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墓地有多少

伊朗墓地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09-18 20:10:06

A. 居魯士墓穴是如何發現的

1971年伊朗在居魯士陵墓前舉行阿黑門尼德王朝【2500】周年慶典。

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版圖擴張到中亞及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君主制帝國,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公元前330年,在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的進攻下,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國滅亡。

泰斯帕斯,阿契美尼斯之子
居魯士一世,泰斯帕斯之子
岡比西斯一世,居魯士一世之子
居魯士二世(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 (ruler of Anshan 約前559年 –前550年 征服米底王國)
岡比西斯二世, 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高墨達 Smerdis (Bardiya),據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 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大流士一世(大帝),高墨達的連襟、阿爾沙米斯之孫,前521年–前486年 在位
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
塞基狄亞努斯, 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 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阿爾塞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 前336年–前330年在位

B. 成吉思汗的陵墓一共有多少座

南方網訊 蒙古帝國的創始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生拉弓拔箭、戎馬風雲,不僅創建了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中華版圖,也給後世留下無數的猜想與謎團。尤其是成吉思汗之墓,更是霧中之謎,幾百年來,後人到處探究至今一無所獲。最近,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國內媒體出現: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宣布在蒙古首都烏蘭巴託附近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地。消息一出,學者大驚,可靠嗎?許多懷疑的目光集中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的」迷團中。 四個版本演義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經過多年征戰,鐵木真統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公元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時年66歲。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稱其為「全人類的帝王」。 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歷來說法很多,主要有四個版本。據《蒙古秘史》記載,在出征西夏前1年,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已經出現問題。一次打獵時,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並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因成吉思汗身體不適,考慮退兵。但在使臣交涉過程中,西夏將領出言不遜,致使成吉思汗大怒傷身而一病不起,他抱病出征。最終雖然滅亡了西夏,成吉思汗也死在軍營里。 此外,曾經於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在其傳世的著作中說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而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的記載中稱,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時中箭而死。最離奇的一個說法見於清朝成書的《蒙古源流》,該書中又說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刺傷成吉思汗,然後投黃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目前,史學界和考古界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傾向於《蒙古秘史》上的記載。 四種說法盛傳陵墓位置 對於成吉思汗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四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700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實行的是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志、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里。」南宋文人的筆記中也記載,成吉思汗當年在西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獨木棺里。所謂獨木棺,是截取大樹的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棺材。獨木棺下葬後,墓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的依據將在後文中詳細表述。 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佐證之一是馬可·波羅在他所著的《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在寧夏六盤山的依據則是,有記載說,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時,攻打西夏時死於六盤山附近。有考古專家據此認為,按照蒙古族過去的風俗,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富翁考古隊敗走麥城 一位蒙古學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 據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2000年8月,美國的探險家、億萬富翁穆里·克拉維茲率領他的由科學家、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信心十足地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克拉維茲的計劃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後來他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說服了蒙古政府並吸引了兩位著名的當地歷史學教授加入探險。 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處的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麵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所以考古隊決定放棄挖掘。 因此有傳言說是成吉思汗顯靈了。不過,真實情況據說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因為按照蒙古的傳統觀念,挖掘土地會帶來壞運氣,而觸動祖先的墳墓會毀滅他的靈魂。所以,當蒙古國民眾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強烈反對挖掘,蒙古國政府也勒令考古隊停止挖掘並撤出那個地區。因此,主要投資者克拉維茲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動。 蒙古貴族死後密葬的傳統 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於日後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撒於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芽後,墓地已經與其它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後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著那峰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後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由此可見,這種傳說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潘照東指出,從六盤山到日蒙聯合考古隊發現墓地的這個地點,路程相當遙遠,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3天之內很難解決。 潘照東說,按照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了,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冢里。據潘照東介紹,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打開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朱耀廷說,按照蒙古族的傳統,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讓後人發現,對於後人來講,應該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孫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發掘。 潘照東更是語出驚人,「我們以後也很可能找不到確鑿的埋葬地點,也許成吉思汗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們的思路一直是錯誤的。」當時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 「也許我們後來者一直思路有問題,總是希望挖掘出什麼東西,而實際上根本沒有。」潘照東不贊成大規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傳統,打攪死者靈魂,是對死者的不敬,遺體沒有保存價值,關鍵是靈魂不滅。大規模的考古,已經違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對,實際證明,一直也沒有弄出什麼來。 前不久,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采訪時說:「根據成吉思汗傳承下來的一個遺囑,也就是他去世時所說的一段話,他說,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因此,我們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處在那個方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這一問題,應該就像你問的那樣,使它永遠成為一個謎底似的問題,使那些願意猜謎底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編輯:姜志) 參考資料: 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gc/200411260647.htm

C. 墓地有多少個房間

加上BOSS房間一共有13個.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D. 孔子家族墓地:墳墓多達10萬個、墓碑有4003塊,規模有多大

正是孔子對我國古代教育所做出的偉大的貢獻,使得後人非常敬佩,才有了今日孔林的壯觀。試想一個人在世不過寥寥數年,而給這個世界留下的也就數十年的痕跡,但他卻能帶來百年及至千年的影響,乃至現在全世界都廣泛這「孔子學院」,孔子所帶給世界的影響早已沖破了時間的枷鎖。孔子的墓地也更是非常的龐大,現在每天去孔林參觀的人群也是絡繹不絕,一直都沒有間斷過。

E.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看這里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Wikipedia:%E4%B8%BB%E9%A2%98/%E4%B8%96%E7%95%8C%E9%81%97%E4%BA%A7

世界遺產列表 (亞洲和大洋洲)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亞洲和大洋洲的38個國家以及歸屬未定的耶路撒冷共擁有211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為跨國遺產),其中文化遺產156項,自然遺產44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1項。在這個列表中,c代表文化遺產,n代表自然遺產,nc代表雙重遺產。國家與地區的排列順序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的世界遺產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基本是按照國家或地區英文名稱的打頭字母來排列的(考慮到中文資料的傳統,本列表把中國列在最前面);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遺產項目則是按照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由於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時有變化,所以與當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說明:

1、關於亞洲國家的界定,採用中國大陸的慣例。其中某些國家,如塞普勒斯和土耳其,有時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2、這個列表包括亞洲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並不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土耳其的遺產項目伊斯坦布爾歷史區),而不包括通常不認為是亞洲國家的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俄羅斯的一些遺產項目)。
3、這個列表也不包括亞洲大洋洲以外國家擁有的位於其亞洲或大洋洲屬地的遺產項目(如位於英國屬地皮特凱恩群島的遺產項目亨德森島)。

目錄
[隱藏]

* 1 中國(31項)
* 2 阿富汗(2項)
* 3 亞美尼亞(3項)
* 4 澳大利亞(16項)
* 5 亞塞拜然(1項)
* 6 巴林(1項)
* 7 孟加拉國(3項)
* 8 柬埔寨(1項)
* 9 塞普勒斯(3項)
* 10 朝鮮(1項)
* 11 喬治亞(3項)
* 12 印度(26項)
* 13 印度尼西亞(7項)
* 14 伊朗(7項)
* 15 伊拉克(2項)
* 16 以色列(5項)
* 17 日本(13項)
* 18 耶路撒冷(1項)
* 19 約旦(3項)
* 20 哈薩克(2項)
* 21 寮國(2項)
* 22 黎巴嫩(5項)
* 23 馬來西亞(2項)
* 24 蒙古(2項)
* 25 尼泊爾(4項)
* 26 紐西蘭(3項)
* 27 阿曼(4項)
* 28 巴基斯坦(6項)
* 29 菲律賓(5項)
* 30 韓國(7項)
* 31 索羅門群島(1項)
* 32 斯里蘭卡(7項)
* 33 敘利亞(4項)
* 34 泰國(5項)
* 35 土耳其(9項)
* 36 土庫曼(2項)
* 37 烏茲別克(4項)
* 38 越南(5項)
* 39 葉門(3項)

