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總統下令刺殺卡西姆.蘇萊曼尼,這個人在伊朗究竟是什麼地位
這個人在伊朗的地位很高,可能當下任領袖。
1998年,他組建了聖城大隊,並擔任最高司令。2011年,他被提升為少將。值得一提的是,蘇萊曼尼的軍銜是少將,但這已經是伊朗軍隊的最高軍銜。伊朗國防部長也是准將,在軍銜上,蘇萊曼尼和伊朗革命衛隊司令官的隊伍是平等的。 但是,他對軍隊的影響要大於革命衛隊總司令。許多觀察家認為,他實際上是伊朗的第二大人物,很可能接任下一任伊朗領導人但根據伊朗現行法律,他可能繼任最高宗教領袖。就在2019年3月,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向蘇萊曼尼授予了薩福獎章,這是伊朗最高的獎章。
㈡ 現在的伊朗在世界上是什麼地位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強大並不在一時的強大,而應該在於長期維持強大。這也是從古至今,大部分的帝國,在現在消失的主要原因了。但是也有很多古代強大的帝國,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至今維持強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國,那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強大,除此之外,還有波斯帝國的伊朗。為此很多人關心的是,伊朗現在的綜合國力,在世界是個什麼地位呢?你可能想不到。
而且伊朗在中東建立了幾十支軍事武裝,包括著名的胡塞武裝,索馬里青年黨,還有黎巴嫩真主黨等很多軍事組織,基本上實現了對中東的覆蓋和控制。從軍事角度來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伊朗那是中東的軍事霸主,連以色列都不敢輕舉妄動。
㈢ 伊朗總統和伊朗精神領袖都是國家元首,他們誰權力更大
伊朗總統是國家執政者,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是政府的要務。精神領袖是國民的精神寄託,政治、軍隊的最高統治者。所以在伊朗兩者都是國家元首,精神領袖權力更大。
㈣ 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帶一家人來甘肅定居,後來帶來了什麼變化
最好的與最壞的創造了歷史,平庸之輩則繁衍了種族。——佚名
導語:其實有很多民族的來歷都充滿了神奇色彩,他們是一些比較尊貴人的後代,而且在首領的帶領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伊朗王子放棄繼承權遷居甘肅,為中國添一姓氏,現存170萬後裔。
結語:這個姓氏的全稱是安帕提亞氏,簡稱氏安氏,這個姓氏的人也會和但是的漢族人民通婚,算是為了更快融入這個國家而做出的改變吧,如今他們的後裔眾多,未來這個姓氏一定會發展的更好的,對此,熒幕前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㈤ 伊朗名將蘇萊曼尼,他在伊朗的地位能堪比總統嗎
他在伊朗的地位堪比總統。
次年,當伊拉克戰爭爆發時,卡西姆·蘇萊曼尼進行了艱苦的戰斗,並主動執行了偵察任務。在此過程中,卡西姆·蘇萊曼尼繼續積累軍事技能。當他不到30歲時,他成為一名年輕的天才老師。在本世紀初,在伊朗政府的命令下,強壯的卡西姆·蘇萊曼尼開始組建聖城旅。有了聖城大隊,伊朗可以更好地扮演什葉派第一大國的角色,並利用它來擴大貴國的力量。除了極高的聲望之外,卡西姆·蘇萊曼尼還與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建立了良好關系,這是他被視為未來伊朗領導人的主要依據。
㈥ 伊朗是皇室家族嗎有波斯王子嗎
伊朗全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共和國哪來的王室和王子。
㈦ 伊朗的古代史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我國漢史稱安息。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極一時。該朝第三代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1—前485),帝國版圖東至阿姆河和印度河兩岸,西到尼羅河中下游,北至黑海、裏海一帶,南達波斯灣。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國被馬其頓·亞歷山大所滅。後建立了安息、薩珊王朝。從公元前二世紀與中國有友好交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橫貫伊朗北部。公元7—18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18世紀末,伊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加部落統一了伊朗,建立了愷加王朝。 具體情況: 埃蘭王國(公元前3千紀上半期至公元前639年):埃蘭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倫河流域,他們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公元前第3千紀上半期,埃蘭人建立了國家。公元前1176年,埃蘭國攻陷巴比倫。公元前639年,埃蘭國被亞述人所滅。
