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三十年前有什麼運動

伊朗三十年前有什麼運動

發布時間:2022-09-22 12:04:57

⑴ 在歷史上,伊朗發生過什麼樣的變化

歷史以來,西方國家普遍是政權和宗教的關系緊密,但一般來說神職就是神職,國王就是國王,二者基本不會有彼此之間角色的互換。

此後,霍梅尼領導下的伊朗經濟逐漸倒退,再加上後來的兩伊戰爭和歐美的經濟制裁,伊朗經濟就更是雪上加霜。而先前的福利政策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卻也導致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下降,但是如果削減的話,又肯定會招來大量反對。

⑵ 介紹一下伊斯蘭革命

1979年2月11日,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壽終正寢,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國家,贏得了伊斯蘭革命勝利的穆斯林們最終選擇並在伊朗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國家政權、法製法律以及社會生活三方面徹底伊斯蘭化的共和國時代。

[編輯本段]概覽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是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編輯本段]革命!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編輯本段]革命的影響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即「兩伊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編輯本段]伊朗躲的掉全球化嗎?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1979年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現在,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⑶ 伊朗為什麼要暴發伊斯蘭革命

在中國是儒教作為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但他不是一個宗教,不能影響到政治,但在外國如英國政教是合一的,皇帝的加冕必須由教皇來完成,教皇的影響力往往大與皇室,甚至在教皇勢力較大的時期必須由教皇來保護皇族的權位,在伊朗皇室與宗教領袖本來是一致為伊朗服務的。但隨著美援的進入,伊朗皇室開始接受基督教義和所謂的美式民主,導致了政教的矛盾。由於矛盾無法緩和,再加上教派實力的強勁和穆斯林對美國的由衷厭惡(由十字軍東征就開始延續千年的厭惡)導致了民眾進而對皇室所採取政策的厭惡,最終促成了這次革命,進而形成了另一種社會模式,並由伊朗開始向外輸出,既政教合一的伊斯蘭神權社會。

