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沙特出一萬億美元,美國會對伊朗全面開戰嗎
很多人認為美國必然會開戰,因為一萬億美元的誘惑力太大,2018年全球GDP也不過是84.74萬億美元,其中我國就佔了16%左右,其他的地區例如美國、日本、歐洲等也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份額,可見一萬億美元是多麼大的一筆開支,拿沙特來說,沙特2018年的GDP在7600億美金左右,也就是說沙特要援助1萬億,那麼得捐獻一年多得GDP,真要這么做,沙特內部還不知道發生什麼情況。
總之,伊朗現在所處的國際環境跟伊拉克當年所處的國際環境完全不同,至少當年北約內部一致對外,但現在歐洲不少國家在伊朗問題上跟美國可是唱反調的;當年俄羅斯無暇顧及伊拉克,但現在俄羅斯恢復一些後可不一定會完全棄之不顧;當年伊拉克沒有將沙特和以色列拖下水,但依照伊朗現在的軍備,結局可就不一定了;所以只要美國沒有下定決心,那這1萬億可撬不動現在的美國,至於收不收錢,難道還有“小弟”送錢來“大哥”不收的?至於事情怎麼辦,美國有的是無賴的辦法。
2. 伊拉克打伊朗,沙特為何送上140億美元
沙特為了支持伊拉克打伊朗,送上140億的美元。對於伊朗來說,沙特是比較早的眼光,當年伊斯蘭革命威脅了沙特統治,所以在伊拉克打伊朗時候,沙特是十分支持,同時沙特美國的盟友國支持伊拉克也是和美國一樣的,是支持伊拉克打伊朗的。
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耗費了很多資金,但是只有沙特的背後支持伊拉克,並且伊朗可在和伊朗的戰爭中,沙特也是有很多的援助。在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把矛頭指向了沙特所以沙特是為了給自己報仇。
3. 普京狂砸400億,伊朗迎來史上最大投資,將會對兩國帶來哪些影響
他此次進行深度合作縱橫、三個深層戰略布局,准備重構中東和歐亞地緣地圖,打造世界新能源地圖和國際金融地圖。 它不僅將挫敗西方的制裁,而且將對未來的世界格局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這需要從三個重要的戰略部署來分析。 首先,從地緣方面來看這些國家的“冷酷”作用。 伊朗是中東宗教和軍事大國,控制了中東戰略要地,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合作才對抗。
在這樣一個關鍵階段,普京的驚人之語震撼了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 普京對外表示:“在俄羅斯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所有插手俄羅斯紛爭的國家都有必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4. 兩伊戰爭伊朗明顯不能取勝,為何它還拒絕伊拉克賠款幾百億美元的停戰請求
因為伊朗想要的是幾千億美元,而不是幾百億美元。雖然當時的伊朗確實勝利無望,但是伊拉克想要打敗它,也得花不少的力氣。
當時伊拉克雖然提出了賠款,但是伊朗根本不接受。因為伊朗想要的是幾千億美元,而不是幾百億美元,這個數字也讓伊拉克無法接受,然後雙方也只有繼續打下去了。畢竟伊拉克本身就沒什麼錢了,更何況因為打仗,還欠了不少的外債,幾千億美元是伊拉克想都不用想的,根本拿不出來。所以雙方最後談崩,無法和解。
5. 兩伊戰爭給中東地區和世界和平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兩伊戰爭的教訓和影響:
1、結果與教訓:
(1)結果:兩敗俱傷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2)教訓:殘酷的戰爭不僅影響了兩國的經濟發展,而且造成了經濟的全面倒退。
可以從三方面展開分析:
①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源被損壞了。巨額軍費開支,耗費了兩伊多年積累下的國民財富,僅軍費開支一項就達2 000多億美元,而且還欠下了巨額外債,其中伊拉克的外債平均到每一個人頭上為350美元。經濟發展離不開勞動力,而戰爭使兩伊大量人員傷亡。
②經濟發展的支柱受到破壞。兩伊都是石油生產大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石油工業。戰爭中,雙方不惜餘力地對對方的石油工業進行破壞,雙方的石油生產和出口能力急劇降低。
③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也趨於惡化。戰爭沒有解決兩伊之間的問題,致使兩伊雙方關系沒有根本緩和;在戰爭中隨著中東地區格局的改變,兩伊的對立國都有所增加。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的主張和行動,引起了海灣各國和中東國家的警覺與不滿。伊朗在襲船戰中,也把打擊的目標擴大到了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同樣,伊拉克的外部環境也沒有好轉。戰後不久,伊拉克的地區爭霸野心再度膨脹,與科威特的關系逐漸惡化,兩伊戰爭結束僅僅兩年,伊拉克又發動了海灣戰爭,並且與絕大部分中東國家關系緊張。輸掉了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經濟發展更是舉步維艱。
