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個民族過年的習俗
白族春節習俗:白族人民過年的活動饒有風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內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午夜以後男女青年爭相挑水,以象徵勤勞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節日期間,白族人民有耍燈龍、舞獅子、跳舞蹈等傳統文娛節目。白族人民過新年,還開展一項傳統的活動—━「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這項具有千餘年歷史的活動,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藏族春節習俗: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庄」、弦子舞,狂歡入夜。
傣族新年習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歷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表達真誠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心中的祝福。潑水有文潑水和武潑水之分。文潑水是對長者,舀起一勺凈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樑流下去。被潑的人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水則沒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頭迎臉地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越感到高興。
壯族春節習俗:壯族人民除過春節外,還在正月三十日再過一個「晚年」。兩個節日同樣隆重。節日的早晨,天色將明,婦女們奔向河畔、井台擔取新水,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過去,有些地區,取回新水後立即過秤,和同量舊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預示有豐收年景。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在個別地區,青年男女在節日期間還喜歡分隊舉行拋綉球(用各色布縫制,四角和底部綴有五綹流蘇,中間系彩繩。球心充以谷糠,重約半公斤的活動活動。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這一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日子,家家戶戶在「灶神」龕前燒香。供獻牛、羊肉、黃油、奶皮、乳酪、奶餅、糖果等供品,名之曰「齋灶」。這一天最講究全家團聚,吃團圓飯,喝團圓酒、特別熱鬧。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們要把事先准備好的柴草或牛羊糞塊,用火點著,再從各種供品中取出一點,扔進火堆里,助火燃燒。這時全家對著火焰向火神爺禱告。一般在臘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戶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還要准備些肉送給親友。同時要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買新靴子,新帽子,購置奶桶、氈子、鍋碗、盆勺等用具,然後把節日騎乘的馬調養好。春節,蒙古人稱為「白節」、「大年」、是蒙古人傳統節目,時間在農歷正月初一。居住在農村、城市、工礦區的蒙古族過春節的習俗同漢族差不多,但牧區有很多不同的特點。除夕之夜為「守歲」,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圍,桌上擺著一盤香噴噴的肉類、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煙、美酒等物,有的還要在矮桌上供一張大紙,紙上寫著祖先的名字。午夜,開始飲酒吃年飯,或吃除夕餃子。按規矩團圓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擺得滿滿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徵新的一年裡吃喝不盡、年年有餘。家裡的年輕人,要向長者敬「辭歲酒」。特別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塊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圓餅,這叫吃新年餅,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離,永久團圓,永遠過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頭)、說書、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熱鬧一宿。過大年,按習慣還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為辭舊歲禮,初一早上為迎新年,晚輩給父母和老人叩頭、敬酒、獻哈達,祝老人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老人們擁抱孫子,並斟上一碗鮮奶,祝願子女們幸福,象牛奶一樣純潔。解放前,有些家還要請喇嘛到家念經,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災,祈求新年家道興隆。全家扶老攜幼去喇嘛廟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後,男女盛裝,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鎮),挨家串戶給親友拜年。客人進屋首先向長輩叩頭拜年,祝願老人身體健康,年豐人壽。按習慣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個敬酒,每敬必喝,或邊喝邊唱,邊唱邊舞。在村寒或擇一塊草地賽馬、角力、賽駱駝等。
Ⅱ 給伊朗客戶 送什麼禮物好
伊朗作為一個什葉派穆斯林佔主導的國家裡,同時結合伊朗人的生活習俗以及地理環境特點;在送禮品方面;
有兩個建議:
1.飲茶在伊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且因為大部分區域的氣候常年乾燥;建議你給朋友送一套電茶爐茶具;當地用電及其便宜反而伴隨生活的電茶爐茶具卻很少;如果有一套精美的茶具是非常不錯的;家庭用,或者招待親屬用都很上檔次;目前國內較為精緻的茶具在300-500塊人民幣/套;
同時要注意:送伊朗人電器用品的時候,一定要幫他配個歐標介面的插座轉換器;注意一下插座的耐電壓范圍;那樣,客戶會感覺你對他特別關心,而且很細心;
同時,送個客人一些中國的綠茶、或者鐵觀音之類的,這個在當地也是很受歡迎的;
