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要做20%的濃縮鈾,是否到了攤牌的時刻。
第一,中國去年和伊朗的貿易額是380億美元,這對於GDP約為3800億美元的伊朗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中國發話伊朗就算聽不進去也要把耳朵豎起來。
第二,中國的強項就是和稀泥,誰也不要妄想綁架中國。
第三,現在幾個大國之間的關系比較微妙,這是伊朗玩大國平衡的絕佳機會,而美國卻採取了拖延政策,伊朗擔心錯過這個機會,所以說「對美國已經是失去了耐心」。
第四,中國是一個講原則的國家,是否行使否決權取決於伊朗能否履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義務,如果伊朗不履行義務,中國就不會行使否決權。而西方現在正在竭力把中國塑造成一個見利忘義的國家——為了380億美元而行使否決權,這是每一個中國良民都必須警惕的。
第五,從軍事角度上講,能提煉出濃度20%濃縮鈾,就意味著用能力提煉濃度90%以上的武器級濃縮鈾。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磨刀霍霍,要嚴厲制裁伊朗重要原因。但20%是伊朗人說的,還未經國際原子能機構驗證。
第六,判還是要談的,要不然中國在伊朗的380億美元早成炮灰了。
第七,以上純屬個人見解,不代表網路公司觀點。
B.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1年3月4日
【網上談兵】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11年03月04日
發表於:2011-03-07 12:40:47作者:rmdxlxm發簡訊加好友更多作品
級別:上等兵積分:65
【綜合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說,伊朗國有的交通基建開發公司周一在公司網站上發表聲明說,中國已經與伊朗簽署了一份涉及資金總額高達130億美元的鐵路建設合同,中國將為伊朗建設總長度超過5000公里的鐵路。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伊朗交通與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公司的聲明中說,一個來自中國的代表團已經與德黑蘭簽署了建設合同,中國將投資130億美元幫助伊朗建設總長度達5300公里的鐵路網(合 3300英里)。這個鐵路網將把伊朗主要城市聯結起來並將與周邊國家銜接。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不過,聲明中並沒有透露這份合同簽署的具體時間,也沒有提及建設將從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伊朗商會網站上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和伊朗之間的雙邊貿易額已經達到3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石油貿易。此外,中國還經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伊朗展開貿易,涉及資金總額高達70億美元。
【時事點評】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埃及國內政局的突然變化,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觀點,即:
第一個觀點,對美國於「美國資本層面(美國國家利益層面需要中東維穩)」出手搞的中東大亂,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非美勢力、非美資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果「美國利益決策集團(包括美國國家利益與資本利益)」果真想用「中東大亂」來脅迫「反對美國中東霸權」的「方方面面」,那麼,最簡單的一招,就乾脆放手集聚了「美元本位制」之基石(石油美元結算制)的中東大亂好了,放手讓「大亂後的中東」在「持有美元、或者維護歐亞海上運輸線」之間做出選擇好了!
只是,東方評論員認為,「非美國家」雖然未必願意這樣玩,但東方評論員更是非常懷疑:美國決策者真的敢這樣玩兒嘛?
第二個觀點,在我們看來,對「美國國家利益、美國資本利益、特別是直到今天仍然由美國資本所代表的西方資本利益」而言,它現在所使用的「顛覆、或者威脅顛覆某些重要國家」這一手段,本質上屬於戰略冒險,一旦中國應對沒有大的失誤(注,所謂沒有大的失誤,核心在於最大限度地維持中歐俄的戰略協調),那麼,即便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因中東大亂、或者亞歐海上運輸線大亂、全球生產資料全線暴漲而提前到來,但我們最終仍然相信:「人民幣實質性國際化」這只「陀螺」在「上述撕裂與對立(第一)」中從容起旋仍是指日可待!
