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人發明了什麼

伊朗人發明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2 05:13:28

㈠ 冰淇淋是哪國人發明的

冰淇淋的起源 最早冰製冷飲起源於中國,那時帝王們為了消暑,讓奴隸們在冬天把冰取來,貯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來享用。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葯時開采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以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顧客。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製造冰淇淋的方法直到13世紀才被義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帶到義大利。後來義大利有一個叫夏爾信的人,在馬可·波羅帶回的配方中加入了桔子汁、檸檬汁等,被稱為「夏爾信」飲料。

1553年,法國的國王亨利二世結婚的時候,從義大利請來了一個會做冰淇淋的廚師,他花樣翻新的奶油冰淇淋使法國人大開眼界。後來,一個有膽量的義大利人把冰淇淋的配方傳到了法國。1560年,法國卡特琳皇後的一個私人廚師,為了給這位皇後換口味,發明了一種半固體狀的冰淇淋,他把奶油、牛奶、香料摻進去再刻上花紋,使冰淇淋更加色澤鮮艷、美味可口。以後冰淇淋的種類越來越多,成為大家所喜歡的一種食品。

冰淇淋,國人總認為它是「外來品」,其實,最早的冰製冷飲卻起源於中國。當時,帝王們為了消暑,把冬天的冰貯存在地窖里,到了盛夏再拿出來享用。大約在唐朝末年,人們在生產火葯時,使用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於是國人在夏季也可以製冰了,當時在蓮子綠豆湯或薄荷百合湯中放入冰粒是很流行的飲品。到元代,聰明的商人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出售,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經很近似了。

1533年馬可波羅將這種冰淇淋的配方帶回義大利,歐洲人才有機會嘗到冰淇淋。當時的冰淇淋是昂貴的奢侈品。1560年,法國卡特琳皇後的私人廚師發明了以牛奶、冷凍水果、新鮮蛋黃、脂肪為主料的半固體狀冰淇淋並刻上花紋,使冰淇淋更加色澤鮮艷而且美味可口,才逐漸發展為現在我們食用的冰淇淋。在大廚眼裡,入口綿密、內容扎實、香味十足、滑不膩口,尤其是接觸空氣後不會太快溶解是一個好冰淇淋的標准。

如今,市場上的冰淇淋不但品牌繁多而且種類也更是日新月異。從幾角錢的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從清爽水冰型的到濃重奶油型的,香香、甜甜、滑滑、嫩嫩的冰淇淋不僅再是人們祛暑降溫的甜品,而且為人們增添了許多品嘗的樂趣,特別是那些造型別致的冰淇淋更是孩子們四季的最愛。在西方國家,冰淇淋是家庭餐桌必備的食品。

蛋卷冰淇淋的來歷

1904年,大馬士革的糕餅商哈姆威,在這個博覽會上出售一種薄波斯蛋奶烘餅。在他附近的一個攤子上,有一個用小碟子盛賣冰冰的。由於這一天生意特別好,冰淇淋的賣主碟子用完了。哈姆威看到這種情況,就拿出一塊熱乎乎的蛋奶餅,捲成錐形。待錐形蛋奶餅涼了以後,哈姆威就舀起一勺冰淇淋啪地扣在錐餅里,還美其名曰:世界博覽會三角包——後人稱之為「蛋卷冰淇淋」。

新奇的國外冰淇淋

辣味食品是居住在美國的墨西哥後裔等少數民族難以舍棄的愛好。由此,美國一些墨裔聚居區就出現了辣味冰淇淋,其色澤像辣椒般火紅,形狀如同一枚朝天椒,看上去別有情趣。

大蒜食品目前在美國大有市場。商人們又靈機一動,推出了大蒜冰淇淋,而且為了解除食者的後顧之憂,還特別配製有一種「除臭液」,顧客在吃了大蒜冰淇淋後,只要用「除臭液」漱漱口,難聞的口臭便盪然無存。

南極冰在一些美國人心中為「聖潔」的代名詞。南極冰由飛機空運到美國本土,需要付出較大的費用,因而用其製成的冰淇淋也身價倍漲。

隨著西方各國飲茶風的漸漸興起,美國的冰淇淋設計大師們也趁此「飲茶效應」,紛紛推出了各種茶葉冰淇淋,其中尤以綠茶製作的「綠色」冰淇淋最受寵愛。

茄子冰淇淋一改過去番茄、黃瓜、萵苣等「果蔬冰淇淋」的口味,而將茄子所獨具的澀味融入了冰淇淋之中,使人吃後領略到一種獨特的口感,因而上市後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不少美國人開始對中醫刮目相看,於是利用人參、天麻、田七、枸杞等中葯製成的冰淇淋也應運而生,滿足了人們的保健需求。

