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電影票房多少

伊朗電影票房多少

發布時間:2022-09-20 14:26:27

『壹』 --亞洲哪個國家的電影工業最發達

1.韓國
目前韓國的電影工業水平確實在亞洲首屈一指,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在華人地區的很多電影特技製作也要仰仗韓國。目前在亞洲最受到好萊塢重視的電影國家也是韓國。

2.日本、泰國,
日本的電影產業日漸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電影產量不高,但相比其他亞洲國際和地區還是保持著較高的水準,泰國作為新起之秀,目前擁有僅次於北京的亞洲第二大的攝影基地,恐怖片的製作水準也比較高。動作片也出現了幾部令人驚艷的電影,例如拳霸系列。

3.香港,
目前很難把香港單獨看做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因為他正在和中國大陸整合,作為一個狹小的地區,電影題材也受到嚴重的限制,幾乎以警匪片,古裝武打片,搞笑片為主,但他目前在動作片和爆破技術,飛車技術,以及其他工業環節依然擁有亞洲一流的人才,中國大陸在很多電影上面還是要仰仗香港。

4.中國,
作為電影的後起新秀,倚仗市場的迅猛發展,電影工業也隨之較快發展,但硬體尚可,譬如北京的懷柔片廠,擁有世界一流的設備,但軟體方面,也就是技術人才方面,幾乎相當落後,嚴重倚仗香港地區。創作制度方面全世界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應該是北朝鮮),能拍攝的題材以古裝為主,現代題材限於嚴厲的審查制度和意識形態,幾乎很難有多大作為。

5.印度,
bollywood 在中亞,南亞 有著巨大的影響,但主要以歌舞片為主,其他片種就沒什麼影響力。電影工業當然不可能只靠歌舞片撐起來。

6、台灣,
沒有電影工業,一年電影產量說的誇張點,也就十部八部的,絕大多數票房在幾萬塊錢,幾十萬塊錢人民幣左右,偶爾冒出來一兩部上千萬的票房的電影,但純屬個案

7 其他東南亞國家幾乎和台灣地區差不多,談不上電影工業,不值一提。

『貳』 推薦一些奧斯卡獲獎電影

1、《綠皮書》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2、《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音樂傳記片,由拉米·馬雷克主演,於2018年11月2日在美國上映,2019年3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佛萊迪·摩克瑞成名前在機場做行李搬運工。有一天,佛萊迪毛遂自薦加入羅傑·泰勒與布萊恩·梅的樂團,恰巧當天原本的主唱辭職,他用自己橫跨四個八度的超廣音域說服兩人,從此開啟皇後樂隊的搖滾傳奇。

佛萊迪也曾低落和迷茫,巨大的成功後所面臨的是樂隊的危機,但他最後成功地認清了自己,與自己和解。他尋回樂隊的成員們,燃燒生命中最後一股能量投入到「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演唱會的排練中,將生命最後的余溫奉獻給了他熱愛的音樂。

3、《無間行者》是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於2005年出品的警匪動作片,影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主演。

該片翻拍自香港電影經典影片《無間道》,講述了波士頓黑幫組織和警方之間互相培養卧底安插在對方內部,以及互相鬥智斗勇的過程;是警方和黑幫都決定展開洗底行動的故事。

(2)伊朗電影票房多少擴展閱讀:

《無間行者》角色介紹

比利——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比利和父親在波士頓機場打工,因為沒錢交保護費,父親被波士頓黑街的老大克斯特羅活活打死,比利就決定長大要當個除暴安良的警察,親手逮捕克斯特羅,為慘死的父親報仇。

『叄』 一電影

小鞋子
◎譯 名 天堂的孩子

◎片 名 The Children Of Heaven

◎年 代 1997

◎國 家 伊朗

◎類 別 劇情

◎語 言 波斯語

◎字 幕 中文

◎IMDB評分 7.6/10 (1,572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849/
◎文件格式 RMVB

