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國用衛星拍到伊朗什麼

美國用衛星拍到伊朗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5 20:33:28

Ⅰ 間諜衛星的用途和特點

什麼是間諜衛星間諜衛星又稱偵察衛星。用於獲取軍事情報的軍用衛星。偵察衛星利用所載的光電遙感器、雷達或無線電接收機等偵察設備,從軌道上對目標實施偵察、監視或跟蹤,以獲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標輻射、反射或發射的電磁波信息,用膠片、磁帶等記錄器存儲於返回艙內,在地面回收或通過無線電傳輸方式發送到地面接收站,經過光學、電子設備和計算機加工處理,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軍事情報。偵察衛星按任務和設備的不同分為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預警衛星和核 爆 炸探測衛星。偵察衛星具有偵察面積大、范圍廣,速度快、效果好,可以定期或連續監視,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等優點。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等國發射了大量的偵察衛星。
搜集的情報種類可以包含軍事與非軍事的設施與活動,自然資源分布、運輸與使用,或者是氣象、海洋、水文等資料的獲取。由於現在的領空尚未包含地球周遭的軌道空域,利用衛星搜集情報避免了侵犯領空的糾紛;而且因為操作高度較高,不易受到攻擊。 原理</B>早期偵察衛星最主要的偵查手段是利用可見光波段的照相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情報種類的多樣化,現在的偵察衛星使用的搜集手段可以大致上區分為主動與被動兩大類。
主動手段就是由衛星發出訊號,藉由接收反射回來的訊號分析其中代表的意義。譬如說利用雷達波對地面進行掃描以獲得地形、地物或者是大型人工建築等的影像。被動手段是利用被偵查的物體發射出來的某種訊號,加以搜集並且分析。這種偵查方式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包括使用可見光或者是紅外線進行照相或者是連續影像錄制,截收使用各類無線電波段的訊號,像是各種雷達與通訊設施等等。
目前各種光學攝影的效果的最大解析度是各國家的機密,不過從各種公開或者是半公開的資訊當中,很多人相信目前的偵察衛星要取得地面上的車牌的數字是輕而易舉,至於是否可以連報紙上的文字都能夠清晰的獲得,就沒有足夠的資料與以佐證。 發展史1959年2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里,有一枚高大的「宇宙神——阿金納A」火箭聳入雲端,它那圓錐形的頂端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間諜衛星,美國諜報部門稱它為:「發現者1號」。當倒數計數到零時,火箭便呼嘯著把「發現者1號」送入了太空軌道。1960年10月,「宇宙神——阿金納A」又運載著另一顆間諜衛星「薩摩斯」升上了藍天。它在太空運行中可以進行大量的錄音和錄像,比如它在蘇聯和中國的上空軌道上飛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報比一個最老練、最有見識的間諜花費一年時間所收集的情報還要多上幾十倍。蘇聯也於1962年發了「宇宙號」間諜衛星,對美國和加拿大進行高空間諜偵察。截止1982年底,美國和蘇聯分別發射了373顆和796顆專職間諜衛星,總數達1169顆,這一千餘名「超級間諜」在幾百公里高的太空上,日日夜夜監視著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現代的技術偵察主要是空間偵察,而空間偵察則又是利用各種間諜衛星來實施的。這類間諜衛星主要包括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導彈預警衛星和核爆探測衛星。
