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土耳其世俗化成功,而伊朗卻失敗了
為何土耳其世俗化成功,而伊朗卻失敗了?土耳其和伊朗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他們有很多不同之處,其實大家對於土耳其和伊朗歷史情況,以及民族具體性質,完全不是很明白,所以才會有混淆在一起,下面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朋友們就能夠明白裡面的不同:
三、土耳其和伊朗在政治道路上不一樣,因此會有不同結果:
土耳其和伊朗完全不一樣的政治理念,也是世俗化在土耳其成功的原因,因為土耳其政治上,比較親西方陣營,伊朗更接近阿拉伯民族,雖然伊朗也不是阿拉伯族群,可是他們更伊斯蘭化。
㈡ 土耳其和伊朗誰是伊斯蘭世界中最強大的國家請分別從綜合國力、經濟、軍事上排排位。。
個人認為是土耳其,土耳其加入了北約,經濟上已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其進口的軍事裝備是較為先進的,而伊朗的軍事裝備進口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在國際上還是比較孤單的
㈢ 在中東伊朗和土耳其哪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更強一些
土耳其的綜合國力要強過伊朗,土耳其的武裝力量總兵力超過一百萬,裝備有西方的先進軍事裝備,是中東地區僅次於以色列的第二大軍事強國,經濟實力中東第一,人均gdp超過了一萬美元。伊朗綜合國力次於土耳其,主要原因是遭受多年的西方經濟制裁,軍備無法得到更新,經濟主要依靠石油產業,但是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雖不先進,但是能自給自足。人均gdp七千多美元,和中國差不多。人口兩國都是七千多萬,土耳其略多。
㈣ 為什麼同樣是中東世界世俗化改革,土耳其成功了而伊朗失敗
土耳其當年改革是從執政和意識形態為先,首先建立世俗的共和國,凱末爾基本把宗教分子,傳統知識分子,巴扎商人,大地主全部清算了一遍而且嚴格的用憲法將這些保守勢力排除在土耳其的政治生活之外。但是應該說土耳其的改革在經濟方面並沒有具體綱領,因此雖然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並保證了世俗化的前提,但是經濟發展和工業化一直不是很順利,畢竟土耳其那裡一沒有石油,二沒有礦藏,投資條件也一般。即便到現在土耳其人均GDP才勉強過了10000美元大關。因此土耳其一直想搭上歐共體(後來歐盟)的順風車。當時土耳其近年來宗教極端勢力逐步抬頭,再加上土耳其現政府的不作為,凱末爾建立的體系可能被打破。
伊朗巴列維王朝上台不是以意識形態為先的改革,而是以民族主義和經濟發展工業化為先的改革策略。巴列維王朝建立過程中,吸納了大量的保守勢力,比如開明地主,包括宗教人士,而且很長時間宗教集團對王權還是比較支持的。巴列維王朝改革的特點主要在於利用石油收入進行貸規模的進口替代性工業化,尤其在1960-1970年代達到了高潮,一度是西亞的經濟奇跡。巴列維王朝通過石油美元大量引進西方技術,建立了現代化大工業,至1974年伊朗基本建成了涵蓋 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鋼鐵冶金,信息電子,核工業,輕紡工業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這在伊斯蘭國家是第一個。1978年伊朗的人均GDP可達2500美元(當時日本人均GDP4500美元左右),工業產值世界排名第9,GDP總量世界第10.在當時中東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國了。。巴列維王超倒台其實跟快速工業化後一些列的問題(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國王專制,收入分配不均衡,政治參與度不高,社會不滿情緒嚴重。。。在左派分子,自由派,宗教極端分子都反對過往的大潮中,巴列維倒台了。但是不幸的是最後最反動最極端的宗教分子上台,極大地影響了伊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革命30年以來,伊朗的基礎設施基本沒有多大變化,人均GDP現在僅有6400美元,而如果折算通貨膨脹和幣值影響,現在伊朗GDP僅相當於1978年的1200美元左右,可以說是大倒退。
㈤ 土耳其和伊朗這兩個國家相比較哪個軍事實力更強
伊朗在經濟上更具優勢,它的對外依賴度要相對低,從軍事力量來說,二者也各有優勢。土耳其在北約國家之內,軍事力量規模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伊朗為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尤其在海灣地區可以排名第一。
伊朗從目前的軍事實力來看是弱於土耳其的,土耳其無論是先進裝備數量還是質量都優過伊朗,加之背後還有北約撐腰。但是土耳其國內政局不穩,去年也發生了軍事政變,軍心動盪,軍人戰斗意志不強,倘若兩軍交戰,鹿死誰手,尚不可知,還看國際政局形勢發展。
㈥ 同是半殖民地,為何中國復興了,伊朗和土耳其一蹶不振
中國,伊朗,土耳其,都曾是亞洲老大封建帝國。數個世紀以來,這三個國家疆域遼闊,國力強盛,長期占據著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然而,18世紀以來,西方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近代化運動,新興歐洲列強憑借著船堅炮利,打垮了這三個老大帝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三個老大帝國在歐洲列強的輪番打擊下,已經都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甚至被歐洲人譏笑為「病夫」。
