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王朝為什麼被推翻

伊朗王朝為什麼被推翻

發布時間:2022-09-24 12:35:44

『壹』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為什麼被推翻

因為他不清真啊

『貳』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為什麼被推翻

當時伊朗搞改革,國有化,全國上下幾乎沒什麼人得到利益,然後教士階層推翻了王朝

『叄』 兩伊戰爭 原因經過結果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原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肆』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為什麼被推翻

禮薩·巴列維(1941~1978在位)執政後,國內局勢動盪,北方的亞塞拜然和北庫爾德斯坦宣布自治,後被鎮壓。1951~1953年,民族陣線領導任命穆罕默德·摩薩台出任首相時,宣布實行石油國有化,反對英國對石油的壟斷地位,並要求掌握絕對權力,同國王發生沖突。1953年8月,國王試圖解除摩薩台職務未成,被迫出走。不久在美國的支持下親國王的軍隊勢力逮捕了摩薩台,國王回國。1954年8月,國王同外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將石油公司歸還外商。國王重新上台後,實行親美政策。此後在美國的幫助下擴充軍備,設立秘密警察機構國家安全局(即薩瓦克),實行獨裁專制統治。特務肆意橫行,逮捕政治上的反對派和宗教上層人士,監獄人滿為患。一切言論、集會和組織政黨的自由都被取消。在宗教上,嚴加限制宗教界的權力,以世俗法律代替伊斯蘭教法,接管宗教基金、關閉宗教學校代以世俗教育,實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湧入,使伊朗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沖擊。禮薩·巴列維為鞏固其王朝的統治,在經濟上,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國的援助,推行社會經濟發展計劃。1963年1月,他提出「六點社會改革方案」(稱為「白色革命」)。其主要內容包括土地改革(規定地主佔有的限額,多餘的土地由國家贖買,分給少地、無地的農民,寺院土地收歸國有)、工人在企業中入股分紅、給婦女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城鄉實行現代教育替代傳統宗教教育,發展工業、交通和文教事業等。因計劃片面追求高速度,超過人力、物力、財力的可能,加之石油跌價,軍費開支過大,造成經濟嚴重失調。同時未能徹底實行土改政策,使大量農民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業。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貧富懸殊加劇,各種社會矛盾激化。
在這種情況下,各階層人民及社會集團暫時聯合起來,而什葉派的宗教領袖霍梅尼成為反國王獨裁統治的群眾運動的一面旗幟,在國外領導反國王的斗爭。從1977年起,各地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到1978年下半年,各地動亂不斷升級,達到高潮,國王任命艾資哈里為首相,組成以軍人為主的臨時政府,以挽回殘局。1979年1月,國王被迫出國,委任沙普爾·巴赫齊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流亡國外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回到伊朗,2月11日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總理接管政權,組織臨時政府,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伍』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為什麼被推翻

在短期的空前繁榮之後,伊朗經濟在1975年盛極而衰。由於世界石油需求萎縮,油價驟降,政府財政從上一年的盈餘20億美元一變為73億美元的赤字。大手大腳已成習慣的伊朗當局被迫實行緊縮政策,兩年內將開支削減了190億美元,超高速的經濟增長戛然而止。
伴隨著經濟的下行,長期被炫目的經濟增長數據掩蓋的問題浮出了水面。面對商業衰退和國家過多地管制市場,商人們怨聲載道。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農業生產也出現了巨大損失,這與「白色革命」的初衷截然相反。十年前,伊朗還能夠向外國出口穀物、稻米和食糖,而1970年代中期以後,每年卻需要進口小麥250萬噸,大米30萬噸,肉羊250萬頭。相當於每個伊朗人一年中有一個月的口糧依賴外國供應。
城市的局面同樣糟糕。幾百萬收入低微的伊朗人在超過20%的通貨膨脹中掙扎。除了少數企業里的技工,絕大多數工人收入微薄:四口之家平均日收入55-204里亞爾,而一公斤米和肉分別賣到90里亞爾和220-250里亞爾,一間房租金每日100里亞爾,眾多工人只好全家住貧民窟。貧富差距大至駭人的地步:在德黑蘭的大資本家一天進賬5萬美元,從來不必在乎周末是到歐洲還是北美購物;與此同時,小農每年只能賺到150-200美元。
對國王鼓吹的「偉大文明」的高期望值和令人沮喪的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使伊朗民眾普遍感到不滿。在伊朗這樣一個既沒有工人運動傳統,也沒有民主選舉歷史的伊斯蘭國家,人們很自然地轉向宗教尋求慰藉,因為「現代化和那種被大肆吹噓的社會發展並不能帶來心靈上的安寧」。

