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是中國古代外交官
張騫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是西漢我國外交關系最光輝的表現,開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紀元。
東漢時,班超經營西域時,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灣未果而還。
鄭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政治目的為主,貿易不計經濟效益
[解題過程]
張騫(?~前114)
西漢時期外交家。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人。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為郎。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勸武帝開西南夷道,但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張騫隨衛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與李廣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擊匈奴;張騫因遲誤軍期,當斬,用侯爵贖罪,得免為庶人。後張騫復勸武帝聯合烏孫(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騫為中郎將,率300人,牛羊金帛以萬數,出使烏孫。張騫到烏孫,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國。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並獻馬報謝。元鼎二年(前115),張騫還。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後相繼引西域諸國使者來漢;烏孫後來終於與漢通婚,共擊破匈奴。漢能通西域,由張騫創立首功。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西域諸國當時無史籍記載,張騫所報道,備載於《史記》、《漢書》中,是研究中亞史所根據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價值。
甘英
東漢使者。生卒年不詳。東漢初,西域分裂為50餘國,與漢朝關系一度緊張。明帝時,派將軍竇固率軍西擊匈奴。為恢復與西域各國聯系,竇固派班超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使西域諸國歸附漢朝,保護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班超被任西域都護。為與西方國家建立聯系,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以甘英為使者,出使大秦國(羅馬帝國)。甘英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諸國,至安息西界的波斯灣。安息國向以漢絲及絲織品與羅馬交易,不願漢朝開辟直接通商的道路,向甘英備陳渡海的艱難,使甘英止步而還。這次出使雖未達大秦,但豐富了國人對中亞各國的知識。
鄭和(1371~1433)
明初航海家。本姓馬,小字三保(或作三寶),雲南昆陽(今晉寧)人。回族。洪武時入宮為太監,又稱三寶太監。因從朱棣參與靖難之役有功,賜姓鄭,始名鄭和。從永樂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奉命率船隊七下西洋,訪問了亞非沿岸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了非洲東海岸之麻林地(今屬肯亞),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創舉。鄭和作為明政府的政治使節和商務代表,每至一地,即向當地酋長、國王贈送禮品,表示通好的誠意。同他們進行互利貿易,並約請其使臣到中國來。因此,鄭和的船隊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受到了歡迎。在印尼有三寶壠,泰國有三寶港,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有三寶城,這些名稱都是對鄭和出使該地的紀念。中國西沙群島中的永樂群島,南沙群島中的鄭和群礁,也是為了紀念鄭和的航海事業而命名的。宣德八年,他在歸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
『貳』 我國漢朝時稱伊拉克為
伊拉克應該是條支
伊拉克地區應該是 波斯
公元7世紀前,中國人稱阿拉伯國家為條支,主要是指現今的伊拉克。唐朝時,稱其為「大食」
『叄』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
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伊朗伊斯蘭議會是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方可生效。
伊朗的軍事制度:
伊朗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武裝力量由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組成。領袖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領導和國防政策的制定機構,由總統、兩名領袖代表、司法總監、議長、軍隊總司令、衛隊總司令、國家計劃和預算組織主席及外交、內務、國防和情報部長組成。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憲法規定政教統一,宗教領袖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最高國防委員會是領袖領導下的軍事決策機構,成員有總統、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以及領袖指定的兩名顧問。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
『肆』 過去的強國,古代的伊朗叫什麼
叫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干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雅利安人的帝國」。
(4)漢朝伊朗是什麼官職擴展閱讀:
伊朗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遭不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伍』 伊朗議長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職位
就是相當於中國的大常委會委員長一職!
『陸』 伊朗蘇萊曼尼在中國相當於什麼職務
伊朗蘇萊曼尼在中國相當於國防部長的職務,卡西姆·蘇萊曼尼(1957年3月11日-2020年1月3日),伊朗軍事人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旅長,少將軍銜。
蘇萊馬尼後來更是步步高升成為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旅長,和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關系密切,是伊朗政壇「第二號」人物,他集軍事、外交、情報等大權於一身,主管著伊朗國家安全和對外作戰等重大事務。
(6)漢朝伊朗是什麼官職擴展閱讀:
這不是一位普通的將軍,他在伊朗人民心中威望很高,僅次於哈梅內伊。沒想到美國竟然趁著伊朗軍方的這位「二號人物」,聖城旅的指揮官蘇萊曼尼來到伊拉克參加民兵葬禮的機會,直接派遣無人機將其炸死。
伊朗人們在憤怒之下一心想為蘇萊曼尼報仇,看來會引發戰爭。美國也是幹嘛要惹事生非,所謂國泰民安,少一些戰亂多好。
『柒』 伊朗在漢代時叫什麼名稱
伊朗在漢代時叫「安息」
安息,建於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漢朝取阿爾撒息王朝的漢語音譯「安息」作為國名,在西方稱為帕提亞帝國(Parthia)
『捌』 伊朗將軍相當於中國什麼官
伊朗的將軍也要分少將中將上將,可中國的將軍匹配都是一樣的。
『玖』 伊朗的酋長有錢嗎,相當於中國什麼官職
酋長地位:有的相當於部級官員
在中東和非洲,酋長是讓人望而生畏卻又神秘莫測的人物。昔日,酋長是所在部落或地區的「天然統治者」,擁有各方面的絕對權威。今天,為了安定人心、鞏固政權,中東和非洲國家仍然保留著酋長制度,酋長的權力雖然受到一定限制,但他們依然有著超出常人的地位和特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
知名度高的酋長出現在公共場所時,前呼後擁,鈴聲開道,人們紛紛彎腰跪地,頂禮膜拜,酋長離去,方才起身。
非洲酋長分為一、二、三級,或稱為大、中、小酋長。一級酋長下轄二三百個二級酋長,二級酋長下轄數十乃至數千個三級酋長。許多非洲國家縣級以下行政單位基本不設管理機構,鄉鎮以及村級事務由二級酋長、三級酋長負責。酋長多數由世襲產生,有時也有政府任命二級酋長或村民選舉產生三級酋長的事情。酋長一般由男性擔任,僅有極少數女性出任過酋長。
許多非洲國家由政府向一級酋長發放相當於部級官員的薪水,提供專用汽車,並負責一定數額服務人員的開銷。有的國家也定期向二級酋長發放薪俸。三級酋長(即村級酋長)的收入大多來自村民們所繳納的稅賦。
『拾』 伊朗屬於什麼政體的國家元首是誰
伊朗是伊斯蘭共和國國家政體即政教合一的資本主義國家。
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
內賈德將作為新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