[編輯]

中國(31項)

23項文化遺產,4項自然遺產,4項雙重遺產。

* 泰山(nc,1987年)
* 長城(c,1987年)
* 明清皇家宮殿(c,1987年,2004年):北京故宮(1987年)-沈陽故宮(2004年)
* 敦煌莫高窟(c,1987年)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c,1987年)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c,1987年)
* 黃山(nc,1990年)
*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黃龍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c,1994年)
*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c,1994年)
* 武當山古建築群(c,1994年)
*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區(c,1994年,2000年,2001年):布達拉宮(1994年)-大昭寺(2000年)-羅布林卡(2001年)
* 廬山國家公園(c,1996年)
*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nc,1996年)
* 麗江古城(c,1997年)
* 平遙古城(c,1997年)
* 蘇州古典園林(c,1997年,2000年):網師園、環秀山莊、留園、拙政園(1997年)-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2000年)
* 頤和園(c,1998年)
* 天壇(c,1998年)
* 武夷山(nc,1999年)
* 大足石刻(c,1999年)
* 青城山與都江堰(c,2000年)
*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c,2000年)
* 龍門石窟(c,2000年)
* 明清皇家陵寢(c,2000年,2003年,2004年):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2000年)-明孝陵、明十三陵(2003年)-盛京三陵(2004年)
* 雲岡石窟(c,2001年)
* 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n,2003年)
*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c,2004年)
* 澳門歷史城區(c,2005年)

[編輯]

阿富汗(2項)

2項文化遺產。

* 賈姆的尖塔和考古遺址(c,2002年)
* 巴米揚山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c,2003年)

[編輯]

亞美尼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 哈格帕特修道院與薩那欣修道院(c,1996年,2000年)
* 埃奇米阿津教堂與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c,2000年)
* 格加爾德修道院與上阿扎特山谷(c,2000年)

[編輯]

澳大利亞(16項)

1項文化遺產,11項自然遺產,4項雙重遺產。

* 卡卡杜國家公園(nc,1981年,1987年,1992年)
* 大堡礁(n,1981年)
* 威蘭德拉湖區(nc,1981年)
* 塔斯馬尼亞荒原(nc,1982年,1989年)
* 豪勛爵群島(n,1982年)
* 澳大利亞東部雨林保護區(n,1986年,1994年)
* 烏盧魯—卡塔楚塔國家公園(nc,1987年,1994年)
* 昆士蘭的熱帶雨林(n,1988年)
* 西澳大利亞的沙克灣(n,1991年)
* 弗雷澤島(n,1992年)
* 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n,1994年)
*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n,1997年)
* 麥誇里島(n,1997年)
* 大藍山地區(n,2000年)
* 波奴魯魯國家公園(n,2003年)
*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c,2004年)

[編輯]

亞塞拜然(1項)

1項文化遺產。

* 巴庫古城及城內的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c,2000年)

[編輯]

巴林(1項)

1項文化遺產。

* 巴林貿易港考古遺址(c,2005年)

[編輯]

孟加拉國(3項)

2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巴凱爾哈德的古清真寺之城(c,1985年)
* 巴哈爾布爾的佛教寺院遺跡(c,1985年)
* 孫德爾本斯(n,1997年)

[編輯]

柬埔寨(1項)

1項文化遺產。

* 吳哥古跡(c,1992年)

[編輯]

塞普勒斯(3項)

3項文化遺產。

* 帕福斯(c,1980年)
* 特羅多斯地區的彩繪教堂(c,1985年,2001年)
* 喬伊魯科蒂亞(c,1998年)

[編輯]

朝鮮(1項)

1項文化遺產。

* 高句麗墓葬群(c,2004年)

[編輯]

喬治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 姆茨赫塔古城(c,1994年)
* 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c,1994年)
* 上斯瓦涅季(c,1996年)

[編輯]

印度(26項)

21項文化遺產,5項自然遺產。

* 阿旃陀石窟(c,1983年)
* 埃洛拉石窟(c,1983年)
* 阿格拉古堡(c,1983年)
* 泰姬陵(c,1983年)
* 戈納勒格的太陽神廟(c,1984年)
*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c,1984年)
* 加濟蘭加國家公園(n,1985年)
* 馬納斯野生生物保護區(n,1985年)
*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n,1985年)
*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c,1986年)
* 克久拉霍古跡群(c,1986年)
* 亨比古跡群(c,1986年)
*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c,1986年)
* 帕塔達卡爾古跡群(c,1987年)
* 埃勒凡塔石窟(c,1987年)
* 朱羅王朝現存的神廟(c,1987年,2004年):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1987年)-康凱康達秋里斯瓦拉姆神廟、達拉蘇拉姆的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廟(2004年)
* 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n,1987年)
* 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和花谷國家公園(n,1988年,2005年):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1988年)-花谷國家公園(2005年)
* 桑吉的佛教古跡(c,1989年)
* 德里的胡馬雍陵(c,1993年)
* 德里的顧特卜塔及其周圍建築(c,1993年)
* 印度的山地鐵路(c,1999年,2005年):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1999年)-尼爾吉里山鐵路(2005年)
*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c,2002年)
* 比莫貝卡特岩洞(c,2003年)
*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c,2004年)
*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c,2004年)

[編輯]

印度尼西亞(7項)

3項文化遺產,4項自然遺產。

* 婆羅浮屠寺廟群(c,1991年)
* 烏戎庫隆國家公園(n,1991年)
* 科莫多國家公園(n,1991年)
* 巴蘭班南寺廟群(c,1991年)
* 桑吉蘭早期人類遺址(c,1996年)
* 洛倫茨國家公園(n,1999年)
*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n,2004年)

[編輯]

伊朗(7項)

7項文化遺產。

* 喬加贊比爾(c,1979年)
* 波斯波利斯(c,1979年)
* 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c,1979年)
* 塔赫特蘇萊曼(c,2003年)
* 帕薩爾加德(c,2004年)
* 巴姆古城和文化景觀(c,2004年)
* 蘇丹尼耶(c,2005年)

[編輯]

伊拉克(2項)

2項文化遺產。

* 哈特拉(c,1985年)
* 亞述古城(c,2003年)

[編輯]

以色列(5項)

5項文化遺產。

* 馬薩達(c,2001年)
* 阿卡古城(c,2001年)
* 特拉維夫白城(c,2003年)
* 米吉多、夏瑣和貝爾謝巴的聖經古跡(c,2005年)
* 香料之路—內蓋夫沙漠中的城市(c,2005年)

[編輯]

日本(13項)

10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

*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c,1993年)
* 姬路城(c,1993年)
* 屋久島(n,1993年)
* 白神山地(n,1993年)
* 古京都的歷史遺跡(京都、宇治和大津)(c,1994年)
* 白川鄉和五個山的歷史村落(c,1995年)
* 廣島和平紀念碑(原子彈爆炸圓頂屋)(c,1996年)
* 嚴島神社(c,1996年)
*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c,1998年)
* 日光的神社與寺廟(c,1999年)
* 琉球王國的王城遺址及相關遺跡(c,2000年)
* 紀伊山地的聖地和朝聖路線(c,2004年)
* 知床半島(n,2005年)

[編輯]

耶路撒冷(1項)

1項文化遺產。

* 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牆(c,1981年)

註:(由約旦申報)
[編輯]

約旦(3項)

3項文化遺產。

* 佩特拉(c,1985年)
* 庫塞爾阿姆拉(c,1985年)
* 烏姆賴薩斯(c,2004年)

[編輯]

哈薩克(2項)

2項文化遺產。

* 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的陵墓(c,2003年)
*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的岩刻(c,2004年)

[編輯]

寮國(2項)

2項文化遺產。

* 琅勃拉邦古城(c,1995年)
* 占巴塞文化景觀區(c,2001年)

[編輯]

黎巴嫩(5項)

