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穆斯林國家有哪些
穆斯林國家有:
1、伊拉克:該國穆斯林占人口的95%,其中什葉派佔54%、遜尼派佔41%。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北部庫爾德地區的官方語言是庫爾德語,東部地區有些居民講波斯語。
2、約旦:是伊斯蘭國家,伊斯蘭教是國教,其人口的95%是穆斯林。因此約旦的風俗習慣便帶上了濃重的伊斯蘭色彩。城市、鄉村到處可見清真寺高高的宣禮塔。
3、利比亞:伊斯蘭教是國教,95%的居民是穆斯林,絕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佔97.2%。信奉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忌飲酒,忌吸毒。
4、科索沃: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特別在農村,有許多虔誠的穆斯林。
5、阿富汗:國內普遍信仰伊斯蘭教,穆斯林約佔99%,其中遜尼派佔80%,什葉派佔19%。所有伊斯蘭教禁忌適用於阿富汗。
(1)伊朗主麻日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宗教的人,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
2、內心沒有信仰真主,行為上也從未順從過真主,即使出生在穆斯林家庭,也仍然不是一個穆斯林,相反,只要內心信仰真主,那麼,即刻就能成為一個穆斯林。
3、現代阿拉伯學者認為,在伊斯蘭教國家,穆斯林即穆斯林民族;非伊斯蘭國家的穆斯林被稱為「穆斯林少數」。
② 以色列和伊朗的歷史過結到底是怎麼樣的
其實曾經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還不錯,只是在伊斯蘭革命後,兩國關系才開始惡化,我找了一段資料,你自己看一下。
親密的准同盟——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
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備受歧視與迫害,雖然猶太人在經濟、教育與科技領域成績斐然,但歐洲反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猶太人便往往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19世紀末,作為一種猶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移居曾經的故土——巴勒斯坦。納粹興起後大肆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有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屠殺。民族的悲慘命運使猶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曾經的故土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家園。猶太移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雙方沖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者」——英國面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壓力左右為難,乾脆把這個難題丟給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兩個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猶太國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國的次日,阿拉伯聯軍就發動軍事進攻要把這個國家扼殺在搖籃中。以色列軍民浴血奮戰終於站穩腳跟。伊朗作為中東的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則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雖然出於同阿拉伯國家搞好關系的考慮,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以色列進入聯合國,但同時也表示不願介入阿以沖突。摩薩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認以色列。摩薩台倒台後,巴列維國王逐漸掌握了伊朗的實權。巴列維想實現伊朗的現代化,夢想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輝煌成就吸引了國王,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他實現「白色革命」。美國猶太社團對國會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伊朗與以色列搞好關系,可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猶太社團的力量敲開美國國會的大門,幫助伊朗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藉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納賽爾革命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維護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與伊朗搞好關系,擺脫在中東的政治孤立,從伊朗獲得必需的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密切,雙方人員來往絡繹不絕,以色列領導人本·古里安、梅厄、貝京、達揚、佩雷斯和拉賓等都曾訪問過伊朗。雙方的合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也開花結果。政治上,雙方共同致力於遏制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在葉門對抗納賽爾,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庫爾德游擊隊,並通過伊朗把伊拉克境內的猶太人轉往以色列。在軍事上,以色列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有趣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曾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甚至認為擁有核武器對伊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並批評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提倡建立「中東無核區」。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但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在經濟方面,以色列幫助伊朗在農業、軍工等方面進行建設,而伊朗則在阿拉伯對以色列實行嚴格的經濟貿易禁運時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從伊朗進口,到1976年伊朗則提供了大約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對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幫了大忙。面對阿拉伯國家對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指責,伊朗聲稱「我們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十月戰爭後,埃以和平進程中,巴列維也盡了綿薄之力。
