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秘密計劃泄露,白宮立馬轉變態度,想要談判的話伊朗會答應嗎
伊朗答應的可能性挺大的,人們都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特朗普宣布對伊朗的石油出口清零之後,中東地區就成為了全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地區之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美伊兩國在波斯灣內也是劍拔弩張,而雙方的矛盾也開始由制裁轉移到了核問題上。而且隨著美國的制裁不鬆口,這也讓伊朗在核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開始了逐步在軍事上的施壓,並希望伊朗能在此方面回頭。
現在由以色列透露出這個消息,華盛頓不得不考慮一下後果,雖然說以色列的話中明顯的有水分,但是美國也不能不做出回應。而就在內塔尼亞胡發布消息的當天,特朗普表示願意同魯哈尼進行無條件進行會晤。就連鷹派博爾頓也發生了態度上的逆轉,表示願意坐下談判,釋放了讓步的姿態。
2. 伊朗總統如何看待美國推出伊朗核協議
特朗普於當地時間8日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他於當日在白宮發表電視講話時,稱伊核協議是「糟糕」的協議,並表示美國將重啟在伊核協議下豁免的「對伊朗制裁」。
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第一時間批評美國此舉「違反國際協議」,是非法的舉動。他也表示,特朗普關於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決定是一個歷史性事件,而伊朗將繼續履行協議。
魯哈尼還指責美國近40年來一直奉行敵視伊朗的政策,也沒有履行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規定的義務。對於美國的制裁威脅,魯哈尼表示伊朗經濟不會受到影響,伊國內市場能保持穩定。
3. 白宮最後一次放棄對伊朗的制裁意味著什麼
當地時間12日,美國白宮表示,最後一次放棄對伊朗的制裁。這也意味著,特朗普目前仍保留伊核協議。
12日援引伊朗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委員會主席布魯傑迪的話回應稱,「伊朗絕不會就自身的導彈政策退讓哪怕一步,美國人必須了解的是假如他們想違背核協議並採取不理智的行動,我們目前的能力已經遠超協議達成前。」
4. 伊朗是怎麼回擊美製裁的
伊朗議會13日通過一項議案,決定向伊朗導彈系統研發項目和伊斯蘭革命衛隊境外行動增加5億多美元預算,以應對美國的最新制裁。
伊朗議會議長阿里·拉里賈尼在當天議程結束後說,美國應該清楚,這項議案只是伊朗反擊美國在本地區冒險主義行為的第一步。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初上台後,美國以伊朗堅持試射導彈為由對伊朗不斷施壓,相繼出台了延長制裁期限、限制伊朗公民進入美國等措施。特朗普還要求行政部門每隔90天向國會提交報告,評估伊朗是否履行伊核協議承諾。8月初,特朗普簽署一份針對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制裁法案,以伊朗和朝鮮發展彈道導彈項目等為由,對它們實施新制裁。
5. 伊朗秘密計劃泄露,白宮立馬轉變態度呼籲「坐下談判」,伊朗會答應嗎
實際上美國對伊朗問題一直都是進行口頭警告和經濟制裁,希望以此把伊朗逼到談判桌上。然而直到伊朗的石油出口被限制到只有十分之一了,伊朗人還是沒有妥協。
二、特朗普的治國理念
特朗普在成為美國總統之前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特朗普在上台之後聲稱要改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這一現狀,還說要在自己任期內結束美國的所有海外戰爭。雖然特朗普也曾下令對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發起打擊,但是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的軍事打擊。
所以說,伊朗人正是發現了美國人現在已經無力發起針對伊朗的全面戰爭這一點才可以對美國如此強硬的。
6. 伊朗門的府院鬥法
