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波斯歷代皇帝即位表(全)
一、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1、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約前559年 –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
2、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3、高墨達,據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4、大流士一世,高墨達的連襟、阿爾沙米斯之孫,海斯塔斯皮斯之子,前521年–前486年在位。
5、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6、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7、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
8、塞基狄亞努斯,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9、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10、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11、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12、阿爾塞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13、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 前336年–前330年在位。
二、塞琉古帝國(公元前312年-公元63年)
1、塞琉古一世,總督:前311年-前305年;國王:前305年-前281年。
2、安條克一世,前291年起與父共治;單獨統治:前281年-前261年。
3、安條克二世,前261年-前246年。
4、塞琉古二世,前246年-前225年。
5、塞琉古三世,前225年-前223年。
6、安條克三世,前223年-前187年。
7、塞琉古四世,前187年-前175年。
8、安條克四世,前175年-前164年。
9、安條克五世,前164年-前162年。
10、德米特里一世,前161年-前150年。
11、亞歷山大一世,前154年-前145年。
12、德米特里二世,前145年-前138年。
13、安條克六世,前145年-約前140年。
14、戴奧多特斯,約前140年-前138年。
15、安條克七世,前138年-前129年。
16、德米特里二世,復位,前129年-前126年。
17、亞歷山大二世,前129年-前123年。
18、克利奧帕特拉·特阿,前126年-前123年。
19、塞琉古五世,前126年/前125年。
20、安條克八世,前125年-前96年。
21、安條克九世,前114年-前96年。
22、塞琉古六世,前96年-前95年。
23、安條克十世,前95年-前92年或前83年。
24、德米特里三世,前95年-前87年。
25、安條克十一世,前95年-前92年。
26、腓力一世,前95年-前84年或前83年。
27、安條克十二世·狄昂尼索斯,前87年-前84年。
28、提格蘭二世,前83年-前69年,亞美尼亞國王,征服了敘利亞。
29、安條克十三世,前69年-前64年。
30、腓力二世,前65年-前63年。
31、塞琉古七世,前70年-前67年。
三、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1、阿爾沙克一世,前247年─前211年。
2、梯里達底一世,前246年─前211年。
3、阿爾沙克二世,前211年─前191年。
4、弗里阿帕提烏斯,前191年─前176年。
5、弗拉特斯一世,前176年─前171年。
6、米特里達梯一世,前171年─前138年。
7、弗拉特斯二世,前138年─前128年。
8、阿爾達班一世,前128年─前124年。
9、米特里達梯二世,前124年─前87年。
10、戈塔爾澤斯一世,前91年─前78年。
11、奧羅德斯一世,前78年─前77年。
12、薩納特魯斯,前77年─前70年。
13、弗拉特斯三世,前70年─前58年。
14、米特里達梯三世,前58年─前57年。
15、奧羅德斯二世,前57年─前37年。
16、帕科羅斯一世,前39年─前37年。
17、弗拉特斯四世,前37年─前30年。
18、梯里達底二世,前30年─前29年。
19、弗拉特斯四世,前29年─前28年。
20、梯里達底二世,前28年─前26年。
21、弗拉特斯四世,前26年─前2年。
22、弗拉特斯五世,前2年─4年。
23、穆薩,前2年─4年。
24、奧羅德斯三世,4年─7年。
25、沃諾奈斯一世,7年─11年。
26、阿爾達班二世,11年─35年。
27、梯里達底三世,35年─36年。
28、阿爾達班二世,36年─38年。
29、瓦爾達內斯一世,38年─47年。
30、戈塔爾澤斯二世,38年─51年。
31、沃洛加西斯一世,51年─78年。
32、瓦爾達內斯二世,55年─58年。
33、沃洛加西斯二世,78年─80年。
34、帕科羅斯二世,78年─79年。
35、阿爾達班三世,79年─90年。
36、帕科羅斯二世,90年─105年。
37、沃洛加西斯三世,105年─147年。
38、奧斯羅埃斯一世,109年─129年。
39、帕爾塔馬斯帕提斯,116年。
40、米特里達梯四世,128年─140年。
41、名字失傳的國王,140年。
42、沃洛加西斯四世,147年─192年。
43、沃洛加西斯五世,191年─208年。
44、沃洛加西斯六世,208年─228年。
45、阿爾達班四世,213年─226年。
四、薩珊波斯,波斯第二帝國,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
1、阿爾達希爾一世,224年─240年。
2、沙普爾一世,240年─272年。
3、霍爾木茲一世,272年─273年。
4、巴赫拉姆一世,273年─276年。
5、巴赫拉姆二世,276年─293年。
6、巴赫拉姆三世,293年。
7、納塞赫或泥涅師,293年─302年。
8、霍爾木茲二世,302年─309年。
9、沙普爾二世,309年─379年。
10、阿爾達希爾二世,379年─383年。
11、沙普爾三世,383年─388年。
12、巴赫拉姆四世,388年─399年。
13、伊嗣俟一世,399年─420年。
14、巴赫拉姆五世,420年─438年。
15、伊嗣俟二世,438年─457年。
16、霍爾木茲三世,457年─459年。
