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航空的飛機都是什麼型號

伊朗航空的飛機都是什麼型號

發布時間:2022-09-21 21:12:18

『壹』 伊朗航空655號班機空難的擊落經過

伊朗航空公司655號班機是空中客車A300B2型,注冊編號EP-IBU ,由穆爾辛·禮薩揚駕駛,他是一位擁有7,000小時飛行經驗的資深機師。這架飛機在德黑蘭時間(UTC+0330)上午 10:17 於阿巴斯港離開,比原定的起飛時間延遲27分鍾,原本應該是總計28分鍾的航程。在起飛之後,這架飛機由阿巴斯港塔台指揮開啟其應答器,向波斯灣前進。飛行航線是慣常編定的琥珀59空中走廊,航程200英里,直線飛往迪拜機場。因為距離短,飛機採用簡單的飛行模式,先爬升至14000英尺(約4300米),巡航片刻後在迪拜降落。
當時美國海軍的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正在鄰近,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由艦長威廉·羅傑斯三世指揮,艦上配備當時先進的神盾戰斗系統。
1988年7月3日 文森斯號和伊朗炮艇交火時闖進伊朗水域。較早時,文森斯號和伊朗炮艇也闖進阿曼水域,直至被一艘阿曼軍艦驅逐。美國軍艦賽茨號和埃爾默·蒙哥馬利號正在附近。
上午10:24,距離655號班機11海里遠,文森斯號發射兩枚SM-2MR地對空導彈,都擊中了655號班機。開火後,文森斯號艦員發現飛機原來是民航客機。
擊落客機事件引發激烈爭執。伊朗嚴正斥責擊落事件是野蠻行徑。而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在聯合國強辯稱擊落事件屬戰時事故,文森斯號船員在當時的情況採取了適當行動。

『貳』 伊朗航空波音747SP

是老款的747系列了,現在基本絕跡了,只有象IRAN這樣的航空公司才會飛。都是美國80年代淘汰下來的品種,伊朗IR800 801飛機裡面的內飾不敢恭維,貌似還有用膠帶粘的。安全性方面么:還沒有聽說掉下來過!