◎視頻尺寸 512X384

◎文件大小 1CD

◎片 長 89 Min

◎導 演 馬吉德 馬吉迪 (Majid Majidi)

◎主 演 Mohammad Amir Naji

Amir Farrokh Hashemian

Bahare Seddiqi

Nafise Jafar-Mohammadi

Fereshte Sarabandi

Kamal Mirkarimi

Behzad Rafi

榮獲1998年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影片、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並在多倫多、香港、倫敦、紐約等18個國際電影節上榮獲11項大獎。《時代》雜志年度十大影片,創下美國放映伊朗電影的票房記錄——100萬美元。

◎簡 介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二十世紀末,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可以說,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的最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這部電影都被當作一部兒童電影來看待,這是一種誤讀。讓一個幼小的心靈去承受一個並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這已經不是以童趣為主要特徵的兒童電影所能承受的主題了。但是這種分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極其完美動人。

最感人的是電影里的人文關懷氣息,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一種掙扎的方式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這種溫情反映在導演以蹲下來的姿勢在平視一個孩子的眼睛,傾聽他的聲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語言是幼稚的,思維是幼稚的,行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這種自然使他們的夢想呈現出最純凈的色彩,也使他們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雙鞋子時,有一個念頭會突然闖進你胸膛:我們不都在不同的境況下丟失過不同的「鞋子」嗎?我們這樣渴望過嗎?我們這樣不懈過嗎?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哈里這樣一個在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在哈里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終有一種倔強的光芒,這種倔強使哈里始終保持著對目標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詮釋著他的許多品質,他對妹妹的關愛,對父母的體貼,對學習的熱愛,對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應有的聰明機智,無不發乎內心,出於自然。這種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結尾,導演可以大膽地把失望留給哈里,而把驚喜留給了觀眾。也正是這種結尾,我們才會讓哈里在我們心中燙出了印記,也才能回味出導演對哈里最深處的溫柔撫摩。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詩地贊美上,在哈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決定這個故事發展的人文背景: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圍老師和其他人的寬厚,都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換鞋過程中的奔跑,導演也選擇了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作為底襯,使你有時產生是在看一部紀錄片的幻覺。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而這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無疑都是一種啟迪。

當然,電影的成功更離不開扮演哈里的小演員的出色表現。他的那雙豐富的大眼睛儼然已經成為伊朗電影的一個經典性標志。

關於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影響我把它作為世界一流的電影來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驕傲地對好萊塢電影說:對於真正的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

『肆』 電影「金剛」一共有幾部

1、《金剛對哥斯拉》

《哥斯拉大戰金剛》是由美國傳奇影業公司出品,亞當·溫佳德執導,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米莉·博比·布朗、麗貝卡·豪爾、凱莉·霍特爾、布萊恩·泰里·亨利、小栗旬聯合主演的動作科幻片,於2021於3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人類計劃將所有巨獸從地球上抹去,而傳說中哥斯拉和金剛兩個王者被設計進行了對決,最終兩大巨獸聯手破壞人類計劃的故事。