應如何品嘗冰淇淋才算行家呢?一般來說,有六大步驟。首先是「回溫」。所謂回溫是指當人們從冷凍櫃里將冰淇淋挖到盤子的過程中,最好能擺上約1~2分鍾,讓冰淇淋的味道散發至最大,增加整體的風味。接下來觀看冰淇淋的色澤和質感。看它是否具「吸引力」。冰淇淋的風味來自所有感官所產生的印象,不單純是口感。「善用湯匙」,挖一小匙冰淇淋,將湯匙翻轉過來,使冰淇淋直接碰觸舌頭。經驗證明,這是讓冰淇淋風味直達味蕾的最佳方法。在舌頭上含滿一層冰淇淋,輕舔嘴唇,讓多層的味道散發出來,這樣就體會到整體的「口感」。最後閉起嘴巴,將冰淇淋香味帶到鼻子,用嗅覺去感覺其「香味」。當你已經很清楚地品嘗到冰淇淋的風味後,就可將它吞到喉嚨「完成品嘗」。

冰淇淋的保存

若保存於-25℃的環境中,可保存一年以上。購買回家的冰淇淋必需保存於18℃以下,否則容易喪失風味與品質。冰淇淋的組成不外乎是蛋黃、脂肪、牛奶、乳化安定劑、水果,一般市場上出售的冰淇淋均含有添加乳化劑,以增加冰淇淋的穩定性。所以,購買後,最好盡快回家冷凍,否則冰淇淋溶化再凍結會產生冰晶,使口感變粗糙。

冰淇淋的製造過程如下:首先將原料混和、經過殺菌、均質的過程,讓冰淇淋變得綿密細致,接下來打入適量的空氣,創造出獨特的綿密口感並且使其方便挖取。然後透過冷卻、熟成、調味、凍結,再裝入容器中成形,放置於-25℃以下低溫凍結即可。

與家人或和朋友聚會時,親自動手製作一款特色冰淇淋待客,將會頗顯殷勤好客之道。以下是幾款典型的果味冰淇淋的作法:

皇冠冰淇淋

主料:適合個人口味的冰淇淋

配料:新鮮水果如香蕉、獼猴桃等;果汁�一般是櫻桃汁;鮮奶油;華夫餅

製作:1、將兩個冰淇淋球盛入冰淇淋杯中;2、將果汁和鮮奶油淋在冰淇淋上(根據個人口味調放);3、香蕉和獼猴桃切片後放在冰淇淋上;4、最後插上華夫餅作為點綴。特點:色澤鮮艷,水果味濃。

月影婆娑冰淇淋

主料:冰淇淋�杏仁口味和甜酒葡萄乾口味

配料:酸奶、巧克力汁、杏仁碎和華夫餅

製作:1、將杏仁口味冰淇淋和甜酒葡萄乾口味冰淇淋各一勺盛入冰淇淋杯中;2、撒上杏仁碎;3、淋上酸奶和巧克力汁(根據個人喜好適量);4、插入華夫餅作為點綴。特點:味道酸甜,冰淇淋爽滑而杏仁香脆,伴有淡淡酒香,回味無窮。

芒香濃情

材料:2個芒果冰淇淋球、新鮮芒果半個、牛奶1瓶、桑椹醬20克。

關於冰淇淋,(ice cream,又名冰激凌、甜筒等)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草莓冰淇淋
在中國很久以前就開始食用的「冰酪」(或稱「凍奶」,英文「Flozen Milk」,現稱冰淇淋,英文「Ice Cream」)。真正用奶油配製冰淇淋始於我國,據說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到西方去的。公元1295年,在中國元朝任官職的馬可·波羅從中國把一種用水果和雪加上牛奶的冰食品配方帶回義大利,於是歐洲的冷飲才有了新的突破。 宋人楊萬里對「冰酪」情有獨鍾,有詩詞:「似膩還成爽,如凝又似飄。玉來盤底碎,雪向日冰消」。 就西方來說,傳說公元前4世紀左右,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埃及時,將阿爾卑斯山的冬雪保存下來,將水果或果汁用其冷凍後食用,從而增強了士兵的士氣。還有記載顯示,巴勒斯坦人利用洞穴或峽谷中的冰雪驅除炎熱。 西方還有一種說法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國王亞歷山大率領他的軍隊開進波斯(現在伊朗)。在伊朗,由於遇到酷暑,一些士兵紛紛中暑,使部隊的戰鬥力大大削弱。 三色球
「這可怎麼辦呢?有了,你們快到高山上弄些雪來!」士兵們把果汁、葡萄汁攙到雪裡攪拌,然後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太舒服啦!」 後來羅馬皇帝尼祿在盛暑難熬時,也學著亞歷山大發明的方法讓僕人從附近的高山上取回冰雪,加入蜂蜜和果汁,用來驅熱解渴。這為冰淇淋的配製開了先河。 ★在各種說法中,最具說服力的還是始於中國。1295年,在馬可波羅游歷中國後寫的《東方見聞錄》中,記載他將在大都最愛吃的凍奶的配方帶回威尼斯,並在義大利北部流傳開來。東方的傳統冰凍食品經馬可·波羅傳入西方,並得到進一步發展,實現了產業化,從而誕生了今天的冰淇淋。
復制貼 網路一下 冰激凌 就可以了。。

