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核問題
伊朗為啥就不能擁有核武器?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北區,緊靠ALBORZ山脈的山丘地帶,巨大的懸鈴木遮掩著數十座精緻的小別墅。與吵鬧、臟亂的市區相比,此地空氣清新,靜謐,是為德黑蘭的高尚住宅區。 雲集於此的商賈巨富們早已習慣了令他們憤恨不已的現象:管理這個國家的宗教領袖和毛拉們漸次搬到了他們的隔壁,而且看樣子會一直待下去。
前最高領袖霍梅尼是最早搬進來的人之一。他曾住在離涅瓦蘭宮(NIAVARAN)僅幾百米遠的宅子里。隨後,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眾多高官們也相繼湧入。如今,哈梅內伊的繼承人們也住在這兒,四周公園眾多,警衛森嚴,就像一副盾牌,將他們與外界的現實和壓力一概擋在門外。
此地的居住結構反映了伊朗的權力架構。隨著行李搬運車的來來往往,伊朗政權構成的變化和權力的此消彼長便一覽無余。譬如,伊朗前總統哈塔米去年八月離職,最近就把家從靠近薩達巴德宮(SADABAD)的地方搬到了更靠南的地區。對這位失敗的改革者來說,搬家意味著另一種形式的「下台」。然後,新上台的總統、苦孩子出身的內賈德便搬進來了。
內賈德上台後,對內,依靠嚴厲治理腐敗和節約行政開支兩道「交叉火力」,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對外,則首先用類似「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的狠話給全世界一個下馬威,然後開啟由國際原子能機構貼的核封條,與美歐幾個大國針尖對麥芒,腰桿挺得極硬。「我們當然有發展核武器的權利。」內賈德代表的伊朗強硬派說。
如果作一下換位思考,伊朗的確有權擁有核武器。不錯,它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字國,根據該條約,它只有權利進行旨在和平目的的鈾濃縮活動。但是全世界國家是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憑什麼你美國、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可以用它威懾控制別人,同時又以一紙條約禁止別人擁有核武器?憑什麼你美國人可以在中東核問題上採取雙重標准?
事實上,盡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再聲明「無意擁有核武器」,但這個雄心勃勃的伊斯蘭共和國打心眼裡是想要原子彈的。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將有助於它實現地區霸權,並打破中東現有的地緣戰略和政治格局。 強權之路 不管美國人願不願承認,如今的伊朗早已不是所謂的「失敗國家」。實際上,這個什葉派穆斯林治下的神權國家正在地區霸權之路上春風得意,步子走的很不錯。這還不算它擁有和發展核武器的能力。
首先,伊朗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真正贏家。伊朗人喜歡抱怨以色列的核威脅,但他們在中東地位的強大程度事實上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預想。它最近在周邊的阿拉伯鄰居中贏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在英國人控制下的伊拉克南部,德黑蘭的代理人也已經控制了警察部門和當地政府機構。
阿赫邁迪-內賈德先與敘利亞簽了雙邊防務協議,然後在大馬士革相繼會見了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者組織的頭頭腦腦。通過它支持和資助的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了地中海沿岸。真主黨在黎巴嫩議會擁有多席,直接影響著黎國政局。
最近,哈馬斯在巴選舉中的勝利也讓伊朗和內賈德嘗到了多年投資的甜頭。早在1990年12月,哈馬斯數名高官訪問德黑蘭後,這個由亞辛創立的抵抗組織突然開始收取異常慷慨的經濟資助。盡管德黑蘭每年為此花費數百萬美元,但它卻在與以色列一牆之隔的地方,擁有了一個牢靠的盟友。 擁有核武器將在實際意義上保證德黑蘭的地區霸權。事實上,它已經在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和其他地方的核設施中建造了必需的部件。而且,伊朗統治者們心裡也很清楚,國際社會將對此毫無辦法。西方人不得不承認,伊朗人甚至比朝鮮人更善於玩自己的游戲。他們今天揭去國際原子能機構蓋的封條,明天就可以玩一個調和游戲。伊朗人會說,好吧,你美國和西方不跟我談,我可以跟提出「在俄羅斯進行核濃縮」建議的俄羅斯人談。「為什麼不呢?我們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還有沒有選擇?