米底王國(公元前639年至公元前550年):公元前2千紀,中亞的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部落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雅利安人國家。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滅亞述帝國,其疆域擴至現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東部、現伊朗西部、東部和西南部。公元前550年,米底國被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所滅。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後經過數十年擴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統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在國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干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衣索比亞。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近70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臘)波(斯)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亞歷山大帝國和塞琉西王國的統治(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亞歷山大三世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三世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琉古(馬其頓人)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中國古稱條枝。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爾尼部族打敗塞琉西王國軍隊,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薩希斯王朝。中國史稱安息王朝,西方史學家稱之為帕提亞王朝。安息王朝由於同羅馬的長期戰爭和朝廷的內訌,從公元1世紀以後逐漸衰落。
薩珊王朝(224年至651年):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被薩珊王朝推翻。薩珊王朝建立後又向東擴張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為古代伊朗最輝煌的時期。隨著同羅馬帝國的戰爭、封建割據、人民起義、中亞游牧部落及阿拉伯人入侵而逐漸衰落。
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伊朗(651年至11世紀初):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依本·阿凡推翻薩珊王朝,佔領波斯全境。伊斯蘭教取代祆教(拜火教),成為伊朗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朗被征服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自公元661年至11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先後經歷了倭瑪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伊朗成為這兩個王朝的一部分。從9世紀起,阿拔斯王朝日漸衰落,在伊朗境內及其鄰近地區,相繼出現一些獨立或半獨立的地方封建王朝,與其分庭抗禮。
塞爾柱突厥人的統治(11世紀初至12世紀末):11世紀初,塞爾柱突厥人由中亞興起,先後征服巴格達、敘利亞、拜占庭帝國,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包括伊朗在內的塞爾柱帝國,但帝國不久即告分裂。12世紀末,花剌子模王國(今烏茲別克境內)奪取伊朗東北部,13世紀初佔領伊朗全境。它統治的疆域還包括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
蒙古的侵略和伊兒汗國:成吉思汗與1219年率軍西侵,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殺死花剌子模國王,掠奪大量財物後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二次討伐花剌子模,殺死國王後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據伊朗並建立以伊朗為中心的伊兒汗王朝。此後,蒙古人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並任用伊朗人為行政官吏。
帖木兒的侵略(1380年至1405年):隨著伊兒汗國的逐漸衰落,當時的伊朗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據之中。西察合台汗國(今烏茲別克境內)的國王帖木兒(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後於1380年至1393年征服伊朗全境,繼而侵佔美索不達米亞,並入侵印度。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治范圍只限於河中地區和伊朗東部。
