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民航客機慘案是意外嗎
時間:1988年7月3日
地點:霍爾木茲海峽附近
難情:274名乘客和1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民航客機被偵察機擊落造成空難已經不是一兩起了,只是我們都不明白,他們的犧牲到底是政治軍事的必然結果,還是只是一場簡單的意外?
1988年一架由伊朗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港的A-300型伊朗客機飛至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時,被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巡洋艦擊中,機上274名乘客和1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1988年7月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地時間上午10時47分,伊朗民航公司的655次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起飛,准備飛往阿聯酋的迪拜機場。這架民航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的A-300,飛機上除了16名機組人員外,還有274名乘客。當地時間上午10時55分,A-300正飛行在海灣南部地區上空,其航線正好與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導彈巡彈艦的航線相交叉。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在伊朗客機距「文森斯」號約14公里時,「文森斯」號突然發射兩枚「標准」防空導彈,其中一枚直接命中A-300,客機隨即起火,墜落於大海之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無一生還,其中還包括六十幾名12歲以下的兒童。消息一經傳開,舉世皆驚。
A-300客機是由法國製造的大型客機,它是要進行伊朗655次班機航行,於伊朗時間上午10點10分離開阿巴斯港,到達阿聯酋海港城市迪拜只需20分鍾。10點17分,飛機飛臨亨加姆島上空時,機體忽然嚴重地抖動了一下,還沒等機上的人員反應過來,只聽一聲巨響,飛機隨著爆炸聲直墜大海。飛機墜毀後,在霍爾木茲海峽,伊朗普什姆島東南海域,漂浮的屍體、行李以及飛機殘骸碎片足有三四英里長。經過艱辛的打撈,救援人員共從大海中撈出150具屍體,包括38名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人。面對這一慘案,伊朗通訊社第一個向全世界播發了這條信息。面對這樣的事實,華盛頓起初不承認,白宮發言人稱這種說法「不真實」、「美國不會捲入這樣的事情」,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華盛頓終於承認擊落伊朗飛機。
7月4日美國軍界首腦人物稱7月3日,美國巡洋艦「文森斯」號和護衛艦「蒙哥馬利」號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當地時間10點10分,「文森斯」號軍艦上的一架直升機起飛後不久,突然遭到炮擊。正在這時,「文森斯」號發現頭頂不遠處,還有一飛機正向它飛來。「文森斯」號不敢怠慢,連續幾次發出警告,讓它離開。但這架飛機並沒有作出反應,也不改變航向,眼看對美艦已構成威脅,於是「文森斯」號發射兩枚導彈,其中一枚擊中目標,釀成大禍。但是對於此說法,有人表示異議。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客機使用的「宙斯盾」的對空導彈系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海上作戰系統。這一系統能在400公里的范圍內跟蹤200個以上的目標,並能同時襲擊15到20個目標。因此,對於擁有最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探測設備的美國現代化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來說,「誤認為」的說法顯然不能令人信服。伊朗駐聯合國代表也對此予以反駁:655號班機根本未離開正常航道。
另外,這架巨型飛機上配備一個自動詢問器,它會向「文森斯」號發出信號,說明自己是民航機,而不是戰斗機。眾所周知,當時正處於兩伊戰爭期間,海外的局勢異常緊張。美軍於1987年7月決定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後,多次與伊朗發生軍事沖突,軍事緊張局勢不斷升級。襲擊客機事發生前,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另有消息說,在客機被擊落前,美海灣部隊曾得到情報稱,伊空軍F-14戰斗機正在海灣地區加強活動,可能要對美軍採取行動。由此看來,美國雖然不是存心故意,但也不能說是完全無意。然而,不管事實真相如何,有意還是誤傷,美國擊落民航客機,造成290名無辜者喪命的責任是推脫不了的,理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譴責。
空中的客機
2. 伊朗國家官方媒體叫什麼
下面 有網址連接