冰河時代——以色列與伊斯蘭共和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決定了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必然發生逆轉。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伊斯蘭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認為「殖民主義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企圖消滅伊斯蘭民族和伊斯蘭國家,殖民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正在包圍伊斯蘭各民族,掠奪他們的財產和自然資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西方殖民主義建立以色列政權的目的是鎮壓和殖民伊斯蘭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對伊朗國王與以色列政權建立友好關系。在巴列維時期,霍梅尼通過演講、發表聲明和撰寫文章向穆斯林闡述以色列政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的威脅,認為以色列政權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鏟除,其後患無窮。
伊朗伊斯蘭革命使兩國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駐伊朗的機構、專家全部撤出,伊朗駐以色列的機構也關門閉市,許多合作項目半途而廢,其中包括「鮮花工程」。革命後的伊朗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號召伊斯蘭世界鏟除以色列這個「毒瘤」,把每年的齋月最後一個周五主麻日定為「古都斯日」,旨在喚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後,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政權。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他不是個反猶主義者。在伊斯蘭革命時期,他曾許諾保護伊朗的猶太社團,不許傷害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許願意離開伊朗的猶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目前,在伊朗還生活著數萬猶太人。伊朗憲法保護他們的宗教習慣和風俗,並在議會留有一個席位。
革命後的伊朗雖然激烈反對以色列,但是兩國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國際上極其孤立,武器彈葯缺乏。這時,被伊朗視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動拉了死對頭伊朗一把,向伊朗輸送了大量軍火。一來,以色列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東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極端主義是暫時的現象,會很快退燒,兩國可以重溫舊好。1987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前總理伊扎克·拉賓總結以色列政府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策時說,「伊朗現在從其奉行的哲學上來說是以色列的危險的敵人。……但同時,伊朗28年或者37年後將會是以色列的朋友。」兩伊戰爭時期,以色列不僅自己賣軍火給伊朗,而且還在美伊之間穿針搭線,幫助伊朗藉助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得美國軍火。霍梅尼時期,伊朗雖然購買以色列的軍火,但其反以思想並未軟化,積極支持巴解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反以行動,並與敘利亞在反以問題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強烈譴責伊朗的反以言論和行為。
以色列經過多年的奮戰,終於基本擺平了阿拉伯國家,老對頭巴解組織也逐漸軟化。到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國以來所處的艱險環境。面對現實,一種新的和平主義之風吹拂阿以政壇。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開始了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伊朗卻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當時的和平進程是公正的,認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談判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旗幟鮮明地要求「公正」——解決1948年以來的巴勒斯坦難民權利、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問題。伊朗表示原則上接受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不接受《奧斯陸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不公正的、傲慢的,歸根結底是荒謬的」。在人們對巴以和談寄予厚望,憧憬中東和平美景之際,伊朗的特立獨行顯得與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十分惱怒,認為伊朗是「最危險的敵人」,但對伊朗也無可奈何。
繼巴以和談之後,伊朗核計劃又成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嚴重問題。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劃。這時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對巴列維核計劃的支持,強烈反對伊朗重啟核計劃,指責伊朗尋求核武器,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核問題成為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也進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強硬保守派內賈德當選總統。內賈德上台不久就語出驚人,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還牙要求聯合國開除伊朗。內賈德還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表示置疑,以色列則指責內賈德犯了反人類罪,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不休。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內賈德的言論無非是要轉移阿拉伯對伊朗的核計劃的擔心,並借反以言論,凝聚國內共識,獲得政治支持。內賈德嚴辭反以但他並不是反猶太主義者,2006年12月,他本人還向德黑蘭一猶太醫院捐款。伊朗的猶太人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內賈德言論的影響。
總起來看,以色列與伊朗之爭並非出於直接的國家利益之爭,而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伊朗反以無非是把以色列視為西方代理人,認為以色列建國是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陰謀。可以說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響,維護伊斯蘭利益的表象,其實質是反以色列後面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其實,以色列也不願與伊朗為敵,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轉意重修舊好。
③ 「色蘭」「主麻吉慶」什麼意思
④ 回族禮拜是什麼意思
禮拜是回族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主麻日」,都要到清真寺集中聚禮,無論天氣多麼惡劣,事務多麼繁忙,也依然奉行如故。「禮拜」是構成伊斯蘭教的一根主要支柱,並且被認為是「宗教的基礎」。
任何一位穆斯林,若是未能謹守禮拜的功課〔拜功〕而且沒有正當的理由,則無異是一項嚴重的冒犯行為,也是一樁可憎的罪過。這項違犯行為之所以如此嚴重,是因為它不僅忤逆了真主安拉——這點已經是夠壞的了——而且也違悖了人性真正的本質。傾向於崇仰偉大的事物,以及傾向對崇高的目標抱以熱望是人類的本能天性。
穆斯林教徒在一天中要進行五次禮拜:分別是天破曉至日出之前的晨禮,太陽稍偏西至下午之間的晌禮,下午至日落前的晡禮,日落後至日輝紅光散盡的昏禮,天黑至破曉前的宵禮。
另外,每周五有「主麻」聚禮,每年開齋節、古爾邦節有兩次會禮,「主麻」聚禮和會禮必須集中到清真寺由「伊瑪目」帶領集體完成。
⑤ 主吉麻慶在伊斯蘭教什麼意思
每周一次的主麻日是穆斯林的節日。「主麻吉慶」是在這一日穆斯林之間的祝賀辭,意思是借主麻這個吉慶的日子真主給你平安、吉慶、幸福,使你心情愉快!