5項文化遺產。

* 安傑爾(c,1984年)
* 巴勒貝克(c,1984年)
* 比布魯斯(c,1984年)
* 提爾(c,1984年)
* 聖谷和神杉林(c,1998年)

[編輯]

馬來西亞(2項)

2項自然遺產。

* 基納巴盧公園(n,2000年)
* 穆魯山國家公園(n,2000年)

[編輯]

蒙古(2項)

1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俄羅斯共有)

* 烏布蘇盆地(n,2003年)(與俄羅斯共有)
*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c,2004年)

[編輯]

尼泊爾(4項)

2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薩加瑪塔國家公園(n,1979年)
* 加德滿都谷地(c,1979年)
* 皇家奇特旺國家公園(n,1984年)
* 佛祖誕生地藍毗尼(c,1997年)

[編輯]

紐西蘭(3項)

2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

* 湯加里羅國家公園(nc,1990年,1993年)
* 紐西蘭西南部的蒂瓦希普納穆(n,1990年)
* 紐西蘭的次南極群島(n,1998年)

[編輯]

阿曼(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拜赫萊要塞(c,1987年)
* 巴特、胡特姆和艾因的考古遺址(c,1988年)
* 阿拉伯大羚羊保護區(n,1994年)
* 乳香之路(c,2000年)

[編輯]

巴基斯坦(6項)

6項文化遺產。

* 摩亨佐達羅的考古遺跡(c,1980年)
* 塔克西拉(c,1980年)
* 塔赫特巴希的佛教遺跡和鄰近的薩爾巴赫洛古城遺址(c,1980年)
* 特達的歷史遺跡(c,1981年)
* 拉合爾的古堡和夏利馬爾花園(c,1981年)
* 羅赫達斯古堡(c,1997年)

[編輯]

菲律賓(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圖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園(n,1993年)
* 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c,1993年)
*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c,1995年)
* 維甘古城(c,1999年)
* 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n,1999年)

[編輯]

韓國(7項)

7項文化遺產。

* 石窟庵與佛國寺(c,1995年)
* 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c,1995年)
* 宗廟(c,1995年)
* 昌德宮建築群(c,1997年)
* 水原華城(c,1997年)
* 慶州歷史區(c,2000年)
* 高敞、和順和江華的古墓遺址(c,2000年)

[編輯]

索羅門群島(1項)

1項自然遺產。

* 東倫內爾島(n,1998年)

[編輯]

斯里蘭卡(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阿努拉德普勒聖城(c,1982年)
* 波隆納魯沃古城(c,1982年)
* 錫吉里耶古城(c,1982年)
* 辛哈拉賈森林保護區(n,1988年)
* 康提聖城(c,1988年)
* 加勒古城及其城堡(c,1988年)
* 丹布勒金寺(c,1991年)

[編輯]

敘利亞(4項)

4項文化遺產。

* 大馬士革古城(c,1979年)
* 布斯拉古城(c,1980年)
* 巴爾米拉遺址(c,1980年)
* 阿勒頗古城(c,1986年)

[編輯]

泰國(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素可泰古城和鄰近古城鎮(c,1991年)
* 大城古城和鄰近古城鎮(c,1991年)
* 通艾—會卡肯野生生物保護區(n,1991年)
* 班清考古遺址(c,1992年)
* 棟巴耶延山—考愛山森林保護區(n,2005年)

[編輯]

土耳其(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雙重遺產。

* 伊斯坦布爾歷史區(c,1985年)
* 格雷梅國家公園和卡帕多西亞石窟遺址(nc,1985年)
* 迪夫里伊的大清真寺和醫院(c,1985年)
* 哈圖沙什(c,1986年)
* 內姆魯特達格(c,1987年)
* 桑索斯—萊頓(c,1988年)
* 赫拉波利斯—帕穆克卡萊(nc,1988年)
* 薩夫蘭博盧城(c,1994年)
* 特洛伊考古遺址(c,1998年)

[編輯]

土庫曼(2項)

2項文化遺產。

* 梅爾夫國家歷史文化公園(c,1999年)
* 庫尼亞—烏爾根奇(c,2005年)

[編輯]

烏茲別克(4項)

4項文化遺產。

* 伊錢卡拉(c,1990年)
* 布哈拉歷史中心(c,1993年)
* 沙赫里薩布茲歷史中心(c,2000年)
* 撒馬爾罕—文化交匯之地(c,2001年)

[編輯]

越南(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順化歷史建築群(c,1993年)
* 下龍灣(n,1994年,2000年)
* 會安古城(c,1999年)
* 美山聖地(c,1999年)
*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n,2003年)

[編輯]

葉門(3項)

3項文化遺產。

* 希巴姆古城(c,1982年)
* 薩那古城(c,1986年)
* 宰比德古城(c,1993年)
*

[編輯]

阿爾巴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

* 布特林特(c,1992年,1999年)
* 吉諾卡斯特古城(c,2005年)

[編輯]

安道爾(1項)

1項文化遺產。

* 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谷(c,2004年)

[編輯]

奧地利(8項)

8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匈牙利共有)

* 薩爾茨堡城歷史中心(c,1996年)
* 申布倫宮殿和花園(c,1996年)
* 薩爾茨卡默古特的哈爾施塔特—達赫施泰因文化景觀(c,1997年)
* 塞默靈鐵路(c,1998年)
* 格拉茨城歷史中心(c,1999年)
* 瓦豪文化景觀(c,2000年)
* 維也納歷史中心(c,2001年)
* 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c,2001年)(與匈牙利共有)

[編輯]

白俄羅斯(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波蘭共有,1項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波蘭共有)
* 米爾城堡建築群(c,2000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涅斯維日的拉濟維烏家族城堡建築群(c,2005年)

[編輯]

比利時(9項)

9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

* 佛蘭德地區的貝居安女修會建築(c,1998年)
* 拉盧維耶爾和勒勒的中央運河上的四座水力升降機及其周邊設施(埃諾)(c,1998年)
* 布魯塞爾大廣場(c,1998年)
*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法國共有)
* 建築師維克多·奧爾塔設計的主要城市建築(布魯塞爾)(c,2000年)
* 斯皮耶納的新石器時代燧石礦(蒙斯)(c,2000年)
* 圖爾奈的聖母大教堂(c,2000年)
* 布魯日歷史中心(c,2000年)
* 普朗坦—莫雷圖斯印刷博物館(c,2005年)

[編輯]

波黑(1項)

1項文化遺產。

* 莫斯塔爾古城的古橋地區(c,2005年)

[編輯]

保加利亞(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博亞納教堂(c,1979年)
* 馬達拉騎士浮雕(c,1979年)
* 卡贊勒克的色雷斯古墓(c,1979年)
* 伊萬諾沃的岩洞教堂(c,1979年)
* 里拉修道院(c,1983年)
* 內塞伯爾古城(c,1983年)
* 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n,1983年)
* 皮林國家公園(n,1983年)
* 斯韋什塔里的色雷斯古墓(c,1985年)

[編輯]

克羅埃西亞(6項)

5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c,1979年,1994年)
* 斯普利特古建築群和戴克里先宮(c,1979年)
* 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n,1979年,2000年)
* 波雷奇歷史中心的尤弗拉西安教堂宗教建築群(c,1997年)
* 特羅吉爾古城(c,1997年)
* 希貝尼克的聖詹姆斯大教堂(c,2000年)

[編輯]

捷克(12項)

12項文化遺產。

* 布拉格歷史中心(c,1992年)
* 捷克克魯姆洛夫歷史中心(c,1992年)
* 泰爾奇歷史中心(c,1992年)
* 澤萊納霍拉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c,1994年)
* 庫特納霍拉:歷史城區及聖巴巴拉教堂和塞德萊茨的聖母大教堂(c,1995年)
* 萊德尼采—瓦爾季采文化景觀(c,1996年)
* 克羅梅日什的花園和城堡(c,1998年)
* 霍拉索維采歷史村落保護區(c,1998年)
* 利托米什爾城堡(c,1999年)
* 奧洛莫烏茨的三位一體聖柱(c,2000年)
* 布爾諾的圖根哈特別墅(c,2001年)
* 特熱比奇的猶太社區和聖普羅科皮烏斯大教堂(c,2003年)