間諜衛星具有偵察范圍廣、飛行速度快、遇到的挑釁性攻擊較少等優點,蘇美兩國都對它格外鍾情,把它當做「超級間諜」來使用。當前美、蘇兩家的戰略情報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通過間諜衛星獲得的。1973年10月中東戰爭期間,美、蘇競相發射衛星來偵察戰況。美國間諜衛星「大鳥」拍攝下了埃及二、三軍團的接合部沒有軍隊設防的照片,並將此情報迅速通報給以色列,以軍裝甲部隊便偷渡過蘇伊士運河,一下子切斷了埃軍的後勤補給線,轉劣勢為優勢。在此同時,蘇聯總理也帶著蘇聯間諜衛星拍攝下來的照片,匆匆飛往開羅,勸說埃軍停火。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期間,蘇、美頻繁地發射間諜衛星,對南大西洋海面的戰局進行密切的監視,並分別向英國和阿根廷兩國提供敵方軍事情況的衛星照片。可以說,間諜衛星的數量和發射次數,已經成了國際政治、軍事等領域內斗爭的「晴雨表」了。照相偵察衛星「大鳥」間諜衛星是照相偵察衛星中主要的一種。它是由美國空軍委託洛克希德公司研製並於1971年發射上天的。總長為15.24米,直徑有3.05米,重達13.3噸。它所擔任的間諜偵察任務繁多,身兼數職,既對地球表面做普查偵察,也對重要目標做詳查偵察:既要對目標進行照相,又要對各地的電磁波進行監收,更奇妙的是,這只「大鳥」還常常馱著「小鳥」飛上太空,然後「卸下」這些「小鳥」帶著他們在外層空間漫遊,即由大衛星(母星)和一、兩顆小衛星(衛星)組成一個「間諜衛星家族」。「大鳥」間諜衛星還長著三隻明察秋毫的「大眼睛」。一隻「眼睛」是一架分辨力極高的詳查照相機,可以看清在地面上行走的單個行人。另一隻「眼睛」是一架新型膠卷掃描普查照相機,用它來進行地上大面積普查照相。第三隻「眼睛」最神秘,它是一個可以在夜間看見地下導彈發射井的多光譜紅外掃描照相機。「大鳥」 間諜衛星所拍攝的照片必須在衛星飛抵夏威夷群島地區上空時彈射出來,並由空軍回收,然後再進行沖洗和認讀。迄今為止,外層空間已經有16隻「大鳥」在「展翅飛翔」,以它那鷹一般的銳眼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地球上那些令人擔心的地區。1971年美國發射了一顆「KH-9」間諜衛星,也叫「大鵬」間諜衛星。1976年底,中央情報局在美國空軍范登堡基地又發射了由美國伍德里奇公司研製的最先進的第五代照相偵察間諜衛星「KH—11」,俗稱「鎖眼」。這是太空間諜戰的一個重大突破,因為「KH—11」間諜衛星屬於「數字圖像傳輸型的實時照相偵察衛星」。它不用膠卷,而是由衛星上的「成像遙感器」通過掃描方法拍攝地面場景圖像,並將這些「高品位遠距照相電視信號」採用數字圖像的傳輸方式傳輸到地面衛星接收站,這樣,華盛頓的國家圖像判讀中心就能立刻了解到有關國家各個領域的瞬時動態。「KH—11」間諜衛星的優點一是不受膠卷的限制,二是具有誘人的「實時性」(即衛星上的成像系統一攝制下地面的目標,則地面上衛星接收站的情報人員也就能立即同時看到了)。最初時,蘇聯軍方及諜報部門不了解「KH—11」間諜衛星具有發射實時信號照相的能力,因此有許多軍事設施都沒有隱蔽起來,甚至連導彈發射井的井口也沒有掩蓋,讓美國諜報機關得到了許多高度機密的情報照片。
1990年初,美國間諜衛星拍攝到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附近,正在興建一座神秘的工廠,據專家反復分析照片認為,這是一座化學武器工廠,許多國家也紛紛予以譴責,但是利比亞否認此事,並說這是一家普通的制葯廠。事隔不久,這家工廠被一場無情的大火化為灰燼,利比亞國家元首發表聲明,譴責美國間諜衛星和縱火間諜的破壞活動。「KH—11」間諜衛星迄今為止已發射了5顆,是當今世界太空中間諜偵察衛星的「王牌」。80年代起,美國已著手制定一項代號為「靛藍」(現已改稱為「長曲棍球」)的新衛星系統的研製計劃。它將利用最先進的雷達設備,實現全天候的晝夜偵察。利用電腦把雷達訊號提高,變成雷達造影,可能穿透雲霧和黑暗,甚至還可能發展成具有穿透建築物的能力。
蘇聯雖然在1961年4月12日首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般載入宇宙飛船,揭開了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的序幕,但是在間諜衛星研製方面還落後於美國。1959年美國的「發現者1號」間諜衛星升空後,蘇聯便大大加快了研製間諜衛星的步伐。1962年3月16日,蘇聯第一顆間諜衛星「宇宙—1號」飛上了藍天,在短短的9個月內,蘇聯一口氣發射了「宇宙—1號」至「宇宙—12號」總共12顆照相偵察間諜衛星,著實使美國諜報部門大吃一驚。「宇宙號」照相偵察間諜衛星重約4~6噸,分普查和詳查兩種,並且都是回收型的。初期時均為衛星整體回收,1968年後才發展成為只回收膠卷艙,以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回收一律是在蘇聯的塔什乾和哈薩克地區回收,當衛星飛抵這些地區上空時,衛星的儀器艙與回收艙便自動分離,裝有膠卷與信標發射機的回收艙從空中下降,到一定高度時便自動打開降落傘,進行軟著陸。在降落過程中,信標發射機還會連續以四對字母TK、TG、TF、TL中的一對莫爾斯電碼發射信標信號,以便使回收人員准確尋找到回收艙的降落點。