『叄』 圖-154是什麼飛機啊哪裡生產啊

圖-154(Ту-154)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三發動機中程客機。當年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代號稱為「大意」(Careless)。同類機型是美國的波音727、英國的三叉戟客機。 圖-154於1966年開始設計,用以代替前蘇聯民航的圖-104、伊爾-18客機。1968年初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工廠進行地面滑行試驗,1968年10月14日首次試飛。共有6架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用於試飛,從第7架開始交付給前蘇聯民航局使用。1971年前蘇聯民航用所接收的第一架圖-154進行初步驗證飛行和機務人員訓練飛行,1971年5月開始郵件和貨物運輸,7月開始投入莫斯科-第比利斯之間航線客運飛行,1972年2月9日開始莫斯科-北高加索礦水城的航線飛行,同年8月1日,開始莫斯科-布拉格的國際航線飛行 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圖-154M。 圖-154機身尾部裝3台發動機以及「T」型尾翼的基本布局,與波音727相似。圖-154結構穩固,推進力-重量比(推重比)較好,起飛表現良好,能從凹凸不平的跑道上起飛,擁有14個大型低壓輪胎使其能於積雪而未平整的跑道上降落。對習慣波音客機的乘客來說,圖-154的機艙好象比較狹窄。這是因為機艙截面內部呈橢圓形和天花板比一般西方研發的客機低。圖-154客艙門也比西方同類機型的小,而且客艙頂行李架的位置亦十分有限。 截止2006年停產時,圖-154各型已生產935架。大部分由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民航使用。國外用戶有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波蘭、朝鮮、敘利亞、伊朗和中國等。 [編輯本段]主要型號 圖-154 圖-154客機有很多型號。除了在重量和發動機等一般的分別外,圖-154亦有不同利用不同燃料的型號。很多圖-154都裝上降噪裝置,有一些還被改裝成貨運機。 圖-154 基本型。動力裝置裝3台庫茲涅佐夫NK-8-2渦輪風扇發動機。載客量167人。1971年7月開始交付使用。 圖-154A 發展型。載客量和外形尺寸無變化,裝3台NK-8-2U渦扇發動機,提高了發動機功率。加設中部燃油箱,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改進了設備和系統,提高了飛行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了維護要求,並加裝更多緊急出口。1973年下半年首次試飛,1974年4月在前蘇聯民航進行試運行,1975年正式投入航班飛行。 圖-154B圖-154B 改進型。動力裝置與A型相同。新增加了可供Ⅱ級自動著陸的湯姆遜/CSF/SFIM公司自動飛行控制和導航設備。在操縱系統中採用了低速橫向操縱擾流器,擾流器沿展向增大,外段低速副翼變短,改善了飛行橫向操縱性。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機身後氣密隔框後移,增加客艙長度,載客量180人。在A型上用來壓艙的燃油在B型上可作為正常燃油使用。1977年開始批生產。圖-154B-1升級了操控設備。圖-154B-2引入了西方的飛行控制和導航系統,包括一個側風降落系統和新雷達系統。此型號以出口為主。 圖-154C(圖-154S) 貨運型。1982年提出方案。在B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機身左側機翼前方增開一寬2.8米、高1.87米的貨艙門。強化的貨艙地板。主貨艙容積73米3,整個貨艙地板上裝有滾珠、滾棒系統,可裝運9個2.24米×2.74米的集裝貨盤。地板下的行李艙中還有38米3的空間裝運散裝貨物。圖-154C正常載重量20000千克,航程2900公里。 圖-154M圖-154M(原稱圖-164) 最新改進型。在圖-154B生產開始後,圖波列夫設計局對其結構進行必要的修改,於1980年提出圖-154M。1984年12月27日首次交付前蘇聯民航使用。對尾翼重新設計,機翼的縫翼減小,擾流片加大,尾部中央發動機進氣口擴大,原位於中央發動機下的輔助動力裝置移至機身尾錐內。換裝索洛維耶夫D-30KU渦輪風扇發動機,比先前的型號經濟、寧靜和可靠。俄羅斯航空圖-154M的出勤可靠率持續高於99%。中國民航曾經引進30架此型號。 圖-154M還有以下型號:圖-154M-LK-1用於接載要員的型號。圖-154M2是雙發動機型號,配備兩台PS-90A渦輪風扇發動機。圖-154-100重新設計了駕駛艙及客艙。 圖-155/圖-156 是使用氫或天然氣作燃料的型號。圖-155的中央發動機可使用天然氣或甲烷,並於1980年代後期首飛。圖-156的全部3個發動機都可使用氫或天然氣。在研發這兩種型號的過程引入了低溫物理學的技術。 [編輯本段]設計特點 機翼 懸臂式下單翼,普通全金屬三梁破損安全結構。1/4弦線後掠角35°。中梁向左右兩側延伸至副翼內端。5段前緣縫翼占每側機翼前緣的80%。三縫式襟翼。縫翼為液壓驅動,襟翼為電動。每側機翼有4個擾流片,機翼內側的兩個擾流片可作為減速和卸升裝置。外段副翼提供橫向操縱,內段副翼在飛行中可作為減速板。前緣縫翼為電熱防冰。 尾翼T型懸臂式全金屬結構。水平尾翼1/4弦線後掠角40°,垂直安定面前緣後掠角45°。方向舵和升降舵為蜂窩結構。尾翼全部操縱面均為液壓操縱。垂尾、平尾前緣均為發動機引氣防冰。 機身 普通圓截面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截面直徑3.8米。除機頭雷達罩內和裝有輔助動力裝置的尾錐為非增壓艙外,其餘各艙均為氣密增壓艙。全部蒙皮均由化學銑加工而成。 起落架 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向後收入機翼後緣整流罩內。圓盤剎車,有防滑裝置。前起落架為並列雙輪,主起落架為6輪小車式,這種小車式起落架可以使圖-154在180毫米厚的水泥跑道上使用。 動力裝置 基本型裝3台庫茲涅佐夫NK-8-2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93.16千牛(9500公斤),其中兩台懸掛在機身尾部兩側,中間一台位於機尾,其進氣道彎曲延伸至垂直尾翼根部。圖-154A裝3台NK-8-2U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02.9千牛(10500公斤)。圖-154M換裝索洛維耶夫D-30KU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04千牛(10604公斤)。燃油全部儲存在機翼的6個整體油箱內,為調節各油箱的燃油量,各油箱都同集油油箱相連,在應急強迫著陸情況下,可用二氧化碳氣體迅速沖放掉油箱中的燃油。發動機進氣道前緣有發動機引氣防冰裝置。各型都裝一台TA-95輔助動力裝置。 機艙 駕駛艙內有正、副駕駛員和飛行工程師3個座椅。