㈡ 伊朗多款無人機亮相!這項發明給人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伊朗多款無人機亮相!這項發明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好處,具體好處如下:

1、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地方便了

無人機這項發明真的是挺好的,它在我們生活已經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是一個很不錯的科技產品,當我們很多事情都做不到的時候,可以通過它來幫助我們,比如現在的無人機配送,完全可以節省很多 的人力,特別是在這個疫情期間,更加的可以減少人跟人之間的接觸,防止病毒傳染。對於農業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傳統的噴灑農葯方式既不安全也很慢,無人機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困擾。

它除了有這些好處以外,其實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很多地方,不要看它體形小巧,但卻發揮著大大的作用,對我們來說早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我們必須要好的正確的利用它。

㈢ 伊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行的核發明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㈣ 最早的文字竟然不是甲骨文!那是什麼文字

世界上公認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古代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這也是產生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高原上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這種文字的雛形就已經誕生了。

一、楔形文字的歷史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是由古代蘇美爾人發明,阿卡德人加以繼承和改造的一種獨特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楔形文字的雛形誕生,大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逐漸發展成熟,字形變得簡潔抽象,文字的數目由早期的1000多個減少至400多個。這些發現的楔形文字大多寫在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和蠟板上。

楔形文字和甲骨文一樣,都具備著極大的研究價值。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㈤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分別是哪個古文明發明的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發明的: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人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因此,以象形字為基礎後,漢字發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書中的會意、指事、形聲。然而,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須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礎,拼合、減省或增刪象徵性符號而成。

現時世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體。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圖形文字,稱為象形文字。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國此大約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種寫得較快並且較易使用的字體。此外,現時中國西南部納西族所採用的東巴文和水族的水書,是現存世上唯二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隨著時光的流逝,最終連埃及人自己也忘記了如何釋諱早期的那種象形文字了。若不是因為拿破崙大軍入侵埃及時,隨軍的法國古文字學家們的那次發現,極有可能至今考古學家們仍無法辯認這種文字。

1799年,這些法國古文字學家們發掘出一塊文字的黑石碑。碑文用3種文字寫成,分別是希臘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後期的埃及文字。一位法國古代語學者吉恩·保羅·商博良研究了這些文字,並設法釋讀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商博良釋諱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是:對石碑上的文字進行比較,先設法挑選出埃有最後一個法老王族托勒密王朝時期的象形字,隨後再想方法辯認出其他象形文字的詞意。商博良於1822年將自己的發現公諸於眾。

羅塞塔石碑用3種文字記載了同樣的內容,因此成為釋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所在。法國名將拿破崙·波拿巴在埃及地行過一場重大的戰役。為了研究埃及文化,拿破崙派遣的歷史學家們又發掘了許多古代遺址。

值得一說的是,中國最初的文字就屬於象形文字。漢字雖然還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徵,但由於漢字除了象形以外,還有其他構成文字的方式;而漢字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所以不屬於象形文字,而屬於表意文字。然而,甲骨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此外,瑪雅文字的「頭字體」和「幾何體」亦是。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發明的:
楔形文字也叫「釘頭文字」或「箭頭字」。古代西亞所用文字。多刻寫在石頭和泥版(泥磚)上。筆畫成楔狀,頗像釘頭或箭頭。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兩河流域蘇美爾人所創造。阿卡得人、巴比倫人、亞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這種文字書寫自己的語言。也是各古國間交換外交文書的通用文字。考古學家發現大批各種楔形文字泥版或銘刻,19世紀以來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新學科——亞述學。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發源於亞洲西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最能反映這種文明特徵的是他們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這種文字是圖畫文字,漸漸地,這種圖畫文字逐漸發展成蘇美爾語的表意文字,把一個或幾個符號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含義。如用「口」表示動作「說」;用代表「眼」和「水」的符號來表示「哭」等等。隨著文字的推廣和普及,蘇美爾人乾脆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聲音,如「箭」和「生命」在蘇美爾語中是同一個間,因此就用同一個符號「箭」來表示。後來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號,如人名前加一個「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這樣,這種文字體系就基本完備了。

蘇美爾人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稈或骨棒、木棒當筆,在潮濕的黏土製作的泥版上寫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這種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

