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怎麼看待美國撤軍

伊朗怎麼看待美國撤軍

發布時間:2022-09-08 19:52:16

❶ 美國宣布從伊朗撤兵,其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美國宣布從敘利亞北部撤軍,倒是確有其事,而且為此還背上了「背叛盟友」的「忘恩負義」之惡名。但題主您所問的,美國從伊朗撤軍不知從何說起呢?實話實說,這個是真沒有。

總之,美國沒有在伊朗駐軍,談不上撤出。希望下次提出正確的問題是,我們再來具體分析。

❷ 美國為什麼要先從伊拉克撤軍,而不先從阿富汗撤軍

第一,美國的軍事戰略發生了調整。美國認為伊拉克不再是美國的威脅,而經濟、軍事力量不斷狀大的中國和軍事實力不可小視的俄羅斯給美國的全球霸權帶來威脅,美國從伊拉克撤軍旨在加強中亞地區和亞太地區的兵力部署,從戰略上圍剿中國和俄羅斯。

第二,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美國駐軍的巨大開支使美國政府不堪重負,不得不撤軍。

第三,駐伊美軍在伊拉克民族分子連續自殺式襲擊中厭戰情緒高漲,美國選民要求撤軍的呼聲越來越大。

第四,美國中期選舉日近,奧巴馬要贏得選票,需兌現先前對世界的承諾。奧巴馬曾承諾在2010年8月底之前,從伊拉克撤走全部戰斗人員。也正是這樣的承諾,200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才被奧巴馬獲得。

第五,伊拉克成為美國的泥潭,美國欲撤,自己希望的、像日韓一樣完全親美的政府還沒有建立,欲駐,頻繁的自殺式襲擊的讓美軍心驚肉顫,並且看不到結束之日。利害相權,撤軍乃為上策。

第六,阿富汗則不同,因為美軍尚未佔領阿富汗全境,阿富汗依然有部分區域在塔利班的控制之下,依然需要軍隊的支持。而美軍之所以從伊拉克撤軍,就是為了增兵阿富汗,同時為了避免兩線作戰的尷尬局面。

❸ 駐伊美軍撤離伊拉克政府的計劃泡湯了,為什麼說都是民兵惹的禍

因為民兵為了讓伊拉克政府解決腐敗和經濟問題,從而在伊拉克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和示威,同時還在美國大使館前示威,而親伊朗的民兵組織則是利用這次機會將水攪渾,不斷的攻擊大使館的人員和駐伊美軍,令原本撤軍的美軍有了理由再次駐軍。不過,即便伊拉克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和示威後,美軍並沒有增加,而這次的抗議示威和美軍沒有什麼關系。

雖然這次的疫情很嚴重,但是美國的海外擴張行動並沒有停止,而親伊朗的民兵組織依然在繼續攻擊美軍基地。不過即便這次撤離的基本並沒有什麼遮掩的地方,但是並不怕親伊朗民兵組織的襲擊。同時,伊拉克內部的勢力沖突不斷,即便伊朗在襲擊美軍基地後宣布報復行動停止,但是因為兩方的沖突比較持久,所以美軍這次還是襲擊了伊朗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基地組織。

❹ 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的目的是不是要抽出兵力攻打伊朗 高瞻遠矚的思考

打伊朗是踹俄羅斯南大門,俄羅斯剛幫伊朗建設完反應堆,打不打伊朗主要看俄羅斯的態度,要是俄羅斯軟蛋了,那麼伊朗就危險了。至於樓上說的打朝鮮,美國人要是沒得老年痴呆,應該不會。

❺ 美國中央司令部撤出中東以後,為什麼伊朗就會變得危險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試想一個國家突然進行極其詭異的軍事行動,往往代表著這個國家可能接下來會有大動作,而美國就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本來沒夠就在中東地區頻繁活動,美國負責中東事務的中央司令部,已經在卡達的烏戴德空軍基地駐扎了13年,這十幾年來從來沒有變換過位置,而就在最近他們卻突然撤回了國內。