[編輯]

丹麥(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c,1994年)
* 羅斯基勒大教堂(c,1995年)
* 克倫堡宮(c,2000年)
* 伊盧利薩特冰灣(n,2004年)(位於屬地格陵蘭)

[編輯]

愛沙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塔林古城歷史中心(c,1997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編輯]

芬蘭(6項)

6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勞馬古城(c,1991年)
* 芬蘭堡(c,1991年)
* 佩泰耶韋西古教堂(c,1994年)
* 韋爾拉磨木紙板廠(c,1996年)
* 薩馬拉赫登邁基的青銅時代墓地(c,1999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編輯]

法國(30項)

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c,1981年)
*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c,1981年)
* 豐特奈的西多會修道院(c,1981年)
* 阿爾克—塞南的皇家鹽場(c,1982年)
* 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c,1983年)
* 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的教堂(c,1983年)
* 科西嘉的吉羅拉塔灣、波爾托灣、斯康多拉自然保護區和皮亞納卡蘭切斯(n,1983年)
* 加爾橋(古羅馬水槽)(c,1985年)
* 斯特拉斯堡—大島(c,1988年)
* 巴黎的塞納河畔(c,1991年)
* 蘭斯的聖母大教堂、聖雷米修道院和塔烏宮(c,1991年)
* 布爾日大教堂(c,1992年)
* 阿維尼翁歷史中心(c,1995年)
* 南運河(c,1996年)
* 卡爾卡松設防城(c,1997年)
*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西班牙共有)
* 法國境內的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8年)
* 里昂的歷史古跡(c,1998年)
* 聖艾米倫區(c,1999年)
*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比利時共有)
* 敘利到沙洛訥間的盧瓦爾河流域(c,2000年)
* 普羅萬中世紀集鎮(c,2001年)
* 奧古斯特·佩雷重建的勒阿弗爾城(c,2005年)

[編輯]

德國(31項)

30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英國共有,1項與波蘭共有)

* 亞琛大教堂(c,1978年)
* 施派爾大教堂(c,1981年)
* 維爾茨堡宮及宮廷花園和廣場(c,1981年)
* 維斯教堂(c,1983年)
* 布呂爾的奧古斯圖斯堡城堡和法爾肯盧斯特(c,1984年)
* 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和聖米夏埃爾教堂(c,1985年)
* 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築、聖彼得大教堂和聖母教堂(c,1986年)
* 漢薩同盟城市呂貝克(c,1987年)
* 羅馬帝國的邊界(c,1987年,2005年):英國的哈德良長城(1987年)-德國境內的羅馬帝國邊境遺址(2005年)(與英國共有)
* 波茨坦(無憂宮)和柏林的宮殿和公園(c,1990年,1992年,1999年)
* 洛爾施的修道院和教堂(c,1991年)
* 拉默爾斯貝格礦和戈斯拉爾古城(c,1992年)
* 毛爾布龍修道院建築群(c,1993年)
* 班貝格城(c,1993年)
* 奎德林堡的牧師會教堂、城堡和古城(c,1994年)
* 弗爾克林根鋼鐵廠(c,1994年)
* 梅塞爾坑化石遺址(n,1995年)
* 科隆大教堂(c,1996年)
* 魏瑪和德紹的包豪斯遺址(c,1996年)
* 艾斯萊本和維滕貝格的馬丁·路德紀念地(c,1996年)
* 古典魏瑪(c,1998年)
* 柏林的博物館島(c,1999年)
* 瓦爾特城堡(c,1999年)
* 德紹—沃利茨園林王國(c,2000年)
* 修道院之島賴謝瑙島(c,2000年)
* 埃森的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c,2001年)
* 萊茵河中上游流域(c,2002年)
* 施特拉爾松歷史中心和維斯馬歷史中心(c,2002年)
* 不來梅的市政廳和羅蘭像(c,2004年)
* 馬斯科夫公園/馬扎科夫斯基公園(c,2004年)(與波蘭共有)
* 德累斯頓易北河谷(c,2004年)
* 上日耳曼-瑞特 古羅馬城牆(c,2005年)
* 福爾梅基爾斯培老城與岩泉(c,2005年)

[編輯]

希臘(16項)

14項文化遺產,2項雙重遺產。

* 巴賽的阿波羅·伊壁鳩魯神廟(c,1986年)
* 德爾斐考古遺址(c,1987年)
* 雅典衛城(c,1987年)
* 聖山(nc,1988年)
* 邁泰奧拉(nc,1988年)
* 塞薩洛尼基的古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c,1988年)
* 埃皮達魯斯考古遺址(c,1988年)
* 羅得中世紀古城(c,1988年)
* 米斯特拉斯(c,1989年)
* 奧林匹亞考古遺址(c,1989年)
* 提洛

F. 大部分開國領袖後代都很顯貴,為何伊朗創立者霍梅尼總統後代卻很凄涼

肯定是開國領袖霍梅尼當時的風頭太大了,所以招來了現在的總統認為這是一個威脅,所以後代受到了打壓,以保證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

霍梅尼領導了伊斯蘭革命,成為伊朗的伊瑪目,開國領袖,享有崇高的權威和威信。而且霍梅尼還是第一任的伊朗最高領袖,集合生殺大權於一身的,比古代的皇帝權力還要大的。所以其家族應該來說那是最顯赫的家族,兒孫都應該是最強最強的了。

在霍梅尼的孫子女外孫子女中,大多數都是社會普通階層,沒有任何官職,沒有任何權力,甚至日子都過得不好。而其中最優秀的三個孫子輩,一個是埃什拉吉,這位最牛,牛倒不是因為其出生,而是其嫁得好。因為其老公是伊朗前任總統哈塔米,哈塔米那可是顯赫家族,所以埃什拉吉現在因為此,地位最高。

哈梅內伊上台後,為了自己的地位,所以必然要打壓霍梅尼家族,而不斷提升自己家族的力量。而霍梅尼的後代,只能被嚴厲打壓,避免其進入政治,威脅到自己地位。畢竟霍梅尼威望太高,聖裔的光環也是太大了。所以霍梅尼死後,其後代才會這么慘。

G. 世界文化遺產分為那些種類謝謝!

看這里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Wikipedia:%E4%B8%BB%E9%A2%98/%E4%B8%96%E7%95%8C%E9%81%97%E4%BA%A7

世界遺產列表 (亞洲和大洋洲)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亞洲和大洋洲的38個國家以及歸屬未定的耶路撒冷共擁有211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為跨國遺產),其中文化遺產156項,自然遺產44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1項。在這個列表中,c代表文化遺產,n代表自然遺產,nc代表雙重遺產。國家與地區的排列順序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的世界遺產列表中的排列順序,基本是按照國家或地區英文名稱的打頭字母來排列的(考慮到中文資料的傳統,本列表把中國列在最前面);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遺產項目則是按照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順序來排列的(由於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時有變化,所以與當前官方列表的排列順序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說明:

1、關於亞洲國家的界定,採用中國大陸的慣例。其中某些國家,如塞普勒斯和土耳其,有時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2、這個列表包括亞洲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並不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土耳其的遺產項目伊斯坦布爾歷史區),而不包括通常不認為是亞洲國家的國家擁有的地理上位於亞洲的遺產項目(如俄羅斯的一些遺產項目)。
3、這個列表也不包括亞洲大洋洲以外國家擁有的位於其亞洲或大洋洲屬地的遺產項目(如位於英國屬地皮特凱恩群島的遺產項目亨德森島)。

目錄
[隱藏]

