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伊拉克本是同根生,為何要打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
其實這一切還是美國在搗鬼的。當初美國和伊朗關系特別的好,但是後來因為一些利益沖突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就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所以美國就開始策劃一系列的措施來懲治伊朗。
之後,霍梅尼因為一些政治原因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也同時擁有了很高的威望,霍梅尼因為當時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當時的驅逐就很痛恨他。霍梅尼就開始策劃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當然薩達姆也不會害怕,在霍梅尼把伊朗軍隊大換血後,薩達姆也不害怕伊朗的進攻,伊拉克和伊朗的戰爭就開始大面積爆發了。兩伊戰爭也是持續了好多年,死傷無數,把兩個國家的財力狀況拉低很多。
⑵ 伊朗這么強,為什麼在兩伊戰爭中表現這么爛
兩伊戰爭總共打了8年的時間,最終,伊朗損失了40萬軍隊,而伊拉克損失了20萬軍隊,可以說,伊朗算是輸了,那麼,伊朗的國力要強於伊拉克,為何最終的損失是伊拉克的兩倍呢?
結果,可想而知,在齋月攻勢中,伊朗損失5萬多人,而伊拉克僅僅損失6000多人,總之,伊朗的陸軍在戰斗中就是胡亂的沖鋒,胡亂的瞎打,戰術運用爛到極致,可以說,這是一場拿著先進武器的原始戰爭。
⑶ 兩伊戰爭伊拉克戰敗,僅僅是因為軍事實力不足嗎
伊拉克與伊朗打了8年的戰爭,可以說不分勝負,而伊拉克同英美聯軍打了2個月,卻被迅速擊潰,兩場戰爭為何會出現迥然不同的結局呢?銘蘇先生認為,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的結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伊拉克經過8年兩伊戰爭,實力已大幅削弱。
第三、伊拉克的軍事戰爭思想已經遠遠落後於美軍的戰爭思想。
戰爭的勝負武器的先進程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一個國家軍事作戰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先進軍事思想的指導,那麼即使有再多的人,面對的是高度機動靈活的美軍新式打法,根本無招架之力。而當時的伊拉克軍隊還停留在傳統的軍事作戰思想上,比如陣地戰、防禦戰等戰術思想,就連裝甲集群突擊作戰都沒有進行過,這與美軍的新式作戰方式相距甚遠。也正是伊拉克做了美軍的實驗品,才引起很多國家的高度重視,對傳統的軍事作戰思想進行革新,發揮各兵種的優勢,注重海陸空三軍的協同作戰和高科技戰爭,從而提升軍事作戰水平。
⑷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⑸ 兩伊戰爭到底誰勝了呢
兩伊戰爭是伊朗、伊拉克兩敗俱傷的戰爭。
雙方從1980年開打,到1988年停產,前後持續8年之久。
這還不是那種低強度的戰爭,零星沖突,而是兩國傾全國之力的大會戰。
兩國動用的總兵力高達數百萬,對於總人口不到5000萬的兩國來說,幾乎是全民皆兵了。
實際戰斗慘烈無比,甚至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包括兒童老人)在狂熱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就武器上,兩國使用了包括蘇式米格-25戰機、飛毛腿導彈、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反艦導彈等等在內的先進武器。
國際社會估計戰爭造成的直接經濟破壞高達5000億美元,導致兩國經濟倒退10到15年。
以伊拉克為例,戰前每日石油出口高達350萬桶,戰爭末期只有100多萬桶,銳減了三分之二。
伊朗的損失也差不多!
⑹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為什麼在兩伊戰爭中沒有打贏伊朗
因為伊拉克的世界第三是他自封的,他實力根本沒有這么強。要是伊拉克的實力真是世界第三了,那麼美國會不會在伊拉克挑起戰爭都是兩碼事。
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想一時分出勝負是很難的。畢竟雙方勢均力敵,得打不少架才能明確優勢,所以就陷入了拉鋸戰。而且美國又在從中作梗,分出勝負更是難事,只是可惜了無辜群眾們,飽經戰亂。
⑺ 兩伊戰爭中,伊朗的正規軍為何不堪一擊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當年那麼強的伊朗正規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這個原因主要有被減少員,軍官被清洗,不信任這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我們來解釋下伊朗的正規軍,其實伊朗正規軍就來自於巴列維時期的共和國衛隊,和特別衛隊。當年巴列維可是重金打造這支軍隊的,先後花了幾百億美元,從美國購買了很多先進的戰機,以及其他的武器裝備。整個軍隊的裝備水平,在中東地區那是第一位的。
這造成當時伊朗軍隊內部人心惶惶,伊拉克也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敢發動戰爭的。所以當時的伊朗正規軍基本上是群龍無首,而且戰戰兢兢,士氣低落,所以自然不堪一擊。
⑻ 伊拉克和伊朗打8年兩伊戰爭都不倒,為何在海灣戰爭中簡值不堪一擊
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被以美國為首的32國聯軍輕松擊潰,很大原因是因為伊拉克經過長大八年的兩伊戰爭,早已經筋疲力盡,國內經濟停滯不前,武器也是大部分處於損耗維修狀態,其次聯軍不論是戰術方面,還是實力方面都是遠遠強於伊拉克方面。當然還有更多細節,這些也決定了伊拉克在這場戰爭中處於劣勢,以下只是列舉個人認為能起到決定作用的原因。
最後伊拉克對於聯軍實力的存在低估的可能性,畢竟在兩伊戰爭過後,伊拉克的確有點自信心膨脹。其實兩伊戰爭中對戰雙方實力相差不多,而且在聯軍眼裡,伊拉克的戰術也是被摸得一清二楚,毫無秘密可言。
⑼ 兩伊戰爭中,伊朗的正規軍為何不堪一擊
相信對軍事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伊朗的正規軍,這支軍隊是當時巴列為花了幾百億美金重金打造的。從美國購進了很多先進的裝備武器引進了新的作戰理念,這樣子軍隊在當時是所向披靡的,但是在兩伊戰爭中為什麼正規軍如此不堪一擊呢?主要原因還是有以下幾點。
第三是因為霍梅林對於正規軍的不信任。他將軍隊中最好的武器和裝備都給了伊斯蘭革命衛隊,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政權。而當時的正規軍,無論是武器和裝備都沒有,而且也沒有足夠的補充,到最後自然會被伊拉克軍隊打得不堪一擊。
⑽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伊拉克號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但是當初在兩伊戰爭的時候,伊朗的國力是伊拉克的好幾倍,當時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後來伊朗求和,伊拉克成了面子上的贏家。
兩伊戰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伊朗率先提出和平要求~伊拉克成為面子上的贏家~但是這個面子上的贏家日子並不好過~由於8年的戰爭使這個昔日的海灣富國極度窘迫~薩達姆的錢袋子空了~剩下的只有一隻經過8年戰爭錘煉的軍隊,為了找錢他只好把手伸向了~科威特~~導致了以後一系列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