2、影響:
(1)對兩伊:①給雙方帶來巨大損失(戰爭摧毀兩國的石油設施),造成國民經濟的全面倒退;②給兩國人民心靈投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
(2)對中東:①造成中東國家的分裂,形成更為復雜的矛盾,增添新的緊張因素;②導致中東新一輪軍備競賽。
兩伊戰爭中,阿拉伯國家發生分化,埃及、約旦和沙特或明或暗支持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和南葉門等則公開支持伊朗,土耳其基本保持中立。在兩伊戰爭正處於相持階段時,敘利亞關閉了經過其領土的一條伊拉克輸油管道,給伊拉克造成巨大損失,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矛盾日益加劇。同時,對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深懷恐懼的埃及、約旦、科威特等國,則向伊拉克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援助,伊朗採取襲擊這些國家的油船進行報復。
(3)對美蘇:美蘇介入加劇了地區矛盾。
①由於伊朗鮮明的反美和反西方政策,在兩伊戰爭中,美國和西方的總體政策是支持伊拉克,通過戰爭達到削弱伊朗現政權的目的,因而美國和西方各國對伊朗實行武器禁運,但這又為蘇聯的介入提供了機會。蘇聯希望藉此削弱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因此直接或間接地支持伊朗。
②兩伊開始「襲船戰」後,一些承擔運油業務的國家呼籲國際社會給予保護。美國擔心會直接捲入兩伊戰爭,遲遲沒有回應。蘇聯認為這是滲入海灣的又一個良機,則立即抓住這一機會,表示可以提供護航,引起阿拉伯世界的關注。美國不敢怠慢,急忙答應提供護航。這樣,美蘇兩國軍艦都「名正言順」地進入了海灣地區。
③在兩伊戰爭結束後,兩國軍艦理應撤出該地區。但蘇聯利用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在海灣的軍事存在的考慮,要求所有非海灣國家軍艦全部撤出海灣地區。不出所料,這一建議遭到美國拒絕。美蘇兩國軍艦又這樣「權利平等」地留在了海灣。美蘇兩國在海灣的軍事存在,為兩國插手海灣事務,左右海灣局勢提供了方便。
(4)對世界:造成國際油價的飛漲。
6. 中國給伊朗257億
中國給伊朗257億?謠傳吧,沒有官方的消息啊
7. 俄羅斯與伊朗簽署400億美元油氣田開發合作協議,此舉透露出了哪些信號
俄羅斯正在鞏固,和伊朗的利益聯盟。俄羅斯想向世人表示,俄羅斯的油氣,不買西歐,也有的是大賣家。
8. 伊朗靠石油收入上千億,為何人民還不富裕,這些錢去了哪裡
伊朗,位於西亞,屬於中東國家。國土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17。它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以及不結盟運動和石油輸出國成員。說到石油,眾所周知,伊朗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其經濟主體就是石油開采業。
由於霍梅尼對美國的態度並不友好,故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禁運伊朗的石油,讓伊朗的收入急劇減少,國民生活艱難。另外,因為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權力掌握在教士階層手中。他們利用職務之變,肆無忌憚地佔用國家財富,然後把錢財存到美國的銀行中。一來二去,伊朗的財富大量外流。所以,伊朗不富裕是有原因的。
9. 騙取美國9000億後,現如今又公開支持伊朗,這是哪個國家呢
那就是伊拉克。他們的首領薩達姆帶領著伊拉克走上了強國之路。
10. 中國在伊朗的投資有多少啊總價值大約多少美國打擊伊朗的話中國損失大不
美國現階段打不了伊郎,兵力不足,在2008年以後兵力充足的情況下,也不會貿然行動,會考慮到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打擊,伊郎畢竟比伊拉克難打。當然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暗地表示支持伊郎了。中國和伊郎的關系一向很好,伊郎的武器很多都來自中國,而中國也能獲得想要的,石油。伊郎對於中國的意義遠大於中國在美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