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三大樂器分別是什麼
世界三大樂器分別是鋼琴、小提琴、古典吉他。
1、鋼琴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於古典主義時期而得名。與豎琴、魯特琴同屬西洋彈撥樂器(古典式弦琴)。古典吉他此名稱並不表示其僅限於演奏古典音樂,不同的音樂風格,例如古典音樂、弗拉明戈、爵士樂等皆能以古典吉他演奏。
琴頭指向左上方,與水平面傾斜夾角約在30°至40°之間。下側琴腰凹弧與左大腿重合,琴底靠在右大腿上,共鳴箱上半部分後側邊緣與左胸有輕微接觸,右手從共鳴箱上側琴腰凹弧右邊自然下垂,手心懸至音孔附近。一般要求擱琴的左腿採用腳踏墊高約10公分左右(兒童5至10公分;成人10至15公分)。
② 樂器嗩吶原自以哪個國家的樂器
最初的嗩吶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我國中原地區。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 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我國普遍應用。明代武將戚繼光(1527~1587)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o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較詳細的記載見於明王圻編《三才圖會》(1607年刊): 嗩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於何代,當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傳說明代宗室朱載在嗩吶八音孔的基礎上研製出眼管子,為我國民族管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據說他曾在九峰寺創建金鼓會,每逢農歷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嗩吶班都要在這里聚會。 明末清初時有同樂會、賈家班,清至民國時有麻金班、毛旦班、銀河班等嗩吶演奏組織,在當地影響很大。沁陽一帶有大花轎,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結婚,閨姑女、門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轎的俗語,正反映了這些嗩吶班的影響。依照地域和技藝風格,沁陽境內的嗩吶整體上可分為四大家兩大派。以沁河為界,分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張家、賀家、馬家為代表,沁南派以賈家為代表。其繁盛之況,即此可見一斑。在四大家的影響下,沁陽境內的嗩吶班社和藝人隊伍規模不斷增大,數量十分可觀。 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80年代,沁陽的嗩吶班已發展到三十多家,從事嗩吶演奏的人員達四百多人,呈現出鄉鄉有嗩吶、村村有樂聲的狀況。據不完全統計,沁陽嗩吶演奏的曲目達三百多首。在現當代民俗、藝術生活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民間藝術家創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鄉頌》、《九峰情話》、《沁陽春》。1997年12月,沁陽市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省民間藝術之鄉榮譽稱號,後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③ 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
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
西洋銅管樂器就是指西方國家的一種將氣流吹進吹嘴之後、造成嘴唇振動的銅質樂器。那麼,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西洋銅管樂器的相關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
西洋銅管樂器有長號、短號、大號、小號、圓號。
西洋銅管樂器屬於西洋樂器中的一個種類,我們來說下其它西洋樂器有哪些?
1、弦樂器:主要是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低音提琴、豎琴、吉他、電吉他、貝斯。
2、木管樂器:主要是指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大管、薩克斯管。
3、鍵盤樂器:主要是指鋼琴、管風琴、手風琴、電子琴。
4、打擊樂器:主要是指定音鼓、小軍鼓、鈸、鑼、三角鐵、鈴鼓、響板。
5、色彩樂器:豎琴、鋼琴、木琴、鋁管鍾琴、鋼片琴。
西洋銅管樂器材質有哪些?
西洋銅管樂器材質包括了黃銅、白銅和磷銅。
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發展歷史?西洋銅管樂器的前身大多是軍號和狩獵時用的號角。在早期的交響樂中使用銅管的數量不大。全銅網說,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交響樂隊中只用兩只圓號,有時增加一隻小號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銅管樂器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銅管樂器的發音方式與木管樂器不同,它們不是通過縮短管內的空氣柱來改變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氣壓變化與樂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來改變音高。所有銅管樂器都裝有形狀相似的圓柱形號嘴,管身都呈長圓錐形狀。
西洋銅管樂器特色有哪些?
1、西洋銅管長號樂器特色:音色高傲,輝煌庄嚴壯麗而飽滿,聲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時又溫柔委婉。其音色鮮明統一,能演奏半音音階和獨特的滑音。
2、西洋銅管短號樂器特色:音色具有銅管的特色,但又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到媒介作用,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
3、西洋銅管大號樂器特色:管弦樂隊中最大的低音部銅管樂器,色渾厚低沉,威嚴莊重與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樂隊合奏的基礎。
4、西洋銅管小號樂器特色:音色強烈,明亮而銳利,極富光輝感,是銅管族中的高音樂器,既可奏出嘹亮的號角聲,也可奏出優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全銅網說,小號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
5、西洋銅管圓號樂器特色:音色具有銅管的特色,但又溫和高雅,帶有哀愁和詩意,在銅管和木管樂器之間起到媒介作用,表現力極其豐富,是銅管樂器中音域最寬,應用最廣泛的樂器。
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本調?
