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契丹人從何而來呢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㈡ 到現在,契丹人的後裔都去哪兒了,誰才是契丹人的後裔
「契丹家住雲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葯牡丹相映紅。」這首千年前的契丹風土歌,把蒙古草原的壯美,契丹民族的豪邁,描繪得有聲有色。千年之後,草原依舊,契丹人的後代在那裡已經成為歷史之謎!
1.概況
契丹人:公元1125年,遼朝滅亡。此前一年,遼朝宗室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北走。公元1134年,輾轉遷移到中亞的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重建遼政權,史稱西遼,逐漸淡出中華各族,融合為中亞各族的一部分。遼滅後,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麗等少數民族,其餘則進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點漸漸褪盡。蒙古滅金時,他們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統治者視作漢人。契丹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DNA測序證明達斡爾人、雲南「本人」是契丹後裔。
2.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3.DNA證明的後裔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源於契丹,也有現代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吸引了民族學家的注意。人們在這里發現了一個仍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使用契丹小字的特殊族群,統稱「本人」。在施甸縣由旺鄉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們發現了一塊牌匾,上面篆刻著「耶律」二字。「本人」說,這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阿蘇魯,並表明他們的契丹後裔身份。
4.DNA在淮河以北會有大量分布
這一依據是,契丹隨著由游牧民族向農業民族的轉變過程中,也就是受中原文化的吸引力,開始了逐步封建化了的過程。遼亡國之後,部分契丹人內遷,陝西,山西,河北北部一帶,與原有的當地漢人雜居,經過元朝融合,契丹更加漢化,到明朝時期,以洪洞大槐樹為代表的人口向黃淮平原遷移,具有契丹血統的人,肯定在裡面。所以契丹並未消失,像中國歷史上許多少數民族一樣,融入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為中華民族發展做出了自己貢獻。
㈢ 古時的遼族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遼族就是契丹族
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國北方的民族,如漢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據考證,目前的達斡爾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後裔,另外在中國西南有家譜的家族中,有根據家譜記載,是隨蒙古軍隊出征而留在當地的契丹後裔,已經漢化和當地居民融合了。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後裔。雲南「本人」猶如湖南桃源縣的維吾爾族人均是元代不同民族的官兵落籍於當地而保存著原來民族的記憶。
㈣ 契丹人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契丹人是現在的達斡爾族。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源於契丹,也有現代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但他們找到的都是間接證據,在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之前,是不能給出定論的。 DNA技術揭開千古之謎一門新興的技術為解開這個千古懸案帶來了希望。縱然歷史已被遺忘,文字已經失傳,語言已經改變,在契丹後裔的血液中,總還會有一種記憶在流淌——基因。現在,考古學家們要用新興的DNA技術來喚醒這份最後的記憶。
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他們終於得出了准確的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系,為契丹人後裔!
㈤ 契丹族的後裔是什麼民族
根據DNA基因遺傳研究,契丹的直系後裔是達斡爾族。
在雲南也有一部分人有契丹血統。
至於支系後裔包括蒙古等草原游牧民族。
㈥ 契丹族的後裔是什麼民族
史學家大多認為達斡爾族屬遼代契丹的後裔。
1,達斡爾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傳,靠口述來傳承歷史,清朝以前的歷史較難考究。但是根據達斡爾族傳說及達斡爾人與契丹人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對比研究,大多認為達斡爾族屬遼代契丹的後裔;
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達斡爾族是由當地土著先民發展而來;利用DNA技術的相關實驗表明,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系。遼朝滅亡以後,達斡爾族的先民遷徙到黑龍江以北。
