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和摩洛哥有什麼沖突

伊朗和摩洛哥有什麼沖突

發布時間:2022-10-07 02:56:26

① 小國「摩洛哥」差點讓「一戰」提前9年爆發,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一戰之前的世界,那我覺得沒有比“一觸即發”更為貼切的詞彙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巨大災難,在一戰之中,法國德國英國俄國等國家,投入了上千萬人在戰場上浴血拚殺,不過這場戰爭的爆發卻似乎很“偶然”,薩拉熱窩事件中奧地利皇儲被一個塞爾維亞熱血青年刺殺,然後整個世界陷入戰火。聽上去,很玄幻。

不過實際是,這場世界大戰其實早在9年之前就可以爆發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9年之前世界陷入空前危機的原因,是一個北非小國——摩洛哥。

上圖_ 德皇威廉二世 夫婦

1906年1月14日,在西班牙的阿耳黑西拉斯,英美法俄德意奧匈等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召開,這會議只有一個主題——解決摩洛哥危機。

當時德國論打仗肯定是不怕法國的,但是這個時候它猛然間發現,英美俄意都支持法國,只要奧匈支持自己,外交上過於孤立。

所以德國不得不暫時退讓一步。但是這次摩洛哥危機背後折射出的是世界局勢的一觸即發,世界大戰已經成了定局,只要有稍微改變平衡的風吹草動就足以打破表面的和平。

文:三清妙音

② 中東地區矛盾的實質

(一)、該地區的宗教糾紛錯綜復雜。中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三大宗教的發源地。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存有矛盾。伊斯蘭教內部如遜尼派、什葉派、蘇菲派等六派之間也矛盾重重。在伊拉克,薩達姆統治以遜尼派為基礎,其被推翻後什葉派獲得參政和平等權利,兩者今後的爭端還將繼續發展。多數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是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以伊朗和沙特等海灣國家的信徒為主,所以1979年以來海灣和其它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教義輸出抱有警惕態度。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矛盾是導致發生兩伊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極端的原教旨主義組織與伊斯蘭溫和派別之間的矛盾常常導致國內政局動盪。黎巴嫩的教派沖突一度相對典型,黎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兩大類居民組成的國家,全國只有1.04萬平方公裡面積、300多萬人口,最多時卻曾有分屬於兩大宗教派別的100多個黨派團體、30多支民兵武裝和數十家電台。

(二)、中東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中東周圍環繞著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裏海和波斯灣等國際海域,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溝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是重要的國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中東地區這種適中、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東方和西方、歐洲經西亞到北非的聯系紐帶和十字路口,從而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三)、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極為豐富,有「世界油庫」和「石油海洋」之稱。中東石油有眾多優點——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萬億桶,其中62.1%蘊藏在中東尤其是波斯灣,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國家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灣地區;石油開發條件優越,油層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運輸方便,油井自噴率和單井產量高;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佔世界總出口量的2/3。20世紀90年代,美國、日本和西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率分別為12-14%、80%和60%。據國際能源組織預測,從1998年到2005年,中東石油供應量佔世界石油總供應量的份額將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這一比例將達44%,2020年達55%。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的2004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揚,沖破每桶50美元大關,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大關。

(四)、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超級大國等介入導致中東亂象叢生。殖民主義者在其殖民統治區採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給該地區留下嚴重隱患,這在領土爭端、阿以沖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現尤為明顯。伊朗與伊拉克、伊朗與阿聯酋、沙特與卡達、卡達與巴林、埃及與蘇丹、摩洛哥與西班牙等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莫不與殖民統治有關。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塞普勒斯島上希臘與土耳其兩族之間以及庫爾德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由前殖民者一手製造的。 超級大國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該地區明爭暗鬥。二戰後該地區發生五次中東戰爭都與超級大國爭奪和幕後操縱密切相關。冷戰後,美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中東地區為所欲為,長期制裁伊朗、利比亞、蘇丹,轟炸並最終出兵伊拉克,對海灣國家軟硬兼施,同時偏袒以色列,拉攏土耳其和其他盟國。目前美又在極力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聲稱要在中東推進「民主自由」、根除恐怖土壤,引發地區國家的暗中抵制,致使地區局勢充滿著不穩定因素。

(五)、各國政體復雜多樣,現代政治制度發育並不完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二戰前,多數中東國家的政體是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戰後,許多原來的君主制國家轉而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但不少國家的共和政體仍帶有比較濃厚的傳統歷史色彩、宗教色彩並實行事實上的總統終身制。政治體制比較完善的代議制民主國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體還有君主立憲制(如約旦、科威特、卡達和巴林)、君主專制制及酋長制(如阿聯酋)等。從總體上看,該地區的政治制度發育相對不成熟,容易引發局勢動盪。另外,不少國家腐敗嚴重,經濟發展失衡,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越來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義視為擺脫困境、實現「社會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原教旨勢力趁機迎合群眾的不滿心態,煽動宗教狂熱,不斷採取暴力恐怖活動,導致國內政局不穩。