該片講述了大金剛在軍警圍捕之下,終於從帝國大廈摔下受重傷,十年後,在喬治亞洲特蘭大大學醫療研究,有機會再度復活的故事。

『伍』 阿巴斯的電影回顧

1995年8月3日至13日,最早將阿巴斯的電影推上國際影壇的洛迦諾電影節舉辦阿巴斯電影回顧展,首次放映了他從影以來的全部作品。電影節組委會在當年7-8月號的法國《電影手冊》雜志上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回顧展廣告,其中用了這樣一句話評價阿巴斯的電影:這位天才的伊朗導演創造的影像標志著當代電影每年都在登上一個新的台階。同時,該期《電影手冊》(總共114頁)還以48頁的篇幅全面介紹了阿巴斯和他的所有影片。
廣告或許難免會有誇大或不實之詞,但那時阿巴斯的名聲確實如日中天。雖然90年代剛剛過半,阿巴斯就已被認為是90年代世界影壇出現的最重要的電影導演。(1)這個大膽看法源於歐洲,但很快就擴展到了整個西方,塔倫蒂諾、庫斯圖里卡、吉迪古安、克拉比什、克萊爾·西蒙、戈達爾等歐美著名導演都對阿巴斯傾注了極大熱情,尤其是向來喜歡發表駭人聽聞的言論的不協導演戈達爾,據說在戛納電影節看了阿巴斯的影片後公然宣稱?quot;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
(2)在當時的西方影壇,這位東方導演的名聲甚至超過了同樣受到西方推崇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件事跟戈達爾有關。1994年,戈達爾給紐約影評人協會寫了一封書面謝詞,婉言拒絕該協會頒給自己的電影獎,同時譴靚了美國人將基耶洛夫斯基的成就置於基亞羅斯塔米之上的做法,為這位伊朗導演在美國遭到的冷遇鳴不平。
(3)戈達爾的此舉在美國影評界引起強烈反響。不久,由阿巴斯編劇、擔任過他的副導演的賈法爾·潘納西執導的《白氣球》(榮獲1995年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在美國的藝術影院上映後,不但贏得廣泛好評,而且創造了伊朗電影在美國的票房紀錄,阿巴斯的名字也開始真正為美國觀眾所認識。
除上面提到的馬克馬爾巴夫和帕哈西之外,當代伊朗的著名導演還有瑪索德·賈法利·約扎尼,基亞努什·阿亞里,普朗·德拉克山德赫,拉克斯坦·巴尼一伊特邁德,納賽·塔吉瓦伊,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自學成才的阿巴斯在提攜年輕電影導演方面不遺餘力,甘為年輕電影人做嫁衣,為他們策劃影片、當剪輯、寫劇本,以致有人說阿巴斯在當代伊朗電影界扮演教父角色。
(1) 戈德弗雷·切西爾《提出問題的電影--論阿巴斯·基耶羅斯塔米的電影》,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6年第7-8期,中文(林茜譯)載《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本文作者是美國影評人,主要為《紐約時報》和《觀眾》雜志撰寫影評。
(2) 勞拉·穆爾維《基耶羅斯塔米的不確定原理》,英國《畫面與音響》雜志1998年第6期,中文(梅峰譯)《世界電影》1999年第3期。我在寫作本文時受到切西爾和穆爾維兩文很大啟發,下文引用他們的話均來自這兩篇文章,恕不一一註明,僅在引文前後予以標明。另外,兩文均已譯成漢語,我在引用時參照原文略作了些許文字調整,將人名片名等與本文進行了統一。
(3) 參見戈達爾致紐約影評人協會主席阿爾蒙·懷特的一封信,刊登在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5年3-4月號。另外,根據切西爾的觀點,戈達爾更喜歡基亞羅斯塔米朴實的人道主義而不是基耶洛夫斯基的詭詐的神秘主義。
(4) 斯戴伐尼·谷代《櫻桃的滋味與桑葚的味道--評<櫻桃的滋味>》,法國《電影前台》雜志1998年4月號,總第471期,中文見本期《當代電影》。
(5) 伊朗青少年教育發展協會(一般簡?quot;卡努恩,西文拼音為Kanun),是在伊朗王後的倡議下於60年代創辦的教育機構,不久即獲得政府的財政資助。該機構沒有繪畫、陶藝等許多部門,成立於1969年的電影部很快成為後起之秀。1970年,阿巴斯的第一部影片在伊朗兒童電影節獲獎,卡努恩從此成為伊朗著名的電影製作機構。1979年伊斯蘭發生革命後。伊朗第一部送往國外參加電影節的影片就是該機構出品的,當代伊朗許多電影導演的影片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6) 阿巴斯《阿巴斯自述》,法國《電影手冊》1995年第7-8期,總第493期,中文(單萬里譯)見本期《當代電影》,本節中的引語除特別註明的以外,均引自此文。
(7) 阿巴斯《電影沒有護照--阿巴斯談<隨風而去>》,梯也里·於斯和塞爾日·杜比亞納采記,法國《電影手冊》1999年12月號,中文(單萬里譯)見本期《當代電影》。
(8) 參見《基耶羅斯塔米特寫--阿巴斯訪談錄》,菲利普·羅帕特采訪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6年第7-8期,中文載《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林茜譯)1997年第1期。
(9) 指電影畫面的聲帶信號,放映電影時一般是不投射到銀幕上的。
(10) 李一鳴《感受威尼斯》,載《當代電影》2000年第1期。
(11) 參見《何以填補感情的空洞--評<脫衣舞場>》(《當代電影》1998年第6期)。在《脫衣舞場》中,伊格揚認為人類的感情如同一個空洞,又像是一個難以填滿的黑洞,用以物代物的方法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在他的下一部影片《美麗的翌日》91996中,他所竭力描寫的也是這樣一個巨大的黑洞,影片據以改編的小說題銘中引用的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更森的話也許更能說明他拍攝此片的意圖:由於菲薄的天賦和語言的束縛,人類的心靈學會了虛無,虛無是一種力量,它能使世界煥然一新。
(12) 歐瑪爾·海亞姆(1048-1122)曾出任宮廷太醫和主管天文方面的職務,也寫過一些四行詩(類似中國的絕句),但生前不以詩人而聞名,直到19世紀其詩作被翻譯成英文才得以大量傳播(中國在1928年出版了郭沫若從英文轉譯的海亞姆詩集,題名《魯拜集》)。
(13) 同(4)。
(14) 阿巴斯《立方體的六個面--阿巴斯談<橄欖樹下>》,米歇爾·西蒙和斯特法內·谷代采訪法國《正片》雜志1995年2月號,總第408期。中文見本期《當代電影》。
(15) 阿巴斯在自己電影創作中對海亞姆的參照始於《生命在繼續》,他也從當代伊朗詩人的作品中獲得創作靈感,如《哪裡是我朋友家》參照了詩人蘇赫拉比·塞佩赫里的作品,《隨風而去》的片名本身就取自女詩人福路·法羅克赫扎德的同名詩歌。
(16) 同(13),契瑪羅薩(1749-1801),為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17) 法拉比電影基金會(The Farabi Cinema Foundation)是一個非官方的電影機構,成立於1983年,旨在促進伊朗電影文化的發展。
(18) 本節中有關伊朗新電影的情況可參見:勞拉·穆爾維《基耶羅斯塔米的不確定原理》的伊朗之春一節;法國《正片》雜志1991年10月(總第368期)上發表的一組總題目為阿巴斯與伊朗新電影的文章;法國拉魯斯《電影辭典》(1995年版)中的伊朗電影條目;伊朗電影資料館編《伊朗電影:1979--1984》。
(19) 參見戈德弗雷·切西爾《伊朗電影現狀》,美國《電影評論》雜志1993年3-4期。