基本型的標准布局為每排6座,前艙54座,後艙104座,共158座。最新型圖-154M座位增加到180個。共有4個客艙門和4個應急出口。貨艙為增壓艙,前後兩個艙門,並有貨物裝卸機械。 系統 空調系統為客艙增壓。3套液壓系統由發動機驅動的液壓泵供壓。任何一套液壓系統都可以獨立地驅動機輪剎車、操縱系統助力器、襟翼、擾流片和起落架收放。發動機帶動3台交流發電機,還有一套36伏交流和27伏直流發電系統,另有4個蓄電池。每個發動機短艙內都有滅火系統,輔助動力裝置帶動一台直流發電機或交流發電機,作為應急電源系統。行李艙內有煙霧報警器。兩套防冰系統,機翼前緣為電熱防冰,尾翼前緣採用發動機引氣防冰。 機載設備 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測定相對地面導航台距離和航向的無線電導航系統,修正偏航角和對地速度的多普勒雷達系統,活動地圖顯示器,可記錄慣性導航系統和無線電導航系統的數據。數字/模擬混合型計算機可以綜合來自飛機大氣數據感測器和導航設備的數據,提供給自動飛行控制系統使用。應答器提供本機速度、高度以及對地面雷達的識別。3套迎角感測器,PB-5無線電高度表,APK-15型無線電羅盤,短波和超短波通信電台,裝在機頭罩內的氣象雷達。圖-154M還有與自動駕駛系統配套使用的3通道自動駕駛儀,飛機起飛到400米以後到降落至30米之前這一飛行階段可使用自動飛行操縱系統。 [編輯本段]技術數據 翼展 37.55米 機翼面積 201.45平方米 機長47.90米 機高11.40米 機身直徑 3.80米 客艙長×寬×高 22.57米×3.58米×2.02米 載客量:150-180人 空重55300千克 最大商載 18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00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3975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 950公里/小時 朝鮮高麗航空公司的圖-154 經濟巡航速度 900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高度 11900米 實用升限 12,100 米 最大載重航程 3740公里 最大燃油航程 6600公里 [編輯本段]安全紀錄 圖-154的安全紀錄比較差。但意外的原因通常是由於長時間於惡劣和極端的天氣、頻繁的航班、低素質的維修和人為失誤,而很少是設計上的瑕疵。 圖-154服役以來一共有62架因意外而損失。在這些失事的圖-154中,有6架是因為恐怖襲擊或被軍隊擊落所引致。當中亦有一些明顯是由於惡劣天氣在跑道起降,包括一次與意外留在跑道上的除雪車碰撞。也有由於低劣的航空交通管制,例如於2002年7月2日,因為瑞士航空管制中心有人疏忽,導致巴什基爾航空公司2937號班機與DHL611號班機(波音757貨機)在德國巴登-符騰堡邦 烏伯林根上空相撞。 重大意外事故 1980年7月7日 一架圖-154B-2型客機從阿拉木圖機場起飛後墜毀,163人死亡。 1984年10月15日 一架圖-154客機在鄂木斯克機場的跑道上與一輛加油車相撞,150人在大火中喪生。 1985年7月10日 一架圖-154客機從塔什干機場起飛後進入螺旋並墜毀,造成200人死亡。 1991年5月23日 一架圖-154客機在列寧格勒的普爾科沃機場進場時失速墜地,機上164名乘客,12 人死亡,34人受傷。 1992年7月20日 一架圖-154貨機因超載在第比利斯機場墜毀,7名機組人員和6名送貨人員死亡。 1993年2月8日 伊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與伊朗空軍一架戰斗機相撞,130-135人死亡。 1994年1月3日 一架從伊爾庫茨克飛往莫斯科的圖-154客機起飛後不久,因故障在返回機場途中墜毀, 9名機組人員和111名乘客全部遇難。 1994年6月6日 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M型客機(B-2610號)在西安附近墜毀,160人死亡。經事後調查操縱系統的維修差錯故障是導致事故的原因。 1995年12月7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客機從南薩哈林飛往哈巴羅夫斯克途中墜毀,機上88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1996年8月29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客機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島的朗伊爾機場進場著陸時墜毀,機上10名機組人員和131名挪威礦工全部遇難。 1997年12月15日 塔吉克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在阿聯酋沙迦機場進場時墜毀,機上86名乘客中,只有一人倖免於難。 1998年8月31日 古巴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從厄瓜多基多機場起飛過程中墜毀,70人遇難。 1997年9月13日 德國一架圖-154客機在納米比亞與美國一架C-141軍用運輸機相撞,33人遇難。 1999年2月24日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B-2622號)從成都飛往溫州途中,在下降著陸過程中失速墜毀在距溫州機場30公里的地方,64人喪生。經調查事故原因是由於大修廠發生升降舵操縱連桿裝配錯誤、日常維修又未能發現問題隱患,導致該機在航班運營中升降舵操縱連桿脫開、失去俯仰操控能力而失速墜地。 2001年7月3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M型客機在伊爾庫茨克機場進場過程中,墜毀在距機場20公里的地方,機上12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1年7月3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客機在伊爾庫茨克機場以西22公里的地方墜毀,機上136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1年10月4日 俄西伯利亞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的從特拉維夫飛往新西伯利亞途中,在黑海上空被烏克蘭防空部隊導彈擊中,機上78人全部遇難。 2002年7月2日 俄羅斯巴什基爾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在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邦 烏伯林根上空與一架波音757貨機相撞,客機上的69人與貨機上的2名機組人員全部喪生。 2002年2月12日 伊朗航空公司的一架圖154客機在伊朗西部霍拉馬巴德附近山區墜毀,機上105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4年8月24日 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從莫斯科飛往索契途中,被一名叫捷比爾漢諾娃的車臣「黑寡婦」實施自殺性恐怖襲擊,在羅斯托夫州墜毀,機上46人全部遇難。 