照相偵察衛星上使用的照相機有「全景照相機」;「畫幅式照相機」和「多光譜照相機」。
「全景照相機」可以旋轉整個相機,其旋轉角度達180度,可以用來進行大面積搜索、監視、進行地面目標的「普查」。「畫幅式照相機」主要用於「詳查」地面目標,把某一個重要目標拍攝到一張解析度很高的膠片上。美國「大鳥」照相偵察間諜衛星上的畫幅式照相機,從160公里的高空拍攝下來的照片,竟能夠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體,也就是說能夠看清是一隻狗還是一隻貓。「多光譜照相機」裝有不同的濾光鏡,對同一目標進行拍照,得到幾張不同的窄光譜的照片,由於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光譜特性,所以,只要用「多光譜照相機」對偽裝的物體進行拍照,就可以揭露它的真面目,識破敵方的詭計。 [編輯本段]電子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具有多種功能。它能夠截獲敵方預警、防空和反導彈雷達的信號特徵及其位置數據,能夠載獲敵方的戰略導彈試驗的遙測信號,也能有效准確地探測敵方軍用間諜電台的位置。蘇聯從60年代中期開始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到1982年底共發射了134顆。蘇聯的電子偵察衛星一般是橢球體或圓柱體,多採用「混雜多顆組網法」使用,即在同一軌道內,發射4~8顆電子偵察衛星,一顆飛過去後,緊接著又飛過來一顆,可以接力式地連續進行通信竊聽。這種衛星具有情報聯絡的功能,可以與世界各地的蘇聯間諜保持無線電聯系。1977年4月,伊朗反間諜部門逮捕了一名叫拉巴尼的間諜,他就是利用「通信情報型的電子偵察衛星」在飛越當地上空時,接收這顆間諜衛星發送給他的密碼電文。由於在接收密碼電文時,拉巴尼沒能隱蔽好他的衛星接收天線而被反間諜部門發現後,突然沖進密室將他抓獲。
美國從60年代初開始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到1982年底共發射了78顆。分為普查型和詳查型兩種。普查型電子偵察衛星體積較小。如美國的「PH—11電子偵察衛星」即屬此類。它高僅0.3米,直徑0.9米,呈八面柱體,重量約為60公斤。往往是在發射其它較大的衛星時,把它捎帶上一起發射出去,所以國外諜報部門也叫它「搭班車間諜衛星」。1962年美國發射的「偵察號」電子偵察衛星能夠在很寬的頻段內對無線電系統進行偵察。這種間諜衛星重約1000公斤,它在一天中可以兩次飛越莫斯科上空,並能把載獲到的無線電信號儲存起來,當衛星運行到預定地域的上空時,又會自動將情報用無線電發回地面,或用回收艙送回地面。美國情報部門常常用它來截收蘇軍總部發至全球各海上艦隊的秘密電波。1973年發射的「流紋岩」電子偵察衛星主要是截獲竊聽蘇聯從普列謝茨克試驗發射固體洲際導彈以及從白海試驗發射核潛艇導彈的電子訊號。它可以同時監聽11000次電話或步話機的通話。在澳大利亞和英格蘭都設有專門接收「流紋岩」電子偵察衛星傳輸無線電信號的地面衛星接收站。電子偵察衛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跟蹤人」本領。只要間諜把一種「顯微示蹤元素」或「電子葯丸」加在特製的食物和飲料中讓某個人吃下去,那麼,當電子偵察衛星飛到這個人所在的區域時,衛星上的電子和攝影儀器便會對這個人進行跟蹤,無論這個人走到哪裡,躲在哪裡都無法逃出衛星的跟蹤。 海洋監視衛星1977年11月,蘇聯塔斯社發布了一條措詞模糊的新聞:「蘇聯一顆人造衛星的壓力降低,並採取計劃外的飛行形式,開始下降……」接著,美國設在科羅拉多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衛星觀測站,提出了一條比較露骨的新聞預測:「一顆蘇聯的間諜衛星將在近日內墜落到地球上。」這消息一時在世界各國引起了驚慌,擔心墜落的衛星會落在自己的國土上,1978年1月24日,美國夏威夷的馬維島衛星觀測站觀測到天空中有一個閃著耀眼紅光的物體,急速向東北方墜下,最後在空中爆成數千塊碎片,紛紛落在加拿大的大奴湖地區。美國諜報技術部門立刻派出100多名航天專家去那裡搜尋衛星碎片殘渣。通過分析,美方認為,這是蘇聯的一顆重達2700公斤的雷達型「海洋監視間諜衛星」,即蘇聯第16顆海洋間諜衛星——「宇宙954號」。這種間諜衛星主要是用來探測、跟蹤世界海洋上的各種艦艇。通過截獲艦艇上的雷達、通信和其它無線電設備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對海上的軍事目標進行監視。蘇聯研製海洋監視衛星起步較早,擁有用核反應堆提供能源的「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和用太陽能供電的「電子竊聽型海洋監視衛星」。