為了長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乾後再進行燒制。這種燒制的泥版文書不怕被蟲蛀,也不會腐爛,經得起火燒。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塊重約一千克,每看一塊都要費力地搬來搬去。到現在,發掘出來的泥版,共有近一百萬塊,最大的有2.7米長,1.95米寬,可謂是巨書!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的獨創,最能反映出蘇美爾文明的特徵。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西亞的巴比倫、亞述、赫梯、敘利亞等國都曾對楔形文字略加改造,來作為自己的書寫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創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於它極為復雜,到公元1世紀,就完全消亡了。在古代的蘇美爾,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拿著蘆桿或木棒做成的尖頭呈三角形的筆,在泥板上寫字。這種字從左到右橫著寫,每一個筆劃總是由粗到細,象木楔一樣。這就是蘇美爾人留給後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貴禮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蘇美爾文字是逐步產生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知,其間由藉助圖形表達某種觀念到文字的出現經過了1000年的演化過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人開始刻圖像於石或鐫印於粘土,以此作為擁有某物的標志:或者用一塊岩石表示「鐵石心腸」,或者用一顆樹表示一幢房屋。

大約500年以後,由圖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時,蘇美爾神廟的管理人員使用許多規范化的簡圖,把它們結合起來保存神廟的財產檔案和商業交易檔案。

盡管這一時期的書寫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徵,但已超越了以圖畫表示人及具體事物的階段,發展到了用圖畫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隻碗表示食物,一個人頭加一隻碗則表示吃的意思。

又過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舊有文字,因為到那時最初的圖畫已變得非常系統化,以致人們不再把它們視為圖畫,而須視之為純粹的符號;這些符號有許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詞,而成為與其他同類符號結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詞的音節符號。

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爾地區的這種文字體系達到了充分發展的階段。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這就使得楔形文字體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體系要難以掌握得多。盡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

從蘇美爾時代殘存下來、在近代被發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獻都是抄寫在泥版上的。這些泥版中,大約90%是商業和行政記錄,其餘的10%則是對話、諺語、贊美詩和神話傳說的殘篇。

蘇美爾人的對話採用這樣的形式:兩個角色在辯論中站在對立的一方互相駁辯——夏天對冬天,斧頭對犁子,或者農夫對牧人。由於雙方均有許多可以立足的根據,因而辯論通常沒有輸贏。另一方面,殘存至今的蘇美爾諺語則提供了明確的觀點。

一則令人著迷的蘇美爾處世格言這樣講:「僕人呆的地方,必有爭吵相伴;理發師呆的地方,必有毀謗傳出」。

楔形文字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它為人類帶來了文明的「火種」。公元前2007年,蘇美爾人的最後一個王朝衰亡之後,巴比倫王國把這份遺產繼承了下來,並有新的發展。

㈥ 發酵最早怎麼被發現的

發現酵母菌遠在利用酵母菌之後啊!
酵母的歷史(一)
History of yeasts
●約4000年前,古埃及人開始利用酵母製作麵包。
左圖為古埃及人做的麵包以及做麵包用的陶罐
考古學家在挖掘埃及遺跡時發現用來製作酵母麵包的磨石和焙烤室,還發現了4000年前的麵包房及釀酒廠的圖紙。
這個埃及人正在准備啤酒桶
●殷商時期,古代中國人就利用酵母釀制白酒。漢朝時期,中國人開始用酵母製作饅頭、餅等面點;
酵母的歷史(二)
History of yeasts
●1680年,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次用顯微鏡觀察到酵母。
●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首次發現釀造酒精是酵母發揮了重要作用。
●1846年,酵母在歐洲首次實現工業化生產;
●20世紀80年代中期,酵母在中國實現了現代化生產。
推薦於 2017-09-28
查看全部2個回答
酵素廠家, 微商貼牌行業贏領者,合作夥伴1000+!

根據文中提到的發酵為您推薦
酵素廠家,18年OEM/ODM行業運作經驗,針對客戶需求定製專屬品牌,全品類全劑型,助您快速搶占市場份額!
廣東橙天綠寶生物醫..廣告 
酵素代加工廠家哪家靠譜?酵素生產廠家 ,酵素生產廠家-多種oem/odm解決方案,代加工源頭廠家