17、卑路斯一世,457年─484年。
18、巴拉什,484年─488年。
19、卡瓦德一世,488年─531年。
20、扎馬斯普,496年─498年。
21、庫思老一世,531年─579年。
22、霍爾木茲四世,579年─590年。
23、庫思老二世,590年─628年。
24、巴赫拉姆·楚賓,590年─591年。
25、霍爾木茲五世,593年。
26、卡瓦德二世,628年。
27、普蘭杜赫特,629年。
28、阿爾達希爾三世,628年─630年。
29、卑路斯二世,630年─631年。
30、霍爾木茲六世(或五世),631年─632年。
31、阿扎爾米杜赫特,633年—634年。
32、伊嗣俟三世,634年─651年。
五、伊朗薩非王朝(1501—1736年),波斯第三帝國,由波斯人建立統治伊朗的王朝。
1、伊斯邁爾一世,1501年─1524年。
2、塔赫瑪斯普一世,1524年─1576年。
3、伊斯邁爾二世,1576年─1577年。
4、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577年─1587年。
5、阿巴斯一世(大帝),1587年─1629年。
6、薩非,1629年─1642年。
7、阿巴斯二世,1642年─1666年。
8、蘇萊曼一世,1666年─1694年。
9、海珊,1694年─1722年。
10、塔赫瑪斯普二世,1722年─1732年。
11、阿巴斯三世,1732年─1735年。
六、愷加王朝,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1、法塔赫·阿里沙(1797~1834在位);
2、穆罕默德·沙(1834~1848在位);
3、納賽爾丁·沙(1848~1896在位);
4、穆扎法爾丁·沙(1896~1907在位);
5、穆罕默德·阿里·沙(1907~1909在位);
6、艾哈邁德·沙(1909~1925在位);
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國名在國際上更為伊朗。
(1)伊朗國王有多少個擴展閱讀:
波斯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
2. 伊朗的歷屆總統是誰
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 Akbar Hashimi Rafsanjani ,1934~2017 )伊朗政治家,現任伊朗專家會議主席,曾兩度當選伊朗總統。
2017年1月8日,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當天在德黑蘭去世。
中文名: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
外文名:Akbar Hashimi Rafsanjani
國籍:伊朗
民族:波斯族
出生地:克爾曼省
出生日期:1934年
逝世日期:2017年01月08日
職業:前總統
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
人物生平:
1934年,拉夫桑賈尼生於伊朗中部克爾曼省拉夫桑江市的一個小康農家。
14歲進入庫姆神學院學習,後獲什葉派宗教神職人員頭銜。1957年創辦什葉派神學刊物。
1956年後,20多歲的拉夫桑賈尼開始追隨霍梅尼從事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政治活動,多次被捕入獄,1975年被判三年徒刑。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當選為伊斯蘭革命委員會成員,負責外交和國防事務。同年二月,與現任領袖哈梅內伊等人共同創建伊斯蘭共和黨,並成為該黨主要領導人之一。
1980年7月當選為議會議長。
1981 年10月兼任霍梅尼最高防務委員會的代表和德黑蘭星期五聚禮會領拜人。1983年7月當選伊朗負責選拔霍梅尼接班人的專家會議副主席。
1984年和1988年連任議會議長,後任伊朗武裝部隊代總司令。1989年7月當選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第五任總統。
1993年6月再次當選為總統。
1997年卸任後,拉夫桑賈尼並未退出政界,即擔任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2005年再度競選伊朗總統,但是失敗。
2007年9月4日伊朗專家會議主席。
2017年1月8日,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當天在德黑蘭去世。
人物評價
拉夫桑賈尼被形容為溫和派及「務實保守派」,他支持國內自由市場的地位,贊成國有產業私有化,又在國際上保持溫和形象,避免與美國及西方沖突。
3. 伊朗巴列維王朝是如何建立的
1926年4月25日,禮薩汗在伊朗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禮薩汗(1877—1944),出身於馬贊得朗省一富裕農民家庭,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性格強悍。1891年在波斯哥薩克旅中當士兵,1916年晉升為中尉,1921年初獲中校軍銜。他發動回歷12月3日政變後,被國王授於軍隊總司令兼哥薩克師師長的職務,後任國防大臣。1922年1月4日,他下令將哥薩克師、國家憲兵隊、中央直屬旅等各路軍隊統編成伊朗皇家武裝部隊,分5個師,官兵達3萬餘人,直屬國防大臣統轄,從此牢牢抓住了軍權。又通過在各州設立軍政州長,軍隊向居民收稅等措施,控制了部分財政大權。1922年—1923年間,禮薩汗向伊朗北部持分裂主義傾向的諸汗發動進攻,一一征服了他們,加強了伊朗的中央集權。在這些行動中,他的勢力大長,培植的親信控制了國家要害部門。國王受到排擠,於1923年10月26日被迫頒布兩項手諭:第一,任命禮薩汗為首相;第二,宣布國王將長久地去歐洲治病,委任國王的兄弟為攝政王。禮薩汗又迫使攝政王立下契約不幹預國事。新政府成立後,伊朗改組了財政制度,頒布了一些利於生產的措施,改善了與蘇聯的關系。1924年11月,禮薩汗親自率軍出征阿拉伯人聚居的胡齊斯坦省,討伐與中央分庭抗禮的省督謝赫·哈扎爾。12月,謝赫·哈扎爾投降。1925年初,他又擊敗庫爾德人的起義。經濟、軍事上的順利鞏固了他的政治地位。1925年2月14日,國民議會正式批准自回歷12月3日政變後國王授予他的軍隊最高統帥的頭銜。同年10月31日,議會通過廢除愷加王朝、把臨時政權交給禮薩汗的決議。11月前,在伊朗設有外交機構的國家都承認了新政權。12月12日,立憲會議宣布禮薩汗為伊朗國王,封號為禮薩·沙赫·巴列維,姓氏巴列維意味著與古波斯鼎盛時的聯系。1926年4月25日舉行了加冕典禮。至此,統治伊朗百餘年的愷加王朝覆滅,巴列維王朝開始。