2,達斡爾民族區:1956年9月,齊齊哈爾市政府決定,將原龍江縣虎爾虎拉區、達呼店區、卧牛吐達斡爾族自治區以及榆樹屯等4個農村區合並,成立縣一級的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是中國現有的五個城市民族區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達斡爾民族區。
(6)契丹人後裔在伊朗是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1,關於契丹族後裔,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1)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2)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3)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2,史學家考究:
(1)當地的一個傳說引起了民族史學家們的興趣:幾百年前,一支契丹軍隊來到這里修邊堡(邊堡是達斡爾特有的詞彙,是指一種類似長城的建築)。從此便在此定居下來,這支軍隊的首領叫薩吉爾迪漢,就是達斡爾的祖先;
(2)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
(3)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他們終於得出了准確的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系,為契丹人後裔;而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
(4)根據這次測定結果,結合史料,歷史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徵兵,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徵招殆盡,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作為「分子意義上的後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㈦ 契丹人是什麼人
契丹是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這個民族也是以能征善戰著稱的少數民族,人民彪悍勇武。但是和其他的少數民族一樣,自律性差,所以契丹建國以後不停地有叛亂發生。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方,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遼末,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其餘部在耶律大石的帶領下在西亞建立了西遼王國,延續了93年,滅亡後民族和西亞的其他民族融合了。留在中國東北的契丹人後打大部分和其他民族融合,比如金國的石買氏,就是遼國的蕭氏。還有一部分和漢人融合,但是姓氏改用漢姓了。
㈧ 契丹人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契丹人是今天的哪個民族已不可考,伴隨著大遼帝國的滅亡,最多時曾擁有120多萬人口的契丹民族也隨之消失得無蹤無影。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不過,清代有人提出達斡爾人源於契丹人的說法,現代學者也認為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而女真人則是今天的滿族。
㈨ 古代契丹人是現在的什麼民族
在我*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中,曾扶搖而起一個搏擊長空的鷹之族--契丹。這個民*族建立的大遼國,雄跨長城內外,以今我*國北方遼河流域為核心地區,在中*華大地轟轟烈烈地拓創了200餘年的輝煌,奇跡般地留下一個個驚奇、一個個謎團後,突然消失得杳無蹤影。 從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家,到耶律延禧於公元1125年被俘遼亡,遼存國共209年。遼滅*亡後,阿保機第八世孫耶律大石又於1124年建立了西遼,存國90多年,1218年為蒙古所滅。但令人不解的是,伴隨著大遼帝*國的滅*亡,最多時曾擁有120多萬人口的契丹民*族也隨之消失得無蹤無影。 那麼,這個曾經創造了眾多文明的優秀民*族到哪裡去了呢? 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我*國史學界以往認為,契丹人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下,大都融入其它民*族之中。遼亡以後,除一部分契丹人隨耶律大石西遷以外,大部分契丹人仍留居在東北地區。這些契丹人雖大都與女真、漢*族、蒙古族融合,但一部分契丹人還是以集*團形式保留著契丹民*族的風俗習慣。金、蒙戰爭爆發以後,許多契丹人起事,參加反抗女真人統*治的斗*爭。這部分契丹人有的被女真人鎮*壓,有的投靠蒙古人。投靠蒙古人的這部分契丹人,隨著蒙古人東征西討,契丹人也隨之分散到了全國各地。 而隨耶律大石西遷的這部分契丹人,在西遼亡後到今伊朗克爾曼省建立一個起兒漫王朝,俗稱後西遼。但這部分契丹人的傳統習俗已不見,被完全伊*斯*蘭化了。但他們對西方的影響至今仍在,以至現代俄語和拉丁語一直把中國稱為「契丹」。 黃斌在《大遼國史話》中記述了一件有趣的事:13世紀蒙古族南征中亞、西亞等地,將中國火*葯和管形火器的制*作使用方法傳到阿*拉*伯國*家,此時契丹已滅*亡了100餘年,但成書於13世紀晚期著名的阿*拉*伯兵書《馬術和軍械》,還把火*葯配方記為「契丹花」,把管狀火器記為「契丹火槍」、「契丹火箭」。
達斡爾人是契丹人嗎?