從1967年起就使用這兩類衛星了。而美國則在10年以後才擁有「電子竊聽型衛星」。海洋監視衛星上面裝有紅外輻射儀等高靈敏度的探測儀器,不僅能夠發現和跟蹤海上目標,而且也能夠監視水下60米深的核潛艇的活動。更奇妙的是它既能夠測量出核潛艇上的核發動機排出的熱量與周圍海水的溫差,掌握潛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計算出潛艇行駛的速度,而且還能測出海底山脈、海溝、隆起部位和斷裂區的高度、深度和寬度,繪制出精確的海底地圖。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中,蘇聯接連發射了「宇宙—1365號」和「宇宙—1372號」海洋監視衛星,以此來偵察英阿雙方的軍事戰況,並把所獲取的英國軍隊的有關情報馬上提供給阿根廷軍隊,以致阿根廷空軍一舉擊沉了英國特遣艦隊中著名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美國曾經提出兩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一個是研製「飛弓」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一個是研製「白雲」電子竊聽型海洋監視衛星。1978年6月27日,美國空軍范登堡發射基地發射了一顆長12.2米,重2274公斤的「飛弓」間諜衛星,它裝有四種微波遙感儀器和一台可見光和紅外掃描輻射儀,即合成孔徑側視雷達,測高雷達,雷達散射計,微波輻射計和可見光與紅外線輻射計,以此來對海洋實行大面積的監視。可惜好景不長,3個月後,這顆間諜衛星便因電源嚴重短路而一命嗚呼了。 [編輯本段]導彈預警衛星當洲際彈道導彈從發射井呼嘯而出後,對距離8000~12000公里以外的目標只要30分鍾就能命中。這就要求有一種武器能夠在導彈到達目標前就能夠偵察到攻擊導彈並發出戰略預警,及早使人們進入防空洞或者發射反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外攔截撞毀前來襲擊的敵方導彈。這項任務現在主要是用「導彈預警衛星」來執行完成的。1958年美國便實施代號「米達斯」計劃的導彈預警衛星研製。1966年,又重新制訂了著名的「647」預警衛星計劃(也叫防禦支援計劃衛星)。它是一個圓柱形星體,主要偵察設備是一個長3.63米,直徑為0.91米的大型紅外望遠鏡,它由2000多個硫化鉛做成的紅外敏感元件組成,能在零下80℃的條件下正常工作。它總長約6.64米,每分鍾可自轉5~7轉。美國從1971年投入實際使用「647導彈預警衛星」以來,已經探測到蘇聯、法國和中國的1000多次導彈試驗。衛星上的探測器在導彈發射90秒鍾之內,便能探測到在起飛的導彈,並在3—4分鍾內把探測到的各類信息傳輸到美國夏延山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
蘇聯的導彈預警衛星是在1967年發射的。它既能夠「看」到美國中西部的戴維斯——蒙森、小石城的「大力神導彈」發射基地和馬姆斯特羅姆、沃化的「民兵式導彈」發射基地,又能隨時與蘇聯保持通信聯系,用這種大橢圓軌道的預警衛星每天可以進行14小時的監視,因此,只要同時使用2~3顆這種衛星就可以進行全天候的環球監視了。至1982年底,蘇聯共發射了33顆導彈預警衛星,在太空中與美國又開始了一輪超級偵察之戰。目前國外正在研製新一代的導彈預警衛星,主要是採用一種「凝視」型紅外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含有幾百萬個敏感元件,各自負責凝視盯住地球表面的每個地區。只要某地區有導彈發射,快速飛行的導彈尾部噴出的猛烈火舌便會被衛星上某一部位的敏感元件感測到,於是立刻就可以預先報警了。它還具有排除非導彈的自然火 光 和飛機尾部的熱 輻射,降低虛警率和測算出導彈的軌跡,飛行速度及彈著點等高度敏 感 精 確的功能。 核 爆 炸 探測衛星1979年9月22日凌晨3時,一顆高於地球11萬公里的間諜衛星,發現在非洲南部出現了一種神秘的 閃 光,並且在1秒鍾之內,連續閃動了兩次。10月底,美國發表了一項聲明,宣稱該地區發生了一次2000~4000噸級 的 核 爆 炸。然而,處於這一地區的南非卻矢口否認與他們有關。但是,不論是怎樣否認也無法排除這顆間諜衛星偵察的可靠結果。這顆間諜衛星就是美國1971年發射的「核 爆 炸 探 測衛星」——「維拉號」(拉丁語,「監督者」的意思)。衛星上有二十幾個探測器,可以探測核爆炸時產生的X射線和Y射線,也可以數出核炸時產生的中子數目和記錄 核 爆 炸 火 球 的閃 光及電 磁 脈 沖。它能夠探測到高 空(爆 炸 高度在30公里上)、大氣層(爆 炸 高度低於30公里)和近地面的任何 核 爆 炸。並且還可以運用先進的探測儀器系統偵察到地下的種種 核 爆 炸。