⑷ 伊朗的古代史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我國漢史稱安息。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極一時。該朝第三代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1—前485),帝國版圖東至阿姆河和印度河兩岸,西到尼羅河中下游,北至黑海、裏海一帶,南達波斯灣。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國被馬其頓·亞歷山大所滅。後建立了安息、薩珊王朝。從公元前二世紀與中國有友好交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橫貫伊朗北部。公元7—18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18世紀末,伊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加部落統一了伊朗,建立了愷加王朝。 具體情況: 埃蘭王國(公元前3千紀上半期至公元前639年):埃蘭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倫河流域,他們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公元前第3千紀上半期,埃蘭人建立了國家。公元前1176年,埃蘭國攻陷巴比倫。公元前639年,埃蘭國被亞述人所滅。
米底王國(公元前639年至公元前550年):公元前2千紀,中亞的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部落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雅利安人國家。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滅亞述帝國,其疆域擴至現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東部、現伊朗西部、東部和西南部。公元前550年,米底國被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所滅。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後經過數十年擴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統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在國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干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衣索比亞。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近70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臘)波(斯)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亞歷山大帝國和塞琉西王國的統治(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亞歷山大三世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三世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琉古(馬其頓人)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中國古稱條枝。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爾尼部族打敗塞琉西王國軍隊,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薩希斯王朝。中國史稱安息王朝,西方史學家稱之為帕提亞王朝。安息王朝由於同羅馬的長期戰爭和朝廷的內訌,從公元1世紀以後逐漸衰落。
薩珊王朝(224年至651年):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被薩珊王朝推翻。薩珊王朝建立後又向東擴張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為古代伊朗最輝煌的時期。隨著同羅馬帝國的戰爭、封建割據、人民起義、中亞游牧部落及阿拉伯人入侵而逐漸衰落。
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伊朗(651年至11世紀初):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依本·阿凡推翻薩珊王朝,佔領波斯全境。伊斯蘭教取代祆教(拜火教),成為伊朗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朗被征服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自公元661年至11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先後經歷了倭瑪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伊朗成為這兩個王朝的一部分。從9世紀起,阿拔斯王朝日漸衰落,在伊朗境內及其鄰近地區,相繼出現一些獨立或半獨立的地方封建王朝,與其分庭抗禮。
塞爾柱突厥人的統治(11世紀初至12世紀末):11世紀初,塞爾柱突厥人由中亞興起,先後征服巴格達、敘利亞、拜占庭帝國,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包括伊朗在內的塞爾柱帝國,但帝國不久即告分裂。12世紀末,花剌子模王國(今烏茲別克境內)奪取伊朗東北部,13世紀初佔領伊朗全境。它統治的疆域還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
蒙古的侵略和伊兒汗國:成吉思汗與1219年率軍西侵,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殺死花剌子模國王,掠奪大量財物後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二次討伐花剌子模,殺死國王後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據伊朗並建立以伊朗為中心的伊兒汗王朝。此後,蒙古人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並任用伊朗人為行政官吏。
帖木兒的侵略(1380年至1405年):隨著伊兒汗國的逐漸衰落,當時的伊朗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據之中。西察合台汗國(今烏茲別克境內)的國王帖木兒(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後於1380年至1393年征服伊朗全境,繼而侵佔美索不達米亞,並入侵印度。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治范圍只限於河中地區和伊朗東部。
薩法維王朝(1502年至1722年):帖木兒死後的近一百年中,伊朗再次陷入各地方封建王朝的紛爭割據之中。其中,薩法維王朝建於1502年,此後一直向外擴張,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的坎大哈、赫拉特。薩法維王朝與奧斯曼帝國曾長期進行戰爭。薩法維王朝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伊朗的發揮壯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紀末,薩法維王朝日漸衰落。1722年,阿富汗的吉爾扎部落在馬赫穆德的領導下,攻佔薩法維王朝國都伊斯法罕,並自立為伊朗國王。
阿夫沙爾王朝和贊德王朝(1736年至1796年):1736年,來自伊朗霍拉桑地區的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汗人逐出伊朗,並以馬什哈德為中心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經過數年戰爭,阿夫沙爾王朝版圖一度東至阿富汗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達,北接裏海,南瀕波斯灣。1747年,納迪爾國王死後,其兒孫為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凱歷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設拉子為首都建立了贊德王朝。經過多年戰爭,贊德王朝占據了除霍拉桑及以東地區以外的阿夫沙爾王朝的土地。1779年凱歷姆汗死後,贊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贊德王朝和阿夫沙爾王朝先後被愷加王朝所滅。
愷加王朝(1779年至1921年):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首次定都德黑蘭。愷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並喬治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獨立。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范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沖區。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

⑸ 伊朗石油國有化運動的失敗的原因

伊朗是位於波斯灣北岸的盛產石油的國家,1954年它的石油蘊藏量達19.95億噸,但英伊石油公司掌握其石油開采權。1933年簽訂的《英伊石油協定》規定,伊朗政府僅能獲得利潤的20%。英伊石油公司形成「國中之國」。它由英國軍警管轄,伊朗法律在此不能應用。伊朗工人備受剝削,卻無罷工權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英國、蘇聯軍隊先後從伊朗撤出,但英國在伊朗仍享有巨大的權益。美國勢力也大力向伊朗滲透,企圖取代英國。
有壓迫就有反抗。委內瑞拉實現石油利潤對半分成,墨西哥1938年實現石油國有化,1950年秋沙烏地阿拉伯與阿美公司五五分成,在此背景下,伊朗石油國有化運動爆發。1950年3月,馬術爾港石油工人罷工,學生、職員遊行聲援。4月22日,國王巴列維派軍警鎮壓。在議會中,摩薩台主張國有化,而總理拉茲馬拉在演講中反對國有化,4天後被暗殺。教育大臣也遇刺。國王的實力被削弱。1951年3月14日,伊朗國民議會通過民族民主運動領導人摩薩台提出的石油國有化法案。4月28日,議會選舉摩薩台為新首相。4月30日,成立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將英伊石油公司收歸國有,為了對抗伊朗的石油國有化法令,英國政府對伊朗實行經濟封鎖,美國調停,趁機控制其石油。1953年8月,美國、英國支持巴列維國王的政變成功,摩薩台被捕入獄,後來死在獄中,轟轟烈烈的反英民族主義運動被鎮壓了下去。西方國家石油公司組成伊朗石油參股組織(IOP),取代英伊石油公司,英國占股權的40%,美國佔40%,殼牌佔14%,法國佔6%。1954年10月29日,經艱苦談判後雙方承認,石油資源、設施原則上歸伊朗所有,美國、英國等進行管理、經營、銷售和出口。