值得一看的酵素相關信息推薦
一陽生酵素生產廠家,1000+多個品牌合作夥伴,98項世界專利技術,5萬平產業園規模,酵素生產廠家一站式服務,從打樣到設計到品牌,無需費心。
一陽生集團有限公司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發酵復合酶
山東和眾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6月,是一家酵菌劑科研、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米麴黴、黑麴黴及其發酵物,綠色、哈茨木霉,酸性蛋白酶,細黃鏈黴菌等十幾類產品,數年來主要致力於生物飼料的技術研究及開發,專業生產「康豐源」飼料發酵菌種。
102020-04-07
麵食發酵的起源和歷史
1、起源:麵食發酵的起源在埃及人利用酵母菌做麵包。「埃及奴隸睡著了,發明了麵包」。 傳說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個為主人用水和上麵粉做餅的埃及奴隸,一天晚上,餅還沒有烤好他就睡著了,爐子也滅了。夜裡,生面餅開始發酵,膨大了。等到這個奴隸一覺醒來時,生面餅已經比昨晚大了一倍。他連忙把面餅塞回爐子里去,他想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他活還沒幹完就大大咧咧睡著了。餅烤好了,它又松又軟。也許是生面餅里的麵粉、水或甜味劑(或許就是蜂蜜)暴露在空氣里的野生酵母菌或細菌下,當它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溫暖後,酵母菌生長並傳遍了整個面餅。埃及人繼續用酵母菌實驗,成了世界上第一代職業麵包師。 2、而中國麵食發酵最早也是最典型的的是饅頭,據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而發明饅頭為替代品。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後來也出現了發酵的酥餅、餅乾等等。
5 瀏覽15752017-09-02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怎麼發現的?
中國是世界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釀酒歷史十分悠久。那麼,我國的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人們從古到今愛飲酒,關於酒也就有著種種傳說。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關於酒的起源,古書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儀狄釀酒 《戰國策》、《世本》等書均記載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傳較廣,傳說認為釀酒始於夏朝時代的杜康。《事物紀原》則有「杜康造酒」之說;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但杜康究竟是什麼時代的人,連古人都難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也說:「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許杜康是一位釀酒的大師,也許他是用高梁釀酒的創始人。杜康釀酒的遺址也很多:伊川、汝陽及白水縣,且至今都在生產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三.穀物釀酒 我們現在所說的酒,一般都是指穀物釀酒。 當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穀物逐漸多起來,但由於當時的保管方法所限,穀物難免發芽生霉,這時只要水分適當,就有可能進行發酵。經不斷的模仿和摸索,穀物釀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清釀之美,始於耒耜」即穀物釀酒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這一發現表明:我國的釀酒業起碼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 四.酒麴 最初的穀物釀酒是用發芽生霉的穀物作曲。在原始社會時,穀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後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穀物就是最原始的酒麴,也是發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穀物和發芽的穀物是不加區別的,於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穀物稱為曲,發芽的穀物稱為櫱。到了農耕時代的中晚期,人們不斷試制,終於制出了人工曲,曲櫱分家。 「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致失傳,則並櫱法亦亡」(中國的「啤酒」從此未能發展下來) 用曲釀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曲的出現,是我國古代發酵技術的最大發明;並給現代工業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了曲,才由櫱糖化(乙醇很低)發展到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復式發酵)直到今天的釀酒工業。 據說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法國人從我國酒麴中分離出糖代力強並能起酒代作用的黴菌用於酒精生產,才突破了西方釀酒糖化劑非用麥芽不可的狀況。另外,穀物制曲還是一種用固態培養物保存微生物的好辦法。有人認為,酒麴應與四大發明一起作為五大發明。 五.蒸餾酒的起源 我國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餾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現在看來,都應屬黃酒之列,白酒,必須闖過蒸這一關。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種說法。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宋代已有蒸餾酒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 充分的證據證明宋代已有類似今天的蒸餾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時代的銅制燒酒鍋,其構造、原理與我國傳統的蒸餾器很相象(據考證,鑄造年代不遲於1161年)。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3.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4.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出土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將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2 瀏覽4322016-07-17
世界上最早的釀酒技術
驚世發現:中國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錄音報道文字稿) 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人老祖先已經開始發酵釀酒了,發酵釀酒地點在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 關於這項研究成果的報告發表在2004年12月6日出版的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這項研究由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張居中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帕切克·格文合作完成。這項重大研究成果向全世界表明,中國最早掌握了釀酒技術,它將中國釀酒史往前推了近4000年,比中東人早了1600多年。 波士頓大學考古系主任朱莉·漢森說:「在人類社會進程中,發酵飲料在人類文化技術發展中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為農業、園藝、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作出了貢獻。」 朱莉·漢森說,「在人類社會進程中,發酵飲料在人類文化技術發展中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為農業、園藝、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作出了貢獻。這個發現是合乎邏輯的,因為非常早期的時候,世界各地的人們可能就已經開始自酌自醉了。現在我們找到了證據,這太好了。發酵飲料源自中國,這項報告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這是第一次獲得有關證據。」 上個世紀,在河南省舞陽縣一處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賈湖遺址,中外考古專家在賈湖遺址發現了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個數最多且現在還能用以演奏的樂器實物—賈湖骨笛。最近,中美聯合考古小組發現,這里發掘出的陶器皿中遺留下來的殘渣經鑒定分析為是酒的發酵飲料,距今已有9000年。 舞陽縣博物館館長朱振甫介紹說: 「中國科技大學張居中先生當時在賈湖遺址它這個陶片上,發現有一些沉澱物。這個沉澱物是後來給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他們合作,對沉澱物進行化驗。化驗以後,發現沉澱物上有酒的成份,根據分析結果,裡面含的主要有稻米、蜂蜜、山楂等這些成份。這說明啥問題哩?這說明這個酒並不是一種東西自然發酵而成的,而很可能是人為的把這幾項東西弄到一塊發酵而成的,這說明當時很可能賈湖的先民已經懂得釀酒技術了。關於這個酒的記載,最早研究成果表明是在公元前5400年,伊朗發現的葡萄酒。可是這一次賈湖陶器上發現的殘渣上發現的遺物研究結果表明:賈湖先民在9000年已經開始釀酒了,這就說明中國釀酒技術要比伊郎釀酒技術早得多,比它早了1000多年。根據賈湖遺址的研究,賈湖遺址的年代距今已經有了8000年至9000年這個階段。它就是說成為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有關酒的實物資料。」 位於河南省舞陽縣的賈湖遺址已被證實擁有距今約9000年至7000年的歷史,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這個世界性考古發現最為重要的「天書破解者」就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張居中教授。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賈湖遺址就被發現了,可當時考古部門認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一直未去發掘。1984年10月,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張居中「奉命前往」。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一發掘就「發掘」了20年———發掘面積共2300多平方米,發現房基40多座,窖穴300多座,陶窯近10座,墓葬300多座,陶、石、骨等各種質料的遺物數千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七孔骨笛、稻作遺存、刻符號的龜甲等重大發現。這每一個發現,都足以讓世界震驚。 張居中教授說,刻有符號的龜甲、稻作遺存、釀酒活動、骨笛出現等,都已非常清楚地證實了「賈湖人」的生存狀態。而且,這個聚落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與張居中教授合作的美國考古專家帕切克·格文,是研究人類釀酒歷史的專家。