因此美國如果真的要對伊朗動手,那麼必須先做的准備,就是疏散在伊朗附近軍事基地內的人員。確保自己的軍隊的安全性,也可給敵方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美國海軍以及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都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至少是從德黑蘭導彈的射程之外的基地出發,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就連隱形戰斗機也可以在很遠的距離通過空中加油再對伊朗進行攻擊,美國沒有必要在伊朗抵抗力量被瓦解之前,就依靠附近的軍事基地來進行行動。

所以說美國在這時間撤退明顯不是示弱,而是在為打伊朗做更充足的准備,所以說美國撤軍,伊朗就更加危險了。

❻ 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敘利亞反對派將何去何從

敘利亞目前形勢如圖,自2018年夏敘政府軍收復南部緊鄰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的德拉省(Darra)和庫奈特拉省之後(當時美國和約旦均在戰前明確表示不會軍事介入德拉省戰役,以色列也未明確表態反對,此舉加劇了一直受到西方和海灣國家支持的德拉省的「自由軍南方陣線」的崩潰),敘利亞戰局漸趨穩定。由於土耳其的干預並在2018年9月與俄羅斯達成停火協議,政府軍本已箭在弦上的收復反對派最後一塊主要控制區伊德利卜省(Idlib)的戰役被迫取消,控制了六成以上國土的敘利亞政府發現自己處於無仗可打的尷尬境地——

  1. 北部敘土邊境(地圖中天藍色區域)土耳其軍隊佔領區:由於土耳其在當地駐軍支持親土耳其的反對派武裝,顯然不是敘政府軍能夠撼動的;

  2. 各路反對派雲集的伊德利卜省(地圖西北部深綠區):由於俄土停火協議的存在,且土軍向對峙前線派出了多個觀察點從中作梗,一時也無法開戰;

  3. 幼發拉底河以北以東的庫爾德人(地圖東北部黃色區域):一方面得到美國的支持,另一方面整個內戰期間庫爾德人與俄羅斯以及敘政府的關系較為微妙,有斗爭但未大打出手、無共識但時有合作,也不是動武的好目標;

  4. 南部靠近伊拉克、約旦邊境的沙漠中的坦夫口岸(地圖南部綠色區域):由於美軍在坦夫駐扎,為當地的小股反對派撐腰,政府軍也不敢冒惹惱美國人的風險開戰。

由於剩餘的反對派和庫爾德人基本處於大國庇護之下,使得政府軍下一步軍事行動受到很大掣肘,2018年下半年的敘利亞戰局比較沉悶,政府軍方面除了清剿南部蘇韋達省(Suwayda)戈壁荒漠地區的「伊斯蘭國」殘余武裝分子的戰斗外,基本沒再進行大的軍事行動。雖然在伊德利卜前線,政府軍與拒絕服從俄土停火協議的反對派武裝的小規模交火幾乎沒有一天暫停過,但全面收復伊德利卜的戰役卻似乎變得遙遙無期了。

不過,隨著特朗普突然宣布從敘利亞全面撤軍,形勢卻又突然發生了急劇變化。

如前所述,目前敘利亞反對或者部分反對大馬士革政府的勢力,主要是敘利亞反對派和庫爾德人(至於「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在敘利亞的控制區已微不足道,殘余勢力或藏匿於沙漠或轉入地下,現階段對局勢的整體影響可以略去)。由於敘利亞反對派早已陷入內訌無法形成統一的領導,其實還可進一步細分為親土耳其系、基地系和親美系,分布在反對派的三個主要控制區內——