2006年8月22日 俄羅斯普爾科沃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附近墜毀,機上160名乘客和10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9年7月15日,伊朗 裏海航空公司 一架載有168人的圖154客機(由伊朗的德黑蘭飛往亞美尼亞的埃里溫的 7908航班) ,在伊朗西北部加茲溫省墜毀。機上共有153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2010年 1月24日,在伊朗東北部城市馬什哈德機場,伊朗一架圖154客機在馬什哈德機場迫降時著火,造成至少46人受傷。這架伊朗塔班航空公司的俄羅斯製造圖-154型客機載有乘客157人 ,機組人員13人。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乘坐的飛機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機場墜毀,包括卡欽斯基夫婦在內的88(原報道為132人,已更正為97人)名高級官員以及9名機組人員共97人全部遇難。飛機黑匣子以找到,官方聲稱是飛行員擅自不聽從機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以及飛機機齡較長而導致這起空難。死者名單如下: 1、列赫-卡欽斯基,1949年6月18日出生 (總統) 2、瑪麗婭-卡欽斯卡婭,1942年8月21日出生 (總統夫人) 3、雷沙爾德-卡丘羅夫斯基,1919年12月18日出生 (波蘭最後一位流亡總統) 4、約安娜-阿加卡-因傑茨卡,1964年12月18日出生 5、葉娃-巴科夫斯卡婭,1962年8月2日出生 6、安傑伊-布拉濟克,1962年10月11日出生 7、克里斯蒂娜-博切涅克,1953年6月30日出生 8、安娜-瑪麗婭-巴羅夫斯卡婭,1928年7月20日出生 9、巴爾托什-巴羅夫斯基,1978年6月3日出生 10、塔傑烏什-布克,1960年12月15日出生 11、米龍-霍達科夫斯基,1957年10月21日出生 12、切斯拉夫-薩文斯基,1926年3月10日出生 13、列舍克-傑爾圖拉,1953年2月25日出生 14、茲比格涅夫-傑布斯基,1922年11月29日出生 15、格熱戈什-多利尼亞克,1960年2月17日出生 16、愛德華-杜赫諾夫斯基,1930年1月16日出生 17、亞歷山大-費多羅維茨,1971年7月27日出生 18、亞寧娜-費特林斯卡婭,1952年6月14日出生 19、約爾德斯拉夫-弗洛爾扎克,1969年2月12日出生 20、阿爾圖爾-弗蘭庫斯,1971年11月10日出生 21、弗蘭齊舍克-貢戈爾,1951年9月8日出生 (波蘭軍隊總參謀長) 22、傑西卡-格拉日娜,1951年12月13日出生 23、卡濟米爾-吉拉爾斯基,1955年5月7日出生 24、普舍梅斯拉夫-戈謝夫斯基,1964年5月12日出生 (著名議員) 25、布拉尼斯拉夫-戈斯托姆斯基,1948年11月9日出生 26、馬里烏什-漢吉克,1965年6月11日出生 (總統辦公廳部長) 27、羅曼-因傑丘克,1931年11月14日出生 28、帕維爾-亞涅澤克斯,1973年4月16日出生 29、達里烏什-揚科夫斯基,1955年7月8日出生 30、伊莎貝拉-亞魯卡-諾瓦茨卡,1950年8月23日出生 (著名議員) 31、約瑟夫-焦尼克,1959年10月12日出生 32、塞巴斯季揚-卡爾皮紐克,1972年12月4日出生 33、安傑伊-卡爾維塔,1958年6月11日出生 34、馬里烏什-卡扎娜,1960年5月8日出生 35、亞尼什-科哈諾夫斯基,1940年4月18日出生 36、斯塔尼斯拉夫-科莫爾尼克,1924年7月26日出生 37、斯塔尼斯拉夫-科莫羅夫斯基,1953年12月18日出生 38、帕維爾-克拉熱夫斯基,1975年7月28日出生 39、安傑伊-克列梅爾,1961年8月8日出生 (副外長) 40、日季斯拉夫-克羅爾,1935年5月8日出生 41、約尼什-克魯普斯基,1951年5月9日出生 42、索菲婭-克魯祖姆斯卡婭-尤斯特,1952年5月10日出生 43、亞努什-庫爾特卡,1960年8月13日出生 (國家紀念所所長) 44、安傑伊-克瓦茲尼克,1956年11月10日出生 45、布拉尼斯拉夫-克維亞特科夫斯基,1950年5月5日出生 46、沃伊采赫-柳賓斯基,1969年10月4日出生 47、塔傑烏什-柳托博爾斯基,1926年6月6日出生 48、巴爾巴拉-馬明斯卡婭,1957年11月10日出生 49、澤諾娜-馬蒙托維奇-洛切格,1937年12月22日出生 50、什傑凡-涅拉克,1946年8月13日出生 51、托馬什-梅爾塔,1965年11月7日出生 52、斯塔尼斯拉夫-米基,1947年9月11日出生 53、亞歷山德拉-納塔麗-斯菲特,1959年2月20日出生 54、亞寧娜-納圖謝維奇-米勒,1940年1月1日出生 55、彼得-諾澤克,1975年9月20日出生 56、彼得-努羅夫斯基,1946年6月20日出生 57、布拉尼斯拉夫-阿萊維克-洛夫勒,1929年2月16日出生 58、揚-阿津斯基,1975年3月24日出生 59、亞當-皮爾茨,1965年6月26日出生 60、卡達日娜-皮斯庫爾斯卡婭,1937年3月2日出生 61、馬采-普拉任斯基,1958年2月10日出生 62、塔傑烏什-普洛茨基,1956年3月9日出生 63、弗洛濟梅日-波塔申斯基,1956年7月31日出生 64、安傑伊-普舍沃茲尼克,1963年5月30日出生 (斗爭和蒙難紀念警衛委員會秘書長) 65、克里斯托夫-普特拉,1957年7月4日出生 66、雷沙爾德-魯馬涅克,1947年11月7日出生 67、阿爾卡季烏什-魯比茨基,1953年1月12日出生 68、亞采克-薩辛,1969年11月6日出生 69、安傑伊-薩里烏什-斯卡布斯基,1937年11月20日出生 70、沃伊采赫-澤維龍,1939年8月31日出生 71、斯拉沃米爾-斯克希佩克,1963年5月10日出生 (國家銀行行長) 72、列舍克-索爾斯基,1935年11月23日出生 73、弗拉迪斯拉夫-斯塔夏克,1966年3月15日出生 (總統辦公廳主任) 74、亞采克-蘇羅夫卡,1974年7月2日出生 75、亞歷山大-希格洛,1963年10月27日出生 (國家安全局長) 76、葉熱-斯馬津斯基,1952年4月9日出生 (副議長) 77、約蘭塔-什馬涅克-傑列茲,1954年7月12日出生 (著名議員) 78、伊莎貝拉-托馬舍夫斯卡婭,1955年9月13日出生 79、馬列克-烏列里克,1975年1月6日出生 80、安娜-瓦連季諾維奇,1929年8月15日出生 81、傑列扎-瓦列夫斯卡婭-普沙爾科夫斯卡婭,1937年9月10日出生 82、茲比格涅夫-瓦謝爾曼,1949年9月17日出生 (著名議員) 83、維斯拉夫-沃達,1946年8月17日出生 84、愛德華-沃伊塔斯,1955年3月1日出生 85、帕維爾-維佩赫,1968年2月20日出生 (總統辦公廳部長) 86、斯塔尼斯拉夫-扎恰格,1949年5月1日出生 87、亞尼什-扎克任斯基,1936年3月8日出生 88、加布里埃拉-祖克,1941年5月31日出生 89、索菲婭�6�1克魯申斯卡-古斯特(女性官員) 因身體不適而在最後關頭放棄登機

