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有什麼河湖
伊朗境內無主要河川流域與水系。
最長的河流為卡倫河,發源於札格羅斯山脈,流經胡澤斯坦平原,匯入阿拉伯河後注入波斯灣北端,部份河段偶可行舟。在中央高原區的河流,大多數時候是干河床,只有在春季雪融時才有水流,注入鹹水湖;這些鹹水湖到夏季後,往往也只剩下乾的鹽湖床。位於西北角的爾米亞湖是境內最大鹹水湖,終年不幹。
㈡ 亞洲有哪些高原哪些平原哪些河流哪些湖泊
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蒙古高原、雲貴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
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湄公河平原、圖蘭平原、裏海北部平原。
河流:黃河、長江、珠江、黑龍江、雅魯藏布江、薩爾溫江、湄公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恆河、印度河、阿姆河、錫爾河、塔里木河。
湖泊:裏海、鹹海、貝加爾湖、巴爾喀什河、青海湖、西湖、潘陽湖、洞庭湖、太湖、興凱湖、呼倫貝爾湖等等
㈢ 伊朗西北部烏爾米耶湖東部年降水多的原因
下表是烏爾米耶湖月均降水量表。每年秋末到次年夏初這段時間的降水相對較多。
烏爾米耶湖區降水,與秋末到次年夏初自北向南的大氣運動有關。烏爾米耶湖位於伊朗高原西北部中央低地的底部,背靠較為高大的山脈。南下的氣團在此遇到阻礙,易形成降水。
㈣ 中東的湖泊多嗎
不多
中東水資源極度匱乏,沙漠廣布。這也與石油資源的豐富形成鮮明的對比。水資源匱乏嚴重影響中東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中東水資源緊缺日趨嚴重。河流、湖泊水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形成中東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
封閉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廣大的內流區(包括無流區),內流、無流區約占其總面積的2/3。高原上沒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長度不大,流域面積有限。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節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多季節性河流等成為本區突出的水文特徵。高原內部基本上為內流區和無流區,內陸河多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的內側,流向內陸低地。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喀布爾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薩巴里湖,全長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長的河流,為內陸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補給,最大徑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時在乾旱的低地可出現春洪水災。其餘較大的內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庫爾河等。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邊緣山地的外側,都很短小,流域面積也很小。最長的外流河是卡倫河,發源於扎格羅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匯入阿拉伯河,全長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價值。此外,還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灣、波斯灣。著名的湖泊有薩巴里湖、納馬克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
㈤ 伊朗的湖泊有哪些
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
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
和阿富汗相連,另與哈薩克
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
。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
㈥ 亞洲各分區都有哪些大河大湖
亞洲河流與湖泊概況
河網分布
亞洲河流的年徑流總量為13190立方公里,佔世界的33.9%,居各洲首位。在地形結構和氣候的影響下,長河眾多,水系分布呈輻射狀。內陸水系,包括無流區,面積廣大,約佔全洲總面積30%。河網疏密不均,在降水豐富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河網最密,流量也大,如長江河口年平均流量為32200立方米/秒,湄公河為14200立方米/秒;在降水稀少的中亞和西南亞,河網稀疏,有廣大的內流區和無流區,流量也小,如錫爾河為473立方米/秒,約旦河為37立方米/秒。
山脈或高原是許多河流的源地,又常是水系的分水嶺。以內陸荒漠為中心,由帕米爾高原、阿爾金山脈、蒙古高原東緣、阿爾泰山脈、哈薩克丘陵、圖爾蓋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緣的山脈圍成廣大的內陸水系。在內陸水系的外圍。在朱格朱爾山脈、外興安嶺、哈薩克丘陵等以西和以北屬北冰洋流域;在大興安嶺、橫斷山脈以東為太平洋流域;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托羅斯山脈以南為印度洋流域;還有少數短河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徵
太平洋流域
主要有長江、黃河、黑龍江和湄公河等,流向與構造地形方向一致,多東流入海。主要屬於降雨補給的季風型河流,7~8月水量最大,水位最高,夏季徑流量約佔全年的40%以上,1~2月水位最低。秦嶺淮河以南,降水多,水量豐富,徑流季節變化較小,流域內植被覆蓋良好,河水含沙量小,冬季又不封凍,利於航運、灌溉和發電。以北則水量季節變化大,夏秋水量充足,冬春水量較小,河水含沙量大,且有或長或短的結冰期。
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約1萬億立方米,僅次於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約占年徑流的70~80%,冬、春水量佔20~30%。