1、西洋銅管長號樂器本調:降B調
2、西洋銅管短號樂器本調:降B
3、西洋銅管大號樂器本調:降B調
4、西洋銅管小號樂器本調:降B調
5、西洋銅管圓號樂器本調:F調(常見的圓號有F/降E雙調,F/降B雙調和F/A/降B三調等多種)。
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結構組成?
1、西洋銅管長號樂器結構組成:號嘴,U型套管(管長2.75米),里管,調音管,喇叭口等(低音長號還帶有一個回轉式四度活塞和一根四度附加管)。
2、西洋銅管短號樂器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管長1.335米,機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組成,通過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達到延長號管的目的。
3、西洋銅管大號樂器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組成。有四到六個活塞(回轉式較常見)。大號有抱式大號,圈式大號和轉口式大號(俗稱「蘇薩風」)三種,後兩種只用於軍樂隊或管樂隊。
4、西洋銅管小號樂器結構組成: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
5、西洋銅管圓號樂器結構組成:全銅網說,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管長3.930米(F調圓號)管體彎成圓型,整個管體拐彎較多機械部分使用迴旋式活塞,通過按下活塞鍵使活塞回轉接通旁路管以達到延長號管的作用。常見有三鍵,四鍵和五鍵圓號。
西洋銅管樂器有哪些使用材質?
1、西洋銅管長號樂器使用材質:磷銅管
2、西洋銅管短號樂器使用材質:磷銅管。
3、西洋銅管大號樂器使用材質:黃銅管。
4、西洋銅管小號樂器使用材質:磷銅管。
5、西洋銅管圓號樂器使用材質:磷銅管。
世界上十大公認最難學的樂器排行榜
第十名 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黑管或克拉管(英語稱Clarinet,義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凈,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樂曲家族中應用最廣泛的樂器之一。
單簧管是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製造,由木料、硬橡膠或金屬製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由五節可裝拆的管體組成,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並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薄薄的簧片尖產生振動,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號角和風笛,一般認為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chalumeau)演變而來。
第九名 魯特琴
也叫琉特琴曲頸撥弦樂器琵琶就屬於這種樂器歷史悠久大概是最古老的成形的樂器。魯特琴(LUTE)也稱琉特琴,是一種曲頸撥弦樂器。一般這個詞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的總稱,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最風靡的'家庭獨奏樂器。另外在廣義的樂器分類中,把類似的樂器統稱為「琉特屬」,此時就不限於年代國別,因此吉他、中國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內。
說實話這個樂器我之前還真的沒有聽過,也不知道長什麼樣,結果長這樣呀!
第八名 豎琴
豎琴大家應該蠻熟悉的吧,聲音也很好聽,長得也很華麗。豎琴(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於古波斯(伊朗)。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製造家S·埃拉爾於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第七名 貝斯
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吧,現代的很多樂隊裡面都有貝斯手。一般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入門相對較容易但很快會遭遇瓶頸演奏者需要有很強的樂感和節奏感。
貝斯(Bass) 是樂隊中一般必不可少的樂器之一,它在樂隊中主要擔任低音聲部,有時也作即興獨奏。傳統爵士樂一般都採用原聲貝司(即低音提琴)來體現它的原始風味。而在現代爵士樂(特別是融合爵士)中經常運用電貝斯或電子合成器中的合成貝斯音。
如今電聲樂器的廣泛發展與流行使樂隊這個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數減少了,通常4人即可組織一個樂隊,分別由節奏(架子鼓)、低音(貝斯)、和弦(吉他)、主旋律(鍵盤)。電聲樂隊中的BASS其實就是低音吉他,全稱應該叫BASS GUITAR。應用譜號:低音譜號,不宜調高八度記譜。外觀:BASS形狀與通常電吉他很相似,略重一些,音階處於低音位置,因此琴弦相當粗,弦張力相當大,因此撥弦的力量要比吉他大得多。
第六名 長號
體積較大音色雄壯輝煌軍樂隊中常用的樂器難度在於准確的氣息調控分配演奏十分消耗體力,這個沒有一定的肺活量真的要好好考慮要不要學這個呀。
長號是一種古老的銅管樂器,考古學家發現它起源於公元前十七年。因為它沒有活塞裝置,而是靠內外二副套管的伸縮來決定音高的,故又名「伸縮號」、「拉管」。這種樂器是由中世紀的薩克布(Sackbut,意為推拉)演變而來。1495年亨利七世的私人樂隊中就用了四支這樣的樂器,到了他的兒子亨利八世時,擴充到了十支之多。在1520年左右,經盂賽爾(Menschel)的匠心改良,才達到了目前這樣完善的狀態。17-18世紀時多用於教堂音樂和歌劇的超自然場面中。到19世紀,長號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長號也是軍樂隊的重要樂器,同時還大量用於爵士樂隊,被稱為「爵士樂之王」。長號是構造上唯一未經過技術完善,很少改進的銅管樂器。
