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現任國王多少歲

伊朗現任國王多少歲

發布時間:2022-10-03 12:46:28

㈠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有幾歲了

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Ayatollah Sayyed Ali Khamenei) 1939年7月15日生於伊朗東部聖城馬什哈德,算起來現在應該是有72周歲,差4個月滿73周歲了。

㈡ 求世界上在位最長的前10位皇帝。

  1. 佩皮二世(Pepy II)埃及第六王朝法老(公元前2278年—公元前2184年在位),在位94年
    2.太祖王(47年-165年)又稱高宮,是高句麗第六世君主。在位93年
    3.索布扎二世(Sobhuza II,1899年7月22日—1982年8月21日)史瓦濟蘭獨立後第一任國王,在位83年
    4.長壽王(394年-491年)名高巨連或高璉,高句麗第二十代國王(413年至491年在位)。在位78年
    5.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在凡爾賽逝世)法國國王,他的執政期是從1643年至1715年。他也被稱為太陽王(Roi Soleil)。在位72年
    6.約翰二世(1840年10月5日-1929年2月11日),列支敦斯登大公,1858年至1929年在位。在位71年
    7.沙普爾二世 Shapur II(309年—379年)伊朗薩珊王朝國王(309年—379年在位)。在位70年
    8.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奧匈的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在位68年
    9.趙佗(?-前137年),秦朝將領,南越國創建者。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位67年
    10.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前1314年—前1237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304年—前1237年在位),在位66年。

    中國的

    1、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稱康熙皇帝。,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2、清高宗乾隆(純)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愛新覺羅氏,諱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卒於嘉慶四年。於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禪位於十五子顒琰,自己成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祖父康熙。壽命最長的皇帝。
    3、漢武帝(前156年—前87年),名劉徹,小名彘,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七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
    4、西夏仁宗名曰李仁孝(1124年-1193年),夏崇宗長子,母為漢人,不知名;於1139年即位,時年十六歲。
    5、西夏崇宗名日李乾順(1084年—1139年),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年—1139年在位),在位長達54年。
    6、遼聖宗耶律隆緒(971年—1031年),遼國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是遼國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49年。
    7、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年號萬曆,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死,十歲的朱翊鈞登基做皇帝,是為明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8、蕭衍,梁武帝。(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武進縣西北),出生在秣陵(今南京)。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南齊皇帝「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他提倡尊儒崇佛,並曾多次捨身出家。後來因"侯景之亂",宮城被圍困,餓死於台城,葬於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
    9、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1101年),遼國第八位皇帝(1055年—1101年在位),在位長達47年。
    10、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1521年-1567年),明朝第11位皇帝,年號嘉靖,明憲宗孫,父興獻王。

㈢ 求波斯歷代皇帝即位表(全)

一、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1、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約前559年 –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

2、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3、高墨達,據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4、大流士一世,高墨達的連襟、阿爾沙米斯之孫,海斯塔斯皮斯之子,前521年–前486年在位。

5、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6、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7、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

8、塞基狄亞努斯,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9、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10、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11、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12、阿爾塞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13、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 前336年–前330年在位。

二、塞琉古帝國(公元前312年-公元63年)