在此之前,他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酒,是公元前5400年伊朗人釀制的一種酒,這距離現在大約7400年。而賈湖釀酒歷史的被證實,讓這位專家不得不信服,早在8600年前,聰明的賈湖人就已經開始飲用「發酵飲料」了,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級的飲品」。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居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這個事情在1999年的時候,當時中國科技大學的教授王昌遂,帶領美國一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帕切克·格文,他們兩個來到河南鄭州。我當時在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他們說要合作研究中國制酒的歷史。原來呢,帕切克·格文—美國教授,他是研究地方酒的,他在伊朗做的一些工作,發現公元前5400年,也就是距今7400多年的酒,當時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他希望在中國做一些這方面的工作,當時我們互相交換了意見,決定先提一些樣品,交給他們來做一做。這當然是好事,所以當時我們就同意了,大家一塊合作,共同研究這個事,選了少量的樣品,然後交給這位美國專家—酒史專家博士。後來到了2000年的時候,據他們講,好像是發現了酒石酸,當然是殘留物了,所以呢,希望能多給他點標本。後來2000年時又給了他八塊陶片,他繼續做,搞殘留物分析。通過殘留物分析呢,在這些陶片上呢,發現了酒的殘留物吧,酒石酸和其它一些東西,主要認為是米酒。大米做的米酒留下來的殘留物。同時兌酒的,可能還有蜂蜜。可是他們問我是不是有葡萄,當時80年代的發掘,當時還沒發現葡萄。到了2001年,我就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科技考古系。為了培養學生,使他們接受前沿考古的訓練,也讓他們參加了這次考古實習。第一次實習呢,在2001年春天,對賈湖遺址又進行了一次發掘,這次發掘呢,工作做的比較細,經過復選發現了有葡萄和山楂的種子,我們就在媒體上進行了報。報道了以後,帕切克·格文—美國人教授了解了這些情況後,問了我一些詳細的情況,決定把這個成果也寫進去。這個報告哩,把這個成果也作為因素綜合考慮,對原來發現的酒石酸進行綜合研究。最後在我們這篇文章裡面,帕切克·格文—美國博士提出來可能有葡萄的成份。但是呢,做酒主要是米酒,我們中國有米酒的傳統。賈湖時期,因為人們吃糧食可能就是大米,做酒可能就是米酒。這個成果經過反復的研究、討論、修改,今年12月6號,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我們這個研究論文。發表論文後,當然這裡面要補充一下:這次我們中方呢,主要河南出土了這三批樣品,我交給他的舞陽賈湖的樣品因為年代比較早,它是距今9000到7800年期間的。而交給他的標本呢,因為賈湖遺址分三期,一期的標本呢,當時發現沒交給他,我們交給他的是二期、三期,也就是距今8600——7800年之間的時間跨度。但是,如果按照西方的習慣,8000多年就是距今第9個千年,那麼第9個千年就是9000年。做呢,他們的方案主要是通過化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就是把這三期材料研究結果一塊綜合的公布,得出的結論,在距今8000多年前,大約9000年以後這個時期,我們中國已經發現了發酵飲料,也就是酒精發酵飲料,或是米酒吧這一類的東西,當時已經有了釀酒技術。因為原來,帕切克·格文博士做的伊朗呢,公元前5400年的,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那麼賈湖呢這個酒的殘留物標本呢,這些地層和這些單位呢,距今8600年到7800年,這個期間肯定是早於伊朗的已經公布出來的這個年代。所以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發酵飲料,如果說這個可以肯定的話,那和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與酒有關的實物資料。」 最近,張居中教授拿到了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要就是進行「賈湖史前人類及其生存模式的研究」。他認為,在9000年前,人類就已經有了如此聰明的祖先,那麼現在通過考古資料的研究去再現他們當時的生存模式、婚姻狀態乃至遷徙情況,「對於了解淮河流域人群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歷程,應該是極有意義的」。 在「中國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家國」這項研究成果中,還需要提到另外一個人,他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員趙志軍教授。趙志軍教授多次隨同張居中教授到賈湖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並一起探討、研究。 趙志軍教授在和記者談起這項成果研究的過程時說: 「趙志軍:這個是由誰做的呢?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這個人叫帕切克?格文。他呢對賈湖出土的陶器進行了分析,他的結論呢是找到了目前發現存下來最早的酒的證據,這是一個,他是怎麼做的呢?他是從陶器碎片上遺留的沉澱物對它進行了化學分析,它的分析方法包括氣象色譜分析,液醬色譜分析,傅立葉變幻紅外光譜分析,穩定同溫素分析,他用這么多方法對陶器上面殘存的沉澱物進行了分析,它的分析結果說明什麼呢?是這些沉澱物里含有酒類揮發後的酒石酸,另外他還發現了這些殘留物的化學成份與現在的稻米、米酒、葡萄酒、蜂蠟、葡萄單檸酸等化學成份相同,他還發現了殘留物還包含有山楂的化學成份,他還發現了全部的酒都呈現了稻米的化學特徵,然後還發現酒里還有發現含有蜂蜜,它的結晶論是根據這些分析結果,它的直接結果,是這些陶器曾經盛放過以稻米、蜂蜜和水果為原料混合發酵而成的飲料。 記者:那麼你這個最早的時候,你和張居中教授判斷它是一種盛酒的東西,你們是憑什麼判斷的? 趙志軍:當時沒有判斷它是盛酒的,因為不做化學成份分析誰也看不出來的,然後他對這個做了分析以後,認為是盛酒的。 記者:那麼咱在這個沒有向他們有些地方匯報這個想法或提供陶器碎片的時候,是不是有這方面的懷疑? 趙志軍:因為這個陶片是張居中提供的,他找到我呢,主要是發現了葡萄籽,當時還現了一些其它的,一些水果、果類、果核、蓮藕、菱角。這些東西都有可能做酒。 記者:這個研究的費用是怎麼出的? 趙志軍:他自已籌的,就是這個美國人,他叫帕切克?格文。 記者:那你像經過這個研究確定之後,對你和張居中教授,你們是最早的發現者,有什麼獎勵沒有? 趙志軍:那沒有。記者:就關於這個酒的問題要是能確認的話,是不是比中東地區,比伊朗比釀酒史向前推進了1600年? 趙志軍:對。 記者:為什麼說它向前推進了1600年呢? 趙志軍:它是這樣的。它是美國人做的,他曾經在伊朗做的。他曾經在90年代的時候,他在伊朗發現了距今5400年的葡萄酒,伊朗是公元前5400年,距今7400年。咱賈湖7000——9000年,如果按8500年算,就比他們早1000多年。 記者:如果這個能夠成定論的話,能不能說中國人是世界上釀酒的老祖先? 趙志軍:我想可以這么說吧。中國人祖先在世界上最早釀造和飲用酒。我們中國祖先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釀造和飲用酒的人。雖然這篇文章我的名字也在上面。但是我在這篇文章上起到的作用和居中當然沒法比。對咱們中國來說,還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確實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這畢竟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情。9000年啊,這年代可不得了!9000年以前人們已經發現了這個東西發酵以後產生香味,喝起來比較可口,這就是不得了的一件事,而確實在世界上來說最早的,這是很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一件事!「
3 瀏覽33982017-09-18
酵素的由來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的發酵技術
我覺得是中國,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祖宗,早就明白了發酵技術。酵素是一種很特殊的復雜性蛋白質,它在人體內擔任新陳代謝中各種化學變化最重要的酶介質,也就是說體內沒有酵素,就不會有化學變化,也無法進行新陳代謝作用,當然就沒有生命。酵素在生物教上稱做酶,是死物體內一類起催化感化的不成或缺的卵白量。在酵素的感化下,生物才會有消化、吸吸、活動、成長、發育、滋生等性命運動,才會發生新陳代謝等化學變。 選用酵素建議選用純天然無添加的,現在有很多酵素廠家為降低酵素成本提高效果,添加些化學物質,酵素不是葯,不可能像吃葯那樣有明顯效果。個人建議,自己做,做好之後再去檢測,這樣喝起來也安全。我也有做食用的。用的桶呢,是源緣圓的 ,304不銹鋼的,密封喝避光方面好一些。一般的桶在放氣攪拌方面很麻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請私信我。希望採納,謝謝。
16 瀏覽4332017-04-19
幾千年前的中國古代是怎麼發現酒的,又是怎麼釀酒的,幾千年前的酒是不是水果釀制的
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於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採花作酒,自是可能。谷類釀成之酒,應始於殷。殷代農業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以朱芳圃編《甲骨學》下冊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見;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復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豐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考。(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 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於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晉人江統在《酒誥》里載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說明煮熟了的穀物,丟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可自行發酵成酒。人們受這種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示,逐漸發明了人工釀酒。 我國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戰國策》:「帝女令儀狄造酒,進之於禹。」據考古發掘,發現龍山文化遺址中,已有許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記載。藁城縣台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後,出土時還有發酵作用,漢代班固在《白虎通·考點》中亦有芳香的葯酒意思的解釋。羅山蟒張鄉天湖商代墓地,發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酒,它裝在一件青銅所制的容器內,密封良好。至今還能測出成份,證明每一百毫升酒內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並有果香氣味,說明這是一種濃郁型香酒,與甲骨文所記載的相吻合。周代,釀酒已發展成獨立的且具相當規模的手工業作坊,並設置有專門管理釀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漿人」、「大酋」等管職。酒,是人類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彌人;

