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戰爭給人類造成的事實和英雄人物的事跡
希特勒是一個人類的魔王,咱們以事實說話,第一個是殘殺猶太人。
希特勒在他的納粹體系中,第一個重點就是種族主義。斯大林對這個有這么一段話,他說,「希特勒干他的發動戰爭的勾當,是從散布種族理論開始的。」希特勒把種族分成高低貴賤之分,並且用達爾文的社會進化論,認為高貴、優等的民族,能夠有權消滅劣等的、低賤的民族。特別是在他對猶太人的問題上,他說猶太人是一個毫無生命價值的東西,必須予以除掉,他把猶太人叫做人蟲。希特勒大規模反猶,是從1938年的11月9號這一天,這一天晚上,一群群的納粹黨徒手持棍棒,整個柏林街頭到處充斥這幫納粹黨徒,幹嘛呢?打、砸、搶猶太人開設的商店,猶太人這個商店不是有櫥窗嗎?那玻璃一棒子嘩下來了,玻璃碎片在水銀燈柱下閃著——西方人把它叫做淚光——像水晶一樣閃著淚光,所以這一天晚上,就是著名的水晶之夜,德文叫水晶之夜。從此開始了德國大規模的迫害猶太人、殘殺猶太人的運動。
他先將猶太人關進集中營。希特勒的集中營,第一個是1933年,也就是他剛剛當上納粹德國總理的時候,在德國達豪市附近一個火葯廠的舊址設置的集中營。此後,他又在德國全境設立十幾座集中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他又在被佔領地區與國家設立集中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他強迫把猶太人抓來做苦工,做醫學試驗,然後最後殘殺。1941年,由於德國海軍力量不足,所以他打通大西洋到馬達加斯加這個島嶼的通路被阻斷了,於是他在1942年召開一個萬湖會議,這個萬湖會議專門就通過了一個決議,通過萬湖決議,就是屠殺猶太人的最後解決計劃,要屠殺猶太人。於是,在集中營設立焚屍爐、毒氣室、毒氣車。猶太人的命運太悲慘了,這個民族是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但是這個民族的凝聚力非常強。整個中世紀,歐洲國家都在反猶,猶太人在中世紀是個農業經濟,是個封建社會,但猶太人沒有土地,所以猶太人的命運太悲慘了。遇到希特勒這個惡魔,猶太人的悲慘境地已經到了令人慘不忍睹,用德國人自己的話講,連殺豬都沒有這么痛快。
第一個,我給你講,毒氣毒死。大批大批的猶太人,就像牲口一樣地被驅趕到了毒氣室。這個毒氣室,幾十個人,甚至最多的可以裝兩千人。納粹黨徒、黨衛軍把猶太人先脫衣服,脫得赤身裸體,不管男女,給他們洗澡,說給你們洗澡,講究衛生,送進去之後15分鍾,兩千人就變成屍體了。出來以後,還有三道手續:一個是把牙齒敲掉,頭發刮掉,干什麼呢?做戰略物資。另外,扒人皮,到奧斯維辛那兒,他扒人皮做工藝品,有些台燈的燈罩是人皮做的;我在很多德國納粹罪行的照片中我看到,當年我也在場,德文版的書,我就看到很多照片,非常精緻的一個台燈,它要不做文字說明的話,你根本想像不到那種非常柔和的燈光,是人皮在閃耀著。還有納粹用肥皂,你們想想納粹的肥皂是什麼做的?人油熬的,這是毫不誇張地講。人到焚屍爐之後,然後,把人油熬成原料做肥皂。還有一個,就是骨灰做肥料,灑到土地上耕種。所以這些東西就使得我們今天的人們就說起這個事情就令人發指,不禁寒戰,歷史上人類真的有這種惡魔嗎?真的就有,這個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我給你們舉個非常真實的故事,一個猶太人的小姑娘,一對雙胞胎,非常漂亮,小女孩,一對,跟著她爸爸媽媽從牢房裡走出來,脫衣服,爸爸媽媽讓我們干什麼,她的父母已經完全清楚是干什麼事了,因為她在集中營生活非常苦,做勞役,吃不飽,挨凍,進行活體試驗,非常痛苦,她父母說,洗完澡之後,就到一個永遠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孩子,七八歲的孩子,她哪懂這個,還高高興興地跟著父母把衣服脫掉,進了毒氣室,旁邊還路過樂隊,招招手,就這樣進去毒氣室,15分鍾之後,這兩個年輕的生命就這么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非常悲慘。
另外,就是活體進行醫學試驗。納粹為了進行醫學試驗,取得一些數據,把大批的猶太人,還有其他種族的人,或是送到高壓氧倉進行高壓試驗,眼珠子都出來了;或者,進行就是斑疹傷寒試驗,那人都起綠泡;或者,就是脫光他們的衣服到雪地里邊進行冰凍試驗,就是耐凍傷到什麼程度,人耐寒力最大限度到什麼地方,腳,有的時候腳就凍掉了;或者,進行毒氣創傷試驗,把一些女人就是女犯人進行絕育試驗,他把這個進行絕育試驗的女犯人叫兔子……花樣翻新,慘不忍睹,所有被試驗者最後的下場就是焚屍爐。
整個納粹黨執政期間,究竟有多少猶太人被殺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全世界有猶太人1500萬,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僅存900萬人,600萬的生命就這么消失了;1939年,歐洲有猶太人920萬人,1945年的時候只有310萬人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德國有猶太人20萬人,到1945年的時候,德國的猶太人只有12000人了,想想看希特勒殺了多少猶太人,這還不包括其他種族的人,比如斯拉夫人,就是俄國人,所以戰後聯合國為了避免這個人間悲劇的重演,通過了人權宣言,這是希特勒滅猶。