不過,此後的中國經歷了一系列「自救運動」,逐漸擺脫了外來侵略,並努力走上了國富民強的道路,現如今再一次成為世界上不可被忽視的強大國家。而反觀伊朗和土耳其,這兩國雖然也趕走了外來侵略者,卻遲遲無法實現國家的富強,現如今也頂多算一個地區性強國,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語。同為古代的老大帝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為何中國實現了復興,而伊朗和土耳其卻走向了沒落呢?筆者認為,這與三個國家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聯系。
從中國內部環境來看
近代中國雖備受屈辱,但大部分國家版圖還是保留了下來。疆域的廣闊,意味著可以調配更多的資源發展國力,中國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滿足相應的需求。中國自50年代起,便效仿蘇聯,建立起了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這個體系雖然粗放,但可以生產出各種產品,為將來的發展打好了基礎。並且,中國領導人對社會進行了徹底的改造,讓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長期的反侵略斗爭中,鍛煉出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部隊,為國家建設提供了保障。
從伊朗、土耳其內部環境來看
相比中國,伊朗、土耳其兩國疆域縮水嚴重,土耳其從550萬平方公里減少到79萬平方公里;伊朗從600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65萬平方公里。疆域的縮小,意味著可支配人力、物力的減少,所以伊、土兩國難以為國家復興提供動力。伊、土雖然都對社會進行了改革,但改革都非常不徹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同時,伊、土兩國也都沒像中國那樣,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工業體系。總的來說,伊、土兩國國內的矛盾比中國要多得多,嚴重製約了國家的進步。
從中國外部環境來看
從1949年起,中國先實行「一邊倒」政策,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支持。又進行了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戰爭,粉碎了美英法等國的覬覦。1959年中蘇交惡後,中國又通過在珍寶島和鐵列克提的戰斗,讓蘇聯不敢對中國輕舉妄動。當印度、越南企圖「渾水摸魚」時,中國毫不客氣將它們教訓了一頓。所以,中國自建國以來,通過一系列「立威」的行動,讓大國不敢輕易向中國動手,營造了較為和平的外部環境,在此環境之下,中國可以安心的進行發展和建設。
從伊朗、土耳其外部環境來看
伊朗、土耳其都位於中東。中東本身就是「四戰之地」,各方勢力錯綜復雜,戰火動亂層出不窮。冷戰時期,美、蘇等大國不斷向中東地區進行勢力擴張,對伊朗和土耳其進行拉攏和爭奪。美國在中東建立了「北層國家同盟」,試圖將伊、土變為自己的附庸;蘇聯也不甘示弱,積極培植伊、土兩國的親蘇力量,意圖將兩國拉入蘇聯陣營。蘇聯解體後,中東的時局更加復雜多變,各國面臨的危機更加嚴重。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是無法安心進行發展和建設的。
總體來說,中國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這點令伊朗、土耳其兩國望塵莫及。是故,如今的中國實現了國家民族的復興,而伊朗和土耳其卻只能回憶曾經的輝煌。
㈦ 同是進行世俗化改革,土耳其改革成功,為何伊朗改革則失敗了
主要是因為伊朗是傳統的政教合一的國家,而土耳其是一個現代民主國家,土耳其實行政治和教派之間的分離,和西方國家也是一直保持著很好的關系,而現在的伊朗卻和土耳其走了不一樣的路,和西方國家的關系也是越來越糟糕。
慢慢的發展也脫離了他們原本的軌道,經濟發展也開始失衡,也沒有一個能夠站出來主導這一切的人,直到最後又回到了從前,他們才深刻地意識到問題,不過也已經晚了,也造就伊朗政府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又回到了解放前。
㈧ 土耳其和伊朗哪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更強一些
土耳其軍隊比伊朗軍事實力高得多,兩國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土耳其軍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美國軍隊,有五個分支,總兵力已經超過一百萬(含警察)。
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當然以色列不能算在內。
伊朗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伊朗的導彈,伊朗擁有中東地區最大的導彈庫,伊朗於 1998 年開啟了 " 流星 -3" 導彈的研製,並在 2003 年首次試驗成功,射程達 1300 公里,增程版的 " 流星 -3B" 導彈射程則可以高達 2000 公里。
總之,兩國軍事實力相比,土耳其佔有明顯優勢,實力更強。
㈨ 土耳其和伊朗,誰有潛質成為中東地區霸主
中東地區沒有一個世界級的大國,在其中,土耳其和伊朗算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大國了,但是在國際上比較的話,只能算是介於二流到三流的國家。
土耳其是歐美化的世俗化軍隊,而伊朗則是,帶有宗教化的軍隊。伊朗軍隊的忠誠度遠遠高於土耳其,土耳其建國以後發生了四次政變,伊朗軍隊始終忠於國家,土耳其可以說是尚武但不善戰,伊朗則是善戰而不尚武,總之,伊朗綜合高於土耳其。
我覺得伊朗更有潛質成為中東地區霸主。因為我覺得伊朗綜合實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