Ⅱ 美國的衛星為什麼能隨便拍別國的軍事禁區,比如我們的軍用機場之類的

禁止對軍事設施拍照主要是防止敵方的間諜活動,間諜不會把字寫在臉上,有可能是個老大爺也有可能是個學生,非常不好區分,只能做出禁止拍照的決定了。也就是說這個規定只是針對敵人的,不對本國老百姓,沒必要把老百姓都攆走。作為國家公民,有義務維護國家的安全,為防止敵方間諜化裝成百姓進行間諜活動,我們應該遵守國家的這一規定。
軍方沒收相機也是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因為他們也無法短時間之內判斷拍照的人是什麼身份,一旦泄密就會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兩者權衡只能是做出這種最簡單,也是最沒有人情的處理方式。作為國家公民應該主動遵守,一時的好奇沒有候住拍了照就趕緊跑吧,跑了算是賺著了,跑不掉被逮著了就得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其實事後可以找到那個軍事管理區的人協商的,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可以要回相機的。
外國的間諜衛星拍照屬於間諜活動,這是赤裸裸的侵權行為。我們不能奢求敵人會改變的仁慈,只能加強自己的防禦。

Ⅲ 為什麼伊朗製造核武器會被發現

最主要直接的原因是衛星偵察

2002年年底,美國公布了其偵察衛星拍攝的有關伊朗中部兩處核設施的照片,稱伊朗有可能利用這兩處設施製造核武器。2003年2月,時任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伊朗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

2003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一份有關伊朗核問題報告,指出伊朗未能履行其在核安全保障協議中所規定的申報進口材料及其加工情況的義務。

2011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的報告說,伊朗核計劃中有12項問題可能與秘密研發核武器有關。這些問題被統稱為伊核計劃「可能的軍事層面問題」。但伊朗方面對此予以否認。

2013年8月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上任後,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同年11月11日,雙方簽署合作框架,伊朗承諾採取一些實際措施,增加其核計劃的透明度。

2015年12月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該機構理事會遞交的一份關於伊朗是否秘密研發過核武器最終評估報告稱,伊朗在2003年年底前有一系列與研發核爆炸裝置有關的行為,但這些研發行為沒有超出可行性和科學研究以及掌握某些相關技術能力的階段,國際原子能機構沒有發現伊朗在2009年以後有類似行為。

Ⅳ 伊朗雄心勃勃,正式宣布啟動載人太空計劃,3年將航天員送入太空


伊朗在2015年提出的太空艙概念模型。(圖/Youtube)

2月4日,伊朗半官方的伊朗學生通訊新聞社(Isna)援引伊朗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長賈魯米的講話稱,伊朗將要啟動載人太空計劃,目前已開始研究航天員所搭乘的太空艙,目的是將宇航員獨立送入太空。

賈魯米稱:「我們已指示科學部的研究中心,在未來三年內為我們製造五個太空艙,以便將一名航天員送入190公里(118英里)的近地軌道」

今年1月,賈魯米表示,伊朗已准備要發射6顆人造衛星到太空。其實早在去年10月,這位部長就曾表示,伊朗計劃在伊斯蘭歷(3月19日)結束之前,將新衛星發射到地球軌道上。這位部長此前還曾表示,伊朗的載人太空計劃需要其他國家的幫助,他特別提到,俄羅斯是伊朗希望就協助將一名伊朗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進行談判的國家之一。

伊朗具有完整的近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能力。在當地時間今年1月8日早晨,美軍駐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等兩個基地遭到就曾經遭到至少35枚伊朗近程彈道導彈的襲擊,以報復美軍無人機突襲打死其重要軍事領導人蘇萊曼尼少將。打擊精度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美軍基地遭受彈道導彈攻擊應該是海灣戰爭以來破天荒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曾經發射「飛毛腿」和仿製的「海珊」短射彈道導彈攻擊美軍駐沙特基地和以色列,並曾造成一定傷亡。

例如:1991年2月25日,伊拉克一枚「飛毛腿」導彈擊中了沙烏地阿拉伯達蘭的美軍營地,造成28名美軍士兵死亡,110人受傷。也是在攔截「飛毛腿」導彈的戰斗中,美軍「愛國者」 防空導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戰成名,成為當今世界最先進防空導彈的代表之一。戰後,經受住實戰檢驗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出口到了以色列、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中近程彈道導彈研發還算順利,但是伊朗最希望擁有的更長距離的洲際彈道導彈研發卻並不成功,連帶火箭研發也是屢屢失敗。例如,2019年9月,伊朗試圖發射一枚火箭,結果火箭在發射台就發生了大爆炸,伊朗方面起初不承認。後來,美國公布了間諜衛星拍到了火箭失敗的幾張衛星照片,使得伊朗只好出面承認任務失敗。

伊朗之所以長期致力於彈道導彈的研發,也是無奈之舉。畢竟,由於伊朗長期遭受美國封鎖和軍事禁運,其常規軍事實力非常衰落,不堪一戰。

在今年1月,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居然使用相對先進的道爾M1防空導彈擊落一架烏克蘭客機。從中就可以看出非常多的問題。武器裝備落伍是一方面,官兵素質低下是另一方面,連客機和巡航導彈都傻傻分不清,如果進來的是B-2A隱身戰略轟炸機、F-22A或是F-35隱身戰斗機,會發生什麼,就不難想像了。很可能會如入無人之境。