130的IQ 2009-08-12 13:45:36 據不完全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4年3個月,參戰國家33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5億以上。戰爭雙方動員軍隊6540萬人,軍民傷亡3000多萬人,直接戰爭費用1863億美元,財產損失33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6年之久,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戰爭雙方動員軍隊1.1億人,軍民死亡7000多萬人,財產損失高達4萬億美元,直接戰爭費用13520億美元。
越南戰爭歷時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大規模局部戰爭。戰爭中,越南有160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成為難民;美國有5.7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戰爭耗資2000多億美元。
兩伊戰爭歷時近8年。伊朗死傷60多萬人,伊拉剋死傷40多萬人。兩國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破壞的損失超過5400億美元。兩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總額達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的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海灣戰爭歷時42天。美軍死亡286人、傷3636人、被俘或失蹤55人,其他國家軍隊亦有輕微損失。伊拉克方面則傷亡近10萬人,被俘8.6萬人。科威特直接戰爭損失600億美元,伊拉克損失約2000億美元,美國則為戰爭耗資600億美元。
科索沃戰爭歷時78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共出動飛機2萬架次,投下了2.1萬噸炸彈,發射了1300枚巡航導彈,造成南聯盟境內大部分地區的軍事、民用、工業設施和居民區的嚴重破壞。空襲還造成南聯盟1000多名無辜平民死亡,數十萬阿爾巴尼亞族人淪為難民。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和日內瓦公約禁用的集束炸彈導致新生兒白血病和各種畸形病態。持續的轟炸還嚴重惡化了南聯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
② 各國新冠死亡人數多少萬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新冠各國死亡人數,印度472萬,俄羅斯107萬,美國93萬(最新數據是100萬)。如果按照美國類比,中國開放要死421萬人,但中國醫療資源比美國差很多。開放後,死亡人數肯定大於421萬。
③ 伊朗有多少人口
截止2020年7月,伊朗有8400萬人口。
伊朗總統魯哈尼在2020年7月18日的國家疫情防控指揮部會議上稱,據衛生部估計,伊朗人口約為8400萬,已有25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未來仍有3000萬到3500萬人有感染風險。這一數字和官方發布的統計數字不符,但魯哈尼沒有具體解釋。
(3)伊朗有多少人死了擴展閱讀:
伊朗統計局發布報告稱,在過去30年內全國人口增加了3000萬。其中,家庭數量成倍增加,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城市。伊朗《和解報》今天報道說,國家統計局發表報告稱,從1986年到2016年的30年間,全國人口增加了約3000萬,總人口為79926270人。
報告還稱,在這同一時期內,全國家庭數量成倍增加,由1986年的9,673,931個家庭增加到24,196,035個家庭。另外,1986年時,每個家庭平均人口為5.1人,到2016年,每個家庭平均人口降到3.3人。
④ 伊朗呼籲塔吉兩國實現持久停火,雙方發生沖突的原因有哪些
近日,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吃了大敗仗,周圍原先四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也跟著兩兩開戰,先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互掐,之後中國兩鄰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也咬了起來,普京真是頭大啊。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戰爭已經導致超24人死亡、上百人受傷,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發表聲明,對塔吉克與吉爾吉斯斯坦邊界沖突升級表示關切,呼籲雙方實現持久停火,通過對話的方法和平解決爭端,他倆為何不消停?