* 1 中國(31項)
* 2 阿富汗(2項)
* 3 亞美尼亞(3項)
* 4 澳大利亞(16項)
* 5 亞塞拜然(1項)
* 6 巴林(1項)
* 7 孟加拉國(3項)
* 8 柬埔寨(1項)
* 9 塞普勒斯(3項)
* 10 朝鮮(1項)
* 11 喬治亞(3項)
* 12 印度(26項)
* 13 印度尼西亞(7項)
* 14 伊朗(7項)
* 15 伊拉克(2項)
* 16 以色列(5項)
* 17 日本(13項)
* 18 耶路撒冷(1項)
* 19 約旦(3項)
* 20 哈薩克(2項)
* 21 寮國(2項)
* 22 黎巴嫩(5項)
* 23 馬來西亞(2項)
* 24 蒙古(2項)
* 25 尼泊爾(4項)
* 26 紐西蘭(3項)
* 27 阿曼(4項)
* 28 巴基斯坦(6項)
* 29 菲律賓(5項)
* 30 韓國(7項)
* 31 索羅門群島(1項)
* 32 斯里蘭卡(7項)
* 33 敘利亞(4項)
* 34 泰國(5項)
* 35 土耳其(9項)
* 36 土庫曼(2項)
* 37 烏茲別克(4項)
* 38 越南(5項)
* 39 葉門(3項)

[編輯]

中國(31項)

23項文化遺產,4項自然遺產,4項雙重遺產。

* 泰山(nc,1987年)
* 長城(c,1987年)
* 明清皇家宮殿(c,1987年,2004年):北京故宮(1987年)-沈陽故宮(2004年)
* 敦煌莫高窟(c,1987年)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c,1987年)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c,1987年)
* 黃山(nc,1990年)
*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黃龍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n,1992年)
* 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c,1994年)
*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c,1994年)
* 武當山古建築群(c,1994年)
*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區(c,1994年,2000年,2001年):布達拉宮(1994年)-大昭寺(2000年)-羅布林卡(2001年)
* 廬山國家公園(c,1996年)
*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nc,1996年)
* 麗江古城(c,1997年)
* 平遙古城(c,1997年)
* 蘇州古典園林(c,1997年,2000年):網師園、環秀山莊、留園、拙政園(1997年)-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2000年)
* 頤和園(c,1998年)
* 天壇(c,1998年)
* 武夷山(nc,1999年)
* 大足石刻(c,1999年)
* 青城山與都江堰(c,2000年)
*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c,2000年)
* 龍門石窟(c,2000年)
* 明清皇家陵寢(c,2000年,2003年,2004年):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2000年)-明孝陵、明十三陵(2003年)-盛京三陵(2004年)
* 雲岡石窟(c,2001年)
* 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n,2003年)
*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c,2004年)
* 澳門歷史城區(c,2005年)

[編輯]

阿富汗(2項)

2項文化遺產。

* 賈姆的尖塔和考古遺址(c,2002年)
* 巴米揚山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c,2003年)

[編輯]

亞美尼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 哈格帕特修道院與薩那欣修道院(c,1996年,2000年)
* 埃奇米阿津教堂與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c,2000年)
* 格加爾德修道院與上阿扎特山谷(c,2000年)

[編輯]

澳大利亞(16項)

1項文化遺產,11項自然遺產,4項雙重遺產。

* 卡卡杜國家公園(nc,1981年,1987年,1992年)
* 大堡礁(n,1981年)
* 威蘭德拉湖區(nc,1981年)
* 塔斯馬尼亞荒原(nc,1982年,1989年)
* 豪勛爵群島(n,1982年)
* 澳大利亞東部雨林保護區(n,1986年,1994年)
* 烏盧魯—卡塔楚塔國家公園(nc,1987年,1994年)
* 昆士蘭的熱帶雨林(n,1988年)
* 西澳大利亞的沙克灣(n,1991年)
* 弗雷澤島(n,1992年)
* 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n,1994年)
*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n,1997年)
* 麥誇里島(n,1997年)
* 大藍山地區(n,2000年)
* 波奴魯魯國家公園(n,2003年)
*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c,2004年)

[編輯]

亞塞拜然(1項)

1項文化遺產。

* 巴庫古城及城內的希爾凡王宮和少女塔(c,2000年)

[編輯]

巴林(1項)

1項文化遺產。

* 巴林貿易港考古遺址(c,2005年)

[編輯]

孟加拉國(3項)

2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巴凱爾哈德的古清真寺之城(c,1985年)
* 巴哈爾布爾的佛教寺院遺跡(c,1985年)
* 孫德爾本斯(n,1997年)

[編輯]

柬埔寨(1項)

1項文化遺產。

* 吳哥古跡(c,1992年)

[編輯]

塞普勒斯(3項)

3項文化遺產。

* 帕福斯(c,1980年)
* 特羅多斯地區的彩繪教堂(c,1985年,2001年)
* 喬伊魯科蒂亞(c,1998年)

[編輯]

朝鮮(1項)

1項文化遺產。

* 高句麗墓葬群(c,2004年)

[編輯]

喬治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 姆茨赫塔古城(c,1994年)
* 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c,1994年)
* 上斯瓦涅季(c,1996年)

[編輯]

印度(26項)

21項文化遺產,5項自然遺產。

* 阿旃陀石窟(c,1983年)
* 埃洛拉石窟(c,1983年)
* 阿格拉古堡(c,1983年)
* 泰姬陵(c,1983年)
* 戈納勒格的太陽神廟(c,1984年)
*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c,1984年)
* 加濟蘭加國家公園(n,1985年)
* 馬納斯野生生物保護區(n,1985年)
*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n,1985年)
*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c,1986年)
* 克久拉霍古跡群(c,1986年)
* 亨比古跡群(c,1986年)
*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c,1986年)
* 帕塔達卡爾古跡群(c,1987年)
* 埃勒凡塔石窟(c,1987年)
* 朱羅王朝現存的神廟(c,1987年,2004年):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1987年)-康凱康達秋里斯瓦拉姆神廟、達拉蘇拉姆的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廟(2004年)
* 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n,1987年)
* 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和花谷國家公園(n,1988年,2005年):楠達德維山國家公園(1988年)-花谷國家公園(2005年)
* 桑吉的佛教古跡(c,1989年)
* 德里的胡馬雍陵(c,1993年)
* 德里的顧特卜塔及其周圍建築(c,1993年)
* 印度的山地鐵路(c,1999年,2005年):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1999年)-尼爾吉里山鐵路(2005年)
*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c,2002年)
* 比莫貝卡特岩洞(c,2003年)
*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c,2004年)
*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c,2004年)

[編輯]

印度尼西亞(7項)

3項文化遺產,4項自然遺產。

* 婆羅浮屠寺廟群(c,1991年)
* 烏戎庫隆國家公園(n,1991年)
* 科莫多國家公園(n,1991年)
* 巴蘭班南寺廟群(c,1991年)
* 桑吉蘭早期人類遺址(c,1996年)
* 洛倫茨國家公園(n,1999年)
*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n,2004年)

[編輯]

伊朗(7項)

7項文化遺產。

* 喬加贊比爾(c,1979年)
* 波斯波利斯(c,1979年)
* 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c,1979年)
* 塔赫特蘇萊曼(c,2003年)
* 帕薩爾加德(c,2004年)
* 巴姆古城和文化景觀(c,2004年)
* 蘇丹尼耶(c,2005年)

[編輯]

伊拉克(2項)

2項文化遺產。

* 哈特拉(c,1985年)
* 亞述古城(c,2003年)

[編輯]

以色列(5項)

5項文化遺產。

* 馬薩達(c,2001年)
* 阿卡古城(c,2001年)
* 特拉維夫白城(c,2003年)
* 米吉多、夏瑣和貝爾謝巴的聖經古跡(c,2005年)
* 香料之路—內蓋夫沙漠中的城市(c,2005年)

[編輯]

日本(13項)