伊朗對此應該也是心知肚明,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一直是伊朗的核心追求。為此不惜和世界為敵,並因此遭受幾大國的孤立和制裁。特別是在特朗普上台後,發現伊朗仍在偷偷研發核武器。因此而痛下殺手,施加極限施壓政策,徹底切斷伊朗政權賴於生存的石油出口所帶來的收入。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經濟出現了極大的困難,民眾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不滿情緒積累。在去年底全國范圍內因石油提價發生了大遊行。內部政局不穩,這也是為什麼今年1月份面對蘇萊曼尼被打死,報復行動轟轟烈烈卻沒死一個美軍的原因,事前已經通過多種渠道通知了美國方面。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仍不惜重金打造載人航天計劃,應該是寄希望於提振國威、振奮民心,以此來轉移國內民意的不滿聲浪。但在目前的階段,伊朗的太空計劃實施起來難度很大。一個是沒錢,另一個是在國際制裁未解除前,伊朗很難取得高 科技 航天工業的關鍵零件,也很難獲得俄羅斯實質性的支持。

很有可能只是畫了一個大餅給民眾看的,而不是真想推進這個項目。要不,這么重大的面子項目怎麼著也不會輪到讓一個部長來宣布吧?至少應該是哈梅內伊或是魯哈尼來官宣吧!

Ⅳ 伊朗核危機是怎麼一回事

伊朗人弄了些濃縮鈾想搞反應堆,說是搞核電站,美國人懷疑他是要搞原子彈,伊朗人不幹說我就是搞電站的,美國人說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搞核武器……然後就開始曠日持久的扯皮,世界五大流氓全部上陣(五大常任理事國)中俄護著伊朗,美英法要伊朗不準亂來,現在還沒個結果

Ⅵ 「發現者」和「大鳥」衛星分別是什麼

1959年2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聳立著一枚高大的火箭,它那圓錐形的頂端里就裝載有世界第一顆偵察衛星——美國「發現者」偵察衛星。當倒數計數到零時,巨型火箭便呼嘯著將這顆帶有照相設備的衛星送入了太空軌道。

從1959年2月到1962年2月,三年內美國共發射38次「發現者」偵察衛星,其中三分之一沒有進入軌道,只有三分之一回收膠捲成功。但是,它所拍攝的照片為美國提供了重要情報,也使美國嘗到了這種現代偵察手段的「甜頭」,從而不遺餘力地發展偵察衛星。

1960年10月,美國又發射了另一種偵察衛星「薩摩斯」。這種偵察衛星的本領比「發現者」衛星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在太空運行中可以進行大量的錄音和錄像,為美國提供重要的軍事情報。「薩摩斯」偵察衛星獲取情報的手段可高明多了,例如它在前蘇聯和我國的上空軌道上飛行一圈所收集到情報比一個最老練、最有見識的間諜花費一年時間所收集的情報還要多上幾十倍呢!

到了1972年,美國和前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相互簽訂了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諸如洲際彈道導彈、遠程轟炸機和發射導彈的潛艇)的協定,可是事後雙方卻在大規模地發展新的戰略武器。尤其是前蘇聯,竟後來居上。這就是說,雙方都把限制條約當成一張廢紙,暗中卻做手腳,只限制對方,不限制自己,以期在戰略武器方面取得壓倒對方的優勢。

面對這種情況,美國心裡當然明白,必須採取措施來監視對手的動態。然而,採用什麼辦法進行監視呢?

美國過去在伊朗北部境內設有兩座電波地面監測站。這兩座監測站不僅設備先進,而且非常接近前蘇聯在中亞的洲際導彈發射試驗場。尤其是卡魯班這座有巨型監聽天線的監測站,幾乎等於設在了前蘇聯邊境,這簡直像是把耳朵伸進了對手的鐵幕。當前蘇聯的導彈從中亞射向堪察加半島時,美國可以從監測站收到有關的情報資料。但是,好景不長。後來隨著伊朗政局的變化,這兩座監測站被迫關閉了。

另外,美國在土耳其也有類似的監測站,但距前蘇聯較遠,又為群山所阻,其監聽效果較差。

因此,當伊朗的監測站關閉之後,美國首先就想到利用偵察衛星來監視前蘇聯,以迫使它履行條約。

此後不久,美國就由「大力神」火箭在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巨型的「大鳥」偵察衛星。這顆衛星在太平洋上空進入一個接近北極圈的軌道。它經過南北極環繞地球一周需用一個半小時,而地球則在「大鳥」的「眼皮」底下旋轉。「大鳥」居高臨下,可清楚地看到地球上所有的地區。

「大鳥」不知疲倦,甚至黑夜裡也睜著眼睛注視著地球。它在約16萬米的高空繞地球旋轉,每隔一段時間報告一次所監視的情況,可連續監視幾個月。

不過,「大鳥」衛星所作的只是概略的報告,而它的主要工作是拍攝數以千計的黑白照片,也可以特寫鏡頭拍攝彩色照片,甚至紅外線照片。這些照片,通常在衛星上自動沖洗後,像電視廣播那樣以電波迅速送回地球。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國衛星接收站接收;當有重大決定時,可命令「大鳥」將原時片用特製的包裹投回到地面。當包裹下墜到最後一程時,以夏威夷為基地的具有特殊裝備的飛機就趕去捕捉。