與此同時,西方正在重新考慮它的選擇。軍事打擊聽起來怪嚇人的,但就目前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實際上,英國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也不止一次地說,類似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是「難以想像」的。 目前只有聯合國安理會可以對其進行經濟制裁,但很可能會被咱們中國否決,因為中伊未來的一攬子能源合作高達1000億美元。 現在,西方的專家甚至不能確信伊朗能在核武器之路上走多遠。國際原子能機構掌門人巴拉迪博士不情願地承認,他自己對伊朗人的核武器努力也是一籌莫展。
「我們不是上帝,畢竟人心隔肚皮啊。」 如今,所謂的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已經輸掉了第一輪,伊朗重新啟動了核濃縮計劃,於是它們便夥同美國人試圖將這一爭端由原子能機構移至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解決。但是,又能怎麼樣呢? 伊朗人已經清楚地表明了他們要做什麼,怎麼做。不但要將鈾濃縮到「工業等級」,還要驅逐在伊朗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者。
現在看來,要外交解決這一沖突,最好的機會或許出現在俄羅斯的提議中。根據該提議,俄羅斯將向伊朗未來的核電站提供核燃料,並負責回收廢棄的燃料棒。而伊朗政府作為回報,會放棄它的核濃縮計劃。 上周,伊朗的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訪問了莫斯科,據說,其對俄羅斯這一提議的態度已經比伊朗政府之前的態度「通情達理」多了。同時,我們中國也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德國外長根舍也認為這一方案「有道理」、「很現實」。 BUSH和BUSHEHR 美國人的心態充滿矛盾。他們也希望有個折中的解決方案,但卻對特工出身的普京總統充滿警覺。
事實上,小布希早就指摘過普京,說他跟伊朗領導人「穿一條褲子」。比如,正在建設的、波斯灣附近的布施赫(BUSHEHR)核反應堆就出現了俄羅斯專家、工人的影子。俄羅斯人還幫助德黑蘭發展現代空防系統,援助它的導彈研發工作,並將之布防在伊朗所有的核設施周圍。 現在,俄羅斯反而對調停人的角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俄烏天然氣之爭讓俄羅斯形象大跌之後,它正試圖藉助伊朗核危機來與美國和西方重新搞好關系。 但是,普京在「BUSH和BUSHEHR」之間左右為難。一邊是輕易惹不得的西方反伊聯合陣線,一邊是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
很顯然,伊朗在普京的地緣政治版圖中至關重要。而且,隨著莫斯科與德黑蘭在石油、天然氣和軍火貿易等方面的經濟聯系愈發緊密之時,兩國的褲子會「越穿越多」。據預計,未來俄伊的雙邊貿易額將會上升到200億美元。 不管怎麼說,這場危機的到來,還是為克里姆林宮預留了一個相對舒服的角色。一方面,西方需要俄羅斯幫忙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危機的持續發展勢將動盪全球市場,並引發油價上漲,而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從中撈的好處可想而知。
如今,內賈德在對以色列和美國多次口無遮攔地「狂批痛罵」之後,似乎想喘口氣了。最近,伊朗原本計劃舉辦的一場關於「種族滅絕大屠殺」是否真的存在的國際研討會,也暫時擱置一邊。 內賈德在德黑蘭北區的別墅住的很舒服,但這位被西方譏為「暴發戶」的新總統卻跟他周圍傾向西方的商賈巨富們沒多少共同語言。「我們這是怎麼啦?」一個富有的地毯商的妻子說,「世上沒有人再同情伊朗了。一些人嘲笑我們,而另一些人則害怕的要命。」 但是,內賈德與住在該區的特權階層居民們——包括IT經理人、醫生、畫廊業主、國有企業的高級經理人等等——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堅持認為,和平利用核能是他們的國家權利。事實上,內賈德的許多新鄰居都把伊朗擁有核武器視作理所當然。他們會說,「我們當然有權擁有核武器。我們的三個鄰居都有核武器,我們為什麼不能有?」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西方諸國將不得不眼看著伊朗爆出自己的蘑菇雲,就像他們無奈地縱容以色列一樣。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大部分從與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其核能項目陷於停滯狀態。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
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和「邪惡軸心」國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並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同年9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核計劃,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動,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
在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於2003年12月18日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為充分利用核能資源,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其核能發展計劃,並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一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和5個鈾處理設施。
目前,伊朗核計劃已經發展到關鍵階段,即核燃料循環系統建設階段。這個系統建成後,便可為伊朗的核電站和研究機構提供燃料,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濃縮鈾的豐度,使伊朗能夠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
有資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發現鈾礦資源,並正在建設基於高速離心機技術的濃縮鈾設施,為建成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做准備;伊朗南部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已經建成;伊朗還在建設重水反應堆,這將使伊朗能夠更有效地從核廢料中獲取金屬鈈。根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情報,伊朗目前已經邁進了核門檻,但還未能獲得製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級濃縮鈾或鈈。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2003年2月9日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並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采鈾礦並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蘭核研究中心曾進行鈈回收試驗。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伊朗已經分離出100克的鈈。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總統兼原子能組織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說,伊朗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即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鈾濃縮所需要的「鈾黃餅」的技術。該技術使伊朗朝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進了一步。