第三個觀點,當然,我們也認為,一旦局面如此,中國經濟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但這是必須的。因此,就「中國經濟」而言,不妨做好准備、准備承擔它,准備「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第四個觀點,東方評論員特別強調,就目前而言,中國(包括許多南方國家)還要做好戰爭准備,要以「堅定的戰爭准備」警告「西方資本」,不論是南亞破局、還是中東大亂、更或者是歐亞海上運輸線大亂、一旦最終上升至戰爭解決(不論經濟、特別是軍事層面的戰爭,還是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面的戰爭),那麼,不論是歐洲、還是美國,都不會有「西方資本」的「防空洞」與「避難所」。
第五個觀點,值得強調的是,只有做好這樣的「全面准備」,美國國家利益才會對美國資本利益發揮最大的約束力,歐美國家利益才會對西方資本利益發揮最大的約束力,在決心動用歐洲、特別是美國的國家力量來牟取其不可告人的戰略目的問題上,「西方資本」才會突然覺得「沒有安全的去處」而懂得「小心一點」這幾個字!
●我們之所以給出上述觀點、並再次重復上述觀點,主要是想強調如下幾點
顯然,我們之所以給出上述觀點、並再次重復上述觀點,主要是想強調如下幾點:
第一,埃及之亂、或者極可能演化成的中東之亂,源於「美國利益(主要是美國資本利益)決策集團」的策動,其「戰略企圖」在於用「中東大亂」來脅迫「反對美國中東霸權」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中國為首的南方國家、特別是「已經是(比如土耳其、伊朗)」、或者「准備是(比如埃及、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地方王」的中東國家。
●相應的「戰略受害者」或者「戰略獲利者」其實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
第二,埃及之亂、或者極可能演化成的中東之亂,由於埃及、或者中東極其特殊的地理與經濟戰略價值,相應的「戰略受害者」或者「戰略獲利者」,其實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
至於如何理解「動態」與「靜態」二詞,在於如下幾點:
●在「埃及之亂開始」階段,相應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其實是非常明確的
首先,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埃及之亂開始」階段,相應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其實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除了「美國資本利益」之外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美國國家利益,都是「受害方」,換而言之,只有「策動」埃及之亂或者中東之亂的「美國資本利益」、或者「目前仍由美國資本代言的西方資本利益」才是「受益者」。
●隨著局勢的演化,「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彼此間必將、且已經出現某種程度的轉化
其次,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隨著「埃及之亂」由「開始階段」向「後續發展階段」延伸,相應的「受害者」或者「受益者」,彼此間必將、且已經出現某種程度的轉化。
●「可能逆轉」與「不可能逆轉」的兩個進程
再次,值得強調的是,由「美國資本利益」策動的埃及之亂是否一定會導致中東之亂還未為可知,但是,即便在「某種妥協」下,由「埃及之亂」發展為「中東之亂」的進程有所逆轉,但然而以「天安號事件」與「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事件」、及中國強行介入中東事務為「起點」的,以「埃及之亂」、更或者「可能的中東之亂」為「重要插曲(請注意我們的用詞)」的「中東破局」進程,已經不可能逆轉。
●不可逆轉的「中東破局」進程實際上有這樣幾種破局方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即在「再次」的基礎上,我們再回過頭去閱讀「首先」與「其次」,也就不難明白,在「埃及之亂」、甚至「中東之亂」都不過是「中東破局」進程的「重要插曲」、甚至其本身都「有可能逆轉」的情況下,不可逆轉的「中東破局」進程實際上有這樣幾種破局方式:
其一,視「埃及之亂」的「後續發展」,即:「埃及之亂」是進一步發展為「中東之亂」?或者這一進程在「中歐俄美」彼此之間的「某種妥協」下「最終逆轉」?視結果的不同,中東破局的方式或在「伊核六方會談框架」內形成、或在「伊核N方會談框架」內形成。