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萬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485億立方米。幹流水量集中於夏、秋季,如流經蘭州河段分別占年徑流的37.7%和35.7%,冬季為枯水期,僅佔10%左右。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年平均輸沙量約為16億噸。
印度洋流域
河流主要分兩種類型:一為發源於青藏高原南側的河流,有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為熱帶季風型河流,如恆河水量大部由夏季季風雨補給,最高水位在6~9月。一為發源於安納托利亞高原和亞美尼亞高原的河流,如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屬於融雪水和雨水補給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最低。
印度河全長2900公里,流域面積117萬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約2080億立方米。河水補給以夏季季風雨(7~9月)為主(這時水位最高),高山冰雪融水為輔。3月底後河水迅速上漲,10月初水位下降,冬季為枯水期。
恆河全長2580公里,流域面積90.5萬平方公里,河口流量(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合在一起)平均為3.0~3.8萬立方米/秒。冬季為枯水期。3~5月因冰雪融水而上漲,6~9月因季風雨水位最高。個別年份在10~11月,因颶風而形成三角洲上的洪水。
北冰洋流域
主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河水補給主要靠冰雪融水,春夏冰雪融化之際,水量非常豐富。因處高緯,結冰期長(東西伯利亞可長達6~9個月),又因北流入海,各河上游先解凍,春季帶有冰塊的流水,常導致中、下游的冰上泛濫,形成廣大沼澤地帶。
葉尼塞河全長公里(以小葉尼塞河河源計起),流域面積258萬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1.98萬立方米/秒。有兩種汛水(融雪水和降水),各季徑流總量之比是冬(12月至翌年2月)6%、春(3~6月)51%、夏(7~8月)22%、秋(9~11月)21%。全河封凍常年發生在10~11月中旬,上游4月解凍,下游6月解凍。
內陸流域
較大河流有阿姆河、錫爾河、伊犁河和塔里木河等,大部分發源於中亞高山,冰雪融水為主要水源。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流域面積46.5萬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1330立方米/秒;每年有兩次汛期,一在春季4~5月,一在夏季6~7月,最高水位在夏季;12月至翌年2月下游結凍。短小的內陸河由於蒸發和灌溉,常在中途沒於沙漠,如蘇聯哈薩克的楚河。沙漠邊緣的內陸河水量很小,多為間歇河,只在春秋降雨時形成水流。在沙漠廣布的內陸乾旱地區,全年蒸發量大於降水量5~20倍,形成廣大的無流區。
湖泊的分布與成因類型
按湖盆成因分類主要有構造湖(貝加爾湖、庫蘇古爾湖、死海等),海跡湖(裏海、鹹海等)、冰川湖(青藏高原上的多數泊)、火口湖(白頭山天池、鏡泊湖等)和風蝕窪地湖(中國西北和內蒙古乾旱地區一些湖泊)。按水文化學性質分,有鹹水湖(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東部、死海等)和淡水湖(貝加爾湖、洞庭湖等)。亞洲湖泊可分為5個湖群。
北亞湖群
多冰蝕湖(如泰梅爾湖)和熱融湖(如勒拿-維柳伊低地湖泊)。由斷層作用形成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湖泊(深1620米)和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面積31500平方公里),有色楞格河等流入和安加拉河流出,是一個外泄湖,世界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8月表層水溫最高(9~10℃),冬季有3~4個月的結冰期;未受第四紀冰川覆蓋,保留有第三紀的淡水動物,湖中生物界具有多樣性、特殊性和古老性。
中亞湖群
多大型的海跡湖(如裏海、鹹海)和構造湖(如庫蘇古爾湖、烏布蘇湖)。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積36.8萬平方公里(1980),湖水補給70%來自伏爾加河。北部湖水較淺、較淡,有淡水魚類;東部鹽分很高,沿岸有大量石膏和食鹽沉澱,有導源於北冰洋的海豹、鮭魚等,也有地中海型的生物,如大葉藻類、銀□魚等;伏爾加河三角洲沿岸,盛產海豹、鱘魚和鮭魚。
青藏高原湖群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如喀順湖,湖面海拔5556米,為世界最高湖泊。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冰川作用是湖泊生成的主要原因,多數湖泊分布在構造窪地中,與構造線一致;也有一些湖泊是冰蝕湖或冰磧湖。地處高寒地帶,湖水補給多來自高山冰川和冰雪融水。湖水不能外泄,屬鹹水湖。
長江中、下游湖群
多屬河跡湖,是在構造斷裂沉陷的基礎上由河流積水而成。河水是湖水的主要來源,一般在夏季河流漲水時,湖泊水位抬高,冬季水位下降。因與河流相通,湖水能夠外泄,多為淡水湖,具有調節江河水量、發展航運、灌溉以及水產養殖的有利條件。
西亞湖群
主要是構造湖。位於死海地溝中的死海,面積1049平方公里,雖北有約旦河、東南有哈薩河注入,但因蒸發量大,水面不斷縮小,湖水含鹽量高達300‰左右,比一般海水高6倍以上,成為世界著名的「大鹽庫」。
㈦ 伊朗有河或者湖嗎
伊朗境內無主要河川流域與水系。
最長的河流為卡倫河,發源於札格羅斯山脈,流經胡澤斯坦平原,匯入阿拉伯河後注入波斯灣北端,部份河段偶可行舟。在中央高原區的河流,大多數時候是干河床,只有在春季雪融時才有水流,注入鹹水湖;這些鹹水湖到夏季後,往往也只剩下乾的鹽湖床。位於西北角的 烏爾米耶湖 是境內最大鹹水湖,只不過很乾涸了
㈧ 世界最深的高原湖泊
世界最深的高原湖泊:貝加爾湖裡海
裏海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米。裏海(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內陸交界處,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則是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裏海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海運業發達。裏海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跡湖',它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距今不過1.1萬多年。