⑹ 伊朗石油國有化運動是怎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伊朗人民爭取石油國有化運動,是當時席捲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國有化為形式,以反對帝國主義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為內容,並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向反對封建專制、爭取民主變革的方向深入,具有深刻的民族民主革命內涵。運動延亘四年多,雖然由於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而失敗,但影響深遠,特別對推動中東人民的反帝斗爭,起了重大的作用,對伊朗歷史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石油國有化運動的興起 伊朗石油資源豐富。50年代初期蘊藏量約20億噸,為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第4位。1950年產油3200萬噸,為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第4位。

1948年9月伊朗在談判中提出了25點要求,主要是:提高石油稅;補償英國戰時低價購油的差價;伊方應有查賬、定價的權力,以及裁減外國雇員和提高伊朗職工福利等。內容雖廣泛,要求卻不高,根本沒有涉及國有化問題。但英國卻不作讓步。這就引起了伊朗輿論的憤慨。一些愛國議員在國會討論中抨擊英伊公司。1949年1月議員阿巴斯·埃斯堪德里甚至建議撤銷與英伊公司簽訂的協定。 1949年2月,伊朗在談判中提出英伊雙方均分石油利潤和伊方有權管理公司的一切業務兩點要求,但遭拒絕。英方繼而在5月5日提出自己的方案,即對1933年租讓協定的補充協定。

⑺ 伊斯蘭革命 簡介下

伊斯蘭革命
25年前的這個時候,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壽終正寢,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國家,贏得了伊斯蘭革命勝利的穆斯林們最終選擇並在伊朗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國家政權、法製法律以及社會生活三方面徹底伊斯蘭化的共和國時代。
由親美到反美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⑻ 伊朗普及體育項目有哪些

伊朗是亞洲的傳統體育強國,摔跤在伊朗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體育運動,伊朗一些大中城市都有自己的摔跤俱樂部。 舉重也是伊朗的傳統強項之一。近年來,伊朗在舉重大級別項目上涌現了許多優秀選手。此外,伊朗的跆拳道近年來發展也非常迅速。 伊朗參加了二戰後的大部分奧運會,但1980年和1984年的奧運會因兩伊戰爭而缺席。伊朗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是在悉尼奧運會取得的。那一次,他們憑借摔跤和舉重的出色發揮拿到了3枚金牌。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伊朗獲得金銀銅牌各兩枚。北京奧運會上,伊朗獲得1金1銅的成績。 在亞運會上,伊朗一直表現不俗,始終穩定在獎牌榜的第二集團之中。在上屆卡達亞運會上,伊朗以11金、15銀、22銅共48枚的獎牌排在第六位。

閱讀全文

與伊朗三十年前有什麼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派別是什麼 瀏覽:336
越南電視如何搜索中國 瀏覽:30
伊朗空難有什麼現象 瀏覽:694
國足如何戰勝越南 瀏覽:775
德國為什麼有印度軍隊 瀏覽:854
中國紅哪個顏色好 瀏覽:397
中文和越南語哪個難 瀏覽:636
去印度旅遊怎麼坐飛機 瀏覽:579
義大利法國德國哪個有錢 瀏覽:275
中國哪個軍區戰力最強 瀏覽:653
印度衛星多少頻率 瀏覽:91
英國公司怎麼轉讓股票 瀏覽:481
印度麥麗素哪裡買 瀏覽:616
伊朗跟以色列哪個國力比較強 瀏覽:665
印尼打工華人怎麼防疫 瀏覽:91
越南最好的魚露哪裡買 瀏覽:696
伊朗30萬噸油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81
45碼的英國碼是多少 瀏覽:876
義大利牛排配的炒麵怎麼做 瀏覽:771
英國議會多少席位如何分配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