至於中東破局方式最後到底「在哪個框架」內形成,如果僅局限在中東層面看問題,則:
1):「既」要看那些「素來親美、並依賴美、在美國實力已經實質性下降、中東必將破局、如今終於想當地方王、准備在美國與『非美力量』之間找平衡、特別是准備依靠區域組織力量、以『最低限度』地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甚至資本利益、從而必須與美拉開距離」的「美國傳統中東盟友(比如埃及)」、經此一役之後,到底能與美國利益拉開多大的距
2):「也」要看那些「素來親美、並依賴美、在美國實力已經實質性下降、中東必將破局、如今終於想當地方王、准備在美國與『非美力量』之間找平衡、特別是准備依靠區域組織力量、以『最低限度』地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甚至資本利益、從而必須與美拉開距離」的「美國傳統中東盟友(比如沙烏地阿拉伯)」、能否保持各自政權的基本穩定;
3):「還」要看「美國傳統中東盟友(比如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利益」今後是否允許「親美政權」繼續延續
4):「更」要看「美國傳統中東盟友(比如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利益」是否能主導該國的對外政策、並維持國內政局的基本穩定。就向已經發揮著「地方王」角色、也是美國傳統盟友的土耳其,或者「曾」是美國傳統盟友的伊朗那樣。
●中東「強行破局」的「快速手段」
5):最為重要的,除了上述幾種「緩慢變局」的方式之外,還要看「伊朗正式跨進核門檻、中東全面進行核競賽」是否被「非美大國(中歐俄)」中的「大多數、在必要時候、用作中東「強行破局」的「快速手段」。
●「埃及之亂」之「後續發展」很難預料
我們想強調的是,之所以羅列上述幾種可能性,在於如下幾種
首先,就在於「埃及之亂」之「後續發展」很難預料,由於「美國國家利益」與「美國資本利益」之間有著「很難調和(注意我們的用詞)」的矛盾,「歐美國家利益之間」之間有著「不可調和(注意我們的用詞)」的矛盾、「歐美資本利益」之間有著「很難調和」的矛盾,「西方國家利益」與「西方資本利益」之間有「很難調和」的矛盾,因此,在美國決策層於「美國資本利益」的層面策動了「埃及之亂」後,在其「後續發展」是否一定走向「中東之亂」的問題上,我們並不肯定。
●所謂的「很難調和」與「不可調和」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有必要對所謂的「很難調和」與「不可調和」做個說明。顯然,「不可調和」很好理解,但要准確理解上述諸個「很難調和的矛盾」,在相當程度上,則在於把握它們既有「並非絕對不可調和」的「相對性」,也要把握住它們「最終能否調合」具有「必需滿足某一前提條件」的「絕對性」。也就是說,這些矛盾「最終能否調和」取決於「某一前提條件」是否得到滿足!
●與這一「前提條件」息息相關的因素
值得強調的是,這一「前提條件」既與交織於伊核問題中的「中歐俄」之戰略協調能否繼續維持「息息相關」,也與俄羅斯、包括歐盟、特別是中國「是否」具有在關鍵時刻、從「多種破局方式」中、毅然做出某種戰略選擇、並「斷然中東破局」的戰略決心與戰略能力「息息相關」。
為了更好地進行討論,我們再來閱讀一組新聞。
伊朗宣布:已掌握核聚變技術
【德黑蘭消息】據媒體報道,伊朗原子能組織10日宣布,伊朗已經掌握核聚變技術。
伊朗原子能組織當天在其網站上說,伊朗採用「慣性靜電約束法」(IEC),在核聚變領域成功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研究,並研製出可產生激光核聚變的裝置。但該組織未透露伊朗方面是否成功進行了真正的核聚變實驗。
去年7月底,伊朗原子能組織時任主席薩利希宣布啟動伊朗核聚變研究。他說,伊朗用於核聚變研究的啟動資金約為800億里亞爾(約合765萬美元),盡管伊朗核聚變研究的商業化「需要20年到30年時間」,但伊朗將傾全國之力,加快核聚變研究進程。
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突訪塔吉克
【杜尚別消息】美國駐塔吉克大使館10日發布消息稱,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馬蒂斯9日突訪塔吉克,與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及一些高級官員舉行會晤,就地區安全形勢等問題進行了磋商。
消息說,會唔中,馬蒂斯對塔方支持北約盟軍在阿富汗的行動表示感謝,稱「這是穩定地區局勢的寶貴力量」。他表示,美軍中央司令部將繼續與塔方在相關領域推進互利合作。
這是馬蒂斯去年8月出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以來對中亞國家的首次訪問。
塔吉克2001年為實施阿富汗戰爭的美軍開放了空中走廊。2009年,塔吉克又為北約部隊向阿富汗運送非軍事物資開放了地面通道。