http://www.ts.cn/special/zgcwzjyl/2013-01/17/content_7693070.htm
伊朗有各種報刊1700餘種,大部分在德黑蘭出版。主要報紙有:《世界報》、《消息報》、《伊斯蘭共和國報》、《虔誠者報》、《使命報》、《和平報》和英文版的《德黑蘭時報》、《伊朗新聞報》和《伊朗日報》國際版。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訊社。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稱波斯通訊社。
國家廣播電視台成立於1966年,1979年改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聲像組織。電台用波斯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德語及漢語等二十五種語言對外廣播。電視有7個台播放節目,並有3個衛星台向海外播出。2007年7月,伊朗開通伊首家英語電視台PRESS TV。
2009年10月11日,伊朗邁赫爾通訊社與新華通訊社簽署了兩社新聞交換協議。
3. 關於各國通訊社的問題
8月17日 14:18 世界著名通訊社如下:
新華社(新華網) http://www.xinhua.org
中國新聞社(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
中央通訊社(台灣) http://www.cna.com.tw
中華新聞社(台灣) http://www.newschinese.com
合眾社(UPI,美國) http://www.upi.com
美聯社(AP,美國) http://www.ap.org
道瓊斯(美國) http://www.dowjones.com
法新社(AFP,法國) http://www.afp.fr
路透社(Reurters,英國) http://www.reuters.com
俄通社(塔斯社) http://www.itar-tass.com
埃菲通訊社(西班牙) http://www.efe.es
安莎社(ANSA,義大利) http://www.ansa.it
AGI通訊社(義大利) http://www.agenziaitalia.it
德新社(DPA,德國) http://www.dpa.de
共同社(日本) http://www.kyodo.co.jp
時事社(日本) http://www.jiji.co.jp
朝鮮中央通訊社 http://www.kcna.co.jp
英國國家通訊社 http://www.pa.press.net
泛非通訊社 http://allafrica.com
國際文傳電訊 (俄羅斯) http://www.interfax.com
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 http://www.antara.co.id
印度報業托拉斯 http://www.ptinews.com
奧地利通訊社 http://www.apa.co.at
捷克通訊社 http://www.ceskenoviny.cz
羅馬尼亞Mediafax通訊社 http://www.mediafax.ro
南斯拉夫FoNet通訊社 http://www.fonet.co.yu
南斯拉夫Beta通訊社 http://www.beta.co.yu
葡萄牙Lusa通訊社 http://www.lusa.pt
土耳其Anadolu Ajansi通訊社 http://www.anadoluajansi.gov.tr
烏克蘭Intelnews通訊社 http://www.brama.com
義大利新聞社 http://www.agi.it
加拿大通訊社 http://www.cp.org
加勒比通訊社 http://www.cananews.com
巴西國家通訊社 http://www.in.gov.br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 http://www.irna.com/en
你可登陸它們的網站了解各通訊社情況。
4. 世界上有哪幾個著名的通訊社
新華社(新華網) http://www.xinhua.org
中國新聞社(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
中央通訊社(台灣) http://www.cna.com.tw
中華新聞社(台灣) http://www.newschinese.com
合眾社(UPI,美國) http://www.upi.com
美聯社(AP,美國) http://www.ap.org
法新社(AFP,法國) http://www.afp.fr
路透社(Reurters,英國) http://www.reuters.com
俄通社(塔斯社) http://www.itar-tass.com
埃菲通訊社(西班牙) http://www.efe.es
安莎社(ANSA,義大利) http://www.ansa.it
德新社(DPA,德國) http://www.dpa.de
共同社(日本) http://www.kyodo.co.jp
時事社(日本) http://www.jiji.co.jp
朝鮮中央通訊社 http://www.kcna.co.jp
英國國家通訊社 http://www.pa.press.net
泛非通訊社 http://allafrica.com
國際文傳電訊 http://www.interfax.com
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 http://www.antara.co.id
印度報業托拉斯 http://www.ptinews.com