10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

*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建築(c,1993年)
* 姬路城(c,1993年)
* 屋久島(n,1993年)
* 白神山地(n,1993年)
* 古京都的歷史遺跡(京都、宇治和大津)(c,1994年)
* 白川鄉和五個山的歷史村落(c,1995年)
* 廣島和平紀念碑(原子彈爆炸圓頂屋)(c,1996年)
* 嚴島神社(c,1996年)
*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c,1998年)
* 日光的神社與寺廟(c,1999年)
* 琉球王國的王城遺址及相關遺跡(c,2000年)
* 紀伊山地的聖地和朝聖路線(c,2004年)
* 知床半島(n,2005年)

[編輯]

耶路撒冷(1項)

1項文化遺產。

* 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牆(c,1981年)

註:(由約旦申報)
[編輯]

約旦(3項)

3項文化遺產。

* 佩特拉(c,1985年)
* 庫塞爾阿姆拉(c,1985年)
* 烏姆賴薩斯(c,2004年)

[編輯]

哈薩克(2項)

2項文化遺產。

* 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的陵墓(c,2003年)
*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的岩刻(c,2004年)

[編輯]

寮國(2項)

2項文化遺產。

* 琅勃拉邦古城(c,1995年)
* 占巴塞文化景觀區(c,2001年)

[編輯]

黎巴嫩(5項)

5項文化遺產。

* 安傑爾(c,1984年)
* 巴勒貝克(c,1984年)
* 比布魯斯(c,1984年)
* 提爾(c,1984年)
* 聖谷和神杉林(c,1998年)

[編輯]

馬來西亞(2項)

2項自然遺產。

* 基納巴盧公園(n,2000年)
* 穆魯山國家公園(n,2000年)

[編輯]

蒙古(2項)

1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俄羅斯共有)

* 烏布蘇盆地(n,2003年)(與俄羅斯共有)
*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c,2004年)

[編輯]

尼泊爾(4項)

2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薩加瑪塔國家公園(n,1979年)
* 加德滿都谷地(c,1979年)
* 皇家奇特旺國家公園(n,1984年)
* 佛祖誕生地藍毗尼(c,1997年)

[編輯]

紐西蘭(3項)

2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

* 湯加里羅國家公園(nc,1990年,1993年)
* 紐西蘭西南部的蒂瓦希普納穆(n,1990年)
* 紐西蘭的次南極群島(n,1998年)

[編輯]

阿曼(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拜赫萊要塞(c,1987年)
* 巴特、胡特姆和艾因的考古遺址(c,1988年)
* 阿拉伯大羚羊保護區(n,1994年)
* 乳香之路(c,2000年)

[編輯]

巴基斯坦(6項)

6項文化遺產。

* 摩亨佐達羅的考古遺跡(c,1980年)
* 塔克西拉(c,1980年)
* 塔赫特巴希的佛教遺跡和鄰近的薩爾巴赫洛古城遺址(c,1980年)
* 特達的歷史遺跡(c,1981年)
* 拉合爾的古堡和夏利馬爾花園(c,1981年)
* 羅赫達斯古堡(c,1997年)

[編輯]

菲律賓(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圖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園(n,1993年)
* 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c,1993年)
* 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c,1995年)
* 維甘古城(c,1999年)
* 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n,1999年)

[編輯]

韓國(7項)

7項文化遺產。

* 石窟庵與佛國寺(c,1995年)
* 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c,1995年)
* 宗廟(c,1995年)
* 昌德宮建築群(c,1997年)
* 水原華城(c,1997年)
* 慶州歷史區(c,2000年)
* 高敞、和順和江華的古墓遺址(c,2000年)

[編輯]

索羅門群島(1項)

1項自然遺產。

* 東倫內爾島(n,1998年)

[編輯]

斯里蘭卡(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阿努拉德普勒聖城(c,1982年)
* 波隆納魯沃古城(c,1982年)
* 錫吉里耶古城(c,1982年)
* 辛哈拉賈森林保護區(n,1988年)
* 康提聖城(c,1988年)
* 加勒古城及其城堡(c,1988年)
* 丹布勒金寺(c,1991年)

[編輯]

敘利亞(4項)

4項文化遺產。

* 大馬士革古城(c,1979年)
* 布斯拉古城(c,1980年)
* 巴爾米拉遺址(c,1980年)
* 阿勒頗古城(c,1986年)

[編輯]

泰國(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素可泰古城和鄰近古城鎮(c,1991年)
* 大城古城和鄰近古城鎮(c,1991年)
* 通艾—會卡肯野生生物保護區(n,1991年)
* 班清考古遺址(c,1992年)
* 棟巴耶延山—考愛山森林保護區(n,2005年)

[編輯]

土耳其(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雙重遺產。

* 伊斯坦布爾歷史區(c,1985年)
* 格雷梅國家公園和卡帕多西亞石窟遺址(nc,1985年)
* 迪夫里伊的大清真寺和醫院(c,1985年)
* 哈圖沙什(c,1986年)
* 內姆魯特達格(c,1987年)
* 桑索斯—萊頓(c,1988年)
* 赫拉波利斯—帕穆克卡萊(nc,1988年)
* 薩夫蘭博盧城(c,1994年)
* 特洛伊考古遺址(c,1998年)

[編輯]

土庫曼(2項)

2項文化遺產。

* 梅爾夫國家歷史文化公園(c,1999年)
* 庫尼亞—烏爾根奇(c,2005年)

[編輯]

烏茲別克(4項)

4項文化遺產。

* 伊錢卡拉(c,1990年)
* 布哈拉歷史中心(c,1993年)
* 沙赫里薩布茲歷史中心(c,2000年)
* 撒馬爾罕—文化交匯之地(c,2001年)

[編輯]

越南(5項)

3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順化歷史建築群(c,1993年)
* 下龍灣(n,1994年,2000年)
* 會安古城(c,1999年)
* 美山聖地(c,1999年)
*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n,2003年)

[編輯]

葉門(3項)

3項文化遺產。

* 希巴姆古城(c,1982年)
* 薩那古城(c,1986年)
* 宰比德古城(c,1993年)
*

[編輯]

阿爾巴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

* 布特林特(c,1992年,1999年)
* 吉諾卡斯特古城(c,2005年)

[編輯]

安道爾(1項)

1項文化遺產。

* 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谷(c,2004年)

[編輯]

奧地利(8項)

8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匈牙利共有)

* 薩爾茨堡城歷史中心(c,1996年)
* 申布倫宮殿和花園(c,1996年)
* 薩爾茨卡默古特的哈爾施塔特—達赫施泰因文化景觀(c,1997年)
* 塞默靈鐵路(c,1998年)
* 格拉茨城歷史中心(c,1999年)
* 瓦豪文化景觀(c,2000年)
* 維也納歷史中心(c,2001年)
* 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c,2001年)(與匈牙利共有)

[編輯]

白俄羅斯(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波蘭共有,1項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波蘭共有)
* 米爾城堡建築群(c,2000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涅斯維日的拉濟維烏家族城堡建築群(c,2005年)

[編輯]

比利時(9項)

9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

* 佛蘭德地區的貝居安女修會建築(c,1998年)
* 拉盧維耶爾和勒勒的中央運河上的四座水力升降機及其周邊設施(埃諾)(c,1998年)
* 布魯塞爾大廣場(c,1998年)
*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法國共有)
* 建築師維克多·奧爾塔設計的主要城市建築(布魯塞爾)(c,2000年)
* 斯皮耶納的新石器時代燧石礦(蒙斯)(c,2000年)
* 圖爾奈的聖母大教堂(c,2000年)
* 布魯日歷史中心(c,2000年)
* 普朗坦—莫雷圖斯印刷博物館(c,2005年)

[編輯]

波黑(1項)

1項文化遺產。

* 莫斯塔爾古城的古橋地區(c,2005年)

[編輯]