『陸』 在亞洲哪個國家的電影最受歡迎

只說亞洲的嗎?
目前最受歡迎的還是中國。
日本的是動畫電影比較好,真人電影越來越難懂而且有點變態。
印度的爛片太多,能說出來的好片,三傻大鬧寶萊塢 外星痴漢地球神 摔跤吧爸爸
香港的雖然輝煌已不在,但是時不時還能蹦一下的
台灣的也是時不時蹦一下
伊朗電影,絕大多數國人沒看過。但是奧斯卡得過大獎的。亞洲代表電影之一。
重點說說韓國電影,韓粉說韓國電影是亞洲第一。。。我去查了一下,韓國電影這幾年在中國的票房都很不理想,上座率都不高。只是網上叫囂的比較凶而已。
主要還是韓國電影的特點是 劇情拖沓 邏輯混亂 人物臉譜化嚴重 強行煽情,優點是韓國電影的題材比較開放。
有中國看不到的現實主義題材。比如諷刺zhengfu 社會黑暗之類的。
不過韓國電影藝術電影論獎項 商業電影論票房。。都被中日遠遠拋到身後。。。
歐洲三大獎 北美奧斯卡都沒韓國人什麼事。
韓國唯一還能說有點水平的導演就是金基德了 《聖殤》還不錯。
我在這里提醒一下某些腦子不正常的傢伙,不要以為能諷刺 zhengfu就很了不起。美國佬天天諷刺政府你看那犯罪率下降了沒有?美國政府變白了沒有?還是一樣壞這邊扇風那邊點火,全世界挑事發動戰爭。