鈾濃縮是生產核燃料的關鍵環節。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鈾濃縮活動,2004年11月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啟動作為鈾濃縮准備階段的鈾轉化活動。
「報告」與「提交」
決議在措辭上,採用「報告」安理會,沒有採用「提交」安理會。這兩個詞性質迥異。
外交人士認為,「報告」安理會這一措辭是「軟的一手」,僅說明伊朗核問題升級邁出了半步,顯然留有迴旋餘地,旨在對伊朗保持壓力,底牌仍然是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若是「提交」安理會討論,則表明伊朗核問題完全升級。
但伊朗此前多次表示,把伊朗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和把該問題「提交」到安理會,並沒有什麼區別。
安理會介入
與IAEA理事會會議通過的前9個相關決議相比,這個決議首次讓安理會牽涉進來。這表明,在努力尋求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同時,開始出現了「硬的一手」:安理會有可能介入。
美國駐IAEA大使舒爾特威脅說,伊朗正面臨一個重大抉擇:是合作還是對抗。
伊朗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繼續堅持現有立場還是進行妥協的兩難抉擇。伊朗在未來一個月的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圍繞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走向。
3月的關口
IAEA理事會將於3月初再次舉行會議,聽取總幹事巴拉迪關於伊朗核問題及其有關決議的實施情況的報告,以決定下一步行動。因此,從現在到3月初的外交斡旋,將是伊朗核問題妥善解決的一個機遇期,同時也是一個關口。
會議決議要求伊朗停止恢復包括研發在內的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並與IAEA充分合作。換言之,伊朗必須把1月10日揭掉的核封條自己再貼上去,否則安理會雖目前不採取行動,3月份IAEA理事會會議就可能要求安理會採取行動。
關於以色列的插曲
在決議草案的談判中,埃及希望在決議中加入「解決伊朗核問題有利於建立中東無核區」的條文。
這一條文針對的顯然是被懷疑擁有核武器的美國盟友以色列,因此遭到美國強烈抵制。
經過磋商,美國最終同意將條文改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不是「核武器」,使條文看起來不像是僅僅針對以色列的。
■各國反應
中國投贊成票
中國在IAEA理事會的表決中,投了贊成票。
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吳海龍說,通過這個決議並不意味著伊朗核問題馬上會提交安理會,而且決議並沒有要求安理會馬上採取行動。他希望本次會議的審議結果有助於緩解當前在伊朗核問題上出現的困難局面,也有助於各方尋求和增進解決該問題的共識。
美德表態強硬
美國國務卿賴斯、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4日分別發表聲明,對IAEA決定將伊朗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表示歡迎。但英、德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外交途徑的結束。態度最強硬的是美國總統布希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默克爾4日將伊朗核計劃比作納粹早期的威脅,說在希特勒上台時,世界各國低估了納粹的威脅。
布希4日發表聲明說,伊朗核問題被提交安理會表明「國際社會決不允許伊朗政府研製核武器」。
俄印安撫伊朗
俄羅斯和印度投贊成票後,並未忘記安撫伊朗。
俄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4日說,俄對IAEA決議感到滿意,俄有關在俄境內建立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建議仍然有效。
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5日表達了俄欲避免對伊朗制裁的態度,並說這場核危機應力爭在IAEA內解決。
印度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說:「我們投票贊成決議,絕不應被解讀為背離了我們和伊朗傳統的親密友好關系。」
■全景觀察
決議前 多瑙河畔的無煙戰爭
今年1月10日,伊朗宣布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為此,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在倫敦先後兩次舉行會談,協調立場。
有媒體認為,倫敦會議已為2月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IAEA理事會會議定調,但在這座多瑙河畔的城市中,外交角力遠比預想的激烈和復雜。
2月1日,歐盟散發了決議草案,並開始爭取會議高票甚至一致通過該決議草案,從而給伊朗施加巨大的外交壓力。
但理事會35個成員中,委內瑞拉等16個成員屬於不結盟運動,大都站在伊朗一邊,從一開始就對歐盟的決議草案提出異議,比如,將「報告」改為「告知」、不立即而是到下月報告安理會等。
4日,委內瑞拉要求對決議草案表決,達到了讓歐美希望的一致通過泡湯的目的。
當日上午35個成員以27票贊成、3票反對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決議。投反對票和棄權票的國家都是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可見,表決時各方角力仍在繼續。
決議後 對俄建議態度又變
俄羅斯去年12月底向伊朗建議,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以在澄清國際社會疑慮的基礎上,確保伊朗的合法核權益。
3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瓦伊迪發出警告,如果IAEA理事會把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伊朗將不再考慮俄羅斯提出把鈾濃縮項目轉移到俄境內的建議。
4日,IAEA的決議通過後,瓦伊迪在維也納說,俄羅斯關於在俄境內建立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建議已不再有意義。
5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說,盡管出現了新的形勢,伊朗仍將按計劃與俄就其提出的核問題妥協方案繼續磋商,原定本月16日與俄的磋商仍將進行。
報告前 「談判大門依然敞開」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5日還說,將伊朗核問題報告到安理會不會嚇倒伊朗,這種舉措給「另一方」帶來的損害會更大。
他說,伊朗將繼續堅持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IAEA相關法規的框架內與該機構合作,繼續堅持通過對話來解決伊朗核問題,「談判的大門依然是敞開的」。
美聯社說,這次阿塞菲轉變態度是否意味著伊朗開始調整策略,以應對其核計劃引發的危機,目前尚無法確定。
報告後 安理會究竟會怎麼做
外交人士認為,雖然IAEA把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但在3月6日總幹事巴拉迪向機構理事會會議報告伊核問題前,安理會不會採取行動。這也為在IAEA框架內斡旋伊核問題提供了空間。
一名了解伊核問題的歐洲資深外交官說,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普遍同意,如果伊朗在3月6日以後態度仍然強硬,安理會將緩慢增加壓力。安理會第一步可能敦促伊朗遵守決議。
其他一些外交官認為,安理會可能低調對待IAEA的報告,最多發表聲明予以承認。相當一段時間內,安理會不會考慮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等制裁措施
