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的經濟和中國哪個強為什麼
當然是中國的經濟強些哈 因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世界排名第三哈 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㈡ 伊朗和伊拉克經濟水平相差甚遠 伊拉克怎麼有能力和伊朗開戰
兩伊戰爭開打的時候,伊朗已經把美國和蘇聯都得罪了,當時候伊朗外交部的一句名言是,美國是大撒旦,蘇聯是小撒旦。那麼這些大小撒旦肯定是幫助伊拉克,武器打折賣(私下給伊朗的武器是高價賣。)
還有,波斯人/什葉派的入侵也是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卡達等國比較擔憂的問題,如果有伊拉克在前面死扛,當然要給人家一點好處,貸款可以給,甚至無償援助都可以給。所以戰後伊拉克欠了科威特一屁股債,後來導致了海灣戰爭,那時候後話了。
㈢ 伊朗自認是中東第一強國,其與以色列相比到底如何呢
伊朗雖然自認為是中東第一強國,但是和以色列比起來應該還是差一點的。因為首先以色列已經擁有了核武器,而且以色列自從建國以來,就一直在打仗,戰爭經驗很足,以色列在經濟方面,還有農業工業方面發展的也非常不錯,從各方面來看,以色列是比伊朗又厲害一些的。
以色列在經濟方面也很發達,他們在計算機方面,還有生物制葯,和農業領域發展的很好。以色列在軍事方面可以說是全民皆兵,因為以色列從建國以來就戰爭不斷,所以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有作戰經驗。在武器方面他們又有美國的支持,所以從軍事方面來說,以色列可以說是中東第一軍事強國。
㈣ 為何最近大家都那麼看好伊朗經濟崛起 被美國一直制裁的伊朗經濟能崛起嗎
首先美國的制裁不是決定因素。因為伊朗必定是一個大國,而且是一個很厲害的國家。美國的制裁並沒有禁絕伊朗的全部對外貿易,切斷一切對外聯系。只是使其受到了一些羈絆而已。伊朗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又有很好的自然環境,並不是一個連糧食都需要進口的國家。還可以通過對外貿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此其一。
其二伊朗雖然是阿拉伯國家,雖然落後,但是並不是扶不上牆的阿斗,伊朗不是伊拉克,也不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有自身的工業能力和科研能力,伊朗也有著很強的軍事戰鬥力,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的兩伊戰爭,國家內用外患之極,依舊擊敗了當時有美國為後盾伊拉克的入侵,要不是最後美國援助伊拉克化學武器,伊朗完全能滅了伊拉克,即便如此依舊寸土不失。其統軍素質可想而知。伊朗並不是一個腐朽沒有戰鬥力的國家。
其三這樣一個大國,在海灣地區與美國敵對,對於中國和俄羅斯而言,是難得的夥伴,必將相互扶持。
㈤ 伊朗跟伊拉克打仗雙方的優勢是什麼
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簡稱兩伊戰爭),自1980年9月爆發,至1988年8月20日落下帷幕,整整持續了8年之久。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時期較長、損失消耗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兩伊戰火的蔓延,曾導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海灣地區的嚴重對立,致使海灣局勢一度空前緊張,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至於兩伊戰爭的起因,相當復雜。既有領土爭端,又有宗教因素,還有民族糾紛,以及霍梅尼和薩達姆的個人恩怨,總之二國是不打不行。戰前就拚命擴充軍備。伊朗的經濟軍事實力和潛力都強於伊拉克,但伊拉克准備的更充分些。經過一連串的假動作及爭取同情的外交努力後,1980年9月22日拂曉,薩達姆正式下令開打(他可真是個狂人)。 一開始伊拉克出動大批飛機襲擊伊朗首都德黑蘭、大不里士、阿瓦士、克爾曼沙赫、提斯孚爾等共15個城市和7個空軍基地,然後出動地面部隊五個師又一個旅約五萬餘人分三個方向大舉進攻,打算閃電戰解決伊朗。經過一周激戰,佔領了伊朗差不多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大入侵縱深有90公里。 面對伊拉克的進攻,伊朗盡管早知道會有這么一天,但對戰爭來臨仍是毫無准備,伊朗軍隊倉促應戰。空軍襲擊了伊拉克境內的16個目標,又忙著調兵遺將,集結了7個師又2個旅的兵力,此外還有大批革命衛隊,終於慢慢阻滯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一年後(真長啊,薩達姆的閃電戰徹底破產)1981年9月,伊朗大舉反攻, 集中10萬人,發動大規模的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阿巴丹的包圍。 