1、塞琉古一世,總督:前311年-前305年;國王:前305年-前281年。

2、安條克一世,前291年起與父共治;單獨統治:前281年-前261年。

3、安條克二世,前261年-前246年。

4、塞琉古二世,前246年-前225年。

5、塞琉古三世,前225年-前223年。

6、安條克三世,前223年-前187年。

7、塞琉古四世,前187年-前175年。

8、安條克四世,前175年-前164年。

9、安條克五世,前164年-前162年。

10、德米特里一世,前161年-前150年。

11、亞歷山大一世,前154年-前145年。

12、德米特里二世,前145年-前138年。

13、安條克六世,前145年-約前140年。

14、戴奧多特斯,約前140年-前138年。

15、安條克七世,前138年-前129年。

16、德米特里二世,復位,前129年-前126年。

17、亞歷山大二世,前129年-前123年。

18、克利奧帕特拉·特阿,前126年-前123年。

19、塞琉古五世,前126年/前125年。

20、安條克八世,前125年-前96年。

21、安條克九世,前114年-前96年。

22、塞琉古六世,前96年-前95年。

23、安條克十世,前95年-前92年或前83年。

24、德米特里三世,前95年-前87年。

25、安條克十一世,前95年-前92年。

26、腓力一世,前95年-前84年或前83年。

27、安條克十二世·狄昂尼索斯,前87年-前84年。

28、提格蘭二世,前83年-前69年,亞美尼亞國王,征服了敘利亞。

29、安條克十三世,前69年-前64年。

30、腓力二世,前65年-前63年。

31、塞琉古七世,前70年-前67年。

三、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1、阿爾沙克一世,前247年─前211年。

2、梯里達底一世,前246年─前211年。

3、阿爾沙克二世,前211年─前191年。

4、弗里阿帕提烏斯,前191年─前176年。

5、弗拉特斯一世,前176年─前171年。

6、米特里達梯一世,前171年─前138年。

7、弗拉特斯二世,前138年─前128年。

8、阿爾達班一世,前128年─前124年。

9、米特里達梯二世,前124年─前87年。

10、戈塔爾澤斯一世,前91年─前78年。

11、奧羅德斯一世,前78年─前77年。

12、薩納特魯斯,前77年─前70年。

13、弗拉特斯三世,前70年─前58年。

14、米特里達梯三世,前58年─前57年。

15、奧羅德斯二世,前57年─前37年。

16、帕科羅斯一世,前39年─前37年。

17、弗拉特斯四世,前37年─前30年。

18、梯里達底二世,前30年─前29年。

19、弗拉特斯四世,前29年─前28年。

20、梯里達底二世,前28年─前26年。

21、弗拉特斯四世,前26年─前2年。

22、弗拉特斯五世,前2年─4年。

23、穆薩,前2年─4年。

24、奧羅德斯三世,4年─7年。

25、沃諾奈斯一世,7年─11年。

26、阿爾達班二世,11年─35年。

27、梯里達底三世,35年─36年。

28、阿爾達班二世,36年─38年。

29、瓦爾達內斯一世,38年─47年。

30、戈塔爾澤斯二世,38年─51年。

31、沃洛加西斯一世,51年─78年。

32、瓦爾達內斯二世,55年─58年。

33、沃洛加西斯二世,78年─80年。

34、帕科羅斯二世,78年─79年。

35、阿爾達班三世,79年─90年。

36、帕科羅斯二世,90年─105年。

37、沃洛加西斯三世,105年─147年。

38、奧斯羅埃斯一世,109年─129年。

39、帕爾塔馬斯帕提斯,116年。

40、米特里達梯四世,128年─140年。

41、名字失傳的國王,140年。

42、沃洛加西斯四世,147年─192年。

43、沃洛加西斯五世,191年─208年。

44、沃洛加西斯六世,208年─228年。

45、阿爾達班四世,213年─226年。

四、薩珊波斯,波斯第二帝國,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

1、阿爾達希爾一世,224年─240年。

2、沙普爾一世,240年─272年。

3、霍爾木茲一世,272年─273年。

4、巴赫拉姆一世,273年─276年。

5、巴赫拉姆二世,276年─293年。

6、巴赫拉姆三世,293年。

7、納塞赫或泥涅師,293年─302年。

8、霍爾木茲二世,302年─309年。

9、沙普爾二世,309年─379年。

10、阿爾達希爾二世,379年─383年。

11、沙普爾三世,383年─388年。

12、巴赫拉姆四世,388年─399年。

13、伊嗣俟一世,399年─420年。

14、巴赫拉姆五世,420年─438年。

15、伊嗣俟二世,438年─457年。

16、霍爾木茲三世,457年─459年。

17、卑路斯一世,457年─484年。

18、巴拉什,484年─488年。

19、卡瓦德一世,488年─531年。

20、扎馬斯普,496年─498年。

21、庫思老一世,531年─579年。

22、霍爾木茲四世,579年─590年。

23、庫思老二世,590年─628年。

24、巴赫拉姆·楚賓,590年─591年。

25、霍爾木茲五世,593年。

26、卡瓦德二世,628年。

27、普蘭杜赫特,629年。

28、阿爾達希爾三世,628年─630年。

29、卑路斯二世,630年─631年。

30、霍爾木茲六世(或五世),631年─632年。

31、阿扎爾米杜赫特,633年—634年。

32、伊嗣俟三世,634年─651年。

五、伊朗薩非王朝(1501—1736年),波斯第三帝國,由波斯人建立統治伊朗的王朝。

1、伊斯邁爾一世,1501年─1524年。

2、塔赫瑪斯普一世,1524年─1576年。

3、伊斯邁爾二世,1576年─1577年。

4、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577年─1587年。

5、阿巴斯一世(大帝),1587年─1629年。

6、薩非,1629年─1642年。

7、阿巴斯二世,1642年─1666年。

8、蘇萊曼一世,1666年─1694年。

9、海珊,1694年─1722年。

10、塔赫瑪斯普二世,1722年─1732年。

11、阿巴斯三世,1732年─1735年。

六、愷加王朝,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1、法塔赫·阿里沙(1797~1834在位);

2、穆罕默德·沙(1834~1848在位);

3、納賽爾丁·沙(1848~1896在位);

4、穆扎法爾丁·沙(1896~1907在位);

5、穆罕默德·阿里·沙(1907~1909在位);

6、艾哈邁德·沙(1909~1925在位);

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國名在國際上更為伊朗。

(3)伊朗現任國王多少歲擴展閱讀:

波斯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

㈣ 伊朗伊斯梅爾

伊斯梅爾〕即伊斯梅爾一世。也被翻譯成伊斯邁爾一世,為波斯索非(Sophy)王朝的創建者。

伊斯邁爾一世,英文名 Isma'il I(1487年7月17日—1524年5月23日),伊朗薩非王朝的創立者、沙阿(1502年—1524年在位)。

伊斯邁爾一世建立國家的主要支柱是突厥游牧部落。他大約於1500年—1501年在基齊爾巴希人的武力幫助下,在亞塞拜然起兵反對土庫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1502年伊斯邁爾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於此,自立為沙阿。從此開始了薩非王朝在伊朗的統治(1502年—1736年)。
伊斯邁爾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於武力統一伊朗和向外拓展疆土。1503年—1508年經廣泛戰爭幾乎征服整個波斯、亞美尼亞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邁爾一世與另一位中亞征服者,烏茲別克汗國汗昔班尼激戰於呼羅珊,獲勝(昔班尼於是役陣亡)。伊斯邁爾一世向西推進的行為終於導致他與奧斯曼帝國的沖突。1514年在查爾迪蘭戰役中,伊斯邁爾一世被奧斯曼帝國蘇丹塞里姆一世擊敗。對土耳其軍事力量的共同擔心使他向一些歐洲國家伸出橄欖枝(包括威尼斯、西班牙和匈牙利)。
伊斯邁爾一世的對內政策主要是,宣布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並自任什葉派的領袖。他還是一位有學問、有教養的人,能夠寫詩。