⑥ 伊朗歷的伊朗歷的月份名稱
月序 天數 伊朗現代波斯語名稱 阿富汗波斯語名稱
(古伊朗波斯語名稱)
平年相於公歷 阿富汗Pashto語名稱-平年相當於公歷對應黃道宮位拉丁拼音 波斯語 拉丁拼音 波斯語 IPAPashto1 31 Farvardin فروردین haməl حمل wray وری 3/21- 4/20 牡羊宮2 31 Ordibehesht اردیبهشت Sawr ثور ʁwayay غویی 4/21-5/21 金牛宮3 31 Khordad خرداد Jawza جوزا ʁbargolay غبرګولی 5/22-6/21 雙子宮4 31 Tir تیر Saratan سرطان tʃungaʂ چنګاښ 6/22-7/22 巨蟹宮5 31 Mordad مرداد Asad اسد zmaray زمری 7/23-8/22 獅子宮6 31 Shahrivar شهریور Sonbola سنبله wagay وږی 8/23-9/22 室女宮7 30 Mehr مهر Mizan میزان Təla تله 9/23-10/22 天秤宮8 30 Aban آبان Aqrab عقرب Laɻam لړم 10/23-11/21 天蠍宮9 30 Azar آذر Qaws قوس lindəy لیندۍ 11/22-12/21 人馬宮10 30 Dey دی Jady جدی marʁumay مرغومی 12/22-1/20 摩羯宮11 30 Bahman بهمن Dalv دلو salwɑʁə سلواغه 1/21-2/19 寶瓶宮12 29/30 Esfand اسفند Hout حوت kab کب 2/20-3/20 雙魚宮伊朗日歷里的一周
在伊朗日歷里,每周從星期六開始並在星期五結束。
一周內每天的名稱是: 拉丁拼音 波斯語 星期 Shanbeh شنبه 星期六 Yekshanbeh یکشنبه 星期日 Doshanbeh دوشنبه 星期一 Seshanbeh سه شنبه 星期二 Chaharshanbeh چهارشنبه 星期三 Panjshanbeh پنجشنبه 星期四 Jom'eh جمعه 星期五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Jom'eh(星期五)是休假日,穆斯林會在這天舉行聚禮,就是大眾聚集在一起祈禱禮拜,稱為Jom'eh的禱告,漢語成為這天為「主麻日」。
⑦ 中國的伊斯蘭教是什麼派別的
伊斯蘭教傳入寧夏後,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五個教派,即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這五個教派的基本信仰都屬遜尼派,其教規律法又都崇信遜尼派的哈乃飛學派。
中國主要這五個
⑧ 伊郎為什麼要滅以色列
伊朗並不是要滅以色列,而只是反對以色列,反對猶太復國主義。
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不是伊朗一個國家,而是所有中東地區信伊斯蘭教的的阿拉伯國家的反對,5次中東戰爭的爆發就是這個原因。
所謂的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是指二戰後,猶太人因為二戰時遭受慘劇,於是希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是沒有自己的土地的,所以他們引用古籍,說他們在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居住過,要在那裡建國,以色列的建國得到和其利益一致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因為西方國家希望中東石油產區有一個非阿拉伯國家(猶太教和基督教天主教都是一個宗教體系的分支)來代表他們的利益。
所以西方國家操縱聯合國,不顧阿拉伯聯盟的一致反對,支持以色列建國,建國的第一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還爆發了另外4次。但是阿拉伯國家打仗打不過以色列,以色列的領土范圍越來越大,巴勒斯坦反而難以建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阿拉伯國家政府已經倒向西方,現在堅定的以政府姿態反對以色列復國主義反美反西方的國家已經不多,其中站在最前面的就是伊朗。
⑨ 伊朗跟以色列有仇
原因是多樣的,內容很長,你慢慢看,得從古代說起兩國的淵源。
猶太人的「解放者」——波斯帝國與猶太民族
以色列與伊朗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以色列的猶太民族和伊朗的波斯民族很早就生活在中東地區,也都曾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了統一的希伯萊王國,所羅門王時期達到鼎盛。後來,希伯萊王國分裂為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太王國。分裂造成國勢衰落,也直接造成了猶太民族的苦難。公元前772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王國所滅,民眾被驅離故土,湮沒於歷史之中。猶太王國雖逃過亞述一劫,但厄運難免。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賈尼撒攻克猶太王國都城耶路撒冷,城中財富被洗劫一空,聖殿被付之一炬,全城盪然無存。尼布賈尼撒將耶路撒冷全城的居民,包括貧民、工匠、貴族和被挖去雙眼的猶太王押往巴比倫為奴,史稱「巴比倫之囚」。成為亡國奴的猶太人,在異鄉歷經50餘年的磨難,念念不忘故國,思鄉之心越來越重。他們渴望耶和華派救世主降臨來拯救他們,讓他們重返家園,復興國家。