㈦ 想知道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為77,598,379。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一個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波斯人創造了輝煌
波斯建築
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在醫學、天文學、數學、農業、建築、音樂、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和工藝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醫學家阿維森納在公元11世紀所著的《醫典》,對亞歐各國醫學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天文觀測台、發明了與今天通用的時鍾基本相似的日規盤。伊朗學者的許多數學著作達到了很高水平。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史詩《列王記》、薩迪的《薔薇園》等不僅是波斯文學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壇的瑰寶。
波斯人在藝術、音樂、建築、詩歌、哲學、傳統和思想體系,都具有悠久的歷史。[13]
語言
官方語言為波斯語,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使用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波斯語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贊嘆。[13]
影視
在過去的25年中,伊朗電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廣泛的認同,獲得過300項的國際獎項。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或許是最著名的導演之一。[13]
傳媒
伊朗有各種報刊1700餘種,大部分在德黑蘭出版。主要報紙有:《世界報》、《消息報》、《伊斯蘭共和國報》、《虔誠者報》、《使命報》、《和平報》和英文版的《德黑蘭時報》、《伊朗新聞報》和《伊朗日報》國際版。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訊社。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稱波斯通訊社。
國家廣播電視台成立於1966年,1979年改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聲像組織。電台用波斯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德語及漢語等二十五種語言對外廣播。電視有7個台播放節目,並有3個衛星台向海外播出。2007年7月,伊朗開通伊首家英語電視台PRESS TV。
2009年10月11日,伊朗邁赫爾通訊社與新華通訊社簽署了兩社新聞交換協議。