⑵ 如何才能正確推動伊朗核問題的解決
伊朗核問題關繫到眾多利益關系,該如何解決,並非幾句話就能說明的。
這主要還是要看伊朗、美國、中國的談判和溝通,解決伊朗核問題除和平和外交辦法別無他路。伊朗方面:埃謝爾是以色列最資深的軍事戰略家,他打算用雄辯的語言讓北京相信,相比於對伊朗更嚴厲的制裁,軍事沖突的後果將嚴重得 多,因為沖突可能將導致來自中東的原油供給中斷,而中國的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石油。伊朗希望得到北京的支持,這也有利於兩方的利益最大化。中方強調六國致力於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伊核問題,期待早日重啟與伊朗的談判。我們希望有關各方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大外交努力,推動即將舉行的六國及歐盟與伊朗的會晤取得積極成果。而美國方面則一直堅持有武力來解決伊朗核問題,大家都知道,伊朗是一個不使用美元的國家,美國無法在伊朗取得大的利益,也無法用經濟讓伊朗政府破產。雖然恨透了伊朗,但對伊朗卻毫無辦法。用武力解決直接解決伊朗問題,美國人不是不想,可現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伊朗的核武器真若能搞成的話,美國人更是別再做夢拿到伊朗的利益。甚至,中東利益也會損失殆盡。更會危及美國的全球利益安全。伊朗可以夾核武叫版以色列,也有力的支持了巴勒斯坦的國家的民族之戰。美國方面希望試圖說服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施加更多的壓力,這是一廂情願的做法,因為,中國從未公開承諾過將在國際事務中去支持制裁伊朗。
中國在未來的伊朗核問題上,將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是因為,中國不會支持任何新的經濟或者軍事制裁行動,這無助於伊朗核問題的解決,並且我個人甚至堅信,無論是經濟的還是軍事的對伊朗制裁行動,並不符合中國在波斯灣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YBqp8tANFlq6RuAuWI_r0KKoMnpzE_ofFi8dDdXm9w_EMt-_BkqdhAunys61Yy
⑶ 伊朗核協議為什麼有中國參與
因為有利益,所以中國才會參與。
我們希望在60天內與其餘簽署方就此問題的權利達成協議,如果問題得到解決,伊朗將恢復其先前的承諾。如果不解決,伊朗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如果將伊朗核問題再次擺在桌面上,那麼伊朗方面將做出強硬回應。伊朗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應該意識到,這些行動符合伊朗核協議,並不代表伊朗核協議的終結。這些言論表明,伊拉克方面的呼籲也顯示出警告信號。最初在2015年7月,伊朗與其他六個國家就伊朗核問題達成了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制裁將取消。
⑷ 請介紹一下《伊核協議》的主要內容,謝謝!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長達10年的伊朗制裁將被取消。若伊朗在未來十年內違反協議,聯合國將重新對其進行制裁。
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稱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協議,盡管美國退出,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繼續維持該協議框架。
(4)中國參與伊朗核問題的外交戰略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外交部一直就關於伊朗核問題的順利解決盡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夠滿足各方關切的方案,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正確途徑。
2019年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耿爽表示,中方一貫強調,沖突對抗不是解決辦法,對話協商才是正確途徑。在伊核問題上,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溝通緩解當前緊張局勢,也為挽救伊核全面協議作出了大量努力。
⑸ 急求 中國對朝鮮 伊朗核問題的態度
伊朗核問題---中國政府的立場
2010年
2010年6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聯合國安理會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新決議,反映的是國際社會對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期待,並不意味著外交努力的終結。 2010年6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伊朗核問題新決議表示,中方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夠滿足各方關切的方案,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正確途徑。 2010年6月3日,對於美國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針對伊朗核問題的決議草案,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安理會採取的任何行動都不應該懲罰伊朗人民,不應該影響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 2010年6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希望伊朗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盡早解決未決問題。 2010年5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始終認為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伊核問題是最佳的途徑。 2010年5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方重視並歡迎巴西、土耳其和伊朗就德黑蘭研究堆燃料供應問題簽署的協議。 2010年5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方一貫認為,對話與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途徑。 2010年4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認為對話與談判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2010年4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以建設性態度參加了伊朗核問題有關討論。 2010年4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始終認為對話與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途徑。 2010年4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認為制裁和施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伊朗核問題,中方支持雙軌戰略,始終認為對話與談判是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最佳途徑。 2010年4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說,美、俄、中、法、英、德六國本周將在紐約舉行伊朗核問題磋商,討論尋求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辦法,以及各方提出的各種建議。