於銷毀核武器。只有在這個前提下,世界才會真正實現公正、公平的和平利用核能。
看點九:伊朗核問題背後的文化沖突
當然,伊朗核問題的背後還隱藏著一種無法拿到桌面上來的較量,那就是文化的較量,即教文化同教文化的較量。在筆者看來,人類社會歷來都是以多元形態發展的,不僅過去是這樣,現在和將來也應該是這樣。然而現在這種暗潮洶涌的文明沖突,無論結果如何,恐怕都非人類的福音。平等相處、和諧共存才是最重要的。
圍繞伊朗核問題展開的這場較量,結果尚難預料,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伊朗完全自主的核技術以及的最終目的難以達成,伊朗可能最終將不得不選擇妥協,否則將承受更大的損失;二是伊朗核問題的任何妥協都是大國利益博弈平衡或相對平衡的結果。如今,伊朗核問題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國際原子能組織緊急會議決定向報告後,伊朗已經作出激烈反應,伊核問題進一步升級和激化。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解決或外交斡旋已經走到盡頭。事實上,包括伊朗在內,談判各方都留下了相應的活口,為伊朗核問題預留了相應的餘地,新一輪的博弈正在台前幕後緊張進行。我們真誠希望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權利能夠得到尊重和保障,並在此基礎上盡早地和平解決爭端。
⑵ 美國和伊朗關系的歷史淵源
伊朗問題一般指伊朗核問題
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下,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核能開發活動。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美國隨即對伊朗的核能開發計劃表示了「嚴重質疑」。美國稱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並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的試驗。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的積極斡旋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11月,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
2003年10月21日,伊朗表示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此後,伊朗與歐盟進行了一系列談判,但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歐盟堅持伊朗應完全終止鈾濃縮活動,而伊朗則表示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2005年8月,伊朗恢復了鈾轉化活動,歐盟與伊朗之間的談判中斷。
2003年12月18日,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薩利希(左)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右)共同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2005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5年8月8日,在伊朗伊斯法罕鈾轉化設施內,伊朗技術人員正在移動一個裝有核材料的容器。伊朗原子能組織副主席賽義迪2005年8月8日向外界宣布,伊朗已於當日在伊斯法罕附近的一處核設施中恢復鈾轉化活動。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立即就此指責伊朗。美國表示,必須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以便對伊朗實施可能的制裁。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這意味著伊朗將於4月28日面臨最後期限。
4月11日,伊朗宣布已經成功提煉出純度達3.5%的濃縮鈾,表明伊朗已完全掌握核燃料生產技術。此舉引起美國等有關國家的強烈反應。13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呼籲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強硬決議。25日,伊朗表示,如果聯合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伊朗將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27日重申,伊朗不會在核問題上屈服於西方壓力。5月2日,伊朗稱最近生產的濃縮鈾純度已達到4.8%。5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就擬議中的伊朗核問題決議草案舉行閉門磋商,但未能就草案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另外給您一個地址,去看看會有幫助
⑶ 伊朗核問題談判近期將重啟 孫天仁 人民網布魯塞爾3月6日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6日發表聲明稱
什麼意思啊
⑷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將於什麼時候舉行會議
據歐盟對外行動署8月21日晚發布的消息,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將於2020年9月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施密特將主持會議,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及伊朗代表將參會。
雖然中俄均被邀請,但美國卻並未被邀請,對此專家稱歐盟沒有邀請美國,是因為美國無權加入,美國早就在2018年退出了伊核協定。
除英法德三國外,中國和俄羅斯此前均明確表示,美國作為伊核協議退約者,已經喪失協議參與方資格,根本無權要求安理會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4)歐盟和伊朗什麼時候談判擴展閱讀:
英法德三國拒絕美國恢復聯合國對伊朗制裁要求
據英國外交部消息,英國、法國和德國三國外長20日晚發表聯合聲明,反對美方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啟動針對伊朗的所謂「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三國外長在聲明中表示,美國自2018年5月退出伊核協議後,不再是協議的參與方,三國已向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和所有成員國表達了立場,反對美國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發出的通知,因其和三國支持伊核協議的立場相悖。
聲明說,英、法、德三國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機制,並以維護聯合國安理會的權威和完整性為目標。三國呼籲安理會所有成員國不要採取任何只會加深安理會分歧或對其工作產生嚴重不利影響的行動。
聲明指出,盡管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帶來了巨大挑戰,但三國依然維護協議,認為應該通過協議參與方之間的對話,包括通過聯合委員會和使用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當前伊朗分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義務的問題。為了維護該協議,三國敦促伊朗撤銷一切與其核承諾不符的措施,盡快重新全面履行協議。
⑸ 歐盟不是國家怎麼也參與伊朗核談判
代表歐盟的法英德三國與伊朗的高級官員21日在維也納就恢復核談判舉行了正式會晤。這是雙方核談判在中斷了4個多月後就復談而舉行的首次正式會晤。此舉表明,無論是歐盟還是伊朗,仍然都希望以協商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
⑹ 請介紹一下《伊核協議》的主要內容,謝謝!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長達10年的伊朗制裁將被取消。若伊朗在未來十年內違反協議,聯合國將重新對其進行制裁。
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稱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協議,盡管美國退出,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繼續維持該協議框架。