4. 伊朗的古代史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我國漢史稱安息。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極一時。該朝第三代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1—前485),帝國版圖東至阿姆河和印度河兩岸,西到尼羅河中下游,北至黑海、裏海一帶,南達波斯灣。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國被馬其頓·亞歷山大所滅。後建立了安息、薩珊王朝。從公元前二世紀與中國有友好交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橫貫伊朗北部。公元7—18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18世紀末,伊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加部落統一了伊朗,建立了愷加王朝。 具體情況: 埃蘭王國(公元前3千紀上半期至公元前639年):埃蘭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倫河流域,他們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公元前第3千紀上半期,埃蘭人建立了國家。公元前1176年,埃蘭國攻陷巴比倫。公元前639年,埃蘭國被亞述人所滅。
米底王國(公元前639年至公元前550年):公元前2千紀,中亞的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部落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雅利安人國家。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滅亞述帝國,其疆域擴至現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東部、現伊朗西部、東部和西南部。公元前550年,米底國被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所滅。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後經過數十年擴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統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在國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干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衣索比亞。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近70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臘)波(斯)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亞歷山大帝國和塞琉西王國的統治(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亞歷山大三世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三世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琉古(馬其頓人)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中國古稱條枝。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爾尼部族打敗塞琉西王國軍隊,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薩希斯王朝。中國史稱安息王朝,西方史學家稱之為帕提亞王朝。安息王朝由於同羅馬的長期戰爭和朝廷的內訌,從公元1世紀以後逐漸衰落。
薩珊王朝(224年至651年):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被薩珊王朝推翻。薩珊王朝建立後又向東擴張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為古代伊朗最輝煌的時期。隨著同羅馬帝國的戰爭、封建割據、人民起義、中亞游牧部落及阿拉伯人入侵而逐漸衰落。
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伊朗(651年至11世紀初):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依本·阿凡推翻薩珊王朝,佔領波斯全境。伊斯蘭教取代祆教(拜火教),成為伊朗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朗被征服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自公元661年至11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先後經歷了倭瑪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伊朗成為這兩個王朝的一部分。從9世紀起,阿拔斯王朝日漸衰落,在伊朗境內及其鄰近地區,相繼出現一些獨立或半獨立的地方封建王朝,與其分庭抗禮。
塞爾柱突厥人的統治(11世紀初至12世紀末):11世紀初,塞爾柱突厥人由中亞興起,先後征服巴格達、敘利亞、拜占庭帝國,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包括伊朗在內的塞爾柱帝國,但帝國不久即告分裂。12世紀末,花剌子模王國(今烏茲別克境內)奪取伊朗東北部,13世紀初佔領伊朗全境。它統治的疆域還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
蒙古的侵略和伊兒汗國:成吉思汗與1219年率軍西侵,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殺死花剌子模國王,掠奪大量財物後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二次討伐花剌子模,殺死國王後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據伊朗並建立以伊朗為中心的伊兒汗王朝。此後,蒙古人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並任用伊朗人為行政官吏。