「我們始終認為,對話和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途徑,我們也希望各方都為達到這個目標共同做出最大努力。」姜瑜說。 2010年4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有關各方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加大外交努力,採取更加務實和積極的做法,繼續尋求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 2010年4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將繼續致力於伊核問題和平解決。= 2010年3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在當前形勢下,希望有關各方能夠充分顯示靈活,做出進一步實質性努力,朝著通過外交手段,妥善、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向邁進。 2010年3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認為通過外交手段,以和平談判方式來解決伊朗核問題,效果最好。 2010年3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當前有關各方還是應該加大外交努力,為了伊朗核問題的長期、全面、妥善解決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2010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談到伊朗核問題時表示,中方對此問題表示關切,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我們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完整性、權威性,對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所面臨的形勢和挑戰以及對當前形勢進一步升級表示關切。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對由此對地區和平與穩定所帶來的影響表示關切。 2010年3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希望在目前形勢下,有關各方能夠做出建設性努力,推動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 2010年3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對話磋商仍然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選擇。 2010年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中國主張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伊核問題,並將繼續致力於勸和促談。 2010年3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伊朗核問題依然存在外交空間,有關各方應加大外交努力。 2010年2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關於伊核問題,中方認為外交努力尚未窮盡,對話談判仍有空間。 2010年2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希望伊朗能夠就有關問題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合作。 2010年2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國在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有效性上的立場是嚴肅的。中方希望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能夠早日恢復,並將繼續為此作出努力。 2010年2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中方希望並支持有關各方盡早就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德黑蘭研究用核反應堆燃料供應協議草案達成一致,這將有利於推動伊朗核問題的妥善解決。 2010年2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方希望並且支持有關各方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就德黑蘭研究用核反應堆核燃料供應的問題保持磋商,爭取盡快達成一致。 2010年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當前外交努力仍有空間,當務之急是有關各方從大局和長遠出發,採取靈活、務實和主動的做法,推動對話與談判進程取得新的進展。 2010年1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伊朗核問題有關各方的外交努力仍然有空間,外交談判是解決伊核問題的最佳途徑。 2010年1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認為解決伊朗核問題的當務之急,還是有關各方從大局和長遠出發,加大外交努力,採取更加務實的政策,推動對話和談判取得進展。 2010年1月15日,外交部長楊潔篪說,有關各方應加強接觸,通過外交談判尋求伊朗核問題的和平解決。 2010年1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希望有關各方進一步加大外交努力,維護並且推動對話的進程,積極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辦法。 2010年1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核問題各方通過外交途徑妥善解決有關問題。 2010年1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伊朗核問題目前仍有外交努力空間,希望各方加大外交努力,推動盡快復談。
2009年
2009年12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說,中方認為在伊朗核問題上,當務之急是各方應繼續加大外交努力,堅持談判軌道,制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09年12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能夠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推動對話、協商進程,使伊朗核問題能夠早日妥善解決。 2009年12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呼籲有關各方繼續加大外交努力,尋求伊朗核問題全面、長期和妥善的解決辦法。 2009年10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已經就德黑蘭研究用核反應堆燃料的供應問題提出了協議草案,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能夠盡快通過協商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 2009年10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注意到伊朗核燃料問題磋商取得了一些進展,中方對日內瓦會晤達成的共識正在逐步得到落實表示歡迎。 2009年10月1日,參加在日內瓦舉行的六國及歐盟代表同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會晤的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成競業說,中方將一如既往致力於勸和促談,願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為促進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2009年9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核問題日內瓦會議取得積極進展。 