保加利亞(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 博亞納教堂(c,1979年)
* 馬達拉騎士浮雕(c,1979年)
* 卡贊勒克的色雷斯古墓(c,1979年)
* 伊萬諾沃的岩洞教堂(c,1979年)
* 里拉修道院(c,1983年)
* 內塞伯爾古城(c,1983年)
* 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n,1983年)
* 皮林國家公園(n,1983年)
* 斯韋什塔里的色雷斯古墓(c,1985年)

[編輯]

克羅埃西亞(6項)

5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c,1979年,1994年)
* 斯普利特古建築群和戴克里先宮(c,1979年)
* 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n,1979年,2000年)
* 波雷奇歷史中心的尤弗拉西安教堂宗教建築群(c,1997年)
* 特羅吉爾古城(c,1997年)
* 希貝尼克的聖詹姆斯大教堂(c,2000年)

[編輯]

捷克(12項)

12項文化遺產。

* 布拉格歷史中心(c,1992年)
* 捷克克魯姆洛夫歷史中心(c,1992年)
* 泰爾奇歷史中心(c,1992年)
* 澤萊納霍拉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c,1994年)
* 庫特納霍拉:歷史城區及聖巴巴拉教堂和塞德萊茨的聖母大教堂(c,1995年)
* 萊德尼采—瓦爾季采文化景觀(c,1996年)
* 克羅梅日什的花園和城堡(c,1998年)
* 霍拉索維采歷史村落保護區(c,1998年)
* 利托米什爾城堡(c,1999年)
* 奧洛莫烏茨的三位一體聖柱(c,2000年)
* 布爾諾的圖根哈特別墅(c,2001年)
* 特熱比奇的猶太社區和聖普羅科皮烏斯大教堂(c,2003年)

[編輯]

丹麥(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c,1994年)
* 羅斯基勒大教堂(c,1995年)
* 克倫堡宮(c,2000年)
* 伊盧利薩特冰灣(n,2004年)(位於屬地格陵蘭)

[編輯]

愛沙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塔林古城歷史中心(c,1997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編輯]

芬蘭(6項)

6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 勞馬古城(c,1991年)
* 芬蘭堡(c,1991年)
* 佩泰耶韋西古教堂(c,1994年)
* 韋爾拉磨木紙板廠(c,1996年)
* 薩馬拉赫登邁基的青銅時代墓地(c,1999年)
*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編輯]

法國(30項)

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

H. 全球新增的34處世界遺產地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在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已經落下帷幕,在這次大會上,泉州的「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作為我國唯一的省報項目,已被成功地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使我國的世界遺產數量達到了56項。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公認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在這次大會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我國泉州項目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3個項目通過了大會組委會的審議,也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將是未來世界熱門的 旅遊 目的地,這些世界遺產地都有哪些,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就讓我們一睹為快。


一、沙烏地阿拉伯希馬文化區


該遺產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包括大量描寫當地狩獵、居住、舞蹈等生活場面的岩畫和雕刻,從史前一直延續到當代,時間跨度長達7000年。


二、法國科爾杜昂燈塔


在法國大西洋吉倫特河口的一塊礁石平台上,矗立著一座潔白的燈塔。

自16世紀以來,該燈塔始終為往來於波爾多和世界各地的商船進行導航,這是法國最後一座有人居住的燈塔,被譽為「燈塔之王」。


三、德國達姆施塔特的瑪蒂爾德高地


該遺產地創建於1897年,是當時建築、藝術和手工藝領域新興改革運動的中心。該遺產地包含婚禮塔、展覽廳、梧桐林、教堂等23處遺產點。

四、歐洲溫泉療養城鎮

這次大會上有7個歐洲國家,11個溫泉小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溫泉小鎮也是世界著名的 旅遊 目的地。

1、巴登貝維恩(奧地利)

2、斯帕(比利時)

3、弗朗齊歇克溫泉(捷克)

4、卡羅維發利(捷克)

5、瑪麗安斯凱(捷克)

6、維希(法國)

7、巴特埃姆斯(德國)

8、巴登-巴登(德國)

9、巴特基辛根(德國)

10、蒙特卡蒂尼泰爾梅(義大利)

11、巴斯(英國)


五、義大利帕多瓦14世紀壁畫群

遺產點在義大利的繪畫之都帕多瓦,8個建築群里有大量創作於1302-1397年之間的壁畫,如今是義大利著名的旅行地,旅行者可以進入這些建築,近距離地欣賞這些美妙絕倫的壁畫。



六、西班牙普拉多大道和麗池公園

位於馬德里市中心,佔地120公頃,建於17世紀,前身是布恩·麗池宮遺址,公園內展示了19世紀至今的多種園林風格,以及19-20世紀豐富多樣的建築。

七、加彭伊溫多國家公園

位於赤道地區的一個近30萬公頃的原始公園,這里河網密布,雨林蔥郁,這里有極度瀕危的非洲狹吻鱷、非洲森林象、黑猩猩,大量罕見的動植物構成了一幅奇趣的美麗世界。

八、約旦阿薩爾特城


阿薩爾特城建於約旦巴爾卡高地的3座山丘之上,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 大量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商人來到這里定居,遺產地的核心部分包括650座重要 歷史 建築,展現了歐洲新藝術運動和新殖民主義風格與本土傳統的融合。

九、烏拉圭阿特蘭蒂達教堂

教堂建築群於1960年落成,雖然 歷史 很短,但受義大利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紀宗教建築的啟發,通過對裸露、強化磚塊的新穎利用,在今天看來依舊夢幻而優美。


十、印度卡卡提亞王朝盧德什瓦拉(拉瑪帕)神廟


建於公元1123-1323年年間,持續了40年才完工,該神廟由花崗岩和大理岩雕刻而成的樑柱金字塔形狀的屋頂塔構成,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雕塑,設計獨特,做工精良,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十一、土耳其阿斯蘭特佩土丘


遺產點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南的馬拉蒂亞平原,考古表明,這里至少在公元前6千年就已成為人類定居點,在這個遺址還出土了非同尋常的金屬物件和武器,其中包括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劍。

十二、秘魯長基羅天文古建遺址群

遺址位於秘魯中北部海岸的卡斯馬山谷,建於公元前250-200年,由沙漠中的一系列建築共同組成一套歷法儀器,利用太陽來界定全年的日期。


十三、比利時與荷蘭的慈善定居點

這個屬於跨境遺產地,其中1個位於比利時,3個在荷蘭,共同見證了19世紀通過在偏遠地區建立農業定居點來緩解城市貧困問題的一場 社會 改革實驗。


十四、奧地利、德國與斯洛伐克的羅馬帝國邊境——多瑙河青檸


該遺產地分布在奧地利、德國和斯洛伐克境內,覆蓋近600公里,呈現了昔日羅馬帝不可一世的輝煌。

十五、羅馬尼亞羅西亞蒙大拿礦景

這是目前已知羅馬帝國 歷史 上最重要、最大,也是術上最多樣化的地下金礦開采遺址,從公元106年開始的166年裡,羅馬人從該地開采了約500噸的黃金。


十六、巴西羅伯托·布雷·馬克思庄園

庄園位於里約熱內盧以西,是巴西景觀設計大師羅伯托·布雷·馬克思歷時40多年開發的一個項目,展示了形式即過程的生態概念,它是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現代熱帶園林。

十七、伊朗縱貫鐵路

伊朗縱貫鐵路始建於1927年,全長1394公里,於1938年竣工,全程有174座大型橋梁、186座小型橋梁和224條隧道,其中包括11條螺旋隧道。這條鐵路以其規模大、地質構造復雜和施工難度大而聞名於世。

十八、日本奄美大島、德之島、沖繩島北部及西表島

遺產地面積4.3萬公頃,是由幾個島嶼組成,以森林為主,亞熱帶森林中棲息著琉球兔及沖繩秧雞等珍貴特有物種,該項目2017年曾申報但未獲成功。


十九、喬治亞科爾基斯雨林及濕地

該遺產地位於黑海東海岸,由7個部分組成,縱向長度約80公里。有古老的落葉雨林及濕地、滲透沼澤等獨有的泥沼類型,該地區還棲息著19種瀕危動物,包括鱘魚,極度瀕危的科爾基斯鱘,此處還是許多通過巴統廊道遷徙的全球瀕危鳥類的關鍵中繼站。