美國國會調查報告稱日本憲法阻礙兩國防務合作
【華盛頓消息】據日本共同社10日獲悉,美國國會調查局今年1月匯總的有關日美同盟最新報告再次強調,日本政府基於放棄戰爭的日本憲法第9條而做出了無法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解釋,這對構築更牢固的日美防務合作關系造成障礙。
報道稱,美國政府認為5年內朝鮮將擁有射程可達美國本土的核導彈,美國防部長蓋茨認為這「構成直接威脅」。該報告對美國遭到導彈等攻擊時日本無法做出任何應對的情況表示了擔憂。
報告中題為「憲法和法律制約」一項指出,日方的若干法律因素正成為日美合作的障礙。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美國在二戰後佔領期間起草的、放棄作為"行使國權"的戰爭、禁止"交戰權"的日本憲法第9條」。
報告還指出,日本政府無法行使集體自衛權「對進行密切的防務合作構成了障礙」。集體自衛權指的是與本國關系密切的國家遭到武力攻擊時,即使本國沒有直接被攻擊也可動用武力制止攻擊者。
報告還預測稱,由於日本民主黨在去年7月的參院選舉中大敗,在野黨掌握了參院多數議席,修憲討論以及修改有關集體自衛權的解釋等「雄心勃勃的計劃在目前的政治停滯狀態下很難得以實現」,並認為這些問題難以在近期解決。
巴基斯坦軍營遭少年人彈襲擊致31名士兵死亡
【綜合消息】據媒體報道,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馬爾丹一處軍營10日上午遭自殺式襲擊。警方確認31名士兵死亡,42人受傷,部分受傷人員傷情嚴重。巴基斯坦塔利班承認策劃襲擊,威脅今後發動「更大規模襲擊」。
爆炸發生在馬爾丹城內一處軍營。一隊士兵當時正在營地內訓練。馬爾丹高級警官阿卜杜拉汗說,「襲擊者是名少年,穿一套校服」。目擊者稱,爆炸地點附近有所學校。軍方迅速封鎖這一地區,限制通行。
一名軍官告訴記者,襲擊者顯然是步行進入營地,尚不清楚他如何躲過崗哨,進入營地。這座營地2006年一度遇襲,當時造成35名士兵死亡。
巴基斯坦塔利班當天晚些時候承認製造這起襲擊,但宣稱襲擊者為營內士兵。
塔利班發言人阿赫桑烏拉·阿赫桑經由電話告訴記者,那名士兵聯系塔利班,稱願意實施自殺式襲擊。阿赫桑說:「我們接受他的請求,讓他實施襲擊。」
沙特國王警告美國慎動對埃援助
【利雅得消息】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告訴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如果美國中止對埃及的援助項目,沙特將全力馳援補缺,向埃及提供幫助。
英國《泰晤士報》10日援引利雅得消息報道,阿卜杜拉1月29日致電奧巴馬,警告後者「不要試圖向埃及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施加壓力」,
阿卜杜拉說,如果美國撤出對埃及的援助項目,沙特將全力施援,填補美國撤援留下的資金空缺。
路透社報道,這通電話的背景可能是,1月28日,美國白宮發表公開講話,號稱正在審核價值15億美元的對埃及援助項目。
【綜合消息】據德國媒體9日報道,德國證券交易所與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集團當天證實雙方合並談判事宜取得進展,但尚未達成最終協議。
當天,德國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和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集團的股票分別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中止交易。這引起市場對兩家交易所運營商可能合並的猜測。
市場分析人士預計,如果這兩家交易所合並成功,德國證券交易所可能擁有新公司約60%的份額。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集團總裁鄧肯·尼德勞爾將擔任新公司總裁,而德國證交所總裁雷托·弗蘭喬尼可能出任該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新公司總部會設在法蘭克福和紐約兩地。
【時事點評】通過上面這組新聞,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感覺到,策動「埃及之亂」的幕後勢力、正在「最大限度地」對歐盟、俄羅斯、中國、甚至美國國家利益「分頭」施加戰略壓力,從而用「埃及之亂」的「可能後續發展」對「中歐俄」、甚至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可能產生的重大沖擊,對「方方面面」進行一次「至關重要」的全面測試。