『柒』 亞洲有哪些分量重的電影節

在2019亞洲電影展中,「亞洲經典」單元一定備受影迷矚目。

顧名思義,「亞洲經典」單元當然都是亞洲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但本單元不僅挑選了《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小鞋子》等曾斬獲國際大獎的代表性亞洲電影,還包括具有極高史學價值的奇幻片鼻祖《盤絲洞》,以及在表現手法上有突破意義的《雅馬哈魚檔》等經典作品。

先跟大家聊聊《盤絲洞》和《雅馬哈魚檔》這兩部作品。

1927年2月2日在上海中央大戲院上映的《盤絲洞》,是中國現存第一部「神怪片」。 「神怪片」源於中國神魔小說,《西遊記》、《聊齋志異》所衍生的電影都屬於這個范疇。《盤絲洞》對原著故事的還原非常大膽,妖精們造型前衛而新潮。影片在上映之初曾「實創中國影片在上海開映之新紀錄」,造就萬人空巷的傳奇。不過,《盤絲洞》的價值還不止在於「神怪片」——中國1920年代電影作品存世極少,《盤絲洞》便是其一,這部影片曾在國內失傳80餘年,2013年拷貝才在挪威國家圖書館被發現。

1984年上映的《雅馬哈魚檔》在當時也是一部轟動之作。這部電影所表現的內容非常具有現實意義,一是廣州的風土人情,二是改革開放後的個體戶生活。導演張良將故事片的戲劇性融入進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運用了大量的偷拍、跟拍,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長鏡頭。《雅馬哈魚檔》還有一個在現在看來都不常見的創舉,那就是選用非職業演員。飾演「海仔」的是真正的個體戶黎志強,「珠珠」的飾演者則是商場售貨員楊麗儀。通過本片,既可以了解到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的故事,又可以欣賞到廣州的「市井風情畫」。

另外四部電影《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和《小鞋子》,都是在國際上享有美譽的亞洲電影,想必影迷們一定如數家珍。

1987年上映的《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同名小說,是第一部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亞洲電影,也是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代表作。《紅高粱》與1980年代的「尋根文學」關系緊密,拍攝的故事紮根於鄉土中國,表現出了人、民族、乃至整個中國土地的蓬勃生命力。張藝謀沉穩剛健的敘事風格,顧長衛敏銳大膽的色彩運用,鞏俐和姜文的出色演技,使本片足以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1999年上映的《那人那山那狗》也是一部在國際上斬獲不少獎項的影片。影片講的是一對鄉間郵遞員父子之間的故事,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郵路,二人的心結在路途中慢慢打開。這部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有中國傳統美學色彩,含蓄內斂,崇尚自然。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樣,片中沒有通過過多言語來表達感情,父子之情盡在不言之中;敘事也如行雲流水一般,毫無刻意用力之處,卻足以感動人心。湖南綏寧的自然景觀,與這種表達敘事風格相得益彰,給了影片山水畫般的清新影像風格。

《切腹》於1962年在日本上映,次年入圍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終導演小林正樹拿下了評審團特別獎。這部57年前的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9.2,被1萬多人標記過,足見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切腹》以武士階層為主人公,講述了兩個嚴格平行對應的切腹故事,畫面明朗,敘事凜冽,頗具極簡主義風格。這部電影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在張藝謀的武俠電影《英雄》中,也能看到本片的影子。它的意義不僅在於電影領域,對於想了解武士道精神及日本美學的觀眾,同樣是不二之選。