奧地利通訊社 http://www.apa.co.at
捷克通訊社 http://www.ceskenoviny.cz
羅馬尼亞Mediafax通訊社 http://www.mediafax.ro
南斯拉夫FoNet通訊社 http://www.fonet.co.yu
南斯拉夫Beta通訊社 http://www.beta.co.yu
葡萄牙Lusa通訊社 http://www.lusa.pt
土耳其Anadolu Ajansi通訊社 http://www.anadoluajansi.gov.tr
烏克蘭Intelnews通訊社 http://www.brama.com
義大利新聞社 http://www.agi.it
加拿大通訊社 http://www.cp.org
加勒比通訊社 http://www.cananews.com
巴西國家通訊社 http://www.in.gov.br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 http://www.irna.com/en
5. 阿里*代伊近況怎麼樣
北京時間2008年3月2日晚,盡管伊朗足協已經公布了傳奇球星阿里.代伊擔任國家隊的新任主教練。但是伊朗隊主帥危機還並沒有結束。根據著名的卡達半島電視台報道,伊朗國家隊主帥人選的問題依然是錯綜復雜。而一旦接手國家隊,代伊也將自己置身於FIFA,伊朗體委(伊朗體育教育組織(PEO))、伊朗足協甚至伊朗政府四方斗爭的漩渦之中。
在伊朗新任主帥人選的報道上,伊朗國內的媒體首先出現了混亂的局面。伊朗學生通訊社(INSA)和半官方的伊朗法斯社之間關於主帥人選的敲定竟然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版本。伊朗學生通訊社在之前的報道中稱,伊朗裔的美國人阿法斯罕.霍特比曾經被足協考慮過擔任國家隊的主帥,但是並沒有最終敲定,而法斯社則在稍後的報道中稱,霍特比已經被任命為伊朗國家隊的主帥,並且還引用伊朗足協主席代表的發言進行了印證。
「霍特比將執教伊朗國家隊來出征世界盃預選賽與科威特、敘利亞和阿聯酋的比賽。」法斯社引用伊朗足協主席代表麥哈迪.塔吉的話說。據塔吉稱,45歲的霍特比將從4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伊朗國家隊的新任主帥。
法斯社的競爭對手,伊朗學生通訊社隨後搶先報道了前伊朗著名球星阿里.代伊將出任國家隊主帥的消息,並引用了伊朗足協主席阿里.卡法沙罕的話進行了證實。「在考察了阿里代伊的計劃之後,他已經被任命為伊朗國家隊的新任主帥。」伊朗學生通訊社引用伊朗足協主席卡法沙罕的話進行報道稱,「我們與阿里.代伊在前幾天就進行了初步的接觸,並且在今天足協也為此開了一個會,來討論他所遞交的計劃。」
卡法沙罕隨後對伊朗國家電視台稱:「代伊將帶來他所有關於國家隊的一攬子計劃,並且他也有能力將這些計劃很好的付諸實施。就像他作為球員時一樣成功。周一,他就將開始他在伊朗國家隊主教練崗位上的工作,他在球隊內有著絕對的權威,他帶領球隊打入世界盃決賽圈的計劃也一定能實現。」
在隨後,伊朗最權威的通訊社,伊朗國家通訊社證實了代伊出任國家隊主帥的消息。但是代伊的上任真的像卡法沙罕說的那樣順理成章嗎?兩家通訊社截然不同的報道是否印證了裡面存有隱情?關於這個問題,卡達半島電視台也給出了內幕答案。
其實在早些時候,伊朗學生通訊社就報道了伊朗體育教育組織(PEO,職能類似於國家體育總局)的代表奎馬斯.沙赫米和伊朗足協主席卡法沙罕在周六共同會見了教練候選人之一霍特比的消息。在那次會談之後,伊朗學生通訊社引用卡法沙罕的話稱:「我們將與霍特比繼續保持接觸,但是任何事情都還沒有決定。當作出決定後,我們將宣布主帥的人選。」
但根據埃特瑪德日報的報道,在會談上,PEO的官員們對霍特比,這位有著伊朗血統的美國人的態度十分冷淡。而盡管代伊已經被任命為國家隊主帥,但是伊朗足協前主席法拉哈尼對伊朗學生通訊社稱,代伊在上任後也會遇到許多問題。「FIFA現在對伊朗足協的問題非常敏感,任何來自PEO的干涉都可能會導致對伊朗國家隊的處罰。如果這項決議(任命代伊為伊朗隊主帥)的通過,幕後有PEO的影響,那麼FIFA很可能將向伊朗足協施壓」,法拉哈尼說。
不過,PEO卻對此矢口否認,稱選擇代伊成為伊朗國家隊的主帥並不是PEO的授意。「我們並沒有干涉伊朗國家隊教練的選擇。」PEO發言人默哈默德.阿克魯迪稱。根據卡達半島電視台分析,伊朗國家隊長時間選不到主帥,究其根本原因還是PEO對伊朗足協事務的干涉。為此,伊朗國家隊也曾經遭受到FIFA的禁賽。而在為國家隊選帥的這個問題上,包括PEO在內的幾方也對此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從最後的結果看,顯然PEO的意見佔了上風。而PEO領導人的直接上司,正是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
在世預賽首比賽日與敘利亞隊的比賽中,缺少主帥的伊朗人被弱小的對手逼平。在此期間,許多國外頂級教練都曾經與伊朗足協達成初步意向,其中包括前西班牙國家隊主帥克萊門特。但隨後克萊門特拒絕全部時間都呆在伊朗,盡管之後的一周伊朗足協還是和克萊門特保持接觸。但是由於在馬德里的會談上克萊門特沒有改變主意,這次合作也就此完結。
作為伊朗足球最偉大的球星,阿里.代伊曾效力於德甲勁旅拜仁慕尼黑和柏林赫塔隊。在伊朗國家隊中,他也保持著進球數最高的紀錄。在38歲的時候,代伊選擇了退役。而後執教了德黑蘭的伊超勁旅塞帕隊。伊朗球迷對於他們的偶像成為國家隊的主帥倍感興奮,但是對於毫無國家隊執教經驗的代伊來說,缺乏經驗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同時考驗他的還有這位前伊朗球星是否會淪為PEO的傀儡?