帖木兒的侵略(1380年至1405年):隨著伊兒汗國的逐漸衰落,當時的伊朗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據之中。西察合台汗國(今烏茲別克境內)的國王帖木兒(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後於1380年至1393年征服伊朗全境,繼而侵佔美索不達米亞,並入侵印度。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治范圍只限於河中地區和伊朗東部。
薩法維王朝(1502年至1722年):帖木兒死後的近一百年中,伊朗再次陷入各地方封建王朝的紛爭割據之中。其中,薩法維王朝建於1502年,此後一直向外擴張,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的坎大哈、赫拉特。薩法維王朝與奧斯曼帝國曾長期進行戰爭。薩法維王朝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伊朗的發揮壯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紀末,薩法維王朝日漸衰落。1722年,阿富汗的吉爾扎部落在馬赫穆德的領導下,攻佔薩法維王朝國都伊斯法罕,並自立為伊朗國王。
阿夫沙爾王朝和贊德王朝(1736年至1796年):1736年,來自伊朗霍拉桑地區的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汗人逐出伊朗,並以馬什哈德為中心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經過數年戰爭,阿夫沙爾王朝版圖一度東至阿富汗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達,北接裏海,南瀕波斯灣。1747年,納迪爾國王死後,其兒孫為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凱歷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設拉子為首都建立了贊德王朝。經過多年戰爭,贊德王朝占據了除霍拉桑及以東地區以外的阿夫沙爾王朝的土地。1779年凱歷姆汗死後,贊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贊德王朝和阿夫沙爾王朝先後被愷加王朝所滅。
愷加王朝(1779年至1921年):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首次定都德黑蘭。愷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並喬治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獨立。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范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沖區。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
5. 伊朗歷史悠久嗎
去年我去位於伊朗設拉子的波斯波利斯遺址的時候,直接被震驚了,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三洲帝國的統治中樞,這里實在是太雄壯氣派了。可以想像一下,在2500多年前,現在伊朗人的祖先已經掌握了非常高超的建築技能,能營造出這樣規模的城市,是多麼的了不起啊。
而對照一下這個時期的正處在東周亂世時期的中國,從目前這一時期的考古發現來看,似乎還沒有能夠和波斯波利斯媲美的城市,包括西周的都城豐鎬,與東周的都城洛邑。
當然修建波斯波利斯的時代,已經進入了波斯帝國的全盛時期,開國皇帝居魯士修築的蘇薩,從復原效果圖來看,就已經非常壯觀了。作為當時西亞-小亞世界強悍統治者米底國王的外孫,他先是擊敗了這一區域強國之一的呂底亞,然後又征服了修築空中花園的新巴比倫。這些都是伊朗輝煌悠久歷史的組成部分。
再往前追溯,建立於兩河流域的文明,其統治范圍也影響到了伊朗高原,雖然不是波斯民族創造的歷史,但這一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也屬於伊朗歷史的一部分。
和中國一樣,伊朗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氏族時代,這里都有文明存在,而且起步發展的非常早,可以說是大幅領先於同一時期的中國的,所以從文明大省的時間和取得的成就來看,伊朗絕對配得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的稱號。
6. 現在還有那些國家有國王啊
亞洲 (11)
日本:日本皇室
泰國:卻克里王室
馬來西亞:Nine royal houses
汶萊:博爾基亞王室(House of Bolkiah)
不丹:旺楚克王室(House of Wangchuck)
巴林:阿勒·哈里發王室(House of Al Khalifa )
約旦:哈希姆王室(Hashemite)
卡達:阿勒·薩尼王室
科威特:薩巴赫王室(House of Al-Sabah)
阿曼:House of Bu Sa』id
沙烏地阿拉伯:沙特王室
歐洲 (10)
英國:溫莎王朝(韋廷王室後裔,薩克森-科堡-哥達系)
荷蘭:奧倫治-拿騷王室(agnatically the House of Lippe)
比利時:韋廷王室(薩克森-科堡-哥達系)
盧森堡:House of Nassau-Weilburg(波旁王室後裔))
西班牙:波旁王室
丹麥: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奧爾登堡宗室的支系)
列支敦斯登:House of Liechtenstein
摩納哥:House of Grimaldi
挪威: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奧爾登堡宗室的支系)
瑞典:伯納多特王朝
非洲 (3)
摩洛哥:阿拉維王室
賴索托:House of Moshesh
史瓦濟蘭:House of Dhlamini
大洋洲 (1)
東加:Tupou
7. 伊朗有沒有國王
伊朗是有國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