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和波斯是同一個國家嗎
其實可以說伊朗就是波斯。
帖木兒帝國
薩非王朝,也被成為薩法維王朝,歷經了薩珊波斯滅亡後,一直被外族統治的伊朗,到16世紀初,終於由波斯人重新建立了薩非王朝,並正式確定了什葉派為國教, 薩非王朝以薩珊波斯的繼承人自居,並基本恢復了薩珊波斯的疆域,薩非王朝長期於將遜尼派定為國教的奧斯曼帝國進行長期戰爭。
而近代以後,波斯人的幾個王朝遭到了北面的沙俄和南面英國的入侵,勢力逐漸衰弱,在二戰期間,英國和蘇聯還一度佔領了伊朗,後來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積極向美國靠攏,並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逐漸成為中東富國,而且在巴列維王朝時期,為了對抗強大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鞏固世俗王權,巴列維王朝進行了大張旗鼓的世俗化改革,伊朗一度成為伊斯蘭世界中最時髦的國家,但是1979年伊朗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進行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逃亡海外,伊朗重新回歸到什葉派宗教法律之下的保守。並且與美國關系持續惡化,由中東地區最親美親以國家轉變成為最堅定反美反以國家。
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女性
B. 波斯灣是哪兩個國家的分界線
波斯灣: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海灣。位於阿拉伯半島與伊朗高原之間,簡稱海灣。 南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曼灣相連,北至東北至東方與伊朗相鄰,西北為伊拉克和科威特,西到西南方為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
周圍那麼多國家,應該沒有哪兩個國家的分界線的說法吧。
C. 波斯是伊朗嗎
伊朗人和波斯人之間的術語經常互換地用來描述來自伊朗的人,有些人認為他們的意思相同,「波斯語」和「伊朗語」 這兩個詞並不一定意思相同。區別在於波斯語與特定的種族有關,而伊朗則是對某種國籍的要求。
波斯與伊朗的區別
「 波斯 」是1935年以前西方世界對伊朗的官方名稱,當時該國和周圍廣大的土地被稱為波斯(源自古代的帕薩王國和波斯帝國)。然而,他們國家內的波斯人長期以來稱其為伊朗。1935年,伊朗這個名字在國際上誕生,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革命之後於1979年成立。
一般來說,「波斯」今天指的是伊朗,因為這個國家形成於古代波斯帝國的中心,而其大部分原始公民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現代伊朗由許多不同的種族和部落群體組成。認定為波斯人的人佔多數,但也有大量的亞塞拜然人,吉拉基人和庫爾德人。雖然伊朗的公民都是伊朗人,但只有一些人可以在波斯識別他們的血統。
在1979年革命之後,公民不被稱為波斯人,在此期間,該國的君主制被廢除,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得以實施。被認為是最後一位波斯君主的國王逃亡該國。今天,有些人認為「波斯語」是一個古老的術語,可以追溯到昔日的君主制時代,但這個詞仍具有文化價值和相關性。因此,伊朗被用於政治討論,而伊朗和波斯則被用於文化背景。
波斯人是阿拉伯人嗎?