6. 各個國家的著名通訊社
1、新華通訊社(新華社;中國)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性現代通訊社。
新華社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的重要宣傳輿論機構,從誕生起就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肩負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發揮喉舌、耳目、智庫和信息總匯作用;
為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華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個分社,在中國大陸的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設有分社,有的地區還設有支社。
新華社是中文媒體的主要新聞來源之一,同時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發稿。
新華網是新華社主辦的中國重點新聞網站,被稱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網站」,每天24小時以7種文字、通過多媒體形式不間斷地向全球發布新聞信息,全球網站綜合排名穩定在190位以內。
開通31個地方頻道,承辦中國政府網、中國平安網、中國文明網、振興東北網等大型政府網站,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國家級網站集群。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排名第367。
2、路透社(英國)
英國路透社於1851年由保羅·朱利葉斯·路透在英國倫敦皇家交易所成立的。保羅·羅伊特在柏林圖書出版公司工作,在1848年革命的開始參與並分發小冊子。
這些出版物讓英國路透社報道帶來了很多的關注。後來在1849年,他用電動電報和信鴿開發了一個原型的新聞服務。之後,路透社電報公司成立。
該公司最初涵蓋商業新聞,銀行,經紀行和商業公司。在1858年,英國路透社第一份報紙客戶端訂閱為倫敦晨報。之後,報紙訂閱隨後擴大。
多年來,路透社機構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作為第一國外報道新聞公司建立起自己的聲譽。它是第一個報告亞伯拉罕·林肯的遇刺的經過。
目前,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重大新聞社都訂閱英國路透社。路透社覆蓋94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並擁有約20種語言。
3、法新社(法國)
法國新聞社的簡稱。
法國最大的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
前身是 C.-L.哈瓦斯於1835年創辦的哈瓦斯通訊社。
19世紀後期,同英國的路透社和德國的沃爾夫通訊社為當時世界3大國際性通訊社。
法新社是一個由1957年特別法特許授權的非贏利性的自治公共組織。
它是商業化的操作,並且獨立於法國政府,它由一位首席執行官和15位董事組成的董事會管理。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七。
是與路透社、美聯社和合眾社齊名的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之一。
4、美國聯合通訊社(美聯社;美國)
美國聯合通訊社( 簡稱美聯社,英文:The Associated Press,縮寫AP)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1846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為聯營公司,1990年將總部遷到紐約。
合作夥伴有1700多家報紙,5000多家電視和廣播電台;全球有243家新聞分社,在120個國家設有辦事處。
合眾國際社是美國第二大通訊社,1958年由前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合並組成,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
國外有80多個分社,擁有一個世界范圍的圖片網。
2016年4月18日,美聯社獲2016年普利策獎公共服務新聞獎。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排名第207。
5、俄通社-塔斯社(俄塔社;俄羅斯)
俄通社-塔斯社(俄語: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России,ИТАР-ТАСС),簡稱俄塔社,也譯為伊塔爾-塔斯社,外文簡稱 ITAR-TASS。