1993年的《西便制》也是一部大師之作,導演林權澤被視為韓國電影界教父級人物,曾把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入圍了個遍。《西便制》如同一首民間藝術的輓歌,在一個父親和一對兒女的悲劇故事裡,表現出了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藝術無處安放的境遇。現代與傳統的沖突在影片的表達形式上也有所體現——用倒敘、插敘來打破傳統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中充滿了對傳統消亡的隱喻。這部電影是韓國電影復興的奠基石,它在當年激發了外國影片佔領韓國市場的環境中,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本片最初只在首爾的三家影院上映,最終卻破了票房紀錄,令韓國進入了百萬票房時代。

《小鞋子》是部曾感動全球觀眾的伊朗電影,1998年它不僅在美國創下伊朗電影票房紀錄,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以一雙鞋為線索,講述了一對窮苦兄妹的感人故事,充滿現實主義人文關懷,被影評人評為「近乎完美的兒童電影」,「洋溢著單純的善良和純潔」,它還影響了包括新加坡導演梁智強在內的許多電影人的創作。在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既是票房的保障,又是影片水準的保障,他的作品兼具可看性和藝術性。展映期間,馬基德·馬基迪將攜《小鞋子》親臨北京,參加活動。

說了這么多,你該知道「亞洲經典」單元有多經典了吧?作為影迷的你,趕快挑選自己心水的電影,來2019亞洲電影展「一飽眼福」吧。

『捌』 亞洲哪個國家的電影最先受到西方國家關注

目前最受歡迎的還是中國。
日本的是動畫電影比較好,真人電影越來越難懂而且有點變態。
印度的爛片太多,能說出來的好片,三傻大鬧寶萊塢 外星痴漢地球神 摔跤吧爸爸
香港的雖然輝煌已不在,但是時不時還能蹦一下的
台灣的也是時不時蹦一下
伊朗電影,絕大多數國人沒看過。但是奧斯卡得過大獎的。亞洲代表電影之一。
重點說說韓國電影,韓粉說韓國電影是亞洲第一。。。我去查了一下,韓國電影這幾年在中國的票房都很不理想,上座率都不高。只是網上叫囂的比較凶而已。
主要還是韓國電影的特點是 劇情拖沓 邏輯混亂 人物臉譜化嚴重 強行煽情,優點是韓國電影的題材比較開放。
有中國看不到的現實主義題材。比如諷刺zhengfu 社會黑暗之類的。
不過韓國電影藝術電影論獎項 商業電影論票房。。都被中日遠遠拋到身後。。。
歐洲三大獎 北美奧斯卡都沒韓國人什麼事。
韓國唯一還能說有點水平的導演就是金基德了 《聖殤》還不錯。

