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為什麼打破核協議

伊朗為什麼打破核協議

發布時間:2022-09-20 19:12:34

① 「將不再遵守2015年核協議」,伊朗為何突然這樣聲明

簽署核協定主要是為了避免兩個國家之間的軍事對抗,保護國際和平。核武器的威力有多麼大,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知道的。一旦動用核武器,不只是交戰雙方遭受巨大的損失,整個國際也不得安寧。而伊朗決定不再遵守核協定,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太過於欺負人了

美伊關系發展到現在,這樣主要還是因為美國把自己看的太重了,上次人家的指揮官不道歉,有些高官甚至於還覺得自己很正義,時時刻刻不忘在伊朗的怒火上火上澆油。

② 伊核協議主要是說的什麼求科普

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核協議。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2019年5月8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向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其他簽字方遞交了關於伊朗對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反制措施的信函。

當地時間2020年1月6日晚,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為最後一步。




③ 美伊聯合國談判為什麼會破裂,伊朗提出了什麼要求

在我看來,最關鍵是因為伊朗對於美國的反抗。在國際舞台上,伊朗向來都是“硬骨頭”,無論對手強大與否,都不會後退。

年初,美政府派軍機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伊朗隨即給予還擊,炮轟了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 之後伊朗又頂住壓力,向委內瑞拉運送石油。接著,伊朗政府下達了“逮捕令”,要求國際刑警組織配合,共同通緝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一舉動,對伊朗來說是維護國家自身利益,而對於向來以“霸主”自居的美國而言,伊朗就像一隻野獸,應該將其關在籠子里才能絕對安全。於是,在之後的聯合國大會上,美方不斷向伊朗施壓,並向其他參與國宣揚伊朗的威脅,以此來呼籲並聯合其他國家對伊朗施加制裁。

美國向來都想稱霸世界,想要控制其他國家,而伊朗,因為原油等能源,也有足夠的底氣來反抗美國,基於此,美伊聯合國談判破裂也就不足為怪了。

④ 伊朗朝鮮核問題產生原因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國家,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里、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扎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中東是聯系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地區,同時富含石油、天然氣的等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是大國的目標。世界能源輸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都在中東,美國目前已經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還沒有控制。美國已經在海灣戰爭是趁機大舉駐軍中東,並擴大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圍:它下轄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5個分支司令部,還有3個綜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國武裝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聯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聯合作戰司令部。美國在這些地區總共部署有25萬軍隊。海軍第五艦隊歸中央司令部所轄,其司令部設在中東的巴林。美國可能再次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雖然在伊拉克戰爭後沒有發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等國家將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朝核問題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朝鮮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核技術研究。60年代中期,在蘇聯的幫助下,朝鮮創建了寧邊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訓了大批核技術人才。當時,朝鮮從蘇聯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應堆,使朝鮮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此後,寧邊成為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核設施位於朝鮮首都平壤以北約130公里處,是朝鮮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寧邊5兆瓦核反應堆屬於石墨反應堆,於1980年動工,1987年建成。這種核反應堆的廢燃料棒可被用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 美國從1958年開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大約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導彈、核炮彈等,其針對朝鮮的目的很明確。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 盡管前蘇聯和中國都曾經對朝鮮的安全做出過承諾,但是,這種承諾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護傘;而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和中國都沒有在朝鮮長期駐軍,因此,在核領域的安全問題上,朝鮮與中國或者蘇聯的關系並不密切。 這種態勢導致以下後果。第一,朝鮮在安全上更傾向於發展戰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賴與蘇聯或中國的軍事同盟關系。其次,由於當時蘇聯和中國在安全上給朝鮮的承諾不包括核領域,因此,兩國對朝鮮核武器發展政策的影響力也極其有限。 1974年,朝鮮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 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關注朝鮮的核項目,1988年下半年,美國正式對國際宣稱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經能生產可製造兩至三枚原子彈的鈈,此舉立刻引起朝鮮的強烈反應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宣布,撤除美國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戰術核武器。這是當時東西方全球戰略互動的一部分,它在事實上大體滿足了朝鮮要求美國撤出駐韓國核武器的呼籲,客觀上推動了朝鮮核問題的積極轉變。 1991年底,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國已經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韓雙方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協議。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6次不定期核檢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與朝鮮就視察問題出現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鮮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朝鮮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國和朝鮮進行了副部長級的談判,並於1993年6月11日達成一個聯合聲明。原則上,這次核危機得以解決,實際上,雙方仍有很多爭執。 1994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1994年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與朝鮮政府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定》,此一協議是朝鮮核危機的直接淵源。按照《朝核問題框架協定》的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各種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 因擔心朝鮮發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國與朝鮮在日內瓦簽署了一項關於朝核問題的《朝美核框架協議》,朝鮮凍結其核設施,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輕水反應堆並提供重油,以彌補朝鮮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此後,寧邊5兆瓦反應堆中8000根廢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並幫助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的承諾一拖再拖。這兩座反應堆的發電能力約為2千兆瓦。 2001年,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後,美國對朝政策變為強硬,並於2002年初將朝鮮與伊朗、伊拉克一起稱為「邪惡軸心」,媒體披露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也將朝鮮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對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平壤後,美國宣布朝鮮「已承認」鈾濃縮計劃,並指控朝鮮正在開發核武器。朝鮮則表示,朝鮮「有權開發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朝美核框架協議》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隨後,朝鮮宣布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其核設施上安裝的監控設備,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 2003年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朝鮮表示無意開發核武器。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地下核試驗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 2005年9月,第四輪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 2005年11月,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最終達成《主席聲明》,各方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 2007年2月8日,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2月13日,六方達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先鋒港後,朝方關閉寧邊核設施。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時隔5年後重返朝鮮,前往寧邊地區監督和驗證關閉核設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的共同文件。根據文件,朝鮮應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並全面申報核計劃;美國根據朝方行動並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2008年1月1日,因雙方就申報問題存在分歧,朝鮮錯過原定申報核計劃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鮮向當天抵達平壤訪問的美國國務院韓國科科長金成遞交共有1.8萬多頁的朝鮮核計劃文件。美國政府稱此舉為核查朝鮮核計劃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鮮宣布,由於美國拒絕將朝鮮從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去功能化作業,並「考慮採取按原狀重新恢復寧邊核設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國宣布將朝鮮從所謂「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朝鮮12日宣布,重新開始去功能化進程。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隨後獲許進入寧邊核設施。 2009年4月5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朝鮮於當地時間4月5日11時20分(北京時間10時20分)成功發射「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星。 2009年4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發射問題一致通過一份主席聲明。聲明說,發射活動違背安理會2006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安理會對此表示「譴責」,要求朝鮮不再進行進一步的發射活動。 2009年4月25日,朝鮮外務省宣布,朝鮮已開始對從試驗核反應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進行再處理。 2009年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說,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2009年5月25日,朝鮮宣布成功實施核試驗,稱這次核試驗在爆炸當量和控制技術方面取得進展,進一步提高了核威懾能力。