http://ke..com/view/427589.htm

㈤ 世界歷史上有誰稱得上大帝的

世界歷史上有誰稱得上大帝的
1.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
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
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花了八年時間征服了高盧全境(大約是現在的法國),著有《高盧戰記》,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
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
制定了《儒略歷》。
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
愷撒身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
2.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查理曼帝國創建者。
查理曼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建立者矮子丕平之子,在他執政的46年間(768一814年),力精圖治,使法蘭克王國達於鼎盛。
查理曼768年繼位後,為了取得在民眾中影響日增的教會支持,他首先與教皇結盟,強化了統治力量。
同時,多年對外推行擴張政策,先後發動過50多次戰爭,重要的戰役和取得的成果有:774年征服倫巴德王國,772—804年多次進攻薩克森人,使其皈依基督教並奪取易北河流域廣大土地,787和801年兩次出兵西班牙,奪得尼布羅河以北土地,建立西班牙邊區,787年佔領巴伐利亞,796年征服多瑙河中游的潘諾尼亞。
9世紀時,查理曼帝國的版圖東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瀕北海,南臨地中海,佔有西歐大陸的絕大部分土地,幾乎相當於古代西羅馬帝國版圖。
800年聖誕節,教皇利奧三世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查理加冕並塗聖油,稱查理曼即查理大帝,亦即「偉大的羅馬人的皇帝」。
此舉意義重大,這意味著查理已不再單純是征服者日耳曼蠻族國家的國王而是日耳曼一羅馬人的皇帝,並且是上帝認定的羅馬皇帝的合法繼承人;查理曼的使命已不再單純是管理日耳曼國家而是管理包括宗教事務在內的整個西歐基督教世界。
因此,查理曼帝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遠隔重洋的蘇格蘭和東方的非基督教國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曼帝國建立了邦交關系,甚至東羅馬帝國也承認查理曼的皇帝地位。
查理稱帝後,極力強化中央集權統治。
為了加強對龐大國家的有效統治,查理任用貴族和主教進行統治,同時,繼續推行采邑分封制度。
帝國境內的所有官員和主教(包括修道院長),一般都要從皇帝那裡領受采邑即封土,成為皇帝的封臣,同時,作為接受采邑的條件,他們都要向皇帝宣誓效忠。
帝國的中央政權除由皇帝親信組成的樞密會議外,還有貴族大會,每年召開一至二次貴族大會,討論中央重大決策。
為了管理地主,中央經常派遣巡按使監督地方。
地方設若干伯爵區,皇帝任命伯爵或主教進行統治,伯爵擁有行政、司法、稅收和軍事等大權。
形成以國王為首的伯爵、主教等教俗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構成一系列的封建等級制度,為後來西歐封建社會所承襲。
後來,這些伯爵和主教逐漸成為地方割據勢力。
查理曼帝國生產組織基本形式是封建庄園。
國王及其臣下,教俗封建貴族都有許多庄園分布全國各地。
庄園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單位,一切生產主要為領主及其服役人等提供生活資料,其次也為生產者提供有限的生產與生活資料。
在庄園里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者大都是農奴或依附農民。
庄園的土地一般分為兩部分:最好的土地為領主的自營地,另一部分是農民的份地。
領主自營地由服役的農民耕作,每周通常服役2~3天,最多4天,收獲全部歸領主所有。
服役農民除為領主無償耕作外,還要負擔砍柴、築路、修宅、運輸等各種雜役。
此外,農民還必須向領主交納各種實物和名目繁多的其他費用。
教會的什一稅也是農民的沉重負擔。
由於教俗封建主的殘酷剝削,農民的處境極為困苦,因此經常爆發農民起義。
查理曼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不僅文治武功顯赫,而且也注意發展文化教育事業。
他興辦學校,聘請知名學者講學。
搜集和抄寫古代拉丁文和希臘文的手稿,抄寫的文字是用所謂加洛林小草書體,這是一種清秀優美的拉丁字母,後來稍加修改一直使用至今。
修道院設立圖書館,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臘羅馬作家的作品。
查理曼還邀請歐洲最好的建築師、雕刻家和畫家,為帝國修建修道院和教堂。
查理曼的文化教育政策對於恢復古典文明和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在位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被後世譽為「加洛林文藝復興」。
世俗政權與教會的結合是查理曼政權的重要特徵。
加強與教會的結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查理曼以教會保護人的姿態,極力維護和提高羅馬教會的權益。
他每征服一地都強化基督教勢力,如征服薩克森人後強迫他們皈依基督教。
不僅重用主教、修道院長,分封他們土地,讓他們參與國家政要,還極力維護羅馬教皇的統治地位。
795年教皇立奧三世以陰謀手段登上教皇寶座,遭到羅馬一些大貴族的反對。
立奧派使者赴法蘭克王國向查理曼求救,並把彼得大殿的鑰匙和羅馬城的旗幟呈獻查理,以示臣服與忠誠,得到查理的支持,從而保住了地位。
799年4月,立奧三世又被羅馬貴族廢黜,隻身逃離羅馬。
800年,查理曼把立奧三世救出,並親自送回羅馬,扶其復位。
因此這一年聖誕節,感恩圖報的立奧三世為查理加冕,授予他「偉大的羅馬人皇帝」稱號。
自此,法蘭克王國遂成為查理曼帝國。
查理曼的統治為歐洲新興的封建制度的創立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來的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但是由於當時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帝國內部缺乏經濟文化聯系,基礎很不牢固;所以,雖然查理曼實行采邑分封的願意是為了加強集權統治,其結果卻導致封建割據。
因此,查理曼死後不久,帝國分裂。
843年,查理的三個孫子簽訂《凡爾登條約》,瓜分了帝國,在此基礎上形成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3.彼得大帝,於1672年6月9日生於莫斯科,1725年2月8日去世。
他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婭·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
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
因為米哈伊洛維奇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
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
姐姐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退位。
彼得地位才真正穩固。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205cm,也是世界最高的皇帝。
精力充沛,瀟灑歡快。
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
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
他是一位傑出的帝王,與中國的康熙帝同時。
【康熙生於1654年卒年:1722年,比彼得大18歲】彼得結過兩次婚。
他17歲時與歐多克亞結婚,他倆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
他26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
1712年他與她離婚並同另一位女子結婚。
他第二個妻子葉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在大北方戰爭中被俄國俘虜才到了俄國)。
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阿歷克謝,終日不學無術,但是父子倆的關系也相當惡化,他曾出逃外國。
1718年阿歷克謝因反對彼得和通敵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終於死在獄中。
彼得大帝精力充沛,熱心俄羅斯國家的福祉,也為俄羅斯的發展付出一生。
於1725年初在聖彼得堡死去,終年52歲(康熙69歲)。
他的繼位人是他的女兒葉卡捷琳娜一世。
4.以上三個是公認的,其大帝稱號也取代其名字或尊號,以下是歷史記載的一些中國歷史上一般沒有被尊為大帝的,以下稱是代年來才有尊稱,除了三國時期的孫吳政權的孫權也稱大帝外。
僅供參考:
祖龍大帝,即秦始皇趙政
漢高大帝,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漢文大帝,漢太宗文皇帝劉恆
漢武大帝,即漢世宗劉徹
漢宣大帝,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光武大帝,即漢世祖劉秀
魏武大帝,即魏太祖曹操
東吳大帝,即吳太祖孫權
隋文大帝,即隋高祖楊堅
隋煬大帝(最具爭議),即隋世祖楊廣
貞觀大帝,即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大帝,宋太祖趙匡胤
洪武大帝,即明太祖朱元璋
永樂大帝,即明成祖朱棣
宣德大帝,即明宣宗朱瞻基
一、亞洲區
蒙古(包括突厥化的帖木爾帝國,即察合台汗國的後繼王朝)
成吉思大帝——蒙古大汗,建立汗國的君主
窩闊台大帝——蒙古大汗,擴張汗國的君主
忽必烈大帝——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建立帝國的君主
帖木爾大帝——帖木爾王朝埃米爾,建立了第二蒙古帝國的突厥化蒙古人(中亞人仍認為其為蒙古帝國,而不是歐洲人認為的突厥化帝國)
滿洲
康熙大帝——滿洲鼎盛時期的皇帝
乾隆大帝——滿洲另一位皇帝
滿洲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雍正均有人稱為大帝
日本
明治大帝——又稱睦仁大帝,日本皇國天皇,把日本真正帶入帝國行列的君主
印度
阿輸迦大帝——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奠定佛教地位的君主
穆罕默德大帝——圖格拉王朝蘇丹,德里蘇丹國鼎盛時期的君主
巴布爾大帝——莫卧爾王朝皇帝,,或稱莫卧兒大帝,建立王朝的君主
阿克巴大帝——莫卧爾王朝皇帝,鼎盛時期的君主
暹羅
蘭甘亨大帝——素可泰王朝國王,創造了泰文字的君主
納梨萱大帝——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國王,抵禦了緬甸的入侵,鼎盛時期的君主
達信大帝——吞武里王朝國王鄭信,或稱吞武里大帝,建立王朝的君主
拉瑪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一世,建立王朝的君主
馬古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四世,改革的君主
朱拉隆功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五世,在殖民者的入侵下仍保證主權獨立的君主
普密蓬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九世,現任國王,1987年被民間尊為大帝
波斯
居魯士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居魯士二世,建立王朝的君主
大流士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大流士一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薛西斯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薛西斯一世,出征希臘的失敗者,但在伊朗歷史中是抵抗希臘入侵的英雄
霍斯魯大帝——薩珊王朝國王庫思老一世,使王朝走向封建社會的君主
阿拔斯大帝——薩菲王朝國王阿拔斯一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巴比倫