●請大家仔細體味這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該幕後勢力而言,這場「全面測試」既在於「測試」又不僅僅在於「測試」,也就是說,在該幕後勢力的盤算中,這原本就是「攻擊」的一部分:一旦打著「測試」的旗號、如願地拿到「對自己有利的測試結果」,也就意味著「整個攻擊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而不是緊接著「才」發起攻擊。請大家仔細體味
●這一點,對中國而言,要特別加以警惕
因此,對「非美勢力」而言,如果再像前幾輪「排列組合」中那樣,僅以「反測試」的角度去應付「測試」,一旦「測試結果」對對方有利,那時再想組織反擊,很可能為時已晚。
我們認為,該幕後勢力企圖在測試的過程中「伺機、順勢」拿到那一「前提條件」,以「最終調和」那一系列「很難調和」的矛盾,並「暫時緩和」那個「不可調和」的矛盾(歐美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繼而可將美國國家利益、美國資本利益與「非美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北方陣營」與「南方陣營」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轉化為「歐美日」與中國之間的矛盾。
這一點,對中國、特別是中國經濟而言,要特別加以警惕。
而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明確給出如下重要觀點,即:前面所說的「第一至第三個觀點」,並強調「中國經濟」不妨做好准備、准備「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非常清楚,針對「埃及之亂」的「後續發展」,從地中海與大西洋的聯結咽喉--阿爾巴尼亞,至蘇伊士運河-埃及、再到亞丁灣的門戶--葉門,順著這一條航線上全面爆發「政權動盪」,的確是我們最為擔心的,一旦如此,對歐亞大陸、甚至包括美國經濟的沖擊都極其重大。在這種情況下,「非美勢力」進行「聯合護航」的決心與能力,就顯得極其必要了。值得強調的是,對「非美勢力」而言,搞好護航,在能力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是否團結。
不難看出,「該幕後勢力」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並准備「對非美勢力」的「團結度」進行一次公開的「全面測試」。
●唯獨俄羅斯,有資本對「埃及之亂」的「何去何從」持一種「相對超然的態度」
顯然,由於埃及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握有進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蘇伊士運河),再加上埃及本身就是阿拉伯大國,並長期奉行「親美、承認以色列、且同時與中國、歐盟保持良好關系的對外政策」,因此,埃及政局能否維持穩定,不論是對依賴中東能源的美國,處於阿拉伯國家包圍之中的以色列,還是依賴經蘇伊士運河的歐亞海上運輸線的中國、歐洲都極為重要。
大國中,唯獨能源與軍事大國俄羅斯,有資本對「埃及之亂」的「何去何從」持一種「相對超然的態度」。有必要強調的是,這種「超然」也是「相對」的。
●俄羅斯對「埃及之亂」的「戰略取向」將成為這場「全面測試」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性變數」
非常清楚,策動「埃及之亂」的幕後勢力所組織的這場「全面測試」,第一個測試對象就是俄羅斯,也就是說,俄羅斯對「埃及之亂」的「戰略取向」將成為這場「全面測試」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性變數」。
●一組奇怪的鏡頭
如果在這個層面上去觀察這樣一組奇怪的鏡頭,既:日本一面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對俄羅斯極其強硬、一面又要與俄羅斯展開經濟合作層面的「對話」;美國國會10日出的調查報告稱日本憲法阻礙兩國防務合作,從而鼓動日本修憲;日本也突然對釣魚島撞船事件中的中國船長索賠、等等,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美國正在通過日本、用「日俄經濟合作(其實是美、日、韓與俄羅斯進行經濟合作」這根胡蘿卜、去試探俄羅斯在「埃及之亂」的「後續發展」問題上的戰略取向,看看俄羅斯「是否有可能」與視「歐亞海上運輸線(其實就是蘇伊士運河、埃及)」為生命線的「中歐」之「相關戰略取向」保持一定距離,從而為進一步測試打好基礎。
顯然,一旦俄羅斯願意「與中歐的有關『埃及之亂』的戰略取向」保持一定距離,從而向美國提供有利的「關鍵性變數」,那麼,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就會立刻軟化下來,取而代之的將是「考慮向俄羅斯進行投資」的「投資意向」,以「換取」俄羅斯在「非美勢力」的「聯合護航」中「出工不出力」、甚至是「不出工更不出力」。