2009年9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制裁施壓不利於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外交努力。「希望有關各方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大外交努力,推動即將舉行的六國及歐盟與伊朗的會晤取得積極成果。」 2009年9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關各方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推動伊朗與六國會晤取得積極成果,重啟對話與談判進程。 2009年9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中方已收到伊朗方面提交的伊核問題一攬子建議,正在認真研究。「中方認為,當前形勢下,有關各方應加大外交努力,盡快談起來,通過談判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 2009年9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制裁和施壓無助於伊朗核問題的解決,也不利於復談的外交努力。 2009年8月11日,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表示,中國反對伊朗生產和擁有核武器,積極推動通過談判對話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9年6月15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臘翊凡在安理會會議上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9年4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樂見美伊改善關系,支持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努力。 2009年2月4日,中、美、俄、英、法、德六國外交部政治總司長會議在德國威斯巴登舉行,討論伊朗核問題。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結一出席會議。在會議上,劉結一表示,六國應堅持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抓住當前機遇,加大外交努力,體現靈活,發揮創造性,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
2008年
2008年11月27日,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唐國強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審議伊朗核問題時強調,中國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 2008年9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有關各方能夠加大外交努力,維持對話談判的進程,尋求伊核問題全面、持久、妥善的解決。 2008年7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結一將於7月19日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五國政治總司長一道,參加歐盟高級代表索拉納與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賈利利在日內瓦舉行的會晤。劉建超說,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和平方式解決核問題,也希望有關各方抓住當前時機,加大努力,特別是要體現靈活,盡早啟動對話和談判,從而長期、全面、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8年6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希望有關各方加大外交努力,顯示靈活,推動早日實現復談,以尋求全面、長期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妥善辦法。 2008年5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在伊朗核問題上,中方一貫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以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方認為這符合各方利益。中方也認為,伊朗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一方面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同時也應該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中方一貫致力於勸和促談,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當前形勢下,中方和有關其他方面都一致認為應進一步加大外交努力,推動盡早啟動談判,來尋找全面、長期解決伊核問題的妥善辦法。 2008年4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就報道稱中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伊朗核武情報答問時說,有關報道的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別有用心。 2008年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此間就安理會關於伊朗核問題通過1803號決議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希望安理會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相關決議得到認真、全面執行。 2008年3月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表示,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新決議的目的不是懲罰伊朗,而是為了推動激活新一輪外交努力。 2008年2月25日,外交部部長助理何亞非在中、美、俄、英、法、德六國外交部政治總司長會議上表示,中方堅持通過外交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有關各方應加大外交努力,運用創造性思維,尋求全面、長期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妥善辦法。聯合國安理會的行動應有助於實現上述目標。 2008年1月22日,外交部長楊潔篪在柏林表示,中方一貫致力於勸和促談,願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2008年1月17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北京與伊朗總統特使、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賈利利舉行會談。楊潔篪說,中方在伊核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這一問題,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當前,伊核問題處於關鍵時期,希望包括伊朗在內的有關各方共同努力,盡快重啟談判,推動全面妥善解決伊核問題。 2008年1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說,中方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的基本出發點是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主張通過外交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姜瑜表示,希望伊方能夠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繼續展現靈活,與國際社會充分合作。同時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加大外交努力,打破僵局,盡早實現復談,共同尋求伊朗核問題全面、持久和妥善解決。 2008年1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話和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出路。