(六)、該地區較普遍存在水資源糾紛,一些學者稱呼「水戰爭」。中東地區幅員遼闊,但嚴重缺水,水資源只佔世界總量的0.4%。該地區有三個主要水系:兩河水系、尼羅河水系和約旦河水系。伴隨該地區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紛爭必將進一步加劇。兩河均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地,流經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四國,四國關系一直微妙。非洲的尼羅河流經9個國家,埃及和欲與其共享該河水資源的上游國家之間矛盾叢生,其中與衣索比亞和蘇丹之間的矛盾一度比較突出。約旦河的水量雖然只有尼羅河的1%,但它是巴勒斯坦地區唯一的水源,也是阿以沖突的焦點之一,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同以色列圍繞該河水源利用問題進行過殊死斗爭和艱苦談判。敘以談判最為棘手的問題也包括太巴列湖水資源爭執。

③ 摩洛哥隊和伊朗隊有哪些歷史對戰

摩洛哥隊和伊朗隊在歷史上僅交戰過1場,在一場友誼賽中互交白卷以0比0的比分戰平。

伊朗:

世界盃參賽次數:4

世界盃最好成績:進入世界盃32強

參賽時間:1978、1998、2006、2014

FIFA排名:32

2017年6月12日,伊朗以亞洲區12強賽A組第一,獲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參賽資格。

摩洛哥:

世界盃參賽次數:4

世界盃最好成績:1986年進入十六強

參賽時間:1970、1986、1994、1998

FIFA排名:40

2017年11月11日,摩洛哥國家男子足球隊以非洲區最終階段C組第一,獲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參賽資格。

(3)伊朗和摩洛哥有什麼沖突擴展閱讀:

伊朗隊成立於1920年,1948年加入國際足聯,是伊朗的國際大賽足球代表隊,由伊朗足球協會管理。伊朗是亞洲的頂級強隊之一,他們的主場是於1970年代興建的阿薩迪體育場,容量超過10萬個。伊朗隊的球衣贊助商是adidas。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伊朗同處B組,伊朗最終積4分位列小組第三無緣出線。

摩洛哥隊(阿拉伯語:منتخب المغرب لكرة القدم‎),別號「亞特拉斯雄獅」(Lions de l'Atlas),是非洲國家摩洛哥男子足球國家代表隊,由摩洛哥皇家足球協會負責管轄。

2018年世界盃B組首輪,摩洛哥0比1負於伊朗。第二輪小組賽,摩洛哥0:1不敵葡萄牙後,兩戰積0分的摩洛哥成為俄羅斯世界盃第一支出局的球隊。小組賽末輪摩洛哥2-2戰平西班牙。

④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國家之間有沖突呢

中國的我想不用說了吧
英國和阿根廷(爭論島嶼)
巴基斯坦和印度 (克什米爾地區)
西班牙和摩洛哥(直布羅陀地區)
俄羅斯和日本(北方四島:本為日本,後在二戰時被前蘇聯占聚,二戰後前蘇聯答應歸還其中二島,這件事延至今俄羅斯時代,但日本要求全部四島)

⑤ 此次伊朗與美國軍事對抗對摩洛哥是否有影響

離著遠著呢,伊朗在中亞的波斯灣東岸,摩洛哥在西北非的地中海南岸。
如果非要說有影響,那麼兩國都是穆斯林國家信奉伊斯蘭教。

⑥ 摩洛哥伊朗因為什麼斷交

4月的最後一天,多明尼加閃電宣布與台灣「斷交」。當地時間5月1日,摩洛哥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

原來,在被摩洛哥視為關乎國家「最高利益」的西撒哈拉地區獨立問題上,伊朗被指責踩了紅線。

5月1日,摩洛哥外交部長納賽爾•布里達宣布與伊朗斷交時,指責後者通過其盟友黎巴嫩真主黨,向致力於爭取西撒哈拉地區獨立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組織運送武器。他還特別強調,斷交的決定與當前的國際或地區事態發展並無關系。

眾所周知,西撒哈拉地區是一個爭議地區。它地處非洲西北海岸,與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和阿爾及利亞接壤,面積約為26.6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小。

就在一個月前,摩洛哥政府向聯合國報告,「西撒人陣」武裝人員進入由摩方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區,違反受聯合國監督的停火協議,希望聯合國叫停這些挑釁行為。