『玖』 有部電影是講一對很窮的兄妹沒有錢買鞋子一對鞋輪流穿的那部電影叫什麼

小鞋子/天國的孩子/天堂之子/天堂的孩子 導演馬基德·麥吉迪 主演 Naji, Mohammad Amir, 阿米爾.法羅克.哈什米安, Seddiqi, Bahare, Jafar-Mohammadi, Nafise, Sarabandi, Fereshte, Mirkarimi 類型喜劇/劇情 年代1997 地區伊朗 片長89分鍾 劇情介紹 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 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導演技法圓熟,細節鋪陳深具趣味性,賽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賞。 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在《天堂的顏色》之前執導的代表作,標志著兒童電影的最高藝術水準,尤其適合父母子女一齊觀賞,因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從你剛出生到現在,你曾穿過幾雙鞋子?穿壞過幾雙鞋子?如果沒有了鞋子,你會傷心的找爸爸媽媽要嗎?如果爸爸媽媽根本無法給你買一雙哪怕是最廉價的鞋子呢? 阿里是一個出生在貧窮的伊斯蘭教家庭里的男孩,妹妹莎拉是他最親密的夥伴。9歲的阿里每天要給家裡做很多很多事情,因為媽媽生病爸爸工作,所以小小的阿里承擔了許多並非這個年齡應該承擔的責任。阿里很懂事,家裡的貧窮讓他很小學會獨立,也學會體貼和關心家人。他用他的方式愛著妹妹莎拉,送給她新的鉛筆,還有老師獎勵的漂亮的圓珠筆。阿里是個善良的孩子,但是他很貧窮。 在一次買菜的時候,阿里無意丟掉了妹妹的皮鞋——一雙極其破爛的剛剛被修理過的淡紫色童鞋。這雙廉價的鞋子早已經破爛不堪了,但是那是整個家中莎拉唯一一雙鞋。沒有了鞋子莎拉無法上學,她只剩下拖鞋能夠穿出去,但是拖鞋並不允許跨入校門。莎拉眼裡有無限的難過和生氣,阿里對她說:不要告訴媽媽不要告訴爸爸。並非是害怕挨打,兩個年幼的孩子知道,家裡實在太過於貧窮,爸爸只能借錢給她買新鞋子,負債累累的他們實在不忍心為父母增添多 一份「災難」。 無奈之餘阿里只得想出辦法:你可以穿我的球鞋上學,你回來的時候我再去學校。於是阿里那雙破了洞的球鞋成了兄妹倆的寶貝。妹妹穿著它上學,放學的時候為了不讓哥哥遲到,她一路急跑著回家。阿里就在巷子口等著等著,急急的換上鞋子再跑去學校。盡管如此兩個孩子還是很開心,他們瞞著爸爸媽媽,這是他們盡自己的能力為家裡做的最最重要的事情。球鞋很破舊,兄妹兩個在陽光下仔細的擦洗它們,放在陽光下涼曬著,像是精心呵護某件珍寶。其實那僅僅只是一雙鞋子呀!一雙對於莎拉來說太大太舊的很寒酸的鞋子! 阿里還是有很多愧疚,因為是他讓妹妹受到委屈,所以他會抓住任何一個希望送給妹妹一雙新鞋子。孩子的心無限單純無私,他會對爸爸說,如果有錢的時候一定要先給妹妹買一雙鞋子。那麼他呢?懂事的阿里一定會放棄自己的鞋子。他是明白的,家裡能夠省就省,自己並不重要。假期的時候,爸爸帶著阿里去城區打工,他們賺到了許多許多錢。阿里的心情就像當天的陽光般明媚。而爸爸騎的自行車撞在樹上,兩個人只得搭汽車回家。看著爸爸身上的傷,阿里心裡僅有的一絲希望還是破滅了。 終於阿里得知學校將派出6名選手參加一次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運動鞋。他跑去辦公室乞求老師讓他報名,因為錯過了初賽的時間阿里被拒絕了。他的心裡滿是委屈,站在辦公室苦苦哀求老師給他一次機會,眼睛裡滿是淚水。長時間來兄妹倆跑著換鞋子上學讓阿里的長跑相當出色,於是他自然入選了比賽隊伍參加這次長跑活動。阿里是興高采烈的跑著回家告訴妹妹的,這次比賽是阿里認為送給妹妹新鞋子的唯一機會。可是當阿里依舊沒有得到鞋子。他獲得了第一名,而冠軍的獎勵是一套漂亮的運動衣。 當然故事是有個喜劇的結尾的。在阿里比賽那天爸爸終於賺到了錢為兩個孩子買了嶄新的鞋! 這就是伊朗導演馬芝迪的著名影片《小鞋子》。