「大鳥」衛星傳送回來的照片非常清晰。將照片放大後,能清楚地辨認出地面上很小的物體。這就是說,一個受過訓練的技術人員能從一張16萬米以外拍攝的照片中辨認出一個比網球略大的物體。

這種偵察衛星以每小時2880公里的速度繞地球運行。它所拍攝的每張照片的范圍之大,相當於新英格蘭(美國東北部6個州的總稱)的面積的一半,而且在幾分鍾內就能把照片送回地球。美國設在地面上的情報中心利用電腦整理分析這些照片,從而可保證在出現任何緊急情況時能迅速作出反應。

更為方便的是,如果對偵察的某些地方的情況有懷疑,偵察衛星上所備具的火箭裝置在接到地面指揮站的信號後,即可改變軌道,迅速到達指定的地點上空進行偵察。

「大鳥」偵察衛星的確是身手不凡。1973年10月中東戰爭期間,「大鳥」偵察衛星拍攝了埃及二、三軍團的接合部沒有軍隊設防的照片,並將此情報迅速通報給以色列,以軍裝甲兵部隊便偷渡過蘇伊士運河,一下子切斷了埃軍的後勤補給線,從而將劣勢轉為優勢。

目前,在太空已經有16隻「大鳥」在展翅「飛翔」,並以它那雄鷹般的銳眼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地球上不同的角落,隨時向美國提供所需要的情報。

Ⅶ 美軍成功躲避空襲,不攔截導彈的原因是什麼

在1月8日凌晨,伊朗軍隊向美軍發射了數十枚導彈,從伊朗軍隊發動襲擊後,商業衛星拍攝的圖片來看。伊朗軍隊的襲擊給美國軍事基地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是卻沒有攻擊美軍士兵的生活區域,這也是美國宣布零傷亡的重要原因。因為美伊之間存在綜合國力差距,很多人認為伊朗軍隊此次發動襲擊,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蘇萊曼尼的死找回面子,並不是真正想要摧毀美軍的基地。

Ⅷ 美國12月11日發射絕密衛星,天線直徑達百米,探測什麼

美國發的絕密衛星沒有好事。總是當宇宙霸主。主要用來探測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國家的各種秘密。美國的天眼塌陷了,無法監控中國的高速發展。
中國必須不斷地向前發展,讓美國的宇宙發展徹底失敗!

美國的天眼塌了,所以美國需要發射一顆可以代替天眼的衛星,竊聽宇宙天外以及世界各個國家的秘密。聽不到其他國家的秘密,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愛聽牆根悄悄話的國家,簡直是還沒戒掉毒癮的癮君子!

在軍事領域,偵查衛星可能是最神秘也是外界知道最少的。作為高邊疆存在的天眼,它有最高的技術含量。

因為要用昂貴的火箭發射到幾百乃至上萬公里的太空中,同時要在太空惡劣的環境下展開工作,既有尺寸和重量的限制,又有嚴苛的技術要求,每一顆軍用衛星的價值都非同尋常。

12月10號,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一顆絕密衛星被德爾塔4重型火箭送入太空。該衛星造價超過120億人民幣,相當於我國一艘航空母艦的造價。

衛星定軌在赤道上空,距離地面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這顆衛星最大的看點,有一個直徑高達100米的天線,覆蓋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

有些人認為由於美國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損壞了,所以發射一顆衛星去替代,但是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口徑是350米,比衛星上的天線口徑要大很多,射電望遠鏡依靠長波電磁波工作,這些電磁波可以穿透大氣層。

德爾塔四重型火箭發射一次的合同成本價超過28億元人民幣,如果是僅僅對太空觀測,沒有把大型天線送到外太空的動力。

阿雷西博天眼的指向是外太空,這顆絕密衛星天線的指向是地球。

很顯然,這是一顆軍用雷達偵察衛星,使用可見光以外的電磁波工作。

只有可見光無法探測之處,才需要雷達波,這顆軍用雷達偵察衛星是探測某種神秘訪客的。

根據經典的電磁波理論,天線的長度=光速/2倍頻率,也就是半個波長。這種被稱為半波振子的天線是最基本的無線電發射單位。

電磁波的頻率越低,波長越長,所需要的天線越長。

電磁波的傳播雖然不需要介質,但是在介質中,電磁波的傳播會受到影響。

即使在晴朗的日子裡,空氣中也會保持濕度。所有三種狀態的水都可以在大氣中自然找到:液體(雨、霧和雲)、固體(雪花、冰晶)和氣體(水蒸氣)。水在任何狀態下都是電磁波傳播環節中的障礙物。