  1. 北部土耳其軍事佔領區:此地的反對派是在土耳其軍事干預敘利亞的過程中收編、組織起來的。2016年8月土耳其以打擊極端組織為名越過邊境進攻敘利亞北部,對is和庫爾德武裝開火,為減少自身傷亡,土耳其從敘利亞境內召集大批立場親土耳其的反對派(如曾經和俄羅斯結下樑子的被土耳其政府視為「親人」的臭名昭著的「土庫曼旅」)作為炮灰,讓他們充當地面進攻部隊。2017年初土耳其-反對派聯軍攻下敘北部城鎮巴卜,將is逐出土敘邊境並切斷了敘利亞東、西部庫爾德人的聯系。此後土耳其對這些反對派進行整編,在佔領區建立了號稱「敘利亞國民軍」的武裝力量。2018年初,土耳其又利用收編的反對派武裝攻下了敘利亞西北部原本由庫爾德人控制的與土耳其接壤的阿夫林州,進一步擴大了在敘軍事佔領區面積。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由土耳其武裝、受土耳其控制、配合土耳其在敘軍事行動、實現土耳其的國家利益的親土反對派,美國的撤軍並不會對它產生明顯影響,因為它現在只遵從土耳其的命令行事。盡管如此這支反對派內部依然存在派系紛爭並多次發生火並,但由於土耳其的干預而並未導致其瓦解。

  2. 伊德利卜省:經歷了2016-18年的持續潰敗之後,敘利亞境內各路尚在頑抗的反對派如今都龜縮到了最後一塊較完整的控制區伊德利卜,這也導致當地的派系斗爭異常激烈。

    1)有一些組織尚打著已快要被遺忘的「敘利亞自由軍」的旗號作戰,但基本已淪為勢單力孤的邊緣角色,不得不依附於那些實力更強的反對派維生。

    2)伊德利卜反對派中實力最強勁的是「沙姆解放組織」和「敘利亞民族解放陣線」兩派,兩者水火難容,多次為爭奪地盤和主導權而大打出手。

    3)所謂「沙姆解放組織」其實就是以當年臭名昭著的「努斯拉陣線」(也稱「征服陣線」)為盟主、囊括了其他極端派別的聯盟,而「努斯拉陣線」國際公認是「基地」組織在敘利亞的分支,趁敘利亞危機起事、不斷吸收境內外的極端分子、吞並其他反對派從而發展壯大,如今已成敘利亞最強有力、最殘暴、並且堅決拒絕一切和平進程的死硬反對派,不僅遭到俄羅斯和敘政府的打擊,歐美等國也認定其為恐怖組織,只有某些海灣國家的勢力在暗中提供金援;

    4)所謂「敘利亞民族解放陣線」,是以另一個反對派組織「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等牽頭的派系聯盟(「民族解放陣線」成立之初是一些小派系的聯合,「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等大派系加盟後實力明顯增強)。該組織雖與基地系反對派敵對,但其實不過一丘之貉,他們的目標也是要在敘利亞建立一個嚴格遵循伊斯蘭教法的政教合一的國家,同樣屬於原教旨主義分子。只不過由於其在和基地系反對派的火並中經常處於下風,漸漸成為各路受到「努斯拉陣線」共同威脅的反對派的聚集地,迫於形勢不得不選擇妥協,比如參加俄、土、伊牽頭的和談,這樣就可將自身裝扮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和平進程的「溫和反對派」,不僅可避免遭到像基地系那樣人人喊打的集中打擊,還可騙取外援。由於土耳其意欲插足伊德利卜戰事,收編當地「聽話」的反對派作為代理人、壓制狂熱主戰無法控制的基地系、進而與俄羅斯討價還價阻止俄敘聯軍的進攻就成了土耳其的絕佳選擇,「敘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由此抱上土耳其大腿,得到了「停火協議」的保護(當然,他們中的很多派系原本就受到土耳其資助,很多派系的「分店」已參與過先前土耳其的出兵)。

    綜上,伊德利卜反對派實際已分裂為死硬主戰的基地系和得到土耳其支持的親土耳其系。美國撤軍並不會影響前者,因為基地系反對派也是美國打擊的目標,而且他們一向拒絕和談死硬到底;也不會明顯影響後者,因為後者已成為土耳其控制伊德利卜省、干涉敘利亞局勢的重要工具,而他們也很自覺地充當其這一角色以求得土耳其庇護,土耳其至少在獲得必要的利益交換之前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棋子。