然後伊朗軍隊大發神威,先是在82年3月重創伊拉克軍,全殲伊拉克2個旅,重創2個師,共斃傷伊拉克士兵2.5萬人,俘虜1.5萬人,擊毀坦克360輛,擊落飛機20餘架,繳獲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後又在4月份經過25天激戰收復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終於打的薩達姆受不了了,單方面宣布停火,並把軍隊撤出了伊朗,想和伊朗談判。 可是伊朗得理不饒人,你說停火就停火,多沒面子!當下拒絕停火建議。薩達姆6月提出停火,月底撤的軍,7月份伊朗軍隊就突入伊拉克境內20餘公里。這下把老薩惹火了,在我的地盤上你還敢狂!調集十多萬大軍反擊,挫敗了伊朗軍隊的攻勢,雙方你來我往,打了幾個回合,毫無進展,戰爭陷入僵持狀態。 對這種情況最感焦躁的是老薩,伊拉克的國力消耗不起啊。於是為以戰迫和,1984年4月起,伊拉克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在戰斗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與此同時,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到了86年伊朗也不耐煩了,估計也是拖不起了,一改以前打消耗戰的方針,想要速戰速決。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法奧。同時雙方的「襲船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科威特心說你們倆打仗關我什麼事怎麼打到我頭上來了?就跑到聯合國安理會喊冤,於是美蘇二大國就派了軍艦來護航。這一來情況復雜了,萬一來個誤炸不是得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於是聯合國搞了個598號決議,要雙方停火。可兩伊正打在興頭上,誰也不聽。 到了88年2月,雙方用導彈打起了襲城戰。雙方互扔幾百枚導彈後,伊拉克漸占上風。到了4月,伊拉克軍隊搞了個齋月行動,經過二天激戰終於收復了法奧。 這一來伊朗也打不下去了,終於宣布接受598號決議雙方停火。到了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採納哦
㈥ 同意是產油的國家,為什麼伊朗伊拉克那麼窮,卡達阿聯酋卻富爆了
我覺得可以從國家的對內、對外政策上找答案。
卡達、阿聯酋屬於海灣六國成員(另外四國是沙特、科威特、巴林、阿曼),海灣六國的外交政策都比較務實,既保持與阿拉伯兄弟國家的良好關系,同時也與西方國家比較親善,相對中立的外交政策為本國的經濟建設創造了穩定的外部環境,使經濟得以持續發展。而伊朗、伊拉克一直都是西方眼中的死敵,在當今這個西方控制全球金融、軍事的大環境下,伊朗等國的經濟必然會遭遇重重阻力。
從對內政策來說,阿聯酋等海灣國家一直施行的是還富於民的富民政策,像「保人制度」一直飽受外籍投資人的詬病卻一直沒有被取締,保人制度即所有外國投資人在本國成立公司都必須找一個當地人做保人,保人在公司中必須佔有51%以上的股份,即使保人沒有任何投資在法律上也必須給予保人控股的地位。一個當地人可以給上百家公司做保人,所以基本上海灣地區的成年人靠當保人每年就能收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而伊朗、伊拉克雖然也是石油大國,擁有大量的石油美金收入,但這些國家在與西方的政治斗爭中窮兵黷武,消耗了大量的國家財富,使得國民民不聊生。
以上是幾點拙見,望大家補充。
㈦ 兩伊戰爭給兩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從古至今,和平總是是短暫的,而戰爭作為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經歷了千變萬化的演變,從古時候的舊石器時代,演變成冷兵器時代,到了如今連飛機大炮都是落後的信息時代,無論何時戰爭都存在於世界,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多,就比如由伊拉克和伊朗兩國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而產生的戰爭,可以說極具戲劇性,這就是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也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中國還有句古話:人多力量大。在科技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有好多戰爭是憑數量壓制對方的。可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槍、炮、坦克都已經在戰爭中流行起來了。此時的“人海戰術”已經不再佔有優勢了。可是伊朗人好像沒意識到,依然喊著真主安拉的名字,毅然決然的一次次向伊拉克沖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齋月計劃”。這場戰爭持續了十八天,而伊朗只是機械地沖上前去,慘敗撤回,再沖上前去這樣周而復始。最終便是想都不用想的結果,伊朗在這十八天里損失嚴重,有將近三萬士兵傷亡,而伊拉克傷亡人數只有六千多,僅僅佔了伊朗的五分之一。有趣的是,在戰後清理戰場時,他們發現那些戰死的伊朗士兵腰裡都掛著一把塑料鑰匙,據說這是打開天堂之門的鑰匙,令人不得不感慨伊朗人民的信仰真是堅如磐石啊!