為俄羅斯最大的國家級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新華社,前身為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為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總社位於莫斯科。
國際性通訊社之一,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新華社,前身為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為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據《俄羅斯報》報道,俄通社-塔斯社將恢復甦聯時期的名稱,即塔斯社。
這一決定在近日紀念該通訊社110周年組委會會議上提出並得到一致通過。
7.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廣播公司、電視台
全國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NBC),美國廣播公司(America Broadcasting Company,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BS),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BBC),日本廣播協會(Nippon Hoso Kyolai,NHK又譯為日本放送協會),法國電視一台(Television Francais 1,T.F.1),俄羅斯公共電視台(ORT),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德廣聯ARD),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RAI),盧森堡廣播電視公司(RTL),
8. 伊朗核物理學家遭暗殺,暗殺過程是怎樣的
據伊朗國防部說明,伊朗核物理學家法赫里扎德遇害到暗殺,經過搶救無效身亡。這個消息一經發布,引起了外界是一片喧嘩。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暗殺,有目擊者證實現場交火十分猛烈,當時襲擊分子襲擊者用機關槍向法赫里扎德所坐的汽車掃射,之後引爆了裝有炸葯的車。伊朗軍事顧問海珊宣誓要為法克里扎德復仇,並強烈的譴責這次恐怖行為。
法克里扎德在行駛的路上遭遇到伏擊,當時襲擊者使用機關槍向法克里扎德掃射,並且引爆了襲擊者所使用的汽車。法克里扎德在經過搶救之後,無效身亡。法克里扎德的離世讓伊朗陷入了一片悲傷之中,他對於伊朗的貢獻無疑是非常重大的。在過去的十年裡面伊朗核項目相關的人員有五名都被遭到暗殺。
9. 斯諾登驚天爆料,美國政府是否和外星人取得了聯系
這則消息很可能是假的。
美國人斯諾登在俄羅斯接受電視台專訪,斯諾登說得平淡無奇,伴隨消息同期傳出的,還有猛料:斯諾登說美國政府是已被外星人控制。此說法與不久前保羅-赫勒與外星人會面的說法不謀而合。
再看報道的邏輯:輸掉二戰,外星人選擇美國政府。對那些懷疑的人,俄聯邦安全局將信息整合在報告中,不知什麼原因落入他人之手。
其中疑點重重,俄安全局是怎麼知道的?就算斯諾登給了,重要的密件又怎能到個小網站之手。通過抽絲剝繭地探尋,斯諾登說美國政府和外星人取得了聯系消息來源喜歡宣揚陰謀論的網站,而消息的真實性都建立在斯諾登的文件,這些文件的來源也是疑點重重。
10. 伊朗駐阿富汗大使館也被炸了是怎麼回事
地處中亞的阿富汗一直處於戰火紛飛之中,美軍打著「反恐」的幌子在該國境內發動戰爭。可如今來看,阿富汗國內形勢卻越來越嚴峻。隨著美國政府與阿富汗塔利班組織達成協議,美國撤軍消息甚囂塵上之際,阿富汗局勢變得更加惡劣,現已幾近失控,各種流血沖突及襲擊事件頻頻發生,剛又傳出此類消息。11月22日,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援引1TVNews電視台報道,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遭到火箭彈襲擊,死亡人數升至50人。早前有報道稱,這次襲擊導致8人死亡、31人受傷。
正值當前美國國內因疫情持續爆發、種族歧視運動高漲等危機凸顯的這一關鍵時刻,再加上美國撤軍消息頻傳,致使美軍對阿富汗局勢管控力似有下降,襲擊事件不斷發生。稍早之前,據阿富汗坎大哈省公共衛生部門負責人阿什拉夫·納迪里在媒體面前證實,於此前一天晚間,在本省邁萬德地區警察局附近一個汽車站,趁人流最為密集之際,有武裝分子策動了一場汽車爆炸事件,當時人群中立即血肉橫飛,慘不忍睹,共計造成14人遇難,近50人受傷。
在如今極為混亂的阿富汗戰局之中,襲擊事件的發生幾乎如同家常便飯一般尋常,其中尤以塔利班武裝組織策動的襲擊行動最多。盡管自今年2月底,美國政府與塔利班組織達成停火協議之後,並沒有能因此而讓阿富汗實現停火。如就在最近阿富汗內政部公布了一組數據,其中清晰地羅列出就在過去的6個月當中,僅由塔利班武裝發起的襲擊行動就超過了1300次,導致1210喪生,2500多人受傷。此次火箭彈襲擊再度發生,喀布爾市內一片腥風血雨,連伊朗使館也遭殃。看來,無論美軍是留是撤,阿富汗國內形勢要更加嚴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