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說,在諾貝爾那個年代數學並不受重視有何依據
根據很久以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人們普遍認為,數學是一種脫離公眾關注的孤獨學科,但每四年一次,人們會對數學的認識發生短暫的變化。
1、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於1936年首次頒發,如今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未設數學獎);2、迄今為止全球只有56位數學家獲得菲爾茲獎,包括澳大利亞唯一獲得者陶哲軒 (Terence Tao),這也是2位華裔獲獎者之一;
數學在現代世界是如此普通,最聰明的數學頭腦最終直接影響了我們的世界,間接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甚至可能從未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B. 2022年菲爾茲獎,中國獲獎人數仍是零,為何無人問鼎
今天是7月8日,根據最新報道顯示,2022年的菲爾茲獎正式頒布,而作為1937年正式成立的獎項,從成立到現在為止,目前還沒有一個中國人問津這個獎項,那麼都這么多年了,為何中國人還是沒有獲得這個獎項呢?
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國人能獲得菲爾茲獎!
C. 菲爾茲獎有幾位女性得主
截至2014年8月12日,具有近80年歷史的菲爾茲獎仍然是男士俱樂部。
2014年8月13日,第27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改寫了歷史。斯坦福大學教授瑪利亞姆·米爾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她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伊朗數學家。
D. 首位獲得菲爾茲獎的女數學家是誰
2014年,「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被授予了一位女性數學家。這是自1936年首次頒發該獎以來第一次有女性獲此殊榮。
E. 中國有沒有菲爾茲獎獲得者
目前還沒有中國國籍的人獲過此獎項、截止2017年,共有2位華裔數學家曾獲得過菲爾茲獎,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 。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 ,於1936年首次頒發,常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本身未設數學獎)。
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在國際數學聯盟(IMU)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舉行頒獎儀式 ,每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 。獲獎者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每人將得到15000加拿大元(CAD)的獎金和金質獎章一枚 。
截止2017年,共有2位華裔數學家曾獲得過菲爾茲獎,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 。據相關資料統計,截止2017年,哈佛大學擁有的菲爾茲獎得主(校友、教授和正式研究人員等)位列世界第一(18位) ,巴黎大學(16位)、巴黎高等師范學院(14位) 及普林斯頓大學(14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3位)分列世界第二至第五名。
(5)伊朗裔有多少菲爾茲獎擴展閱讀
評審要求
菲爾茲獎評委會是由國際聯盟執行委員會挑選,一般由國際數學聯盟主席擔任評委會主席。評委會會挑選至少兩名(with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four)能代表數學各個領域的菲爾茲獎得主。
菲爾茲獎對於獲獎者的要求中就有一條規定:所有得主年齡不超過40歲。1954年的菲爾茲獎得主,法國數學家塞爾保持著得獎時的最低年齡記錄:27歲,獲獎人必須在當年的元旦之前未滿四十歲。
授獎儀式
菲爾茲獎的授獎儀式,都在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上隆重舉行,先由執委會主席宣布獲獎名單。接著由東道國的重要人物(當地市長、所在國科學院院長、或國王、總統)或評委會主席或眾望所歸的著名數學家授予獎章和獎金。最後由一些權威數學家分別、逐一簡要評價得獎人的主要數學成就。
F. 11歲伊朗女孩智商超愛因斯坦,智商高一定成就高嗎
塔拉今年11歲,是英國艾爾斯伯里的一名高中生。因為在門薩智力測試中答題,拿了162分的好成績,所以瞬間被世界人民所熟知。要知道愛因斯坦和霍金在門薩的測試中才不過160分。
智商高,只能說你和成功更進了一步,但是成功還沒有落入你的口袋。
G. 怎麼還有100萬伊朗人住在美國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1、伊朗裔在美國可能有100萬,還差不多。
2、伊朗人在美國,根本不可能有這么多。
把伊朗裔、伊朗人搞錯概念了。
H. 亞洲第一位獲得菲爾茨獎的人是誰
丘成桐
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後全家定居香港。父親曾在香港香讓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崇基學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無憂無慮,成績優異。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突然辭世,一家人頓時失去經濟來源。盡管丘成桐不得不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卻仍然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
他的父親在他14歲時去世,家境貧寒。他中學的時候逃學一年,曾經成績很差,差一點落榜。19歲的時候來到美國伯克利,「21歲畢業時就註定要改變數學的面貌」。這不是我的話,這是幾年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希望把丘教授聘請過來的時候,系裡討論時一個年紀很大的幾何學家引用陳省身先生說的一句話。他10年之後成為數學界的一代天驕。從他入學伯克利到在世界數學家大會做一小時報告還不到10年。當年他只有28歲,也是在那一年,陳景潤先生被邀請做45分鍾的報告。這期間他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幾何分析。
1981年,他32歲時,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的維布倫(Veblen)獎——這是世界微分幾何界的最高獎項之一;1983年,他被授予菲爾茲(Fields)獎章——這是世界數學界的最高榮譽;1994年,他又榮獲了克勞福(Crawford)獎。
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加利福尼亞州最優秀的科學家的稱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名譽博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博士……
大學期間,他以三年時間修完全部必修課程,還閱讀了大量課外資料。他的突出成績和鑽研精神為當時的美籍教授薩拉夫所賞識,薩拉夫力薦他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研究生。七十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幾何的中心,雲集了許多優秀的幾何學家和年輕學者。在這里,丘成桐得到IBM獎學金,並師從著名微分幾何學家陳省身。
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