波斯人屬於中亞雅利安人的一支,在公元前2000年進入了今天的伊朗境內。公元前550年波斯部族首領居魯士建立了波斯帝國。居魯士志向遠大,終生東征西討,滅國無數。公元前538年居魯士兵不血刃攻佔了千年名城巴比倫。猶太人的命運出現了轉機。開明的居魯士大帝比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他發布文告,釋放「巴比倫之囚」,讓他們回歸故國並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據說當時共有42000多猶太人扶老攜幼返回耶路撒冷。更讓猶太人感激涕零的是,居魯士還把尼布賈尼撒掠奪的5400餘件耶和華聖殿聖物交給了猶太人。居魯士對猶太人的「解放」正好與猶太人的救世主傳說巧合,這一事件促進了猶太教的形成。居魯士大帝因而被猶太人尊稱為「塗聖油的王」。返回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在第一聖殿的廢墟上重建了聖殿,恢復了國家,並持續了400餘年的自治。可以說波斯帝國是「巴比倫之囚」的解放者,也甚至可以說沒有居魯士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猶太人,也就沒有今天的以色列。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公元前330年,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被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伊朗先後遭到希臘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的入侵和統治。近代伊朗又淪為英國和沙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第一次復國後的猶太國家也歷經亞歷山大大帝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轄和塞硫古王朝的統治。公元前65年巴勒斯坦地區被羅馬帝國佔領,猶太人的國家不復存在。公元1至2世紀,猶太人不堪羅馬帝國奴役,先後兩次大規模起義反抗,但慘遭鎮壓,數十萬人被殺,耶路撒冷城被徹底破壞,遺址翻耕成田。殺戮之後殘存的人民多被擄掠為奴,整個巴勒斯坦田園荒蕪,廬舍為墟,於是猶太人開始了背井離鄉、流浪異地的長期民族飄泊史。
親密的准同盟——巴列維王朝與以色列
歷史再次使兩個民族的命運兩千年後相連。流散到歐洲的猶太人備受歧視與迫害,雖然猶太人在經濟、教育與科技領域成績斐然,但歐洲反猶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猶太人便往往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19世紀末,作為一種猶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猶太復國主義興起,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移居曾經的故土——巴勒斯坦。納粹興起後大肆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有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屠殺。民族的悲慘命運使猶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猶太人曾經的故土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家園。猶太移民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雙方沖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者」——英國面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壓力左右為難,乾脆把這個難題丟給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兩個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猶太國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國的次日,阿拉伯聯軍就發動軍事進攻要把這個國家扼殺在搖籃中。以色列軍民浴血奮戰終於站穩腳跟。伊朗作為中東的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則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雖然出於同阿拉伯國家搞好關系的考慮,在聯合國投票反對以色列進入聯合國,但同時也表示不願介入阿以沖突。摩薩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認以色列。摩薩台倒台後,巴列維國王逐漸掌握了伊朗的實權。巴列維想實現伊朗的現代化,夢想恢復波斯帝國的光榮。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輝煌成就吸引了國王,認為以色列的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他實現「白色革命」。美國猶太社團對國會決策有著巨大的影響。伊朗與以色列搞好關系,可以藉助美國強大的猶太社團的力量敲開美國國會的大門,幫助伊朗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藉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納賽爾革命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維護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與伊朗搞好關系,擺脫在中東的政治孤立,從伊朗獲得必需的石油。這一時期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密切,雙方人員來往絡繹不絕,以色列領導人本·古里安、梅厄、貝京、達揚、佩雷斯和拉賓等都曾訪問過伊朗。雙方的合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合作也開花結果。政治上,雙方共同致力於遏制納賽爾的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共同在葉門對抗納賽爾,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庫爾德游擊隊,並通過伊朗把伊拉克境內的猶太人轉往以色列。在軍事上,以色列幫助伊朗建立和訓練特務機構「薩瓦克」,並進行軍事和情報合作。有趣的是,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曾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甚至認為擁有核武器對伊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並批評以色列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提倡建立「中東無核區」。