第五名 鋼琴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2(27.5Hz)至 c5(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裡麵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需定時的護理,來保證它的音色不變。
第四名 雙簧管
也叫克拉管三因區各俱特色是木管家族中最廣泛的樂器入門較難。木管類樂器。雙簧管最初形成於17世紀中葉,18世紀時得到廣泛使用。雙簧管在樂隊中常擔任主旋律, 是出色的獨奏樂器,此外它還是交響樂隊里的調音基準樂器。雙簧管音色帶有鼻音似的蘆片聲,善於演奏徐緩如歌的曲調,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中的憂郁而優美的白天鵝主題就是由雙簧管吹奏的。雙簧管是較難演奏的樂器之一。雙簧管像大多數高音管樂器一樣,有它的基礎音域,但有能力者可以向高處擴展一定音域。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雙簧管(oboe)與上面的單簧管(clarinet)這兩種樂器雖然名稱相似,但實際上它們在吹奏方法、按鍵系統、音色、外形以及價格等方面均有較大區別,雙簧管是非移調樂器,而單簧管是移調樂器。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木管樂器,不是學會一種就會另一種的。
第三名 古典吉他
跟平時那種路人1周可以學會的吉他不一樣哦!!古典吉他主要用於演奏古典音樂從演奏姿勢到手指間觸弦都有嚴格要求需要深厚的功底古典吉他是所有吉他中藝術性最高的。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於古典主義時期而得名。與豎琴、魯特琴同屬西洋彈撥樂器(古典式弦琴)。古典吉他此名稱並不表示其僅限於演奏古典音樂,不同的音樂風格,例如古典音樂、弗拉明戈、爵士樂等皆能以古典吉他演奏。
古典吉他被譽為同鋼琴、小提琴並列的世界三大樂器之一。和豎琴、魯特琴等同屬古典式弦琴大類。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與琴箱結合處是12品格,指板較寬,使用尼龍弦,音質純厚,音色豐富,沒有防護板。主要用於演奏古典樂曲,從演奏姿勢到手指觸弦都有嚴格要求,技巧精深,是吉他家族中藝術性最高,最具代表意義,適應面最廣,最有深度,最受藝術界肯定的一類。
第二名 小提琴
這個估計我真的不用多說了吧,大家都是學小提琴的,自己應該深有體會吧。。。小提琴的製作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一首復雜的小提琴曲更是需要演奏者幾十年的付出。
小提琴是一種弦樂器。總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雲杉製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紅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
小提琴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與鋼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第一名 竹笛
天啊,居然是笛子!真心覺得我們中國人太牛了。竹笛是漢族樂器名。笛子是中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因為是用天然竹材製成,所以也稱為「竹笛」。竹笛流傳地域廣大,品種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調笛。還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順笛等。
中國笛子具有強烈的華夏民族特色,發音動情、婉轉。龍吟,古人謂「盪滌之聲」, 故笛子原名為「滌」,日本至今還保留有「滌笛」,後演變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國民族樂隊中重要的旋律樂器,多用於獨奏,也可參與合奏。
銅管樂器種類:
1、短號:尺寸較短。聲音比較尖利,音調較高。
2、小號:聲音高亢,音調照比短號能低一點。
3、圓號:常見的圓號分幾種,不同調。聲音圓潤高昂,非常有魅力。佔主奏地位。
4、中音號:中音號的音域在號中是中音區,因而一般都是補充樂曲和弦用地,或強調性的主旋律演奏。
5、長號:長號的管子比較長,是號中的特例,因為它不是運用活塞控制發音,而是靠長長的拉管來控制音高。一般在樂隊中走低音鋪墊的。
6、大號:個頭半人高,所以叫大號,指法和小號、中音號相當。聲音較低,樂隊中是做低音、根音鋪墊的,它就如同樂隊的根,起到低音貝斯的作用。
7、太陽號:半人來高。套著脖子才能演奏,音響效果低沉。也是低音貝斯的作用。
;④ 蘆管和蘆笛有什麼區別
蘆管和蘆笛的區別為:
蘆管:古代西域各國通用的樂器篳篥。起源於古代波斯(今伊朗),東晉之時傳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極為盛行。蘆管管身竹或銅制,竹蘆管用當地「菁竹」製作,長約19厘米左右,開七孔,上端裝一蘆葦制簧哨。演奏時,口含簧哨深淺可調節音高,多含音高,少含音低,其伸縮性可達大六度,音域d1—b2。
蘆笛:舊時北方人稱蘆葉捲起的樂器。
蘆管的歷史
蘆管的歷史蘆管的歷史久遠,起源於古代波斯(今伊朗),是古代西域各國通用的樂器篳篥,東晉之時傳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極為盛 行。唐代文人白居易、岑參、元稹、張祜、薛濤等都在詩中描繪了蘆管的妙響,白居易在《 聽蘆管》中有:「幽咽新蘆管,凄涼古竹枝。似臨峽唱,在雁門吹。」
張祜的詩中則有 :「細蘆僧管夜沉沉,越鳥巴猿寄恨吟。吹到耳邊聲盡處,一條絲斷碧雲心。」據民間藝人 相傳:唐玄宗開元九年間,李隆基皇帝曾送給大理南詔王龜茲樂,其中就有蘆管(包括大、小篳篥),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詔王異牟尋到京城長安奉獻《南詔奉聖樂》時,帶去的也有蘆管,蘆管又從中原傳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⑤ 外國的樂器有哪些