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民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由中東和北非的22個國家組成,包括阿爾及利亞,巴林,葛摩群島,吉布地,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曼,巴勒斯坦和更多。波斯人生活在伊朗的巴基斯坦印度河和西部的土耳其。
阿拉伯人將他們的祖先從敘利亞沙漠和阿拉伯半島追溯到阿拉伯部落的原始居民; 波斯人是伊朗居民的一部分。
阿拉伯人說阿拉伯語; 波斯人講伊朗語言和方言。
D. 波斯灣屬於哪個國家
波斯灣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波斯灣,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位於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九百七十多千米,寬56千米-338千米,面積24.1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40米,最大深度104米。
波斯灣的氣溫較高,常年在20℃左右,夏季可達32℃以上。西北風強,將沙漠地區的沙土吹入灣中,海水渾濁。夏季有塵暴和霾,秋季有颮和龍卷風。阿拉伯人稱作這一地區為阿拉伯灣,但按亞洲地理學的國際性外海命名規則,已用阿拉伯命名了一個巨大海域(阿拉伯海其實是個大灣),因此採用波斯(伊朗古稱)之名命名該海灣,更好標識、區別、記憶。
E. 伊朗和波斯的關系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稱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 歷史上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法維帝國等。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臨巴爾干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跟鹹海,波斯帝國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 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雅利安人的帝國」。
F. 波斯灣屬於哪個國家
波斯灣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美國現任副總統切尼1990年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說:「誰控制了波斯灣石油的流量,誰就有了對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的鉗制力。」
波斯灣介於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大陸的一個海灣,因此也簡稱海灣。波斯灣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到霍爾木茲海峽,長970多公里,寬56公里至338公里,面積24.1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40米,最大深度104米。
自古以來,波斯灣就是連接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的重要通道,中國明代船隊就曾遠航到阿曼、巴林、波斯等地港口。中世紀阿拉伯商人活躍於阿拉伯半島、西域、波斯灣、東非和北非等地之間,貿易頻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波斯灣地區成為外來勢力爭相角逐的焦點。一次次淪為殖民地,直到二戰後波斯灣各國才相繼完全獨立。
然而,真正體現波斯灣巨大戰略價值的,就是這里蘊含著異常豐富的石油資源。1891年,英國石油公司在伊朗鑽了第一口井,此後,波斯灣巨型油田不斷被發現。目前,波斯灣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490多億噸,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該地區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和卡達等都是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這里的原油約70%用於輸出,每天外運的原油達200萬噸,佔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60%。
波斯灣地區不僅油藏異常豐富,而且還有得天獨厚的開發條件。首先,波斯灣的石油不但蘊藏量大,而且集中,多為巨型油田。平均每個油田的現有儲量高達5.5億噸,比亞、非、拉其他產油國的油田大幾十倍。據統計,波斯灣地區儲量在6.8億噸(50億桶)以上的巨型油田共有27個,合計佔全區石油總儲量的75%。巨型油田使得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開采能夠高效率、低成本和長期穩定地進行;其次,波斯灣地區的油質特別好,以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輕質油為主;第三,這里的石油運輸條件也非常好。由於絕大部分油田都分布在波斯灣海岸附近的海上或陸上,距油港最遠的一般也不超過100公里,因此原油外運十分方便;第四,波斯灣的氣候條件非常有利。這里終年晴朗,陸地平坦乾燥,海域水淺,幾乎沒有風暴。氣候條件比世界上其他一些大產油區有利得多。
波斯灣這一世界石油寶庫的海上航運只有一個出口,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石油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波斯灣地區石油總出口量的90%至95%均經由霍爾木茲海峽,峰值時每天通過海峽的油船和其他商船達300餘艘。霍爾木茲海峽也因此成了一條關系許多國家興衰的戰略要地。
為減少對霍爾木茲海峽的依賴並縮短前往歐洲的航程,海灣各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向外修建石油管道。雖然現在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性已遠不如以前了,但是如果封閉它,對世界石油市場依然會有重大影響。目前,中國進口的60%石油來自海灣,而且基本上都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
波斯灣雖是石油寶庫,但它給該地區帶來金錢的同時,也帶來了戰亂和苦難。外來勢力的滲透和爭奪,加上波斯灣內部由種種歷史和現實原因造成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使波斯灣局勢長期動盪,並多次燃起戰火,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災難,對整個國際形勢也有著很大影響。
美國一直把波斯灣當作其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積極通過各種手段向這一地區滲透。支持伊拉克打兩伊戰爭,為伊拉克吞並科威特出兵海灣,再到打伊拉克戰爭,都是為了維護其在波斯灣的戰略和經濟利益。目前,美國已基本控制了波斯灣這一世界石油寶庫。
開平碉樓源於明朝後期,隨著華僑文化的發展而鼎盛於二十世紀初,是融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華僑鄉土建築群體,現存1833座,被譽為「華僑文化的典範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築文藝長廊」。
開平碉樓主要用於放匪,防澇及居住,其建築風格既有中國傳統的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不同時期的建築形式、建築風格,如希臘式、羅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開平碉樓突出了歷史文化藝術合科學價值日益被國內外所關注和認同。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開平碉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向聯合國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http://www.kptour.com/sight_diaolou.htm
圍樓是客家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築之一,屬磚石結構,非常堅固,其建築布局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組合,目前始興縣尚保存有200座左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隘子鎮的滿堂大圍。該樓建於清朝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峻工於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歷時24年,為當地富豪乾榮所建,佔地面積達13544.96平方米,是始興也是廣東最大的一處客家圍樓,其建築既有古代雄渾朴實的氣勢中,又有近代精緻高雅的韻味,集古代、近代客家民俗風情以及近現代建築的源流和發展變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
大圍由上、中、下、三人圍樓連接組成,中間圍樓高16.9米,另兩座稍矮的圍樓拱衛其前後,氣勢非凡,蔚為壯觀。圍樓內有載花種樹的...