當電磁波穿過水粒子時,它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一部分被散射。由於雨、霧和雲造成的衰減會導致無線、移動、衛星和其他通信的干擾。另一個問題是大氣的折射率,它會影響電磁波路徑的曲率,會導致雷達覆蓋范圍的誤差。

在海水中傳播電磁波,衰減會更加嚴重。因為海水具有很高的介電常數(80)和高電阻率(182 kΩ·m²/m),從而形成駐波。海水中的含鹽量越高,電磁波的衰減越嚴重。

電磁波的本質,是大量光子的統計之和。光子的能量量子數對應於電磁波的電場分量,而頻率量子數對應於電磁波的磁場分量。

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的衰減,是光子和組成介質的粒子作用的結果。而這個作用取決於介質的粒子密度、性質,以及光子的康普頓散射半徑。

光的能量越高,散射半徑越大,越容易和微觀粒子碰撞而失去能量。電磁波的頻率越低,對應的光子能量越小,康普頓散射半徑越小,越不容易和介質中的粒子發生反應。

由於光子的能量和電磁波波長成反比,所以只有波長很長的電磁波才能深入海水當中。

美國發射的這顆絕密偵察衛星,就是用來探測隱匿在大洋深處潛艇的,尤其是中、俄兩國的核潛艇。

核潛艇具有無限的動力,只要裡面的人能受得了,幾乎可以無限制地呆在水面之下。由於現代潛艇技術的進步,用水聲方法已經很難偵測到潛艇。

雷達偵查衛星站得高看得遠,掃描范圍大,在探測潛艇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但是也有很高的技術難度。

在這方面,我國和美國相比如何?

當然這是屬於軍事機密,沒有辦法獲得准確的消息,但是我國的電磁波應用領域已進入了自由王國階段,從我國相控陣雷達的發展上就可以看出來。

目前我們國家055導彈巡洋艦上的雷達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氮化鎵主動相控陣雷達。傳說對F22的發現距離可以達到400公里之遠,也就是說F22從地平線上一露頭就可以被捕捉到。

由此可以反推出我國雷達偵察衛星的水平絕不在美國之下。而且,用於探測潛艇的雷達偵測衛星,我國比美國要領先發射。

但是中國也有相應的問題,反而是那些「低端」的機械加工問題拖了中國軍用設備的後腿。

所以我們國家的軍用雷達偵察衛星上面的天線沒有美國這么大。

在太空中能夠展開的大尺寸天線一般被稱為張力網狀天線。

這種天線要在衛星進入太空之前折疊收藏,在太空中依靠自身的張力展開。我國目前民用級別公開的最大傘狀天線,用在嫦娥4號和地球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上,口徑為4.2米。

當然軍用的可能會大一些,但是達不到美國那個程度。

電磁波探測的角解析度和天線的口徑是呈正比的,所以天線的口徑越大,探測精度也越高。這是我國需要努力的地方。

Ⅸ 沙特公布伊朗襲擊的物證,美國為何僅僅增加制裁而不敢動武呢

沒有必要

畢竟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事情,不能意氣用事,再加上現在的首要目標都是先發展自己,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如果現在開始打起來的話兩個國家哪個國家都得不到優勢,畢竟還有好多好多國家在吃瓜,又不是只有這兩個國家了,他們兩個國家一打衰弱之後,其他國家會超過他們,並且沒有利益,反倒會吃虧。

沙特指出胡塞武裝的聲明與實際受損情況並不相符。不論襲擊規模、打擊精度還是作戰策略,都遠遠超出10架無人機的能力范圍,胡塞武裝武器裝備技術還沒有到達這么「高大上」的地步,不像是胡塞武裝這一反政府游擊隊所能掌控的。巍峨美國還拿出了衛星照片,聲稱所有的設施受彈面均朝北,可以看出襲擊來自西北方向,因此懷疑是伊朗所為。

閱讀全文

與美國用衛星拍到伊朗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大流感如何治療 瀏覽:726
去印尼可以帶什麼葯水 瀏覽:785
英國共有多少郡 瀏覽:258
印度象神為什麼被砍頭 瀏覽:509
義大利首都是哪個城市地圖 瀏覽:795
在印尼帶點什麼回國 瀏覽:797
印度太陽能車怎麼樣 瀏覽:103
印尼的島是怎麼統一的 瀏覽:741
越南探親簽證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3
印度多少種語言 瀏覽:979
伊朗為什麼熱 瀏覽:651
義大利綠色葉子叫什麼名字 瀏覽:752
印度腦門是哪個部位 瀏覽:453
英國是怎麼攻打下印度的 瀏覽:60
在英國家庭一般買什麼車 瀏覽:617
義大利生產的汽車有哪些品牌 瀏覽:74
伊朗怎麼不向美國宣戰 瀏覽:960
英國的風險咨詢公司是干什麼的 瀏覽:455
梵蒂岡為什麼會成為義大利 瀏覽:827
居住日本的中國人回國能待多久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