是否還有沒被其他民*族融合的契丹人呢?關於這個問題,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人源於契丹人的說法,現代學者也認為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我們來到達斡爾人聚居的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進行實地采訪,發現這里的達斡爾族有許多傳說、習俗、語言等,與史料上記載的契丹族有很深的淵源關系。 達斡爾族一直供奉本族菩薩庫烈佛,而庫烈兒是800多年前契丹北遷首領的名字。據史料記載,遼亡後,這個不肯降金的契丹將領,率領一部分契丹人來到嫩江流域,並按照契丹人的風俗,組*織氏族部落定居下來。直到明末清初,根河地帶的達斡爾酋長根鐵木兒還被通古斯人稱為契丹酋長。 達斡爾族的狩獵、捕鷹、馴鷹、捕魚方式也與史料記載中的契丹人*大致相同;達斡爾人愛下圍棋,他們的圍棋和棋盤與我們所見過的圍棋及棋盤有很大區別,但與遼墓中*出土的圍棋及棋盤很相似;達斡爾族至今保持著「同姓可為友,異姓可為婚」的婚俗,同姓間不管疏遠了多少代,絕不通婚,這與契丹族同姓不婚的習俗也相同;達斡爾族的祭天儀及其神樹與契丹族的祭天及「樹君」有相通之處;達斡爾族過去盛行火葬和風葬,薩滿死後將屍體放在木架上,過幾年再將遺骨埋入土中。契丹人也是「但以其屍置於山樹之上」;兩族同屬阿爾泰蒙古語系,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都有相同處;兩族都信奉薩滿教,「燒飯」致辭骨卜,崇尚黑色,崇拜太陽,行跪拜禮等。 此外,遼代把皇帝的宮帳稱為「斡爾朵」,守衛斡爾朵和保護皇帝的軍*隊叫斡爾朵軍。皇帝死後,斡爾朵就歸守這個皇帝的陵寢。守衛阿保機的軍*隊稱「迪斡爾朵」。專*家推測,很可能「迪斡爾朵」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達斡爾」。
雲南發現了契丹後裔
遼亡時,還有一些契丹人南下或北投大漠,千百年來音信渺茫,蹤跡難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和雲南民*族研究所突然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在距我*國北方萬里之外的南部邊陲雲南省施甸縣和保山、臨滄、大理、德宏、西雙版納等地,發現了15萬契丹人的後裔,其中以居住在施甸縣的為多。 據兩個研究所1990年以來的調*查,這些契丹人就是當年隨從蒙古軍*隊遠征雲南而落籍於此的。他們歷經元、明、清和中*華民國及新中國幾個歷*史時期,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契丹民*族的文化傳統。現在,他們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仍使用契丹小字,統稱「本人」。他們的體質特徵也與當地人明顯不同,長得比較高大。這些人有阿莽蔣、阿莽楊、阿莽李等姓,明清以來已改為蔣、李、趙、何、茶等姓。 在這些契丹人的後代中,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蔣家雲所珍藏的《勐板蔣氏家譜》中記載的蔣氏家族變遷史最具有代表性:「蔣氏祖先姓耶律氏,名阿保機,創建遼朝,為金所滅。後裔以阿為姓,又改為莽。在元初,隨蒙古軍*隊南征有功,授武略將軍之職。明朝洪武年間,因麓川平緬叛有功,分授長官司,並世襲土職。後又經歷數代,改為蔣姓。」這個家譜清晰地記載了勐板蔣氏家族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後裔,及其姓氏的演變過程。 在保山地區施甸縣由旺鄉木瓜村蔣文良家中,還發現一本《施甸長官司族譜》,其開篇記有一首四闋七言詩:遼之先祖始炎帝,審吉契丹大遼皇;白馬上河乘男到,青牛潢河駕女來。一世先祖木葉山,八部後代徙潢河;南征欽授位金馬,北戰皇封六朝臣。姓奉堂前名作姓,耶律始祖阿保機;金齒宣撫撫政史,石甸世襲長官司。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孫後代世澤長;秋霜春露考恩*德,源遠流長報宗功。 這首七言詩不僅道出其族源和家族的英雄歷*史,也點出了「名作姓」的姓氏變化歷程。在這本族譜中還插有一幅「青牛白馬圖」,描繪的是有關契丹起源的古老傳說。 在施甸縣由旺鄉木瓜村寨西隅還建有一座祠院,即蔣氏宗祠。祠院呈南北進深,分前後兩院,祠院的正門按契丹人的習俗開在東牆上。在祠院東開門樓正面尖頂檐下,篆刻有「耶律」二字,再下是豎方長匾,匾框內有「蔣氏宗祠」四個大字。在門飾柱之間寫有一副對聯曰:「耶律庭前千株樹,莽蔣祠內一堂春。」在祠院內的牆壁上,繪有具有濃郁北方草原風格的彩繪,類似於遼墓出土的壁畫,表現出他們對自己祖先的懷念之情。 近年來,我*國專*家通過DNA測定,發現雲南這些契丹後裔與北方遼墓出土的契丹人同源度比較高,並同現今的達斡爾人有很高的同源度,即有最近的遺傳關系,從而解*開了契丹後裔之迷。 補充:據東北學者考證,遼朝滅*亡後,一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流落東北沈陽和蒙古附近,繼續過起了游牧生活,後來金朝滅*亡,契丹人才開始遷往城市。明朝年間,東北耶律部歸順大明,被賜姓劉、豐等漢姓,後來一部分投降後金,一部分開始西遷至伊朗附近,完全伊*斯*蘭化。 