1987年5月5日上午,華盛頓國會山的聽證會大廳,記者們興致勃勃地等候著新的「獵物」,兩院特別調查委員會的成員們則面無表情,正襟危坐,氣氛不同尋常。聽證會開始後,第一個出場作證的是曾任美國負責近東和南亞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退役空軍少將西科德。
西科德54歲,為人坦率,辦事雷厲風行,效率很高,功勛卓著,被其母校西點軍校譽為「標準的美國將軍。」1975—1978年曾任美駐伊朗空軍司令。西科德是同「伊朗門」事件有牽連的一個關鍵人物,他曾隨同麥克法蘭秘密飛抵德黑蘭。在此之前,西科德一直守口如瓶,對國會調查人員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為此國會相當惱火。1987年3月19日晚國會通過投票表決,一致同意對西科德提出起訴。
此時在聽證會上,西科德與以往判若兩人,快言快語,有問必答。他承認,美伊武器交易中獲得的1800萬美元利潤中,約有350萬美元轉給了尼加拉瓜反政府軍,這一行動得到中央情報局和國務院一些高級官員的支持。他說,他一向認為這些活動是得到里根總統批準的。因為諾恩曾告訴過他,他跟里根總統討論過這個計劃,並同總統開玩笑說,伊朗的阿亞圖拉實際上是在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軍,這正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西科德的證詞對里根是不利的,《國際先驅論壇報》認為,「里根總統遠比他及其助手所承認的陷入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軍的泥潭還要深。」
更使白宮惶恐不安的是麥克法蘭的證詞。他堅持認為,支付200萬美元作為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的贖金是里根親自批準的(里根對此的反應是「記不清了。」)他還說,1984年10月眾議員愛德華・博倫提出的有關禁止向尼加拉瓜反政府軍提供軍援的修正案被通過後,里根仍指示有關人員繼續幫助尼加拉瓜反政府軍,並親自出面向一個中美洲國家首腦做工作,要求放行被扣押在該國的一批運送給尼反政府軍的武器。「總統公開和私下裡多次表示他不想失信於尼加拉瓜反政府軍,」指示要「保證反政府軍持續得到美國政府的支持——直到國會再次同意支持他們為止。」
面對出現的新情況,白宮急忙調整對策。發言人菲茨沃特一改先前的表態,承認里根與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軍的決定有重大牽連,但堅持說里根沒有做違法的事。他還發出妙語,稱里根「了解合法的行動,不知道非法的行動。」里根本人也出來作了解釋。實質性的問題是,里根到底有沒有違反博倫修正案?
1984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的博倫修正案中規定:用於中央情報局、國防部或「從事情報活動的美國任何其它機構」的經費都不能「直接或間接」地花在支持「尼加拉瓜的軍事或准軍事行動」上。這一規定在1986年10月前均有效。圍繞著如何判斷里根所了解的「行為」是否「合法」就產生了對博倫修正案的不同解釋,各執一辭,見仁見智。
國會人士稱,里根的所作所為實際上都與傅倫修正案背道而馳。白宮方面則堅持說,里根沒有違反博倫修正案,白宮辦公廳主任貝克甚至表示博倫修正案只適應於美國的情報機構,而不適應於國家安全委員會,因為它是一個咨詢機構,而不是情報組織。因而,博倫修正案「對國家安全顧問或國安會沒有約束力。」但民主黨參議員莫伊尼漢則威脅說,如果一旦查明裡根確實違反了博倫修正案,那麼他就有可能受到彈劾。實際上,傅倫修正案本身就象瑞士乳酪一樣漏洞百出,這就難怪白宮與國會鬥法了。不管結果如何,都使里根力圖恢復白宮信譽的努力受到嚴重的挫折。憲法規定,總統應監督部下忠實地執行法律,對此,即使里根沒有違法,他也難免有失職之嫌。 聽證會還只剛剛開始,一些關鍵人物尚未出場。其中包括獲得有限豁免權的波因德克斯特和諾思。
7. 特朗普若被趕出白宮伊朗會捧腹大笑嗎
當然不會-_-||
縱觀天下大勢,美國實力下降,有目共睹,但對於伊朗來說,最大危險就是美國,現在美國經濟不行,政治影響力下降,非常有可能引發中東大戰。
到時候以色列,可能會頻頻出手,因此必須給伊朗強大幫助。最好擊殺伊拉克,引發一系列多米洛反應。
8. 伊朗為美國送上了什麼驚喜呢
據報道1月16日伊朗為拜登的上台送上了一份大禮,伊朗進行了大規模的導彈發射演習,成功發射了17枚左右的彈道導彈,精準的定位目標射擊十分准確無誤,伊朗導彈技術已經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了美國可不能小看。