美國後來不斷加強與塔吉克之間的合作,例如:幫助訓練軍事人員、提供自己淘汰的軍事裝備個等。這一切都讓吉爾吉斯坦感至不爽,它也只能找俄羅斯這個大腿。塔吉克與吉爾吉斯斯坦之間的沖突是領土糾紛引起的,背後有著美、俄在中亞的博弈因素。雙方沖突還有可能因水源控制權而觸發。吉爾吉斯在吉薩爾山上修了一座水庫,塔吉克人懷疑吉爾吉斯控制水庫,影響下游費爾干納盆地灌溉。
⑤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
⑥ 現在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有戰爭,死亡、受傷多少人
權威回答: 海灣戰爭是指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參戰方(包括伊拉克)為35個國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南韓、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劇變,兩德統一,美蘇之間結束長期冷戰狀態,保持長達40多年的兩極格局迅速解體,世界戰略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換。舊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失調,造成了局部地區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區性強國躍躍欲試。伊拉克為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爭端,於1990年8月2日出動10萬大軍侵入僅1.78萬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科威特,從而引發了海灣危機。海灣危機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爭端激化的結果,其主要原因是: 1、領土糾紛。事實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種,歷史上兩國同屬於一個國家。公元8世紀,科威特是以巴格達為首都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為奧斯曼帝國巴士拉行省的一個縣。後來伊,科同時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23年英國策劃分別建立伊拉克王國和科威特埃米爾王國。1961年科威特宣布獨立,伊拉克拒不承認。長期以來,兩國領土糾紛一直不斷。盡管科威特不時用金錢「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終認為科是伊領土的一部分,科分離出去是因為英國殖民主義者分而治之政策的產物,一心想早日收回來。 另外,伊科之間120公里長的陸地邊界有一段生產石油的沙漠地區尚未畫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屬於伊拉克的魯邁拉油田盜采價值24億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認為該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內,屬科領土。 2、關於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夥同阿聯酋 超產石油,導致油價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億美元的損失。 3、債務問題。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聯酋 及其他海灣國家300億美元債務。伊拉克提出與伊作戰保衛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億美元的債務。科威特,阿聯 等國認為難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灣存在巨大戰略利益、而且謀求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美國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海灣地區一直是美國和西方的生命線(美國進口石油的20%、西歐的35%、日本的70%都來自海灣),為了控制海灣的石油資源,從經濟和軍事上打垮伊拉克,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和勢力均衡,並顯示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重新確立美國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國便打著「維護正義」和「解放科威特」的旗號,迅速出兵。 海灣戰爭的特點: 海灣戰爭是一場高水平的高科技戰爭,是一場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裝備和以之相適應的作戰方法而進行的現代化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樣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它具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裝備,戰爭一高技術物資設備作為支撐;一是運用了與高技術武器裝備相適應的作戰方法,整個戰爭面貌煥然一新。即:使作戰理論,編制體制,戰略戰術,指揮原理和後勤保障等個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表現在: (1)空中力量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海灣戰爭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為主體贏得戰爭的先例,表明戰略空襲和反空襲是未來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有時甚至是惟一的戰爭樣式(如同科索沃戰爭一樣)。 (2)電子戰成為未來戰爭的核心,對戰爭進程和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電磁優勢將成為現代戰場雙方激烈爭奪的制高點。 (3)作戰空域空前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 (4)高技術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海灣戰爭不僅是冷戰時期向冷戰後時期的轉折點,也是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的重大轉折點。有人評價海灣戰爭是「信息化的第一場戰爭」,現在看來應當認為是由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轉變中的最典型的一場戰爭。海灣戰爭保留了機械化戰爭的最先進樣式。連續38天的空襲是以空中力量為主配合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敵人的遠程攻擊,是一種非線式作戰,沒有前後方、沒有明顯的戰線劃分,開辟了許多新的戰爭樣式。應該說這是在核威懾下的20世紀最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 海灣戰爭的影響: 海灣戰爭中,美軍亡390人、傷3336人、被俘21人、失蹤45人,損失飛機34架、直升機22架、坦克35輛,2艘海軍艦只觸雷負傷;英軍亡36人、傷43人、失蹤8人、被俘12人,損失飛機7架;其他國家軍隊亦損失輕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43個陸軍師中,36~38個師喪失戰鬥力,傷亡8.5~10萬人,被俘8.6萬人,損失坦克3874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飛機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軍作戰艦艇遭重創或被擊毀。科威特直接戰爭損失600億美元;伊拉克損失達2000餘億美元;美國耗資600億美元。 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戰爭,廣泛使用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戰爭節奏快、烈度高、立體性強。戰爭表明,掌握電磁空間的控制權,對取得戰爭勝利具有重大意義;戰略空襲已成為戰爭的獨立階段,空中戰役的時間占整個戰爭的十分之一,對戰爭進程影響很大;在地面戰斗中,實施戰役欺騙、加強海空協同、實施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對方重兵集團,對迅速達成戰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傳統的作戰方式,如構築堅固的地下掩體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設水雷、地雷和開展心理戰等,在現代條件下仍未失去其意義;高技術武器裝備雖然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沒有可靠的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則難以充分發揮作用。此戰是在國際條件和地理條件特殊、雙方實力對比懸殊情況下進行的,其經驗教訓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戰"結束後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是世界多種矛盾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對國際形勢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海灣戰爭對美國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干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長了其獨霸世界的野心。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建立起強大的反伊聯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現出其處理國際事務的「領袖」作用;它把蘇聯撇在一邊,無視許多國家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建議和呼聲,執意發動戰爭,充分暴露其支配、領導全球的野心;它僅以死亡286人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使美國在軍事上重新恢復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一直影響自己的「越南戰爭綜合症」,使其干預國際事務的信心大增。海灣戰爭後,美國制定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新的地區防務戰略,柯林頓上台後更加快了獨霸全球的步伐。 海灣戰爭對世界的影響:它打破世界格局,這場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為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惟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