類似這樣,雙方的關系依然劍拔弩張。這個時候,摩洛哥拉黑支持自己「敵對勢力」的伊朗,也不難理解。

再看「被斷交」的伊朗方面。目前伊方還未對摩洛哥本次宣布斷交做出回應。

說句不厚道的話,摩洛哥宣布斷交對伊朗而言,應該不屬於特別壞的情況。畢竟,伊朗之前遇到過更糟的情況。

來源:北京青年報

⑦ 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矛盾的主要國家是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互立陣營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他本來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干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此外,俾斯麥轉而因為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沖突,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而面臨與孤立的義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台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援俄國工業化後,在1894年與俄國結盟。是為法俄同盟。

而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定。這協定並不是軍事同盟。這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定。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條約。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鄂圖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而引起的。

爭奪殖民地
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鑒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國內商人勢力興起,便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被罷後,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實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范圍。這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和沙皇俄國的既得利益,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發加大。

軍備競賽
兩大軍事集團在戰前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英國和德國從1905年起爭造無畏艦,到戰前的1913年,德國常備軍擴充至87萬,法國達80萬,沙俄也准備增加到230萬。

歐洲列強在1914年的海軍力量
國家 人員 大型炮艦 噸位
俄羅斯 54,000 4 328,000
法國 68,000 10 731,000
不列顛 209,000 29 2,205,000
合計 331,000 43 3,264,000
德國 79,000 17 1,019,000
奧匈帝國 16,000 3 249,000
合計 95,000 20 1,268,000
來源: Ferguson 1999 p 85

爭奪摩洛哥
德法兩國為了爭奪在摩洛哥的利益,引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訪摩洛哥北部重要港口丹吉爾時,宣稱將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使其與欲在摩洛哥擴張的法國關系變得緊張,這就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6年1月16日,歐洲列強在阿爾及西勒(或稱為阿爾赫西拉斯)舉行會議,並達成決議,承認摩洛哥的獨立,但是由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負責摩洛哥的警務。法國控制摩洛哥的海關及警察.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發生反蘇丹的部落起義,法國藉機派兵攻佔其首都非斯。德國則要求法國割讓部分法屬非洲作為補償,並於該年7月1日,以保護本國商人為藉口,出動炮艦「豹」號駛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爾,戰爭一觸即發,這次行動被史家稱為「豹的跳躍」。英國因懼怕德國挑戰其海上霸權,因此支持法國,態度強硬。德國被迫退讓,與法國在該年11月4日達成協議,以一部分法屬剛果為代價,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保護國。1912年3月,法、摩兩國簽訂《非斯條約》,摩洛哥正式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德國與英、法兩國在這兩次摩洛哥危機里結怨更深,而德皇更揚言不會再退讓,這使戰爭危機益大。

歐洲火葯庫—巴爾干

巴爾干半島向來都被稱為歐洲火葯庫,當時巴爾干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干戰爭,並使得奧匈帝國和俄國的沖突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

波士尼亞危機
1908年10月6日,奧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派兵吞並了原由其託管的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因有較多塞爾維亞人)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因為塞爾維亞作為斯拉夫國家的'第二把交椅'('一哥'之名由俄羅斯擁有),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干半島的斯拉夫人;但奧地利的出兵令其希望幻滅,因而反對此行動。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與黑山 (蒙特內格羅) 組成巴爾干同盟,聯合攻打鄂圖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爾干同盟與鄂圖曼土耳其爆發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結果鄂圖曼土耳其大敗,1913年5月30日與巴爾干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宣布放棄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爾干半島的領地;保加利亞則取得馬其頓;塞爾維亞因為得不到阿得里亞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滿,因此巴爾干同盟出現分裂。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與希臘結盟,預備進攻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於其後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爆發,鄂圖曼土耳其亦對保加利亞宣戰。結果保加利亞大敗,8月10日與各參戰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多布羅查北部由羅馬尼亞取得;馬其頓則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爾達爾·馬其頓劃歸塞爾維亞,皮林·馬其頓劃歸保加利亞;愛琴·馬其頓劃歸希臘。這引來了奧匈帝國的不滿,因為塞爾維亞在這兩次巴爾干戰爭里獲得的利益太大,威脅其在巴爾干半島的地位,而俄國則藉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干半島事務,結果與奧匈帝國的沖突加深,使得大戰一觸即發。

塞拉耶佛刺殺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Archke Francis Fredinand)夫婦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年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的恐怖組織「黑手」的波士尼亞學生)槍殺。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得到德國的支持後,於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爾維亞………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分裂了千年之久才從新統一起來的 德國迫切希望快速坐大!