『陸』 為何說巴列維王朝的覆滅,實際上是美國推翻的

美國通過對反政府武裝的支持來推翻王朝。雖然美國沒有直接派遣軍隊,但是美國還是對反政府的武裝進行了非常多的援助提供了非常多的軍事武器。美國這么做也是有著自己的利益的。

在當時的王朝有很多的問題,美國雖然沒有派兵進行推翻王朝,但是美國還是間接的,通過進行反政府武裝的援助。美國想要通過這樣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是在目前來看美國的目的並沒有達成。現在的伊朗已經不受到美國的控制。

『柒』 伊朗巴列維王朝經濟發達,男女平等,為何民眾要造反

雖然當時的王朝經濟算是很發達的程度,而且他們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整體社會發展也比較不錯,可是由於當時各個地方的發展差距太大,而且各個地方的具體分工也沒有落實,所以會造成百姓們想要去造反,去取得他們想擁有的權利。

民眾們的生活如果過的真的好,他們也不會去選擇這樣一種做法。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盡管男女地位是平等的,百姓們的經濟發展也還可以,可是他們還是想要造反,因為他們對自己當前社會都不滿意。他們存在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管理制度是存在錯誤的,而且這個錯誤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百姓們的生活。

『捌』 伊朗伊斯蘭革命霍梅尼為何要推翻巴列維

縱觀整個世界歷史,伊朗伊斯蘭的革命是世界首次的落後推翻先進的一次革命,這次革命中代表宗教勢力的霍梅尼將富裕發達的巴列維王朝給推翻了,現在看來毫無疑問這是使歷史退步的一次革命。所以說這么明顯的一件事為什麼當時的人卻被矇混了頭腦呢?這還是因為當時霍梅尼的煽動導致的,那麼為什麼霍梅尼要推翻當時的伊朗呢。

『玖』 為何說伊朗的巴列維王朝之所以覆滅,是美國導致的

因為巴列維王朝的覆滅是美國在背後搞小動作造成的。巴列維王朝在當時並不是貧窮的國家,相反,巴列維王朝不僅強盛,而且很富有。按理說一個富有的國家有足夠的能力和錢財阻止和解決天災人禍的發生。但是巴列維王朝卻在很短的幾年內就被覆滅了。

巴列維後期,由於白色革命弄得國家的矛盾激進。王朝腐朽,伊朗在70年代的時候不停的調高油的價錢,美國曾因為油價過高在1973年發動了石油危機。後來巴列維和美國政府發生了矛盾,美國也開始計劃變更政權,推到巴列維。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時候,有百姓鬧事但是人數不多,這個時候美國開始搞破壞,一邊不讓軍方打壓暴亂,一邊告訴國民巴列維病重。最後導致霍梅尼推到巴列維,巴列維王朝覆滅。

『拾』 世俗化的巴列維王朝,為何還會被伊朗人推翻

世俗化的巴列維王朝,為何還會被伊朗人推翻?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需要分析幾個方面來進行全面的闡述,個人的一些意見,大家可以參考:

三:巴列維王朝內部比較腐敗:

內部非常腐敗的巴列維王朝,根本沒有顧忌老百姓的生活,當時伊朗人民的生活非常艱苦,甚至很多地區的人吃不飽飯。這樣的環境之下,肯定會引起各個階層的反對,腐敗的政府導致政治的癱瘓,軍隊也放棄了他們。

與伊朗王朝為什麼被推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麥麗素哪裡買 瀏覽:609
伊朗跟以色列哪個國力比較強 瀏覽:658
印尼打工華人怎麼防疫 瀏覽:84
越南最好的魚露哪裡買 瀏覽:689
伊朗30萬噸油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74
45碼的英國碼是多少 瀏覽:870
義大利牛排配的炒麵怎麼做 瀏覽:767
英國議會多少席位如何分配 瀏覽:334
伊朗戰爭發生在哪個年代 瀏覽:924
印尼號打中國電話多少錢 瀏覽:881
伊朗最忌諱什麼 瀏覽:238
中國的高端機晶元還能支持多久 瀏覽:873
印尼血紅龍苗用什麼燈 瀏覽:942
伊朗什麼洲的 瀏覽:196
世界上怎麼看待中國疫情 瀏覽:103
廣州美國快遞到中國要多久 瀏覽:982
中國和哪個印度 瀏覽:1004
怎麼能拿到印度葯 瀏覽:39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什麼最多的 瀏覽:957
中國電信保險如何退掉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