2.其他的禮品,可以結合你們合作的項目所涉及的產品,送個國內有前瞻性的代表性禮品就可以了;
Ⅲ 伊朗有哪些特產
講到伊朗特產,當屬是帥氣的波斯王子還有漂亮的波斯貓!除了這倆能呼吸的、說明波斯品種好看的,還有什麼呢?波斯地毯波斯地毯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據考證,其編織和生產的歷史至少已經有2500年。
波斯地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從天然植物和礦石中提取,染色經久不褪不變,還能防蟲蛀。其原料有真絲、棉、麻等。純真絲的地毯為頂級。圖案多為抽象的植物、伊斯蘭文字和幾何圖案,現在的波斯地毯也有以照片或油畫為設計圖案的。
從編制方法上分機械編制和人工編制。同樣尺寸的波斯地毯,真絲的手工製品比混紡的機械編制的貴很多,往往一小塊就得數千美元。一塊波斯地毯的價值還體現在每平方厘米打結的個數,打的結數越多就越貴。從使用上講,分為城市家庭用地毯和牧民地毯兩種。這種是牧民使用的波斯地毯,看上去粗糙一些。
(3)伊朗過年送什麼擴展閱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1]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波斯帝國。[1]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國,7世紀後異族先後入侵。18世紀前期,納迪爾沙推翻外族統治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9世紀後期起,英國和俄羅斯勢力不斷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中。
Ⅳ 各國國家過年習俗
英國:
新年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新年被人稱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新年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新年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蒙古: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巴西:
巴西人在新年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新年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
在新年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
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新年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
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新年,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墨西哥:
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
保加利亞:
新年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
巴拉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蘇格蘭:
蘇格蘭人在新年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西班牙:
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新年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新年之日大人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人們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比利時:
在比利時,新年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土耳其:
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阿根廷:
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古巴:
新年前一夜,每人准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鍾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哥倫比亞:
新年前夕,各條街上都製作很大的傀儡——「舊年」,並宣布「舊年遺言」,「遺言」的內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毀,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日本:
日本人在新年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新年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德國:
德國人在新年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
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新年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鮮:
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新年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
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義大利: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
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新年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新年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瑞士:
瑞士人有新年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山頂面對冰天雪地,大聲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著長長的雪道滑雪,彷彿在尋找幸福之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幼齊上陣,互祝身體健康。以健身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希臘:新年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裡面放一枚銀幣。主人將蛋糕切若干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到帶有銀幣的那塊蛋糕,誰就成了新年最幸運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賀。
羅馬尼亞:
新年前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台。市民們一邊燒著焰火,一邊載歌載舞。農村人拉著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花,慶祝新年。
Ⅳ 世界各地過年習俗
印度: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4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一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這真可謂天下奇事,但他們的人生哲理,使人聽起來也頗有感觸。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日本: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著新年的來到。
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
德國: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相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當天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過年時,城市裡有社團組成的舞龍、舞獅隊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
英國: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義大利:在義大利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人們湧向街頭,燃放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午夜時,家家戶戶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Ⅵ 給伊朗客戶送什麼禮物好呢
給伊朗客戶送鮮花和中國的手工藝品。
伊朗是一個伊斯蘭國家,任何外國人須遵守伊斯蘭教的一些禁忌。
此外還須注意的一點是,各民族都有各民族的習慣,在伊朗一個人稱贊其他人時不向對方豎大拇指,伊朗人認為這是一種不雅觀的舉止 ;
與人交談或是在公共場所說話時不要用大嗓門說話,不隨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鼻子,到伊朗人家裡做客時不送水果而是時興送鮮花和中國的手工藝品。
伊朗人熱情好客好禮尚往來,喜歡和外國人交朋友,尤其是中國人。在遵守上述禁忌的情況下,外國人可以放心大膽的與伊朗人交往和交朋友。
Ⅶ 外國有哪些有趣的新年習俗
眼瞅著就要到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萬事如意。Ⅷ 求世界各國過新年的習俗!!急急 簡單說明
希望對你有幫助 =======英國:蘇格蘭除夕夜,家長一定要出門,午夜才雇一個把臉塗得很黑的人帶路返回家園。半夜後第一個走進屋子的人,被稱為「第一隻腳」,如果來了一個快樂、幸福而有錢的人,那末主人將全年吉利。 德國:新年前夕,以村鎮為單位,選幾株高達三丈的大樹,砍掉數枝,只留主幹。新年清晨,參加競技比賽的人聽到訊號,迅速從家中奔到樹下,誰到得早、攀得快、第一個爬到樹頂的被譽為「新年英雄」。 希臘:在克里特島上,外出拜年時要帶上一塊大石頭,把它放在地板上,向主人恭賀新喜說:「願你家有一塊象這塊石頭一樣重得金子」。 西班牙:過年時,人們手上一定要拿一枚金幣;沒有金幣則用銅幣代替。認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罵人和哭泣是不祥之兆,因此,這一天幾乎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 . 義大利: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人們燃放爆竹和焰火,震耳欲聾,硝煙彌漫。午夜時,家家戶戶都可以將可打碎的東西,如瓶瓶罐罐,甚至澡盆,扔出門戶外摔個粉碎,表示辭舊迎新。 法國:認為除夕這天家中如有餘酒,來年定交厄運。因此,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酒喝個精光。 瑞士:過年時成群結隊跑到雪山去,認為在冰山雪地里遊玩,能忘掉人間煩惱,又有沐浴去舊的意思。 瑞典:新年裡,許多人燃燒用草紮成的小鹿,裡面裝了鞭炮和煙火,以示除舊迎新。 美國:除夕夜舉行野火晚會,天亮時把破舊的衣服扔進火堆燒掉,以示毀舊迎新。 比利時:在農村,元旦清晨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動物拜年。他們走到牛、羊、馬、狗、貓等旁邊,向它們說:「新年快樂」。 日本日本人以前既過陽歷年又過陰歷年,直到近代,才改為只過陽歷年。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進行大掃除,人人要洗澡。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爐四周守歲。子夜,各寺廟的鍾聲齊鳴,共響一百零八下,據說可以消除一百零八個魔鬼。鍾響過後,新年便來臨了。 元旦這天,上午,他們扶老攜幼到寺廟里燒香拜佛;上午,全家人去各處拜年,每人各拿許多條毛巾,寫上自己的名字,每到一家就送上一條。 在吃過豐盛的元旦早餐後,日本人就一連三天吃素。食物主要是米餅、蔬菜和砂糖拌芋艿。據說吃了砂糖芋艿,可以一年到頭大吉大利。 日本人在新年期間,常以龍蝦作為裝飾品。他們認為,龍蝦長須,彎腰駝背象個老人,象徵著全家人延年蓋壽,長命百歲。 緬甸緬甸人在每年的陽歷四月上旬過新年。除夕晚上也是全家守歲。當首都響起隆隆炮聲,其他城鄉隨之也炮聲四起時,新年便來到了。緬甸人是用潑水來慶祝新年的,所以,新年也叫潑水節。他們潑的水是用貝葉浸泡過的。貝葉是緬甸古代佛教徒用來抄寫經文的樹葉,據說它可以驅邪治鬼。泡過貝葉的水被稱作聖水,潑灑在大地上、人身上,將會驅走一切妖魔鬼怪。節日期間,男女老少都身穿漂亮衣服,去參加潑水、舞會等活動。此時,也正是青年男女們談戀愛的好時候。假如遇到稱心的人兒,就用聖水向那人迎頭潑去,對方如果也樂意,雙方便手拉手肩並肩地到幽靜的地方談情說愛,訂下終身。 朝鮮朝鮮人民過年時,家家戶戶門上都貼著吉祥如意的對聯。以前有的人家還在門上貼著壽星或仙女的畫像,以求上天保佑,趕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的黎明,他們把一些錢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街頭,表示送走邪惡的魔鬼,迎來福星高照;黃昏,人們又把全家人一年裡脫落的頭發全部燒掉,據說這可以使家人四季平安。 