薩法維王朝(1502年至1722年):帖木兒死後的近一百年中,伊朗再次陷入各地方封建王朝的紛爭割據之中。其中,薩法維王朝建於1502年,此後一直向外擴張,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的坎大哈、赫拉特。薩法維王朝與奧斯曼帝國曾長期進行戰爭。薩法維王朝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伊朗的發揮壯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紀末,薩法維王朝日漸衰落。1722年,阿富汗的吉爾扎部落在馬赫穆德的領導下,攻佔薩法維王朝國都伊斯法罕,並自立為伊朗國王。
阿夫沙爾王朝和贊德王朝(1736年至1796年):1736年,來自伊朗霍拉桑地區的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汗人逐出伊朗,並以馬什哈德為中心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經過數年戰爭,阿夫沙爾王朝版圖一度東至阿富汗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達,北接裏海,南瀕波斯灣。1747年,納迪爾國王死後,其兒孫為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凱歷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設拉子為首都建立了贊德王朝。經過多年戰爭,贊德王朝占據了除霍拉桑及以東地區以外的阿夫沙爾王朝的土地。1779年凱歷姆汗死後,贊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贊德王朝和阿夫沙爾王朝先後被愷加王朝所滅。
愷加王朝(1779年至1921年):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首次定都德黑蘭。愷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並喬治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獨立。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范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沖區。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
㈧ 為什麼伊朗最高權力不是總統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最高權力的不一定是總統,如德國有總統,但只是象徵出席一些國際活動,簽一些字,沒多大實權,實權是總理。
因為德國二戰戰敗後,總統是一種象徵,沒權力的。
如日本的天皇,英國的女王也是一樣,現在歐洲的皇室,所謂的王子,公主也一樣,只是國家發放津貼照顧一下。
言規正傳,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伊斯蘭議會是伊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有270個席位,絕大多數議員屬伊斯蘭教什葉派,少數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以及基督教和猶太教徒。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第五屆議會於1996年6月組成,議長為阿里·阿克巴爾·納泰格·努里(Ali Akabar Nataq Nuri),1996年6月6日當選。1998年6月,努里再次當選為議長,任期一年。2000年2月18日,伊朗舉行第六屆議會選舉,本屆議會議席增至290位,目前已選出225名議員,支持哈塔米的黨派獲得170個議席,另有65個議席將在一個月後的第二輪選舉中產生。
領袖是伊朗國家最高領導人,也是伊朗政教合一的象徵。總統是繼領袖之後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
以前的歐洲大多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如古羅馬,法蘭西,英吉利等等王國就是這樣,以前的中世紀,不是有一些大科學,被神權處死嗎?如哥白尼。
現在世界上,政教合一的不多了。主要分布在阿拉伯世界。
㈨ 伊朗末代王子是誰急!!!!!!!!
阿里-禮薩 巴列維(巴列維幼子小王子-2011自殺1月14日自殺)
禮薩?巴列維(巴列維長子大王子-曾被立為王儲其父去世後,禮薩·巴列維立即開始了政治活動。1984年後他定居美國,成為伊朗反對派領導人之一。禮薩·巴列維發表過多篇文章,宣稱自己無意恢復君主制,目標是在伊朗建立政教分離的民主制度。他反對任何國家軍事打擊伊朗,兩伊戰爭時曾要求作為空軍飛行員回國參戰。去年伊朗總統大選引發騷亂後,禮薩·巴列維呼籲國際社會支持伊朗「對抗宗教統治的民主運動」。由於禮薩·巴列維政治上一直很活躍,伊朗當局對以他為代表的巴列維家族的一舉一動都嚴加關注,防止其死灰復燃。在弟弟阿里-禮薩 巴列維死後在個人網站公布阿里-禮薩離世消息。
確切的說末代王子是長子禮薩?巴列維因為曾被立為皇儲 阿里也是王子 但是被立為儲君的王子和一般王子身份總歸是前者比後者高一等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1/01/12/006810538_01.shtml 巴列維家族子女 裡面就介紹長子曾被立為皇儲
http://ke..com/view/5034773.htm 阿里-禮薩 巴列維也提及長子是皇儲 所以如果樓主的王子的定義沒有是不是儲君的王子的概念 那麼 禮薩?巴列維和阿里-禮薩 巴列維都是 ;如果是繼承人的王子 毫無疑問是禮薩?巴列維-阿里的哥哥 而不是阿里
㈩ 歷史上真的有這么牛的王子嗎(了解伊朗歷史的請進)
呵呵,游戲歸游戲~別當真。
但古代波斯(伊朗)有段時間確實很牛,統治了歐亞大陸非常大的版圖,當時波斯對希臘的戰爭中,波斯士兵有各種膚色,手持各種不同的武器,可見波斯當時的盛氣。不過之後就慢慢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