漢謨拉比大帝——巴比倫第一王朝(漢謨拉比王朝)國王,成就同名法典的君主
塞琉西
安條克大帝——塞琉西國王安條克三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亞美尼亞

提格蘭大帝——大亞美尼亞王國阿爾塔克西王朝國王提格蘭二世,奪取又丟失塞琉古的君主
阿拉伯
歐麥爾大帝——四大哈里發時期哈里發,擴張的君主
薩拉丁大帝——阿尤布王朝蘇丹,打敗十字軍的君主
土爾其
蘇萊曼大帝——奧斯曼王朝蘇丹蘇萊曼一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本都
米特拉達梯大帝——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控制了希臘與羅馬PK的君主
阿曼
賽義德大帝——賽義德王朝(馬斯喀特蘇丹國)賽義德·本·蘇爾坦,小國混出來的大帝
二、歐洲區
羅馬
龐培大帝——羅馬共和國執政,一個沒有機會掌控大局的失敗者
凱撒大帝——羅馬共和國終身執政,一個沒有稱帝的君主
奧古斯都大帝——儒略·克勞狄王朝皇帝屋大維,建立西方第一相真正帝國的君主
圖拉真大帝——安敦尼王朝皇帝,擴張的君主
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王朝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恢復帝國榮光的君主
狄奧多西大帝——狄奧多西王朝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帝國後一個統一的君主,他的兩個兒子徹底把帝國分裂成兩個
拜占庭
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一個幾乎恢復羅馬帝國舊域的君主

羅馬·凱撒大帝
巴齊爾大帝——馬其頓王朝皇帝巴齊爾一世,東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君主
神聖羅馬帝國(包括開創者的查理曼帝國)
查理大帝——加洛林王朝皇帝,在西歐又建立了一個帝國的君主
奧託大帝——薩克森王朝皇帝,奪回百餘年來諸侯爭奪的皇冠,恢復帝國的君主
巴巴羅薩大帝——霍亨施陶芬王朝皇帝腓特烈一世,一個希望恢復帝國榮光的失敗者
法蘭西
於格大帝——卡佩王朝共治國王於格二世,一個莫名其妙的大帝,估計是翻譯出了問題,因為共治時死亡,一般不算入國王之列
亨利大帝——波旁王朝國王亨利四世,王朝建立者,建立法國復興基礎的君主
路易大帝——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被稱為「太陽王」,擁有龐大殖民地的君主
拿破崙大帝——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幾乎統一歐洲的君主
普魯士
腓特烈大帝——霍亨索倫王朝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奠定普魯士強大基礎的君主
威廉大帝——霍亨索倫王朝皇帝,建立第二帝國的君主
西班牙
阿方索大帝——萊昂國王阿方索三世,擴張的君主
桑喬大帝——納瓦拉國王、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拉貢伯爵,初次統一西班牙的君主,獲「西班牙之王」稱號
費爾南德大帝——萊昂-卡斯蒂利亞國王費爾南德一世,早期鼎盛時期的君主,曾自稱皇帝
英國
阿爾弗雷德大帝——威克塞斯國王,打敗了維京人,保衛了人民的君主
威廉大帝——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號稱「征服者」,奪取了英格蘭王位的諾曼君主
葡萄牙
若昂大帝——阿維什王朝國王若昂一世,王朝開創者,開辟了大航海的君主
俄羅斯
伊凡大帝——留里克王朝大公/沙皇伊凡四世,第一個稱沙皇的俄國君主,俄國強大的開始
彼得大帝——羅曼諾夫王朝沙皇/皇帝彼得一世,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君主
葉卡捷琳娜大帝——羅曼諾夫王朝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擴張的君主
保加利亞
西蒙大帝——第一保加利亞王國沙皇西蒙一世,被拜占庭承認為皇帝的君主
匈族
阿提拉大帝——匈族汗,被稱為「上帝之鞭」,是歐洲進入黑暗時代的策動人
維京
克努特大帝——一個兼任英格蘭、丹麥、挪威三國的國王,其統治區被稱尊為「北海帝國」,維京人最後的龐大君合國
哥特
狄奧多里克大帝——東哥特王國國王、西哥特王國攝政,創建王國的君主
希臘(含馬其頓)
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後世尊為帝國,開創廣袤的領地的君主
瑞典
古斯塔夫大帝——瓦薩王朝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向中歐進軍的君主
匈牙利
貝拉大帝——阿爾帕德王朝國王貝拉四世,被蒙古蹂躪後復國的君主
拉約什大帝——安茹王朝國王拉約什一世、波蘭安茹王朝國王路德維克一世,擴張的君主
波蘭
波列斯瓦夫大帝——皮雅斯特王朝大公/國王波列斯瓦夫一世,被教皇加冕為國王的君主
卡西米爾大帝——皮雅斯特王朝國王卡西米爾三世,又一個憑著不算什麼的功勞混入大帝行列的
立陶宛
維陶塔斯大帝——立陶宛公國大公,接受基督教的君主
教皇國(大教皇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大帝)
大利奧——大教皇利奧一世,讓阿提拉退出羅馬的教宗
大格里高利——大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教皇國的真正建立者
大尼各老——大教皇尼各老一世,使加洛林王朝退出羅馬的教皇
大約翰·保羅——大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剛掛沒幾年的前任教皇,大概是因為馬屁而而獲得大的稱號
三、非洲區
埃及
拉美西斯大帝——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一個自吹自擂而成功混成大帝的人物
迦太基
漢諾大帝——航海士,在摩洛哥建立殖民點的航海士
漢尼拔大帝——將軍,遠征羅馬,被西方尊為戰略之父的將領
桑海
阿里大帝——索尼王朝索尼,桑海帝國奠基者的君主
阿斯基亞大帝——阿斯基亞王朝阿斯基亞,擴張的君主
四、美洲和大洋州
瑪雅
巴加爾大帝——帕倫克城邦酋長巴加爾二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夏威夷
卡美哈梅哈大帝——卡美哈梅哈王朝(卡米哈爾哈王朝)國王卡美哈梅哈一世,創建王國的君主