    不過,就在2019年1月最初幾天,伊德利卜反對派控制區形勢劇變。「沙姆解放組織」突然對「民族解放陣線」發動了全面進攻,由於基地系反對派原本就占據上風,本來就被分割在幾個互不連通的控制區的「民族解放陣線」完全不是人數眾多且狂熱好戰的基地系反對派的對手,短短幾天沖突之後「民族解放陣線」的兩個勢力較大的派系——「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和「努爾丁·贊吉運動」以及他們的一票小弟均遭重創,被迫放棄其在伊德利卜的地盤撤退到土耳其控制的阿夫林地區尋求庇護,「民族解放陣線」在伊德利卜已被「沙姆解放組織」壓倒(部分加盟派系雖未撤出,但已向基地系反對派輸誠),後者已基本一統反對派控制的伊德利卜省。耐人尋味的是盡管阿夫林的部分「敘利亞國民軍」對基地系反對派進行了反擊,卻並未大舉南下為自己在伊德利卜的兄弟解圍,而土耳其對「民族解放陣線」的迅速潰敗也未有顯著的反應,似乎默認了基地系一統伊德利卜的現實,是代理人的潰敗過於迅速令土耳其政府來不及作出反應、還是幕後發生了某些更加復雜的利益交換,目前還未可知。

  3. 南部坦夫口岸:坦夫是坐落於敘伊邊境的一個公路口岸,雖位於大馬士革到巴格達的公路上,看似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考慮到南部大部分邊境已被敘利亞政府收復,僅憑一個坦夫口岸已經堵不住敘利亞與伊拉克的陸上交通了。坦夫的周邊是沙漠地帶,人口稀少,資源貧瘠,除了約旦一側的幾個敘利亞難民營外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城鎮,因而當地反對派也無法維持較大規模,人數可能僅百餘人。

    坦夫的反對派是美國一手組織和訓練的,2015年由於「伊斯蘭國」控制了敘利亞、伊拉克大片領土,緊鄰敘利亞的約旦也感到了極大威脅,美軍以反恐為名招募了一些敘利亞反對派成員,在約旦境內訓練和武裝後投放到敘南部沙漠地區作戰。然而這支被稱為「新敘利亞軍」的武裝力量在對「伊斯蘭國」的作戰中表現平平,後來又在2017年敘政府軍對南部沙漠的大規模進攻中一敗再敗,令美國大失所望。美軍以打擊極端組織為名在坦夫口岸建立的前哨基地成為這支人數很少戰鬥力很差的反對派的最後庇護所,由於美軍當時並不打算放棄坦夫基地,對接近口岸的敘政府軍進行了威懾空襲,迫使敘政府放棄收復口岸的企圖,殘余的反對派才避免了被趕去約旦當難民的命運。之後美軍曾打算把這伙不成器的學生轉移到北部庫爾德人控制區使用,但庫爾德人對這伙人弱雞的戰鬥力心知肚明於是斷然拒絕,「新敘利亞軍」(之後改名「革命突擊隊」)自知去了庫爾德的地盤也必不容於人、於是也不同意,這伙人便在坦夫附近繼續駐紮下來,近兩年除了接受美國援助、偶爾配合美軍進行演習之外無所事事,儼然一副混吃等死的衰樣。

    由於美國此次表示坦夫基地也將撤退,如果屬實,當地的反對派無疑將遭到滅頂之災。坦夫的反對派人數少、戰鬥力差,基本靠著美軍基地的庇護混吃混喝,面對政府軍的進攻完全沒有一戰之力,只能就地投降或者亡命約旦了。

相比於大多已改頭換面抱上土耳其大腿的敘利亞反對派,庫爾德人對美國的依賴度其實更高。目前,美軍在敘利亞庫爾德人控制區內有多個軍事基地,部署了約2000人的地面部隊,前不久為緩和土耳其與庫爾德人的矛盾還在敘土邊境建立了若干觀察點並進行武裝巡邏,對庫爾德人的空中支援、武器援助自2014年以來也一直沒有中斷。一旦美軍撤離,庫爾德人失去強援,處境堪憂。