⑧ 伊朗和摩洛哥最新誰贏了

伊朗和摩洛哥,伊朗贏了:伊朗1比0戰勝摩洛哥。

北京時間2018年6月15日23點整,俄羅斯世界盃B組的第一場小組賽正式開打,對陣雙方為摩洛哥和伊朗,最終摩洛哥在補時階段送給伊朗一粒烏龍球,於是伊朗在場面落後的情況下,1比0戰勝摩洛哥,獲得了小組出線的主動權。

這場勝利對於伊朗來說非常關鍵,因為B組的另外兩支球隊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以只有在第一場比賽中取勝,才有力爭小組出線的機會。但是對於摩洛哥來說,他們的世界盃之旅或許已經提前結束了,面對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取勝的機會幾乎不大。

摩洛哥首發:12號卡約維-穆尼爾、16號努爾丁-阿姆拉巴特(21號索菲揚-阿姆拉巴特)、5號貝納蒂亞、6號塞斯、2號阿什拉夫、8號艾哈邁迪、7號齊耶赫、10號貝爾漢達、14號布蘇法、18號阿明-阿里(4號曼努埃爾-達科斯塔)、9號卡比(20號鮑哈杜茲)

伊朗首發:1號貝蘭萬德、3號哈伊薩菲、8號普拉利甘吉、4號切什米、23號雷扎揚、9號易卜拉希米(19號侯賽尼)、11號阿米里、7號舒賈埃(17號塔雷米)、10號安薩里法德、18號賈漢巴赫什(14號古多斯)、20號阿茲蒙

⑨ 摩洛哥和伊朗斷交,是因為雙方領土問題出現分歧了嗎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爭議從何而來?

我們需要把時間轉到1973年5月,為了徹底結束歐洲在西非洲的殖民統治,西非洲大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相繼介入西班牙殖民地西撒哈拉的獨立運動。

並成功逼迫西班牙於1975年11月14日簽署了《馬德里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西班牙放棄對西撒哈拉,但西撒哈拉人並沒有得到跟同時期大多數殖民地一樣的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機會。

因為西班牙在放棄的同時承認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對西撒哈拉的所有權。但由於這個“分治協議”並沒有得到西撒哈拉人的普遍同意,所以上述兩國對西撒哈拉的統治並不愉快,西撒哈拉人的反抗此起披伏。

1976年2月7日西撒哈拉人還搭建起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決定跟摩洛哥、茅利塔尼亞死磕到底,1979年茅利塔尼亞由於自身陷入政治危機,率先扛不住,退出了對西撒哈拉的爭奪。

但它的退出並沒有緩解任何局面,摩洛哥當即出兵將原茅利塔尼亞控制區控制,隨即西撒哈拉形成摩洛哥控制四分之三對峙僅擁土四分之一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

對於二者的長期對峙現象,聯合國曾多次將雙方拉在一起談判,但雙方態度都很堅決,摩洛哥認為西撒哈拉就該是它的,而西撒哈拉人民想獨立自主。

在如此“南轅北轍”的堅持之下雙方幾乎完全談不攏,因而至今雙方都還在互相對峙著,且摩洛哥方面還越來越強勢。前文可見為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決,當摩洛哥認為伊朗支援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時,當即果斷表態“斷交”,毫不畏懼伊朗地區大國的身份。

⑩ 摩洛哥如何敗給伊朗的

6月15日,俄羅斯世界盃B組首場較量在聖彼得堡舉行,替補登場的摩洛哥球員布哈杜茲在補時階段送上烏龍大禮,「幫助」第五次征戰世界盃的伊朗隊以1:0取得球隊世界盃歷史上第二場勝利。

伊朗與摩洛哥在預選賽階段發揮出色,均以不敗戰績挺進俄羅斯。這是摩洛哥隊自1998年之後首次參加世界盃,而伊朗隊首次在世界盃中取勝是在20年前,對手是美國隊。由於同組對手還有實力強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因此本場比賽極為關鍵。

伊朗隊將在20日的比賽中迎戰西班牙,摩洛哥也將於同一天與葡萄牙交鋒。

閱讀全文

與伊朗和摩洛哥有什麼沖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大流感如何治療 瀏覽:726
去印尼可以帶什麼葯水 瀏覽:785
英國共有多少郡 瀏覽:258
印度象神為什麼被砍頭 瀏覽:509
義大利首都是哪個城市地圖 瀏覽:795
在印尼帶點什麼回國 瀏覽:797
印度太陽能車怎麼樣 瀏覽:103
印尼的島是怎麼統一的 瀏覽:741
越南探親簽證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3
印度多少種語言 瀏覽:979
伊朗為什麼熱 瀏覽:651
義大利綠色葉子叫什麼名字 瀏覽:752
印度腦門是哪個部位 瀏覽:453
英國是怎麼攻打下印度的 瀏覽:60
在英國家庭一般買什麼車 瀏覽:617
義大利生產的汽車有哪些品牌 瀏覽:74
伊朗怎麼不向美國宣戰 瀏覽:960
英國的風險咨詢公司是干什麼的 瀏覽:455
梵蒂岡為什麼會成為義大利 瀏覽:827
居住日本的中國人回國能待多久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