『肆』 伊朗第四代隱形戰斗機Qaher-312

嗯,推出了。模型也首飛了。

飛機設計很科幻的,絕對不是山寨的。但有點讓人看不懂。

首先該機為單座單發飛機,從飛機氣動上來看為四翼面布局(不是鴨翼布局)。機體非常小。進氣道為上進氣道。

分析:

1.氣動方面,說實話這種氣動布局很獨特,完全不能以傳統的各式氣動布局來分析。所以我也不能亂說。

2.機體大小,這飛機非常小,你可以以座椅為參照物看,這飛機絕對不超過10米。機頭也小的可憐,根本不能裝下常用的機載雷達。具體分析還要等飛機更多的信息。但就現在所得信息來看,這飛機可以說不可能量產。

3.進氣道,此飛機為上進氣道,這點基本上就否決了此飛機做為戰斗機的可能性,因為上進氣道在飛大仰角動作的時候,發動機根本不可能得到,滿足發動機正常運作的空氣。除非飛機在做大仰角動作和空中格鬥時,先做180°橫滾。

這飛機現在數據不多,但是要說四代還為時過早。只能算有個隱身外形。但也沒內部掛倉。一旦外掛武器,隱身設計就基本沒用了。 更多的分析還要看,這飛機的後續報道以及參數。

『伍』 伊朗空軍當年二選一時為何不選擇F15A戰斗機,而是選擇了F14A戰斗機

政治問題 當時F-15是很先進的美國咋會賣給伊朗?