●俄羅斯「眼下」顯然並不打算向美國提供有利於其「順利測試」的「關鍵性變數」。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面對美國(其實包括日本、還是韓國)伸出來的這根胡蘿卜,俄羅斯的回應也非常巧妙,這就是一面願意與日本(其實是美國、也包括韓國)進行經濟層面合作的對話,一面在南千島群島問題上持「更加強硬」的態度,不僅如此,俄羅斯總統還公開放話「准備邀請第三方(其實是中國)對這些島嶼進行開發」,俄羅斯軍方更是放言「准備將自法國購買的「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布署至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從而以「北約的武器對付美日軍事同盟」的方式,「反測試」了美國人一把。有意思的是,作為北約總司令的美國,對此還沒有態度。顯然,美國人也清楚,俄羅斯玩這種「反測試」的一個重要意圖就是:明白「埃及之亂」之「何去何從」將極大影響「中歐俄戰略協調」、極大影響「中、歐、俄、美的全球戰略的戰略態勢」的俄羅斯,起碼直到今天為止,並不打算向美國提供有利於其「順利測試」的「關鍵性變數」。
當然,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俄羅斯有著更高的要價。問題在於美國是否支付得起,或者「是否夠膽支付」!
●美國「必須」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才能讓俄羅斯感受到足夠的誠意
如果從這個層面去觀察「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突訪塔吉克」,也就不難看出,美國「必須」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從而將美國中亞、中東、甚至全球戰略的咽喉交由俄羅斯掌控,那才能讓俄羅斯感受到足夠的誠意。
●不排除美國近期會「盡一切可能地」向俄羅斯「表達忠心」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俄羅斯的態度至關重要,因此,不排除美國近期會「盡一切可能地」向俄羅斯「表達忠心」、「盡可能地構造」出「一種不可逆轉」的戰略態勢,以讓俄羅斯、歐盟、特別是中國相信「美國的確准備、且不可避免地要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請大家仔細體味這段描述。
●「埃及之亂」很可能擴展至「巴基斯坦之亂」、特別是「印度之亂」
給我郵箱吧,太長,刪減了許多
C. 伊朗和印度的關系怎麼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國家之間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衡的利益
1、在可預見未來里伊朗是必須(只能)依靠中國和俄羅斯抗衡美國和以色列來完成其中東生存和稱霸。沒有理由再利用印度況且是在得罪中國的前提下。
2、在美國「必然」拿下伊朗的前提下,印度雖有大國志向,怎耐其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沒什麼實力再為伊朗左右(得罪)美國的。
從以上兩點分析伊印之間的關系就是雙方各自「無所謂」的狀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1979年- ),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是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中東,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伊朗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2005年末,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石油合作協議,成為該國重要的石油貿易夥伴。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國境內)王子創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族等級制度問題較為嚴重。印度在軟體業出口方面表現突出,金融,研究,技術服務等行業也有快速發展。[1]2015年6月,印度與孟加拉國交換陸地邊界協議批准書。