⑤ 為什麼各國要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

只有美國在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害怕以後損害自己的利益。

因此,美國竭盡全力阻止伊朗的核戰爭,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護自己的利益。美國不敢用武力威懾,伊朗的核武器對中東也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因為一旦伊朗獲得支持,那麼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與伊朗對峙的國家將很容易採取行動,並且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而且,這樣的小國沒有核武器控制自身的能力很容易被激發。因此,引起這些爭端的是美國霸權,如果美國誠實地遵守該協定,就不會出現許多問題。

⑥ 伊朗這一次為何提出伊核談判達成協議需解決核保障問題

簡單點說,就是伊朗要發展了,這個協議要開始執行,美國不能在壓制他們!

下面給你分析伊核協議的情況:

伊核協議是聯合國五常參與討論協商並促成的。後因美國前負責人的上台予以全盤否定了。對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如果伊朗有原則,有底線的作出讓步,相信大多數國家的人民都是贊成的。因為這畢竟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份和平氣氛。當然也有持反對意見的國家,比如以色列。還有能源輸出國可能有些發愁,其中包括俄羅斯等,因為可能要佔據他們的一些市場份額。

最後還是希望伊朗好自為之!

⑦ 伊朗終止第三階段《伊核協議》,這么做對伊朗有何利益

必然是給自己談判增加籌碼,畢竟美軍想要隔一個太平洋控制中東戰場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在之前美國炸死了伊朗國內的三號人物,暗中調兵遣將想要和伊朗發生正面戰爭,可是美國沒想到伊朗忍下來了 ,美軍的斬首行動也不得不先暫停,而伊朗一方面不對美軍宣戰,而是公開說明自己會在合適的時機對美國復仇,另一方面伊朗在一月底全面退出《伊核協定》。

伊朗現在退出了《伊核協議》之後,只要扛住了美國的制裁,那麼他也是擁核大國,不用懼怕以色列和美國了,綜合國力也會有一個整體的提升。但是這必然不可能發生,因為不說美國,就連他背後的兔子和毛熊都不願意。於是還不如態度強硬一點,在以後和美國談判的時候,向美國索求更多的利益,這才是伊朗的最終目的。