1,鋼琴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
2,羽管鍵琴
羽管鍵琴,音譯為哈普西科德,撥奏弦鳴樂器,又名撥弦古鋼琴、大鍵琴。羽管鍵琴的製作起源於15世紀末的義大利,後來傳播到歐洲各國。
3,手風琴
手風琴(accordion)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鍵盤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
4,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為黑管或克拉管,在台灣又稱為豎笛(英語稱Clarinet,義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
5,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於古典主義時期而得名。與豎琴、魯特琴同屬西洋彈撥樂器(古典式弦琴)。
⑥ 這是什麼琴
豎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波斯:چنگ),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於古波斯(伊朗)。早期的豎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階排列的弦,所奏調性有限。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製造家S·埃拉爾於1810年設計出來的,有四十七條不同長度的弦,七個踏板可改變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調性。
中文名
豎琴
外文名
harp
類型
彈撥樂器
材質
木製
本調
C大調
音質 聽語音
樂器本調:C大調(非移調樂器)。
實用音域:大字組降C-小字四組升F。
應用譜號:高聲部:高音譜號;低聲部:低音譜號。
組成 聽語音
結構組成:琴身(包括琴柱、掛弦板、共鳴箱和底座)琴弦系統(包括琴弦、弦軸、變音傳動機件裝置和踏板)。
使用材質:琴身:木製結構;琴弦: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高音區用尼龍弦,中音區用腸衣弦,低音區用金屬纏弦;
變音傳動機件:使用曲型銅板。
效果 聽語音
由於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美麗的音質,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主要擔任的是和聲伴奏和滑奏式的裝飾句,每每奏出畫龍點睛之筆,令聽眾難以忘懷。在室內樂中,豎琴也是重要的獨奏樂器。獨奏時能奏出柔和優美的抒情段或華彩樂段,極具感染力。
⑦ 箜篌是豎琴嗎
箜篌不是豎琴。
箜篌是中國漢族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從十四世紀後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
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現常用於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並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應用。
⑧ 箜篌是一種什麼樣的樂器
箜篌(拼音:kōnghóu),是一種撥弦樂器。
豎頭箜篌,又名胡箜篌,約在漢靈帝時由西域傳入。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弦數因樂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豎頭箜篌經過隋唐至明時期數代的的發展和改進,配合本土的音樂文化習慣,創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在龜茲石窟的壁畫中,曲項琵琶與豎箜篌常配組出現在佛說法圖、涅般圖、因緣故事和伎樂天人的供養圖中。
唐代以後的箜篌專指豎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箜篌與琵琶、五弦、箏合稱隋唐俗樂中的絲弦。明代燕樂制度中箜篌直長4尺8寸,並柄上雕龍頭,20弦。
日本奈良正倉院保存有唐代漆豎箜篌殘件,有槽、頸、腳柱、響板、梁等部分,據殘件與相關圖像,音箱當在向上彎曲的曲木上,下方橫木供系弦之用。
自唐以後,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明清之後,逐漸失傳。1930年代有箜篌復制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製明代的箜篌。
(8)伊朗有什麼古樂器擴展閱讀:
特點——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聲音階降C大調定弦——雖然七聲音階弦列跨度較大,在彈奏音高變化大的旋律時可能比五聲音階弦列微微費時,單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聲音階弦列在表現五聲音階旋律時流暢,但在七聲音階弦列上可以單手直接彈出五聲音階旋律;
而在五聲音階弦列上要彈出七聲音階旋律必須有左手的配合,更會大大限制靈快。七聲音階旋律畢竟要比五聲音階旋律多得多。音域方面,大型的專業用箜篌超過六個八度,甚至達到七個八度。不過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個八度。
把箜篌和豎琴的音色對比一下:豎琴的聲音好像是從水下發出的,整塊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較清純、柔和、穩定;箜篌的聲音好像是從透明的水上發出的,連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動,比較清亮、浮泛、飄忽。把箜篌和古箏的音色對比一下:古箏更醇厚幽遠,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綠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靈,更鮮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