⑦ 戰爭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戰爭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和平與發展就成了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在和平的主旋律之下,戰爭的陰影一直存在著。所以,精準地講現在的世界,是和平與動盪並存,發展與破壞皆有。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讓今天的人們記憶深刻。是的,兩次大戰,使多少家園毀於一旦,多少鮮活的生命香消玉殞。那麼,戰爭到底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呢?下面咱們舉幾個例子:
科索沃戰爭歷時78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共出動飛機2萬架次,投下了2.1萬噸炸彈,發射了1300枚巡航導彈,造成南聯盟境內大部分地區的軍事、民用、工業設施和居民區的嚴重破壞。空襲還造成南聯盟1000多無辜平民死亡,數十萬阿爾巴尼亞族人淪為難民。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和日內瓦公約禁用的集束炸彈導致新生兒白血病和各種畸形病態。持續的轟炸還嚴重惡化了南聯盟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
⑧ 伊朗人的壽命多少
2008年伊朗的人均壽命為七十一點四歲
⑨ 全球新冠各國死亡人數
地區
新增
累計
治癒
死亡
美國:1078018
巴西:685258
印度:528273
俄羅斯:385837
墨西哥:329868
秘魯:216235
英國:189484
義大利:176464
印度尼西亞:157849
法國:154644
德國:148845
伊朗:144258
哥倫比亞:141746
阿根廷:129830
波蘭: 117341
西班牙113279
烏克蘭:108955
南非:102146
土耳其:101068
羅馬尼亞: 66888
菲律賓: 62447
智利: 60881
匈牙利:47409
加拿大:44347
日本: 43382
越南:43137
保加利亞:37667
馬來西亞: 36299
太多了,可以官網查詢
⑩ 地震世界之最(震級,死亡人數..盡量詳細)
全球發生的大地震
2007-08-10管理: 晴彩 發布: 晴彩 瀏覽次數 13標題: 全球發生的大地震
全球發生的大地震 1906年: 美國洛杉磯發生長達1分鍾的地震,約有700到3,000人死於建築物倒塌或地震之後的大火。
1923年: 日本東京附近地區發生地震,142,800人死亡。
1931年: 英國發生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震中位於北海海岸,震級為里氏5.5級。
1948年: 日本發生大地震,3,770人死亡。
1950年: 一次強烈地震襲擊了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官方記錄震級為里氏9.0級。
1960年: 智利發生世界紀錄最強烈的地震,達里氏9.5級。地震引起的海嘯高達30英尺(10米),將幾個村莊夷為平地。
1976年: 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發生地震,近242,700人死亡。
1980年10月10日,阿爾及利亞發生7.3級地震,33萬人在地震中失去家園。
1980年11月13日,義大利發生7.2級地震,2,735人死亡,7,500多人受傷。
1981年6月11日,伊朗發生6.8級地震,3,000 人死亡。
1981年7月28日,伊朗南部發生7.3級地震,1,500 人死亡。
1981年12月13日,葉門發生6.0級地震,3,000 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
1983年10月30日,土耳其發生6.0級地震,1,300 人死亡。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發生8.1級地震,約6,000到12,000人死亡。
1986年10月10日,薩爾瓦多發生 7.5級地震,1,500人死亡,20,000人受傷,300,000 人無家可歸。
1987年3月5日,厄瓜多發生7.0級地震,1,000多人死亡,幾千人失蹤。
1988年12月7日,蘇聯西北部發生6.9級地震,25,000人死亡。
1990年6月21日,伊朗發生7.7級地震,35,000 人死亡,近50,000人失去家園,這是發生在伊朗最嚴重的地震。
1990年7月16日,菲律賓發生7.7級地震,至少2,000死亡,近150,000人失去家園。
1991年2月1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發生6.8級地震,巴方死亡2,00人,阿方死亡1,000人。
1991年10月20日,印度新德里東北300公里處發生6.1級地震,1,600人死亡。
1992年12月12日,印度尼西亞發生6.8級地震,至少2,200人死亡。
1993年9月30日,印度發生五次地震,最大的達到6.4級,36個村莊被毀,22,000人死亡。
1994年6月6日,哥倫比亞西南部發生6.8級地震,並伴有泥石流,至少1,000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日本中部發生7.2級地震,6,500人死亡。
1995年5月28日,俄羅斯遠東庫頁島發生7.5級地震,近2,000人死亡。這是俄羅斯最嚴重的地震。
1997年2月28日,伊朗西北部發生6.1級地震,1,000多人死亡。
1997年5月10日,伊朗西北部發生7.1級地震,至少1,560人死亡。
1998年2月4日, 阿富汗發生6.1級地震,4,500人死亡。
1998年5月30日,阿富汗50個村莊毀於地震,地震還造成3,000多人死亡。
1999年1月25日,哥倫比亞發生6.2級地震,1,200多人死亡。這是哥倫比亞近15年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發生7.4級地震,13,000多人死亡。
2008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里氏8.0級地震,目前亡32477傷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