名人事跡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國唐代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人。 李光弼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初,經郭子儀推薦為河東節度副使,率兵東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先後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九門(今河北城西北)﹑趙郡(今河北趙縣)等地。五月,與郭子儀會師常山,乘敵疲憊出擊,大敗史思明部於嘉山(今河北曲陽境),進圍博陵(今河北定縣),軍威大振,使河北十餘郡皆殺叛吏歸唐。 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等率眾10萬進攻北都太原(今太原西南)。北都留守李光弼所部不滿萬人,先在城外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數十萬,加固城壘。當敵攻城時,用大炮發巨石猛擊,還暗掘地道陷敵,不斷襲*擊叛軍,使之不敢接近。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擊,大敗蔡希德,殲其部眾7萬,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證了唐軍左翼的安全。 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史思明軍突然渡河,陷汴州(今開封),逼洛陽。李光弼因兵力懸殊,乃棄洛陽,守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威脅叛軍側翼,使其不敢西進。隨後伺機出戰,挫敗了叛軍對河陽三城的進攻,殲敵2萬。 上元二年(761),朝*廷強令收復洛陽,他不得已而出兵,當時叛軍尚銳,加之大將仆固懷恩違反節度,因而兵敗邙山(今洛陽北),退保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後復任河南諸道副元*帥,出鎮臨淮,統河南諸道兵反攻叛軍,配合仆固懷恩等收復洛陽。他曾參與鎮*壓浙東袁晁領*導的農*民起*義軍。 廣德二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鬱而死。
契丹人失蹤之謎
上世紀90年代初,著名蒙古族研究專*家陳乃雄先生曾親臨保山,詳細考察了當地家譜、地方誌和傳說,並將326個「本人」的語詞與多民*族詞語進行比較,發現其中100多個屬於阿爾泰語系,驗證了「本人」語言與達斡爾族語言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聯*系。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新興的分*子考古學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幫助。分*子考古通過提取古代各種生物的DNA,並將其測序結果進行比較研究,可找出其內在的遺傳聯*系,結論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社科院民*族學研究所劉鳳翥、陳智超研究員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楊煥明、劉春芸教授等專*家合作進行「分*子考古學」課題研究時,將契丹人後裔的研究列為重要內容。課題組先從達斡爾、鄂溫克、蒙古和漢*族等人群中收集血樣,然後南下雲南保山,從「本人」中提取100份血樣,又取道四川樂山,從正在那裡展出的內*蒙*古耶律羽家族墓中*出土的契丹女屍上提取了小塊標本。課題組完成對契丹遺骨、達斡爾人、蒙古人、鄂倫春人、漢*人和雲南「本人」的DNA測序後,進行了嚴格的比較檢測,最終得出結論,在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人群*體中,達斡爾人與契丹人擁有最近的遺傳關系,而雲南保山施甸的「本人」與達斡爾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均為契丹人的後裔。追隨女真蒙古四處征戰契丹後裔流散至全國各地 金滅遼後,許多契丹人被女真人派到北部邊疆,修築抵禦蒙古進攻的防禦工事「金界濠」,隨後就駐防在那裡。金滅後,部分駐防的契丹人在戰亂中向北遷移,保持了相對大而完整的族群,這一部分契丹人就是如今達斡爾人的祖先。而雲南「本人」源自元代被蒙古人派遣到雲南征戰的契丹族人的後裔。遼亡後,一部分契丹人在遼皇室耶律禿花的統領下歸附了成吉思汗。公元1254年,其孫耶律忙古代隨忽必烈滅大理,並受命率部留守雲南。《明史·雲南土司二》中記載的施甸長官司阿蘇魯,鳳溪長官司阿鳳即是忙古代的第三代孫,阿蘇魯也被當代「本人」視作祖先。經過740多年的歷*史滄桑,如今契丹後裔在滇西不下15萬人。在繁衍過程中他們和當地民*族不斷通婚,所以同達斡爾人相比,「本人」同契丹人的親緣關系要稍遠。
㈩ 契丹人現在是什麼民族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不過,清代有人提出達斡爾人源於契丹人的說法,現代學者也認為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