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享受美酒佳餚外,還必定要做一種葯飯。這是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而成,與我國的八寶飯極為相似。據說,吃這種飯,可使家裡人丁興旺,曰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新年都在陽歷三月中旬,過年習俗基本相同。元旦這一天,人們手拿紅粉包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年輕人則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這是互相表示恭賀新年大吉大利,抬頭見喜。 印度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據說是感嘆歲月易逝,人生短暫。有的地方,新年期間舉行殘酷的徒手格鬥,失敗者往往折臂斷腿;勝利者卻一舉揚名,成為姑娘們追求的對象。 印度尼西亞新年期間,人人穿上新衣服去拜訪親友,藉此機會檢查自己過去一年裡有什麼過錯,尤其是有什麼對不起親友的地方,請求原諒並給予指教。在互相檢討、互相勉勵中,共同祝福新年進步。 泰國泰國人多信佛教,四月一日是佛歷元旦,他們就把這天定為新年元旦。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舉行慶祝會,以首都曼谷最為隆重和熱烈。慶祝會在一個佔地數千畝的草地上舉行,會場四周安裝著數以萬計的電燈,夜幕降臨,電燈齊明,如同白晝。會場南面,設一佛壇,壇四周有念經房和音樂亭等;其他三面則設有戲台、雜技台和臨時商店等等;會場中央還搭了一個彩票台,新年彩票就在元旦這天開彩發行。這種熱鬧場面要持續八、九天才結束。 菲律賓十二月三十日是菲律賓民族英雄何塞·黎薩爾的就義日。人民為了紀念他,便把這一天定為新年元旦。 菲律賓人民以非常熱鬧、隆重的形式歡度新春。他們在公路上遍搭牌樓,張燈結綵,花團錦簇。群眾自己組織的歌舞隊,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沿街遊行,引來萬千看熱鬧的觀眾。孩子們在公路旁燃放爆竹,更增加了節日氣氛。他們的爆竹是土製的,就是在一個竹筒里裝上煤油,點火使它爆炸,響聲比我國的鞭炮聲還要大。這種歡樂氣氛要持續一個星期才告平息。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月份與季節沒有固定的關系,同一個月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季節,因此,伊朗新年是不固定的。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口都堆著一些乾草,晚上一齊點著,稱為「祝火」。火在伊朗象徵吉祥,它可驅邪逐厄,迎來福神。全家每個人都要從「祝火」上跳過去,這就可以免除疾病,得到幸福。 英國英格蘭北部的人和蘇格蘭人,每年除夕,各戶的家長一定要到大街小巷遊逛。直到午夜時分,才雇一個把臉塗得很黑的人,為他帶路返回家園。元旦日,他們還舉行「卜蛋」,即是取一盆清水,將蛋清放入水中,從蛋清的形狀來卜吉凶。 西德西德人於新年元旦常舉行競技比賽。他們在新年前夕,以村鎮為單位,先選幾株高達三丈的大樹,將樹枝全部砍掉,只留主幹。元旦清晨,參加比賽的人聽到訊號,就迅速從家中奔到樹下,誰到得早,攀得快,第一個爬到樹頂,就被稱為「新年英雄」,光榮無比。 法國法國人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時家中的酒瓶里還有剩餘的酒,來年就要交厄運。因此,他們在這天晚上一定要將家中的酒喝完,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 西班牙西班牙人過年時,手上一定要拿一枚金幣,才算有福氣。窮人沒有金幣,就用銅幣代替。他們認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罵人和哭啼是不祥之兆。因此,大人在這一天為了換得孩子的笑顏,幾乎必須滿足他們提出的一切要求。 葡萄牙葡萄牙的鬥牛之風很盛。他們以鬥牛來迎接新年。每年元旦前後十天,內是鬥牛的高潮時期。主要市鎮都有鬥牛場。成千上萬的葡萄牙人扶老攜幼,潮水般湧向鬥牛場,以一睹鬥牛士的風姿為快。 義大利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降臨時,人們紛紛擁向街頭,燃放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爆炸之聲震耳欲聾,硝煙彌漫,遮天蔽日;男男女女唱歌跳舞,歡樂無比。午夜時分,家家戶戶都將屋裡的一些可打碎的西東——壇壇罐罐,瓶子花盆,甚至洗澡盆等,扔出戶外摔個粉碎。平時不小心打碎一隻碗就會遭到斥責和打罵的小孩子,此時,可以任意打碎西東。這是義大利人摔摔打打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這種近乎瘋狂的熱鬧場面,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晨。 阿根廷阿根廷的新年是在炎熱的夏天度過的。阿根廷人民熱愛水,認為水是聖潔的代表,可以沖刷掉一切污穢東西。因此,他們在元旦這天,全家人要到郊外的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下水前,先把一籃鮮花瓣撒在水面上,然後,一同跳進這落英繽紛的花水之中,盡情沐浴,並用花瓣揉搓全身,一泡就是大半天。 智利智利人每年除夕整夜不睡覺,男女老少穿著華麗衣服,等到教堂午夜鍾聲一響,就擁到公園或廣場去,三五成群地跳舞狂歡。他們多半跳民間舞,一邊跳,一邊燃放鞭炮和焰火,直到天亮方止。元旦日早飯過後,熱鬧場面再度出現。人們紛紛去親友家拜年,或者到娛樂場所去玩。 墨西哥墨西哥人過年時,如果他們的女兒年過十七,仍未找到對象,就失去自由戀愛的權利;父母往往將女兒作為賀年禮物,送給任何一個男人,女兒不能拒絕。所以墨西哥的女孩子們最怕過年。
Ⅸ 各地新年的習俗
歷新年的來源,有根據,且豐富而多采多姿的傳說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年獸」的傳說。「年獸」是一個殘忍兇猛的野獸,古代人相信「年獸」在除夕夜時會出來吃人。傳說「年獸」極懼怕紅色、火光及吵雜的聲音,人們就在門上貼著紅紙條,並整夜點著火炬、燃放炮燭,來避開「年獸」。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恭喜」之聲不絕於耳,空氣中彌漫著打敗「年獸」勝利與重生的喜悅。
雖然一般人認為新年的慶祝活動是從除夕當天開始;事實上,相關的活動早從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就陸續展開了。傳說中的諸神在這一天會回天廷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年來的諸事。因此,家家戶戶都忙著准備供品敬拜諸神,並燒紙錢以便提供諸神返回天廷的旅費。此外,還要在「灶神」的嘴巴四周塗上糖漿,以確保其向玉皇大帝報告時能多說些好話或是最起碼保持沉默。