盡管兩伊戰爭是全球軍事進入現代化的第一場戰爭,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伊拉克與伊朗都還沒有做好軍事現代化的准備,也沒有將軍事現代化應用到實戰的經驗,因此打的這場戰爭雖摻雜著一點現代軍事科技,但總體來說兩國都是以傳統方式在打這場戰爭。戰時雙方都 消耗了巨大的資本和人力,伊拉克甚至因為無力償還戰爭初期向科威特借的資金而耍起了無賴,入侵了科威特。1988年兩國宣布停止交火,並且都宣布本國為勝利國。這場新時代的傳統戰爭,也算是落下了帷幕。據統計這場戰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三千億美元,兩國經濟水平倒退了。
㈧ 伊拉克和伊朗那個國家更強
伊朗強一點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也發展煉油與石油化工,以及鋼鐵、機械等工業部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裏海沿岸為暖濕農業區。農業多靠灌溉,主產小麥、大麥、棉花、甜菜、水果、羊毛等。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其中2001年伊朗開心果總產量為17萬噸,出口量約9.3萬噸,創匯2.88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心果出口國。有5000多年歷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藝、美麗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繪畫。波斯地毯已成為伊朗享譽世界的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其他工業有紡織、食品、建材、地毯、造紙、電力、化工、汽車、冶金、鋼鐵和機械製造。農業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輸出石油(占出口總值90%)、棉花、羊毛、地毯等,輸入機器、鋼鐵、糧食、車輛等。
㈨ 美國一直不斷嚴厲制裁伊朗,為何伊朗經濟還要比越南高很多呢
伊朗和美國現在的關系始終無法調和,伊朗也對美國進行了事實上的報復,畢竟薪是新仇加舊恨,美國一直對伊朗實行了經濟獨裁。而一直被美國經濟獨裁的伊朗依舊發展的比越南要好,因為伊朗的資源豐富也沒有錯過經濟發展的飛速期經濟實力又非常強大領導人的頭腦也十分的清楚。
再從國家領導人上分析,伊朗的高官其實還是十分的聰明的,即使是伊朗對美國展開了報復,對於美國的傷害也沒有那麼大。而且現在美國的經濟不足以支撐他毫無顧忌地攻打伊朗。越南的高官缺錢只會印錢導致國內物價膨脹十分的嚴重越南幣的價值也越來越低的低。
因為以上原因,伊朗即使被美國制裁了,依舊過的要比越南好。
㈩ 海灣戰爭前的伊拉克和現在的伊朗,哪個更強大、更發達
海灣戰爭前,伊拉克可是美國在中東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個國家了,兩國關系非常好,因此伊拉克也從美國那裡購買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武器,可以說那時候伊拉克的軍事力量在中東數一數二的,
伊朗呢,由於俄羅斯出於平衡美國在中東的勢力,因此俄羅斯跟伊朗的關系也非常好,伊朗也得到了俄羅斯的大力幫忙,也得到了不少先進的武器和裝備,
比起來呢各有千秋,雙方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伊拉克的優點就在於當時是與西方處於蜜月期,尤其是美國,為伊拉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那時候的伊拉克可謂是富的流油,而且當時的伊拉克大力發展國民基礎建設,其國民素質要遠遠的比伊朗強很多,
正是伊拉克太有錢了,所以就有資本去購買先進武器,比起來的話,伊拉克的先進武器肯定是要比伊朗多,而且全面,並且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但這也是他的壞處,因為伊拉克忽視了本國的國防建設,大量的購買武器,但本國的國防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伊拉克被實行禁運和制裁後,第二次海灣戰爭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的原因)
伊朗呢做為世界上的產油大國,它也是很富有的,但是他作為俄羅斯的夥伴,當然很難得到西方和美國在各方面的支持,所以伊朗無論是經濟,科技都要落後於伊拉克,但是伊朗有著自力更生的精神每雖然落後但是他擁有伊拉克無法比擬的完備的工業基礎和體系,有這自己全面的國防工業,基本上就能實現武器自產化,這就是他的優點,要是和伊拉克打起持久站,恐怕伊拉克就打不過伊朗了
海灣戰爭前的兩伊戰爭就驗證個上述觀點,戰爭前期伊拉克憑借著美國的幫忙,加上他先進的武器,一開始就把伊朗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並且佔領了伊朗的大片國土,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伊拉克大量的先進武器被消耗掉,而西方的武器供應也不到位,所以在後期,伊朗不僅收復了自己的領土,並且勢如破竹的功入了伊拉克,不過隨著美國和俄羅斯在幕後的談判,戰爭就次結束了,表面上看誰都沒贏誰都沒輸,其實呢要是一直打下去的話,估計現在就沒伊拉克這個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