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但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在經濟方面,以色列幫助伊朗在農業、軍工等方面進行建設,而伊朗則在阿拉伯對以色列實行嚴格的經濟貿易禁運時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從伊朗進口,到1976年伊朗則提供了大約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對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幫了大忙。面對阿拉伯國家對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指責,伊朗聲稱「我們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十月戰爭後,埃以和平進程中,巴列維也盡了綿薄之力。
冰河時代——以色列與伊斯蘭共和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決定了以色列與伊朗關系必然發生逆轉。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伊斯蘭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共同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義在中東的工具,反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認為「殖民主義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企圖消滅伊斯蘭民族和伊斯蘭國家,殖民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正在包圍伊斯蘭各民族,掠奪他們的財產和自然資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西方殖民主義建立以色列政權的目的是鎮壓和殖民伊斯蘭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對伊朗國王與以色列政權建立友好關系。在巴列維時期,霍梅尼通過演講、發表聲明和撰寫文章向穆斯林闡述以色列政權對伊斯蘭世界構成的威脅,認為以色列政權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鏟除,其後患無窮。
伊朗伊斯蘭革命使兩國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駐伊朗的機構、專家全部撤出,伊朗駐以色列的機構也關門閉市,許多合作項目半途而廢,其中包括「鮮花工程」。革命後的伊朗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號召伊斯蘭世界鏟除以色列這個「毒瘤」,把每年的齋月最後一個周五主麻日定為「古都斯日」,旨在喚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滅以色列政權。自此後,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對以色列政權。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他不是個反猶主義者。在伊斯蘭革命時期,他曾許諾保護伊朗的猶太社團,不許傷害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許願意離開伊朗的猶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目前,在伊朗還生活著數萬猶太人。伊朗憲法保護他們的宗教習慣和風俗,並在議會留有一個席位。
革命後的伊朗雖然激烈反對以色列,但是兩國也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國際上極其孤立,武器彈葯缺乏。這時,被伊朗視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動拉了死對頭伊朗一把,向伊朗輸送了大量軍火。一來,以色列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東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極端主義是暫時的現象,會很快退燒,兩國可以重溫舊好。1987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前總理伊扎克·拉賓總結以色列政府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策時說,「伊朗現在從其奉行的哲學上來說是以色列的危險的敵人。……但同時,伊朗28年或者37年後將會是以色列的朋友。」兩伊戰爭時期,以色列不僅自己賣軍火給伊朗,而且還在美伊之間穿針搭線,幫助伊朗藉助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得美國軍火。霍梅尼時期,伊朗雖然購買以色列的軍火,但其反以思想並未軟化,積極支持巴解組織、黎巴嫩真主黨的反以行動,並與敘利亞在反以問題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強烈譴責伊朗的反以言論和行為。
以色列經過多年的奮戰,終於基本擺平了阿拉伯國家,老對頭巴解組織也逐漸軟化。到20世紀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國以來所處的艱險環境。面對現實,一種新的和平主義之風吹拂阿以政壇。1993年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開始了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伊朗卻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當時的和平進程是公正的,認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談判不會實現真正的和平。旗幟鮮明地要求「公正」——解決1948年以來的巴勒斯坦難民權利、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佔領問題。伊朗表示原則上接受巴以和平進程,但是不接受《奧斯陸協議》,因為這個協議是「不公正的、傲慢的,歸根結底是荒謬的」。在人們對巴以和談寄予厚望,憧憬中東和平美景之際,伊朗的特立獨行顯得與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十分惱怒,認為伊朗是「最危險的敵人」,但對伊朗也無可奈何。