㈥ 各國末代皇帝一覽表

中國 愛新覺羅溥儀皇帝
匈牙利 拉科克捷爾吉一世大公爵,17世紀中期
巴西 彼德羅二世皇帝
俄羅斯 尼古拉二世皇帝,被蘇共並其家族在一小木屋中燒死
德國 威廉二世皇帝,晚年郁悶地死於荷蘭
烏克蘭 弗拉基米爾二世若諾馬林皇帝,12世紀初基輔最後治理者
伊拉克 費薩爾二世國王,20歲既死
羅馬尼亞 米哈伊二世國王
利比亞 伊德里斯二世皇帝
衣索比亞 Asfa Wossen女皇: 12 September 1974 起-終
法國 拿破倫三世皇帝,被德皇俘
伊朗 巴列維三世皇帝
土耳其 阿朴度拉邁吉德三世皇帝
義大利 維克多愛馬虞爾三世皇帝
波蘭 奧古斯特三世皇帝,國被瓜分
塞普勒斯 詹母斯三世國王,被威尼斯共和國佔領
捷克 弗雷德里克五世國王,胡司戰爭中捷克人民自己推選的國王
馬其頓 里奧六世皇帝 ,拜占廷馬其頓王朝的 (886年 - 912年)
墨西哥 馬克西米利安皇帝
秘魯 阿塔瓦爾帕皇帝,被西班亞人絞死
印度 佔西女皇
奧地利 卡爾皇帝
越南 保大皇帝,死於法國南方
緬甸 錫視皇帝,被英國囚於孟買拉德乃奇島並死與那
土庫曼 納迪爾大帝,18世紀初統一全西亞者
塔吉克 阿古柏國王,浩汗王
以色列 何西亞和希西加,前六世紀
埃及 法魯克皇帝
阿富汗 查西爾國王
塞爾維亞 彼得國王
克羅埃西亞 ZIWONIMIA王
摩爾多瓦 尼古拉馬弗羅科爾達德國王,18世紀初
保加利亞 博里斯國王
孟加拉 西拉吉國王,18世紀中後期
馬來西亞 瓦思,艾哈邁德國王
馬爾他末代團長 雷姆佩施,19世紀初期
朝鮮 純宗皇帝Sunjong (Yeonghui) (1907-1919)
蒙古 吉布尊丹巴活佛
希臘 康斯坦丁二世國王
中非 博卡薩皇帝
葡萄牙 曼努埃爾國王

㈦ 史上年齡最小的國王是誰,在娘胎里就繼承了王位

這個國王就是沙普爾二世。在沙普爾二世順利長大之後,對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讓伊朗的整體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不僅如此,當時他在朝中大臣的幫助之下把伊朗當時被外族侵佔的土地有一部分都收回來了。由於當時整個伊朗是比較團結的,所以這些大臣出的點子也是非常好的。在沙普爾二世的努力之下,成功收復了不少曾經被其他民族佔領的土地。不僅如此,當時他還讓整個國家的經濟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㈧ 伊朗的歷屆總統是誰

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 Akbar Hashimi Rafsanjani ,1934~2017 )伊朗政治家,現任伊朗專家會議主席,曾兩度當選伊朗總統。

2017年1月8日,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當天在德黑蘭去世。

中文名: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

外文名:Akbar Hashimi Rafsanjani

國籍:伊朗

民族:波斯族

出生地:克爾曼省

出生日期:1934年

逝世日期:2017年01月08日

職業:前總統

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

人物生平:

1934年,拉夫桑賈尼生於伊朗中部克爾曼省拉夫桑江市的一個小康農家。

14歲進入庫姆神學院學習,後獲什葉派宗教神職人員頭銜。1957年創辦什葉派神學刊物。

1956年後,20多歲的拉夫桑賈尼開始追隨霍梅尼從事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政治活動,多次被捕入獄,1975年被判三年徒刑。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當選為伊斯蘭革命委員會成員,負責外交和國防事務。同年二月,與現任領袖哈梅內伊等人共同創建伊斯蘭共和黨,並成為該黨主要領導人之一。