㈧ 歷史上的古波斯是現在的什麼國家

伊朗
自從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這個名稱來自於波斯的一個地區帕斯(Pars)。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 開始稱呼自己的國家為「伊朗」,意為「雅利安人的家園」。

1935年,波斯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但波斯一詞在這之後還有人使用

㈨ 伊朗女人為什麼不包頭

伊朗女人不包頭是對女性壓迫的一個象徵。伊朗頭巾是對女性壓迫的一個象徵,每天都婦女通過微小的勇敢行為來進行反抗。比如,她們會把選擇顏色鮮艷的頭巾,把頭巾戴得很淺,穿緊身褲和短袖外套。這些微小的行為正在緩慢地影響整個社會。

1979年爆發的伊斯蘭革命,頭巾作為立場鮮明的宗教表達嵌入了政治,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過一系列立法明確了女性未正確佩戴頭巾的法律責任。

伊朗的文化綜述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勤勞、勇敢的波斯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在醫學、天文學、數學、農業、建築、音樂、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和工藝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醫學家阿維森納在公元11世紀所著的醫典,對亞歐各國醫學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測台、發明了與當今通用的時鍾基本相似的日規盤。伊朗學者的許多數學著作達到了很高水平。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史詩列王記、薩迪的薔薇園等不僅是波斯文學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壇的瑰寶。

㈩ 伊朗是一個國家嗎,在哪個地方

伊朗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

閱讀全文

與伊朗人發明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派別是什麼 瀏覽:336
越南電視如何搜索中國 瀏覽:30
伊朗空難有什麼現象 瀏覽:694
國足如何戰勝越南 瀏覽:775
德國為什麼有印度軍隊 瀏覽:854
中國紅哪個顏色好 瀏覽:397
中文和越南語哪個難 瀏覽:636
去印度旅遊怎麼坐飛機 瀏覽:579
義大利法國德國哪個有錢 瀏覽:275
中國哪個軍區戰力最強 瀏覽:653
印度衛星多少頻率 瀏覽:91
英國公司怎麼轉讓股票 瀏覽:481
印度麥麗素哪裡買 瀏覽:616
伊朗跟以色列哪個國力比較強 瀏覽:665
印尼打工華人怎麼防疫 瀏覽:91
越南最好的魚露哪裡買 瀏覽:696
伊朗30萬噸油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81
45碼的英國碼是多少 瀏覽:876
義大利牛排配的炒麵怎麼做 瀏覽:771
英國議會多少席位如何分配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