庫爾德人面臨的內外局勢很不樂觀——

  1. 內部形勢

    1)庫爾德人占敘利亞人口的比例很低,人力資源不足,在美國支持下庫爾德人從「伊斯蘭國」那裡奪取了幼發拉底河東岸的大片地區,這些地區的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有著深刻的歷史矛盾,即使庫爾德人試圖以「民主聯邦制」來調和族群矛盾,實際也困難重重,曼比季等地先前發生的反對徵兵的騷亂、拉卡發生的派系沖突(庫爾德人試圖解散阿拉伯人為主的當地武裝遭到反抗)都和族群矛盾有關。

    2)庫爾德人牽頭的「敘利亞民主軍」中,庫爾德人及其傳統盟友為主的部隊(人民保衛軍、婦女保衛軍、亞述民兵等)士氣較高、戰鬥力較強,但人數不足;而收編的阿拉伯人為主的前反對派武裝(多是被「伊斯蘭國」擊潰後被迫與庫爾德人抱團)和阿拉伯部落武裝戰鬥力較差,可能他們也不打算為了庫爾德人的建國夢流血。在拉卡戰役和近期對「伊斯蘭國」最後一塊控制區哈金口袋的進攻中,這些雜牌軍表現不敢恭維、甚至望風而逃,最後不得不動用庫爾德人為主的部隊解決問題,在土耳其對庫爾德武裝的軍事進攻中,一些阿拉伯人為主的部隊乾脆臨陣倒戈。「敘利亞民主軍」的這種內部隱患,在它面臨土耳其或政府軍任何一方的進攻時都有可能瞬間爆發。

    3)庫爾德人控制區較為貧瘠,並不是敘利亞經濟和人口的核心區,工業尤其少,雖然他們佔領了敘利亞大部分油田,但敘利亞原本就不是主要產油國,戰前甚至石油需要進口,而且也沒有好的出口渠道,石油出口只能通過伊拉克或者敘利亞政府軍控制區,庫爾德區的經濟實力還是很孱弱。

  2. 外部形勢

    庫爾德人沒有任何出海口,而陸地接壤的勢力大多與其處於敵對狀態。

    1)北部:土耳其,一直是庫爾德人的死敵;

    2)西部、西南部:敘利亞政府,雖然沒有大規模沖突甚至偶有合作,但必然不會支持庫爾德人的自立傾向,除非庫爾德人歸順、否則很難提供大的支援;

    3)東部、東南部:伊拉克政府,與敘利亞政府為盟友,雖然為清除邊境沙漠的「伊斯蘭國」殘余勢力與庫爾德人保持一定合作,同時開放美國援助庫爾德的過境通道,但不可能指望伊拉克政府大力支持敘利亞的庫爾德人。

    此外,敘利亞庫爾德人與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關系較差,因伊拉克庫爾德人領袖巴爾扎尼試圖將敘利亞的庫爾德人也納入自己的控制,並且還和庫爾德人的仇敵土耳其交好,導致兩國的庫爾德區關系破裂。敘利亞庫爾德人得到一些歐洲國家的支持,如法國在庫爾德區也有駐軍,但來自歐洲國家的支持力度自然無法同美國相提並論、而且也很難起到有效嚇阻土耳其的作用。俄羅斯雖對庫爾德人持包容態度,也提供有限度支持,還曾試圖將庫爾德人也納入到敘利亞和平進程中,但俄羅斯自己的利益自然更以敘利亞政府為重,不會過度支持庫爾德人的自立傾向。伊朗由於本國存在庫爾德問題對敘利亞庫爾德人態度較冷淡。沙特等國雖曾聲稱要提供援助,但庫爾德人作為「異端」必不會得到海灣阿拉伯國家的真心支持。以色列出於削弱敘利亞政府的動機聲稱要支持庫爾德人,實際上是既無真心也無餘力。敘利亞庫爾德人可靠的盟友實際上只有同出一源的土耳其的「庫爾德工人黨」和其他一些土耳其左翼政黨,以及同為敘利亞、伊拉克境內少數族裔的一部分亞述人、雅茲迪人等,然而這些盟友也並不具備正面對抗土耳其的實力。