1980年7月當選為議會議長。

1981 年10月兼任霍梅尼最高防務委員會的代表和德黑蘭星期五聚禮會領拜人。1983年7月當選伊朗負責選拔霍梅尼接班人的專家會議副主席。

1984年和1988年連任議會議長,後任伊朗武裝部隊代總司令。1989年7月當選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第五任總統。

1993年6月再次當選為總統。

1997年卸任後,拉夫桑賈尼並未退出政界,即擔任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2005年再度競選伊朗總統,但是失敗。

2007年9月4日伊朗專家會議主席。

2017年1月8日,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當天在德黑蘭去世。

人物評價

拉夫桑賈尼被形容為溫和派及「務實保守派」,他支持國內自由市場的地位,贊成國有產業私有化,又在國際上保持溫和形象,避免與美國及西方沖突。

㈨ 有哪些國家的國防是由國王負責的

1.汶萊

位於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北部,瀕臨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被其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

在50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石油資源相當豐富,其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位居東南亞第2位。

國家元首及軍隊最高統帥稱蘇丹,同時為宗教領袖,擁有全部最高行政權力和頒行法律之權力。設有宗教委員會、繼承與冊封委員會、樞密院、立法院和內閣部長會議等,它們都是圍繞在蘇丹周圍的協助理政機構。

現任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1967年10月5日登基。1984年1月1日,汶萊掙脫英國「保護」後,博爾基亞掌握了全部國家權力。

2.科威特

直面波斯灣,國土面積雖只有1.78萬平方公里,但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的10%,居全球第四位。

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稱埃米爾,由薩巴赫家族世襲產生。

立法機構為國民議會,議會通過的法案需經埃米爾批准方能生效,並且艾埃米爾有權解散議會和推遲其會期。

現任埃米爾(第15任)為薩巴赫·艾哈邁德·賈比爾·薩巴赫,2006年1月29日登基,時年77歲。是科威特第10任埃米爾艾哈邁德一世第4子,第13任埃米爾賈比爾三世異母弟,對華友好。

3.約旦

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淡水資源奇缺,石油資源亦不豐富,主要經濟支柱及外匯來源是為旅遊業,其中可漂浮於上的死海最為出名

國王為國家元首和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在哈希姆家族中世襲產生。

立法機構為國民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議員全數由國王任命,無一遺漏。除此之外,國王之權力還包括:審批和頒布法律;任命首相;批准、解散議會和無限期推遲議會選舉等。

現任國王阿卜杜拉二世,1999年2月7日登基,為已故國王海珊·伊本·塔拉勒之子。

4.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是中東地區舉足輕重的阿拉伯國家,擁有麥加和麥地那兩處伊斯蘭教聖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儲量。

㈩ 世界自古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二十位帝王.(包括奴隸國家的國王,封建國家的皇帝,現在的總統等等,)

世界上頭十位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佩皮二世(Pepy II)(前2284年-前2184年)在位94年
埃及第六王朝法老(公元前2278年—公元前2184年在位),奈姆蒂姆薩夫一世的異母第。據記載其在位長達94年。佩皮二世執政時期,埃及古王國時代已接近結束,王權日益削弱,各諾姆(州)的獨立性逐漸增強。佩皮二世原被認為是佩皮一世之子,但根據現代的考古結果,他更可能是佩皮一世之孫。

太祖王(47年-165年)在位93年

又稱高宮,是高句麗第六世君主,為琉璃王少子再思之子,慕本王為侍從杜魯刺殺後,被迎立為王。公元53年-146年在位。

太祖王在位時期是高句麗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他除了將高句麗分散的各部實行統一以外,還與東漢政權進行過多次軍事較量,屢犯遼東,顯示了高句麗逐漸強大的軍事實力。146年太祖王傳位於次大王高遂成。

索布扎二世(Sobhuza II,1899年7月22日—1982年8月21日)在位83年

史瓦濟蘭獨立後第一任國王。

長壽王(394年-491年)在位78年

名高巨連或高璉,高句麗第二十代國王(413年至491年在位)。

長壽王在位時期是高句麗的全盛時期。427年,他將高句麗的都城遷至平壤,這標志著高句麗將其擴張的方向從中國遼河以東地區轉移至朝鮮半島。

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在凡爾賽逝世)在位72年

法國國王,他的執政期是從1643年至1715年。他也被稱為太陽王(Roi Soleil)。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他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是1640年出生的。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紅衣主教馬扎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政制的典型和榜樣。

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德·普萊西·李希留和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專制的、巴洛克式的專制王國。他發動戰爭、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的慶祝、資助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來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如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的幫助下他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增強了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力量。對他執政不利的事件有他與教皇之間的不和,他對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他執政期的後期法國國庫空虛瀕臨破產。

他一共執政72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約翰二世(1840年10月5日-1929年2月11日),列支敦斯登大公,1858年至1929年在位。在位71年

約翰二世1858年繼其父阿洛伊斯二世成為列支敦斯登大公,1866年出兵參與普奧戰爭,支持奧地利,但其部隊尚未投入戰場時,奧軍已於薩多瓦戰役中戰敗。約翰二世遂於1868年廢除軍隊,宣布列支敦斯登成為永久中立國。