二十、泰國崗卡章森林保護區

該遺產地位於喜馬拉雅山、印度支那和蘇門答臘動植物群區的交匯處,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極度瀕危的暹羅鱷、瀕危的亞洲野犬、孟加拉虎、爪哇牛、亞洲金貓、亞洲象、緬甸陸龜和靴腳陸龜的家園。



二十一、韓國灘塗

該遺產地位於黃海東部的韓國海岸,這里是黃海生態區,每年有5000萬只候鳥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向南遷徙過程中,到位於中朝韓三國的黃海生態區進行停歇、覓食。早在2019年7月,我國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就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二、伊朗豪拉曼/烏拉瑪納特文化景觀


豪拉曼人是一個庫爾德農牧部落,三千年以來他們一直生活在這里,梯級陡坡上的房屋, 干石梯田上的種植, 墓地、古道、村莊、堡壘等都展現了幾千年來豪拉曼人的傳統文化。


二十三、印度多拉維拉:哈拉帕文明古城


該考古遺址在大約公元前3000-1500年間為人類定居點,由一座設防的城市和一片墓地組成,是這一時期保存最完好的東南亞城鎮定居點之一。

二十四、德國與荷蘭的羅馬帝國邊境——下日耳曼界牆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橫跨歐洲、近東和北非,跨度超過7500公里,下日耳曼界牆是羅馬帝國邊境的一部分,這些遺產點包括堡壘、塔樓、港口、艦隊基地、城鎮、墓地、圓形劇場和宮殿組成,而且幾乎所有這些考古遺跡都埋在地下。


二十五、日本北部繩紋史前遺址群

遺址群由北海道南部和東北地方北部的17個考古遺址組成,它們見證了進入農耕 社會 之前就已定居下來的繩紋文化。


二十六、法國里維埃拉 旅遊 之都尼斯

尼斯臨近義大利邊境,由於地處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溫和氣候和濱海地理位置,從18世紀中葉開始,這座城市就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冬季度假勝地。


二十七、俄羅斯奧涅加湖和白海的岩刻


奧涅加湖和白海的岩刻位於俄羅斯卡累利阿共和國境內,有距今約6000-7000年的4500幅新石器時代的岩刻組成,是歐洲最大的岩刻遺址之一。


二十八、智利新克羅文化聚落及木乃伊製作


新克羅人早在距今七千年前就開始木乃伊的製作,時間比埃及木乃伊的製作還早了近兩千年,延續了四千年之久,直到距今三千年前,才逐漸消失在世人的眼光中。


二十九、德國施派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的猶太社區遺址


該遺產地位於德國萊茵河谷上游的施派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等前帝國座堂城市,包括了 12世紀至13世紀時期的婦女會堂、 老猶太社區、公墓、宗教建築等。



三十、象牙海岸北部的蘇丹式清真寺


遺產地由建於16世紀以來的8座清真寺組成,體現了伊斯蘭建築和當地建築形式的融合,其風格極為獨特,是這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首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非洲項目。


三十一、義大利博洛尼亞的拱廊


該遺產地由博洛尼亞市的12處拱廊及其周圍建築組成,這些拱廊落成時間為12世紀至今,是該城62公里拱廊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已成為博洛尼亞城市的地標和 旅遊 名片。



三十二、荷蘭水防線

荷蘭水防線代表了沿荷蘭政治、經濟中心區域延伸200公里的防禦系統。該系統建於1815年至1940年,由96個堡壘、堤壩、水閘、泵站、運河和防洪堤組成,

三十三、英國威爾士西北部的板岩景觀

該遺產展示了英國從18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包括採石場和礦山遺跡、與板岩工業加工有關的考古遺址。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

I. 想去伊朗旅遊,哪些古城被稱為詩人的故鄉

在伊朗的旅行中,我和當地伊朗人聊起,當地人說不少伊朗人的家裡都會藏有哈菲茲的一本詩集,想來這位詩人的地位堪比中國李白和杜甫的地位,甚至影響力會更高一些。

哈菲茲的故鄉就是伊朗的設拉子,如此看來這確實也算是一座詩人的城市。不過顯然伊朗的設拉子不僅僅只是詩人的故里,它也是一座極具波斯傳統特色的古城。


顯然設拉子不僅僅只是詩人的城市,它更是曾經波斯文明的象徵和發源地之一,而對我而言,設拉子古老的建築,對於日日常見的水泥森林來說,既新鮮又不免感概他的與眾不同。

J. 伊朗有哪些城市

德黑蘭:伊朗首都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市中有許多的手工藝作坊和「比比皆是」的清真寺。德黑蘭有許多古跡和博物館,最著名的是考古博物館、戈萊斯坦宮和大理石宮、珍寶博物館以及專門展覽馳名世界的波斯地毯博物館等。

伊斯法罕:歷史名城,地毯業發達,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稱,名勝古跡有皇家廣場、伊馬姆霍梅尼清真寺、阿里卡普宮、謝赫魯特福清真寺、巴扎、十四柱宮、23孔橋、卡珠橋、社會清真寺等。

庫姆:位於德黑蘭西南125千米,宗教聖城。伊斯蘭什葉派中十二伊馬姆教派的活動中心,是伊朗各地和鄰國的教徒們的朝聖之地。現保存著150多座風格各異、規模不等的清真寺,其中一些是清真寺建築的珍品。

阿巴丹:位於阿拉伯河三角洲的阿巴丹島上。著名的石油城。四季分明,有不少旅遊勝地,兩伊戰爭中,受到嚴重破壞。

大不里士:西北邊陲古城,距德黑蘭530千米。8世紀曾長期為首都。以織毯、製革等手工業著名,城內的藍色清真寺宏偉壯觀。烏爾米耶湖風景秀麗。

馬什哈德:市內有許多宗教寺院,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建築物之一列茲維聖墓和清真寺就在這里。伊朗著名詩人菲爾多西的墓地距市內23千米。

克爾曼沙阿:西部古城。市內多文物古跡,歷史上各個朝代的雕像和墓地,還有希雷英宮殿遺址、拜火教教堂、伊斯蘭清真寺等。

設拉子:古波斯文化中心。素以玫瑰和夜鶯之城及詩人的故鄉文明於世。有2500年前波斯首領居魯士大帝的陵墓和宮殿、魯斯坦姆壁畫、埃拉姆花園等。

波斯波利斯:古城。位於設拉子市東北部60千米處的盆地中。公元前518年始建,城中的宮殿用堅硬的石頭建造。其中以百拄廳最為著名,廳中有11米多高的石柱100根。還保留著碑、墓穴、雕刻等古跡。

閱讀全文

與伊朗墓地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手續費怎麼算 瀏覽:925
英國國際服怎麼玩兒 瀏覽:491
美軍打越南的時候用的是什麼槍械 瀏覽:221
廣西到越南什麼地方不用簽證 瀏覽:29
英國英語怎麼說你有一輛車嗎 瀏覽:617
為什麼越南卡不能上網 瀏覽:594
義大利語惡魔怎麼寫 瀏覽:770
廣西如何看待越南 瀏覽:969
章子應該用什麼顏色印尼 瀏覽:409
印度比我國先進的項目有哪些 瀏覽:312
印尼生產的耐克鞋標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736
印尼神秘病毒怎麼回事 瀏覽:894
向英國捐款多少 瀏覽:505
義大利米蘭在哪裡買嬰兒用品 瀏覽:727
中國哪裡的菜有名 瀏覽:973
北海越南村是哪裡 瀏覽:903
英國公投英鎊下跌多少 瀏覽:685
越南菊花種植在哪裡 瀏覽:479
伊朗2號人物怎麼死的 瀏覽:538
英國議會的箱子是什麼 瀏覽: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