繼巴以和談之後,伊朗核計劃又成為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嚴重問題。兩伊戰爭後,伊朗重新啟動巴列維時期的核計劃。這時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對巴列維核計劃的支持,強烈反對伊朗重啟核計劃,指責伊朗尋求核武器,並力促美國、歐盟等國家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核問題成為核危機,以色列與伊朗的敵對也進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強硬保守派內賈德當選總統。內賈德上台不久就語出驚人,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還牙要求聯合國開除伊朗。內賈德還對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表示置疑,以色列則指責內賈德犯了反人類罪,雙方你來我往,口水戰不休。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內賈德的言論無非是要轉移阿拉伯對伊朗的核計劃的擔心,並借反以言論,凝聚國內共識,獲得政治支持。內賈德嚴辭反以但他並不是反猶太主義者,2006年12月,他本人還向德黑蘭一猶太醫院捐款。伊朗的猶太人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內賈德言論的影響。
總起來看,以色列與伊朗之爭並非出於直接的國家利益之爭,而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伊朗反以無非是把以色列視為西方代理人,認為以色列建國是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陰謀。可以說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響,維護伊斯蘭利益的表象,其實質是反以色列後面的西方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其實,以色列也不願與伊朗為敵,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轉意重修舊好。
⑩ 周二至周五是什麼意思
周二至周五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周二至周四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周二、周三、周四這三天時間哦。~
望能幫到你哦~
問題二:周一周二是什麼意思一周有7天,分別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星期七),周一周二分別指的是星期一和星期二
問題三:我的生活就是:周五,周一,周一,周一,周二。。。什麼意思周五到周一特別快,周一到周五特別慢。意識是周末轉瞬即逝。
問題四:周二報,周五報是什麼意思?誰知道呢~~也沒有分給
問題五:訂報紙,上面寫的周五報,周二報,周一報,什麼意思各種報紙在一周的哪一天發不一定。
像二一世紀經濟報道,周一三六齣。好像
而中國經營報則是每周日出,
問題六:我們這里匯通快遞是周二周五派送,上周五顯示到達市級,顯示派件,但是我是鎮上的,他說周二周五派件意思10分可以直接去取,已經到站了
問題七:上班族的感覺周一一一一,周二一直到周五,後面兩個字周和日下面放個六的那個字。我不知道怎麼讀因為沒有這個字!!
問題八:周一到周五。意思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嗎?一般是這個意思。
問題九:回族星期二代表什麼意思星期二,在伊斯蘭教中是不吉利的日子
一、主麻日的聚禮。
伊斯蘭教把劃分七天一周的禮拜,稱為一個主麻。
伊斯蘭教的禮拜天稱為主麻日,即聚禮日(相當於公歷星期五)。
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一般以這一天為法定禮拜天。回族穆斯林一般社會活動均使用國家統一實施的公歷周制,而民間在宗教生活和民族習俗方面仍沿用伊斯蘭教周制。回族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周制的周一至周日的稱謂均慣用波斯語,即:
禮拜一(公歷星期六)稱「閃白」;
禮拜二(公歷星期日)稱「耶克閃白」;
禮拜三(公歷星期一)稱「杜閃白」;
禮拜四(公歷星期二)稱「歇閃白」;
禮拜五(公歷星期三)稱「恰恰爾閃白」;
禮拜六(公歷星期四)稱「派閃白」;
禮拜天(公歷星期五)仍稱「主麻」。
伊斯蘭教規定,每周星期五晌禮時間,凡成年、健康的男性穆斯林均須在當地較大的清真寺舉行集體禮拜,稱為「主麻」即「聚禮」,回族穆斯林習稱「禮主麻」、「作主麻」。一般至少四人以上參加,有的清真寺允許婦女參加。其儀式依次為:聽頌《古蘭經》;阿訇講「瓦爾茲」(用民族通用語言作宣教演說);各自禮四拜聖行拜;領拜者登壇念誦「呼圖白」(阿拉伯語宣教辭);領拜者率眾禮兩拜主麻拜;繼而各自舉行晌禮的十拜。該定製始於伊斯蘭教歷元年(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士由麥加遷至麥地那後立即宣布實施。意謂「大化元功,七日告成」、「七日周復,一大瞻禮,以答真主化成之恩也」。
二、星期二,在伊斯蘭教中是不吉利的日子
中國穆斯林視主麻日為吉日,已沿襲相傳數百年了,構成穆斯林意識形態中不可磨滅的優良傳統習俗。因此穆斯林動工建房、上樑,做生意開業,子女升學、考學、婚嫁、過生日等喜慶日總要選擇主麻日,以圖吉慶。
忌諱選擇星期二(波斯語稱歇閃白),據說該日正是穆聖歸真的日子,又稱為「悲痛日」,一般認為是不吉利的。
問題十:除了周二周五外什麼時候可以找到你本周六直接到二診區3號來拿加號單,因為是我們輪流看診,主任每月排1次,所以服務台不確定。回復專家: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綜合內科-楊珍主治醫師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