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人犯罪怎樣處理
法律分析:老年人犯罪如果屬於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犯罪是指觸犯法律而構成罪行。做出違反法律的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七條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Ⅱ 70歲以上老人犯法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70歲以上老人如果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負法律責任。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Ⅲ 75歲以上老人犯罪是怎麼處理的還適不適用有期徒刑的處罰決定
一.根據《刑法修正案》的規定,75歲以上老人犯罪,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四十九條第二款: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二. 75歲以上老人犯罪不適用有期徒刑的處罰決定,我國刑法已經在最大程度上減輕了處罰力度。75歲以上的老年人犯法,是會從輕處理的。
補充材料:
解決老年人違法犯罪處罰「兩難」問題,需要打擊和預防並重。
1、從打擊方面來說,重點是把握老年人違法犯罪的懲治尺度。盡管老年人違法犯罪後不適合拘留或收監,但不拘留不收監不等於不處罰。不僅警告、罰款等其他處罰方法仍然可以適用,而且還應當有針對性地對老年違法犯罪者給予必要的行為管束,比如,監護隔離、限制居住、限制從事特定活動、參加社區服務等。司法實踐表明,只要刑罰的後果大於違法犯罪所帶來的好處,刑罰就可以發揮其預防功能和作用。給老年違法犯罪者處罰,哪怕是較輕的處罰,就足以防止他們再犯,也可以起到預防和震懾犯罪的作用。
2、從預防方面來說,通過普及法律知識來遏制老年人違法犯罪,應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預防老年人步入歧途就是對老年人權益最大的維護。不可否認,一些老年人由於各種原因過去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法制教育,進入老年後又被社會邊緣化,他們往往觀念更加偏執,更容易觸犯法律。而現在社會的普法重點往往都放在青少年身上,開展預防老年人犯罪的宣傳教育可謂是鳳毛麟角。因此,在全社會開展普法教育,同樣不能忽視了曾給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老人們。
Ⅳ 60歲以上的人犯法了要坐牢嗎,量刑標準是什麼
內容是關於老年人犯罪是否能夠從輕或者免予處罰的問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年齡再大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會因為年齡大就可以逍遙法外,針對老年犯只有坐牢時間長短的差異,而沒有是否坐牢的區別。
所以,針對老年人犯罪是不可能免除牢獄之災的,至於是否能夠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還要取決於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的危害程度及認罪悔罪態度等。法律是無情的,任何人犯罪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唯有心存敬畏、遵紀守法,方能平安健康、幸福久遠。
Ⅳ 七十五歲老人犯法怎麼處理
一、七十五歲老人犯法怎麼處理
1、七十五歲老人犯法,從輕或減輕處罰,且一般不得對其適用死刑,但使用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刑事案件從輕處罰的情形有哪些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5、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6、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7、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8、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9、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0、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11、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2、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13、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
14、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5、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Ⅵ 老年人犯法了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首先是75這個年齡。其次不是不承擔法律責任,而是可以從輕或減輕。最後,其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四十九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Ⅶ 老年人犯法了怎麼辦
根據《刑法》17條規定: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首先不是65,而是75這個年齡。 其次不是不 承擔法律責任 ,而是可以 從輕或減輕 。 最後,其 不適用死刑 ,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Ⅷ 超過70歲的老人犯法怎樣處理
70歲以上犯法的,依法按照其構成的罪名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嫌疑人年滿75周歲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是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並且如果審判的時候嫌疑人已滿75周歲的,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對於70歲老人違法的,依據規定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對於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慮其犯罪的動機、目的、情節、後果以及悔罪表現等,並結合其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從寬處罰。
Ⅸ 超過70歲的老人犯法怎樣處理
70歲以上犯罪也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觸犯了刑法,是一樣要負刑事責任的,這跟是否老人沒有關系,只要年滿十六周歲,精神正常的人,犯法都要負責任。只是已滿75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已經滿70周歲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如果有違法行為的,可以處行政拘留的處罰,但不執行具體的行政拘留處罰,也就是說要進行處罰,但不執行行政拘留。如果未滿70周歲的,則如果被處予行政拘留處罰的,由仍應正常執行。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一)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二)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歲以上的;(四)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二、行政拘留的適用條件有哪些?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偵查過程中,遇到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這里的拘留與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是有區別的。《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