『陸』 介紹下伊朗的曙光戰機

伊朗「曙光」單發輕型噴氣式戰斗轟炸機第一次公開是在2002年。在2002年馬來西亞航展上,伊朗第一次公開展示了國產最先進的「曙光」單發輕型噴氣式戰斗轟炸機的模型。「曙光」計劃由伊朗國防部親自掌握。主要有伊朗航空大學負責研製。同時伊朗還集中了包括德黑蘭大學在內的大量科研力量進行配合。伊朗「曙光」單發輕型噴氣式戰斗轟炸機脫胎於前蘇聯米格設計局的「米格I.2000第五代輕型戰斗機計劃」。由於經濟原因該項目在俄國下馬,於是伊朗引進了部分該項目技術和少量俄國技術人員。「曙光」的氣動布局和「米格I.2000第五代輕型戰斗機計劃」如出一轍。採用典型的翼身融合設計,採用大傾斜雙垂危和梯形主翼,最特別的是該機的主翼採用的大邊條翼非常有特色。「曙光」採用獨特的「圓盤」式大邊條,整個邊條翼呈圓形從前緣一直延伸到機翼後部。這對提到機動性有很大好處。飛機採用兩個矩形進氣道在肋下,整個機體融合、過渡非常平滑,機身大量採用復合材料而且噴塗有俄羅斯研製的新型雷達吸波塗層,加上良好的氣動布局設計使「曙光」具有優異的隱身性能。從公開資料看,「曙光」的座艙採用典型的「一平三下」布局,屬於流行的「玻璃化座艙」。該機共有7個外掛點,機翼下各有3個,機腹中線一個。該機將採用一台俄制RD-33渦扇發動機的改進型,動力相當強勁。伊朗「曙光」單發輕型噴氣式戰斗轟炸機空重5000公斤,機長14米,翼展12米。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同時具備優異的空戰能力。其總體技術水平要強於印度空軍LCA戰斗機,而且伊朗「曙光」單發輕型噴氣式戰斗轟炸機的研製進展要比印度空軍LCA戰斗機快得。多按原計劃「曙光」本來要在2008年首飛。但今年8月5日,伊朗在宣布國產「閃電」式戰斗機開始批量生產的同時,公開宣布伊朗空軍國產最新型戰機於當天在中部城市伊斯法罕首飛成功,這就是「曙光」。「曙光」的進度比原來提前了很多。按現在的速度估算,伊朗「曙光」單發輕型噴氣式戰斗轟炸機將在2010年進入批量生產。「曙光」的首飛成功標志伊朗正式成為中東地區僅有的兩個能獨立研製、生產噴氣式戰斗轟炸機(註:「閃電」仍屬於改進)的國家之一(註:另一個是以色列)。

『柒』 伊朗航空公司 飛機怎麼樣 如 IR801

伊朗航空的機隊很舊,他們的飛機機齡一般都超過20年。像IR801是用747來執飛,但具體機型要看當天情況,伊朗航空擁有747SP,747-100和747-200。747SP和747-100的機齡差不多35年,而他的747-200機齡也超過20年。

『捌』 w5078是什麼飛機

空客A340-300,網上找到的W5078航班簡介
2014年11月5日,伊朗馬漢航空正式開通了北京往返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首都德黑蘭的直達航線,作為目前伊朗國內規模最大的私營航空公司,該公司此前已於2011年和2013年先後開通了德黑蘭往返中國上海和廣州兩條直達航線。伊朗馬漢航空在北京至德黑蘭航線上以定期正班形式運營,初期使用機型為空客A340-300,座位布局採用30個公務艙、269個經濟艙座位的布局,班期為每周三班,計劃進港時刻為每周一、三、六清晨6時20分,計劃出港時刻為每周二、四、日凌晨0點40分,在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運營。隨著該航線的開通,中伊兩國在經濟貿易、旅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會更加深入和廣泛,同時也會方便更多中國旅客選擇直飛航班抵達這座享有「東方巴黎」美譽的西亞最大城市——德黑蘭。

『玖』 伊朗有什麼無人機為什麼伊朗無人機技術比俄羅斯好

2010年2月,伊朗官方新聞機構報道該國的兩種無人機剛剛投入生產,這兩種無人機分別為:偵察型的「先兆(Nazir)」和轟炸型「雷鳴(Ra』ad)」無人飛行器。該報道還稱伊朗在2009年6月對一種可躲避雷達攻擊無人飛行器進行了測試,報道稱被測試的無人機為七分之一比例模型,並且即將生產全尺寸版本。伊朗還宣稱他們已於2009年3月開始籌建可大規模生產無人機的工廠,建成後,該工廠將生產包括無人直升飛行器在內的各類無人飛行器。

根據伊朗出版的《2009年UAS年鑒》,一個由3名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成員組成的研發小組在1984年曾向Pasdran的指揮官演示了無人機的運用價值;顯然,經歷了海巴爾山口之戰後,伊朗軍方對擁有及時的戰場監視能力越來越重視。據推測,推動伊朗進行無人機研發的一大因素是常規空中偵察平台不斷老化且所處戰場環境越來越惡化。而向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徵求意見則表明,當前的伊朗政府更多的依賴該軍事組織而非其正規軍,因此其所提供的建議或許並非特別的准確。

伊朗在1984年7月首次使用無人機,無人機提供了清晰度驚人的戰場圖像和實時情報。實際上,該無人機只是一架簡單的無線電遙控飛機,其上安裝有一部長焦鏡頭(135毫米)的瑞典哈蘇照相機,該機以50米的高度飛過伊拉克的陣地。當伊朗的指揮官看到返回照片上的大范圍伊拉克陣地要塞時,取消了可能成為自殺性進攻的作戰計劃。後來,伊朗使用飛得更高的無人機拍攝垂直或傾斜偵察照片,這些照片對其進攻行動幫助巨大(如伊朗在1985年3月、1986年2月和1987年1月的進攻作戰)。伊朗還以同樣的無人機為平台,研發了能發射火箭的攻擊無人機並投入實戰,如「候鳥或莫哈傑(Mohajer)-1」(可掛載6枚RPG火箭彈),從一幅照片中可以看到該機採用了引擎後後置的雙尾撐機體設計,下設三個掛載點。該機的作戰半徑約為30千米。