約翰性格內向,終身未婚。1929年他去世後,其弟弗朗茨一世繼位。約翰二世是歐洲封建君主中在位時間第二長者,僅次於法國的路易十四。

沙普爾二世 Shapur II(309年—379年)在位70年

伊朗薩珊王朝國王(309年—379年在位)。他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

按傳說,沙普爾二世是霍爾米茲德二世的遺腹子。他還未出生時,貴族們在他的母親肚子上放上王冠,表示將忠於這位新君主。沙普爾二世的確不負眾望。他重振波斯的國勢軍威,採取一系列積極的內外政策,使波斯成為當時最具威權的國家。

沙普爾二世經多次戰爭收復了先輩喪失的波斯西部、東部邊境的許多地區。他與各自為政的王公們作戰,最終將他們臣服,並使之成為以後對外戰爭的盟友。他後來的對手主要是業已衰落的羅馬帝國。

337年,沙普爾二世以羅馬帝國抗議波斯對基督教的迫害為借口,向虛弱不堪的羅馬發動戰爭(337年—350年)。沙普爾二世對基督教的迫害確有其事,自339年起,這種迫害演變為在全國范圍內嚴禁基督教信仰。341年,沙普爾二世與亞美尼亞締結盟約,試圖使亞美尼亞成為他反對羅馬的幫手。346年率大軍征伐美索不達米亞。在348年於辛卡拉大敗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軍隊之後,沙普爾二世仍未能征服美索不達米亞,遂與羅馬議和。但他得以兼並了不少土地。351年,沙普爾二世再度與亞美尼亞簽訂反羅馬的盟約,然而亞美尼亞不久背約轉投羅馬懷抱。沙普爾二世醞釀與羅馬再次開戰。359年沙普爾二世進入敘利亞,他攻克了辛卡拉,並擊退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反攻。在節節取勝之時,新的羅馬皇帝背教者朱里安給他帶來了料想之外的壓力。朱里安不僅擊敗了波斯軍隊,還在363年反攻到泰西封。但沙普爾二世很快以一場大勝遏止了朱里安的勢頭,迫使他退回羅馬。朱里安在撤退途中陣亡。沙普爾二世以勝利者的身份再次與羅馬實現和平,此時他已經建立起薩珊王朝在亞洲的霸權,並且獨佔了亞美尼亞。他與羅馬進行的最後一次戰爭是在371年至376年。

沙普爾二世在位時建立了許多城市,其中包括埃朗—赫瓦雷—沙普爾,這座城市是在被他摧毀的蘇薩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奧匈的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在為68年

弗朗茨·約瑟夫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之長孫,也是弗蘭茨·卡爾大公與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亞王國蘇菲公主的長子。1848年,其伯父、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宣布遜位,其父弗蘭茨·卡爾宣布放棄皇位繼承權,於是18歲弗朗茨·約瑟夫繼位為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倫巴第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稱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1854年與姨表妹伊麗莎白郡主(小名茜茜)結婚,茜茜的父母是巴伐利亞的邁斯米利安公爵和露多維卡公主。這位伊麗莎白郡主便是羅密·施奈德與卡爾海因茨伯姆合演電影《茜茜公主》中的Sissi公主

1867年6月8日他與匈牙利貴族達成和解,加冕為匈牙利國王,戴上聖斯蒂芬王冠,建立了奧匈帝國。二弟馬克西米連大公兼墨西哥皇帝在6月19日被當地革命黨槍斃,沒留下任何子女。

1889年其子奧地利皇儲魯道夫在梅耶林神秘死亡,於是立三弟的長子弗朗茨·斐迪南為新皇儲。

1914年,其侄奧地利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與庶妻霍恩貝格女公爵蘇菲在波黑首府薩拉熱窩遇刺。奧匈以「薩拉熱窩事件」為由對塞爾維亞宣戰,隨後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捲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6年,86歲高齡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駕崩,弗朗茨·斐迪南的侄兒卡爾即位為奧匈帝國皇帝。

趙佗(?-前137年),秦朝將領,南越國創建者。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位67年

閱讀全文

與伊朗現任國王多少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德國回中國需多久 瀏覽:847
義大利居留的居留號碼是哪個 瀏覽:15
為什麼在印度開飛機危險 瀏覽:804
如果英國遷都紐約會怎麼樣 瀏覽:655
越南的電線插座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232
印度為什麼參加中俄伊朗軍演 瀏覽:549
英國一個芒果多少錢 瀏覽:980
越南有多少位將軍 瀏覽:434
英國一億英鎊怎麼轉到中國 瀏覽:410
在伊朗靠什麼賺錢 瀏覽:603
在印尼怎麼招聘當地人 瀏覽:262
越南產的泡菜哪個牌子好 瀏覽:62
印尼6011是哪裡 瀏覽:927
英國私人部隊有多少 瀏覽:226
印度十大特產有哪些 瀏覽:921
印度為什麼用豬頭 瀏覽:421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越南妹 瀏覽:974
中國酒魂如何發掘 瀏覽:20
伊朗足球賽為什麼沒有女人觀戰 瀏覽:29
非洲和印度哪個生活水平高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