裏海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裏海衛星圖像,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 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
裏海經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根據哈薩克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運河'計劃未來將啟動,直接連接黑海和裏海,為裏海沿岸國家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和制衡裏海水位。
㈨ 地圖上天山山脈與伊朗高原之中是鹹水湖還是淡水湖
多為鹹水湖 因為多日照,水分蒸發而鹽分留下 使得鹽度上升
㈩ 西亞的伊朗高原地區
閉塞的山間高原
包括高原內陸及其周圍山地,主要由南北兩側的邊緣山地及中間高原盆地所構成。其邊緣山地屬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山帶。分為兩支,北支主要有厄爾布爾士山脈、科彼得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南支主要有扎格羅斯山脈、莫克蘭山脈、基爾塔爾山脈,並東延成蘇來曼山脈。伊朗高原南北介於中亞平原和阿拉伯海及其海灣之間,西鄰亞美尼亞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接印度半島區的塔爾沙漠,東西長達2500公里,南北最寬為1500公里,面積約27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屬伊朗,小部分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
伊朗高原周圍山地高大險峻,尤其是興都庫什山和扎格羅斯山脈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有冰雪覆蓋的山峰高大連綿,十分壯觀雄偉。
乾燥的伊朗式氣候
伊朗高原氣候主要屬亞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具有大陸性顯著、溫差大、冬春降水多等特點,因此稱伊朗式氣候。南部邊緣為熱帶乾旱氣候。
伊朗高原基本上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及東北信風帶,地勢較高,氣流多來自乾燥內陸,高原內部又呈盆地狀,導致本區氣候具有突出特點:大陸性顯著,冬涼夏熱,年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大部分地區在200毫米以下,高原中部尚不到100毫米,僅在邊緣山地特別是迎風側降水量較多,厄爾布爾士山北坡和裏海沿岸年降水量常超過1000毫米,是降水最豐富的地區;西北部和西部山地年降水在500~750毫米之間。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表現出自北而南、從西向東、由山地到內陸盆地逐漸減少的趨勢。
內陸流域廣大
封閉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廣大的內流區(包括無流區),內流、無流區約占其總面積的2/3。高原上沒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長度不大,流域面積有限。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節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多季節性河流等成為本區突出的水文特徵。高原內部基本上為內流區和無流區,內陸河多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的內側,流向內陸低地。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喀布爾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薩巴里湖,全長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長的河流,為內陸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補給,最大徑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時在乾旱的低地可出現春洪水災。其餘較大的內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庫爾河等。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邊緣山地的外側,都很短小,流域面積也很小。最長的外流河是卡倫河,發源於扎格羅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匯入阿拉伯河,全長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價值。此外,還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灣、波斯灣。著名的湖泊有薩巴里湖、納馬克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
植被
自然植被—土壤主要屬亞熱帶荒漠草原、荒漠和灰鈣土、棕鈣土及漠土系列,自然景觀多為半荒漠、荒漠景觀。整個內陸高原基本上是半荒漠和荒漠,植被稀疏,植物種類很少,多生長疏生短草和肉質、多刺、根系發達的灌木。森林面積很少,僅佔10%左右,在南裏海低地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森林茂密,多闊葉林,在扎格羅斯山地西部有較稀疏的森林,在山地森林帶以上分布著大片的山地草原。
自然資源
以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羅斯山的西南麓,即構造上屬新褶皺山地的前緣凹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已探明儲量100多億噸,是西南亞也是亞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產地。鐵礦亦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區,如克爾曼、巴米安等地,儲量大、品位高。銅、鉻、鉛、鋅等礦儲量也相當可觀。土地主要是適於放牧的各種草地,可耕地較少,不足總面積的1/5,水源不足,使草場載畜量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