在伊斯蘭革命衛隊研發出第一批戰時無人機後,無人機研發項目被轉移到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所屬的聖城航空工業(Qods)公司。該公司的第一架無人機為「奮進-1(Talash-1)」,在後來的兩伊戰爭中成功地用於偵察任務。「奮進-2」(也稱「靶標(Hadaf)3000」)是一種無人靶機。

聖城航空工業公司的「候鳥-2」無人機為早期「候鳥」無人機(航速180千米/小時,任務半徑50千米)的增強型,其性能參數為:翼展3.80米,機身長2.91米,最大起飛重量85千克,續航時間1.5小時(任務半徑69千米,速度2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3353米)。「候鳥-2」也採用了雙尾撐後推式機身設計,該機首次亮相於2005年,較之前面的「候鳥」飛行器,該機除性能有提升外,還擁有全新的可旋轉照相機艙。

「候鳥-3」無人飛行器(也稱「藍鳥(Dorna)」)是一種全天候監視/偵察無人機,與以色列的「先鋒(Pioneer)」無人飛行器類似,其任務半徑為100千米,航速與「候鳥-2」相同。「候鳥-4」(也稱Hodhod,帶頭巾的鳥)是一種雙尾撐結構偵察/監視無人機,續航時間5至7小時,任務半徑150千米,航速與早期型號相同;動力由一台38馬力發動機(「候鳥-2」和「候鳥-3」採用的是25馬力發動機);最大彈射重量為175千克,實用升限5486米。

聖城航空工業(Qods)公司的噴氣式無人飛行器為「候鳥-5」,該公司還推出了「獵人(Shekarchi)」無人機,該機同以色列的「哈比(Harpy)」反雷達無人機非常相似(以色列曾向中國提供「哈比(Harpy)」無人機,而中國則是伊朗最大的武器提供國)。此外,聖城航空工業公司公司還生產一種手持發射無人機。

除聖城航空工業(Qods)公司外,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IAMI)也進行無人飛行器的研發生產。該公司生產的大型「阿巴比(Ababil,意為『神秘鳥』)」無人飛行器。

據報道,1997年10月,公司試飛了短程的「阿巴比II」無人飛行器,並在1999年3月正式對外公布。「阿巴比II」無人飛行器採用了改進的飛行控制系統,可能是2000年對外公布的「阿巴比S」監視無人機的原型。

「阿巴比T」攻擊無人飛行器集成了一枚45千克重彈頭,其獨特之處在於採用了雙尾結構(另兩種型號均為單尾設計);此外,該機採用了鴨翼式氣動布局,主翼為無尖窄三角翼;動力為後置式螺槳推進器。「阿巴比」無人飛行器可在遠離地面控制站180千米的空域執行任務,也可按照預先設定的偵察路線飛行;採用GPS/慣性制導。每套「阿巴比」無人系統由兩家飛行器、1具彈射器和1輛地面控制車構成。2005年對外展出的「阿巴比」無人飛行器在機首配置了透明的照相機整流罩。根據伊朗報紙的報道,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間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共生產58架「阿巴比」無人飛行器。「阿巴比S」/「阿巴比II」無人飛行器的其性能參數為:翼展3.25米,機身長2.88米,最大起飛重量83千克(負載40千克);續航時間1.5小時(巡航速度370千米/小時);任務半徑120千米,實用升限3048米。

「阿巴比T」攻擊無人飛行器的主要使用者為黎巴嫩真主黨,並重新命名為以「米爾薩德(Mirsad)-1」無人飛行器。2004年11月7日,一架「阿巴比」飛行器降落在以色列的地中海沿岸;2005年4月,另一架「阿巴比」飛行器深入以色列領空30千米,並在被攔截前逃離。在第一次侵入以方領空事件中,「阿巴比」飛行器採取了低空飛行方式(高度低於90米),躲過了雷達探測。根據聯合國軍售記錄,伊朗曾在2004年向黎巴嫩(可能是黎巴嫩真主黨)提供8架「阿巴比」攻擊型無人機。黎巴嫩真主黨掌握的「米爾薩德」無人飛行器在分別在2004年11月7日和2006年8月7日被擊落(可能還有其他未報道的記錄)。

2009年,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開始研發噴氣式「阿巴比」無人機和手持發射的無人機。其中,該噴氣無人機名為「阿巴比-噴氣」或「Hadaf-1」,該機主要基於來自中國的C802導彈發動機改制的「黎明(Toloue)」小型發動機製造,設計最大速度約為700千米/小時。

此外,伊朗飛機製造工業公司還公布三種手持發射的小型無人機:「阿巴比A」、「阿巴比B」和「阿巴比C」。這些機型採用電力驅動,其性能參數為:續航時間30分鍾,航程15千米(「阿巴比A」為10千米),最大航速60千米/小時;最大起飛重量6.5千克(其中「阿巴比A」負載1千克,另外兩個型號負載為1.5千克)。