臘月二十四日送灶以後,過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厚,家庭主婦開始在住家四周張貼寫著吉祥話的「春聯」。人們也喜歡把方形的春聯貼倒,因為「倒」是「到」的同音異義字;因此,貼反的春聯象徵著春天及財富的到來。
印度,摔瓶打罐仍臉盆
世界各國過新年習俗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 「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 「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在西班牙,當除夕夜12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聲,人們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顆葡萄還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顆「求平安」、第五顆「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印度,摔瓶打罐仍臉盆
世界各國過新年習俗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 「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 「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在西班牙,當除夕夜12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聲,人們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顆葡萄還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顆「求平安」、第五顆「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綉球」活動。凡接不住綉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朴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目。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里,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 僳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餵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綉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米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願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財富。
達斡爾族 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農歷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准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里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 唯一的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中央的木樁上。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夥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庄」舞,然後分吃牛肉。
鄂倫春族 在東北的鄂倫春同胞,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赫哲族 春節,赫哲語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綉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在年節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製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
基諾族 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Ⅹ 各國過年風俗 中英文版
1、越南
越南人有一個習俗叫「采綠」,在新年時將一根樹枝帶回家,因為「綠」和「祿」同音,「采綠」就是代表「采祿」,有把吉祥帶回家的意思。
"Pickinggreen",whenthenew yearwill beabranchhomebecause"green"and"Lu"sound,"Pickinggreen"means"PickingLu",meaningauspicioushome.
2、馬來西亞
很多馬來西亞的華人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他們過年時會買鳳梨,因為閩南語「鳳梨」與「旺來」同音,寓意有興旺的新一年。
AlotofMalaysia'sethnicChinesefromFujian,,,becauseTaiwanese"pineapple"and"mong"homonyms,which impliesaprosperousnewyear.
3、印尼
印尼華人有一個「七菜風俗」,會烹炒蔥、大蒜、韭菜、芹菜、春菜等七種蔬菜,寓意來年順風順水,如意吉祥。
IndonesianChinesehavea"seven-vegetablecustoms",will becookingFriedonions,garlic,leeks,celery,Springvegetables,such assevenkinds ofvegetables,which impliesthatrunSmoothfor thecoming year,allauspicious.
4、新加坡
新加坡人在農歷新年會吃「撈魚生」。這道菜會把魚和蔬菜分別盛在碟子里,然後各人用筷子把魚片、配菜高高地撈起來拌勻,這樣新一年就會風生水起、步步高升。
SingaporeansringtheChineseNew Yeareating"fishSashimi".,respectively,andeachfish,,thisnewyearwillbeto blossom,rise higher.
5、韓國
韓國人喜歡在新年時到親朋好友家中玩游戲,如擲骰子、抽陀螺等。另外,韓國人在新年大多會送實用的家居用品而不是送紅包。
Koreansloveinthenew yeartofriends and relativeshousetoplaythegame,such asdice,spinning, andso on.In addition,mostof theKoreansintheNew ared envel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