http://www.elong.com/travelguide/ShowSight.aspx?id=3741&ap=4200791
G. 波斯灣所在國家東部的海上鄰國波斯灣所在的國家東部的海上鄰國是什麼國
波斯灣東面的國家是伊朗。
在波斯灣的西面,由北向南,依次是: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而波斯灣的東邊只有一個國家,就是伊朗。
H. 西亞的波斯灣又稱什麼,石油儲量世界第一,因此有什麼之稱
西亞的波斯灣又稱海灣,石油儲量世界第一,因此有「世界油閥」之稱。
波斯灣的沿岸和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波斯灣海上的唯一出口是霍爾木茲海峽。海峽長150千米,最窄處僅38.9千米。它是世界上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平均每5分鍾就有1艘油輪進出海峽,每年有大量石油從這里運出。
波斯灣介於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總面積約 21 萬平方千米, 它對於伊朗來說尤為重要。 首先,波斯灣是伊朗文化認同和歷史認同的重要區域。自公元前 6 世紀居魯士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起, 伊朗在波斯灣便扮演著強國角色,而且伊朗人認為早在 2500 年前波斯灣便被稱為「波斯海」, 伊朗人憑借著悠遠的歷史及其榮耀,在波斯灣地區表現了文化優越感及認同感。
(8)伊朗和波斯灣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波斯灣北部有河流注入,分別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條河流,曾經孕育了燦爛的古巴比倫文明。波斯灣雖然看起來是一個不毛之地,但是底下卻蘊藏著寶藏,波斯灣地區是石油的聚寶盆,這里蘊藏的石油總儲量約佔全球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
其實在三疊紀白堊紀時期,西亞地區原來是特提斯海(即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後來隨著地殼運動,阿拉伯板塊向北與亞歐板塊發生碰撞,特提斯海逐漸消失,保留下來一塊大陸架淺海的沉積地,就是現在的波斯灣。擁有穩定的沉積環境,生油、儲油、運聚、保存的條件極其理想。
I. 波斯灣屬於哪個國家
波斯灣屬於中東。
波斯灣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介於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970多千米,寬56-338千米,面積24.1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40米,最大深度104米。
阿拉伯人稱作這一地區為阿拉伯灣,但按亞洲地理學的國際性外海命名規則,已用阿拉伯命名了一個巨大海域(阿拉伯海其實是個大灣),因此採用波斯(伊朗古稱)之名命名該海灣,更好標識、區別、記憶。
(9)伊朗和波斯灣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波斯灣位於伊朗高原與阿拉伯半島之間,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與阿曼灣相連,總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最初將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的這片水域稱為「波斯灣」或「波斯海」的是古希臘人。這既是對波斯文明的尊重,也是迫於波斯當時強大海軍的威力。
早期的羅馬歷史學家為了尊重古希臘人的傳統也將其稱為「波斯灣」。因此古代社會普遍稱這條水道為「波斯灣」,一直沿用至今。
但這一稱謂在國際上並未受到普遍尊重。英國在上世紀70年代從中東地區撤出後,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波斯灣沿岸的國家紛紛獲得獨立,一些阿拉伯國家認為不能簡單地將這片水域用「波斯灣」來命名,於是提出要將其命名為「阿拉伯灣」,雙方爭執不下。
此後,其他國家為了避免陷入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分歧,就將這段水域稱為「海灣」。
J. 波斯灣和阿拉伯灣是一回事嗎
是的,伊朗人稱波斯灣,阿拉伯人稱阿拉伯灣。
波斯灣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介於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970多千米,寬56-338千米,面積24.1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40米,最大深度104米。斯特拉波是公元一世紀的地理學家,是他第一次用波斯灣來定義這一地方。阿拉伯人則稱作這一地區為阿拉伯灣。(參見網路波斯灣詞條)
近來,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圍繞海灣稱謂發生爭執,阿拉伯國家堅持海灣應當稱「阿拉伯灣」,而非「波斯灣」,伊朗的立場則恰恰相反。(參見「阿拉伯灣」還是「波斯灣」?: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1/03/content_5561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