2007年
2007年12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願同其他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加強溝通和磋商,為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繼續做出建設性努力。 2007年12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符合包括中美雙方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希望有關各方繼續致力於通過外交努力,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保持對話進程。中方將繼續與包括美方在內的其他有關各方保持溝通協調,以建設性的態度參與有關的討論,為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2007年11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方面履行安理會有關決議,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加強合作,盡快全面解決未決問題。 他表示,中方一貫致力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勸和促談,推動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中方積極而負責地參與安理會有關決議的磋商,並嚴格履行有關決議。中方為妥善解決伊核問題所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2007年11月13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德黑蘭總統府會見了外交部長楊潔篪。楊潔篪說,中方認為伊方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贊賞伊方多次表示無意發展核武器,並開展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中方同時主張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支持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並希望伊方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與歐盟方面的接觸能取得進展。中方還希望各方顯示靈活,為推動伊核問題的和平解決作出努力。 2007年11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回答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提問時說,我們對有關事態發展表示關注,也要求伊朗方面能夠積極回應和重視國際社會的關切和呼聲,能夠採取克制,並且在對話和接觸方面能夠表現出靈活的態度。 2007年1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期間與中方就伊朗核問題交換了意見,中方願同有關各方保持磋商和協調,推動伊核問題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 2007年11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關於伊朗的核問題,中國主張要維護現行的國際不擴散體系,主張通過外交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他表示,中方支持伊朗方面同國際原子能機構進一步加強溝通和磋商,中方也支持伊朗同歐盟就伊朗核問題進行接觸,推動伊朗核問題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 2007年10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回答記者關於以色列外長利夫尼日前表示希望中國能支持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一事的提問時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在國際關系中不應動輒使用制裁,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 2007年9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她表示,中方歷來主張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通過對話協商增進互信,縮小分歧。 2007年9月14日,外交部長楊潔篪與來訪的伊朗政府特使、內政部長普爾-穆罕默迪舉行會談。楊潔篪說,中方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反對核武器擴散,主張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中方對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就解決未決問題達成諒解給予積極評價,希望伊方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充分合作,盡快取得積極成果。中方願為推動伊核問題和平解決繼續作出努力。 2007年9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克制、耐心,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7年9月12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辦事處及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唐國強大使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就伊朗核問題闡述中方立場,強調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是最佳選擇,符合各方利益。 2007年6月1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唐國強在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時就伊朗核問題闡明了中方立場。他說,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是最佳選擇。這有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有助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而制裁和施壓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07年5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中方希望伊朗和歐盟的新一輪會晤能夠取得積極成果。