在小尺寸無人機研製方面,法拉亞洲科技公司(Faraz Asia Technologies Company)還提供了一種可放置於背包的手持發射無人機:「法拉(Faraz)-2」。該機採用了高單翼、螺槳推進器及引擎前置的配置。其續航時間為30分鍾,視頻傳輸距離10千米。

2009年,伊朗國防部副部長阿瑪德·瓦希迪宣布即將研發一種1000千米航程的無人飛行器,這也是伊朗首次計劃此類高級無人飛行器研究的研發。

除前述無人機外,伊斯蘭革命衛隊還宣稱他們擁有三架幾乎完好無損的美國和英國無人飛行器,並打算對其進行逆向工程研究。這三架無人機中目前至少可以確定兩架:美國的RQ-7「暗影(Shadow)」無人機(於2008年7月4日墜落)和以色列的「赫爾墨斯(Hermes)」450無人機(於2008年8月25日墜落)。

盡管伊朗在其防務裝備展上展出了大量的無人機,但很難讓人相信這些無人機已經大規模服役。前面介紹的型號也大多隻是一些樣機。

2007年,伊朗同意向委內瑞拉提供大約12架「阿巴比」和「候鳥-4」無人飛行器飛行器;這些無人機還有可能將由委內瑞拉進行許可生產。

伊朗無人機,在戰火中淬煉成長:伊朗開始研製無人機,始於本世紀初,伊朗最早的無人機技術來自於從俄羅斯進口的老式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屬於上世紀70、80年代的產物,技術水平較低,以小展弦比飛航式布局為主,電子技術水平非常落後,技術相當簡陋。然而此時的中東,已經成為世界新型無人機試驗和較量的主戰場,以美軍為首的新型無人機部隊在中東地區極為活躍,偵察、監視、通信中繼、定點清除,幾乎無所不能,甚至經常潛入伊朗以及其鄰國,執行各種秘密滲透偵察任務。無人機在中東的活躍,不但讓伊朗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而且也使伊朗充分認識到無人機作為一種全新技術兵器的重要性,伊朗下決心攻克無人機技術難關。伊朗先從技術較為簡單的中小型無人機做起,在2008~2010年左右,在伊朗閱兵式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中小型無人機層出不窮,但其中大多數都屬於原理樣機,最終沒有定型量產;而在2011年,以美國最先進的隱身偵察無人機RQ-170被伊朗俘獲為契機,伊朗開始模仿、學習美國的無人機技術,通過對RQ-170以及隨後幾年間搜集到的美軍故障、墜毀無人機,伊朗獲得了寶貴的無人機設計以及子系統相關技術,從模仿開始,逐步掌握了無人機的關鍵核心技術,在短短幾年間,技術水平突飛猛進,推出了幾款新型大中型偵察無人機。

伊朗人認為無人機研製出來就是拿來用的,很快便將新研發的無人機投入了鄰國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武裝沖突中,執行偵察監視等任務。其中一款量產定型列裝伊朗空軍的偵察無人機叫做「莫哈傑」-4,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戰場上成功應用,為打擊恐怖主義組織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使得該機型在實戰中不斷改進提升,也使得伊朗在其基礎上研發出個頭更大的新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莫哈傑」-6。

「莫哈傑-6」無人機

『拾』 B747sp 飛機的一切資料

波音747SP
伊朗航空波音747SP
波音747SP(Special Performance,特殊性能):又稱為747-100SP,是-100型的縮短型,後機身縮短14.3米,加大了航程,用於低密度遠航程航線,載客量較747-100型少(三級客艙布局220人左右),續航距離達到12,300公里。用於與道格拉斯DC-10及洛克希德L-1011飛機競爭。1975年7月4日首次試飛,1976年3月投入使用。不過,由於在實際運作中航程仍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銷售狀況不理想,至1982年停產(1987年曾重新啟動生產線為阿聯酋政府特別製造一架747SP)。747SP總共生產了45架。747SP空氣力學特性與一般747-100或-200不同,擁有穩定氣流降低了阻力,據此波音公司後來推出了加長上層客艙長度的-300/-400型。

閱讀全文

與伊朗航空的飛機都是什麼型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派別是什麼 瀏覽:336
越南電視如何搜索中國 瀏覽:30
伊朗空難有什麼現象 瀏覽:694
國足如何戰勝越南 瀏覽:775
德國為什麼有印度軍隊 瀏覽:854
中國紅哪個顏色好 瀏覽:397
中文和越南語哪個難 瀏覽:637
去印度旅遊怎麼坐飛機 瀏覽:579
義大利法國德國哪個有錢 瀏覽:276
中國哪個軍區戰力最強 瀏覽:654
印度衛星多少頻率 瀏覽:91
英國公司怎麼轉讓股票 瀏覽:482
印度麥麗素哪裡買 瀏覽:617
伊朗跟以色列哪個國力比較強 瀏覽:665
印尼打工華人怎麼防疫 瀏覽:91
越南最好的魚露哪裡買 瀏覽:696
伊朗30萬噸油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81
45碼的英國碼是多少 瀏覽:876
義大利牛排配的炒麵怎麼做 瀏覽:772
英國議會多少席位如何分配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