(6)歐盟和伊朗什麼時候談判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外交部一直就關於伊朗核問題的順利解決盡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夠滿足各方關切的方案,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正確途徑。
2019年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耿爽表示,中方一貫強調,沖突對抗不是解決辦法,對話協商才是正確途徑。在伊核問題上,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溝通緩解當前緊張局勢,也為挽救伊核全面協議作出了大量努力。
⑺ 美國和伊朗產生沖突的歷史
在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是巴列維王朝控制,和以色列是中東美國最鐵的盟國,美國在1976年還提供了核濃縮技術,後來伊朗在1979年進行了伊斯蘭革命,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使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新政權使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這也觸犯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因為當時巴列維王朝和美國有太多的利益和戰略價值,後來美國試圖顛覆伊朗的新政權,更激化了美國和霍梅尼的矛盾,再加上人質危機等等,美國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早已不可調和。
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你可以看看以色列和伊朗的淵源,一個是猶太人,一個是波斯人,是歷史矛盾,再加上內賈德掌權後對以色列實施強硬態度,更激化了兩國矛盾,而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最鐵的盟國,因為在美國,猶太人有很大的權利和經濟地位,這也就上演了美國總統和法國總統對於以色列總統的對話,以色列害怕伊朗掌握核武器,而伊朗人有曾經波斯帝國的大國情節,想要發展核武器,所以以色列一直想打掉伊朗核設施,但是伊朗傳統的阿拉伯國家鐵桿盟友過多,和伊朗自身軍事實力,美國始終沒下決心動武,一單動武將點燃整個中東,也會給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再加上現在伊朗核報告的出爐,使伊朗成為了國際焦點。其實現在的矛盾,主要就是核武的矛盾,以色列現在想打去轉移國內矛盾,但是還得靠美國,以為以色列國土太小,如果收到反擊,代價太嚴重,美國想改善與阿拉伯國家關系,現在還不想動武,但是又收到國內競選和猶太人的壓力。 歷史矛盾就是霍梅尼和巴列維王朝以及巴列維王朝兩個支持者美國和以色列的矛盾。
出處你可以去網上找中央四台,在國際焦點節目中關於伊朗那集,其餘的都是我搜的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⑻ 俄方稱伊核協議最快或於下周達成,歐盟提交的「最終文本」伊朗接受嗎
個人認為,歐盟提交的“最終文本”伊朗不能接受,因為早前伊朗提出的條件基本上都是歐盟沒有辦法實現,或者是自己也決定不了的,所以不存在歐盟的“最終文本”伊朗能接受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這一場博弈當中,除了美國掌握主動權之外,其他的國家都是在被動的應對。伊朗是最大的受制的國家,他並沒有多少的砝碼可以用來談判。目前他的表態最多可能算作強弩之末,做一些表面文章。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伊朗是不正義的一方。因為國際政治之前的爭奪往往都是殘酷和鮮血淋淋的。
所以目前來看伊核協議被終止,或者被事實上的拋棄,可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⑼ 伊核六方會談有哪些國家
參與伊核問題會談的六方國家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即: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這是2013年2月26日,伊朗與伊朗核問題六國以及歐盟代表在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就伊朗核問題舉行新一輪對話會。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支持伊朗核問題的協議。這意味著長達10年的伊朗制裁將被取消。若伊朗在未來十年內違反協議,聯合國將重新對其進行制裁。
伊核問題六國、歐盟和伊朗在維也納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使這場持續13年之久的國際爭端最終得到了圓滿的政治解決。
(9)歐盟和伊朗什麼時候談判擴展閱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伊核問題復雜敏感,既要堅定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問題的信心,也要採取客觀務實的態度。希望各方抓住新一輪對話機遇,在2012年對話的基礎上,加大外交努力,進一步顯示靈活和誠意,求同化異,推動談判進程。
為推動伊核問題保持在對話軌道並取得進展,中方做出了巨大努力,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⑽ 歐盟聯合中俄六國召開會議討論伊朗核問題,美國被排除在外
是的。美國提出希望恢復安理會對伊朗的制裁遭到羞辱性冷遇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將於9月1日舉行會議,美國被排除在外。
歐盟對外行動署8月21日發布消息顯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將於9月1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施密特將主持會議,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及伊朗代表將參會。由於美國不再是伊核協議的成員國,因此被孤立排除在外。
在這之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8月20日通告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伊朗不履行《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控訴書,要求根據2231號決議啟動恢復對伊朗實施制裁的程序。安理會幾乎所有成員國都認為,美國無權啟動恢復制裁的機制,因為這個國家已經不再是該計劃的伊核協議的成員國。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將於9月20開始恢復對伊朗制裁。此前,聯合國安理會絕大多數成員國都反對美國提出的啟動對伊朗「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要求。
(10)歐盟和伊朗什麼時候談判擴展閱讀
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簽署了《聯合國全面行動計劃》(JCPOA,即伊核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同時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安理會隨後通過第2231號決議,認可伊核協議,規定聯合國對伊朗的武器禁運於2020年10月18日終止。
美方則認為,盡管自身退出了《伊核協議》,但仍在第2231號決議內,因而完全有權要求恢復制裁。
在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視頻會議上,聯合國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印度尼西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迪安·查尼表示,鑒於安理會成員在關於美國要求啟動對伊朗「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問題上存在分歧,因此,安理會不會就美方要求採取行動。
蓬佩奧等人近日則不斷威脅稱,阻止恢復對伊朗全面制裁的國家將面臨白宮的制裁。蓬佩奧說,華盛頓將動用一切可被動用的手段,確保相關國家無法向伊朗交付威脅美國的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