D. 俄羅斯、伊朗強化合作,簽署400億交易,這意味著什麼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價值約400億美元的諒解備忘錄。伊朗共和國通訊社報道,這是伊朗有史以來簽署的最大的外國投資協議。由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監管委員會副主席在網上簽署儀式,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將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和土耳其領導人舉行峰會。俄羅斯和伊朗的合作逐步放棄使用美元。兩國的經貿額略微超過40億美元,雖然以美元計算的數額不正確,隨著在銀行和金融領域發展合作,會逐步放棄使用美元。
E. 2011中國伊朗貿易額
《伊通社》6月12日報道: 伊朗駐華大使邁赫迪薩法近日在中伊友好協會紀念中伊建交40周年的年會上說,兩國今年前三個月的貿易額已經達到100億美元。
如果兩國貿易合作高速發展的勢頭得以保存的話,毫無疑問兩國2011年貿易額必將達到400億美元。
F. 中國伊朗2013年進出口多少美元
2014年中國伊朗雙邊貿易額額500億
G. 2011時事點評200字
外媒稱:中國將投資130億美元幫伊朗建鐵路網
【綜合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說,伊朗國有的交通基建開發公司周一在公司網站上發表聲明說,中國已經與伊朗簽署了一份涉及資金總額高達130億美元的鐵路建設合同,中國將為伊朗建設總長度超過5000公里的鐵路。
伊朗交通與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公司的聲明中說,一個來自中國的代表團已經與德黑蘭簽署了建設合同,中國將投資130億美元幫助伊朗建設總長度達5300公里的鐵路網(合 3300英里)。這個鐵路網將把伊朗主要城市聯結起來並將與周邊國家銜接。
不過,聲明中並沒有透露這份合同簽署的具體時間,也沒有提及建設將從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伊朗商會網站上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和伊朗之間的雙邊貿易額已經達到3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石油貿易。此外,中國還經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伊朗展開貿易,涉及資金總額高達70億美元。
點評:
在我們看來,對「美國國家利益、美國資本利益、特別是直到今天仍然由美國資本所代表的西方資本利益」而言,它現在所使用的「顛覆、或者威脅顛覆某些重要國家」這一手段,本質上屬於戰略冒險,一旦中國應對沒有大的失誤(注,所謂沒有大的失誤,核心在於最大限度地維持中歐俄的戰略協調),那麼,即便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因中東大亂、或者亞歐海上運輸線大亂、全球生產資料全線暴漲而提前到來,但我們最終仍然相信:「人民幣實質性國際化」這只「陀螺」在「上述撕裂與對立」中從容起旋仍是指日可待!
電瓶有電稍微超過200字了,請自己刪減一下哦,O(∩_∩)O~
H. 伊朗的經濟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目前伊朗的經濟實力位居亞洲第七位。2010年伊朗的GDP(按照匯率計算)為3276億美元,人均4600美元。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 石油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裏海沿岸為暖濕農業區。經濟實力可以,人均GDP比我們高。但在聯合國的嚴厲制裁下,目前物價上漲,失業率高聳,經濟很困難。
I. 伊朗和韓國關系怎麼樣
伊朗和朝鮮有軍事貿易關系,也算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都是反美國家
而韓國與朝鮮是死對頭,韓國又與美國是軍事同盟,所以顯而易見,伊朗和韓國的關系是非常不好的
J. 中國一般從伊朗進口什麼
伊朗是中國第三大石油供應國 還進口一些礦產品、金屬產品、化工品和一定數量的農副產品等。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簡稱伊朗,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1937年7月8日,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簽訂《互不侵犯條約》。1979年4月1日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2月11日(1979)為國慶節。1971年8月16日同中國建交。1985年6月12日,伊朗發生大地震,死亡人數達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