自今年以來,土耳其繼奪取敘利亞西北部阿夫林地區之後,多次威脅要繼續進攻幼發拉底河以東的庫爾德人地區,並不止一次製造摩擦。美國出於保護反恐盟友同時又不得罪土耳其的考慮,對土耳其政府進行規勸,在庫爾德人地區駐軍,在敘土邊境與土耳其進行聯合巡邏,同時要求庫爾德武裝按土耳其的要求撤離曼比季等城市。然而土耳其的戰爭威脅並沒有就此停止,12月土耳其政府公開聲明將對敘北部的庫爾德武裝發動大規模進攻,並調集軍隊和大批親土反對派在邊境集結,美國對此的回應除外交斡旋外還在敘土邊境建立了若干觀察點。但隨著特朗普政府宣布全面撤軍,土耳其的戰爭威脅已經失去了阻擋。

一旦美國從敘利亞庫爾德區全面撤退,土耳其將再無後顧之憂,幾乎是100%對心腹大患庫爾德人發動軍事打擊,而主要是輕步兵、甚少重武器、沒有空中力量的庫爾德人不具備和土耳其軍隊正面交戰的能力。2018年初阿夫林之戰庫爾德人的失敗即證明了這一點,幼發拉底河東岸的局面甚至更糟,與群山環繞的阿夫林不同,幼發拉底河東岸多為無險可守的平原,庫爾德人更加無法使用唯一能揚長避短的游擊戰術(即使在阿夫林,由於土軍的空中優勢,庫爾德人在山地游擊戰中反而處處被土軍無人機監視跟蹤、損失慘重),當地大量存在的阿拉伯人也很難保證不會在戰時反戈一擊。

如果庫爾德人失去美國保護,唯一的生路大概只有歸附敘利亞政府,雖然這意味著敘利亞庫爾德人不再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存在,但至少還能保證庫爾德民族的存續。俄羅斯和敘政府對庫爾德人並沒有強烈的敵意,但不會容忍挑戰中央政府的權威的地方勢力,如果庫爾德人選擇歸附大馬士革政府,必然被要求交出更多現有的自治權,很可能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自治區,以此換取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進駐庫爾德區,從而使土耳其難以再冒公然與俄、敘為敵的風險發動軍事打擊。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很可能令庫爾德人難以接受。但是,如果庫爾德人選擇獨自迎戰,擊退土耳其進攻的勝算更是渺茫,一旦庫爾德人在戰場上失利,甚至敘利亞政府也可能趁機背刺,而土耳其在佔領區的政策更是會徹底斷絕庫爾德人的生路(強制遷移當地的庫爾德人、遷入土耳其境內的大批敘利亞難民、徹底改變當地人口結構、使得庫爾德武裝失去生存土壤)。總之,庫爾德人這個並不具備太多政治智慧的弱小民族,如今確實已經到了生死抉擇的命運關頭。

❼ 伊朗襲擊美軍基地,為何其稱如果美軍報復,會把沙特等國加入打擊范圍

對於伊朗來說,只要是美國的軍事基地都是打擊報復的對象。伊朗襲擊沙特也是因為美國對於伊朗“不仁義”在先,雖然伊朗對於美國的報復在大家看來是“以卵擊石”,但是很明顯也可以看出美國的軍事霸權的光環也在慢慢隕落。至於伊朗對戰美國的最後結果,無從得知。


對於美國的態度,伊朗十分不滿,但也不會掀起大的戰爭,畢竟一時想要和美國抗衡,不佔優勢。伊朗這次之所以挺起腰桿,想要和美國斗一斗,想必也不是打無准備之仗。一方面是國際組織對美國在國際作用上的不滿,另外就是襲擊伊朗高級將領的仇一定要有個說法。談不攏的生意,一旦擦槍走火,收手的話就要看美國和伊朗共同的態度。

❽ 敦促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為何發出這個聲音的是伊朗而不是伊拉克

伊拉克現在處於無政府狀態,美國在伊拉克有駐扎軍隊,表面上是維和部隊,其實是去監控著伊拉克的,無政府狀態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各地都會有冒頭想做首領的人,如果沒有強硬的勢力壓制住,那伊拉克國內會更加的混亂。美軍一直在伊拉克,對伊朗的威脅就一直存在,所以伊朗要求美軍離開伊拉克的態度是堅決強硬的。