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伊歐會晤能取得積極成果,以便早日恢復正式談判,通過談判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7年3月2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在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新決議後表示,中國主張繼續通過政治和外交努力,以談判方式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聯合國安理會當天下午通過第1747號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導彈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王光亞在表決後發言說,中方尊重並承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也對伊方迄今未能積極回應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安理會的要求感到失望。王光亞強調,制裁和施壓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外交談判仍是最佳選擇,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解決伊核問題需要全方位的、特別是安理會之外的外交努力。中方呼籲有關各方本著高度負責和建設性的態度,保持冷靜和剋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惡化或升級的舉動。 2007年3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有關伊朗核問題的磋商和行動應該有助於配合國際上解決這一問題的外交努力。中方高度關注伊朗核問題,一貫主張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反對核武器的擴散,防止中東地區出現新的動盪。中方希望通過政治和外交努力,以談判方式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7年3月7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唐國強大使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強調,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國際社會應為此繼續努力,當務之急是盡快恢復談判。他認為巴拉迪不久前提出的伊暫停鈾濃縮活動、安理會同時暫停對伊制裁的「雙暫停」建議是個好思路,值得各方重視並認真考慮。......中方將從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地區和平與穩定大局出發,繼續為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2007年2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秦剛說,制裁不是目的,安理會採取的任何舉措都應有助於通過談判和平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6年
2006年4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方認為國際社會的努力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介入,應該是有助於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的,應該是有助於通過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 2006年3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完整地闡述中國政府對伊朗核問題的立場。在伊朗核問題上,中國與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國有著共同目標,我們都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反對核武器擴散;都不希望中東地區出現新的動盪,主張通過外交和談判方式早日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6年2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中方支持俄羅斯和伊朗就伊朗核問題進行談判,也希望伊方恢復暫停所有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為通過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創造條件。
2005年
2005年11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中國支持伊朗同歐盟三國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長期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關於伊朗核問題,中方一貫主張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盡早妥善解決。 2005年9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國歷來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盡早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中國支持伊朗和歐盟通過談判尋求長期解決方案,這有利於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也符合各方根本利益。 2005年2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說,中國政府一直主張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分歧應該通過對話來解決,應該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系准則。就伊朗核問題來說,中方主張該問題能夠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妥善解決
⑹ 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的立場干條
1、外交人士:堅定支持在聯合國框架內,對於伊朗核設施進行檢查。確保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2、軍事戰略家:希望伊朗問題能夠吸引美國亞太戰略的大半精力,減輕美國為首的圍堵中國和平崛起的政策。同時希望消耗美國一定的戰略儲備,技術儲備,可以在美國打台灣牌,朝鮮牌的時候有一張伊朗牌可以抗衡。
3、外經貿人員:希望保持和穩定,中東的勞務市場和商品出口。中東和平有利於中國石油進口渠道暢通以及外貿出口的優勢。
4、普通民眾:受到輿論影響較大,部分人士希望美在伊朗有挫折有損失,以抵消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干涉主義。
5、知識分子:(這個暫且不說)
以上資料來源杭州圖書館,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研究。
⑺ 簡述伊朗核危機及其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中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營造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領土主權,促進國家統一。為此,中國力促國際形勢的緩和,珍惜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機遇,不需要在國際上挑頭去反對任何一個大國。
伊朗核危機,中國做為亞洲一個大國和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也想拉攏中國制裁伊朗,俄羅斯也想借機討到便宜。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需要進口伊朗的石油,所以中國不會贊成制裁伊朗,會採取一貫的和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