《小鞋子》雖然是一部講述兒童世界的影片,但是實際上包含了許多意義。整個故事的環境是講述伊斯蘭教徒的生活的,那些純朴善良的人民有著無盡寬廣的心胸,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同時也遭受著貧困的折磨。但盡管生活上他們是貧瘠的,精神上卻樂觀開朗。他們堅信著:真神會保佑一切。所以他們會施捨於人,幫助於人。故事中阿里和莎拉找到了被丟棄的鞋子,他們想去索要回來時卻發現那個孩子的父親是個盲人。盡管他們只有一雙些穿,可是孩子們認為那個小女孩更加需要這雙鞋子,他們只能望著女孩開心純真的笑臉默默走回家。直到小女孩買到一雙新鞋子,莎拉也沒有告訴她鞋子的事情。盡管那雙鞋已經被小女孩媽媽當作破爛丟掉了。孩子的心就是這么純潔無私。 導演是善於捕捉兒童的心理活動的。莎拉穿著哥哥的鞋參加體育活動,起初她是害羞憤怒的,她為自己那雙破舊的不合腳的鞋子感到羞恥,她把腳深深躲藏在同學們的後面。而後老師表揚了她,說穿球鞋上運動課才是應該。莎拉臉上立即綻放出微笑,愉快的將腳拿了出來站在一排鞋子的最前面。盡管孩子早熟懂事,但畢竟只是個孩子。馬芝迪沒有過於強調兩個孩子成熟的一面,反而從一些屬於孩子的細節上捕捉鏡頭,於是整部影片顯得童真簡單,觀眾就在平緩的情節中慢慢的體味和感動了。而相對另一些兒童影片,總是過於渲染小主人翁的言談舉止,給他們強加了一種大人化的東西,反而讓看的人覺得不自然。 《小鞋子》其實也是在講一種美好信念。對生活對世界充滿信心和樂觀的態度,那麼一定會有收獲。劇中阿里家一直在為柴米油鹽操心擔憂,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阿里爸爸總是在期待美好的明天,於是他為自己的希望去努力。終於他賺到了錢,為妻子和孩子買了他們想要的東西。盡管還是廉價的東西,但那卻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阿里一直想送給妹妹一雙新鞋子,他去爭取生活中每一個機會。於是他博得參加長跑比賽的資格,並在最終取得了冠軍。獎品並不是運動鞋,但為阿里開辟了新的空間。而莎拉呢?她失去了唯一一雙鞋子,但她的抱怨僅僅只是哥哥的鞋讓她窘迫不安。她似乎沒有抱怨,滿是信心的認為哥哥一定會送給她新鞋。最後,她還是得到了鞋子,一雙漂亮的鮮紅的新皮鞋。其實這也是導演在整個影片中講述的一種積極生活的態度和方式。 影片中最另人感動的是長跑比賽那段,阿里拚命向前跑著,腦子里浮現的全是妹妹穿著舊鞋子的模樣。他報著一定要拿到季軍的信念超過一個一個選手,他跑到了第一位並將後面的人長長拉下。但是他只想得到季軍,因為季軍的獎品是一雙新的運動鞋,於是他放慢腳步,回到第三。阿里被別的孩子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來繼續向前沖。他閉上眼睛沖向終點,他是第一名。阿里倒在地上,老師扶起他時問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望著那雙嶄新的鞋眼裡滿是淚水和失望……還有馬芝迪給那雙爛了底的球鞋特寫的鏡頭。

閱讀全文

與伊朗電影票房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海越南村是哪裡 瀏覽:899
英國公投英鎊下跌多少 瀏覽:681
越南菊花種植在哪裡 瀏覽:476
伊朗2號人物怎麼死的 瀏覽:534
英國議會的箱子是什麼 瀏覽:884
義大利醬除了吃面還能怎麼吃 瀏覽:565
南京英國簽證怎麼辦理 瀏覽:545
印尼流量卡怎麼看號碼 瀏覽:421
印度世界第一的是什麼 瀏覽:683
在印尼工作工資怎麼帶回國內 瀏覽:892
中國監獄里怎麼紋身 瀏覽:185
伊朗派別是什麼 瀏覽:338
越南電視如何搜索中國 瀏覽:32
伊朗空難有什麼現象 瀏覽:696
國足如何戰勝越南 瀏覽:778
德國為什麼有印度軍隊 瀏覽:857
中國紅哪個顏色好 瀏覽:401
中文和越南語哪個難 瀏覽:640
去印度旅遊怎麼坐飛機 瀏覽:584
義大利法國德國哪個有錢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