所以伊朗強硬的要求美國撤軍,但是美國根本就沒有這個打算,所以一直在拖延這個事情,伊拉克本身的政府其實就是個傀儡,沒有任何的實權,所以對這件事只能表示在商量,但是具體商量結果他是不知道的,因為他做不了主。其實美國一直在伊拉克駐軍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美國怕伊拉克和伊朗成了盟軍,這樣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硬著頭皮也是不願意撤軍的。

❾ 美國要從阿富汗撤軍了,這是否證明兩國間要友好相處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這根本不證明兩國間要友好相處,美國撤軍是基於自身國家利益做出的。國與國的關系本質上是利益關系,一國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從國家利益出發的,因此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和撤軍阿富汗都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為了維護美國政商集團的利益,阿富汗只是美國國際政治布局中的一枚棋子。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後認定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支持基地組織等恐怖主義勢力,並把阿富汗作為其大本營,於是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扶植起親美政府,這樣一方面打擊了恐怖主義勢力,維護了美國國家安全,另一方面也在中東中亞地區擴展了自己的勢力范圍;而撤軍也是為了優化美國戰略布局,節省軍費開支,來配合美國的戰略重點的轉移。

3.阿富汗本土塔利班勢力強大,對美國來說不容小覷

塔利班是阿富汗人民在反抗蘇聯入侵時產生的抵抗組織,蘇聯撤軍後取得政權,雖然被美國推翻,但仍然佔領著廣大的農村地區,其基於伊斯蘭教的政治主張也得到大量民眾的支持和擁護,是阿富汗一支重要的政治和武裝力量。塔利班在蘇聯佔領時期獲美國支持,但後來是反美立場,因此,美國撤軍必須要與塔利班達成和平協議,日後塔利班再度掌權時必然不會成為美國的棋子。

❿ 美國炸死了伊朗的軍官,但是為什麼伊拉克也開始怒懟美國

因為蘇萊曼尼是在巴格達機場被炸死的啊,而巴格達機場就位於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市。所以,簡單來講就是:老美這丫的是在伊拉克的首都當場殺人,殺的還是別的國家的一個高級將領。

這事情幹得可真是「漂亮」啊,成功把自己的盟友給坑了一把,哦,對了,伊拉克目前還是屬於美國的盟友(即使關系不怎麼樣),現在的伊拉克政府說實話其實就是美國給扶持起來的,只不過美國這次的事情幹得確實不怎麼地道,把自己的「盟友」也放到了火上烤。

因此,伊拉克對美國發飆不行啊,最起碼面子工程也要做一下,美國在自己的首都暗殺別的國家的軍方高層,如果再不做點什麼的話,伊拉克可能就又要亂了,畢竟開了這個先例的話,那麼伊拉克很有可能成為美伊互掐的地方,今天美國在伊拉克暗殺伊朗軍方的少將,萬一明天伊朗也這么做呢?在伊拉克把美方的高層給幹掉或許會非常精彩。

閱讀全文

與伊朗怎麼看待美國撤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葯為什麼比生命貴 瀏覽:425
英國建築業什麼時候復甦 瀏覽:520
四紋印尼虎長什麼樣 瀏覽:308
為什麼要搶印度市場 瀏覽:896
伊朗帶什麼口罩 瀏覽:166
印尼共享單車怎麼樣 瀏覽:966
英國河流為什麼這么小 瀏覽:18
印尼最出名的早餐是什麼 瀏覽:174
中超和越南哪個厲害 瀏覽:592
越南一個包菜多少錢 瀏覽:918
英國的二手書市場怎麼樣 瀏覽:738
義大利勞力士手錶怎麼樣 瀏覽:220
美國被伊朗制裁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761
越南怎麼聯系婚介所 瀏覽:488
印尼花什麼錢美元可以嗎 瀏覽:759
印尼手機號怎麼用 瀏覽:226
中國的紀錄片有哪些 瀏覽:22
英國隱形眼鏡護理液在哪裡買 瀏覽:289
伊朗藏紅花最低多少錢一克 瀏覽:276
伊朗人在古代是什麼人 瀏覽:296