⑧ 伊核問題為何最終能達成協議

在經過了20個月的「馬拉松式」的談判之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與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7月14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正式宣布,伊朗和伊核六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10多年來時斷時續的伊核談判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協議達成之際,中、美、英、法、俄、德六大國所代表的全球力量都舒了一口氣。伊朗國家電視台罕見地從7月14日早上就開始直播伊核談判過程,滾動播出前方最新進展。協議最終達成後,該電視台用平行視窗播放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講話,創造了伊朗電視直播的歷史。同時,伊朗總統魯哈尼在電視上發表講話,贊揚伊核協議,並稱伊朗與世界的關系揭開了新的篇章。而在白宮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對達成這一協議表示歡迎,並發表了即席講話。縱觀各方所持的樂觀態度,此次伊核協議的達成說明了什麼?
奧巴馬謀求留下一筆「和平總統」的政治遺產面對目前中東的一團亂局,奧巴馬在其總統任期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冒著美國在中東的傳統盟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反對,執意通過談判解決伊朗的核問題,象是要與不久前美國和古巴復交一樣,從外交上留下一筆政治遺產。盡管此次協議的達成,以色列並不滿意,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這一協議是一個重大的歷史錯誤。但奧巴馬則認為美伊緩和關系將會影響中東內部的地緣政治結構,通過和談方式解決伊核危機會被歷史永遠記住,並希望此舉能為今後的美國外交戰略打造不同的介面。奧巴馬甚至做好了在國會干預伊核協議時,不惜動用總統的否決權來確保伊核問題的談判解決。抑或是奧巴馬將此外交成果視作其所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一個事實性注腳。
伊朗飽受經濟制裁之苦,為順應民意願意作出適當讓步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機制從2006年確立後,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2011年,由於國際原子能機構披露了一份關於伊朗可能秘密發展核武器的報告,使得西方國家對伊朗進行了空前嚴厲的制裁,導致伊朗的經濟面臨嚴重的困難。10多年來,聯合國在美國的推動下對伊朗實施了4輪制裁,使伊朗在經歷了國家安全嚴重缺少保障的同時,也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民眾的生活也因此受到極大影響,渴望解除制裁,讓伊朗回歸正常國家。在此情形下,伊朗政府為挽救經濟,緩解民怨,同時也看清了國際社會一旦在反對它的核活動上形成團結,終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因此在核談的最後節點作出了適當讓步,從而使談判協議最終得以簽署。
中國為伊核談判從中斡旋功不可沒由於對伊朗也具影響力的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受到西方制裁,俄無法在西方國家面前說上話,中國此時充當西方國家與伊朗之間的調停者恰逢其時。中國作為與伊朗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的國家,得到伊朗的信任。在參與伊核談判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在美伊等國之間斡旋,外長王毅在最近的兩個星期中,曾三度奔赴維也納,為伊核談判最終達成全面協議注入了新動力,起到了西方國家難以起到的作用。正因為中國的從中斡旋,成功解決了伊核談判的「最後一里路」問題,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更加清晰,伊核談判的成功也是中國外交能力一個真實體現。
此外,伊核談判成功達成協議,對解決朝鮮等其他有核抱負的國家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涉核這個重大問題上,中小國家很難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把控局面,唯有審時度勢,順應世界潮流,方能最大化地保護國家利益。也許在不太長的時間里,依照處理伊核的模式來解決朝核問題也將成為可能。

⑨ 伊核協議是什麼意思 什麼伊核協議

1、伊朗核協議也被稱為聯合綜合行動計劃,是一項國際協議。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2、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

3、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核協議。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2019年5月8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向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其他簽字方遞交了關於伊朗對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反制措施的信函。

4、當地時間2020年1月6日晚,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為最後一步

⑩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與演變

伊朗核問題的演變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龍琴)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王龍琴)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核能源開發活動。

1980年4月,美國與伊朗斷交。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借口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伊朗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2003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首次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此後,為使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決議。

2003年12月,在代表歐盟的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伊朗一直強調和平利用核能資源的權利,並在暫停鈾濃縮活動方面多次出現反復。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國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存有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2005年12月,俄羅斯提出伊俄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朗核問題再度升溫。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把伊朗核問題報告安理會。3月29日,安理會通過了一項由英法起草、經過多次修改的「主席聲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六國外長經過多次磋商,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8月22日,伊朗對六國方案作出了正式答復,表示願意馬上與這項方案的提出國進行認真對話。但美國認為,伊朗故意迴避最為關鍵的暫停鈾濃縮問題,沒有滿足安理會的核心要求。

閱讀全文

與伊朗為什麼打破核協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米蘭在哪裡買嬰兒用品 瀏覽:722
中國哪裡的菜有名 瀏覽:968
北海越南村是哪裡 瀏覽:900
英國公投英鎊下跌多少 瀏覽:681
越南菊花種植在哪裡 瀏覽:476
伊朗2號人物怎麼死的 瀏覽:534
英國議會的箱子是什麼 瀏覽:884
義大利醬除了吃面還能怎麼吃 瀏覽:565
南京英國簽證怎麼辦理 瀏覽:545
印尼流量卡怎麼看號碼 瀏覽:421
印度世界第一的是什麼 瀏覽:683
在印尼工作工資怎麼帶回國內 瀏覽:892
中國監獄里怎麼紋身 瀏覽:186
伊朗派別是什麼 瀏覽:338
越南電視如何搜索中國 瀏覽:32
伊朗空難有什麼現象 瀏覽:697
國足如何戰勝越南 瀏覽:778
德國為什麼有印度軍隊 瀏覽:857
中國紅哪個顏色好 瀏覽:401
中文和越南語哪個難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