伊朗這次軍事演習展示了自己在國際的地位,沒有一個國家敢明目張膽地在軍事上挑釁伊朗了,伊朗也在不斷的改變著,不斷的進步著,希望伊朗軍事力量能夠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獨立,與此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重視伊朗的發展和進步,不要小覷了伊朗。
9. 特朗普本周再度評判伊核問題伊朗怎麼回應
關於伊核協議,特朗普政府再度面臨抉擇。
本周五(1月12日),特朗普政府計劃將宣布是否放棄取消對伊朗能源領域的制裁。而伊朗方面則回應稱,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從法律層面上,美國如要退出(伊核協議),其影響並不大,但其政治意義是非常重要。目前已不存在重新談判的可能。」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良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
隨後一年多,伊朗被凍結的海外資產陸續解除、石油出口增長明顯、歐洲訂單紛至而來。2016年,伊朗的經濟增長率為7.4%。
然而,在一系列大筆訂單和亮眼經濟數據的背後,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仍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去年12月28日開始連續數日爆發的反政府抗議示威活動,也正始於民眾對政府提振經濟的訴求。
「伊朗發生的大規模抗議會對特朗普的決策有一定的影響。」潛旭明補充道,如果特朗普執意重啟制裁,則已在伊朗的外資將懾於制裁而從伊朗撤走,伊朗經濟將進一步惡化,在此背景下,伊朗存在重啟核武研究的可能性,「這是美國和國際社會不願意看到的。」
10. 伊朗門的白宮內訌
「伊朗—尼加拉瓜」雙料丑聞剛敗露,里根班底便慌作一團,紛紛向新聞界發表談話,表示自己「清白無辜」,並相互推諉指責,怕火燒到自己身上。
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放出風聲說,他早就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份有關備忘錄上對美伊交易一事批註道:「此事荒唐」當他得知軍售款項轉給尼加拉瓜反政府軍時則似乎怒氣十足,說:「這種事本來不應該發生,我感到十分驚駭,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軍是可以的,但不能用這種方式,應由國會撥款。」12月4日,他指責麥克法蘭在美伊交易問題上給里根出了「餿主意」。
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約瑟夫·凱西則稱他在該案中「沒起什麼作用」,直至 1986 年10月才「聽說」轉移款項一事。
號稱「美國外交政策設計師」的國務卿喬治·普拉特·舒爾茨自稱一直反對「武器換人質」的作法,對具體情況也只是「略有所聞」。但麥克法蘭斥責舒爾茨撒謊,他稱舒爾茨經常聽取他關於秘密使命的匯報。話說回來,即使情況真加舒爾茨自稱的那樣,作為堂堂美利堅合眾國對外政策的執行人,對如此重大的問題竟一無所知,那隻能說明他是一位「只是部分時間處理對外政策的業務經理。」
有意在1988年問鼎總統寶座的副總統老布希則竭力與里根保持距離。他先是默不作聲,避免發表任何評論。但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他終於在 11 月28日打破了沉默,他承認,美伊交易「損害了我們的信譽」,但「此舉對於阻止蘇聯對伊朗的入侵是有特殊意義的。」他說他知道美伊交易這件事並曾表示過支持,但他進一步說,「在某些方面表示過某種程度的保留意見。」他認為,這一丑聞可能損害了他尚未宣布要參加的總統選舉,他說:「我知道有許多猜測,我認為,如果有人在外面正在刮台風的時候就試圖預測兩年後的氣候情況,那麼,我想他肯定是瘋了。」
閣僚們忙於自保而無暇救駕倒也罷了,可有的人反戈一擊,將里根推到更加難堪的境地。麥克法蘭在國會作證時反復聲稱里根事先批准了向伊朗出售武器,副國務卿懷特·黑德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上不客氣地指責了里根。溫伯格也說里根對軍售款項轉向尼加拉瓜反政府軍一事是知情的。面對這番景象,里根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有消息說,事件發生後的一段時間內,里根頻繁與尼克鬆通電話,向他討教辦法,並傾訴了滿腹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